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

關燈
世徹有虛名于徐、兖,恐二人相得,為患益深,因說圓朗使不納。

    」按實錄,彥師奔王薄,與薄共殺李義滿。

    三月,戊戌,王薄死,丁未,黑闼乃敗。

    彥師在圓朗所時,黑闼未敗也。

    今稱或說以阙疑。

    〕圓朗複以為然。

    〔複,扶又翻;下同。

    〕世徹至,已有衆數千人,頓于城外,以待圓朗出迎,圓朗不出,使人召之。

    世徹知事變,欲亡走,恐不免,乃入谒;圓朗乘奪其兵,以為司馬,使徇谯、杞二州,東人素聞其名,所向皆下,圓朗遂殺之。

     秦王世民自河北引兵将擊圓朗,會上召之,使馳傳入朝,乃以兵屬齊王元吉。

    〔傳,株戀翻。

    屬,之欲翻,付也。

    〕庚申,世民至長安,上迎之于長樂。

    〔長樂坂在長安城東。

    樂,音洛。

    〕世民具陳取圓朗形勢,上複遣之詣黎陽,會大軍趨濟陰。

    〔曹州治濟陰縣。

    趨,七喻翻。

    濟,子禮翻。

    〕 27丁卯,廢山東行台。

    〔劉黑闼敗走故也。

    〕 28壬申,代州總管定襄王李大恩為突厥所殺。

    〔厥,九勿翻。

    〕先是,大恩奏稱突厥饑馑,馬邑可取,〔先,悉薦翻。

    〕诏殿内少監獨孤晟将兵與大恩共擊苑君璋,期以二月會馬邑;失期不至,大恩不能獨進,頓兵新城。

    〔新城,當在朔州南。

    杜佑曰:魏都平城,于馬邑郡北三百餘裡置懷朔鎮;及遷洛後,于郡北三百餘裡置朔州。

    魏初雲中郡,在今郡北三百餘裡定襄故城北;北齊置朔州在故都西南。

    新城,一名平城,後移于馬邑,即今郡城也。

    馬邑郡治善陽縣,亦漢定襄縣地。

    新城即魏之新平城也。

    晟,承正翻。

    将,即亮翻。

    〕颉利可汗遣數萬騎與劉黑闼共圍大恩,上遣右骁衛大将軍李高遷救之。

    〔騎,奇寄翻。

    骁,堅堯翻。

    〕未至,大恩糧盡,夜遁,突厥邀之,衆潰而死,上惜之。

    獨孤晟坐滅死徙邊。

     29丙子,行台民部尚書史萬攻徐圓朗陳州,拔之。

    宋白曰:陳州,楚襄王自郢徙此,謂之西楚,漢為淮陽國之地。

    後魏立陳郡,天平二年,置北揚州,隋改陳州,治宛丘。

    春秋陳國都也。

    〕 30戊寅,廣州賊帥鄧文進、隋合浦太守甯宣、日南太守李晙并來降。

    〔合浦郡,越州,貞觀改廉州。

    日南郡,德州,貞觀改驩州。

    帥,所類翻。

    守,式又翻。

    晙,子峻翻。

    〕 31五月,庚寅,瓜州土豪王幹斬賀拔行威以降,〔瓜州,晉昌郡。

    是年分瓜州之常樂縣置瓜州,舊瓜州為西沙州。

    賀拔行威反事始見一百八十八卷三年。

    〕瓜州平。

     32突厥寇忻州,〔忻州,新興郡,義甯元年,以樓煩郡秀容縣置。

    此秀容,漢汾陽縣地,非後魏之北秀容也。

    〕李高遷擊破之。

     33六月,辛亥,劉黑闼引突厥寇山東,诏燕郡王李藝擊之。

    〔厥,九勿翻。

    燕,因肩翻。

    〕 34癸醜,吐谷渾寇洮、旭、疊三州,岷州總管李長卿擊破之。

    〔後周武帝逐吐谷渾,置疊州于疊川,旭州于洮源,岷州于臨洮。

    義甯元年,改臨洮于溢樂。

    後周書曰:于河州雞鳴防置旭州,于宕州渠株川置岷州。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洮,土刀翻。

    旭,籲玉翻。

    長,知兩翻。

    〕 35乙卯,遣淮安王神通擊徐圓朗。

     36丁卯,劉黑闼引突厥寇定州。

     37秋,七月,甲申,為秦王世民營弘義宮,〔弘義宮,後改為大安宮,在宮城外西偏。

    為,于僞翻。

    〕使居之。

    世民擊徐圓朗,下十餘城,聲震淮、泗,杜伏威懼,請入朝。

    〔朝,直遙翻;下同。

    〕世民以淮、濟之間略定,〔濟,子禮翻。

    〕使淮安王神通、行軍總管任緕、李世績攻圓朗;乙酉,班師。

     38丁亥,杜伏威入朝,延升禦榻,拜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書令,留長安,位在齊王元吉上,以寵異之。

    以阚棱為左領軍将軍。

    〔漢建安中,魏武為丞相,始置中領軍,北齊置領軍府,炀帝改為禦衛,唐改為領軍衛。

    〕 李子通謂樂伯通曰:「伏威既來,江東未定,失往收舊兵,可以立大功。

    」遂相與亡至藍田關,〔雍州藍田縣有藍田關。

    〕為吏所獲,俱伏誅。

     39劉黑闼至定州,其故将曹湛、董康買亡命在鮮虞,〔鮮虞縣,舊曰盧奴,開皇初更名,以其地春秋鮮虞子之國也;定州治所。

    〕複聚兵應之。

    〔複,扶又翻。

    〕甲午,以淮陽王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以讨之。

     40丙申,遷州人鄧士政刺史李敬昂以反。

    〔西魏以房陵置遷州,大業初,改曰房州,武德初,複曰遷州,房陵郡。

    〕 41丁酉,隋漢陽太守馮盎承李靖檄,帥所部來降,〔守,式又翻。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下同。

    〕以其地為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高州,高涼郡。

    羅州,石城郡。

    春州,陽春郡。

    白州,南昌郡。

    崖州,珠崖郡。

    林州,桂林郡。

    振州,臨振郡。

    羅州,今化州。

    白州,今郁林州之博白縣。

    崖、儋、振皆在海外。

    振州,今吉陽軍地。

    林州,後改繡州。

    投荒錄:高州高涼郡,土厚而山環遶,高而稍污,故名。

    羅州,宋将檀道濟于陵羅江口築城,因置羅州,今廢。

    陵羅縣在化州北一百二十裡。

    宋白曰:州在陵、羅二水之間。

    春州治陽春縣,故名。

    白州以博白江名。

    崖州以珠崖名。

    儋州以儋耳名。

    林州以綏懷林邑名。

    振州以漢臨振古縣而名。

    儋,丁甘翻。

    〕以盎為高州總管,封耿國公。

    先是,或說盎曰:「唐始定中原,未能及遠,公所領二十州地已廣于趙佗,〔趙佗,見漢紀。

    先,悉薦翻。

    說,輸芮翻。

    佗,徒何翻。

    〕宜自稱南越王。

    」盎曰:「吾家居此五世矣,〔馮氏居高涼事始見一百六十三卷梁簡文帝大寶元年。

    〕為牧伯者不出吾門,富貴極矣,常懼不克負荷,為先人羞,敢鹈趙佗自王一方乎!」〔荷,下可翻,又如字。

    王,于況翻。

    〕遂來降。

    于是嶺南悉平。

     42八月,辛亥,以洺、荊、交、并、幽五州為大總管府。

    〔洺,彌并翻。

    并,卑名翻。

    〕 43改葬隋炀帝于揚州雷塘。

    〔雷塘,漢所謂雷陂也,在今揚州城北平岡上。

    考異曰:實錄,「武德二年六月癸巳,有诏葬隋帝及子孫」,此又雲葬炀帝,蓋三年李子通猶據江都,雖有是诏,不果葬也。

    〕 44甲戌,吐谷渾寇岷州,敗總管李長卿。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敗,補邁翻。

    長,知兩翻。

    〕诏益州行台右仆射窦軌、渭州刺史且洛生救之。

    〔渭州,隴西郡。

    且,姓也,音子餘翻。

    〕 45乙卯,突厥颉利可汗寇邊,〔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遣左武衛将軍段德操、雲州總管李子和将兵拒之。

    子和本姓郭,〔郭子和,武德三年以榆林郡降。

    榆林之地,本屬雲州,隋割置勝州榆林郡。

    子和以榆林降,因命之為雲州總管。

    〕以讨劉黑闼有功,賜姓。

    丙辰,颉利十五萬騎入鴈門,〔颉,奚結翻。

    騎,奇寄翻。

    〕己未,寇并州,别遣兵寇原州;庚子,【章:十二行本「子」作「申」;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命太子出幽州道,〔「幽州」,當作「豳州」。

    〕秦王世民出秦州道以禦之。

    〔「秦州」,當作「泰州」。

    出豳州以禦原州之寇,出泰州以禦并州之寇。

    泰州時治龍門。

    〕李子和趨雲中,掩擊可汗,〔漢雲中古城,在榆林郡東北四十裡。

    趨,七喻翻。

    〕段德操趨夏州,邀其歸路。

    〔夏,戶雅翻。

    〕 辛酉,上謂群臣曰:「突厥入寇而複求和,〔厥,九勿翻。

    複,扶又翻。

    〕和與戰孰利﹖」太常卿鄭元暃曰:「戰則怨深,不如和利。

    」〔暃,殊玉翻。

    〕中書令封德彜曰:「突厥恃犬羊之衆,有輕中國之意,若不戰而和,示之以弱,明年将複來。

    〔複,扶又翻。

    〕臣愚以為不如擊之,既勝而後興和,則恩威兼着矣!」上從之。

     己巳,并州大總管襄邑王神符破突厥于汾東;汾州刺史蕭顗破突厥,〔浩州,西河郡,武德三年更名汾州。

    顗,魚豈翻。

    〕斬首五千餘級。

     46吐谷渾寇【章:十二行本「寇」作「陷」;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洮州,遣武州刺史賀【章:十二行本「賀」下有「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亮禦之。

    〔武都郡,西魏置武州,唐後改曰階州。

    洮,土刀翻。

    〕 47丙子,突厥寇廉州;戊寅,陷大震關。

    〔大震關,在隴州汧源縣,當隴山之路。

    程大昌曰:漢武帝至此,遇雷大震,因以為名。

    按寇廉州者,并州之寇,陷大震關者,原州之寇也。

    〕上遣鄭元暃詣颉利。

    是時,突厥精騎數十萬,自介休至晉州,數百裡間,填溢山谷。

    元暃見颉利,責以負約,與相辨诘,〔诘,去吉翻。

    〕颉利頗慚。

    元暃因說颉利曰:「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雖得唐地,不能居也。

    今虜掠所得,皆入國人,于可汗何有﹖不如旋師,複修和親,〔說,輸芮翻。

    複,扶又翻。

    〕可無跋涉之勞,坐受金币,又皆入可汗府庫,〔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孰與棄昆弟積年之歡,而結子孫無窮之怨乎!」颉利悅,引兵還。

    〔還,從宣翻。

    〕元暃自義甯以來,五使突厥,幾死者數焉。

    〔使,疏吏翻。

    幾,居依翻。

    數,所角翻。

    〕 48九月,癸巳,交州刺史權士通、〔西魏置北秦州于上郡,廢帝三年,改曰交州。

    〕弘州總管宇文歆、〔慶州弘化縣,開皇十八年置弘州,大業初州廢,蓋唐複置也。

    〕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于三觀山,破之。

    〔觀,古玩翻。

    〕乙未,太子班師。

    丙申,宇文歆邀突厥于崇崗鎮,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歆,許今翻。

    〕壬寅,定州總管雙士洛擊突厥于恒山之南,〔雙,姓也。

    姓苑曰:黃帝後,封于雙蒙城。

    恒,戶登翻。

    〕丙午,領軍将軍安興貴擊突厥于甘州,皆破之。

    〔甘州,張掖郡。

    〕 49劉黑闼陷瀛州,殺刺史馬匡武。

    鹽州人馬君德以城叛附黑闼。

    〔此鹽州,即東鹽州。

    〕高開道寇蠡州。

    〔武德五年,以瀛州之博野、清苑,定州之義豐,置蠡州,因漢蠡吾亭以名州也。

    〕 50冬,十月,己酉,诏齊王元吉讨劉黑闼于山東。

    壬子,以元吉為領軍大将軍、并州大總管。

    癸醜,貝州刺史許善護與黑闼弟十善戰于鄃縣,〔鄃,音輸。

    〕善護全軍皆沒。

    甲寅,右武侯将軍桑顯和擊黑闼于晏城,破之。

    〔隋開皇十六年,分冀州之鹿城置晏城縣,大業初廢入鹿城,蓋其縣名猶在。

    〕觀州刺史劉會以城叛附黑闼。

    〔觀,古喚翻。

    〕 51契丹寇北平。

    〔北平郡,平州。

    契,欺訖翻,又音吃。

    〕 52甲子,以秦王世民領左、右十二衛大将軍。

    〔左?右衛、左?右骁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候衛,為十二衛。

    〕 53乙醜,行軍總管淮陽壯王道玄與劉黑闼戰于下博,〔下博縣,屬冀州。

    考異曰:高祖實錄谥曰忠。

    本傳谥曰壯,蓋後來改谥也。

    〕軍敗,為黑闼所殺。

    時道玄将兵三萬,與副将史萬寶不協;道玄帥輕騎先出犯陳,〔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陳,讀曰陣;下同。

    〕使萬寶将大軍繼之。

    萬寶擁兵不進,謂所親曰:「我奉敕雲,淮陽小兒,軍事皆委老夫。

    今王輕脫妄進,若與之俱,必同敗沒,不如以王餌賊,王敗,賊必争進,我堅陳以待之,破之必矣。

    」由是道玄獨進敗沒。

    萬寶勒兵将戰,士卒皆無鬬志,軍遂大潰,萬寶逃歸。

    道玄數從秦王世民征伐,死時年十九,〔數,所角翻。

    〕世民深惜之,謂人曰:「道玄常從吾征伐,見吾深入賊陳,心慕鹈之,以至于此。

    」為之流涕。

    〔為,于僞翻。

    〕世民自起兵以來,前後數十戰,常身先士卒,〔先,悉薦翻。

    〕輕騎深入,雖屢危殆而未嘗為矢刃所傷。

    〔史言秦王有天命。

    〕 54林士弘遣其弟鄱陽王藥師攻循州,刺史楊略與戰,斬飲,其将王戎以南昌州降。

    士弘懼,己巳,請降。

    尋複走保安成山洞,袁州人相聚應之;〔是年以洪州建昌縣置南昌州。

    吉州安複,本吳所置安成縣也,唐後改為安福。

    袁州,宜春郡。

    将,即亮翻。

    降,戶江翻。

    複,扶又翻。

    〕洪州總管若幹則遣兵擊破之。

    會士弘死,其衆遂散。

    〔隋大業十三年,林士弘起為盜,至是死散。

    〕 55淮陽王道玄之敗也,山東震駭,洺州總管廬江王瑗棄城西走,〔洺,彌并翻。

    瑗,于眷翻。

    〕州縣皆叛附于黑闼,旬日間,黑闼盡複故地,乙亥,進據洺州。

    十一月,庚辰,滄州刺史程大買為黑闼所迫,棄城走。

    齊王元吉畏黑闼兵強,不敢進。

     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事見一百八十一卷隋義甯元年。

    〕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緻,當以汝為太子。

    」世民拜且辭。

    及為唐王,将佐亦請以世民為世子,〔将,即亮翻。

    〕上将立之,世民固辭而止。

    太子建成,性寬簡,喜酒色〔喜,許記翻。

    〕遊畋;〔句斷。

    〕齊王元吉,多過失;皆無寵于上。

    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

     上晚年多内寵,小王且二十人,〔尹德妃生酆王元亨,莫嫔生荊王元景,孫嫔生漢王元昌,宇文昭儀生韓王元嘉、魯王靈夔,瞿嫔生鄧王元裕,楊嫔生江王元祥,小楊嫔生舒王元名,郭婕妤生徐王元禮,劉婕妤生道王元慶,楊美人生虢王鳳,張美人生霍王元軌,張寶林生鄭王元懿,柳寶林生滕王元嬰,王才人生彭王元則,魯才人生密王元曉,張氏生周王元方,凡十七人。

    且者,将及未及之辭。

    〕其母競交結諸長子以自固。

    建成與元吉曲意事諸妃嫔,谄谀賂遺,無所不至,〔遺,于季翻。

    〕以求媚于上。

    或言蒸于張婕妤、尹德妃,宮禁深秘,莫能明也。

    是時,東宮、諸王公、妃主之家及後宮親戚橫長安中,〔橫,戶孟翻;下同。

    〕恣【章:十二行本「恣」上有「奪人田宅」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為非法,有司不敢诘。

    世民居承幹殿,〔合本太極宮圖:月華門内有承慶殿,無承幹殿。

    按新書,承幹殿在西宮。

    又按王溥會要,承幹殿在宮中。

    蓋皆指太極宮。

    〕元吉居武德殿後院,〔武德殿在東宮西。

    按閣本太極宮圖,武德殿在虔化門東,入門過内倉廪、立政殿、萬春殿,即東上合門。

    〕與上台、東宮晝夜通行,無複禁限。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