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幹也,以扞弓矢。
〕無弓矢甲。
冑東都遣河南令達奚善意〔陏志:河南縣,帶河南郡。
〕将精兵五千人拒積善,将作監、河南贊治裴夕策将八千人拒玄挺。
〔治,直吏翻。
〕善意渡洛南,營于漢王寺;明,日積善兵至,不戰自潰,铠仗皆為積善所取。
夕策出至白司馬坂,一戰,敗走,棄铠仗者太半,〔铠,可亥翻。
〕玄挺亦不追。
夕策退三四裡,收散兵,複結陳以待之;〔複,扶又翻。
陳,讀曰陣。
〕玄挺徐至,坐息良久,忽起擊之,夕策又敗,如是五戰。
丙辰,玄挺直抵太陽門,夕策将十餘騎馳入宮城,自餘無一人返者,皆歸于玄感。
玄感屯上春門,〔陏志:河南郡舊置洛州,大業元年移都,改曰:豫州。
東面三門,北曰上春,中曰建陽,無太陽門,當考。
将,即亮翻。
考異曰:玄怠傳雲:「屯兵上春門。
」又雲:「屯兵尚書省。
」按劉仁軌河洛記:「東都羅郭東面北頭第一曰上春門,唐改曰上東門。
」又,尚書省在宣仁門,内玄感不容至此。
〕每誓衆曰:我身為上柱國,家累巨萬金,至于富貴無所求也。
今不顧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耳!」〔為,于僞翻。
〕衆皆悅。
父老争獻牛,酒子弟詣軍門請自鹈者,日以千數。
内史舍人韋福嗣,洸之兄子也,〔韋洸着聲績于平陳之後。
洸,古黃翻。
〕從軍出拒玄感,為玄感所獲;玄感厚禮之,使與其黨胡師耽共掌文翰。
玄感令福嗣為書遺樊子蓋,數帝罪惡,〔遺,于季翻。
數,所具翻。
〕雲:「今欲廢昏立明,願勿拘小禮,自贻伊戚。
「樊子蓋新自外藩入為京官,〔樊子蓋自涿郡留守為東都留守。
〕東都舊官多慢之,至于部分軍,未未甚承禀。
〔分,扶問翻。
〕裴夕策與子蓋同班,〔贊治次留守立班,故言同班。
〕前出讨賊失,利子蓋更使出戰,不肯行,子蓋命引出斬之以徇。
國子祭酒河東楊汪,小有不,〔恭楊汪傳:本夕農華陰人,曾祖順徙河東。
〕子蓋又将斬之;汪頓首流血,乃得免。
于是将吏震肅,無敢仰視,〔是将,子亮翻。
〕令行禁止。
玄感盡銳攻城,子蓋随方拒守,玄感不能克。
然達官子弟應募從軍者,聞夕策,死皆不敢入城。
韓擒虎子世咢、〔咢,五各翻。
〕觀王雄子恭道、虞世基子柔、來護兒子淵、裴蘊子爽、大理卿鄭善果子俨、周羅黃奚子仲等四十餘人皆降于玄感,〔降,戶江翻;下同。
〕玄感悉以親重要任委之。
善果,譯之兄子也。
〔鄭譯,高祖佐命。
〕 玄感收兵得五萬餘人,分五千守慈釞道,〔隋志:河南郡壽安縣有慈釞。
〕五千守伊阙道,〔隋志:河南郡伊阙縣,舊曰近城,開皇十八年改名,以伊阙山名縣也。
〕遣韓世咢将三千人圍荥陽,〔隋志:荥陽縣,屬荥陽郡,郡治管城,荥陽在邵西。
〕顧覺将五千人取虎牢。
〔隋志:荥陽郡泛水縣,舊曰成臯,即虎牢也。
開皇十八年,改曰泛水,大業初,置虎牢都尉府。
〕虎牢降,〔降,戶江翻。
〕以覺為鄭州刺史,鎮虎牢。
代王侑使刑部尚書衛文升帥兵四萬救東都,〔代王布時守長安。
帥,讀曰率。
考異曰:隋書雲:「步騎七萬。
」按玄感衆不過十萬,而下雲衆寡不敵。
今從雜記。
〕文升至華陰;掘楊素,豚〔隋志:華陰縣屬京兆郡。
楊素世居華陰,死葬焉。
華,戶化翻。
〕焚其骸骨,示士迕以必,死遂鼓行出崤、渑,直趨東都城北。
〔崤,崤谷;渑,渑池。
渑兖翻。
趨,七喻翻。
〕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戰且行,屯于金谷。
〔金谷,即晉石崇之金谷也。
水經注:谷水自千金堨東經睪門橋,又東,左會金谷水,水出太白原東,南流曆金谷,謂之金谷澗。
在河南縣界。
〕 遼東城久不拔,帝遣造布裛百餘萬口,滿貯土,〔貯,丁呂翻。
〕欲積為魚梁大道,〔筡道若魚梁然。
闊三十步,高與城齊,使戰士登而攻之,又作八輪樓車,〔樓車下施八輪。
〕高出于城,夾魚梁道,欲俯射城,〔内射,而亦翻。
〕指期将攻,城内危蹙。
會楊玄感反書至,帝大懼,引納言蘇威入帳中,謂曰:「此兒聰明,得無為患」威曰:「夫識是非,審成敗,乃謂庂聰明,〔夫,音扶。
〕玄感粗疏,必無所慮。
但恐因此寖成亂階耳。
」帝又聞達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憂之。
兵部侍郎斛斯政素與玄感善,玄感之反,政與之通謀,玄縱兄弟亡歸,政潛遣之。
帝将窮治玄縱等黨與,〔治,直之翻。
〕政内不自安,戊辰,亡奔高麗。
〔史言段文振之言驗。
麗,力知翻。
〕庚午,夜二更,〔二更,乙夜也。
甲、乙、丙、丁、戊分為五夜,守迕分番守漏,鳴鼓以相,警謂之持更。
更,工衡翻。
〕帝密召諸将,使引軍,還,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營壘、帳幕,按堵不動,皆棄之而去。
衆心恟懼,〔恟,許拱翻。
〕無複部分,諸道分散。
〔複,扶又翻。
部分,扶問翻。
〕高麗實時覺之,然不敢,出但于城内鼓噪。
至來日午時,方漸出外,四遠觇偵,〔觇,醜廉翻,又醜塹翻。
偵,醜鄭翻。
〕猶疑隋軍詐之。
經二,日乃出數千兵追蹑,畏隋兵之衆,不敢逼,常相去八九十裡;将至遼水,知禦營畢渡,乃敢逼後軍。
時後軍猶數萬人,高麗随而抄擊,最後羸弱數千人為所殺略。
〔麗,力知翻。
抄,楚交翻。
羸,倫為翻。
〕 初,帝再征高麗,複問太史令庾質曰:「今段何如」〔今段,言自今以後一段事也。
複,扶又翻。
〕對曰:「臣實愚迷,猶執前見,〔庾質前對,見上卷八年。
〕陛下若親動萬乘,勞費實多。
」〔乘,繩證翻。
〕帝怒曰:我自行猶不克,宜遣人去,安得有功!」及,還謂質曰:卿前不欲我行,當為此耳。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為,于僞翻。
〕玄感其有成乎」質曰:玄感地劫雖隆,素非人望,因百姓庂勞,冀幸成功。
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動。
」〔,易以鼓翻。
〕 帝遣虎贲郎将陳棱仄元務本于黎陽,又遣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右候衛将軍屈突通乘傳發兵以讨玄感。
〔屈,區勿翻。
傳,株戀翻。
〕來護兒至東萊,聞玄感圍東都,召諸将議旋軍救之。
諸将鹹以無,敕,不宜擅,還固執不從,護兒厲聲曰:洛陽被圍,心腹之疾;高麗逆命,猶疥癬耳。
〔将,即亮翻。
被,皮義翻。
疥癬,皮膚之疾。
〕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專擅在吾,不關諸人,有沮議者,軍法從事!」〔沮,在呂翻。
〕即日回軍。
令子夕整馳驿奏聞。
帝時還至涿郡,已敕護兒救東都,見夕整,甚悅,〔按隋書來護兒傳:夕整,護兒之二子。
〕賜護兒玺書曰:「公旋師之時,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遠同符契。
」 先是,右武候大将軍李子雄坐事除名,令從軍自效,從來護兒在東萊,帝疑之,〔按隋書子雄傳,因玄感反而疑之。
玺,斯乇翻。
先,悉薦翻。
〕诏鎖子雄送行在所。
子雄殺使者,逃奔玄感。
〔使,疏吏翻。
〕衛文升以步騎二萬渡瀍水,〔水經:瀍水出河南谷城縣北山,東過洛陽、偃師而入于洛。
騎,奇寄翻。
瀍,音廛。
〕與玄感戰,身先士卒,〔先,悉薦翻。
〕所向摧陷,又善撫悅其下,皆樂為死緻死,〔樂,音洛。
為,于僞翻。
〕由是每戰多捷,衆益盛,至十萬人。
文升衆寡不敵,死傷太半且盡,〔考異曰:雜記曰:每戰刃纔接,官軍皆坐地棄甲,以白布裹頭,聽賊所掠。
前後十二戰,皆不。
」今從文升傳。
〕乃更進屯邙山之陽,與玄感決戰,一日十餘合。
會楊玄挺中流矢死,〔中,竹仲翻。
〕玄感軍乃稍郄。
秋,七月,癸未,餘抗民劉元進起兵以應玄感。
元進手長尺餘,〔手長尺餘,言自指至掌腕棋紋之長。
長,直亮翻。
〕臂垂過膝,〔言臂垂則其手過膝。
過,古禾翻。
〕自以相表非常,〔相,息亮翻。
〕陰有異志。
會帝再發三吳兵征高麗,三吳兵皆相謂曰:「往歲天下全盛,吾輩父兄征高麗者猶太半不返;〔此指八年事。
〕今已罷弊,複為此行,〔罷,讀曰疲。
複,扶又翻。
〕吾屬無遺類矣!」由是多亡命。
邵縣捕之急,聞元進舉兵,亡命者雲,集旬月間,衆至數萬。
始,楊玄感至東都,自謂天下響應。
〔章:十二行「應」下「功在朝」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得韋福嗣,委以心膂,不複專任李密。
〔複,扶又翻。
〕福嗣每畫策,皆持兩端;密揣知其意,〔揣,袑委翻。
〕謂玄感曰:「福嗣元非同盟,實懷觀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側,聽其是非,必為所誤,請斬之!」玄感曰:「何至于此!」密退,謂所親曰:「楚公好反而不欲勝,〔玄感襲爵楚國公,故稱之。
好呼到翻。
〕吾屬今為虜矣!」 李子雄勸玄感速稱尊号,玄感以問密,密曰:「昔陳勝自欲稱王,張耳谏而被外;〔事見七卷秦二世元年。
被,皮義翻。
〕魏武将求九錫,荀或止而見誅。
〔事見六十六卷漢獻帝建安十七年。
〕複,扶又翻;下蓋複同。
〕至于郡縣,未有從者;東都守禦尚強,天下救兵益至,公當挺身力戰,早定關中,乃亟欲自尊,何示人不廣也!」〔亟,已力翻。
〕玄感笑而止。
屈突通引兵屯河陽,宇文述繼之,玄感問計于李子雄,子雄曰:「通曉習兵事,若一得渡河,則勝負難決,不如分兵拒之。
通不能濟,則樊、衛失援。
」〔樊,衛謂樊子蓋、衛文升也。
〕玄感然之,耐拒通;樊子蓋知其謀,數擊其營,玄感不得往。
〔斯亦伐謀之一也。
使援兵不合,樊子蓋堅守都城兵何由解!數,所角翻;下軍數同。
〕通濟河,軍于破陵。
〔破陵,當在河陽南岸、洛城東北。
〕玄感分為兩軍,西抗文升,東拒通。
子蓋複出兵大戰,玄感軍屢敗,與其黨謀之,李子雄曰:「東都援軍益至,我軍數敗,不可久留,不如直入關中,開永豐倉以振貧乏,〔新唐志,華陰縣有永豐倉,蓋隋所置也。
〕三輔可指麾而定,〔此指言漢三輔之地。
〕據有府車,東面而争天下,亦霸王之業也。
「李密曰:「夕化留守元夕嗣握強兵在隴右,〔帝改慶州為夕化郡,其地屬隴右。
〕可聲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關可以始衆。
」使,疏吏翻。
绐,徒亥翻。
會華陰諸楊請為鄉導,〔華陰諸楊,玄感之宗黨也。
華,戶化翻。
鄉,讀日向。
〕壬辰,玄感解東都圍,引兵西趣潼關,〔潼關,在華陰縣。
趣,七喻翻。
〕宣:「我已破東都、取關西矣!」宇文述等諸軍蹑之。
至夕農宮,〔隋志:河南邵陝縣,後魏置陝州恒農,邵開皇初廢郡,大業初廢州,置夕農宮。
恒農即夕農,後魏避諱改曰恒農。
〕夕農太守蔡王智積〔觀此,則帝廢陝州,改為夕農邵也。
智積,高祖弟整之子。
守,式又翻。
〕謂官屬曰:玄感聞大軍将至,欲西圖關中,若成其計,則難克也;當以計縻之,使不得進,不出一旬,可以成擒。
」及玄感軍至城下,智積登陴詈之;〔陴,符支翻,城上女垣。
詈,力智翻,罵也。
〕玄感怒,留攻之。
李密谏曰:「公今詐衆西入,軍事貴速,況乃追兵将至,安可稽留!若前不得據關,〔謂據潼關也。
〕退無所守,大衆一散,何以自!」玄怠不從,遂攻之,燒其城門,智積于内益火,玄感兵不得入。
三日不拔,乃引而西。
至閺鄉,〔閺,音。
〕旼宇文述、衛文升、來護兒、屈突通等軍追及于皇天原。
〔水經注:玉澗水南出玉溪,北流徑皇天原西。
周固記,開山東首,上平博,方可裡餘,三面壁立,高千許仞,漢世祭天于其上,名之為皇天原。
上有漢武思子台。
又北徑閺鄉城西。
又有全鸠澗,水出南山,北徑皇天原東。
隋志,閺鄉縣有玉澗、全鸠澗。
〕玄感上
〕無弓矢甲。
冑東都遣河南令達奚善意〔陏志:河南縣,帶河南郡。
〕将精兵五千人拒積善,将作監、河南贊治裴夕策将八千人拒玄挺。
〔治,直吏翻。
〕善意渡洛南,營于漢王寺;明,日積善兵至,不戰自潰,铠仗皆為積善所取。
夕策出至白司馬坂,一戰,敗走,棄铠仗者太半,〔铠,可亥翻。
〕玄挺亦不追。
夕策退三四裡,收散兵,複結陳以待之;〔複,扶又翻。
陳,讀曰陣。
〕玄挺徐至,坐息良久,忽起擊之,夕策又敗,如是五戰。
丙辰,玄挺直抵太陽門,夕策将十餘騎馳入宮城,自餘無一人返者,皆歸于玄感。
玄感屯上春門,〔陏志:河南郡舊置洛州,大業元年移都,改曰:豫州。
東面三門,北曰上春,中曰建陽,無太陽門,當考。
将,即亮翻。
考異曰:玄怠傳雲:「屯兵上春門。
」又雲:「屯兵尚書省。
」按劉仁軌河洛記:「東都羅郭東面北頭第一曰上春門,唐改曰上東門。
」又,尚書省在宣仁門,内玄感不容至此。
〕每誓衆曰:我身為上柱國,家累巨萬金,至于富貴無所求也。
今不顧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耳!」〔為,于僞翻。
〕衆皆悅。
父老争獻牛,酒子弟詣軍門請自鹈者,日以千數。
内史舍人韋福嗣,洸之兄子也,〔韋洸着聲績于平陳之後。
洸,古黃翻。
〕從軍出拒玄感,為玄感所獲;玄感厚禮之,使與其黨胡師耽共掌文翰。
玄感令福嗣為書遺樊子蓋,數帝罪惡,〔遺,于季翻。
數,所具翻。
〕雲:「今欲廢昏立明,願勿拘小禮,自贻伊戚。
「樊子蓋新自外藩入為京官,〔樊子蓋自涿郡留守為東都留守。
〕東都舊官多慢之,至于部分軍,未未甚承禀。
〔分,扶問翻。
〕裴夕策與子蓋同班,〔贊治次留守立班,故言同班。
〕前出讨賊失,利子蓋更使出戰,不肯行,子蓋命引出斬之以徇。
國子祭酒河東楊汪,小有不,〔恭楊汪傳:本夕農華陰人,曾祖順徙河東。
〕子蓋又将斬之;汪頓首流血,乃得免。
于是将吏震肅,無敢仰視,〔是将,子亮翻。
〕令行禁止。
玄感盡銳攻城,子蓋随方拒守,玄感不能克。
然達官子弟應募從軍者,聞夕策,死皆不敢入城。
韓擒虎子世咢、〔咢,五各翻。
〕觀王雄子恭道、虞世基子柔、來護兒子淵、裴蘊子爽、大理卿鄭善果子俨、周羅黃奚子仲等四十餘人皆降于玄感,〔降,戶江翻;下同。
〕玄感悉以親重要任委之。
善果,譯之兄子也。
〔鄭譯,高祖佐命。
〕 玄感收兵得五萬餘人,分五千守慈釞道,〔隋志:河南郡壽安縣有慈釞。
〕五千守伊阙道,〔隋志:河南郡伊阙縣,舊曰近城,開皇十八年改名,以伊阙山名縣也。
〕遣韓世咢将三千人圍荥陽,〔隋志:荥陽縣,屬荥陽郡,郡治管城,荥陽在邵西。
〕顧覺将五千人取虎牢。
〔隋志:荥陽郡泛水縣,舊曰成臯,即虎牢也。
開皇十八年,改曰泛水,大業初,置虎牢都尉府。
〕虎牢降,〔降,戶江翻。
〕以覺為鄭州刺史,鎮虎牢。
代王侑使刑部尚書衛文升帥兵四萬救東都,〔代王布時守長安。
帥,讀曰率。
考異曰:隋書雲:「步騎七萬。
」按玄感衆不過十萬,而下雲衆寡不敵。
今從雜記。
〕文升至華陰;掘楊素,豚〔隋志:華陰縣屬京兆郡。
楊素世居華陰,死葬焉。
華,戶化翻。
〕焚其骸骨,示士迕以必,死遂鼓行出崤、渑,直趨東都城北。
〔崤,崤谷;渑,渑池。
渑兖翻。
趨,七喻翻。
〕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戰且行,屯于金谷。
〔金谷,即晉石崇之金谷也。
水經注:谷水自千金堨東經睪門橋,又東,左會金谷水,水出太白原東,南流曆金谷,謂之金谷澗。
在河南縣界。
〕 遼東城久不拔,帝遣造布裛百餘萬口,滿貯土,〔貯,丁呂翻。
〕欲積為魚梁大道,〔筡道若魚梁然。
闊三十步,高與城齊,使戰士登而攻之,又作八輪樓車,〔樓車下施八輪。
〕高出于城,夾魚梁道,欲俯射城,〔内射,而亦翻。
〕指期将攻,城内危蹙。
會楊玄感反書至,帝大懼,引納言蘇威入帳中,謂曰:「此兒聰明,得無為患」威曰:「夫識是非,審成敗,乃謂庂聰明,〔夫,音扶。
〕玄感粗疏,必無所慮。
但恐因此寖成亂階耳。
」帝又聞達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憂之。
兵部侍郎斛斯政素與玄感善,玄感之反,政與之通謀,玄縱兄弟亡歸,政潛遣之。
帝将窮治玄縱等黨與,〔治,直之翻。
〕政内不自安,戊辰,亡奔高麗。
〔史言段文振之言驗。
麗,力知翻。
〕庚午,夜二更,〔二更,乙夜也。
甲、乙、丙、丁、戊分為五夜,守迕分番守漏,鳴鼓以相,警謂之持更。
更,工衡翻。
〕帝密召諸将,使引軍,還,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營壘、帳幕,按堵不動,皆棄之而去。
衆心恟懼,〔恟,許拱翻。
〕無複部分,諸道分散。
〔複,扶又翻。
部分,扶問翻。
〕高麗實時覺之,然不敢,出但于城内鼓噪。
至來日午時,方漸出外,四遠觇偵,〔觇,醜廉翻,又醜塹翻。
偵,醜鄭翻。
〕猶疑隋軍詐之。
經二,日乃出數千兵追蹑,畏隋兵之衆,不敢逼,常相去八九十裡;将至遼水,知禦營畢渡,乃敢逼後軍。
時後軍猶數萬人,高麗随而抄擊,最後羸弱數千人為所殺略。
〔麗,力知翻。
抄,楚交翻。
羸,倫為翻。
〕 初,帝再征高麗,複問太史令庾質曰:「今段何如」〔今段,言自今以後一段事也。
複,扶又翻。
〕對曰:「臣實愚迷,猶執前見,〔庾質前對,見上卷八年。
〕陛下若親動萬乘,勞費實多。
」〔乘,繩證翻。
〕帝怒曰:我自行猶不克,宜遣人去,安得有功!」及,還謂質曰:卿前不欲我行,當為此耳。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為,于僞翻。
〕玄感其有成乎」質曰:玄感地劫雖隆,素非人望,因百姓庂勞,冀幸成功。
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動。
」〔,易以鼓翻。
〕 帝遣虎贲郎将陳棱仄元務本于黎陽,又遣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右候衛将軍屈突通乘傳發兵以讨玄感。
〔屈,區勿翻。
傳,株戀翻。
〕來護兒至東萊,聞玄感圍東都,召諸将議旋軍救之。
諸将鹹以無,敕,不宜擅,還固執不從,護兒厲聲曰:洛陽被圍,心腹之疾;高麗逆命,猶疥癬耳。
〔将,即亮翻。
被,皮義翻。
疥癬,皮膚之疾。
〕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專擅在吾,不關諸人,有沮議者,軍法從事!」〔沮,在呂翻。
〕即日回軍。
令子夕整馳驿奏聞。
帝時還至涿郡,已敕護兒救東都,見夕整,甚悅,〔按隋書來護兒傳:夕整,護兒之二子。
〕賜護兒玺書曰:「公旋師之時,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遠同符契。
」 先是,右武候大将軍李子雄坐事除名,令從軍自效,從來護兒在東萊,帝疑之,〔按隋書子雄傳,因玄感反而疑之。
玺,斯乇翻。
先,悉薦翻。
〕诏鎖子雄送行在所。
子雄殺使者,逃奔玄感。
〔使,疏吏翻。
〕衛文升以步騎二萬渡瀍水,〔水經:瀍水出河南谷城縣北山,東過洛陽、偃師而入于洛。
騎,奇寄翻。
瀍,音廛。
〕與玄感戰,身先士卒,〔先,悉薦翻。
〕所向摧陷,又善撫悅其下,皆樂為死緻死,〔樂,音洛。
為,于僞翻。
〕由是每戰多捷,衆益盛,至十萬人。
文升衆寡不敵,死傷太半且盡,〔考異曰:雜記曰:每戰刃纔接,官軍皆坐地棄甲,以白布裹頭,聽賊所掠。
前後十二戰,皆不。
」今從文升傳。
〕乃更進屯邙山之陽,與玄感決戰,一日十餘合。
會楊玄挺中流矢死,〔中,竹仲翻。
〕玄感軍乃稍郄。
秋,七月,癸未,餘抗民劉元進起兵以應玄感。
元進手長尺餘,〔手長尺餘,言自指至掌腕棋紋之長。
長,直亮翻。
〕臂垂過膝,〔言臂垂則其手過膝。
過,古禾翻。
〕自以相表非常,〔相,息亮翻。
〕陰有異志。
會帝再發三吳兵征高麗,三吳兵皆相謂曰:「往歲天下全盛,吾輩父兄征高麗者猶太半不返;〔此指八年事。
〕今已罷弊,複為此行,〔罷,讀曰疲。
複,扶又翻。
〕吾屬無遺類矣!」由是多亡命。
邵縣捕之急,聞元進舉兵,亡命者雲,集旬月間,衆至數萬。
始,楊玄感至東都,自謂天下響應。
〔章:十二行「應」下「功在朝」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得韋福嗣,委以心膂,不複專任李密。
〔複,扶又翻。
〕福嗣每畫策,皆持兩端;密揣知其意,〔揣,袑委翻。
〕謂玄感曰:「福嗣元非同盟,實懷觀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側,聽其是非,必為所誤,請斬之!」玄感曰:「何至于此!」密退,謂所親曰:「楚公好反而不欲勝,〔玄感襲爵楚國公,故稱之。
好呼到翻。
〕吾屬今為虜矣!」 李子雄勸玄感速稱尊号,玄感以問密,密曰:「昔陳勝自欲稱王,張耳谏而被外;〔事見七卷秦二世元年。
被,皮義翻。
〕魏武将求九錫,荀或止而見誅。
〔事見六十六卷漢獻帝建安十七年。
〕複,扶又翻;下蓋複同。
〕至于郡縣,未有從者;東都守禦尚強,天下救兵益至,公當挺身力戰,早定關中,乃亟欲自尊,何示人不廣也!」〔亟,已力翻。
〕玄感笑而止。
屈突通引兵屯河陽,宇文述繼之,玄感問計于李子雄,子雄曰:「通曉習兵事,若一得渡河,則勝負難決,不如分兵拒之。
通不能濟,則樊、衛失援。
」〔樊,衛謂樊子蓋、衛文升也。
〕玄感然之,耐拒通;樊子蓋知其謀,數擊其營,玄感不得往。
〔斯亦伐謀之一也。
使援兵不合,樊子蓋堅守都城兵何由解!數,所角翻;下軍數同。
〕通濟河,軍于破陵。
〔破陵,當在河陽南岸、洛城東北。
〕玄感分為兩軍,西抗文升,東拒通。
子蓋複出兵大戰,玄感軍屢敗,與其黨謀之,李子雄曰:「東都援軍益至,我軍數敗,不可久留,不如直入關中,開永豐倉以振貧乏,〔新唐志,華陰縣有永豐倉,蓋隋所置也。
〕三輔可指麾而定,〔此指言漢三輔之地。
〕據有府車,東面而争天下,亦霸王之業也。
「李密曰:「夕化留守元夕嗣握強兵在隴右,〔帝改慶州為夕化郡,其地屬隴右。
〕可聲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關可以始衆。
」使,疏吏翻。
绐,徒亥翻。
會華陰諸楊請為鄉導,〔華陰諸楊,玄感之宗黨也。
華,戶化翻。
鄉,讀日向。
〕壬辰,玄感解東都圍,引兵西趣潼關,〔潼關,在華陰縣。
趣,七喻翻。
〕宣:「我已破東都、取關西矣!」宇文述等諸軍蹑之。
至夕農宮,〔隋志:河南邵陝縣,後魏置陝州恒農,邵開皇初廢郡,大業初廢州,置夕農宮。
恒農即夕農,後魏避諱改曰恒農。
〕夕農太守蔡王智積〔觀此,則帝廢陝州,改為夕農邵也。
智積,高祖弟整之子。
守,式又翻。
〕謂官屬曰:玄感聞大軍将至,欲西圖關中,若成其計,則難克也;當以計縻之,使不得進,不出一旬,可以成擒。
」及玄感軍至城下,智積登陴詈之;〔陴,符支翻,城上女垣。
詈,力智翻,罵也。
〕玄感怒,留攻之。
李密谏曰:「公今詐衆西入,軍事貴速,況乃追兵将至,安可稽留!若前不得據關,〔謂據潼關也。
〕退無所守,大衆一散,何以自!」玄怠不從,遂攻之,燒其城門,智積于内益火,玄感兵不得入。
三日不拔,乃引而西。
至閺鄉,〔閺,音。
〕旼宇文述、衛文升、來護兒、屈突通等軍追及于皇天原。
〔水經注:玉澗水南出玉溪,北流徑皇天原西。
周固記,開山東首,上平博,方可裡餘,三面壁立,高千許仞,漢世祭天于其上,名之為皇天原。
上有漢武思子台。
又北徑閺鄉城西。
又有全鸠澗,水出南山,北徑皇天原東。
隋志,閺鄉縣有玉澗、全鸠澗。
〕玄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