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五

關燈
下诏稱密忠款,且曰:「其用兵機略,一禀魏公節度。

    」 元文都喜于和解,謂天下可定,于上東門置酒作樂,〔六典:東都城東面三門,中曰建春,南曰永通,北曰上東。

    〕自段達已下皆起舞。

    王世充作色謂起居侍郎崔長文曰:〔六典:起居郎,因起居注以為名。

    起居注者,記錄人君動止之事。

    漢獻帝及西晉已後諸帝皆有起居注,皆史官所錄,自隋置為職員,列為侍臣,專掌其事,每季為卷,送付史官。

    按隋志,炀帝減内史舍人員,加置起居舍人員,然未有侍郎。

    起居侍郎始見于此。

    長,知兩翻。

    〕「朝廷官爵,乃以與賊,其志欲何為邪!」〔邪,音耶。

    〕文都等亦疑世充欲以城應化及,由是有隙,然猶外相彌縫,陽為親善。

     秋,七月,皇泰主遣大理卿張權、鴻胪卿崔善福賜李密書曰:「今日以前,鹹共刷蕩,〔胪,陵如翻。

    〕使至以後,〔使,疏吏翻。

    〕彼吏翻。

    彼此通懷。

    七政之重,伫公匡弼,〔日月五星謂之七政。

    伫,待也。

    〕九伐之利,委公指揮。

    」「周官: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

    〕權等既至,密北面拜受诏書。

    既無西慮,〔密軍在鞏洛,東都城在西。

    〕悉以精兵東擊化及。

    密知化及軍糧且盡,因僞與和;化及大喜,恣其兵食,冀密饋之。

    會密下有人獲罪,亡抵化及,具言其情,化及大怒,其食又盡,乃渡永濟渠,與密戰于童山之下,〔隋志:汲郡衛縣有同山。

    〕自辰達酉;密為流矢所中,堕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秦叔寶獨?翻?之,密由是獲免。

    叔寶複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中,竹仲翻。

    複,扶又翻。

    〕化及入汲郡求軍糧,又遣使拷掠東郡吏民以責米粟。

    〔使,疏吏翻。

    拷,音考。

    掠,音亮。

    〕王軌等不堪其弊,遣通事舍人許敬宗詣密請降;〔隋内史省有通事舍人十六人。

    降,戶江翻。

    〕以【章:十二行本「以」上有「密」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軌為滑州總管,〔改東郡為滑州。

    滑州治白馬,春秋衛之漕邑。

    宋、魏兵争,以滑台為重鎮。

    隋開皇三年置滑州,取滑台為名也。

    〕以敬宗為元帥府記室,與魏征共掌文翰。

    敬宗,善心之子也。

    〔善心死于江都之難。

    〕房公蘇威在東郡,随衆降密,密以其隋氏大臣,虛心禮之。

    威見密,初不言帝室艱危,唯再三舞蹈,稱「不圖今日複聖明!」時人鄙之。

    化及聞王軌叛,大懼,自汲郡引兵欲取以北諸郡,其将陳智略帥嶺南骁果萬餘人,樊文超帥江淮排蘒,〔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蘒,作管翻。

    〕張童兒帥江東骁果數千人,皆降于密。

    文超,子蓋之子也。

    〔樊子蓋事炀帝,有守東都之功。

    〕化及猶有衆二萬,北趣魏縣;〔隋志,魏縣屬武郡。

    時李密改武陽郡為魏州。

    趣,七喻翻,又逡須翻。

    〕密知其無能為,西還鞏洛,留徐世績以備之。

     43乙巳,宣州刺史周超擊朱粲,敗之。

    〔宣州「宣」,當作宜州。

    敗,補邁翻;下同。

    〕 44丁未,梁師都寇靈州,〔複以靈武郡為靈州。

    宋白曰:靈州,漢富平縣地,後魏孝昌二年置靈州。

    〕骠騎将軍蔺興粲擊破之。

    〔義師初起,改隋鷹揚郎将曰軍頭,尋改軍頭曰骠騎将軍。

    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 45突厥阙可汗遣使内附。

    〔西突厥阙度設處于會甯,隋亂,自稱可汗。

    使,疏吏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初,阙可汗附于李軌;隋西戎使者曹瓊據甘州誘之,〔西戎使者,蓋隋炀帝所置。

    宋白曰:西魏廢帝二年,以張掖為甘州,隋大業以為張掖郡,唐複以張掖郡為甘州。

    誘,音酉。

    〕乃更附瓊,與之拒軌;為軌所敗,竄于達鬥拔谷,與吐谷渾相表裡,〔敗,補邁翻。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至是内附。

    【章:十二行本「附」下有「上厚加撫慰」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尋為李軌所滅。

     46薛舉進逼高﨡,〔新志:甯州定平縣有高﨡城。

    﨡,章恕翻。

    〕遊兵至于豳、岐,〔唐複以北地郡為豳州,扶風郡為岐州。

    詳見下卷。

    〕秦王世民深溝高壘不與戰。

    會世民得瘧疾,〔瘧,魚約翻。

    〕委軍事于長史?納言劉文靜、〔劉文靜以納為秦王行軍長史。

    長,知兩翻。

    〕司馬殷開山,〔殷開山以吏部侍郎為行軍司馬。

    〕且戒之曰:「薛舉懸軍深入,食少兵疲,若來挑戰,〔少,始紹翻。

    挑,徒了翻。

    〕慎勿應也。

    俟吾疾愈,為君等破之。

    」〔為,于僞翻。

    〕開山退,謂文靜曰:「王慮公不能辦,故有此言耳。

    且賊聞王有疾,必輕我,宜曜武以威之。

    」乃陳于高﨡西南,〔陳,讀曰陣。

    〕恃衆而不設備。

    舉潛師掩其後,壬子,戰于淺水原,〔新志:豳州宜祿縣有淺水原。

    〕八總管皆敗,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軍慕容羅黃、李安遠、劉弘基皆沒。

    世民引兵還長安,舉遂拔高﨡,收唐兵死者為京觀;〔觀,古玩翻。

    〕文靜等皆坐除名。

     47乙卯,榆林賊帥郭子和遣使來降,〔帥,所類翻。

    使,疏吏翻;下同。

    降,戶江翻。

    〕以為靈州總管。

     48李密每戰勝,必遣使告捷于皇泰主,隋人皆喜,王世充獨謂其麾下曰:「元文都輩,刀筆吏耳,吾觀其勢,必為李密所擒。

    且吾軍士屢與密戰,沒其父兄子弟,前後已多,一旦為之下,吾屬無類矣!」欲以激怒其衆。

    文都聞之,大懼,與盧楚等謀因世充入朝,伏甲誅之。

    〔朝,直遙翻。

    〕段達性庸懦,〔懦,奴過翻,又奴亂翻。

    〕恐其事不就,遣其伲張志以楚等謀告世充。

    戊午夜三鼓,世充勒兵襲含嘉門。

    〔含嘉門,蓋以通含嘉城而名。

    考異曰:河洛記:「初,元文都欲自為禦史,盧楚已為宣诏;王世充固執以為不可,乃止。

    文都大恨。

    盧楚私謂文都曰:『王世充是外軍一将,非留守達官。

    比者領軍屢為奔徙。

    吾方恤外奸,且從舍過,翻更宰制人事,跋扈縱橫,此而不除,恐為國患。

    』文都曰:『未可即殺,且欲當朝上秦,禦前縛之,谫系于獄。

    』楚曰:『善。

    』文都懷奏入殿,臨欲施行,趙季卿私告之,世充遂奔含嘉以作亂。

    是時宮中亦遣使傳報世充,為皇姨故也。

    初,世充妻蕭氏早亡,後有胡氏者,複在江都,皇泰主乃以皇姨嫁之。

    至是争權,遂起兵馬。

    文都等令趙方海前後追世充,世充乃托疾不受召。

    」按世充正為與文都争李密事相誅耳,恐事不因此。

    今不取。

    〕元文都聞變,入奉皇泰主禦幹陽殿,〔幹陽殿,隋東都宮正殿。

    〕陳兵自衛,命諸将閉門拒守。

    〔将,即亮翻。

    〕将軍跋野綱将兵出,遇世充,下馬降之。

    〔跋野,虜複姓。

    〕将軍費曜、田阇戰于門外,不利。

    〔費,父沸翻。

    阇,視遮翻,又音都。

    〕文都自将宿衛兵欲出玄武門以襲其後,〔玄武門,宮城北門。

    〕長秋監段瑜〔炀帝大業三年,改内侍省為長秋監。

    〕稱求門鑰不獲,稽留遂久。

    天且曙,文都複欲引兵出太陽門逆戰,還至幹陽殿,世充已攻太陽門得入。

    〔按舊書王世充傳,太陽門宮城東門。

    〕皇甫無逸棄母及妻子,斫右掖門,西奔長安。

    〔六典:皇城在都城西北隅,南面三門:中曰端門,左曰左掖,右曰右掖。

    〕盧楚匿于太官署,〔太官署,在光祿寺。

    百僚廨署皆在皇城之内。

    〕世充之黨擒之,至興教門,見世充,〔皇宮南面三門,左曰興教。

    〕世充令亂斬殺之;進攻紫微宮門。

    皇泰主使人登紫微觀,〔觀,門阙也,音古玩翻。

    〕問:「稱兵欲何為﹖」世充下馬謝曰:「元文都、盧楚等橫見規圖;〔橫,戶孟翻。

    〕請殺文都,甘從刑典。

    」段達乃令将軍黃桃樹執送文都。

    文都顧謂皇泰主曰:「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皇泰主恸哭遣之,出興教門,亂斬如盧楚,并殺盧、元諸子。

    段達又以皇泰主命開門世充,世充悉遣人代宿衛者,然後入見皇泰主于幹陽殿。

    〔見,賢遍翻;下同。

    〕皇泰主謂世充曰:「擅相誅殺,曾不聞奏,豈為臣之道乎﹖公欲肆其強力,敢及我邪!」〔邪,音耶。

    〕世充拜伏流涕謝曰:「臣蒙先皇采拔,粉骨非報。

    文都等苞藏禍心,欲召李密以危社稷,疾臣違異,深積猜嫌;臣迫于救死,不暇聞奏。

    若内懷不臧,違負陛下,天地日月,實所照臨,使臣阖門殄滅,無複遺類。

    」〔複,扶又翻。

    〕詞淚俱發。

    皇泰主以為誠,引令升殿,與語□之,因與俱入見皇太後;〔皇泰主之母劉良娣。

    〕世充被發為誓,稱不敢有貳心。

    〔被,皮義翻。

    〕乃以世充為左仆射、總督内外諸軍事。

    比及日中,〔比,必寐翻。

    〕捕獲趙長文、郭文懿,殺之。

    〔二人蓋盧、元之黨。

    長,知兩翻。

    〕然後巡城,告谕以誅元、盧之意。

    世充自含嘉城移居尚書省,漸結黨援,恣行威福。

    用兄世恽為内史令,〔恽,于粉翻。

    〕入居禁中,子弟鹹典兵馬,分政事為十頭,悉以其黨主之,勢震内外,莫不趨附,皇泰主拱手而已。

     49李密将入朝,〔朝,直遙翻。

    〕至溫,〔隋志,溫縣屬河内郡。

    〕聞元文都等死,乃還金墉。

    東都大饑,私錢濫惡,太半雜以錫镮,〔隋開皇初,見用之錢,皆須和以錫镴。

    錫镴既賤,求利者多,私鑄之錢,不可禁約,乃诏禁出錫镴之處不得私采,立榜置樣錢,不中樣者不入于市。

    大業之季,王綱弛紊,私鑄益多,錢轉薄惡,初焉每千猶重二斤,漸輕至一斤,或剪鐵鍱,裁皮糊紙以為錢,相雜用之,錫镮固宜多矣。

    镮,戶關翻。

    〕其細如線,米斛直錢八九萬。

     50初,李密嘗受業于儒生徐文遠。

    文遠為皇泰主國子祭酒,自出樵采,為密軍所執;密令文遠南面坐,備弟子禮,北面拜之。

    文遠曰:「老夫既荷厚禮,〔荷,下可翻。

    〕敢不盡言!未審将軍之志欲為伊、霍以繼絕扶傾乎﹖則老夫雖遲暮,猶願盡力;若為莽、卓,乘危邀利,則無所用老夫矣!」密頓首曰:「昨奉朝命,備位上公,〔朝,直遙翻;下同。

    〕冀竭庸虛,匡濟國難,〔難,乃旦翻。

    〕此密之本志也。

    」文遠曰:「将軍名臣之子,〔李密,寬之子;寬為周将,以骁勇著名。

    〕失塗至此,若能不遠而複,猶不失為忠義之臣!」及王世充殺元文都等,密複問計于文遠。

    〔複,扶又翻。

    〕文遠曰:「世充亦門人也,其為人殘慰褊隘,既乘此勢,必有異圖,将軍前計為不諧矣。

    非破世充,不可入朝也。

    」〔朝,直遙翻。

    〕密曰:「始謂先生儒者,不達時事,今乃坐決大計,何其明也!」文遠,孝嗣之玄孫也。

    〔徐孝嗣,相蕭齊。

    〕 51庚申,诏隋氏離宮遊幸之所并廢之。

     52戊辰,遣黃台公瑗安撫山南。

    〔瑗,于眷翻。

    〕 53己巳,以隋右武衛将軍皇甫無逸為刑部尚書。

     54隋河間郡丞王琮守郡城以拒群盜,〔琮,祖宗翻。

    〕窦建德攻之,歲餘不下;聞炀帝兇問,帥吏士發喪,乘城者皆哭。

    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請降,〔帥,讀曰率。

    使,疏吏翻。

    降,戶江翻;下同。

    〕建德退舍具馔以待之。

    琮言及隋亡,俯伏流涕,建德亦為之泣。

    〔馔,雛戀翻,又雛晼。

    為,于僞翻。

    〕諸将曰:「琮久拒我軍,殺傷甚衆,力盡乃降,請烹之。

    」建德曰:「琮,忠臣也,吾方賞之以勸事君,柰何殺之!往在高雞泊為盜,容可妄殺人;今欲安百姓,定天下,豈得害忠良乎!」乃徇軍中曰:「先與王琮有怨敢妄動者,夷三族!」以琮為瀛州刺史。

    〔複以河間郡為瀛州。

    宋白曰:瀛州,漢為河間國,後漢為樂成國;後魏于樂成縣立瀛州,取瀛海為名。

    〕于是河北郡縣聞之,争附于建德。

    〔盜亦有道,豈欺我哉!〕 先是,建德陷景城,執戶曹河東張玄素,将殺之,〔景城縣,隋志屬河間郡,舊曰成平,閏皇十八年改名。

    張玄素為縣戶曹也。

    先,悉薦翻。

    〕縣民千餘人号泣,請代其死,〔号,戶刀翻。

    〕曰:「戶曹清慎無比,大王殺之,何以勸善!」建德乃釋之,以為治書侍禦史,固辭;及江都敗,複以為黃門侍郎,玄素乃起。

    〔史言隋之故官,漸就仕于他姓。

    治,直之翻。

    複,扶又翻。

    〕饒陽令宋正本,〔隋志,饒陽縣屬河間郡。

    〕博學有才氣,說建德以定河北之策,〔說,輸芮翻。

    〕建德引為謀主。

    建德定都樂壽,〔隋志,樂壽縣屬河間郡,舊曰樂城,閏皇十八年,改為廣城,仁壽初改今名。

    劉昫曰:後魏移縣東北,近古樂縣〔壽〕亭,因改為樂壽焉。

    按瀛州河間郡,時治樂壽。

    宋白曰:太和十一年,河間郡自樂城移理于今樂壽縣西一裡樂壽亭城。

    隋開皇廢郡,置瀛州,大業廢州為河間郡。

    樂,音洛。

    〕命所居曰金城宮,備置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