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視五品,隸廷尉,位在正、監上,不署曹事,唯覆理禦史劾事;北齊及隋因之。
〕 22帝至江都,江、淮郡官谒見者,〔見,賢遍翻。
〕專問禮饷豐薄,豐則超遷丞、守,薄則率從停解。
江都郡丞王世充獻銅鏡屏風,遷通守;〔守,式又翻。
〕曆陽郡丞趙元楷獻異味,遷江都郡丞。
〔帝改和州為曆陽郡。
趙元楷自小郡丞遷大郡丞。
〕由是郡縣競務刻剝,以充貢獻。
民外為盜賊所掠,内為郡縣所賦,生計無遺;加之饑馑無食,〔無谷曰饑,無蔬果曰馑。
〕民始采樹皮葉,或搗笹為末,或煮土而食之,諸物皆盡,乃自相食;而官食猶充牣,吏皆畏法,莫敢振救。
王世充密為帝簡閱江淮民間美女獻之,由是益有寵。
23河間賊帥格謙擁衆十餘萬,據豆子簗,〔帝改瀛州為河間郡。
姓苑:格姓,允格之後。
帥,所類翻。
簗,各朗翻。
〕自稱燕王,帝命王世充将兵讨斬之。
謙将勃海高開道〔帝改滄州為勃海郡。
燕,因肩翻。
将,即亮翻;下同。
〕收其餘衆,寇掠燕地,軍勢複振。
〔複,扶又翻。
〕 24初,帝謀伐高麗,〔麗,力知翻。
〕器械資儲,皆積于涿郡;涿郡人物殷阜,屯兵數萬。
又,臨朔宮多珍寶,諸賊競來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趙什住等不能拒,唯虎贲郎将雲陽羅藝獨出戰,〔守,式又翻。
贲,音奔。
将,即亮翻。
雲陽縣,屬京兆郡。
〕前後破賊甚衆,威名日重,什住等陰忌之。
藝将作亂,先宣言以激其衆曰:「吾輩讨賊數有功,〔數,所角翻。
〕城中倉庫山積,制在留守之官,而莫肯散施以濟貧乏,〔施,式豉翻。
〕将何以勸将士!」衆皆憤怨。
軍還,郡丞出城候藝,藝因執之,陳兵而入。
什住等懼,皆來聽命,乃發庫物以賜戰士,開倉廪以赈貧乏,境内鹹服;殺不同己者勃海太守唐祎等數人,〔守,式又翻。
〕威振燕地,柳城、懷遠并歸之。
藝黜柳城太守楊林甫,改郡為營州,〔隋志,柳城縣帶遼西郡,與襄平郡蓋皆帝所置。
改郡為州,示複開皇之舊也。
〕以襄平太守鄧暠為總管,〔暠,古老翻。
〕藝自稱幽州總管。
25突厥數寇北邊。
〔厥,九勿翻。
〕诏晉陽留守李淵帥太原道兵與馬邑太守王仁恭擊之。
〔晉陽留守,即太原留守也。
太原有晉陽宮,故亦稱晉陽留守。
帝改朔州為馬邑郡。
帥,讀曰率;下同。
守,式又翻。
〕時突厥方強,兩軍衆不滿五千,仁恭患之。
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
〔前後屢得小捷耳。
曰頗憚者,未深憚也。
厥,九勿翻。
騎,奇寄翻。
伺,相吏翻。
〕 恭皇帝上〔諱侑,封代王;元德太子昭之子,炀帝之孫也。
谥法:尊賢讓善曰恭。
〕 義甯元年〔(丁醜、六一七)是年十一月,李淵克長安,方奉代王即位改元,通鑒因以擊年。
〕 1春,正月,右禦衛将軍陳棱讨杜伏威,伏威帥衆拒之。
棱閉壁不戰,伏威遺以婦人之服,謂之「陳姥」。
〔遺,于季翻。
姥,莫補翻。
〕棱怒,出戰,伏威奮擊,大破之,棱僅以身免。
〔考異曰:隋陳棱傳雲:「往往克捷。
」唐杜伏威傳雲:「棱僅以身免。
」蓋棱先破李子通等,後為伏威所敗也。
今從唐書。
〕伏威乘勝破高郵,〔隋志,高郵縣屬江都郡。
〕引兵據曆陽,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祏,音石。
長,知兩翻。
〕分遣諸将徇屬縣,所至辄下,〔将,即亮翻。
〕江淮間小盜争附之。
伏威常選敢死之士五千人,謂之「上募」,寵遇甚厚,有攻戰,辄令上募先擊之,戰罷閱視,有傷在背者即殺之,以其退而被擊故也。
〔破,皮義翻。
〕所獲資财,皆以賞車。
士有戰死者,以妻、妾徇葬。
故人自為戰,所向無敵。
2丙辰,窦建德為壇于樂壽,〔隋志,樂壽縣屬河間郡,古樂城縣,仁壽初更名。
樂,音洛;下同。
〕自稱長樂王,置百官,改元丁醜。
〔考異曰:許敬宗太實錄、舊唐帝紀皆雲「武德元年二月,建德稱長樂王」。
按建德改元丁醜,即是今歲。
今從隋帝紀及建德傳。
〕 3辛巳,魯郡賊徐圓朗攻陷東平,分兵略地,自琅邪以西,北至東平,盡有之,〔炀帝改兖州為魯郡,改郓州為東平郡,沂州為琅邪郡。
邪,音耶。
〕勝兵二萬餘人。
〔勝,音升。
〕 4盧明月轉掠河南,至于淮北,衆号四十萬,自稱無上王;帝命江都通守王世充讨之。
世充與戰于南陽,大破之,〔隋志:南陽郡,舊置荊州,開皇初,改鄧州,炀帝改為郡。
守,式又翻。
〕斬明月,餘衆皆散。
5二月,壬午,朔方鷹揚郎将梁師都〔帝改夏州為朔方郡。
将,即亮翻。
〕殺郡丞唐世宗,據郡,自稱大丞相,北連突厥。
6馬邑太守王仁恭,〔炀帝改朔州為馬邑郡。
〕多受貨賂,不能振施。
〔施,式豉翻。
〕郡人劉武周,骁勇喜任俠,〔骁,堅堯翻。
喜,許記翻。
〕為鷹揚府校尉,〔炀帝改大都督為校尉。
校,戶教翻。
〕仁恭以其土豪,甚親厚之,令帥親兵屯合下。
〔帥,讀曰率。
〕武周與仁恭侍兒私通,恐事洩,謀作亂,先宣言曰:「今百姓饑馑,僵屍滿道,王府君閉倉不赈恤,豈為民父母之意乎!」〔僵,居良翻。
赈,津忍翻;下同。
〕衆皆憤怒。
武周稱疾卧家,豪傑來候問,武周雄牛縱酒,因大言曰:「壯士豈能坐待溝壑!今倉粟爛積,誰能與我共取之﹖」豪傑皆許諾。
己醜,仁恭坐聽事,〔聽,讀曰廳。
〕武周上谒,〔上,時掌翻。
〕其黨張萬歲等随入,升階,斬仁恭,持其首出徇,郡中無敢動者。
于是開倉以赈饑民,馳檄境内屬城,皆下之,收兵得萬餘人。
武周自稱太守,〔守,式又翻。
考異曰:創業注雲:「二月己醜,馬邑軍人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據其郡,自稱天子,國号定楊。
」按唐書,武周據汾陽宮乃僭号,于時未也。
〕遣使附于突厥。
〔使,疏吏翻。
厥,九勿翻。
〕 7李密說翟讓曰:〔說,式芮翻。
翟,苌伯翻。
〕「今東都空虛,兵不素練;越王沖幼,留守諸官政令不壹,士民離心。
段達、元文都,闇而無謀,以仆料之,彼非将軍之敵。
若将軍能用仆計,天下可指麾而定。
」乃遣其黨裴叔方觇東都虛實,〔守,式又翻。
今,力定翻。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留守官司覺之,始為守禦之備,且馳表告江都。
密謂讓曰:「事勢如此,不可不發。
兵法曰:『先則制于己,後則制于人。
』今百姓饑馑,洛口倉多積粟,去都百裡有餘,〔都,謂東都。
〕将軍若親帥大衆,輕行掩襲,〔帥,讀曰率。
〕彼遠未能救,又先無豫備,取之如拾遺耳。
比其聞知,〔比,必寐翻。
〕吾己獲之,發粟以赈窮乏,遠近孰不歸附!百萬之衆,一朝可集,枕威養銳,〔枕,職任翻。
〕以逸待勞,縱彼能來,吾有備矣。
然後檄召四方,引賢豪而資計策,選骁悍而授兵柄,〔骁,堅堯翻。
悍,戶旰翻;又下罕翻。
〕除亡隋之社稷,布将軍之政令,豈不盛哉!」讓曰:「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盡力從事,請君先發,仆為後殿。
」〔殿,丁甸翻。
〕庚寅,密、讓将精兵七千人〔将,即亮翻。
〕出陽城北,喻方山,自羅口襲興洛倉,破之;〔隋志,陽城縣屬河南郡。
陸渾縣有方山。
鞏縣有興洛倉。
魏收地形志,鞏縣有長羅川。
羅口,蓋即長羅川口。
水經:羅水出方山西北流,謂之長羅川,又西北過訾城東北而入于洛。
括地志,方山,在洛州汜水縣東南三十二裡,汜水所出也。
〕開倉恣民所取,老弱襁負,道路相屬。
〔襁,居兩翻。
屬,之欲翻。
〕 朝散大夫時德叡以尉氏應密,〔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
隋志,尉氏縣屬颎川郡。
尉氏,漢縣也。
應劭曰:古獄官曰尉氏,鄭之别獄也。
臣瓒曰:鄭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名邑。
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前宿城令祖君彥自昌平往歸之。
〔隋志,宿城縣屬東平郡,開皇十六年置。
劉昫曰:漢須昌縣故城,在今郓州東南三十二裡,隋于此置宿城縣。
昌平縣,隋志屬涿郡。
〕君彥,珽之子也,〔珽,他鼎翻。
〕博學強記,文辭贍敏,著名海内,吏部侍郎薛道衡嘗薦之于高祖,高祖曰:「是歌殺斛律明月人兒邪﹖〔歌殺斛律光,事見一百七十一卷陳高宗太建四年。
邪,音耶。
〕朕不須此輩!」炀帝即位,尤疾其名,依常調選東平書佐,檢校宿城令。
〔隋制,州郡皆有書佐,在祭酒從事之上,視正九品,謂之流内視品。
檢校官,未得為真。
調,徒釣翻。
選,宣戀翻。
〕君彥自負其才,常郁郁思亂,密素聞其名,得之大喜,引為上客,軍中書檄,一以委之。
越王侗遣虎贲郎将劉長恭、光祿少卿房崱〔侗,音通。
贲,音奔。
将,即亮翻。
少,始照翻。
崱,士力翻〕帥步騎二〔【張:「二」作「三」。
】〕萬五千讨密。
〔帥,讀曰率;下同。
騎,奇寄翻。
〕時東都人皆以密為饑賊盜米,烏合易破,〔易,以豉翻。
〕争來應募,國子三館學士〔隋以國子、太學、四門為三館。
〕及貴勝親戚皆來從軍,器械修整,衣服鮮華,旌旗钲鼓甚盛。
長恭等當其前,使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等将所部兵自汜水而入以掩其後,〔大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汜,音祀。
〕約十一日會于倉城南,〔考異曰:蒲山公傳雲:「克取二十一日會戰。
」河洛記曰:「取其月十二日會戰。
」按下有庚子,則非二十一日也,當是十一曰。
密、讓具知其計。
東都兵先至,士卒未朝食,長恭等驅之渡洛水,陳于石子河西,〔水經注:洞水出南溪石泉,世亦名之為石泉水,過鞏東坎欿聚西而北入于洛。
蓋即石子河也。
陳,讀曰陣;下同。
〕南北十餘裡。
密、讓選骁雄,分為十隊,〔骁,堅堯翻。
〕令四隊伏橫嶺下以待仁基,以六隊陳于石子河東。
長恭等見密兵少,輕之。
〔少,詩沼翻。
〕讓先接戰,不利,密帥麾下橫沖之。
隋兵饑疲,遂大敗,長恭等解衣潛竄得免,奔還東都,士卒死者什五六。
越王侗釋長恭等罪,慰撫之。
密、讓盡收其辎重器甲,〔重,直用翻。
〕威聲大振。
讓于是推密為主,上密号為魏公;上,時掌翻。
庚子,設壇場,即位,稱元年,〔考異曰:壺關錄雲:「王伯當令密于西垣校射,書王字于堋上如錢,約中者為主,其次以近、遠為拜官高下。
使賈雄執箭,仰天而誓,密正中字心,遂奉以為主。
」其說鄙陃,今不取。
河洛記雲:「改大業十三年為永平元年。
」今從蒲山公傳及隋、唐書。
〕大赦。
其文書行下,〔下,遐嫁翻。
〕稱行軍元帥府;〔帥,所類翻;下同。
〕其魏府置三司、六衛,元帥府置長史以下官屬。
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長,知兩翻。
考異曰:河洛記雲,鄧公蓋後來進封耳,今從蒲山公傳及隋、唐書。
〕亦置長史以下官,減元帥府之半;以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将軍,〔單,音善。
〕徐世績為右武候大将軍,各領所部;房彥藻為元師左長史,東郡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德方為左司馬,鄭德韬為右司馬,祖君彥為記室,其餘封拜各有差。
于是趙、魏以南,江、淮以北,群盜莫不響應,孟讓、郝孝德、王德仁〔郝,呼各翻。
〕及濟陰房獻伯、上谷王君廓、長平李士才、淮陽魏六兒、李德謙、谯郡張遷、魏郡李文相、谯郡黑社、白社、濟北張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驢賊等皆歸密。
〔隋志:長平郡,舊曰建州,開皇初,改為澤州,炀帝改為郡。
谯郡,後魏置南兖州,後周改亳州,炀帝改為郡。
改濟州為濟北郡,商州為上洛郡。
黑社、白社,蓋賊之号,非人姓名也。
濟,子禮翻。
相,息亮翻。
比,毗至翻。
洮,土刀翻。
〕密悉拜官爵,使各領其衆,置百營簿以領之。
道路降者不絕如流,〔降,戶江翻。
〕衆至數十萬。
〔考異曰:略記雲,「二月丙辰,密遣其将夜襲倉城,二府兵擊退之。
己未,又悉衆來攻,而府兵敗,遂人據倉;然二府将士猶各固小倉城,二十餘日不下。
既而外救不至,食又盡,城乃陷沒,死者太半。
于是鞏縣長柴孝和、監察禦史鄭颋等舉縣降賊。
密開倉招納降者,日數百千人。
于是趙、魏以南,江、淮以北,莫不歸附,自是賊徒滋蔓矣。
壬子,使劉長恭、房崱等統兵東讨,大
〕 22帝至江都,江、淮郡官谒見者,〔見,賢遍翻。
〕專問禮饷豐薄,豐則超遷丞、守,薄則率從停解。
江都郡丞王世充獻銅鏡屏風,遷通守;〔守,式又翻。
〕曆陽郡丞趙元楷獻異味,遷江都郡丞。
〔帝改和州為曆陽郡。
趙元楷自小郡丞遷大郡丞。
〕由是郡縣競務刻剝,以充貢獻。
民外為盜賊所掠,内為郡縣所賦,生計無遺;加之饑馑無食,〔無谷曰饑,無蔬果曰馑。
〕民始采樹皮葉,或搗笹為末,或煮土而食之,諸物皆盡,乃自相食;而官食猶充牣,吏皆畏法,莫敢振救。
王世充密為帝簡閱江淮民間美女獻之,由是益有寵。
23河間賊帥格謙擁衆十餘萬,據豆子簗,〔帝改瀛州為河間郡。
姓苑:格姓,允格之後。
帥,所類翻。
簗,各朗翻。
〕自稱燕王,帝命王世充将兵讨斬之。
謙将勃海高開道〔帝改滄州為勃海郡。
燕,因肩翻。
将,即亮翻;下同。
〕收其餘衆,寇掠燕地,軍勢複振。
〔複,扶又翻。
〕 24初,帝謀伐高麗,〔麗,力知翻。
〕器械資儲,皆積于涿郡;涿郡人物殷阜,屯兵數萬。
又,臨朔宮多珍寶,諸賊競來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趙什住等不能拒,唯虎贲郎将雲陽羅藝獨出戰,〔守,式又翻。
贲,音奔。
将,即亮翻。
雲陽縣,屬京兆郡。
〕前後破賊甚衆,威名日重,什住等陰忌之。
藝将作亂,先宣言以激其衆曰:「吾輩讨賊數有功,〔數,所角翻。
〕城中倉庫山積,制在留守之官,而莫肯散施以濟貧乏,〔施,式豉翻。
〕将何以勸将士!」衆皆憤怨。
軍還,郡丞出城候藝,藝因執之,陳兵而入。
什住等懼,皆來聽命,乃發庫物以賜戰士,開倉廪以赈貧乏,境内鹹服;殺不同己者勃海太守唐祎等數人,〔守,式又翻。
〕威振燕地,柳城、懷遠并歸之。
藝黜柳城太守楊林甫,改郡為營州,〔隋志,柳城縣帶遼西郡,與襄平郡蓋皆帝所置。
改郡為州,示複開皇之舊也。
〕以襄平太守鄧暠為總管,〔暠,古老翻。
〕藝自稱幽州總管。
25突厥數寇北邊。
〔厥,九勿翻。
〕诏晉陽留守李淵帥太原道兵與馬邑太守王仁恭擊之。
〔晉陽留守,即太原留守也。
太原有晉陽宮,故亦稱晉陽留守。
帝改朔州為馬邑郡。
帥,讀曰率;下同。
守,式又翻。
〕時突厥方強,兩軍衆不滿五千,仁恭患之。
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
〔前後屢得小捷耳。
曰頗憚者,未深憚也。
厥,九勿翻。
騎,奇寄翻。
伺,相吏翻。
〕 恭皇帝上〔諱侑,封代王;元德太子昭之子,炀帝之孫也。
谥法:尊賢讓善曰恭。
〕 義甯元年〔(丁醜、六一七)是年十一月,李淵克長安,方奉代王即位改元,通鑒因以擊年。
〕 1春,正月,右禦衛将軍陳棱讨杜伏威,伏威帥衆拒之。
棱閉壁不戰,伏威遺以婦人之服,謂之「陳姥」。
〔遺,于季翻。
姥,莫補翻。
〕棱怒,出戰,伏威奮擊,大破之,棱僅以身免。
〔考異曰:隋陳棱傳雲:「往往克捷。
」唐杜伏威傳雲:「棱僅以身免。
」蓋棱先破李子通等,後為伏威所敗也。
今從唐書。
〕伏威乘勝破高郵,〔隋志,高郵縣屬江都郡。
〕引兵據曆陽,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祏,音石。
長,知兩翻。
〕分遣諸将徇屬縣,所至辄下,〔将,即亮翻。
〕江淮間小盜争附之。
伏威常選敢死之士五千人,謂之「上募」,寵遇甚厚,有攻戰,辄令上募先擊之,戰罷閱視,有傷在背者即殺之,以其退而被擊故也。
〔破,皮義翻。
〕所獲資财,皆以賞車。
士有戰死者,以妻、妾徇葬。
故人自為戰,所向無敵。
2丙辰,窦建德為壇于樂壽,〔隋志,樂壽縣屬河間郡,古樂城縣,仁壽初更名。
樂,音洛;下同。
〕自稱長樂王,置百官,改元丁醜。
〔考異曰:許敬宗太實錄、舊唐帝紀皆雲「武德元年二月,建德稱長樂王」。
按建德改元丁醜,即是今歲。
今從隋帝紀及建德傳。
〕 3辛巳,魯郡賊徐圓朗攻陷東平,分兵略地,自琅邪以西,北至東平,盡有之,〔炀帝改兖州為魯郡,改郓州為東平郡,沂州為琅邪郡。
邪,音耶。
〕勝兵二萬餘人。
〔勝,音升。
〕 4盧明月轉掠河南,至于淮北,衆号四十萬,自稱無上王;帝命江都通守王世充讨之。
世充與戰于南陽,大破之,〔隋志:南陽郡,舊置荊州,開皇初,改鄧州,炀帝改為郡。
守,式又翻。
〕斬明月,餘衆皆散。
5二月,壬午,朔方鷹揚郎将梁師都〔帝改夏州為朔方郡。
将,即亮翻。
〕殺郡丞唐世宗,據郡,自稱大丞相,北連突厥。
6馬邑太守王仁恭,〔炀帝改朔州為馬邑郡。
〕多受貨賂,不能振施。
〔施,式豉翻。
〕郡人劉武周,骁勇喜任俠,〔骁,堅堯翻。
喜,許記翻。
〕為鷹揚府校尉,〔炀帝改大都督為校尉。
校,戶教翻。
〕仁恭以其土豪,甚親厚之,令帥親兵屯合下。
〔帥,讀曰率。
〕武周與仁恭侍兒私通,恐事洩,謀作亂,先宣言曰:「今百姓饑馑,僵屍滿道,王府君閉倉不赈恤,豈為民父母之意乎!」〔僵,居良翻。
赈,津忍翻;下同。
〕衆皆憤怒。
武周稱疾卧家,豪傑來候問,武周雄牛縱酒,因大言曰:「壯士豈能坐待溝壑!今倉粟爛積,誰能與我共取之﹖」豪傑皆許諾。
己醜,仁恭坐聽事,〔聽,讀曰廳。
〕武周上谒,〔上,時掌翻。
〕其黨張萬歲等随入,升階,斬仁恭,持其首出徇,郡中無敢動者。
于是開倉以赈饑民,馳檄境内屬城,皆下之,收兵得萬餘人。
武周自稱太守,〔守,式又翻。
考異曰:創業注雲:「二月己醜,馬邑軍人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據其郡,自稱天子,國号定楊。
」按唐書,武周據汾陽宮乃僭号,于時未也。
〕遣使附于突厥。
〔使,疏吏翻。
厥,九勿翻。
〕 7李密說翟讓曰:〔說,式芮翻。
翟,苌伯翻。
〕「今東都空虛,兵不素練;越王沖幼,留守諸官政令不壹,士民離心。
段達、元文都,闇而無謀,以仆料之,彼非将軍之敵。
若将軍能用仆計,天下可指麾而定。
」乃遣其黨裴叔方觇東都虛實,〔守,式又翻。
今,力定翻。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留守官司覺之,始為守禦之備,且馳表告江都。
密謂讓曰:「事勢如此,不可不發。
兵法曰:『先則制于己,後則制于人。
』今百姓饑馑,洛口倉多積粟,去都百裡有餘,〔都,謂東都。
〕将軍若親帥大衆,輕行掩襲,〔帥,讀曰率。
〕彼遠未能救,又先無豫備,取之如拾遺耳。
比其聞知,〔比,必寐翻。
〕吾己獲之,發粟以赈窮乏,遠近孰不歸附!百萬之衆,一朝可集,枕威養銳,〔枕,職任翻。
〕以逸待勞,縱彼能來,吾有備矣。
然後檄召四方,引賢豪而資計策,選骁悍而授兵柄,〔骁,堅堯翻。
悍,戶旰翻;又下罕翻。
〕除亡隋之社稷,布将軍之政令,豈不盛哉!」讓曰:「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盡力從事,請君先發,仆為後殿。
」〔殿,丁甸翻。
〕庚寅,密、讓将精兵七千人〔将,即亮翻。
〕出陽城北,喻方山,自羅口襲興洛倉,破之;〔隋志,陽城縣屬河南郡。
陸渾縣有方山。
鞏縣有興洛倉。
魏收地形志,鞏縣有長羅川。
羅口,蓋即長羅川口。
水經:羅水出方山西北流,謂之長羅川,又西北過訾城東北而入于洛。
括地志,方山,在洛州汜水縣東南三十二裡,汜水所出也。
〕開倉恣民所取,老弱襁負,道路相屬。
〔襁,居兩翻。
屬,之欲翻。
〕 朝散大夫時德叡以尉氏應密,〔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
隋志,尉氏縣屬颎川郡。
尉氏,漢縣也。
應劭曰:古獄官曰尉氏,鄭之别獄也。
臣瓒曰:鄭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名邑。
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前宿城令祖君彥自昌平往歸之。
〔隋志,宿城縣屬東平郡,開皇十六年置。
劉昫曰:漢須昌縣故城,在今郓州東南三十二裡,隋于此置宿城縣。
昌平縣,隋志屬涿郡。
〕君彥,珽之子也,〔珽,他鼎翻。
〕博學強記,文辭贍敏,著名海内,吏部侍郎薛道衡嘗薦之于高祖,高祖曰:「是歌殺斛律明月人兒邪﹖〔歌殺斛律光,事見一百七十一卷陳高宗太建四年。
邪,音耶。
〕朕不須此輩!」炀帝即位,尤疾其名,依常調選東平書佐,檢校宿城令。
〔隋制,州郡皆有書佐,在祭酒從事之上,視正九品,謂之流内視品。
檢校官,未得為真。
調,徒釣翻。
選,宣戀翻。
〕君彥自負其才,常郁郁思亂,密素聞其名,得之大喜,引為上客,軍中書檄,一以委之。
越王侗遣虎贲郎将劉長恭、光祿少卿房崱〔侗,音通。
贲,音奔。
将,即亮翻。
少,始照翻。
崱,士力翻〕帥步騎二〔【張:「二」作「三」。
】〕萬五千讨密。
〔帥,讀曰率;下同。
騎,奇寄翻。
〕時東都人皆以密為饑賊盜米,烏合易破,〔易,以豉翻。
〕争來應募,國子三館學士〔隋以國子、太學、四門為三館。
〕及貴勝親戚皆來從軍,器械修整,衣服鮮華,旌旗钲鼓甚盛。
長恭等當其前,使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等将所部兵自汜水而入以掩其後,〔大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汜,音祀。
〕約十一日會于倉城南,〔考異曰:蒲山公傳雲:「克取二十一日會戰。
」河洛記曰:「取其月十二日會戰。
」按下有庚子,則非二十一日也,當是十一曰。
密、讓具知其計。
東都兵先至,士卒未朝食,長恭等驅之渡洛水,陳于石子河西,〔水經注:洞水出南溪石泉,世亦名之為石泉水,過鞏東坎欿聚西而北入于洛。
蓋即石子河也。
陳,讀曰陣;下同。
〕南北十餘裡。
密、讓選骁雄,分為十隊,〔骁,堅堯翻。
〕令四隊伏橫嶺下以待仁基,以六隊陳于石子河東。
長恭等見密兵少,輕之。
〔少,詩沼翻。
〕讓先接戰,不利,密帥麾下橫沖之。
隋兵饑疲,遂大敗,長恭等解衣潛竄得免,奔還東都,士卒死者什五六。
越王侗釋長恭等罪,慰撫之。
密、讓盡收其辎重器甲,〔重,直用翻。
〕威聲大振。
讓于是推密為主,上密号為魏公;上,時掌翻。
庚子,設壇場,即位,稱元年,〔考異曰:壺關錄雲:「王伯當令密于西垣校射,書王字于堋上如錢,約中者為主,其次以近、遠為拜官高下。
使賈雄執箭,仰天而誓,密正中字心,遂奉以為主。
」其說鄙陃,今不取。
河洛記雲:「改大業十三年為永平元年。
」今從蒲山公傳及隋、唐書。
〕大赦。
其文書行下,〔下,遐嫁翻。
〕稱行軍元帥府;〔帥,所類翻;下同。
〕其魏府置三司、六衛,元帥府置長史以下官屬。
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長,知兩翻。
考異曰:河洛記雲,鄧公蓋後來進封耳,今從蒲山公傳及隋、唐書。
〕亦置長史以下官,減元帥府之半;以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将軍,〔單,音善。
〕徐世績為右武候大将軍,各領所部;房彥藻為元師左長史,東郡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德方為左司馬,鄭德韬為右司馬,祖君彥為記室,其餘封拜各有差。
于是趙、魏以南,江、淮以北,群盜莫不響應,孟讓、郝孝德、王德仁〔郝,呼各翻。
〕及濟陰房獻伯、上谷王君廓、長平李士才、淮陽魏六兒、李德謙、谯郡張遷、魏郡李文相、谯郡黑社、白社、濟北張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驢賊等皆歸密。
〔隋志:長平郡,舊曰建州,開皇初,改為澤州,炀帝改為郡。
谯郡,後魏置南兖州,後周改亳州,炀帝改為郡。
改濟州為濟北郡,商州為上洛郡。
黑社、白社,蓋賊之号,非人姓名也。
濟,子禮翻。
相,息亮翻。
比,毗至翻。
洮,土刀翻。
〕密悉拜官爵,使各領其衆,置百營簿以領之。
道路降者不絕如流,〔降,戶江翻。
〕衆至數十萬。
〔考異曰:略記雲,「二月丙辰,密遣其将夜襲倉城,二府兵擊退之。
己未,又悉衆來攻,而府兵敗,遂人據倉;然二府将士猶各固小倉城,二十餘日不下。
既而外救不至,食又盡,城乃陷沒,死者太半。
于是鞏縣長柴孝和、監察禦史鄭颋等舉縣降賊。
密開倉招納降者,日數百千人。
于是趙、魏以南,江、淮以北,莫不歸附,自是賊徒滋蔓矣。
壬子,使劉長恭、房崱等統兵東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