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四

關燈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隋紀八〔起強圉赤奮若(丁醜)六月,不滿一年。

    〕 恭皇帝下 義甯元年〔(丁醜、六一七)〕 1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晉陽。

     2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厥,九勿翻。

    考異曰:創業注雲:「突厥去,觇人來報,文武入賀。

    帝曰:『且勿相賀,當為諸君召而使之。

    』即自手與突厥書。

    」蓋溫大雅欲歸功高祖耳。

    今從唐書劉文靜傳。

    〕資其士馬以益兵。

    劫淵從之,自為手啟,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遺,于季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考異曰:創業注雲:「仍命封題,署雲『名啟』。

    所司請改啟為書;帝不許。

    」按太宗雲:「太上皇稱臣于突厥,」蓋謂此時,但溫大雅諱之耳。

    〕雲:「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複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

    若能與我俱南,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

    」始畢得啟,謂其大臣曰:「隋主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來,必害唐公而擊我無疑矣。

    苟唐公自為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之。

    」即命以此意為複書。

    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請從突厥之言,〔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下同。

    〕淵不可。

    裴寂、劉文靜皆曰:「今義兵雖集而戎馬殊乏,胡兵非所須,〔須者,意所欲也。

    〕而馬不可失;若複稽回,〔複,扶又翻。

    〕恐其有悔。

    」淵曰:「諸君宜更思其次。

    」寂等乃請尊天子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以安隋室;移檄邵縣;改易旗幟,雜用绛白,以示突厥。

    〔隋色尚赤。

    今用绛而雜之以白,示若不純于隋。

    幟,昌志翻。

    厥,九勿翻。

    〕淵曰:「此可謂『掩耳盜锺,』〔此鄙語也;言盜锺者惡锺聲之聞而掩耳盜之,此可以自欺而不可以欺人也。

    〕然逼于時事,不得不爾。

    」乃許之,遣使以此議告突厥。

    〔使,疏吏翻。

    厥,九勿翻。

     西河郡不從淵命,甲申,淵使建成、世民将兵擊西河;〔将,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考異曰:創業注雲:「命大郎、二郎率衆讨西河。

    」高祖、太宗實錄但雲「命太宗侚西河」,蓋史官沒建成之名耳。

    唐殷峤傳:「從隐太子攻西河」。

    今從創業注。

    〕命太原令太原今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隋志,太原縣,舊曰晉陽,開皇十年,分置太原縣,而改後齊所置龍山縣為晉陽縣,二縣并帶太原郡。

    令,力正翻。

    〕曰:「吾兒年少,〔少,詩照翻。

    〕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蔔之。

    」時軍士新集,鹹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先之。

    〔先,悉薦翻。

    〕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辄求其主償之,亦不诘竊者,〔诘,去吉翻。

    〕軍士及民皆感悅。

    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

    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醜,攻拔之。

    執德儒至軍門,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事見一百八十二卷大業十一年。

    數,所具翻。

    又所主翻。

    〕吾興義兵,正為誅佞人耳!」〔為,于僞翻。

    〕遂斬之。

    自餘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複業,〔尉,與慰同。

    〕遠近聞之大悅。

    〔義師初起,而人心如此,固可以取天下矣。

    〕建成等引兵還晉陽,往返凡九日。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淵喜曰:「以此行兵,雖棋行天下可也。

    」〔言世民行兵有紀律也。

    〕遂定入關之計。

     淵開倉以赈貧民,〔赈,津忍翻。

    〕應募者日益多。

    淵命為三軍,分左右,通謂之義士。

    裴寂等上淵号為大将軍,〔上,時掌翻。

    〕癸巳,建大将軍府;以寂為長史,〔長,知兩翻。

    〕劉文靜為司馬,唐儉及前長安尉溫大雅為記室,大雅仍與弟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寫為铠曹,劉政會及武城崔善為、太原張道源為戶曹,晉陽長上邽姜諅為司功參軍,太谷長殷開山為府掾,〔此唐公開大将軍府,署置官屬,參用隋親王府、大将軍府、州郡官屬之制也。

    隋制,唯親王有掾、有屬、有記室,大将軍府有铠曹,州郡有戶曹,皆行參軍也。

    炀帝改州為郡,郡置諧司書佐,而書佐即參軍之職,行書佐即行參軍之職也。

    隋志,武城縣,屬清河郡;上邽縣,帶天水郡;太谷縣,屬太原郡,舊曰陽邑,開皇十八年改名。

    寫,一虢翻。

    铠,可亥翻,諅,與谟同。

    長,知兩翻。

    掾,以絹翻。

    〕長孫順德、劉弘基、窦琮及鷹揚郎将高平王長諧、天水姜寶誼、陽屯為左.右統軍;〔高平縣,後魏置高平,邵隋已改為平高縣。

    炀帝改秦州為天水郡,因古郡名也。

    統軍,後魏所置。

    将,即亮翻。

    統,也綜翻。

    〕自餘文武,随才授任。

    又以世子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隸焉;世民為敦煌公,〔敦,大門翻。

    〕右領軍大都督,右三統軍隸;各置官屬。

    以柴紹為右領軍府長史;〔此左、右領軍,以總領左、右軍而名,非取隋十二衛左、右領軍之職而名也。

    〕咨議谯人劉贍領西河通守。

    〔此大将軍府咨議參軍也。

    谯縣屬谯郡。

    贍,而豔翻。

    守,式又翻。

    〕道源名河,開山名峤,恉以字行。

    開山,不害之孫也。

    〔殷不害以孝行聞于陳、隋之間。

    〕 3李密複帥衆向東都,〔複,扶又翻;下同。

    帥,讀曰率,〕丙申,大戰于平樂園。

    〔此蓋即漢、魏平樂觀在洛城西,隋既遷營新都,則平樂園當在都城東。

    樂,音洛。

    〕密左騎、右步,〔騎,奇寄翻。

    〕中列強弩,鳴千鼓以沖之,東都兵大敗,密複取回洛倉。

     4突厥遣其柱國康鞘利等〔厥,九勿翻。

    鞘,所交翻。

    〕送馬千匹詣李淵為互市,許發兵送淵入關,多少随所欲。

    〔少,詩沼翻;下同。

    〕丁酉,淵引見康鞘利等,受可汗書,禮容盡恭,〔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贈遣康鞘利等甚厚。

    擇其馬之善者,止市其半;義士請以私錢市其餘,淵曰:「虜铙馬而貪利,其來将不已,死汝不能市也。

    吾所以少取者,示貧,且不以為急故也,當為汝贳之,〔為,于僞翻。

    贳,時制翻,賒也。

    〕不哫為汝費。

    」 乙巳,靈壽賊帥郗士陵〔隋志,靈壽縣屬恒山郡。

    帥,所類翻。

    郗醜之翻。

    〕帥衆數千降于淵,淵以為鎮東将軍、燕郡公,〔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燕,因肩翻。

    〕仍置鎮東府,補僚屬,以招撫山東郡縣。

     己巳,康鞘利北還。

    淵命劉文靜使于突厥以請兵,〔使,疏吏翻;下同。

    〕私謂文靜曰:「胡騎入中國,生民之大蠹也。

    〔騎,奇寄翻。

    〕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劉武周引之共為邊患;又,胡馬行牧,不費刍粟,聊欲藉之以為聲勢耳。

    數百人之外,無所用之。

    」〔觀唐公之言,豈若肅、代及晉之君所為哉!〕 5秋,七月,炀帝遣江都通守王世充将江、淮勁卒,将軍王隆帥邛黃蠻,〔按唐書,邛部有烏蠻、白蠻;又謂群蠻種類多不可記,意必有黃蠻也。

    守,式又翻;下同。

    充将,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帥,讀曰率;下同。

    邛,渠容翻。

    〕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韋霁、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辯等〔二人蓋皆讨捕大使也。

    使,疏吏翻。

    少,始照翻。

    将即亮翻;下同。

    〕各帥所領同赴東都,相知讨李密。

    〔帥,讀曰率。

    考異曰:雜記:「四月,世充帥淮南兵萬人授東都。

    世充行至彭城,懼密衆之盛,自以兵少不敵,乃間行自黎陽濟河而至。

    七月,世充帥留守兵二萬擊密無功。

    」今從略記、浦山公傳。

    〕霁,世康之子也。

    〔韋世康,開皇四大總管之一。

    〕 6壬子,李淵以子元吉為太原太守,留守晉陽官,後事悉以委之。

    〔守,式又翻。

    〕癸醜,淵帥甲士三萬發晉陽,立軍門誓衆,并移檄郡縣,谕以尊立代王之意;西突厥阿史那大柰亦帥其衆以從。

    〔大業八年,分大柰之衆居樓煩,故今亦從淵。

    帥,讀曰率。

    厥,九勿翻。

    從,才用翻。

    〕甲寅,遣通議大夫張綸将兵徇稽胡。

    〔稽胡部落居邠(汾)、石間。

    〕丙辰,淵至西河,忍勞吏民,〔勞,力到翻。

    〕赈贍窮乏;民年七十以上,恉除散官,〔朝議等八郎,武騎等八尉,恉散官也。

    赈,津忍翻。

    贍,而豔翻。

    散,悉亶翻。

    〕其餘豪俊,随才授任,口詣功能,手注官秩,一日除千餘人;受官恉不取告身,〔唐志:補官者皆給以符,謂之告身,猶今言付身也。

    〕各分淵所書官名而去。

    淵入雀鼠谷;壬戍;軍賈胡堡,〔賈胡堡,在霍邑西北。

    括地志:汾州靈石縣有賈胡堡。

    賈,音古。

    〕去霍邑五十餘裡。

    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帥精兵二萬屯霍邑,〔将,即亮翻。

    〕左武侯大将軍屈突通〔章:十二行本「通」下有「将骁果數萬」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屯河東以拒淵。

    〔屈,區勿翻。

    〕會積雨,淵不得進,遣府佐沈叔安等将赢兵還太原,更運一月糧。

    〔将,如字,即良翻。

    赢,倫為翻。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乙醜,張綸克離石,殺太守楊子崇。

    〔炀帝改石州為離石郡。

    〕 劉文靜至突厥,見始畢可汗,請兵,且與之約〔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考異曰:唐劉文靜傳曰:「始畢曰:『唐公起事,今欲何為﹖』文靜曰:『皇帝廢家嫡,傳位後主,緻斯禍亂。

    唐公國之懿戚,不忍坐觀成敗,故起義軍,欲黜不當立者。

    』創業起居注先已再遣使至突厥,不容始畢方有此問。

    今不取。

    〕曰:「若入長,民衆土地入唐公,金王缯帛歸突厥。

    」〔缯,慈陵翻。

    厥,九勿翻。

    〕始畢大喜,丙寅,遣其大臣級失特勒先至淵軍,告以兵已上道。

    〔上,時掌翻。

    〕 淵以書招李密。

    〔考異曰:壺關錄雲:「高祖屯壽陽,遣右衛将軍張仁則齋書招李密。

    」浦山公傳:「密答書曰:『使至,辱今月十九日書』,按長曆是月己酉朔,十九日丁卯,不應己巳還至霍邑,又發書日不應猶在壽陽。

    今恉不取。

    〕密自恃兵強,欲為盟主,〔章:十二行本「主」下有「己巳」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使祖君彥複書曰:「與兄派流雖異,根系本同。

    〔唐公出于李虎,密出于李弼,是異派也。

    然李弼之先,本遼東襄平人。

    李密祖西涼,本隴西成紀人。

    所謂根系,但同姓耳。

    〕自唯虛薄,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

    〔「唯」,當作「惟」。

    惟,思也。

    詳見審是。

    〕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執子嬰于鹹陽,〔以謂代王。

    〕殪商辛于牧野,〔以謂炀帝。

    殪,于計翻。

    〕豈不盛哉!」且欲使淵以步騎數千自至河内,〔炀帝改懷州為河内郡。

    騎,奇寄翻。

    〕面結盟約。

    淵得書,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簡可緻。

    吾方有事關中,若遽絕之,乃是更生一敵;不如卑辭推獎以驕其志,使為我塞成臯之道,綴東都之兵,〔塞成臯之道,則江都信使不通;綴東都之兵,則不得西應長安。

    折,之舌翻。

    為,于僞翻。

    塞,悉則翻。

    〕我得專意西征。

    俟關中平定,據險養威,徐觀鹬蚌之勢以收漁人之功,未為晚也。

    」〔戰國策: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說趙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啄,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蚌脯。

    』蚌亦謂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見死鹬。

    』漁父見而并獲之。

    今燕、趙相持,臣恐強泰之為漁父也。

    」唐公欲使李密與東都相持而己收漁人之利。

    鹬,餘律翻。

    〕乃使溫大雅複書曰:「吾雖庸劣,幸承餘緒,出為八使,〔漢順帝遣八使。

    唐公使山西、河東,故雲然。

    使,疏吏翻;下同。

    〕入典六屯,〔隋制,六軍十二衛,唐公嘗為将軍,故雲。

    〕颠而不扶,通賢所責。

    所以大會義兵,和親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

    天生烝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逾知命,〔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願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鱗附翼,唯弟早膺圖箓,以甯兆民!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屬藉,宗屬之籍。

    長,佑兩翻。

    〕複封于唐,斯榮足矣。

    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執子嬰于鹹陽,未敢聞命。

    分晉左右,尚須安輯;盟津之會,未暇蔔期。

    」〔盟,讀曰孟。

    〕密得書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