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二

關燈
,直吏翻;下同。

    〕朕過深矣!」乃不點中男,賜征金甕一。

     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景州,漢平原郡鬲縣地,隋置弓高縣,屬觀州。

    唐平河北,分弓高置景州。

    上州錄事參軍,從七品上,掌勾稽省署抄目;錄事掌受事發辰,兼勾稽失。

    〕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好,呼到翻。

    〕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

    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又,臣觀隋末亂離,其欲争天下者不過十餘人而已,其餘皆保鄉黨、全妻子,以待有道而歸之耳。

    乃知百姓好亂者亦鮮,但人主不能安之耳。

    」〔好,呼到翻。

    鮮,息善翻。

    〕上善其言,擢為侍禦史。

     前幽州記室直中書省張蘊古上大寶箴,〔唐諸州無記室,唯王國有記室參軍,從六品上。

    蘊古蓋廬江王瑗督幽州時為記室也。

    唐制,資序未至,以怹官入省者為直。

    上,時掌翻。

    〕其略曰:「聖人受命,拯溺亨屯,〔屯,陟倫翻。

    〕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又曰:「壯九重于内,所居不過容膝;〔治,直之翻。

    重,直龍翻。

    〕彼昏不知,瑤其台而瓊其室。

    羅八珍于前,所食不過适口;〔周禮:膳夫,珍用八物。

    注雲:珍,謂淳熬、淳毋、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膋也。

    淳,之純翻。

    毋,莫胡翻,一音武由翻。

    牂,作郎翻。

    膋,力雕翻。

    〕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

    」又曰:「勿沒沒而闇,勿察察而明,雖冕旒蔽目而視于未形,雖黈纩塞耳而聽于無聲。

    」〔冕而前旒,所以蔽明。

    黈纩充耳,所以塞聰。

    師古曰:以黃鼦為圜,用兩組挂之于冕,垂兩耳旁,示不外聽也。

    黈,他口翻。

    塞,悉則翻。

    〕上嘉之,賜以束帛,〔唐制:凡賜十段,其率絹三匹,布三端,綿四屯;若雜彩十段,則絲布二四,紬二匹,绫二匹,缦四匹;若賜蕃客錦彩,率十段,則錦一張,绫二匹,缦四匹,綿四屯;凡時服稱一具者全給之,一副者減給之。

    正冬之會,稱賜束帛有差者,五品已上五匹,六品已下二匹;命婦視其夫、子。

    〕除大理丞。

    〔大理丞,正六品,掌分判寺事。

    〕 15上召傅奕,賜之食,謂曰:「汝前所奏,幾為吾禍。

    〔事見上卷是年六月。

    幾,居依翻。

    〕然凡有天變,卿宜盡言皆如此,勿以前事為懲也。

    」上嘗謂奕曰:「佛之為教,玄妙可師,卿何獨不悟其理﹖」對曰:「佛乃胡中桀黠,〔黠,戶八翻。

    〕诳耀彼土。

    中國邪僻之人,取莊、老玄談,飾以妖幻之語,用欺愚俗,無益于民,有害于國,臣非不悟,鄙不學也。

    」上頗然之。

     16上患吏多受赇,〔枉法受賂曰赇。

    赇,音求。

    〕密使左右試賂之。

    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司門郎,屬刑部,掌天下門出入往來之籍賦而審其政,有令史六人。

    唐令,布帛皆闊尺八寸長四丈為匹。

    〕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谏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遺,于季翻。

    〕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引論語孔子之言。

    道,讀曰導。

    〕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争,不為面從,傥每事皆然,何憂不治!」〔治,直吏翻。

    〕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惡,烏路翻。

    樂,音洛。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随矣。

     17是歲,進皇子長沙郡王恪為漢王、宜陽郡王佑為楚王。

     18新羅、百濟、高麗三國有宿仇,〔北史曰:新羅本辰韓種,在高麗東南,亦曰秦韓,相傳秦世亡人避役,來适馬韓,割東界居之,故名秦韓。

    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其一也。

    或稱魏毋丘儉破高麗,奔沃沮,後複國,其留者為新羅,兼有沃沮、不耐、韓、濊之地。

    其王本百濟人,自海洮入新羅,遂王其國,附庸百濟;後緻強盛,因與百濟為敵。

    百濟伐高麗,來請救,悉兵往破之。

    自是相攻不置,後獲百濟王,殺之,滋結怨。

    麗,力知翻。

    〕疊相攻擊;上遣國子助教奢往谕指,〔晉武帝鹹甯四年立國子學,置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孝武太元十年,損助教為十人。

    唐助教五人,從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經教授。

    〕三國皆上表謝罪。

    〔上,時掌翻。

    〕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上〔諱世民,高祖次子也。

    帝初谥文皇帝,廟号太宗;鹹亨五年,追谥太宗文武聖皇帝;天寶八載,追尊太宗文武大聖皇帝;十三載,又加尊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貞觀元年〔(丁亥、六二七)觀,古玩翻。

    〕 1春,正月,乙酉,改元。

     2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陳,讀曰陣。

    新志:太宗為秦王,破劉武周,軍中相與作秦王破陳樂曲。

    〕上曰:「朕昔受委專征,民間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由茲而成,不敢忘本。

    」封德彜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豈文德之足比。

    」上曰:「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時。

    卿謂文不及武,斯言過矣!」德彜頓首謝。

     3己亥,制:「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合議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程大昌曰:唐西内太極殿,即朔望受朝之所,蓋正殿也。

    太極之北有兩儀殿,即常日視朝之所。

    太極殿兩庑有東西二上合,則是兩合皆有門可入,已又可轉北而入兩儀也。

    此太宗時入合之制也。

    至高宗以後,多居東内,禦宣政前殿,則謂之衙,衙有仗;禦紫宸便殿,則謂之入合。

    其不禦宣政前殿而禦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合門而入,百官候朝于衙者,因随而入見,謂之入合。

    〕 4上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更議定律令,〔長,知兩翻。

    〕寬絞刑五十條為斷右趾,〔斷,丁管翻。

    〕上猶嫌其慘,曰:「肉刑之廢已久,宜有以易之。

    」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唐制,諸王有功、倉、戶、兵、騎、法、士等七曹參軍,正七品上。

    〕請改為加役流,徙三千裡居作三年;诏從之。

    〔考異曰:新、舊刑法志皆雲「居作二年」。

    今從王溥會要。

    〕 5上以兵部郎中戴冑忠清公直,〔兵部郎中,掌判帳及天下武官之階品、衛府之名數。

    〕擢為大理少卿。

    〔少,始照翻。

    〕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選,息絹翻;下同。

    首,手又翻。

    〕未幾,有詐冒事覺者,〔幾,居豈翻。

    〕上欲殺之。

    冑奏:「據法應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複斷之以法,〔斷,丁亂翻。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執法,朕複何憂!」〔複,扶又翻;下不複、朕複、何複同。

    〕冑前後犯顔執法,言如湧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6上令封德彜舉賢,久無所舉。

    上诘之,〔诘,去吉翻。

    〕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緻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治,直吏翻。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彜慚而退。

     禦史大夫杜淹奏「諸司文案恐有稽失,請令禦史就司檢校。

    」上以問封德彜,對曰:「設官分職,各有所司。

    果有愆違,禦史自應糾舉;若徧曆諸司,搜擿疵颣,〔擿,他狄翻。

    颣,盧對翻。

    〕太為煩碎。

    」淹默然。

    上問淹:「何故不複論執﹖」對曰:「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德彜所言,真得大體,臣誠心服,不敢遂非。

    」上悅曰:「公等各能如是,朕複何憂!」 7右骁衛大将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長,知兩翻。

    骁,堅堯翻。

    〕上曰:「順德果能有益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冒,莫北翻。

    〕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柰何複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8辛醜,天節将軍燕郡王李藝據泾州反。

    〔宜州道為天節軍,置将軍一人。

    燕,因肩翻。

    〕 藝之初入朝也,〔武德五年,藝引兵與太子建成會讨劉黑闼,遂入朝。

    朝,直遙翻。

    〕恃功驕倨,秦王左右至其營,藝無故毆之。

    〔毆,烏口翻。

    〕上皇怒,收藝系獄,既而釋之。

    上即位,藝内不自安。

    曹州妖巫李五戒〔妖,于驕翻。

    〕謂藝曰:「王貴色已發!」勸之反。

    藝乃詐稱奉密敕,勒兵入朝。

    遂引兵至豳州,豳州治中趙慈皓馳出谒之,〔諸州治中,即别駕。

    〕藝入據豳州,诏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為行軍總管以讨之。

    〔長,知兩翻。

    〕趙慈皓聞官軍将至,密與統軍楊岌圖之,〔岌,魚及翻。

    〕事洩,藝囚慈皓。

    岌在城外覺變,勒兵攻之,藝衆潰,棄妻子,将奔突厥。

    至烏氏,〔厥,九勿翻。

    漢烏氏縣屬安定郡,故城在彈筝峽東。

    氏,音支。

    〕左右斬之,傳首長安。

    弟壽,為利州都督,亦坐誅。

     9初,隋末喪亂,〔喪,息浪翻。

    〕豪桀并起,擁衆據地,自相雄長;唐興,相帥來歸,上皇為之割置州縣以寵祿之,〔帥,讀曰率。

    長,知兩翻。

    為,于僞翻。

    〕由是州縣之數,倍于開皇、大業之間。

    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少,詩沼翻。

    〕二月,命大加并首,因山川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關内,二曰河南,三曰河東,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隴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劍南,十曰嶺南。

    〔京兆、同、華、商、岐、邠、隴、泾、原、甯、慶、鄜、坊、丹、延、靈、會、鹽、夏、綏、銀、豐、勝為關内道。

    洛、汝、陝、虢、鄭、滑、許、颍、陳、蔡、汴、宋、亳、徐、濠、宿、郓、齊、曹、濮、青、淄、登、萊、棣、兖、海、沂、密為河南道。

    蒲、晉、绛、汾、隰、并、南汾、遼、沁、岚、石、忻、代、朔、蔚、澤、潞為河東道。

    懷、孟、魏、博、相、衛、澶、貝、邢、洺、磁、恒、冀、深、趙、滄、景、德、易、定、幽、涿、瀛、莫、燕、檀、營、平為河北道。

    荊、峽、歸、夔、澧、朗、忠、涪、萬、襄、唐、随、鄧、均、房、郢、複、金、梁、洋、利、鳳、興、成、扶、文、壁、巴、蓬、通、開、隆、果、渠為山南道。

    秦、渭、河、鄯、蘭、階、洮、岷、廓、疊、宕、涼、瓜、沙、甘、肅為隴右道。

    楊、楚、滁、和、壽、廬、舒、光、鄿、黃、安、申為淮南道。

    潤、常、蘇、湖、杭、睦、越、衢、婺、括、台、福、建、泉、宣、歙、池、洪、江、鄂、嶽、饒、信、虔、吉、袁、撫、潭、衡、永、道、郴、邵、黔、辰、夷、思、僰為江南道。

    益、嘉、眉、邛、簡、資、巂、雅、南會、翼、維、松、姚、恭、戎、梓、遂、綿、劍、合、龍、普、渝、陵、榮、泸為劍南道。

    廣、番、循、潮、南康、泷、端、新、封、南宕、春、羅、南石、高、南合、崖、振、邕、南方、南簡、淳、欽、南尹、象、藤、桂、梧、賀、連、南昆、靜、樂、南恭、融、容、牢、南林、南扶、南越、南義、交、陸、峰、愛、南德為嶺南道。

    〕 10三月,癸巳,皇後帥内外命婦親蠶。

    〔内命婦,宮内女官,自貴妃至侍巾,亦分各品。

    外命婦有六:王、嗣王、郡王之母、妻為妃,一品之國公母、妻為國夫人,三品以上母、妻為郡夫人,四品母、妻為郡君,五品母、妻為縣君,勳官四品有封者,母、妻為鄉君。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