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一

關燈
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衆為之危懼,〔間,古苋翻。

    為,于僞翻。

    〕征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征言,必無今日之禍。

    」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禮之,引為詹事主簿。

    〔詹事主簿,從七品上,掌印檢、勾稽府事。

    〕亦召王珪、韋挺于巂州,〔去年六月,王珪等流巂州。

    巂,音髓。

    〕皆以為谏議大夫。

     世民命縱禁苑鷹犬,罷四方貢獻,聽百官各陳治道,〔治,直吏翻。

    〕政令簡肅,中外大悅。

     以屈突通為陝東道行台左仆射,鎮洛陽。

    〔陝,失冉翻。

    〕 益州行台仆射窦軌與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不協。

    雲起弟慶儉及宗族多事太子建成,建成死,軌誣雲起與建成同反,收斬之。

    行方懼,逃奔京師,軌追之,不及。

     28吐谷渾寇岷州。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 29突厥寇隴州;辛未,寇渭州;遣右衛大将軍柴紹擊之。

    〔厥,九勿翻。

    左右衛大将軍,掌統領宮庭警衛之法。

    〕 30廢益州大行台,置大都督府。

     31壬申,上以手诏賜裴寂等曰:「朕當加尊号為太上皇。

    」 32辛巳,幽州大都督廬江王瑗反,〔瑗,于眷翻。

    〕右領軍将軍王君廓殺之,傳首。

     初,上以瑗儒怯非将帥才,〔懦,乃卧翻,又奴亂翻。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使君廓佐之。

    君廓故群盜,勇悍險詐,〔悍,戶旰翻。

    〕瑗推心倚仗之,許為婚姻。

    太子建成謀害秦王,密與瑗相結。

    建成死,诏遣通事舍人崔敦禮馳驿召瑗。

    〔通事舍人,秦谒者之官也。

    晉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隸中書,東晉曰通事舍人,唐從六品上。

    掌朝見引納及辭謝者于殿庭。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進退。

    凡四方通表,蠻夷納貢,皆受而進之。

    〕瑗心不自安,謀于君廓。

    君廓欲取瑗以為功,乃說曰:〔說,輸芮翻;下涉說同。

    〕「大王若入,必無全理。

    今擁兵數萬,柰何受單使之召,自投罔罟乎!」〔使,疏吏翻;下同。

    〕因相與泣。

    瑗曰:「我今以命托公,舉事決矣。

    」乃劫敦禮,問以京師機事;敦禮不屈,瑗囚之。

    發驿征兵,且召燕州刺史王诜赴薊,與之計事。

    〔隋于營州之境汝羅故城置遼西郡,武德元年曰燕州。

    六年,自營州遷于幽州城中,又于懷戎置北燕州。

    武德六年,李藝自幽州朝,王诜為長史,實掌州事,幽州之人素信服之。

    瑗欲反,故召之與計事。

    燕,因肩翻。

    诜,疏臻翻。

    〕兵曹參軍王利涉說瑗曰:「王君廓反複,不可委以機柄,宜早除去,以王诜代之。

    」〔去,羌呂翻。

    〕瑗不能決。

    君廓知之,往見诜,诜方沐,握發而出,君廓手斬之,持其首告衆曰:「李瑗與王诜同反,囚執敕使,擅自征兵。

    今诜已誅,獨有李瑗,無能為也。

    汝甯隋瑗族滅乎,欲從我以取富貴乎﹖」衆皆曰:「願從公讨賊。

    」君廓乃帥其麾下千餘人,踰西城而入,瑗不之覺;君廓入獄出敦禮,瑗始知之,遽帥左右數百人被甲而出,〔帥,讀曰率。

    被,皮義翻。

    〕遇君廓于門外。

    君廓謂瑗衆曰:「李瑗為逆,汝何為随之入湯火乎!」衆皆棄兵而潰。

    淮瑗獨存,罵君廓曰:「小人賣我,行自及矣!」遂執瑗,缢之。

    〔缢,于賜翻,又于計翻。

    〕壬午,以王君廓為左領軍大将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

    敦禮,仲方之孫也。

    〔崔仲方仕周,獻平齊之策;及隋,獻平陳之策;孝芬之孫也。

    〕 33乙酉,罷天策府。

    〔置天策府,見一百八十九卷四年。

    〕 34秋,七月,己醜,柴紹破突厥于秦州,斬特勒一人,士卒首千餘級。

    〔厥,九勿翻。

    〕 35以秦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大将軍,又以程知節為大武衛大将軍,尉遲敬德為大右武大将軍。

    〔尉,纡勿翻。

    考異曰:唐曆,三人除官皆在癸巳。

    今從實錄。

    〕 36壬辰,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仆射,張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

    癸巳,以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彜為右仆射;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禦史大夫,中書舍人顔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居集為左衛将軍,左虞候段志玄為骁衛将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将軍,右内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将軍,〔左虞候,即東宮左虞候率也。

    按唐書,「骁衛」之上當有「左」字。

    隋文帝置左、右内率,領東宮千牛備身侍奉之事,副率為之貳。

    瑀,音禹。

    長,知兩翻。

    率,所律翻。

    骁,堅堯翻。

    〕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将軍,〔漢、魏置城門校尉。

    唐置左、右監門衛大将軍、将軍,掌宮禁門籍之法,凡京司應入宮殿,門皆有籍,左将軍判入,右将軍判出。

    監,右銜翻。

    〕右内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将軍。

    〔「領」字當在「左右」之下,「左、右」二字亦當去其一,但未知當去何字耳。

    唐志:隋置左、右領軍府,大業三年,改左、右屯衛,唐因屯衛名,改為左、右威衛;又采前代領軍名,别置左、右領軍衛,職掌如左、右衛。

    又按新志,武德五年,改左、右備身府為左、右府。

    或者李客師為領左、右将軍,「左右」之下亦當去「軍」字。

    顯慶五年,改左、右府為千牛府。

    〕安業,無忌之兄;客師,靖之弟也。

     37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之黨散亡在民間,雖更赦令,〔更,工衡翻。

    〕猶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賞。

    〔徼,堅堯翻。

    〕谏議大夫王珪以啟太子。

    丙子,太子下令:「六月四日已前事連東宮及齊王,十七日前連李瑗者,并不得相告言,違者反坐。

    」〔瑗,于眷翻。

    反坐者,反以所告罪人之罪坐之。

    考異曰:太宗實錄,「六月丙申」。

    唐曆脫「七月」而在「壬辰」下。

    按六月無丙申。

    丙申,七月十日也。

    今從唐曆。

    〕 丁酉,遣谏議大夫魏征宣慰山東,聽以便宜從事。

    征至磁州,〔武德元年,以相州之滏陽、臨水、成安置磁州,以其地産磁石名州。

    舊州:磁州在京師東北一千四百八十五裡。

    磁,疾之翻。

    〕遇州縣锢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詣京師,〔械鎖而送之,謂之锢送。

    〕征曰:「吾受命之日,前宮、齊府左右皆赦不問;今複送思行等,〔複,扶又翻。

    〕則誰不自疑!雖遣使者,人誰信之!〔使,疏吏翻。

    〕吾不可以顧身嫌,不為國慮。

    且既蒙國士之遇,敢不以國士報之乎!」遂皆解縱之。

    太子聞之,甚喜。

     右衛率府铠曹參軍唐臨出為萬泉丞,〔東宮十率府皆有倉、兵、铠三曹參軍,從八品。

    武德元年,分蒲州之稷山、安邑、龍門、猗氏、汾陰置萬泉縣,屬泰州,後屬绛州。

    铠,可亥翻。

    率,所律翻。

    〕縣有系囚十許人,會春雨,臨縱之,使歸耕種,皆如期而返。

    臨,令則之弟子也。

    〔唐令則事隋太子勇,勇廢,被誅。

    〕 38八月,丙辰,突厥遣使請和。

    〔厥,九勿翻。

    使,疏吏翻;下同。

    〕 39壬戌,吐谷渾遣使請和。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 40癸亥,制傳位于太子;太子固辭,不許。

    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内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二年租調,自餘給複一年。

    〔陝,失冉翻。

    調,徒吊翻。

    複,方目翻。

    〕 41诏【章:十二行本「诏」上有「癸未」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以「宮女衆多,幽閟可愍,〔閟,兵媚翻。

    〕宜簡出之,各歸親戚,任其适人。

    」 42初,稽胡酋長劉仚成帥衆降梁師都,〔事見一百八十九卷四年。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仚,許延翻。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下同。

    〕師都信讒,殺之,由是所部猜懼,多來降者。

    〔降,戶江翻。

    〕師都浸衰弱,乃朝于突厥,為之畫策,〔朝,直遙翻。

    為,于僞翻。

    〕勸令入寇。

    于是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十餘萬寇泾州,〔颉,奚結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進至武成,京師戒嚴。

     43丙子,立妃長孫氏為皇後。

    〔長,知兩翻。

    〕後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法,〔少,詩照翻。

    好,呼到翻。

    造,七到翻。

    〕上為秦王,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為隙,後奉事高祖、承順妃嫔,〔嫔,毗賓翻。

    〕彌縫其阙,甚有内助。

    及正位中宮,務存節儉,服禦取給而已。

    上深重之,嘗與之議賞罰,後辭曰:「『牝雞之晨,唯家之索,』〔書牧誓引古人之言。

    索,蘇各翻,盡也。

    〕妾婦人,安敢豫聞政事!」固問之,終不對。

     44己卯,突厥進寇高陵。

    〔厥,九勿翻。

    高陵縣,漢屬馮翊,唐屬京兆,在長安東北七十裡。

    〕辛巳,泾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戰泾陽,〔泾陽縣屬京兆,在長安北七十裡。

    杜佑曰:京兆泾陽縣,乃秦封泾陽君之地,後漢及晉池陽之地。

    漢泾陽在今平涼郡界,泾陽故城是。

    尉,纡勿翻。

    〕大破之。

    獲其俟斤阿史德烏沒啜,〔突厥官三十八等,俟斤在吐屯之下。

    阿史德别是一姓。

    俟,渠機翻。

    〕斬首千餘級。

     癸未,颉利可汗進至渭水便橋之北,〔自長安出鹹陽,過渭水便橋。

    〕遣其腹心執失思力入見,以觀虛實。

    〔見,賢遍翻。

    〕思力盛稱「颉利與突利二可汗将兵百萬,今至矣。

    」〔颉,奚結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将,即亮翻。

    〕上讓之曰:「吾與汝可汗面結和親,贈遺金帛,前後無算。

    〔言不可算計其數也。

    遺,于季翻。

    〕汝可汗自負盟約,引兵深入,于我無愧!汝雖戎狄,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自誇強盛!我今先斬汝矣!」思力懼而請命。

    〔請貸其死命也。

    〕蕭瑀、封德彜請禮遣之。

    上曰:「我今遣還,虜謂我長之,愈肆憑陵。

    」〔瑀,音禹。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乃囚思力于門下省。

     上自出玄武門,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徑詣渭水上,〔騎,奇寄翻;下同。

    〕與颉利隔水而語,責以負約。

    突厥大驚,皆下馬羅拜。

    〔厥,九勿翻。

    〕俄而諸軍繼至,旌甲蔽野,颉利見執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輕出,軍容甚盛,有懼色。

    上麾諸軍使卻而布陳,〔陳,讀曰陣。

    〕獨留與颉利語。

    蕭瑀以上輕敵,叩馬固谏,上曰:「吾籌之已熟,非卿所知。

    突厥所以敢傾固而來,直抵郊甸者,以我國内有難,〔謂方有殺建成、元吉之難。

    難,乃旦翻。

    〕朕新即位,謂我不能抗禦故也。

    我若示之以弱,閉門拒守,虜必放兵大掠,不可複制。

    〔複,扶又翻。

    〕故朕輕騎獨出,示若輕之;又震曜軍容,使之【嚴:「之」改「知」。

    】必戰;出虜不意,使之失圖。

    虜入我地既深,必有懼心,故與戰則克,與和則固矣。

    制服突厥,在此一舉。

    卿第觀之!」是日,颉利來請和,诏許之。

    上即日還宮。

    乙酉,又幸城西,斬白馬,與颉利盟于便橋之上。

    突厥引兵退。

    〔颉,奚結翻。

    厥,九勿翻。

    考異曰:劉餗小說:「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水橋,控弦四十萬。

    太宗初親庶政,驿召衛公問策。

    時發諸州軍未到,長安居人勝兵不過數萬,胡人精騎勝突挑戰,日數合。

    帝怒,欲擊之。

    靖請傾府庫賂以求和,軍邀其歸路,帝從其言,胡兵遂退。

    于是據險邀之,虜棄老弱而遁,獲馬數萬匹,金帛一無遺焉。

    」今據實錄、紀傳,結盟而退,未嘗掩襲,小說所載為誤。

    〕 蕭瑀請于上曰:「突厥未和之時,諸将争請戰,陛下不許,〔瑀,音禹。

    厥,九勿翻。

    将,即亮翻。

    〕臣等亦以為疑,既而虜自退,其策安在﹖」上曰:「吾觀突厥之衆雖多而不整,君臣之志唯賄是求,當其請和之時,可汗獨在水西,〔謂渭水之西。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達官皆來谒我,〔突厥言達官,猶中國言顯官也。

    〕我若醉而縛之,因襲擊其衆,勢如拉朽。

    〔拉,盧合翻。

    〕又命長孫無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以待之,〔「幽州」當作「豳州」。

    自渭北北歸,歸路正經豳州,此史書傳寫誤耳。

    開元十三年,以「豳」字類「幽」,改曰邠州,則當時亦病此矣。

    〕虜若奔歸,伏兵邀其前,大軍蹑其後,覆之如掌耳。

    所以不戰者,吾即位日淺,國家未安,百姓未富,且當靜以撫之。

    一與虜戰,所損甚多;虜結怨既深,懼而修備,則吾未可以得志矣。

    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卷,讀曰卷。

    啖,徒濫翻。

    〕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志意驕惰,不複設備,〔複,扶又翻。

    〕然後養威伺釁,一舉可滅也。

    〔釁,許觐翻。

    〕将欲取之,必固與之,〔老子曰:将欲奪之,必固與之。

    〕此之謂矣。

    卿知之乎﹖」瑀再拜曰:「非所及也。

    」〔言非己之智慮所能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