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三

關燈
原獄,〔擊郡獄。

    〕世民就省之。

    文靜曰:「天下大亂,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

    」〔以漢高祖、光武之事擿發世民。

    省,悉景翻;下同。

    〕世民曰:「安知其無,但人不識耳。

    我來相省,非兒女子之情,欲與君議大事也。

    計将安出﹖」文靜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圍逼東都,群盜殆以萬數。

    當此之際,有真主驅駕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

    太原百姓皆避盜入城,文靜為令數年,知其豪傑,一旦收拾,可得十萬人,尊公所将之兵複且數萬,〔将,即亮翻。

    複,扶又翻。

    〕一言出口,誰敢不從!以此乘虛入關,号令天下,不過半年,帝業成矣。

    」世民笑曰:「君言正合吾意。

    」乃陰部署賓客,淵不之知也。

    世民恐淵不從,猶豫久之,不敢言。

     淵與裴寂有舊,每相與宴語,或連日夜。

    文靜欲因寂關說,〔關,白也。

    說,輸芮翻;下同。

    〕乃引寂與世民交。

    世民出私錢數百萬,使龍山令高斌廉與寂博,稍之輸之,〔按隋志,後齊置龍山縣,帶太原郡,開皇十年改曰晉陽。

    則此時不複有龍山矣,豈斌廉在開皇中嘗為令史,以舊官書之邪﹖對博者,不勝者納物與勝者曰輸。

    斌,音彬。

    〕寂大喜,由是日從世民遊,情款益狎。

    世民乃以其謀告之,寂許諾。

     會突厥寇馬邑,淵遣高君雅将兵與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戰不利,〔按王仁恭是年春已死,此必去年,史序李淵起兵來曆及之。

    厥,大勿翻。

    将,即亮翻。

    守,式又翻。

    〕淵死并獲罪,甚憂之。

    世民乘間屏人說淵曰:〔間,古苋翻。

    屏,必郢翻。

    〕「今主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為戰場;大人若守小節,下有寇盜,上有嚴刑,危亡無日。

    不若順民心,興義兵,轉禍為福,此天授之時也。

    」淵大驚曰:「汝安得為此言,吾今執汝以告縣官!」因取紙筆,欲為表。

    世民徐曰:「世民觀天時人事如此,故敢發言;必欲執告,不敢辭死!」淵曰:「吾豈忍告汝,汝慎勿出口!」明日,世民複說淵曰:「今盜賊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賊,賊可盡乎!要之,終不免罪。

    且世人皆傳李氏當應圖谶,〔複,扶又翻。

    說,式芮翻。

    谶,楚谮翻。

    〕故李金才無罪,一朝族滅。

    〔李渾,字金才,族滅事見上卷大業十一年。

    〕大人設能盡賊,則功高不賞,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禍,此萬全之策也,願大人勿疑。

    」淵乃歎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

    今日破家亡軀亦由汝,化家為國亦由汝矣!」 先是,裴寂私以晉陽宮人侍淵,〔先,悉薦翻。

    〕淵從寂飲,酒酣,寂從容言曰:「二郎陰養士馬,欲舉大事,正為寂以宮人侍公,〔世民第二。

    從,千容翻。

    為,于僞翻。

    〕恐事覺并誅,為此急計耳。

    衆情已協,公意如何﹖」淵曰:「吾兒誠有此謀,事已如此,當複柰何,正須從之耳。

    」〔複,扶又翻;下同。

    〕 帝以淵與王仁恭不能禦寇,遣使者執詣江都。

    〔此帝謂炀帝。

    使,疏吏翻。

    〕淵大懼,世民與寂等複說淵曰:「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

    偏裨失律,而罪及明公。

    〔說,式芮翻。

    裨,賓彌翻。

    〕事已迫矣,宜早定計。

    且晉陽士馬精強,宮監蓄積巨萬,以茲舉事,何患無成!代王幼沖,關中豪傑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撫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

    〔探,吐南翻。

    〕柰何受單使之囚,〔使,疏吏翻;下遣使同。

    〕坐取夷滅乎!」淵然之,密部勒,将發;會帝繼遣使者馳驿赦淵及仁恭,使複舊任,〔考異曰:創業注曰:隋主遣司直姓名馳驿系帝而斬仁恭。

    帝自以姓名着于圖箓,太原王氣所在,恐被猜忌,因而禍及,頗有所悔。

    時皇太子在河東,獨有秦王侍側,耳語謂王曰:『隋曆将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

    今遭羑裡之厄,爾昆季須會孟津之師,不可從吾同受孥戮,家破身亡,為英雄笑。

    』王泣而啟帝曰:『芒砀山澤,是處容人,請同漢祖,以觀時變。

    』帝曰:『今遇時來,逢茲锢系,雖機變,何能為也!然天命有在,吾應會昌,未必不以此相啟,今吾激勵,謹當敬天之誡以蔔興亡,自天佑吾,彼焉能害,天必亡我,何所逃刑。

    』乃後數日,果有诏使馳驿而至。

    釋淵而免仁恭,各依舊檢校所部。

    」按炀帝若有诏斬仁恭,則比後使之至,仁恭已死矣。

    又高祖身為留守,且被禁系,亡去何之﹖恐此亦非太宗之謀也!今皆不取。

    〕淵謀亦緩。

     淵之為河東讨捕使也,〔大業十一年,淵為使讨捕河東。

    使,疏吏翻。

    〕請大理司直夏侯端為副。

    端,詳之孫也,〔梁武帝起兵荊、雍,夏侯詳佐命。

    夏,戶雅翻。

    〕善占候及相人,〔相,息亮翻。

    〕謂淵曰:「今玉床搖動,帝座不安,〔晉天文志:北極五星,第二星主帝座。

    太乙之座,謂最赤明者。

    紫宮門内六星,曰天床,主寝舍,解息燕休。

    又大角一星在攝提間,大角者,天王帝座也。

    天官書雲:大角北三星為帝座,主宴飲、酬酢也。

    〕參墟得歲,必有真人起于其分,〔左傳:參晉星,故以晉陽為參墟。

    得歲,謂歲星居參也。

    參,所今翻。

    分,扶問翻。

    〕非公而誰乎!主上猜忍,尤忌諸李,金才既死,公不思變通,必為之次矣。

    」淵心然之。

    及留守晉陽,鷹揚府司馬太許世緒〔炀帝制鷹揚府,有司馬及兵,倉兩司。

    〕說淵曰:「公姓在圖箓,名應歌謠;握五郡之兵,〔五郡,謂太原、鴈門、馬邑、樓煩、西河。

    說,式芮翻。

    〕當四戰之地,舉事則帝業可成,端居則亡不旋踵;唯公圖之。

    」行軍司铠文水武士寫、〔按士寫傳,蓋為行軍府司铠參軍。

    隋志,文水縣屬太原郡,舊曰受陽,開皇十年改名。

    宋白曰:文水縣,漢大陵縣,後魏省大陵,于今處置受陽縣,隋改曰文水。

    寫,一虢翻。

    〕前太子左勳衛唐憲、〔開皇之制,東宮左、右衛率府亦有親、勳、翊三衛,炀帝改親衛為功曹。

    〕憲弟儉皆勸淵舉兵。

    儉說淵曰:「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傑,以取天下,此湯、武之舉也。

    」淵曰:「湯、武非所敢拟,在私則圖存,在公則拯亂,卿姑自重,吾将思之。

    」憲,邕之孫也。

    〔唐邕以強幹事高齊。

    〕時建成、元吉尚在河東,〔淵留建成護家居河東。

    〕故淵遷延未發。

     劉文靜謂裴寂曰:「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

    何不早勸唐公舉兵,而推遷不已!〔〕推遷,言推故遷延也。

    推,吐雷翻。

    〕且公為宮監,而以宮人侍客,公死可爾,何誤唐公也!」寂甚懼,屢趣淵起兵。

    〔趣,讀曰促。

    〕淵乃使文靜詐為敕書,發太原、西河、鴈門、馬邑民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悉為兵,期歲暮集涿郡,擊高麗,〔麗,力知翻。

    〕由是人情恟恟,思亂者益衆。

    〔恟,許拱翻。

    〕 及劉武周據汾陽宮,世民言于淵曰:「大人為留守,而盜賊竊據離宮,不早建大計,禍今至矣!」淵乃集将佐謂之曰:〔将,即亮翻;下同。

    〕「武周據汾陽宮,吾輩不能制,罪當族滅,若之何﹖」王威等皆懼,再拜請計。

    淵曰:「朝廷用兵,動止皆禀節度。

    今賊在數百裡内,江都在三千裡外,加以道路險要,複有他賊據之;〔複,扶又翻。

    〕以嬰城膠柱之兵,當巨猾豕突之勢,必不全矣。

    進退維谷,何為而可﹖」威等皆曰:「公地兼親賢,同國休戚,若俟奏報,豈及事機;要在平賊,專之可也。

    」淵陽若不得已而從之者,曰:「然則先當集兵。

    」乃命世民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各募兵,遠近赴集,旬日間近萬人,仍密遣使召建成、元吉于河東,柴紹于長安。

    〔近,其靳翻。

    使,疏吏翻。

    〕 王威、高君雅見兵大集,疑淵有異志,謂武士寫曰:「順德、弘基皆背征三侍,所犯當死,〔二人避役亡命,故曰背征。

    背,蒲妹翻。

    〕安得将兵!」欲收按之。

    士寫曰:「二人皆唐公客,若爾,必大緻紛纭。

    」威等乃止。

    留守司兵田德平欲勸威等按募人之狀,〔隋制:留守置司功、倉、戶、兵、法、士曹等書佐。

    守,式又翻。

    〕士寫曰:「讨捕之兵,悉隸唐公,威、君雅但寄坐耳,〔言但寄身于留守坐間也。

    坐,徂卧翻。

    〕彼何能為!」德平亦止。

     晉陽鄉長劉世龍〔開皇初,置保長、黨長,鄉長亦此類也。

    長,知兩翻。

    〕密告淵雲:「威、君雅欲因晉祠祈雨,為不利。

    」〔晉陽有晉王祠。

    〕五月,癸亥夜,淵使世民伏兵于晉陽宮城之外。

    甲子旦,淵與威、君雅共坐視事,使劉文靜引開陽府司馬胙城劉政會入立庭中,〔新唐志,太原有府十八,開陽其一也。

    隋志,胙城縣屬東郡,舊曰東燕,開皇十八年改名。

    〕稱有密狀。

    〔言有狀告密。

    〕淵目威等取狀視之,政會不與,曰:「所告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視之。

    」淵陽驚曰:「豈有是邪!」視其狀,乃雲:「威、君雅潛引突厥入寇。

    」〔邪,音耶。

    厥,九勿翻。

    〕君雅攘袂大诟曰:〔诟,若候翻。

    罵也。

    〕「此乃反者欲殺我耳。

    」時世民已布兵塞衢路,〔塞,悉則翻。

    〕文靜因與劉弘基、長孫順德等共執威、君雅系獄。

    丙寅,突厥數萬衆寇晉陽,輕騎入外郭北門,出其東門。

    〔騎,奇寄翻;下同。

    〕淵命裴寂等勒兵為備,而悉開諸城門,突厥不能測,莫敢進。

    衆以為威、君雅實召之也,淵于是斬威、君雅以徇。

    淵部将王康達将千餘人出戰,皆死,城中忷懼。

    〔将,即亮翻;下舉将同。

    忷,許拱翻。

    〕淵夜遣軍潛出城,旦則張旗鳴鼓自他道來,如援軍者;突厥終疑之,留城外二日,大掠而去。

     14炀帝命監門将軍泾陽龐玉、〔隋志:左、右監門府各将軍一人,掌宮殿門禁及守衛事。

    泾陽縣,屬京北郡。

    監,工銜翻。

    〕虎贲郎将霍世舉将關内兵援東都。

    柴孝和說李密曰:〔贲,音奔。

    将,即亮翻。

    說,式芮翻。

    〕「秦地山川之固,秦、漢所憑以成王業者也。

    今不若使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國守回洛,〔翟司徒,讓也;裴柱國,仁基。

    翟,苌伯翻。

    〕明公自簡精銳西襲長安。

    既克京邑,業固兵強,然後東向以平河、洛,傳檄而天下定矣。

    方今隋失其鹿,豪傑競逐,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先,悉薦翻。

    〕悔無及矣!」密曰:「此誠上策,吾亦思之久矣。

    但昏主尚存,從兵猶衆,〔從,才用翻。

    〕我所部皆山東人,見洛陽未下,誰肯從我西入!諸将出于群盜,留之各競雌雄,如此,則大業隳矣。

    」孝和曰:「然則大軍既未可西上,仆請間行觀釁。

    」〔将,即亮翻。

    上,時掌翻。

    間,古苋翻。

    〕密許之。

    孝和與數十騎至陝縣,〔隋志,陝縣屬河南郡。

    騎,奇寄翻。

    陝,式冉翻。

    〕山賊歸之者萬餘人。

    時密兵鋒甚銳,每入苑,與隋兵連戰。

    〔苑,即大業初所築西苑。

    〕會密為流矢所中,尚卧營中,丁醜,越王侗使段達與龐玉夜出兵,陳于回洛倉西北。

    〔陳,讀曰陣。

    〕密與裴仁基出戰,達等大破之,殺傷太半,密乃棄回洛,奔洛口。

    〔考異曰:略記雲:「四月戊申,段達等帥關内兵陳于倉西、倉南,密出兵拒戰,大破兇醜,密還固倉。

    五月丁醜,達等又出兵陳于倉西、倉北,密又來拒,大破之,密奔洛口。

    」按隋書、北史、新.舊唐書皆雲,「密為流矢所中,卧營中,東都出兵擊之,密衆大潰,棄回洛倉,奔洛口。

    」俱無月日。

    河洛記雲:「密軍失利,歸于鞏縣,東都複得回洛倉。

    」蒲山公傳曰:「五月二十八日,越王夜出師,使段達等大戰于倉西、北;密軍敗績,歸于鞏縣。

    」亦不雲密運月再敗也。

    戊申,四月二十八日;丁醜,五月二十八日。

    蓋趙毅承蒲山公傳,誤以密一敗分為二事也。

    〕龐玉、霍世舉軍于偃師,〔龐,薄江翻。

    杜佑曰:偃師,帝喾所都,古西毫也,湯亦都之。

    武王伐纣,回師息戎,遂名。

    偃師縣屬河南郡。

    〕柴孝和之衆聞密退,各散去。

    孝和輕騎歸密,楊德方、鄭德韬皆死。

    〔考異曰:楊德方,壸關錄作「王德仁」,今從河洛記。

    〕密以鄭颋為左司馬,〔颋,他鼎翻。

    〕荥陽鄭幹象為右司馬。

    〔考異曰:隋、唐書皆作「虔象」,唯壸關錄作「幹象」,雲「密殺其兄幹覆。

    幹覆之子會通後從盛彥師殺密」,今從之。

    〕 15李建成、李元吉棄其弟智雲于河東而去,吏執智雲送長安,殺之。

    建成、元吉遇柴紹于道,與之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