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夫,隋散職,從五品。
自親王府至州郡皆有典簽。
朝直遙翻。
〕 屈突通聞淵西入,署鷹揚郎将湯陰堯君素領河東通守,〔隋志:湯陰縣屬汲郡。
〕使守蒲坂,〔隋河東郡治河東縣,古蒲坂也。
坂,音反。
〕自引兵數萬趣長安,〔趣,七喻翻。
考異曰:唐書通傳雲:「将自武關趨藍田,赴長安。
」疑其太迂,今但雲趨長安。
〕為劉文靜所遏。
将軍劉綱戍潼關,屯都尉南城,〔隋潼關有守兵,故置都尉。
〕通欲往依之,王長諧先引兵襲斬綱,據城以拒通,通退保北城。
淵遣其将呂紹宗等攻河東,不能克。
〔将,即亮翻。
〕 柴紹之自長安赴太原也,〔是年五月,紹赴太原。
〕謂其妻李氏曰:「尊公舉兵,今偕行則不可,留此則及禍,柰何﹖」李氏曰:「君弟速行,〔弟,與第同。
〕我一婦人,易以潛匿,〔易,以鼓翻。
〕當自為計。
」紹遂行。
李氏歸鄠縣别墅,〔隋志,鄂縣屬京兆郡。
鄠,音戶。
墅,承與翻。
〕散家赀,聚徒衆。
淵從弟神通在長安,〔從,才用翻;下之從同。
〕亡入鄠縣山中,與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以應淵。
西域商胡何潘仁入司竹園為盜,〔隋志:京兆府盩厔縣有司竹園。
〕有衆數萬,前尚書右丞李綱為長史,〔長,佑兩翻。
〕李氏使其奴馬三寶說潘仁〔說,輸芮翻。
〕與之就神通,合勢攻鄠縣,下之。
神通衆逾一萬,自稱關中道行軍總管,以前樂城長令狐德棻為記室。
〔考之隋志,惟信安郡有樂城縣。
又河間郡樂壽縣,舊曰槳城。
長知兩翻。
令,方定翻。
棻,扶分翻;下同。
〕德棻,熙之子也。
〔令狐熙事宇文氏,着勞績于河西。
〕李氏又使馬三寶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皆帥衆從之。
仲文,密之從父;師利,和之子也。
〔丘和以饋食為炀帝所寵用。
說,輸芮翻。
帥,讀曰率。
〕西京留守屢遣兵讨潘仁等,皆為所敗。
〔敗,補邁翻。
〕李氏徇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盩厔,音舟窒。
隋志,始平縣屬京兆郡。
唐改曰興平。
〕衆至七萬。
左親衛段綸,文振之子也,娶淵女,〔段文振見一百八十一卷大業八年。
考異曰:唐太宗實錄雲:「隐太子以琅邪長公主妻之。
」劉子玄唐高祖實錄及新唐書皆雲「高密大長公主适段綸。
」蓋改封。
〕亦聚徒于藍田,〔隋志:藍田縣屬京兆郡。
〕得萬餘人。
及淵濟河,神通、李氏、綸各遣使迎淵。
〔使,疏吏翻;下同。
〕淵以神通為光祿大夫,子道彥為朝請大夫,綸為金紫光祿大夫;〔隋散職,光祿從一品,金紫正三品,朝請正五品。
朝,直遙翻。
〕使迤紹将數百騎并南山迎李氏。
〔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并,步浪翻。
自華山而南,接盩厔、鄂、杜諸山,皆長安南山也。
〕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關中群盜,皆請降于淵,淵一一以書慰勞授官,〔降,戶江翻。
勞,力到翻;下同。
〕使各居其所,受敦煌公〔敦,徒門翻。
〕世民節度。
刑部尚書領京兆内史衛文升年老,〔炀帝改京兆、河南尹為内史。
〕聞淵兵向長安,憂懼成疾,不複預事,〔複,扶又翻。
〕獨左翊衛将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己巳,淵如蒲津;庚午,自臨晉濟渭,〔朝邑,古臨晉地。
〕至永豐勞軍,開倉赈饑民。
〔赈,油忍翻。
〕辛未,還長春宮;壬申,進屯馮翊。
〔隋志:馮翊縣,帶郡。
〕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歸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備僚屬,營于泾湯,〔泾陽縣屬京兆郡。
〕勝兵九萬。
〔勝,音升;下同。
〕李氏将精兵萬餘會世民于渭0北,與迤紹各置幕府,号「娘子軍」。
先是,平涼奴賊數萬圍扶風太守窦琎,〔帝改原州為平涼郡,岐州為扶風郡。
先,悉薦翻。
守,式又翻。
琎,将鄰翻。
〕數月不下,賊中食盡。
丘師利遣其弟行恭即帥其衆與師利共谒世民于渭北,〔帥,讀曰率;下同。
〕世民以為光祿大夫。
琎,琮之從子0也。
〔從,才用翻。
〕隰城尉房玄齡谒世民于軍門,〔考異曰:舊唐書玄齡傳雲:「溫彥博又薦焉。
」按彥博時在羅藝所。
今不取。
〕世民一見如舊識,署記室參軍,引為謀主。
玄齡亦自以為遇知己,罊竭心力,知無不為。
淵命劉弘基、殷開山分兵西略扶風,有衆六萬,南渡渭水,屯長安故城。
〔考異曰:創業注雲:「敦煌公自泾陽趨司竹,留弘基、開山屯長安故城。
」今從唐書弘基傳。
〕城中出戰,弘基逆擊,破之。
世民引兵趣司竹,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皆帥衆從之,頓于阿城,〔趣,七喻翻。
帥,讀曰率。
阿城,即秦阿房宮城。
〕勝兵十三萬,軍令嚴整,秋毫平犯。
乙亥,世民自盩厔遣使白淵,請期日赴長安。
淵曰:「屈突東行不能複西,不足虞矣!」〔屈,居勿翻。
複,扶又翻。
〕乃命建成選倉上精兵自新豐趣長樂宮,〔新豐縣屬京兆郡;長樂宮,故漢宮也。
樂音洛。
〕世民帥新附諸軍北屯長安故城,〔自盩厔趣長安,故謂之北。
〕至并聽教。
〔并至所期之地聽教令。
〕延安、上郡、雕陰皆請降于淵。
丙子,淵引軍西行,〔自馮翊西行。
降,戶江翻。
〕所過離宮園苑皆罷之,出宮女遇其親屬。
冬,十月,辛巳,淵至長安,營于春明門之西北,〔春明門,長安城東面之中門也。
〕諸軍皆集,合二十餘萬。
淵命各依壁壘,毋得入村落侵暴。
屢遣使至城下谕衛文升等以欲尊隋之意,不報。
辛卯,命諸軍進圍城。
甲午,淵遷館于安興坊。
〔安興城,蓋在安興門外。
雍錄:長安城東面三門,通化、春明、安興。
帥,讀曰率。
17巴陵校尉鄱陽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許玄徹、萬瓒、徐德基、郭華、沔陽張繡等謀據郡叛隋,〔隋志:巴陵郡,梁置巴州;平陳,改曰嶽州,大業初,改曰羅州,尋改為郡。
校,戶教翻,帥,所類翻;下同。
瓒,藏旱翻。
沔,彌兖翻。
〕推景珍為主。
景珍曰:「吾素寒賤,不為衆所服。
羅川令蕭銑,梁室之後,〔按隋書帝紀,羅川縣即巴陵郡之羅縣。
銑,梁宣帝曾孫岩之孫。
〕寬仁大度,請奉之以從衆望。
」乃遣使報銑。
〔使,疏吏翻。
〕銑喜從之,聲言讨賊,召募得數千人。
銑,岩之孫也。
〔蕭岩奔陳見開皇八年;見殺見力年。
〕 會穎川賊帥沈柳生寇羅川,〔炀帝改許州為穎川郡。
〕銑與戰不利,因謂其衆曰:「今天下皆叛,隋政不行,巴陵豪傑起兵,欲奉吾為主。
若從其請以号令江南,可以中興梁祚,以此召柳生,亦當從我矣。
」衆皆悅,聽命,乃自稱梁公,改隋服色旗幟皆如梁舊。
柳生即帥衆歸之,以柳生為車騎大将軍。
起兵五日,遠近歸附者至數萬人,遂帥衆向巴陵。
景珍遣徐德基帥邵中豪傑數百人出迎,〔幟,昌志翻。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未及見銑,柳生與其黨謀曰:「我先奉梁公,勳居第一。
今巴陵諸将,皆位高兵多,我若入城,返出其下。
不如殺德基,質其首領,〔将,即亮翻。
質,音緻。
〕獨挾梁公進取郡城,則無出我右者矣。
」遂殺德基。
入白銑,銑大驚曰:「今欲撥亂反正,忽自相殺,吾不能為若主矣。
」因步出軍門。
柳生大懼,伏地請罪,銑責而赦之,陳兵入城。
景珍言于銑曰:「徐德基建義功臣,而柳生無故擅殺之,此而不誅,何以為政!且柳生為盜日久今雖從義,兇悖不移,〔悖,蒲妹翻,又蒲沒翻。
〕共處一城,〔處,日呂翻。
〕勢必為變。
失今不取,後悔無及!」銑又從之。
景珍收柳生,斬之,其徒皆潰去。
丙申,銑築壇燔燎,自稱梁王,改元鳴鳳。
18壬寅,王世充夜渡洛水,營于黑石,,明日,分兵守營,自将精兵陳于洛北。
李密聞之,引兵渡洛逆戰,密兵大敗,迤孝和溺死。
密帥麾下精騎渡洛南,〔将,即高翻。
陳,讀曰陣。
帥,讀曰率。
〕餘衆東走月城,〔月城,蓋臨洛水築偃月城,與倉城相應。
〕世充追圍之。
密自洛南策馬宜趣黑石,〔趣,七喻翻。
〕營中懼,連舉六烽,世充釋月城之圍,狼狽自救;密還與戰,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
19甲辰,李淵命諸軍攻城,約「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孫華中流矢卒。
〔申,竹仲翻。
〕十一月,丙辰,軍頭雷永吉先登,〔考異曰:唐高祖實錄作「雷紹」,今從創業注。
〕遂克長安。
代王在東宮,左右奔散,唯侍讀姚思廉侍側。
軍士将登殿,思廉厲聲诃之曰:「唐公舉義兵、匡帝室,卿等毋得無禮!」衆皆愕然,布立庭下。
〔诃,虎何翻。
愕,五各翻。
〕淵迎王于東宮,遷居大興殿後,〔大興殿,隋宮正殿也,未即尊位,故居殿後。
〕聽思廉扶王至順陽合下,泣拜而去。
思廉,察之子也。
〔姚察,事陳,以文義稱。
〕淵還,舍于長樂宮,〔樂,音洛。
〕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
淵之起兵也,留守官發其墳墓,毀其五廟。
〔隋制,諸公立五廟。
〕至是,衛文升已卒,戊午,執陰世師、骨儀等,數以貪婪苛酷,且拒義師,俱斬之,〔卒,子恤翻。
數,所具翻,又所主翻。
按隋書稱「陰世師少有節概,性忠厚,多武藝。
骨儀性剛鲠,有不可奪之志。
于時朝政浸亂,獨貨公行,天下士大夫莫不變節,儀獨厲志守常,介然獨立。
」如此,則皆隋之良也。
唐公特以其發墳墓、毀家廟,拒守不下而誅之;數以貪婪苛酷,非其罪也。
觀通鑒所書,可謂微而顯矣。
婪,盧含翻。
考異曰:隋書、北史衛玄傳皆曰:「城陷,歸于家,義甯中卒。
」按文升與二人俱為留守官,不容獨免。
今從唐本紀。
〕死者十餘人,餘無所問。
馬邑郡丞三原李靖,素與淵有隙,〔隋志,三原縣屬京兆郡。
炀帝改朔州為馬邑郡。
考異曰:柳芳唐曆及唐書靖傳雲:「高祖擊突厥于塞外。
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鎖上變,将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
」按太宗謀起兵,高祖尚未知,知之猶不從。
當擊突厥之時,未有異志,靖何從察知之!又上變當乘驿取疾,何為自鎖也!今依靖行狀雲:「昔在隋朝,曾經忤旨。
及茲城陷,高祖追責舊言。
公媖慨直論,特蒙宥釋。
」但行狀題雲魏征撰,非也。
按征以貞觀十七年卒,靖二十三年乃卒,蓋後人為之,征名。
又叙靖事極怪誕無取,唯此可為據耳。
〕淵入城,〔章:十二行本「城」下有「收靖」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子本同;退齋校同。
〕将斬之。
靖大呼曰:〔呼,火故翻。
〕「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世民為之固請,〔為,于僞翻。
〕乃拾之。
世民因召置幕府。
靖少負志氣,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每撫之曰:「可與言将帥之略者,獨此子耳!」少,〔詩照翻。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 20王世充自洛北之敗,堅壁不出;越王侗遣使勞之,〔侗,他紅翻,又音同。
使,疏吏翻。
勞,力到翻。
〕世充凓懼,請戰于密。
丙辰,世充與密夾石子河而陳,密布陳南北十餘裡。
〔陳,讀曰陣。
〕翟讓先與世充戰,不利而退;世充逐之,王伯當、裴仁基從旁棋斷其後,密勒中軍擊之,世充大敗,西走。
〔考異曰:前已有丙辰、戊午,欲各叙西京、東都事,使不相亂,故重出。
按通鑒下文書「戊午,殺翟讓」,考異于此兼言之。
翟讓司馬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冢宰,總領衆務,以奪密權,讓不從。
讓兄柱國荥陽公弘,〔考異曰:河洛記作「洪」。
今從蒲山公傳。
〕粗愚人也,謂讓曰:「天子汝當自為,柰何與人!汝不之者,我當為之!」讓但大笑,不以為意,密聞而惡之。
〔惡,烏路翻。
〕總管崔世樞自鄢陵初附于密,〔鄢陵縣,隋屬穎川郡。
鄢,谒晚翻,又于建翻,又音偃。
〕讓囚之私府,責其貨,世樞營求未辦,遽欲加刑。
讓召元帥府記室邢義期博,逡巡未就,杖之八十。
〔帥,所類翻。
逡,七旨翻。
〕讓謂左長史房彥藻曰:「君前破汝南,〔長,知兩翻。
炀帝改蔡州為汝南郡。
〕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彥藻懼,以狀告密,因與左司馬鄭颋共說密曰:「讓貪愎不仁,〔颋,他鼎翻。
說,式芮翻。
愎,符逼翻。
〕有無君之心,宜早圖之。
」密曰:「今安危未定,遽相誅殺,何以示遠!」颋曰:「毒蛇螫手,壯士解腕,〔螫,音釋。
腕,
自親王府至州郡皆有典簽。
朝直遙翻。
〕 屈突通聞淵西入,署鷹揚郎将湯陰堯君素領河東通守,〔隋志:湯陰縣屬汲郡。
〕使守蒲坂,〔隋河東郡治河東縣,古蒲坂也。
坂,音反。
〕自引兵數萬趣長安,〔趣,七喻翻。
考異曰:唐書通傳雲:「将自武關趨藍田,赴長安。
」疑其太迂,今但雲趨長安。
〕為劉文靜所遏。
将軍劉綱戍潼關,屯都尉南城,〔隋潼關有守兵,故置都尉。
〕通欲往依之,王長諧先引兵襲斬綱,據城以拒通,通退保北城。
淵遣其将呂紹宗等攻河東,不能克。
〔将,即亮翻。
〕 柴紹之自長安赴太原也,〔是年五月,紹赴太原。
〕謂其妻李氏曰:「尊公舉兵,今偕行則不可,留此則及禍,柰何﹖」李氏曰:「君弟速行,〔弟,與第同。
〕我一婦人,易以潛匿,〔易,以鼓翻。
〕當自為計。
」紹遂行。
李氏歸鄠縣别墅,〔隋志,鄂縣屬京兆郡。
鄠,音戶。
墅,承與翻。
〕散家赀,聚徒衆。
淵從弟神通在長安,〔從,才用翻;下之從同。
〕亡入鄠縣山中,與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以應淵。
西域商胡何潘仁入司竹園為盜,〔隋志:京兆府盩厔縣有司竹園。
〕有衆數萬,前尚書右丞李綱為長史,〔長,佑兩翻。
〕李氏使其奴馬三寶說潘仁〔說,輸芮翻。
〕與之就神通,合勢攻鄠縣,下之。
神通衆逾一萬,自稱關中道行軍總管,以前樂城長令狐德棻為記室。
〔考之隋志,惟信安郡有樂城縣。
又河間郡樂壽縣,舊曰槳城。
長知兩翻。
令,方定翻。
棻,扶分翻;下同。
〕德棻,熙之子也。
〔令狐熙事宇文氏,着勞績于河西。
〕李氏又使馬三寶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皆帥衆從之。
仲文,密之從父;師利,和之子也。
〔丘和以饋食為炀帝所寵用。
說,輸芮翻。
帥,讀曰率。
〕西京留守屢遣兵讨潘仁等,皆為所敗。
〔敗,補邁翻。
〕李氏徇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盩厔,音舟窒。
隋志,始平縣屬京兆郡。
唐改曰興平。
〕衆至七萬。
左親衛段綸,文振之子也,娶淵女,〔段文振見一百八十一卷大業八年。
考異曰:唐太宗實錄雲:「隐太子以琅邪長公主妻之。
」劉子玄唐高祖實錄及新唐書皆雲「高密大長公主适段綸。
」蓋改封。
〕亦聚徒于藍田,〔隋志:藍田縣屬京兆郡。
〕得萬餘人。
及淵濟河,神通、李氏、綸各遣使迎淵。
〔使,疏吏翻;下同。
〕淵以神通為光祿大夫,子道彥為朝請大夫,綸為金紫光祿大夫;〔隋散職,光祿從一品,金紫正三品,朝請正五品。
朝,直遙翻。
〕使迤紹将數百騎并南山迎李氏。
〔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并,步浪翻。
自華山而南,接盩厔、鄂、杜諸山,皆長安南山也。
〕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關中群盜,皆請降于淵,淵一一以書慰勞授官,〔降,戶江翻。
勞,力到翻;下同。
〕使各居其所,受敦煌公〔敦,徒門翻。
〕世民節度。
刑部尚書領京兆内史衛文升年老,〔炀帝改京兆、河南尹為内史。
〕聞淵兵向長安,憂懼成疾,不複預事,〔複,扶又翻。
〕獨左翊衛将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奉代王侑乘城拒守。
己巳,淵如蒲津;庚午,自臨晉濟渭,〔朝邑,古臨晉地。
〕至永豐勞軍,開倉赈饑民。
〔赈,油忍翻。
〕辛未,還長春宮;壬申,進屯馮翊。
〔隋志:馮翊縣,帶郡。
〕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歸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備僚屬,營于泾湯,〔泾陽縣屬京兆郡。
〕勝兵九萬。
〔勝,音升;下同。
〕李氏将精兵萬餘會世民于渭0北,與迤紹各置幕府,号「娘子軍」。
先是,平涼奴賊數萬圍扶風太守窦琎,〔帝改原州為平涼郡,岐州為扶風郡。
先,悉薦翻。
守,式又翻。
琎,将鄰翻。
〕數月不下,賊中食盡。
丘師利遣其弟行恭即帥其衆與師利共谒世民于渭北,〔帥,讀曰率;下同。
〕世民以為光祿大夫。
琎,琮之從子0也。
〔從,才用翻。
〕隰城尉房玄齡谒世民于軍門,〔考異曰:舊唐書玄齡傳雲:「溫彥博又薦焉。
」按彥博時在羅藝所。
今不取。
〕世民一見如舊識,署記室參軍,引為謀主。
玄齡亦自以為遇知己,罊竭心力,知無不為。
淵命劉弘基、殷開山分兵西略扶風,有衆六萬,南渡渭水,屯長安故城。
〔考異曰:創業注雲:「敦煌公自泾陽趨司竹,留弘基、開山屯長安故城。
」今從唐書弘基傳。
〕城中出戰,弘基逆擊,破之。
世民引兵趣司竹,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皆帥衆從之,頓于阿城,〔趣,七喻翻。
帥,讀曰率。
阿城,即秦阿房宮城。
〕勝兵十三萬,軍令嚴整,秋毫平犯。
乙亥,世民自盩厔遣使白淵,請期日赴長安。
淵曰:「屈突東行不能複西,不足虞矣!」〔屈,居勿翻。
複,扶又翻。
〕乃命建成選倉上精兵自新豐趣長樂宮,〔新豐縣屬京兆郡;長樂宮,故漢宮也。
樂音洛。
〕世民帥新附諸軍北屯長安故城,〔自盩厔趣長安,故謂之北。
〕至并聽教。
〔并至所期之地聽教令。
〕延安、上郡、雕陰皆請降于淵。
丙子,淵引軍西行,〔自馮翊西行。
降,戶江翻。
〕所過離宮園苑皆罷之,出宮女遇其親屬。
冬,十月,辛巳,淵至長安,營于春明門之西北,〔春明門,長安城東面之中門也。
〕諸軍皆集,合二十餘萬。
淵命各依壁壘,毋得入村落侵暴。
屢遣使至城下谕衛文升等以欲尊隋之意,不報。
辛卯,命諸軍進圍城。
甲午,淵遷館于安興坊。
〔安興城,蓋在安興門外。
雍錄:長安城東面三門,通化、春明、安興。
帥,讀曰率。
17巴陵校尉鄱陽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許玄徹、萬瓒、徐德基、郭華、沔陽張繡等謀據郡叛隋,〔隋志:巴陵郡,梁置巴州;平陳,改曰嶽州,大業初,改曰羅州,尋改為郡。
校,戶教翻,帥,所類翻;下同。
瓒,藏旱翻。
沔,彌兖翻。
〕推景珍為主。
景珍曰:「吾素寒賤,不為衆所服。
羅川令蕭銑,梁室之後,〔按隋書帝紀,羅川縣即巴陵郡之羅縣。
銑,梁宣帝曾孫岩之孫。
〕寬仁大度,請奉之以從衆望。
」乃遣使報銑。
〔使,疏吏翻。
〕銑喜從之,聲言讨賊,召募得數千人。
銑,岩之孫也。
〔蕭岩奔陳見開皇八年;見殺見力年。
〕 會穎川賊帥沈柳生寇羅川,〔炀帝改許州為穎川郡。
〕銑與戰不利,因謂其衆曰:「今天下皆叛,隋政不行,巴陵豪傑起兵,欲奉吾為主。
若從其請以号令江南,可以中興梁祚,以此召柳生,亦當從我矣。
」衆皆悅,聽命,乃自稱梁公,改隋服色旗幟皆如梁舊。
柳生即帥衆歸之,以柳生為車騎大将軍。
起兵五日,遠近歸附者至數萬人,遂帥衆向巴陵。
景珍遣徐德基帥邵中豪傑數百人出迎,〔幟,昌志翻。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未及見銑,柳生與其黨謀曰:「我先奉梁公,勳居第一。
今巴陵諸将,皆位高兵多,我若入城,返出其下。
不如殺德基,質其首領,〔将,即亮翻。
質,音緻。
〕獨挾梁公進取郡城,則無出我右者矣。
」遂殺德基。
入白銑,銑大驚曰:「今欲撥亂反正,忽自相殺,吾不能為若主矣。
」因步出軍門。
柳生大懼,伏地請罪,銑責而赦之,陳兵入城。
景珍言于銑曰:「徐德基建義功臣,而柳生無故擅殺之,此而不誅,何以為政!且柳生為盜日久今雖從義,兇悖不移,〔悖,蒲妹翻,又蒲沒翻。
〕共處一城,〔處,日呂翻。
〕勢必為變。
失今不取,後悔無及!」銑又從之。
景珍收柳生,斬之,其徒皆潰去。
丙申,銑築壇燔燎,自稱梁王,改元鳴鳳。
18壬寅,王世充夜渡洛水,營于黑石,,明日,分兵守營,自将精兵陳于洛北。
李密聞之,引兵渡洛逆戰,密兵大敗,迤孝和溺死。
密帥麾下精騎渡洛南,〔将,即高翻。
陳,讀曰陣。
帥,讀曰率。
〕餘衆東走月城,〔月城,蓋臨洛水築偃月城,與倉城相應。
〕世充追圍之。
密自洛南策馬宜趣黑石,〔趣,七喻翻。
〕營中懼,連舉六烽,世充釋月城之圍,狼狽自救;密還與戰,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
19甲辰,李淵命諸軍攻城,約「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孫華中流矢卒。
〔申,竹仲翻。
〕十一月,丙辰,軍頭雷永吉先登,〔考異曰:唐高祖實錄作「雷紹」,今從創業注。
〕遂克長安。
代王在東宮,左右奔散,唯侍讀姚思廉侍側。
軍士将登殿,思廉厲聲诃之曰:「唐公舉義兵、匡帝室,卿等毋得無禮!」衆皆愕然,布立庭下。
〔诃,虎何翻。
愕,五各翻。
〕淵迎王于東宮,遷居大興殿後,〔大興殿,隋宮正殿也,未即尊位,故居殿後。
〕聽思廉扶王至順陽合下,泣拜而去。
思廉,察之子也。
〔姚察,事陳,以文義稱。
〕淵還,舍于長樂宮,〔樂,音洛。
〕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
淵之起兵也,留守官發其墳墓,毀其五廟。
〔隋制,諸公立五廟。
〕至是,衛文升已卒,戊午,執陰世師、骨儀等,數以貪婪苛酷,且拒義師,俱斬之,〔卒,子恤翻。
數,所具翻,又所主翻。
按隋書稱「陰世師少有節概,性忠厚,多武藝。
骨儀性剛鲠,有不可奪之志。
于時朝政浸亂,獨貨公行,天下士大夫莫不變節,儀獨厲志守常,介然獨立。
」如此,則皆隋之良也。
唐公特以其發墳墓、毀家廟,拒守不下而誅之;數以貪婪苛酷,非其罪也。
觀通鑒所書,可謂微而顯矣。
婪,盧含翻。
考異曰:隋書、北史衛玄傳皆曰:「城陷,歸于家,義甯中卒。
」按文升與二人俱為留守官,不容獨免。
今從唐本紀。
〕死者十餘人,餘無所問。
馬邑郡丞三原李靖,素與淵有隙,〔隋志,三原縣屬京兆郡。
炀帝改朔州為馬邑郡。
考異曰:柳芳唐曆及唐書靖傳雲:「高祖擊突厥于塞外。
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鎖上變,将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
」按太宗謀起兵,高祖尚未知,知之猶不從。
當擊突厥之時,未有異志,靖何從察知之!又上變當乘驿取疾,何為自鎖也!今依靖行狀雲:「昔在隋朝,曾經忤旨。
及茲城陷,高祖追責舊言。
公媖慨直論,特蒙宥釋。
」但行狀題雲魏征撰,非也。
按征以貞觀十七年卒,靖二十三年乃卒,蓋後人為之,征名。
又叙靖事極怪誕無取,唯此可為據耳。
〕淵入城,〔章:十二行本「城」下有「收靖」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子本同;退齋校同。
〕将斬之。
靖大呼曰:〔呼,火故翻。
〕「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世民為之固請,〔為,于僞翻。
〕乃拾之。
世民因召置幕府。
靖少負志氣,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每撫之曰:「可與言将帥之略者,獨此子耳!」少,〔詩照翻。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 20王世充自洛北之敗,堅壁不出;越王侗遣使勞之,〔侗,他紅翻,又音同。
使,疏吏翻。
勞,力到翻。
〕世充凓懼,請戰于密。
丙辰,世充與密夾石子河而陳,密布陳南北十餘裡。
〔陳,讀曰陣。
〕翟讓先與世充戰,不利而退;世充逐之,王伯當、裴仁基從旁棋斷其後,密勒中軍擊之,世充大敗,西走。
〔考異曰:前已有丙辰、戊午,欲各叙西京、東都事,使不相亂,故重出。
按通鑒下文書「戊午,殺翟讓」,考異于此兼言之。
翟讓司馬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冢宰,總領衆務,以奪密權,讓不從。
讓兄柱國荥陽公弘,〔考異曰:河洛記作「洪」。
今從蒲山公傳。
〕粗愚人也,謂讓曰:「天子汝當自為,柰何與人!汝不之者,我當為之!」讓但大笑,不以為意,密聞而惡之。
〔惡,烏路翻。
〕總管崔世樞自鄢陵初附于密,〔鄢陵縣,隋屬穎川郡。
鄢,谒晚翻,又于建翻,又音偃。
〕讓囚之私府,責其貨,世樞營求未辦,遽欲加刑。
讓召元帥府記室邢義期博,逡巡未就,杖之八十。
〔帥,所類翻。
逡,七旨翻。
〕讓謂左長史房彥藻曰:「君前破汝南,〔長,知兩翻。
炀帝改蔡州為汝南郡。
〕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彥藻懼,以狀告密,因與左司馬鄭颋共說密曰:「讓貪愎不仁,〔颋,他鼎翻。
說,式芮翻。
愎,符逼翻。
〕有無君之心,宜早圖之。
」密曰:「今安危未定,遽相誅殺,何以示遠!」颋曰:「毒蛇螫手,壯士解腕,〔螫,音釋。
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