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一

關燈
今短言都六為頭之子,則非始建号者也。

    〕世為可汗,君臨西面,今聞其失職,附屬處羅,故遣使來以結援耳,願厚禮其使,拜為大可汗,則突厥勢分,兩從我矣。

    」〔言射匮、處羅将兩皆從隋也。

    〕帝曰:「公言是也。

    」因遣矩朝夕至館,微諷谕之。

    帝于仁風殿召其使者,言處羅不順之狀,稱射匮向善,吾将立為可汗,令發兵誅處羅,然後為婚。

    帝取桃竹白羽箭一枝〔桃竹,桃枝竹也。

    今江南有之。

    〕以賜射匮,因謂之曰:「此事宜速,使疾如箭也。

    」使者返,路徑處羅,處羅愛箭,将留之,使者谲而得免。

    〔谲,古穴翻。

    〕射匮聞而大喜,興兵襲處羅;處羅大敗,棄妻子,将數千騎東走,緣道被劫,寓于高昌,東保時羅漫山。

    〔新唐志:伊州伊吾縣有折羅漫山,亦曰天山。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騎,奇寄翻。

    被,皮義翻。

    〕高昌王曲伯雅上狀。

    〔上言其壯。

    〕帝遣裴矩與向氏親要左右馳至玉門關晉昌城,〔新唐志:玉門關在沙州壽昌縣西北。

    〕曉谕處羅使入朝。

    十二月,己未,處羅來朝于臨朔宮,〔朝,直遙翻。

    〕帝大悅,接以殊禮。

    帝與處羅宴,處羅稽首,謝入見之晚。

    帝以溫言慰勞之,〔稽,音啟。

    見,賢遍翻。

    勞,力到翻。

    〕備設天下珍膳,盛陳女樂,羅绮絲竹,眩曜耳目,然處羅終有怏怏之色。

    〔怏,于兩翻。

    〕 6帝自去歲謀讨高麗,诏山東置府,令養馬以供軍役。

    又發民夫運米,積于濾河、懷遠二鎮,〔新唐志曰:隋于營州之境,汝羅故城置遼西郡,領遼西、胪河、懷遠三縣。

    濾,音盧。

    〕車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過半,耕稼失時,田疇多荒。

    加之饑馑,谷價踴貴,東北邊尤甚,鬥米直數百錢。

    所運米或粗惡,〔粗,倉乎翻。

    〕令民籴而償之。

    又發鹿車夫六十餘萬,〔鹿車,小車也,言其小止容一鹿。

    〕二人共推米三石,〔推,吐雷翻。

    〕道途險遠,不足充糇糧,〔糇,戶鈎翻,幹食也。

    〕至鎮,無可輸,皆懼罪亡命。

    重以官吏貪殘,〔重,直用翻。

    〕因緣侵漁,百姓困窮,财力俱竭,安居則不勝餒,〔勝,音升。

    〕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剽,匹妙翻。

    〕于是始相聚為群盜。

     鄒平民王薄擁衆據長白山,〔鄒平縣,宋所橋置平原郡縣之地,隋開皇十八年,改名鄒平,時屬齊郡,唐并入齊州臨濟縣。

    長白山在章丘縣界,亦屬齊郡。

    宋白曰:淄州長山縣,宋于此僑立廣川郡及武疆縣,隋改武疆為長山,以縣西南三十五裡長白山為名。

    〕剽掠齊、濟之郊,〔帝改齊州為齊郡,濟州為濟北郡。

    剽,匹妙翻。

    濟,子禮翻。

    〕自稱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以相感勸,〔浪死,猶言徒死也。

    〕避征役者多往歸之。

     平原東有豆子簗,〔帝改德州為平原郡。

    簗,舉朗翻。

    鹽澤也。

    〕負海帶河,地形深阻,自高齊以來,群盜多匿其中。

    有劉霸道者,家于其旁,累世仕宦,赀産富厚。

    霸道喜遊俠,〔喜,許記翻。

    〕食客常數百人,及群盜起,遠近多往依之,有衆十餘萬,号「阿舅賊」。

    〔阿,烏葛翻。

    〕 漳南人窦建德,〔漳南,本漢東陽縣地,久廢,開皇六年複置,十八年改為漳南,屬清河郡。

    宋白曰:取地居漳水之南為名。

    〕少尚氣俠,膽力過人,為鄉黨所歸附。

    會募人征高麗,建國以勇敢選為二百人長。

    〔少,詩照翻。

    長,知兩翻。

    〕同縣孫安祖亦以骁勇選為征士,〔骁,堅堯翻。

    〕安祖辭以家為水所漂,妻子餒死,縣令怒笞之。

    安祖刺殺令,〔刺,七亦翻。

    〕亡抵建德,〔考異曰:杜儒童隋季革命記雲,「安祖以盜羊為縣令所考」,今從舊唐書建德傳。

    〕建德匿之。

    官司逐捕,蹤迹至建德家,建德謂安祖曰:「文皇帝時,天下殷盛,發百萬之衆以伐高麗,尚為所敗。

    〔即謂開皇十八年事。

    敗,補邁翻。

    〕今水潦為災,百姓困窮,加之往歲西征,〔謂西吐谷渾。

    〕行者不歸,瘡痍未複;主上不恤,乃更發兵親擊高麗,天下必大亂。

    丈夫不死,當立大功,豈可但為亡虜邪!」〔邪,音耶。

    〕乃集無賴少年,得數百人,使安祖将之,〔少,詩照翻。

    将,即亮翻。

    〕入高雞泊中為群盜,〔新唐書曰:高雞泊廣袤數百裡,葭亂阻奧,可以違難。

    〕安祖自号将軍。

    時蓨人張金稱聚衆河曲,〔蓨,漢縣,舊廢,開皇十六年複置,屬清河郡。

    河曲,清河之曲,新唐書作「河渚」。

    蓨,音輸。

    〕蓨人高士達聚衆于清河境内為盜。

    〔蓨,舊曰修,開皇五年改屬信都郡。

    蓨,音條。

    〕郡縣疑建德與賊通,悉收其家屬,殺之。

    〔新書曰:時群盜往漳南,剽殺人,焚鄉聚,獨不入建德闾,由是郡縣疑其與賊通。

    〕建德帥麾下二百人王歸士達,〔帥,讀曰率。

    〕士達自稱東海公,以建德為司兵。

    頃之,孫安祖為張金金稱所殺,其衆盡歸建德,兵至萬餘人。

    建德能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勞逸,由是人争附之,為之緻死。

    〔為,于僞翻。

    窦建德始此。

    〕 自是所在群盜蜂起,不可勝數,〔勝,音升。

    數,所具翻。

    〕徒衆多者至萬餘人,攻陷城邑,甲子,敕都尉、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隋置奉軍、驸馬都尉,屬三衛,帝并廢之。

    此蓋置都尉以讨群盜。

    帝又改骠騎為鷹揚郎将。

    〕随獲斬決;〔随所獲而斬決之。

    〕然莫能禁止。

     八年〔(壬申、六一二)〕 1春,正月,〔考異曰:略記雲:「癸醜,帝禦前殿。

    」按長曆,是月辛巳朔,無癸醜。

    略記甲子多差誤,今不取,皆從隋書。

    〕帝分西突厥處羅可汗之衆為三,〔厥,九勿翻。

    處,昌呂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使其弟阙度設将赢弱萬餘口,居于會甯,〔突厥之官,典兵者謂之設。

    靈州嗚沙縣,後周置會州會甯郡,尋廢,唐複置。

    将,即亮翻;下同。

    赢,偷為翻。

    考異曰:隋西突厥傳作「達度阙設」,今從裴矩傳。

    〕又使特勒大奈别将餘衆居于樓煩,〔突厥之官,子弟為特勒。

    〕命處羅将五百騎常從軍駕巡幸,賜号曷婆〔【章:十二行本「婆」作「娑」;孔本同;張校同。

    】〕那可汗,〔騎,奇寄翻。

    考異曰:唐李軌傳作「曷婆那可汗」。

    今從随書。

    按今隋書作「曷薩那」。

    〕賞賜甚厚。

     2初,嵩高道士潘誕〔隋志:河南郡嵩陽縣有嵩高山。

    〕自言三百歲,為帝合煉金丹。

    帝為之作嵩陽觀,〔為,于僞翻。

    合,音合。

    觀,古玩翻。

    〕華屋數百間,以童男童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給使,位視三品;常役數千人,所費巨萬。

    雲金丹應用石膽、石髓,〔髓,息委翻。

    〕發石工鑿嵩高大石深百尺者數十處。

    〔深,式浸翻。

    〕凡六年,丹不成。

    帝诘之,〔诘,去吉翻。

    〕誕對以「無石膽、石髓,若得童男女膽髓各三斛六鬥,可以代之。

    」帝怒,鎖詣涿郡,斬之。

    且死,語人曰:〔語,牛倨翻。

    〕「此乃天子無福,值我兵解時至,〔解,佳買翻,一作假音。

    學先者謂蛻骨登仙為屍解,故其徒謂死為解化,今誕謂兵死為兵解。

    〕我應生梵摩天雲。

    」〔梵,扶泛翻。

    〕 3四方兵皆集涿郡,帝征合水令庾質,〔質出合水,見上四年。

    〕問曰:「高麗之衆不能當我一郡,今朕以此衆伐之,卿以為克不﹖」〔麗,力知翻。

    不,贊日否。

    〕對曰:「伐之可克。

    然臣竊有愚見,不願陛下親行。

    」帝作色曰:「朕今總兵至此,豈可未見賊而先自退邪﹖」〔邪,音耶。

    〕對曰:「戰而未克,懼損威靈。

    若車駕留此,命猛将勁卒,〔将,即亮翻。

    〕指授方略,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克之必矣。

    事機在速,緩則無功。

    」帝不悅,曰:「汝既憚行,自可留此。

    」右尚方署監事耿詢上書切谏,〔監事,監作者也,秩九品。

    監,古銜翻。

    上,時掌翻。

    〕帝大怒,命左右斬之,何稠苦救,得免。

     壬午,诏左十二軍出镂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餘、朝鮮、沃沮、樂浪等道,〔帝指授諸軍所出之道,多用漢縣舊名。

    漢志:镂方、長岑、朝鮮,屬樂浪郡。

    蓋馬,屬玄菟郡,有蓋馬大山。

    遼東,漢郡名。

    溟海,蓋即漢樂浪郡之海冥縣。

    建安、南蘇、扶餘,皆高麗國城守之處。

    沃沮,亦古地名,是時其地已入新羅界。

    镂,郎豆翻。

    菟,音塗。

    朝,音潮。

    鮮,音仙。

    沮,子餘翻。

    樂,音洛。

    浪,音郎。

    〕右十二軍出黏蟬、含資、渾彌、臨屯、候城、提奚、蹋頓、肅慎、碣石、東暆、帶方、襄平等道,〔漢志:黏蟬、含資、渾彌、提奚、東暆、帶方等縣,屬樂浪郡。

    候城、襄平,屬遼東郡。

    臨屯,亦漢武帝所置郡名。

    蹋頓,即漢末遼西烏丸蹋頓所居。

    肅慎,古肅慎氏之國,其地時為靺鞨所居。

    碣石,禹貢之碣石也。

    杜佑以為此碣石在高麗中。

    佑曰:碣石山,在漢樂浪郡遂城縣,秦長城起于此山。

    今驗長城東截遼水而入高麗,遣址猶存。

    黏,女廉翻。

    蟬,服虔音提。

    蹋,徒盍翻。

    碣,其列翻。

    暆,應劭曰,音移。

    〕駱驿引途,〔駱驿,相繼不絕也。

    〕總急平壤,〔平壤城,高麗國都也,亦曰長安城,東西六裡,随山屈曲,南臨浿水。

    杜佑曰:高麗王自東晉以後居平壤城,即漢樂浪郡王險城。

    〕凡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号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

    宜社于南桑幹上,類上帝于臨朔宮南,〔記王制:天子将出,類乎上帝,宜乎社。

    鄭氏注:類、宜,皆祭名。

    孔穎達曰:天道遠,以事類而祭告之也。

    社主殺戮,故求便宜。

    社主陰,萬物于此斷殺,故曰宜。

    桑幹河,巡薊城南。

    水經:濕水出鴈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幹縣,謂之桑幹水,東過廣陽薊縣北。

    今在薊城南,城邑有變遷也。

    幹,音幹。

    〕祭馬祖于薊城北。

    〔周禮祭馬祖,鄭氏注曰:馬祖,天驷也。

    〕帝親授節度:每軍大将、亞将各一人;騎兵四十隊,隊百人,十對為團,步卒八十對,分為四團,團各有偏将一人;其铠冑、旗旛,每團異色;〔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铠,可亥翻。

    〕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撫,不受大将節制;其辎重散兵等亦為四團,〔降,戶将翻。

    使,疏吏翻。

    重,直用翻。

    散,悉但翻。

    〕使步卒挾之而行;進止立營,皆有次叙儀法。

    癸未,第一軍發;日遣一軍,相去四十裡,連營漸進,終四十日,發乃盡,首尾相繼,鼓角相聞,旌旗亘九百六十裡。

    禦營内合十二衛、三台、五省、九等,發隸内、外、前、後、左、右六軍,次後發,又亘八十裡。

    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4甲辰,内史元壽薨。

     5二月,壬戍,觀德王雄薨。

    〔觀王雄,谥曰德。

    觀,古玩翻。

    〕 6北平襄侯段文振為兵部尚書,上表,以為帝「寵待突厥太厚,處之塞内,〔上,時掌翻。

    處,昌呂翻。

    〕資以兵食,戎狄之性,無親而貪,異日必為國患,宜以時谕遣,令出塞外,〔令,力丁翻;下同。

    〕然後明設烽候,緣邊鎮防,務令嚴重,此萬歲之長策也。

    」兵曹郎斛斯政,樁之孫也,〔帝改尚書諸曹侍郎為郎。

    兵曹郎,開皇之兵部侍郎也。

    斛斯樁,構間後魏孝武、高歡者也。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