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五

關燈
至顯福宮,虎贲郎将麥孟才、虎牙郎錢傑〔炀帝制十二衛府,每衛置護軍四人,掌副貳将軍;尋改護軍為虎贲郎将,而置虎牙将副焉。

    「虎牙郎」下當有「将」字。

    〕與光謀曰:「吾侪受先帝厚恩,今俛首事雠,受其驅帥,〔侪,士皆翻。

    悗,音免。

    帥,讀曰率;下同。

    〕何面目視息世間哉!吾必欲殺之,死無所恨!」光泣曰:「是所望于将軍也。

    」孟才乃糾合恩舊,〔恩舊,與之有舊恩者。

    〕帥所将數千人,期以晨起将發時襲化及。

    語洩,〔帥,讀曰率。

    洩,息列翻。

    〕化及夜與腹心走出營外,留人告司馬德戡等,使讨之。

    光聞營内諠,知事覺,即襲化及營,空無所獲,值内史侍郎元敏,數而斬之。

    〔數,所具翻,又所主翻。

    〕德戡引兵入圍之,殺光,其麾下數百人皆鬬死,一無降者,〔降,戶江翻。

    〕孟才亦死。

    孟才,鐵杖之子也。

    〔鐵杖死于度遼之役。

    〕 12武康沈法興,〔隋志,武康縣屬餘杭郡。

    劉昫曰:吳分烏程、餘杭二縣立永安縣,晉改為永康,又改為武康;唐分屬湖州。

    〕世為郡着姓,宗族數千家。

    法興為吳興太守,〔守,式又翻。

    〕聞宇文化及弒逆,舉兵以讨化為名,〔考異曰:太宗實錄、舊唐帝紀:「二月法興據丹陽起兵。

    」按法興起兵讨化及,當在弒逆後。

    〕比至烏程,得精卒六萬,遂攻杭、毗陵、丹陽,皆下之;〔按烏程縣帶吳興郡。

    沈法興既為吳興守,而雲舉兵至烏程者,法興傳雲:大業末,法興為吳興郡守,東陽賊樓世幹略其郡,炀帝诏法興與太仆丞元佑讨之。

    義甯二年,江都亂,法興執佑舉兵,名讨宇文化及。

    三月,發東陽,行收兵,趨江都,下餘杭,比至烏程,衆六萬。

    如此,則自東陽至烏程也。

    比,必寐翻。

    〕據江表十餘郡,自稱江南道大總管,承制置百官。

     13陳國公窦抗,唐王之妃兄也,炀帝使行長城于靈武;〔行,循行也,音下孟翻。

    〕聞唐王定關中,癸酉,帥靈武、鹽川等數郡來降。

    〔炀帝改靈州為靈武郡,鹽州為鹽川郡。

    帥,讀曰率。

    〕 14夏,四月,稽胡寇富平,〔隋志,富平縣屬京兆郡。

    杜佑曰:稽胡,一名步落稽,蓋匈奴别種,自離石以西,安定以東,方七、八百裡。

    〕将軍王師仁擊破之。

    又五萬餘人寇宜春,相國府咨議參軍窦軌将兵讨之,戰于黃欽山。

    〔「宜春」,當作「宜君」。

    隋志,宜君縣屬京兆郡,有清水。

    水經注:清水出雲陽縣之石門山,東南流徑黃嵚山西。

    将,即亮翻;下同。

    〕稽胡乘高縱火,官軍小卻;軌斬其部将十四人,拔隊中小校代之,勒兵複戰。

    〔校,戶教翻。

    複,扶又翻。

    〕軌自将數百騎居軍後,令之曰:「聞鼓聲有不進者,自後斬之!」既而鼓之,将士争先赴敵,稽胡射之不能止,〔騎,奇寄翻。

    射,而亦翻。

    〕遂大破之,虜男女二萬口。

     15世子建成等至東都,軍于芳華苑;東都閉門不出,遣人招谕,不應。

    李密出軍争之,小戰,各引去。

    城中多欲為内應者,趙公世民曰:「吾新定關中,根本未固,【章:十二行本「固」下有「懸軍遠來」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雖得東都,不能守也。

    」遂不受。

    戊寅,引軍還。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世民曰:「城中見吾退,必來追蹑。

    」乃設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水經注:三王陵在河南縣西南柏亭東北。

    三王,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

    崔浩曰:「定」,當為「敬」。

    子朝作亂,西周政弱人荒,悼、敬二王與景王俱葬于此,故世以三王名陵。

    〕段達果将萬餘人追之,遇伏而敗。

    世民逐北,抵其城下,〔東都城下。

    〕斬四千餘級。

    遂置新安、宜陽二郡,〔新安,後周置中州及東垣縣,隋廢州,改縣名。

    宜陽,後魏置郡,隋開皇初廢為縣,與新安皆屬河南郡。

    今并置郡。

    〕使行軍總管史萬寶、盛彥師【章:十二行本「師」下有「将兵」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鎮宜陽,〔姓苑:後漢西羌傳有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

    餘按戰國策秦有盛橋,則盛姓尚矣。

    〕呂紹宗、任緕将兵鎮新安而還。

    〔任,音壬。

    緕,古回翻。

    置二郡,内以蔽關輔,外圖東都。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6初,五原通守栎陽張長遜〔炀帝改豐州為五原郡。

    新唐書:張長遜,京兆栎陽人。

    隋志,京兆無栎陽縣。

    栎,音藥。

    栽,式又翻。

    〕以中原大亂,舉郡附突厥,突厥以為割利特勒。

    郝瑗說薛舉,〔厥,九勿翻。

    郝,呼各翻。

    瑗,子眷翻。

    說,輸芮翻;下同。

    〕與梁師都及突厥連兵以取長安,舉從之。

    時啟民可汗之子咄苾〔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咄,當沒翻。

    苾,毗必翻。

    〕号莫賀咄設,建牙直五原之北,舉遣使與莫賀咄設謀入寇;〔咄,當沒翻。

    使,疏吏翻;下同。

    〕莫賀咄設許之。

    唐王使都水監宇文歆賂莫賀咄設,〔開皇初,立都水台,置使者;大業改為都水監,改使者為監。

    〕且為陳利害,止其出兵,又說莫賀咄設遣張長遜入朝,以五原之地歸之中國,莫賀咄設并從之。

    〔為,于僞翻。

    咄,當沒翻。

    朝,直遙翻;下同。

    〕己卯,武都、宕渠、五原等郡皆降,〔武都,漢郡,西魏置武州,炀帝複為郡。

    宕渠,漢縣,梁置渠州,炀帝改為宕渠郡。

    此二郡與五原同日來降,故連書之。

    宕,徒浪翻。

    〕王即以長遜為五原太守。

    〔守,式又翻。

    〕長遜又詐為诏書與莫賀咄設,示知其謀。

    莫賀咄設乃拒舉、師都等,不納其使。

    〔使,疏吏翻。

    〕 18東都号令不出四門,人無固志,朝議郎段世弘等謀應西師。

    會西師已還,〔西師,謂建成等之師。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乃遣人招李密,期以己夜納之。

    事覺,越王命王世充讨誅之。

    密聞城中已定,乃還。

     19宇文化及擁衆十餘萬,據有六宮,自奉養一如炀帝。

    每于帳中南面坐,人有白事者,嘿然不對;下牙,方取啟狀與唐奉義、牛方裕、薛世良、張恺等參決之。

    〔劉馮事始曰:兵書曰:牙旗者,将軍之精,凡始建牙,必以制日。

    制者,其辰在五行以上克下之日也。

    又尚書〔緯〕曰:門旗二口,色紅,八幅。

    大将門之旗,出引将軍前列。

    又黃帝出軍決曰:牙旗者,将軍之精;金鼓者,将軍之氣。

    周禮司常職雲:軍旅會同置旌門。

    夫以旌為門,即旗門也,後世軍中遂置牙門将,又有牙兵,典總此名者以押牙為名。

    至于官府,早晚軍吏兩谒,亦名為衙。

    呼謂既熟,雖天子正殿受朝谒,亦名正衙。

    〕以少主浩付尚書省,令衛士十餘人守之,〔少,始照翻。

    〕遣令史取其畫敕,〔隋門下省,有錄事、令史各六人。

    〕百官不複朝參。

    至彭城,水路不通,複奪民車牛得二千兩,〔複,扶又翻。

    朝,直遙翻。

    兩,力讓翻。

    〕并載宮人珍寶;其戈中戎器,悉令軍士負之,道遠疲劇,軍士始怨。

    司馬德戡竊謂趙行樞曰:「君大謬誤我!〔行樞建言以化及為主。

    〕當今撥亂,必藉英賢;化及庸暗,群小在側,事将必則,若之何﹖」行樞曰:「在我等耳,廢之何難!」初,化及既得政,賜司馬德戡爵溫國公,加光祿大夫;以其專統骁果,必忌之。

    後數日,化及署諸将分部士卒,〔骁,堅堯翻。

    将,即亮翻。

    〕以德戡為禮部尚書,外示美遷,實奪其兵柄。

    德戡由是憤怨,所獲賞賜,皆以賂智及;智及為之言,乃使之将後軍萬餘人以從。

    〔及為,于僞翻。

    将,即亮翻。

    從,才用翻。

    〕于是德戡、行樞與諸将李本、尹正卿、宇文導師等謀,以後軍襲殺化及,更立德戡為主;遣人詣孟海公,結為外助,〔孟海公據曹州。

    〕遷延未發,待海公報。

    許弘仁、張恺知之,以告化及,化及遣宇文及陽為遊獵,至後軍,德戡不知事露,出營迎谒,因執之。

    代及讓之曰:「與公戮力共定海内,出于萬死。

    今始事成,方願共守富貴,公又何反也﹖」德戡曰:「本殺昏主,若其淫虐;推立足下,而又甚之;逼于物情,不得已也。

    」化及缢殺之,并殺其支黨十餘人。

    孟海公畏化及之強,帥衆具牛酒迎之。

    〔帥,讀曰率;下同。

    〕李密據鞏洛以拒化及,〔洛水至鞏入河,故曰鞏洛。

    〕化及不得西,引兵向東郡,東郡通守王軌以城降之。

    〔守,式又翻。

    降,戶江翻;下同。

    〕 20辛醜,李密将井陉王君廓帥衆來降。

    〔隋志,井陉縣屬恒山郡。

    将,即亮翻;下同。

    陉,音刑。

    帥,讀曰率。

    考異曰:太宗實錄曰:「王君愕,邯鄲人。

    君廓寇略邯鄲,君愕往投之,因為君廓陳井陉之險,勸先往據之。

    君廓從其言,屯井陉山歲餘。

    會義師入定關中,乃與君廓率所部萬餘人歸順,拜大将軍。

    」與君廓事皆出太宗實錄而不同如此。

    今據高祖實錄。

    稱李密将王君廓降,從君廓傳。

    〕君廓本群盜,有衆數千人,與賊帥韋寶、鄧豹合軍虞鄉,〔劉昫曰:虞鄉縣,漢解縣地,後魏分置虞鄉縣,隋志屬河東郡。

    帥,所類翻。

    〕唐王與李密俱遣使招之。

    〔使,疏吏翻。

    〕寶、豹欲從唐王,君廓僞與之同,乘其無備,襲擊,破之,奪其辎重,〔重,直用翻。

    〕奔李密;密不禮之,複來降,〔複,扶又翻。

    〕拜上柱國,假河内太守。

     21蕭銑即皇帝,置百官,準梁室故事。

    谥其從父琮為孝靖皇帝,〔谥,神至翻。

    從,才用翻。

    〕祖岩為河間忠烈王,父璇王為文憲王,〔璇,音旋。

    〕封董景珍等功臣七人皆為王。

    遣宋王楊道生擊南郡,下之,徙都江陵,〔炀帝改荊州為南郡,江陵帶郡。

    〕修複園廟。

    引岑文本為中書侍郎,使典文翰,委以機密。

    又使魯王張繡徇嶺南,隋将張鎮周、王仁壽等拒之;既而聞炀帝遇弒,皆降于銑。

    欽州刺史甯長真亦以郁林、始安之地附于銑。

    〔炀帝改欽州為甯越郡。

    長真刺史,文帝所命也。

    郁林郡,梁定州也,後改為南定州;平陳,改為尹州;大業初,改為郁州,尋改為郡;又改桂州為始安郡。

    〕漢陽太守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之地附于林士弘。

    〔新唐書馮盎傳曰:隋仁壽初,盎平潮、成叛獠,拜漢陽太守;隋亡,奔還嶺表,據有諸郡。

    蒼梧郡,梁置成州,開皇初改為封州,炀帝改為郡,改高州為高涼郡;崖州為珠崖郡。

    番禺,南海郡治。

    禺,音潘。

    禺,音愚。

    〕銑、士弘各遣人招交趾太守丘和,〔炀帝改交州為交趾郡。

    〕和不從。

    銑遣甯長真帥嶺南之兵自海道攻和,〔帥,讀曰率;下同。

    〕和欲出迎之,司法書佐高士廉〔炀帝改郡諸司參軍為書佐。

    〕說和曰:「長真兵數雖多,懸軍遠至,不能持久,城中勝兵足以當之,〔說,輸芮翻;下同。

    勝,音升。

    〕柰何望風受制于人!」和從之,以士廉為軍司馬,将水陸諸軍逆擊,破之,〔将,即亮翻。

    〕長真僅以身免,盡俘其衆。

    既而有骁果自江都至,〔骁,堅堯翻。

    〕得炀帝兇問,亦以郡附于銑。

    士廉,劢之子也。

    〔高劢,北齊清河王嶽之子。

    劢,音邁。

    〕 始安郡丞李襲志,遷哲之孫也,〔李遷哲見一百七十七卷太建二年。

    〕隋末,散家财,募士得三千人,以保郡城;蕭銑、林士弘、曹武徹疊來攻之,皆不克。

    聞炀帝遇弒,帥吏民臨三日。

    〔臨,力鸩翻。

    〕或說襲志曰:「公中州貴族,〔按李襲志之先,隴西狄道人,後為金州安康人。

    此必出其家傳,以門地自高耳。

    〕久臨鄙郡,華、夷悅服。

    今隋室無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嶺表,尉佗之業可坐緻也。

    」〔尉佗事見漢高帝紀。

    佗,徒何翻。

    〕襲志怒曰:「吾世繼忠貞,今江都雖覆,宗社尚存,尉佗狂僭,何足慕也!」欲斬說者,衆乃不敢言。

    堅守二年,外無聲援,城陷,為銑所虜,銑以為工部尚書,檢校桂州總管。

    于是東自九江,〔炀帝改江州為九江郡。

    〕西抵三峽,南盡交趾,北距漢川,〔此漢川謂漢水以南之地,非漢中之漢川郡。

    〕銑皆有之,勝兵四十餘萬。

    〔勝,音升。

    〕 22炀帝兇問至長安,唐王哭之恸,曰:「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 23五月,山南撫慰使馬元規擊朱粲于冠軍,破之。

    〔冠軍縣,屬南陽郡。

    使,疏吏翻。

    冠,古玩翻。

    〕 24王德仁既殺房彥藻,〔事見上二月。

    〕李密遣徐世績讨之。

    德仁兵敗,甲寅,與武安通守袁子幹皆來降,诏以德仁為邺郡太守。

    〔炀帝改洺州為武安郡,相州為魏郡;此又改魏郡為邺郡也。

    守,式又翻。

    〕 25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遜居代邸。

    〔隋開皇元年受禅,歲在辛醜,三主,三十八年而亡。

    考異曰:創業注此诏在四月,今從實錄。

    〕甲子,唐王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