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帝位于太極殿,〔即隋大興殿也;唐既受禅,改為太極殿。
〕遣刑部尚書蕭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
〔改元武德。
〕罷郡,置州,以太守為刺史。
〔大業三年,改州為郡。
〕推五運為土德,色尚黃。
26隋炀帝兇問至東都,戊辰,留守官奉越王即皇帝位,〔越王侗,亦元德太子昭子。
〕大赦,改元皇泰。
是時于朝堂宣旨,以時锺金革,〔朝,直遙翻。
說文曰:锺,當也。
〕公私皆即日大祥。
〔大祥而禫。
〕追谥大行曰明皇帝,廟号世祖;追尊元德太子曰成皇帝,廟号世宗。
尊母劉良娣為皇太後。
以段達為納言、陳國公,王世充為納言、鄭國公,〔隋制,門下省納言二人。
〕元文都為内史令、魯國公,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杞國公;又以盧楚為内史令,〔隋初,内史省置監、令各一人,尋廢監,置令二人。
〕郭文懿為内史侍郎,趙長文為黃門侍郎,共掌朝政。
〔長,知兩翻。
朝,直遙翻。
〕時人号「七貴」。
皇泰主眉目如畫,溫厚仁愛,風格俨然。
27辛未,突厥始畢可汗遣骨咄祿特勒來,〔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突厥官子弟曰特勒。
咄,當沒翻。
〕宴之于太極殿,奏九部樂。
〔杜佑曰:武德初,因隋舊制,九部樂:一燕樂,二清商,三西涼,四扶南,五高麗,六龜茲,七安國,八捤勒,九康國。
前一百八十卷隋大業四年引杜佑注,九部樂于此不同。
又考宋祁新唐志:唐有十部樂,有十四國技,以八國入十部;而不明指八國為何國,此亦異同而難考者也。
〕時中國人避亂者多入突厥,突厥強盛,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之,〔契,欺訖翻,又音吃。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控弦百餘萬。
帝以初起資其兵馬,前後饷遺,不可勝紀。
〔遺,于季翻。
勝,音升。
〕突厥恃功驕倨,每遣使者至長安,多暴橫,〔使,疏吏翻。
橫,戶孟翻。
〕帝優容之。
28壬申,命裴寂、劉文靜等修定律令。
置國子、太學、四門生,合三百餘員,〔唐六典:國子生,文武官三品已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已上曾孫。
太學生,文武官五品已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
四門生,文武官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若庶人子為俊士生者。
後魏劉芳表雲:「太和二十年,立四門博士,于四門置學。
按禮記雲:天子設四學。
鄭玄注,周四郊之虞庠也。
今以其遼遠,故置于四門,請移與太學同處。
」從之。
〕郡縣學亦各置生員。
29六月,甲戌朔,以趙公世民為尚書令,黃台公瑗為刑部侍郎,〔黃台縣公。
東魏置黃台縣于颍川,大業初廢。
瑗,于眷翻。
〕相國府長史裴寂為右仆射、知政事,司馬劉文靜為納言,司錄窦威為内史令,李綱為禮部尚書、參掌選事,〔長,知兩翻。
選,宣絹翻。
〕掾殷開山為吏部侍郎,〔掾,于絹翻。
〕屬趙慈景為兵部侍郎,韋義節為禮部侍郎,主簿陳叔達、博陵崔民幹并為黃門侍郎,〔炀帝改定州為博陵郡。
〕唐儉為内史侍郎,錄事參軍裴晞為尚書左丞;以隋民部尚書蕭瑀為内史令,禮部尚書窦琎為戶部尚書,〔按六典,貞觀二十三年避太宗諱,始改民部尚書為戶部尚書;史家以後來官名書之也。
瑀,音禹。
琎,則鄰翻。
〕蔣公屈突通為兵部尚書,〔屈,居勿翻。
〕長安令獨孤懷恩為工部尚書。
瑗,上之從子;懷恩,舅子也。
〔從,才用翻。
〕 上待裴寂特厚,群臣無與為比,賞賜服玩,不可勝;〔勝,音升。
〕命尚書奉禦日以禦膳賜寂,〔「尚書」當作「尚食」,六典:尚食奉禦二人,屬殿中省。
〕視朝必引與同坐,入合則延之卧内;言無不從,稱為裴監而不名。
〔寂仕隋為晉陽宮監;親之,以舊官稱之。
朝,直遙翻。
〕委蕭瑀以庶政,事無大小,無不關掌。
瑀亦孜孜盡力,繩違舉過,人皆憚之,毀之者衆,終不自理。
上嘗有敕而内史不時宣行,〔隋、唐之制,凡王言下内史省,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
〕上責其遲,瑀對曰:「大業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後相違,有司不知所從,其易在前,其難在後;臣在省日久,〔瑀在隋朝為内史侍郎,故雲然。
易,以豉翻。
〕備見其事。
今王業經始,事系安危,遠方有疑,恐失機會,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審,使與前敕不違,始敢宣行,稽緩之愆,實由于此。
」上曰:「卿用心如是,吾複何憂!」〔複,扶又翻。
〕 30初,帝遣馬元規慰撫山南,南陽郡丞河東呂子臧獨據郡不從;〔是年二月遣馬元規。
〕元規遣使數輩谕之,〔使,疏吏翻。
〕皆為子臧所殺。
及炀帝遇弒,子臧發喪成禮,然後請降;拜鄧州刺史,〔南陽郡複為鄧州。
降,戶江翻;下同。
〕封南郡公。
31廢大業律令,頒新格。
32上每視事,自稱名,引貴臣同榻而坐。
劉文靜谏曰:「昔王導有言:『若太陽俯同萬物,使群生何以仰照!』〔事見九十卷晉元帝太興元年。
〕今貴賤失位,非常久之道。
」上曰:「昔漢光武與嚴子陵共寝,子陵加足于帝腹。
〔事見後漢書嚴光傳。
〕今諸公皆名德舊齒,平生親友,宿昔之歡,何可忘也。
公勿以為嫌!」 33戊寅,隋安陽令呂以相州來降,〔隋安陽縣帶相州。
相,息亮翻。
〕以為相州刺史。
槀己卯,祔四親廟主。
追尊皇高祖瀛州府君曰宣簡公;皇曾祖司空曰懿王;皇祖景王曰景皇帝,廟号太祖,祖妣曰景烈皇後;皇考元王曰元皇帝,廟号世祖,妣獨孤氏曰元貞皇後;追谥妃窦氏曰穆皇後。
〔瀛州府君熙,司空天賜,景王虎,元王昺。
〕每歲祀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地祇,以景帝配,〔神州地祇,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營州、鹹州、陽州、九州島之祇也。
祇,翹移翻。
〕感生帝、明堂,以元帝配。
〔古者帝王之興,必感五精之氣以生。
隋以火德王,妃赤熛怒為感帝。
唐以土德王,祀含樞紐為感帝。
〕庚辰,立世子建成為皇太子,趙公世民為秦王,齊公元吉為齊王,宗室黃瓜公白駒為平原王,〔按白駒蓋先封黃瓜縣公。
黃瓜縣蓋拓跋魏所置,在上邽界。
水經注:黃瓜水發源黃瓜谷西,東流徑黃瓜縣北,又東北歸于籍水。
藉水既與黃瓜水合,又東徑上邽城南。
〕蜀公孝基為永安王,柱國道玄為淮陽王,長平公叔良為長平王,鄭公神通為永康王,安吉公神符為襄邑王,柱國德良為新興王,上柱國博稲為隴西王,上柱國奉慈為勃海王。
孝基、叔良、神符、德良,帝之從父弟;博稲、奉慈,弟子;道玄,從父兄子也。
〔從,才用翻。
〕 35癸未,薛舉寇泾州,〔複以安定郡為泾州。
後魏置泾州,治高平,因泾水為名。
〕以秦王世民為元帥,将八總管兵以拒之。
〔帥,所類翻。
将,即亮翻。
〕 36遣太仆卿宇文明達招慰山東,以永安王孝基為陝州總管。
〔義甯初,以河南陝縣弘農郡,今為陝州。
陝失冉翻。
〕時天下未定,凡邊要之州,皆置總管府,以統數州之兵。
37乙酉,奉隋帝為酅國公。
〔酅,戶圭翻。
〕诏曰:「近世以來,時運遷革,前代親族,莫不誅夷。
興亡之效,豈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積等子孫,并付所司,量才選用。
」〔量,音良。
〕 38東都聞宇文化及西來,上下震懼。
有蓋琮者,〔蓋,古盍翻,姓也。
〕上疏請說李與之合勢拒化及。
〔說,輸芮翻。
〕元文都謂盧楚等曰:「今雠恥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擊化及,兩賊自鬬,吾徐承其弊。
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将士利吾官賞,易可離間,〔易,以豉翻。
間,古苋翻。
〕并密亦可擒也。
」楚等皆以為然,即以琮為通直散騎常侍,〔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赍敕書賜密。
39丙申,隋信都郡丞東萊曲棱來降,拜冀州刺史。
〔隋信都郡,入唐為冀州。
東萊郡為萊州。
宋白曰:萊州,古萊夷地,春秋萊子之國。
齊滅萊,以在國之東,故曰東萊。
降,戶江翻。
〕 40萬【章:十二行本「萬」上有「丁酉」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年縣法曹武城孫伏伽上表,〔周明帝二年,分長安為萬年縣,與長安并居京城,隋改為大興縣。
唐受禅,複為萬年,與長安并為赤縣。
萬年縣治宣揚坊,領朱雀街東五十四坊。
長安縣治長壽坊,領街西五十四坊。
隋炀帝改縣尉為縣正,尋改正為戶曹、法曹分司,以丞郡之六司,唐複為縣尉,而六司各置佐史。
孫伏伽,萬年法曹,蓋隋官也。
武城縣,漢之東武城也,唐志屬貝州。
伽,求加翻。
〕以為:「隋以惡聞其過亡天下。
陛下龍飛晉陽,遠近響應,未期年而登帝位;徒知得之之易,不知隋失之之不難也。
〔惡,烏路翻。
易,以豉翻;下同。
〕臣謂宜易其覆轍,務盡下情。
凡人君言動,不可不慎。
竊見陛下今日即位而明日有獻鹞雛者,此乃少年之事,豈聖主所須哉!〔鹞,弋召翻。
少,詩诏翻。
〕又,百戲散樂,亡國淫聲。
〔百戲散樂,齊、周、隋所以亡國。
散,悉亶翻。
〕近太常于民間借婦女裙襦五百餘襲〔襦,人朱翻。
〕以充妓衣,〔妓,渠绮翻。
〕拟五月五日玄武門遊戲,此亦非所以為子孫法也。
凡如此類,悉宜廢罷。
善惡之習,朝夕漸染,〔漸,子廉翻。
〕易以移人。
皇太子、諸王參僚左右,宜謹擇其人;其有門風不能雍睦,為人素無行義,專好奢靡,以聲色遊獵為事者,皆不可使之親近也。
〔行,下孟翻。
好,呼到翻。
近,其靳翻。
〕自古及今,骨肉乖離,以至敗國亡家,未有不因左右離間而然也。
〔間,古苋翻。
〕願陛下慎之。
」上省表大悅,〔省,悉景翻。
〕下诏褒稱,擢為治書侍禦史,〔治,直之翻。
〕賜帛三百匹,仍頒示遠近。
41辛醜,内史令延安靖公窦威薨。
以将作大匠窦抗兼納言,黃門侍郎陳叔達判納言。
〔兼,判皆非正官。
〕 42宇文化及留辎重于滑台,〔滑台,滑州治所。
重,直用翻。
〕以王軌為刑部尚書,使守之,引兵北趣黎陽。
〔趣,七喻翻,又逡須翻。
〕李密将徐世績據黎陽,畏其軍鋒,以兵西保倉城。
〔将,即亮翻。
〕化及渡河,保黎陽,分兵圍世績。
密帥步騎二萬,壁于清淇,〔汲郡之衛縣,古朝歌也。
隋開皇十六年,分置清淇縣,大業初廢入衛縣。
李密蓋壁于故縣也。
〕與世績以烽火相應,深溝高壘,不與化及戰。
化及每攻倉城,密辄引兵以掎其後。
〔掎,居豈翻。
〕密與化及隔水而語,〔隔淇水也。
〕密數之曰:「卿本匈奴皁隸破野頭耳;〔隋書宇文述傳:本姓破野頭,役屬鮮卑俟豆歸,從其主為宇文氏。
數,所具翻。
〕父兄子弟,并受隋恩,富貴累世,舉朝莫二。
〔朝,直遙翻。
〕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弒逆,欲規篡奪。
不追諸葛瞻之忠誠,〔諸葛瞻,亮之子。
蜀之亡也,瞻死之。
〕乃為霍禹之惡逆,〔霍禹,光之子,漢宣親政,禹謀為大逆,遂以滅族。
〕天地所不容,将欲何之!若速來歸我,尚可得全後嗣。
」化及默然,俯視良久,瞋目大言曰:「與爾論相殺事,何須作書語邪!」〔嗣,祥吏翻。
瞋,昌真翻。
邪,音耶。
〕密謂從者曰:〔從,才用翻〕「化及庸愚如此,忽欲圖為帝王,吾當折杖驅之耳!」化及盛修攻具以逼倉城,世績于城外掘深溝以固守,化及阻塹,不得至城下。
世績于塹中為地道,出兵擊之,〔塹,七豔翻。
〕化及大敗,焚其攻具。
時與東都相持日久,又東拒化及,常畏東都議其後,見蓋琮至,大喜,遂上表乞降,〔蓋,古盍翻。
上,時掌翻。
降,戶江翻。
〕請讨滅化及以贖罪,送所獲【章:十二行本「獲」下有「兇黨」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雄武郎将于洪建,〔炀帝募骁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将以領之。
将,即亮翻。
〕遣元帥府記室參軍李儉、上開府徐師譽等入見。
皇泰主命戮洪建于左掖門外,如斛斯政之法。
〔戮斛斯政見一百八十二卷大業十年。
帥,所類翻;下同。
見,賢遍翻;下同。
〕元文都等以密降為誠實,盛飾賓館于宣仁門東。
〔六典:東都東城在皇城之東,東曰宣仁門。
〕皇泰主引見儉等,以儉為司農卿,師譽為尚書右丞,使具導從,列铙吹,〔從,才用翻。
铙,女交翻,似鈴無舌。
吹,昌瑞翻。
〕還館,玉帛酒馔,中使相望。
馔,雛戀翻,又士免翻。
〕冊拜密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先平化及,然後入朝輔政。
〔朝,直遙翻。
〕以徐世績為右武候大将軍。
仍
〕遣刑部尚書蕭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
〔改元武德。
〕罷郡,置州,以太守為刺史。
〔大業三年,改州為郡。
〕推五運為土德,色尚黃。
26隋炀帝兇問至東都,戊辰,留守官奉越王即皇帝位,〔越王侗,亦元德太子昭子。
〕大赦,改元皇泰。
是時于朝堂宣旨,以時锺金革,〔朝,直遙翻。
說文曰:锺,當也。
〕公私皆即日大祥。
〔大祥而禫。
〕追谥大行曰明皇帝,廟号世祖;追尊元德太子曰成皇帝,廟号世宗。
尊母劉良娣為皇太後。
以段達為納言、陳國公,王世充為納言、鄭國公,〔隋制,門下省納言二人。
〕元文都為内史令、魯國公,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杞國公;又以盧楚為内史令,〔隋初,内史省置監、令各一人,尋廢監,置令二人。
〕郭文懿為内史侍郎,趙長文為黃門侍郎,共掌朝政。
〔長,知兩翻。
朝,直遙翻。
〕時人号「七貴」。
皇泰主眉目如畫,溫厚仁愛,風格俨然。
27辛未,突厥始畢可汗遣骨咄祿特勒來,〔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突厥官子弟曰特勒。
咄,當沒翻。
〕宴之于太極殿,奏九部樂。
〔杜佑曰:武德初,因隋舊制,九部樂:一燕樂,二清商,三西涼,四扶南,五高麗,六龜茲,七安國,八捤勒,九康國。
前一百八十卷隋大業四年引杜佑注,九部樂于此不同。
又考宋祁新唐志:唐有十部樂,有十四國技,以八國入十部;而不明指八國為何國,此亦異同而難考者也。
〕時中國人避亂者多入突厥,突厥強盛,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之,〔契,欺訖翻,又音吃。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控弦百餘萬。
帝以初起資其兵馬,前後饷遺,不可勝紀。
〔遺,于季翻。
勝,音升。
〕突厥恃功驕倨,每遣使者至長安,多暴橫,〔使,疏吏翻。
橫,戶孟翻。
〕帝優容之。
28壬申,命裴寂、劉文靜等修定律令。
置國子、太學、四門生,合三百餘員,〔唐六典:國子生,文武官三品已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已上曾孫。
太學生,文武官五品已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
四門生,文武官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若庶人子為俊士生者。
後魏劉芳表雲:「太和二十年,立四門博士,于四門置學。
按禮記雲:天子設四學。
鄭玄注,周四郊之虞庠也。
今以其遼遠,故置于四門,請移與太學同處。
」從之。
〕郡縣學亦各置生員。
29六月,甲戌朔,以趙公世民為尚書令,黃台公瑗為刑部侍郎,〔黃台縣公。
東魏置黃台縣于颍川,大業初廢。
瑗,于眷翻。
〕相國府長史裴寂為右仆射、知政事,司馬劉文靜為納言,司錄窦威為内史令,李綱為禮部尚書、參掌選事,〔長,知兩翻。
選,宣絹翻。
〕掾殷開山為吏部侍郎,〔掾,于絹翻。
〕屬趙慈景為兵部侍郎,韋義節為禮部侍郎,主簿陳叔達、博陵崔民幹并為黃門侍郎,〔炀帝改定州為博陵郡。
〕唐儉為内史侍郎,錄事參軍裴晞為尚書左丞;以隋民部尚書蕭瑀為内史令,禮部尚書窦琎為戶部尚書,〔按六典,貞觀二十三年避太宗諱,始改民部尚書為戶部尚書;史家以後來官名書之也。
瑀,音禹。
琎,則鄰翻。
〕蔣公屈突通為兵部尚書,〔屈,居勿翻。
〕長安令獨孤懷恩為工部尚書。
瑗,上之從子;懷恩,舅子也。
〔從,才用翻。
〕 上待裴寂特厚,群臣無與為比,賞賜服玩,不可勝;〔勝,音升。
〕命尚書奉禦日以禦膳賜寂,〔「尚書」當作「尚食」,六典:尚食奉禦二人,屬殿中省。
〕視朝必引與同坐,入合則延之卧内;言無不從,稱為裴監而不名。
〔寂仕隋為晉陽宮監;親之,以舊官稱之。
朝,直遙翻。
〕委蕭瑀以庶政,事無大小,無不關掌。
瑀亦孜孜盡力,繩違舉過,人皆憚之,毀之者衆,終不自理。
上嘗有敕而内史不時宣行,〔隋、唐之制,凡王言下内史省,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
〕上責其遲,瑀對曰:「大業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後相違,有司不知所從,其易在前,其難在後;臣在省日久,〔瑀在隋朝為内史侍郎,故雲然。
易,以豉翻。
〕備見其事。
今王業經始,事系安危,遠方有疑,恐失機會,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審,使與前敕不違,始敢宣行,稽緩之愆,實由于此。
」上曰:「卿用心如是,吾複何憂!」〔複,扶又翻。
〕 30初,帝遣馬元規慰撫山南,南陽郡丞河東呂子臧獨據郡不從;〔是年二月遣馬元規。
〕元規遣使數輩谕之,〔使,疏吏翻。
〕皆為子臧所殺。
及炀帝遇弒,子臧發喪成禮,然後請降;拜鄧州刺史,〔南陽郡複為鄧州。
降,戶江翻;下同。
〕封南郡公。
31廢大業律令,頒新格。
32上每視事,自稱名,引貴臣同榻而坐。
劉文靜谏曰:「昔王導有言:『若太陽俯同萬物,使群生何以仰照!』〔事見九十卷晉元帝太興元年。
〕今貴賤失位,非常久之道。
」上曰:「昔漢光武與嚴子陵共寝,子陵加足于帝腹。
〔事見後漢書嚴光傳。
〕今諸公皆名德舊齒,平生親友,宿昔之歡,何可忘也。
公勿以為嫌!」 33戊寅,隋安陽令呂以相州來降,〔隋安陽縣帶相州。
相,息亮翻。
〕以為相州刺史。
槀己卯,祔四親廟主。
追尊皇高祖瀛州府君曰宣簡公;皇曾祖司空曰懿王;皇祖景王曰景皇帝,廟号太祖,祖妣曰景烈皇後;皇考元王曰元皇帝,廟号世祖,妣獨孤氏曰元貞皇後;追谥妃窦氏曰穆皇後。
〔瀛州府君熙,司空天賜,景王虎,元王昺。
〕每歲祀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地祇,以景帝配,〔神州地祇,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營州、鹹州、陽州、九州島之祇也。
祇,翹移翻。
〕感生帝、明堂,以元帝配。
〔古者帝王之興,必感五精之氣以生。
隋以火德王,妃赤熛怒為感帝。
唐以土德王,祀含樞紐為感帝。
〕庚辰,立世子建成為皇太子,趙公世民為秦王,齊公元吉為齊王,宗室黃瓜公白駒為平原王,〔按白駒蓋先封黃瓜縣公。
黃瓜縣蓋拓跋魏所置,在上邽界。
水經注:黃瓜水發源黃瓜谷西,東流徑黃瓜縣北,又東北歸于籍水。
藉水既與黃瓜水合,又東徑上邽城南。
〕蜀公孝基為永安王,柱國道玄為淮陽王,長平公叔良為長平王,鄭公神通為永康王,安吉公神符為襄邑王,柱國德良為新興王,上柱國博稲為隴西王,上柱國奉慈為勃海王。
孝基、叔良、神符、德良,帝之從父弟;博稲、奉慈,弟子;道玄,從父兄子也。
〔從,才用翻。
〕 35癸未,薛舉寇泾州,〔複以安定郡為泾州。
後魏置泾州,治高平,因泾水為名。
〕以秦王世民為元帥,将八總管兵以拒之。
〔帥,所類翻。
将,即亮翻。
〕 36遣太仆卿宇文明達招慰山東,以永安王孝基為陝州總管。
〔義甯初,以河南陝縣弘農郡,今為陝州。
陝失冉翻。
〕時天下未定,凡邊要之州,皆置總管府,以統數州之兵。
37乙酉,奉隋帝為酅國公。
〔酅,戶圭翻。
〕诏曰:「近世以來,時運遷革,前代親族,莫不誅夷。
興亡之效,豈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積等子孫,并付所司,量才選用。
」〔量,音良。
〕 38東都聞宇文化及西來,上下震懼。
有蓋琮者,〔蓋,古盍翻,姓也。
〕上疏請說李與之合勢拒化及。
〔說,輸芮翻。
〕元文都謂盧楚等曰:「今雠恥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擊化及,兩賊自鬬,吾徐承其弊。
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将士利吾官賞,易可離間,〔易,以豉翻。
間,古苋翻。
〕并密亦可擒也。
」楚等皆以為然,即以琮為通直散騎常侍,〔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赍敕書賜密。
39丙申,隋信都郡丞東萊曲棱來降,拜冀州刺史。
〔隋信都郡,入唐為冀州。
東萊郡為萊州。
宋白曰:萊州,古萊夷地,春秋萊子之國。
齊滅萊,以在國之東,故曰東萊。
降,戶江翻。
〕 40萬【章:十二行本「萬」上有「丁酉」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年縣法曹武城孫伏伽上表,〔周明帝二年,分長安為萬年縣,與長安并居京城,隋改為大興縣。
唐受禅,複為萬年,與長安并為赤縣。
萬年縣治宣揚坊,領朱雀街東五十四坊。
長安縣治長壽坊,領街西五十四坊。
隋炀帝改縣尉為縣正,尋改正為戶曹、法曹分司,以丞郡之六司,唐複為縣尉,而六司各置佐史。
孫伏伽,萬年法曹,蓋隋官也。
武城縣,漢之東武城也,唐志屬貝州。
伽,求加翻。
〕以為:「隋以惡聞其過亡天下。
陛下龍飛晉陽,遠近響應,未期年而登帝位;徒知得之之易,不知隋失之之不難也。
〔惡,烏路翻。
易,以豉翻;下同。
〕臣謂宜易其覆轍,務盡下情。
凡人君言動,不可不慎。
竊見陛下今日即位而明日有獻鹞雛者,此乃少年之事,豈聖主所須哉!〔鹞,弋召翻。
少,詩诏翻。
〕又,百戲散樂,亡國淫聲。
〔百戲散樂,齊、周、隋所以亡國。
散,悉亶翻。
〕近太常于民間借婦女裙襦五百餘襲〔襦,人朱翻。
〕以充妓衣,〔妓,渠绮翻。
〕拟五月五日玄武門遊戲,此亦非所以為子孫法也。
凡如此類,悉宜廢罷。
善惡之習,朝夕漸染,〔漸,子廉翻。
〕易以移人。
皇太子、諸王參僚左右,宜謹擇其人;其有門風不能雍睦,為人素無行義,專好奢靡,以聲色遊獵為事者,皆不可使之親近也。
〔行,下孟翻。
好,呼到翻。
近,其靳翻。
〕自古及今,骨肉乖離,以至敗國亡家,未有不因左右離間而然也。
〔間,古苋翻。
〕願陛下慎之。
」上省表大悅,〔省,悉景翻。
〕下诏褒稱,擢為治書侍禦史,〔治,直之翻。
〕賜帛三百匹,仍頒示遠近。
41辛醜,内史令延安靖公窦威薨。
以将作大匠窦抗兼納言,黃門侍郎陳叔達判納言。
〔兼,判皆非正官。
〕 42宇文化及留辎重于滑台,〔滑台,滑州治所。
重,直用翻。
〕以王軌為刑部尚書,使守之,引兵北趣黎陽。
〔趣,七喻翻,又逡須翻。
〕李密将徐世績據黎陽,畏其軍鋒,以兵西保倉城。
〔将,即亮翻。
〕化及渡河,保黎陽,分兵圍世績。
密帥步騎二萬,壁于清淇,〔汲郡之衛縣,古朝歌也。
隋開皇十六年,分置清淇縣,大業初廢入衛縣。
李密蓋壁于故縣也。
〕與世績以烽火相應,深溝高壘,不與化及戰。
化及每攻倉城,密辄引兵以掎其後。
〔掎,居豈翻。
〕密與化及隔水而語,〔隔淇水也。
〕密數之曰:「卿本匈奴皁隸破野頭耳;〔隋書宇文述傳:本姓破野頭,役屬鮮卑俟豆歸,從其主為宇文氏。
數,所具翻。
〕父兄子弟,并受隋恩,富貴累世,舉朝莫二。
〔朝,直遙翻。
〕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弒逆,欲規篡奪。
不追諸葛瞻之忠誠,〔諸葛瞻,亮之子。
蜀之亡也,瞻死之。
〕乃為霍禹之惡逆,〔霍禹,光之子,漢宣親政,禹謀為大逆,遂以滅族。
〕天地所不容,将欲何之!若速來歸我,尚可得全後嗣。
」化及默然,俯視良久,瞋目大言曰:「與爾論相殺事,何須作書語邪!」〔嗣,祥吏翻。
瞋,昌真翻。
邪,音耶。
〕密謂從者曰:〔從,才用翻〕「化及庸愚如此,忽欲圖為帝王,吾當折杖驅之耳!」化及盛修攻具以逼倉城,世績于城外掘深溝以固守,化及阻塹,不得至城下。
世績于塹中為地道,出兵擊之,〔塹,七豔翻。
〕化及大敗,焚其攻具。
時與東都相持日久,又東拒化及,常畏東都議其後,見蓋琮至,大喜,遂上表乞降,〔蓋,古盍翻。
上,時掌翻。
降,戶江翻。
〕請讨滅化及以贖罪,送所獲【章:十二行本「獲」下有「兇黨」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雄武郎将于洪建,〔炀帝募骁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将以領之。
将,即亮翻。
〕遣元帥府記室參軍李儉、上開府徐師譽等入見。
皇泰主命戮洪建于左掖門外,如斛斯政之法。
〔戮斛斯政見一百八十二卷大業十年。
帥,所類翻;下同。
見,賢遍翻;下同。
〕元文都等以密降為誠實,盛飾賓館于宣仁門東。
〔六典:東都東城在皇城之東,東曰宣仁門。
〕皇泰主引見儉等,以儉為司農卿,師譽為尚書右丞,使具導從,列铙吹,〔從,才用翻。
铙,女交翻,似鈴無舌。
吹,昌瑞翻。
〕還館,玉帛酒馔,中使相望。
馔,雛戀翻,又士免翻。
〕冊拜密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先平化及,然後入朝輔政。
〔朝,直遙翻。
〕以徐世績為右武候大将軍。
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