卷第一百九十二

關燈
外命婦朝參,視夫、子之品。

    唐制,皇後以季春吉巳享先蠶,遂以親桑。

    輿服志:皇後親蠶,服鞠衣,黃羅為之。

    帥,讀曰率。

    〕 11閏月,癸醜朔,日有食之。

     12壬申,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少,詩照翻。

    瑀,音禹。

    好,呼到翻。

    〕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好』。

    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徧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京官,即在京職事官也。

    〕更宿中書内省,〔更,工衡翻。

    〕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數,所角翻;下數與同。

    〕 13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性粗暴,〔樂,音洛。

    〕左右百餘人,皆無賴子弟,侵暴百姓;又與羌、胡互市。

    或告幼良有異志,上遣中書令宇文士及馳驿代之,并按其事。

    左右懼,謀劫幼良入北虜,又欲殺士及據有河西。

    複有告其謀者,〔複,扶又翻;下汗複、複與同。

    〕夏,四月,癸巳,賜幼良死。

     14五月,苑君璋帥衆來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下同。

    〕初,君璋引突厥陷馬邑,殺高滿政,〔事見一百九十卷高祖武德六年。

    厥,九勿翻。

    〕退保恒安。

    〔隋朔州雲内縣之恒安鎮,即後魏所都之平城也,唐後置雲州及雲中縣。

    恒,戶登翻。

    〕其衆皆中國人,多棄君璋來降。

    君璋懼,亦降,請捍北邊以贖罪,上皇許之。

    君璋請約契,上皇使鴈門人元普賜之金券。

    〔鴈門縣帶代州,漢廣武縣地。

    〕颉利可汗複遣人招之,〔颉,奚結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君璋猶豫未決,恒安人郭子威說君璋以「恒安地險城堅,〔說,輸芮翻。

    〕突厥方強,且當倚之以觀變,未可束手于人。

    」君璋乃執元普送突厥,複與之合,數與突厥入寇。

    〔數,所角翻。

    〕至是,見颉利政亂,知其不足恃,遂帥衆來降。

    〔苑君璋與劉武周同起,至是始降。

    〕上以君璋為隰州都督、芮國公。

    〔芮,古國名。

    〕 15有上書請去佞臣者,〔上,時掌翻。

    去,羌呂翻。

    〕上問:「佞臣為誰﹖」對曰:「臣居草澤,不能的知其人,願陛下與群臣言,或陽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

    」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谲小數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

    〔治,直之翻。

    好,呼到翻。

    谲,古穴翻。

    〕卿策雖善,朕不取也。

    」 16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彜薨。

    〔谥法,思慮果遠曰明。

    注雲:自任近乎專。

    〕 17壬辰,複以大子少師蕭瑀為左仆射。

    〔蕭瑀去年免官。

    複,扶又翻;下弟複同。

    少,始照翻。

    瑀,音禹。

    〕 18戊申,上與侍臣論周、秦修短,蕭瑀對曰:「纣為不道,武王征之。

    周及六國無罪,始皇滅之。

    得天下雖同,人心則異。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周得天下,增修仁義;秦得天下,益尚詐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蓋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順故也。

    」瑀謝不及。

     19山東大旱,诏所在赈恤,無出今年租賦。

    〔赈,忍津翻。

    〕 20秋,七月,壬子,以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右仆射。

    無忌與上為布衣交,加以外戚,有佐命功,〔無忌,皇後之兄,以佐誅建成、元吉為功。

    長,知兩翻。

    〕上委以腹心,其禮遇群臣莫及,欲用為宰相者數矣。

    〔歐陽修曰: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尚書令、侍中、中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後以太宗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仆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号為宰相。

    其品立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征以秘書監參預朝政,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

    數,所角翻。

    〕文德皇後固請曰:「妾備位椒房,家之貴寵極矣,誠不願兄弟複執國政。

    呂、霍、上官,可為切骨之戒,幸陛下矜察!」上不聽,卒用之。

    〔卒,子恤翻。

    〕 21初,突厥性淳厚,政令質略。

    颉利可汗得華人趙德言,委用之。

    〔厥,九勿翻。

    颉,奚結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華人,謂中國人也。

    華,讀如字。

    〕德言專其威福,多變更舊俗,政令煩苛,國人始不悅。

    颉利又好信任諸胡而疏突厥,胡人貪冒,多反複,兵革歲動;〔數興兵讨其反複者,故無甯歲。

    更,工衡翻。

    好,呼到翻。

    冒,莫北翻。

    〕會大雪,深數尺,〔深,式鸩翻。

    〕雜畜多死,連年饑馑,民皆凍餒。

    颉利用度不給,重斂諸部,〔畜,許救翻。

    斂,力贍翻。

    〕由是内外離怨,諸部多叛,兵浸弱。

    言事者多請擊之,上以問蕭瑀、長孫無忌〔瑀,音禹。

    長,知兩翻。

    〕曰:「颉利君臣昏虐,危亡可必。

    今擊之,則新與之盟;不擊,恐失機會;如何而可﹖」瑀請擊之。

    無忌對曰:「虜不犯塞而棄信勞民,非王者之師也。

    」上乃止。

     22上問公卿以享國久長之策,蕭瑀言:「三代封建而久長,秦孤立而速亡。

    」上以為然,于是始有封建之議。

     23黃門侍郎王珪有密奏,附侍中高士廉,寝而不言。

    上聞之,八月,戊戌,出士廉為安州大都督。

     24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25辛酉,中書令宇文士及罷為殿中監,禦史大夫杜淹參豫朝政。

    〔朝,直遙翻。

    考異曰:實錄雲「杜淹署位」,不知所謂署位何也,今從新書宰相表。

    是時宰相無定名,或雲參預朝政,或雲參知機務之類甚衆,不知其入銜否也。

    如李靖「三兩日一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魏征「朝章國典,參議得失」之類,則決不入銜矣。

    〕他官參豫政事自此始。

     淹薦刑部員外郎邸懷道,〔刑部郎,掌貳尚書、侍郎,舉其典憲,而辯其輕重。

    邸,丁禮翻,姓也;後魏有邸珍。

    【嚴:「邸」改「郅」。

    】〕上問其行能,〔行,下孟翻。

    〕對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問行留之計,懷道為吏部主事,〔唐承隋制,尚書諸司皆有主事,從九品上。

    〕獨言不可。

    臣親見之。

    」上曰:「卿稱懷道為是,何為自不正谏﹖」對曰:「臣爾時不居重任,又知谏不從,徒死無益。

    」上曰:「卿知炀帝不可谏,何為立其朝﹖既立其朝,何得不谏﹖卿仕隋,容可雲位卑;後仕王世充,尊顯矣,何得亦不谏﹖」對曰:「臣于世充非不谏,但不從耳。

    」上曰:「世充若賢而納谏,不應亡國;若暴而拒谏,卿何得免禍﹖」淹不能對。

    上曰:「今日可謂尊任矣,可以谏未﹖」對曰:「願盡死。

    」上笑。

     26辛未,幽州都督王君廓謀叛,道死。

     君廓在州,驕縱多不法,征入朝。

    〔朝,直遙翻;下同。

    〕長史李玄道,房玄齡從甥也,〔從,才用翻。

    〕憑君廓附書。

    君廓私發之,不識草書,疑其告己罪;行至渭南,〔後魏于新豐、鄭縣之間置渭南郡,隋廢郡為縣,屬京兆尹,在長安東一百一十五裡。

    〕殺驿吏而逃,将奔突厥,〔厥,九勿翻。

    〕為野人所殺。

     27嶺南酋長馮盎、談殿等疊相攻擊,〔談,姓;殿,名。

    姓譜:蜀錄雲:晉有征東将軍談巴。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久未入朝,〔朝,直遙翻。

    〕諸州秦稱盎反,前後十數;上命将軍蔺﨣等發江、嶺數十州兵讨之。

    魏征谏曰:「中國初定,嶺南瘴疠險遠,不可以宿大兵。

    且盎反狀未成,未宜動衆。

    」上曰:「告者道路不絕,何雲反狀未成﹖」對曰:「盎若反,必分兵據險,攻掠州縣。

    今告者已數年,而兵不出境,此不反明矣。

    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鎮撫,〔使,疏吏翻;下同。

    〕彼畏死,故不敢入朝。

    若遣信臣示以至誠,彼善于免禍,可不煩兵而服。

    」上乃罷兵。

    冬,十月,乙酉,遣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持節慰谕之。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考異曰:魏文貞公故事作「李公淹」,又有前蒲州刺史韋叔諧偕行。

    今從實錄。

    〕盎遣其子智戴随使者入朝。

    上曰:「魏征令我發一介之使,而嶺表遂安,〔使,疏吏翻。

    朝,直遙翻。

    〕勝十萬之師,不可不賞。

    」賜征絹五百匹。

     28十二月,壬午,左仆射蕭瑀坐事免。

    〔瑀,音禹。

    〕 29戊申,利州都督【章:十二行本「督」下有「義安王」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李孝常等謀反,伏誅。

     孝常因入朝,留京師,與右武衛将軍劉德裕及其甥統軍元弘善、監門将軍長孫安業互說符命,謀以宿衛兵作亂。

    〔監,工銜翻。

    長,知兩翻。

    〕安業,皇後之異母兄也,嗜酒無賴;父晟卒,〔卒,子恤翻。

    〕弟無忌及後并幼,安業斥還舅氏。

    〔高士廉,無忌及後之舅也。

    〕及上即位,後不以舊怨為意,恩禮甚厚。

    及反事覺,後涕泣為之固請曰:〔泣為,于僞翻。

    〕「安業罪誠當萬死。

    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寘以極刑,人必謂妾所為,恐亦為聖朝之累。

    」〔累,力瑞翻。

    〕由是得減死,流巂州。

    〔巂,音髓。

    〕 30或告右丞魏征私其親戚,上使禦史大夫溫彥博按之,無狀。

    〔言無其事狀。

    〕彥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遠避嫌疑,〔遠,于願翻。

    〕心雖無私,亦有可責。

    」上令彥博讓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他日,征入見,〔見,賢遍翻;下進見同。

    〕言于上曰:「臣聞君臣同體,宜相與盡誠;若上下俱存形迹,則國之興喪尚未可知,〔喪,息浪翻。

    〕臣不敢奉诏。

    」上睢然曰:「吾已悔之。

    」〔睢九遇翻。

    〕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願使臣為良臣,勿為忠臣。

    」上曰:「忠、良有以異乎﹖」對曰:「稷、契、臯陶,君臣協心,俱享尊榮,所謂良臣。

    〔契,息列翻。

    陶,音遙。

    〕龍逄、比幹,面折廷争,身誅國亡,所謂忠臣。

    」〔逄,皮江翻。

    折,之舌翻。

    争,讀曰诤。

    〕上悅,賜絹五百匹。

     上神争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聞規谏。

    嘗謂公卿曰:「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

    苟其君愎谏自賢,〔愎,符逼翻。

    〕其臣阿谀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貴,炀帝既弒,世基等亦誅。

    〔事見一百八十五卷高祖武德元年。

    〕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毋惜盡言!」 31或上言秦府舊兵,宜盡除武職,追入宿衛。

    〔上,時掌翻。

    〕上謂之曰:「朕以天下為家,惟賢是與,豈舊兵之外皆無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廣朕德于天下也。

    」 32上謂公卿曰:「昔禹鑿山治水而民無謗讟者,與人同利故也。

    〔治,直之翻。

    〕秦始皇營宮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夫靡麗珍奇,固人之所欲,〔夫,音扶。

    〕若縱之不已,則危亡立至。

    朕欲營一殿,材用已具,鑒秦而止。

    王公已下,宜體朕此意。

    」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素樸,衣無錦繡,公私富給。

     33上謂黃門侍郎王珪曰:「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诏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

    〔中書出命,門下審駁。

    按唐制,凡诏旨制敕,玺書冊命,皆中書舍人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行而過門下省,有不便者,塗竄而奏還,謂之塗歸。

    駁,北角翻。

    〕人心所見,互有不同,苟論難往來,務求至當,〔難,乃旦翻。

    當,丁悢翻。

    〕舍己從人,亦複何傷!比來或護己之短,遂成怨隙,〔複,扶又翻。

    比,毗至翻。

    〕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言知其非而不加駁正也。

    〕順一人之顔情,為兆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