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上柱
國河内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二百戶食實封九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唐紀三〔起屠維單阏(己卯)正月,盡十月,不滿一年。
〕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 武德二年〔(己卯、六一九)〕 1春,正月,壬寅,王世充悉取隋朝顯官、名士為太尉府官屬,〔朝,直遙翻;下同。
〕杜淹、戴冑皆預焉。
冑,安陽人也。
〔安陽縣帶相州。
〕隋将軍王隆帥屯衛将軍張鎮周、〔炀帝改左、右領軍衛為左、右屯衛。
帥,讀曰率。
考異曰:高祖實錄作「鎮州」。
今從隋書陳棱傳。
〕都水少監蘇世長等以山南兵始至東都。
〔義甯元年七月,遣王隆會兵東都,今始至。
少,始照翻。
〕王世充專總朝政,事無大小,悉關太尉府;台省監署,莫不阒然。
〔阒,苦鵙翻。
〕世充立三牌于府門外: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一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一求身有冤滞,擁抑不申者。
于是上書陳書【章:乙十一行本「事」下有「者」字;張校同。
】日有數百,世悉引見,躬自覽,〔省,悉景翻。
〕殷勤慰谕,人人自喜,以為言聽計從,然終無所施行。
下至士卒厮養,〔析薪為厮,炊烹為養。
厮,音斯。
養,羊尚翻。
〕世充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施。
〔施,式智翻。
〕 隋馬軍總管獨孤武都為世充所親任,其從弟司隸大夫機〔炀帝置司隸台,以大夫為之長,掌諸巡察,正四品。
從,才用翻。
〕與虞部郎楊恭慎、〔六典:周禮,地官有山虞、澤虞,蓋虞部之職也。
魏始有虞曹郎中,晉因之,梁、陳為侍郎;後周冬官有虞部下大夫;梁、陳、後魏、北齊并祠部尚書領之,隋工部尚書領之,炀帝曰虞曹郎。
〕前勃海郡主簿孫師孝、〔炀帝改滄州為勃海郡。
〕步兵總管劉孝元、李儉、崔孝仁謀召唐兵,使孝仁說武都曰:「王公徒為兒女之态以悅下愚,而鄙隘貪忍,不顧親舊,豈能成大業哉!圖谶之文,應歸李氏,人皆知之。
〔說,輸芮翻;下同。
谶,楚谮翻。
〕唐起晉陽,奄有關内,兵不留行,英雄景附。
且坦懷待物,舉善責功,不念舊惡,據勝勢以争天下,誰能敵之!吾屬托身非所,坐侍夷滅。
今任管公兵近在新安,〔任緕以谷州刺史鎮新安,封管國公。
任,音壬。
〕又吾之故人也,若遣間使召之,使夜造城下,〔間使,上古苋翻,下疏吏翻。
造,七到翻。
〕吾曹共為内應,開門納之,事無不集矣。
」武都從之。
事洩,世充皆殺之。
恭慎,達之子也。
〔達,隋觀德王雄之弟。
〕 2癸卯,命秦王世民出鎮長春宮。
〔長春官在同州朝邑縣,後周宇文護所建。
〕 3宇文化及攻魏州總管元寶藏,四旬不克。
魏征往說之,丁未,寶藏舉州來降。
〔魏征本元寶藏官屬。
說,式芮翻。
降,戶江翻;下同。
〕 4戊午,淮安王神通擊宇文化及于魏縣,化及不能抗,東走聊城。
〔聊城縣時屬魏州,武德四年,分為博州。
〕神通拔魏縣,斬獲二千餘人,引兵追化及至聊城,圍之。
5甲子,以陳叔達為納言。
6丙寅,李密所置伊州刺史張善相來降。
〔相,息亮翻。
降,戶江翻。
〕 7朱粲有衆二十萬,剽掠漢、淮之間,〔剽,匹妙翻。
〕遷徙無常,每破州縣,食其積粟未盡,複他适,〔複,扶又翻;下同。
〕将去,悉焚其餘資;又不務稼穑,民餒死者如積。
粲無可複掠,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噉之,〔噉,徒濫翻,又徒覽翻。
〕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于餒!」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愍楚〔六典:著作佐郎修國史。
宋百官春秋雲:常道鄉公鹹熙百官名,有著作佐郎三人。
晉制,著作佐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
宋氏之初,國朝始建,未有合撰者,此制遂替。
後周,春官府置著作中士,即著作佐郎之任。
通事舍人,即秦之谒者。
漢書百官表:谒者,掌賓贊受事。
舊儀雲:谒者有缺,選郎中美須眉大音者補。
晉初中書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東晉令舍人、通事兼谒者之任,通事舍人之名由此始也。
隋初,罷谒者官,置通事舍人。
炀帝改通事舍人為通事谒者。
顔愍楚,蓋大業前為舍人。
〕谪官在南陽,〔南陽鄧州。
〕粲初引為賓客,其後無食,合家皆為所噉。
愍楚,之推之子也。
〔顔之推仕于高齊之季。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諸城堡相帥叛之。
〔帥,讀曰率;下同。
〕 淮安土豪楊士林、田瓒起兵攻粲,〔後魏置東荊州于比陽,西魏改為淮州。
梁置淮南縣于桐柏,并立上川郡。
隋開皇廢郡,改淮安為桐柏縣,改淮安郡曰顯州,領比陽、平氏、桐柏等七縣。
大業改顯州為淮安郡。
瓒,藏旱翻。
〕諸州皆應之。
粲與戰于淮源,〔水經注:淮水出平氏縣柏大複山,山南有淮源廟。
唐州桐柏淮源縣〔廟〕碑,漢延熹六年立,其文曰:「淮出平氏,始于大複,潛行地中,見于陽口。
」〕大敗,帥餘衆數千奔菊潭。
〔帥,讀曰率。
菊潭,舊曰郦縣,開皇初改焉,時屬鄧州;山有菊,人飲其水多壽,故以名縣。
〕士林家世蠻酋,〔酋,慈由翻。
〕隋末,士林為鷹揚府校尉,殺郡官而據其郡。
〔校,戶教翻。
〕既逐朱粲,己巳,帥漢東四郡遣使詣信州總管廬江王瑤請降,〔大業改隋州為漢東郡。
梁置信州于魚複,大業改為巴東郡,唐複為信州。
使,疏吏翻。
瑗,于眷翻。
〕诏以為顯州道行台。
〔宋白曰:後魏置東荊州于比陽,後改淮州;隋文帝改顯州,取界内顯望岡為名。
〕士林以瓒為長史。
8初,王世充既殺元、盧,〔元、盧,元文都、盧楚,世充殺之,事見一百八十五卷元年七月。
〕慮人情未服,猶媚事皇泰主,禮甚謙敬。
又請為劉太後假子,尊号曰聖感皇太後。
既而漸驕橫,嘗賜食于禁中,還家大吐,〔橫,戶孟翻。
吐,土故翻。
〕疑遇毒,自是不複朝谒。
〔複,扶又翻。
朝,直遙翻。
〕皇泰主知其終不為臣,而力不能制,唯取内庫彩物大造幡花;又出諸服玩,令僧散施貧乏以求福。
〔施,式智翻。
〕世充使其黨張績、董浚守章善、顯福二門,〔東都皇城南面三門,中曰應天,左曰興教,右曰光政;興教之内曰會昌,其北曰章善;光政之内曰廣運,其北曰顯福。
〕宮内雜物,毫厘不得出。
是月,世充使人獻印及劍。
又言河水清,欲以耀衆,為已符瑞雲。
9上遣金紫光祿大夫武功靳孝谟安集邊郡,〔靳,居焮翻。
〕為梁師都所獲。
孝谟罵之極口,師都殺之。
二月,诏追賜爵武昌縣公,谥曰忠。
10初定租、庸、調法,每丁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梁、陳、齊、周各有損益。
唐制,凡授田者,丁歲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
丁,隋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用人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
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調;三十日者,租調皆免;通正役不過五十日。
調,徒釣翻;下同。
〕自茲以外,不得橫有調斂。
〔橫,戶孟翻。
斂,力瞻翻。
〕 11丙戌,诏:「諸宗姓居官者在同列之上,未仕者免其傜役;每州置宗師一人以攝總,别為團伍。
」 12張俟德至涼,〔去年八月,遣張俟德冊拜李軌。
〕李軌召其群臣廷議曰:「唐天子,吾之從兄,〔從,才用翻;下同。
〕今已正位京邑。
一姓不可自争天下,吾欲去帝号,受其封爵,可乎﹖」〔去,羌呂翻。
〕曹珍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稱王稱帝者,奚啻一人!唐帝關中,涼帝河右,固不相妨。
且已為天子,柰何複自貶黜!〔複,扶又翻。
〕必欲以小事大,請依蕭慽事魏故事。
」〔蕭慽事魏事見一百六十五卷梁元帝承聖三年。
〕軌從之。
戊戌,軌遣其尚書左丞鄧曉入見,〔見,賢遍翻。
〕奉書稱「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而不受官爵。
帝怒,拘曉不遣,始議興帥讨之。
初,隋炀帝自征吐谷渾,吐谷渾可汗伏允以數千騎奔黨項,〔事見一百八十一卷炀帝大業五年。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騎,奇寄翻。
〕炀帝立其質子順為主,〔質,音緻。
〕使統餘衆,不果入而還。
會中國喪亂,〔還,從宣翻,又如字。
喪,息浪翻。
〕伏允複還收其故地。
〔複,扶又翻。
〕上受禅,順自江都還長安,〔炀帝既弒,順逃還長安。
〕上遣使與伏允連和,使擊李軌,許以順還之。
俟允喜,起兵擊軌,數遣使入貢請順,上遣之。
〔為後太宗立順以統吐谷渾之衆張本。
遣使,疏吏翻;下同。
〕 13閏月,朱粲遣使請降,〔降,戶江翻。
〕诏以粲為楚王,聽自置官屬,以便宜從事。
14宇文化及以珍貨誘海曲諸賊,賊帥王薄帥衆從之,〔誘,羊久翻。
賊帥,所類翻。
蒲帥,讀曰率。
〕與共守聊城。
窦建德謂其群下曰:「吾為隋民,隋為吾君;今宇文化及弒逆,乃吾雠也,吾不可以不讨!」乃引兵趣聊城。
〔趣,七喻翻,又逡須翻。
〕 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糧盡,請降,神通不許。
安撫副使崔世幹勸神通許之,〔降,戶江翻;下同。
使,疏吏翻。
〕神通曰:「軍士暴露日久,賊食盡計窮,克在旦暮,吾當攻取以示國威,且散其玉帛以勞将士,〔勞,力到翻。
〕若受其降,将合以為軍賞乎!」世幹曰:「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敵,吾軍必敗。
夫不敢而下之,為功甚易,〔夫,音扶。
易,以豉翻。
〕柰何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囚世幹于軍中。
〔去年十月,遣神通安撫山東,書崔民幹為副,今書「世幹」,當有一誤。
〕既而宇文士及自濟北饋之,〔濟北郡,濟州。
濟,子禮翻。
〕化及軍稍振,遂複拒戰。
〔複,扶又翻;下同。
〕神通督兵攻之,貝州刺史趙君德攀堞先登,〔時複以清河郡為貝州。
宋白曰:貝州清河郡,春秋為晉東陽之地,亦為齊境;秦為巨鹿郡地;漢分巨鹿郡,置清河郡,理清陽。
石趙移郡理平晉城,即今博州清平縣。
後周平齊,于清河縣置貝州。
清河,後漢之甘陵清陽縣,又兼有漢貝丘縣之地,貝州以此得名。
堞,徒協翻。
〕神通心害其功,收兵不戰,君德大诟而下,〔诟,苦候翻。
〕遂不克。
建德軍且至,神通引兵退。
建德與化及連戰,大破之,化及複保聊城。
建德縱兵四面急攻,王薄開門納之。
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蕭皇後,語皆稱臣,素服哭炀帝盡哀;收傳國玺及鹵簿儀仗,〔玺,斯氏翻。
〕撫存隋之百官,然後執逆黨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集隋官而斬之,枭首軍門之外。
〔枭,堅堯翻。
〕以檻車載化及并二子承基、承趾至襄國、斬之。
〔炀帝改邢州為襄國郡。
杜佑曰:邢州,古邢國,治龍岡縣;秦為信都,項羽改襄國,隋改龍岡。
考異曰:隋書雲:「載之河間,斬之。
」唐書雲:「至大陸,斬之。
」河洛記雲:「建德将化及并蕭後、南陽公主随軍,于時襄國郡尚為隋守,建德因其回兵,欲攻之,營于城下,遣大理官化及出營東南二裡許,宣令數其罪,并二子一号魏王,一号蜀王,同時受戮。
」按蜀王乃士及所封,今不取。
〕化及且死,更無餘言,但雲:「不負夏王!」〔夏,戶雅翻。
〕 建德每戰勝克城,所得資财,悉以分将士,身無所取。
又不噉肉,常食蔬,茹粟飯;妻曹氏,不衣纨绮,〔将,即亮翻。
噉,徒覽翻,又徒濫翻。
衣,于既翻。
纨,音丸。
绮,區幾翻。
〕所役婢妾,纔十許人。
及破化及,隋宮人千數,實時散遣之。
以隋黃門侍郎裴矩為左仆射、掌選事,〔選,宣絹翻。
〕兵部侍郎崔君肅為侍中,〔考異曰:革命記作「君秀」。
今從蕭建德傳。
〕少府令何稠為工部尚書,〔漢書百官表,少府,秦官,至北齊,不置少府,以其屬官并太府寺。
隋炀帝大業三年,始分太府為少府監,置監、少監,其後改監為令,少監為少令。
少,始照翻。
〕右司郎中柳調為左
〕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 武德二年〔(己卯、六一九)〕 1春,正月,壬寅,王世充悉取隋朝顯官、名士為太尉府官屬,〔朝,直遙翻;下同。
〕杜淹、戴冑皆預焉。
冑,安陽人也。
〔安陽縣帶相州。
〕隋将軍王隆帥屯衛将軍張鎮周、〔炀帝改左、右領軍衛為左、右屯衛。
帥,讀曰率。
考異曰:高祖實錄作「鎮州」。
今從隋書陳棱傳。
〕都水少監蘇世長等以山南兵始至東都。
〔義甯元年七月,遣王隆會兵東都,今始至。
少,始照翻。
〕王世充專總朝政,事無大小,悉關太尉府;台省監署,莫不阒然。
〔阒,苦鵙翻。
〕世充立三牌于府門外: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一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一求身有冤滞,擁抑不申者。
于是上書陳書【章:乙十一行本「事」下有「者」字;張校同。
】日有數百,世悉引見,躬自覽,〔省,悉景翻。
〕殷勤慰谕,人人自喜,以為言聽計從,然終無所施行。
下至士卒厮養,〔析薪為厮,炊烹為養。
厮,音斯。
養,羊尚翻。
〕世充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施。
〔施,式智翻。
〕 隋馬軍總管獨孤武都為世充所親任,其從弟司隸大夫機〔炀帝置司隸台,以大夫為之長,掌諸巡察,正四品。
從,才用翻。
〕與虞部郎楊恭慎、〔六典:周禮,地官有山虞、澤虞,蓋虞部之職也。
魏始有虞曹郎中,晉因之,梁、陳為侍郎;後周冬官有虞部下大夫;梁、陳、後魏、北齊并祠部尚書領之,隋工部尚書領之,炀帝曰虞曹郎。
〕前勃海郡主簿孫師孝、〔炀帝改滄州為勃海郡。
〕步兵總管劉孝元、李儉、崔孝仁謀召唐兵,使孝仁說武都曰:「王公徒為兒女之态以悅下愚,而鄙隘貪忍,不顧親舊,豈能成大業哉!圖谶之文,應歸李氏,人皆知之。
〔說,輸芮翻;下同。
谶,楚谮翻。
〕唐起晉陽,奄有關内,兵不留行,英雄景附。
且坦懷待物,舉善責功,不念舊惡,據勝勢以争天下,誰能敵之!吾屬托身非所,坐侍夷滅。
今任管公兵近在新安,〔任緕以谷州刺史鎮新安,封管國公。
任,音壬。
〕又吾之故人也,若遣間使召之,使夜造城下,〔間使,上古苋翻,下疏吏翻。
造,七到翻。
〕吾曹共為内應,開門納之,事無不集矣。
」武都從之。
事洩,世充皆殺之。
恭慎,達之子也。
〔達,隋觀德王雄之弟。
〕 2癸卯,命秦王世民出鎮長春宮。
〔長春官在同州朝邑縣,後周宇文護所建。
〕 3宇文化及攻魏州總管元寶藏,四旬不克。
魏征往說之,丁未,寶藏舉州來降。
〔魏征本元寶藏官屬。
說,式芮翻。
降,戶江翻;下同。
〕 4戊午,淮安王神通擊宇文化及于魏縣,化及不能抗,東走聊城。
〔聊城縣時屬魏州,武德四年,分為博州。
〕神通拔魏縣,斬獲二千餘人,引兵追化及至聊城,圍之。
5甲子,以陳叔達為納言。
6丙寅,李密所置伊州刺史張善相來降。
〔相,息亮翻。
降,戶江翻。
〕 7朱粲有衆二十萬,剽掠漢、淮之間,〔剽,匹妙翻。
〕遷徙無常,每破州縣,食其積粟未盡,複他适,〔複,扶又翻;下同。
〕将去,悉焚其餘資;又不務稼穑,民餒死者如積。
粲無可複掠,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噉之,〔噉,徒濫翻,又徒覽翻。
〕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于餒!」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愍楚〔六典:著作佐郎修國史。
宋百官春秋雲:常道鄉公鹹熙百官名,有著作佐郎三人。
晉制,著作佐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
宋氏之初,國朝始建,未有合撰者,此制遂替。
後周,春官府置著作中士,即著作佐郎之任。
通事舍人,即秦之谒者。
漢書百官表:谒者,掌賓贊受事。
舊儀雲:谒者有缺,選郎中美須眉大音者補。
晉初中書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東晉令舍人、通事兼谒者之任,通事舍人之名由此始也。
隋初,罷谒者官,置通事舍人。
炀帝改通事舍人為通事谒者。
顔愍楚,蓋大業前為舍人。
〕谪官在南陽,〔南陽鄧州。
〕粲初引為賓客,其後無食,合家皆為所噉。
愍楚,之推之子也。
〔顔之推仕于高齊之季。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諸城堡相帥叛之。
〔帥,讀曰率;下同。
〕 淮安土豪楊士林、田瓒起兵攻粲,〔後魏置東荊州于比陽,西魏改為淮州。
梁置淮南縣于桐柏,并立上川郡。
隋開皇廢郡,改淮安為桐柏縣,改淮安郡曰顯州,領比陽、平氏、桐柏等七縣。
大業改顯州為淮安郡。
瓒,藏旱翻。
〕諸州皆應之。
粲與戰于淮源,〔水經注:淮水出平氏縣柏大複山,山南有淮源廟。
唐州桐柏淮源縣〔廟〕碑,漢延熹六年立,其文曰:「淮出平氏,始于大複,潛行地中,見于陽口。
」〕大敗,帥餘衆數千奔菊潭。
〔帥,讀曰率。
菊潭,舊曰郦縣,開皇初改焉,時屬鄧州;山有菊,人飲其水多壽,故以名縣。
〕士林家世蠻酋,〔酋,慈由翻。
〕隋末,士林為鷹揚府校尉,殺郡官而據其郡。
〔校,戶教翻。
〕既逐朱粲,己巳,帥漢東四郡遣使詣信州總管廬江王瑤請降,〔大業改隋州為漢東郡。
梁置信州于魚複,大業改為巴東郡,唐複為信州。
使,疏吏翻。
瑗,于眷翻。
〕诏以為顯州道行台。
〔宋白曰:後魏置東荊州于比陽,後改淮州;隋文帝改顯州,取界内顯望岡為名。
〕士林以瓒為長史。
8初,王世充既殺元、盧,〔元、盧,元文都、盧楚,世充殺之,事見一百八十五卷元年七月。
〕慮人情未服,猶媚事皇泰主,禮甚謙敬。
又請為劉太後假子,尊号曰聖感皇太後。
既而漸驕橫,嘗賜食于禁中,還家大吐,〔橫,戶孟翻。
吐,土故翻。
〕疑遇毒,自是不複朝谒。
〔複,扶又翻。
朝,直遙翻。
〕皇泰主知其終不為臣,而力不能制,唯取内庫彩物大造幡花;又出諸服玩,令僧散施貧乏以求福。
〔施,式智翻。
〕世充使其黨張績、董浚守章善、顯福二門,〔東都皇城南面三門,中曰應天,左曰興教,右曰光政;興教之内曰會昌,其北曰章善;光政之内曰廣運,其北曰顯福。
〕宮内雜物,毫厘不得出。
是月,世充使人獻印及劍。
又言河水清,欲以耀衆,為已符瑞雲。
9上遣金紫光祿大夫武功靳孝谟安集邊郡,〔靳,居焮翻。
〕為梁師都所獲。
孝谟罵之極口,師都殺之。
二月,诏追賜爵武昌縣公,谥曰忠。
10初定租、庸、調法,每丁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梁、陳、齊、周各有損益。
唐制,凡授田者,丁歲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
丁,隋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用人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
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調;三十日者,租調皆免;通正役不過五十日。
調,徒釣翻;下同。
〕自茲以外,不得橫有調斂。
〔橫,戶孟翻。
斂,力瞻翻。
〕 11丙戌,诏:「諸宗姓居官者在同列之上,未仕者免其傜役;每州置宗師一人以攝總,别為團伍。
」 12張俟德至涼,〔去年八月,遣張俟德冊拜李軌。
〕李軌召其群臣廷議曰:「唐天子,吾之從兄,〔從,才用翻;下同。
〕今已正位京邑。
一姓不可自争天下,吾欲去帝号,受其封爵,可乎﹖」〔去,羌呂翻。
〕曹珍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稱王稱帝者,奚啻一人!唐帝關中,涼帝河右,固不相妨。
且已為天子,柰何複自貶黜!〔複,扶又翻。
〕必欲以小事大,請依蕭慽事魏故事。
」〔蕭慽事魏事見一百六十五卷梁元帝承聖三年。
〕軌從之。
戊戌,軌遣其尚書左丞鄧曉入見,〔見,賢遍翻。
〕奉書稱「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而不受官爵。
帝怒,拘曉不遣,始議興帥讨之。
初,隋炀帝自征吐谷渾,吐谷渾可汗伏允以數千騎奔黨項,〔事見一百八十一卷炀帝大業五年。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騎,奇寄翻。
〕炀帝立其質子順為主,〔質,音緻。
〕使統餘衆,不果入而還。
會中國喪亂,〔還,從宣翻,又如字。
喪,息浪翻。
〕伏允複還收其故地。
〔複,扶又翻。
〕上受禅,順自江都還長安,〔炀帝既弒,順逃還長安。
〕上遣使與伏允連和,使擊李軌,許以順還之。
俟允喜,起兵擊軌,數遣使入貢請順,上遣之。
〔為後太宗立順以統吐谷渾之衆張本。
遣使,疏吏翻;下同。
〕 13閏月,朱粲遣使請降,〔降,戶江翻。
〕诏以粲為楚王,聽自置官屬,以便宜從事。
14宇文化及以珍貨誘海曲諸賊,賊帥王薄帥衆從之,〔誘,羊久翻。
賊帥,所類翻。
蒲帥,讀曰率。
〕與共守聊城。
窦建德謂其群下曰:「吾為隋民,隋為吾君;今宇文化及弒逆,乃吾雠也,吾不可以不讨!」乃引兵趣聊城。
〔趣,七喻翻,又逡須翻。
〕 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糧盡,請降,神通不許。
安撫副使崔世幹勸神通許之,〔降,戶江翻;下同。
使,疏吏翻。
〕神通曰:「軍士暴露日久,賊食盡計窮,克在旦暮,吾當攻取以示國威,且散其玉帛以勞将士,〔勞,力到翻。
〕若受其降,将合以為軍賞乎!」世幹曰:「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敵,吾軍必敗。
夫不敢而下之,為功甚易,〔夫,音扶。
易,以豉翻。
〕柰何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囚世幹于軍中。
〔去年十月,遣神通安撫山東,書崔民幹為副,今書「世幹」,當有一誤。
〕既而宇文士及自濟北饋之,〔濟北郡,濟州。
濟,子禮翻。
〕化及軍稍振,遂複拒戰。
〔複,扶又翻;下同。
〕神通督兵攻之,貝州刺史趙君德攀堞先登,〔時複以清河郡為貝州。
宋白曰:貝州清河郡,春秋為晉東陽之地,亦為齊境;秦為巨鹿郡地;漢分巨鹿郡,置清河郡,理清陽。
石趙移郡理平晉城,即今博州清平縣。
後周平齊,于清河縣置貝州。
清河,後漢之甘陵清陽縣,又兼有漢貝丘縣之地,貝州以此得名。
堞,徒協翻。
〕神通心害其功,收兵不戰,君德大诟而下,〔诟,苦候翻。
〕遂不克。
建德軍且至,神通引兵退。
建德與化及連戰,大破之,化及複保聊城。
建德縱兵四面急攻,王薄開門納之。
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蕭皇後,語皆稱臣,素服哭炀帝盡哀;收傳國玺及鹵簿儀仗,〔玺,斯氏翻。
〕撫存隋之百官,然後執逆黨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集隋官而斬之,枭首軍門之外。
〔枭,堅堯翻。
〕以檻車載化及并二子承基、承趾至襄國、斬之。
〔炀帝改邢州為襄國郡。
杜佑曰:邢州,古邢國,治龍岡縣;秦為信都,項羽改襄國,隋改龍岡。
考異曰:隋書雲:「載之河間,斬之。
」唐書雲:「至大陸,斬之。
」河洛記雲:「建德将化及并蕭後、南陽公主随軍,于時襄國郡尚為隋守,建德因其回兵,欲攻之,營于城下,遣大理官化及出營東南二裡許,宣令數其罪,并二子一号魏王,一号蜀王,同時受戮。
」按蜀王乃士及所封,今不取。
〕化及且死,更無餘言,但雲:「不負夏王!」〔夏,戶雅翻。
〕 建德每戰勝克城,所得資财,悉以分将士,身無所取。
又不噉肉,常食蔬,茹粟飯;妻曹氏,不衣纨绮,〔将,即亮翻。
噉,徒覽翻,又徒濫翻。
衣,于既翻。
纨,音丸。
绮,區幾翻。
〕所役婢妾,纔十許人。
及破化及,隋宮人千數,實時散遣之。
以隋黃門侍郎裴矩為左仆射、掌選事,〔選,宣絹翻。
〕兵部侍郎崔君肅為侍中,〔考異曰:革命記作「君秀」。
今從蕭建德傳。
〕少府令何稠為工部尚書,〔漢書百官表,少府,秦官,至北齊,不置少府,以其屬官并太府寺。
隋炀帝大業三年,始分太府為少府監,置監、少監,其後改監為令,少監為少令。
少,始照翻。
〕右司郎中柳調為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