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都皇城端門也。
唐六典雲:武德五年平王世充,惡其壯麗,焚幹陽殿及建國門。
華,讀曰花。
考異曰:雜記在五年正月,又雲「三百人」。
今從隋書。
〕監門者皆稽首。
〔監,古銜翻。
稽,音啟。
〕既而奪衛士仗,将為亂;齊王暕遇而斬之。
于是都下大索,〔暕,古限翻。
索,山客翻。
〕連坐者千餘家。
2帝以諸蕃酋長畢集洛陽,〔酋,才由翻。
長,知兩翻。
〕丁醜,于端門街〔洛陽皇城端門外之街。
〕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裡,〔聞,音問。
〕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巨萬。
自是歲以為常。
〔丁醜,正月十五日。
今人元宵行樂,蓋始盛于此。
〕 諸蕃請入豐都市交易,〔東都東市曰豐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遠。
〕帝許之。
先命整飾店肆,檐宇如一,盛設帷帳,珍貨充積,人物華盛,賣菜者亦藉以龍須席。
〔龍須席以龍須草織成,今淮上安慶府居人多能織龍須席。
〕胡客或過酒食店,〔過,工禾翻。
〕悉令邀延就坐,〔坐,徂卧翻。
〕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
」胡客皆驚歎。
其黠者頗覺之,〔绐,徒亥翻。
黠,戶八翻,慧也。
〕見以缯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市人凓不能答。
帝稱裴矩之能,謂矩臣曰:「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未發之頃,矩辄以聞;自非奉國盡心,執能若是!」是時矩與右翊衛大将軍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禦史大夫裴蘊、光祿大夫郭衍以谄谀有寵。
述善于供奉,容止便辟,〔便,毗連翻。
辟,讀曰僻。
〕侍郎者鹹取則焉。
郭衍嘗勸帝五日一視朝,〔朝,直遙翻;下同。
〕曰:「無效高祖,空自勸苦。
」帝益以為忠,曰:「唯有郭衍心與朕同。
」 帝臨朝凝重,〔朝,直遙翻。
〕發言降诏,辭義可觀;而内存聲色,其在兩都及巡遊,常以僧、尼、道士、女官自随,〔女官,即女道士。
〕謂之四道場。
梁公蕭巨,琮之弟子;千牛左右宇文皛,慶之孫也;〔隋制:千牛備身左、右十二人,掌供禦弓箭。
宇文慶見一百七十三卷陳高宗太建十一年。
皛,戶了翻。
〕皆有寵于帝。
帝每日于苑中林亭間盛陳酒馔,〔馔,雛睆翻,又雛戀翻。
〕敕燕王倓與巨、皛及高祖嫔禦為一席,〔倓,徒甘翻。
嫔,毗賓翻。
〕僧、尼、道士、女官為一席,帝與諸寵姬為一席,略相連接,罷朝即從之。
〔朝,直遙翻。
〕宴飲更相勸侑,〔更,工衡翻。
〕酒酣殽亂,靡所不至,以是為常。
楊氏婦女之美者,往往進禦。
皛出入宮掖,不限門禁,至于妃嫔、公主皆有醜聲,帝亦不之罪也。
3帝複遣朱寬招撫流求,〔複,扶又翻。
〕流求不從,帝遣虎贲郎将廬江陳棱、朝請大夫同安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泛海擊之。
〔贲,音奔。
将,即亮翻。
帝改廬江郡,熙州為同安郡,婺州為東陽郡,潮州為義安郡。
〕行月餘,至其國,以鎮周為先鋒。
流求王渴刺兜〔刺,盧達翻。
〕遣兵逆戰;屢破之,遂至其都。
〔流求國王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栅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蕃。
〕渴刺兜自将出戰,〔将,即亮翻。
〕又敗,退入栅;棱等乘勝攻拔之,斬渴刺兜,虜其民萬餘口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二月,乙巳,棱等獻流求俘,頒賜百官,進棱位右光祿大夫,鎮周金紫光祿大夫。
4乙卯,诏以「近世茅土妄假,名實相乖,自今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襲。
」于是舊賜五等爵,非有功者除之。
5庚申,以所征周、齊、梁、陳散樂〔散,溪悉但翻。
〕悉配太常,皆置博士弟子以相傳授,樂工至三萬餘人。
6三月,癸亥,帝幸江都宮。
7初,帝欲大營汾陽宮,令禦史大夫張衡具圖奏之。
〔考異曰:張掖傳雲,「帝幸衡宅之明年,幸汾陽宮。
」又雲「明年,複幸汾陽宮。
」按本紀皆無其事,恐傳誤。
〕衡乘間進谏曰:「比年勞役繁多,〔間,古苋翻。
比,毗至翻。
〕百姓疲弊,伏願留神,稍加抑損。
」帝意甚不平,後木衡謂侍臣曰:「張衡自謂由其計劃,令我有天下也。
」〔令,力丁翻。
〕乃錄齊王暕攜皇甫诩從駕及前幸涿郡祀恒嶽時父老谒見者一冠多不整,〔暕,古限翻。
從,才用翻。
恒,戶登翻。
見,賢遍翻。
〕譴衡以憲司不能正,〔張衡為禦史大夫,故譴之以憲司職分。
〕出為榆林太守。
久之,衡督役築樓煩城,〔大業四年,置樓煩郡,後魏之岚州也,本漢之汾陽縣地,時置汾陽宮,故築城。
守,式又翻。
〕因帝巡幸,得谒帝。
帝惡衡不損瘦,〔惡,烏路翻。
〕以為不念咎,謂衡曰:「公甚肥澤,宜且還郡。
」複遣之榆林。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未幾,敕衡督役江都宮。
禮部尚書楊玄感使至江都,〔幾,居豈翻。
使,疏吏翻。
〕衡謂玄感曰:「薛道衡真為枉死。
」玄感奏之;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衡頻減頓具。
帝于是發怒,鎖詣江都市,将斬之,久乃得釋,除名為民,放還田裡。
以王世充領江都宮監。
世充本西域胡人,姓支氏,父收,幼從母嫁王氏,因冒其姓。
世充性谲詐,有口辯,頗涉書傳,好兵法,習律令。
〔谲,古穴翻。
傳,直戀翻。
好,呼到翻;下同。
〕帝數幸江都,〔數,所角翻。
〕世充能伺候顔色為阿谀,雕飾池台,奏獻珍物,由是有龍。
〔為王世充乘時潛竊張本。
伺,相吏翻。
〕 8夏,六月,甲寅,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
〔隋制,京尹正寸品。
〕 9冬,十二月,己未,文安憲侯牛弘卒。
〔按牛弘傳,弘爵奇章郡公,卒贈文安縣侯,谥曰憲,此書其贈谥也。
隋志:文安縣屬河間郡。
卒,子恤翻。
〕弘寬厚恭儉,學術精博,隋室舊臣,始終信任,悔吝不及者,唯弘一人而已。
弟弼,好酒而臁〔臁,香句翻,醉怒也。
〕嘗因醉射殺弘駕車牛。
〔射,而亦翻。
〕弘來還宅,〔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其妻迎謂之曰:「叔射殺牛。
」弘無所怪問,直答雲:「作脯。
」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殺牛,大是異事!」弘曰:「巳知之矣。
」顔色自若,讀書不辍。
10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八百餘裡,〔今浙西運河自杭州達鎮江府入大江是也。
鎮江,古京口也。
帝改杭州為餘杭郡。
〕廣十餘丈,〔廣,古曠翻。
〕使可通龍舟,并置驿宮、草頓,欲東巡會稽。
〔帝改越州複曰會稽郡。
會,古外翻。
〕 11上以百官從駕皆服褶,〔從,才用翻。
褶,音習。
〕于軍旅間不便,是歲,始诏「從駕涉遠者,文武官皆戎之,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綠,〔自此文武官常服,遂以為品色。
着,則略翻。
绯,音非。
〕胥史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阜,〔阜,才早翻。
〕士卒以黃。
」 12帝之幸啟民帳也,〔見上卷三年。
〕高麗使者在啟民所,〔麗,疏吏翻。
〕啟民不敢隐,與之見帝。
〔見,賢遍翻。
〕黃門侍郎裴矩說帝曰:「高麗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為郡縣;〔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鮮,秦末衛滿據之,傳國至孫右渠,漢武帝滅之,開為四郡。
漢末,公孫度據之,傳國至孫淵,魏滅之,至晉皆為郡縣。
高麗之先,出于夫餘,朱蒙建國,号高句骊,以高為氏。
魏、晉以來,中國兵亂,高麗内優,并有遼東地。
說,輸芮翻。
朝,漢書音義音潮。
〕今乃不臣,别為異域。
先帝欲征之久矣,但楊諒不肖,師出無功。
〔事見一百七十八卷開皇十八年。
〕當陛下之時,安可不取,使冠帶之境,遂為蠻貊之鄉乎!今其使者親見啟民舉國從化,可因其恐懼,脅使入朝。
」〔朝,直遙翻;下同。
〕帝從之。
敕牛弘宣旨曰:「朕以啟民誠心奉國,故親至其帳。
明年當往涿郡,爾還日語高麗王:〔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語,牛倨翻。
麗,力知翻。
〕勿〔【章:十二行本「勿」上有「宜早來朝」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自疑懼,存育之育之禮,當如啟民。
茍或不朝,将帥啟民往巡彼土。
」〔帥,讀曰率。
〕高麗王元懼,藩禮頗阙,帝将讨之;課天下富人買武馬,匹至十萬錢;簡閱器仗,務令精新,或有濫惡,則使者立斬。
〔立,力丁翻。
〕 七年〔(辛未、六一一)〕 1春,正月,壬寅,真定襄侯郭衍卒。
〔真定縣侯也。
隋志,恒山郡治真定縣。
卒,子恤翻。
〕 2二月,己未,上升釣台臨子津,大宴百僚。
乙亥,帝自江都行涿郡,禦龍舟,渡河入永濟渠,仍敕選部、門下、内史、禦史四司之官于船前選補,〔選部之選,宣戀翻;選補之選,如字。
〕其受選者三千餘人,或徒步随船三千餘裡,不得處分,〔處,昌呂翻。
分,扶又翻。
〕凍餒疲頓,因而緻死者一二。
3壬午,下诏讨高麗。
敕幽州總管元弘嗣〔大業初已廢諸州總管府,此書元弘嗣前管。
〕往東萊海口〔帝改萊州為東萊郡。
〕造船三百艘,〔艘,蘇遭翻。
〕官吏督役,晝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
〔蛆,子餘翻。
〕夏,四月,庚午,車駕至涿郡之臨朔宮,〔唐志:幽州薊縣有故隋臨朔宮。
考異曰:略記曰:「丙午,幸涿郡之新宮。
」按長曆,是月丙辰朔,無丙午。
今從帝紀。
〕文武從官九品以上,并令給宅安置。
〔從,才用翻。
〕先是,诏總征天下兵,無問遠近,俱會于涿。
〔涿,即涿郡。
先,悉薦翻。
〕又發江淮以南水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撺手三萬人,〔撺,七亂翻,小擡也。
〕于是四遠奔赴如流。
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隋志:高陽縣,屬河間郡。
乘,繩證翻。
〕供載衣甲幔幕,〔幔,莫半翻。
〕令兵士自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
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令,力丁翻。
黎陽縣屬汲郡,有黎陽倉。
洛口倉初置,見上卷二年。
〕舳舻相次千餘裡,〔舳舻,音逐盧。
〕載兵甲及攻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于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枕,職任翻。
〕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4山東、河南大水,漂沒三十餘郡。
冬,十月,乙卯,底柱崩,偃河逆流數十裡。
〔砥柱,在河南郡陝縣北河中。
底,與砥同。
〕 5初,帝西巡,〔見五年。
〕遣侍禦史韋節〔隋制:禦史台侍禦史八人。
〕召西突厥處羅可汗,〔厥,九勿翻。
處,昌呂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令與車駕會大鬥拔谷,國人不從,處羅謝使者,辭以他故。
帝大怒,無如之何。
會其酋長射匮遣使來求婚,〔令,力丁翻。
使,疏吏翻。
酋,才由翻。
長,知兩翻。
〕裴矩因奏曰:「處羅不朝,恃強大耳。
臣請以計溺之,分裂其國,即易制也。
〔朝,直遙翻;下同。
易,以鼓翻。
〕射匮者,都六之子,達頭之孫,〔杜佑曰:都六者,突厥始建号者也。
唐六典雲:武德五年平王世充,惡其壯麗,焚幹陽殿及建國門。
華,讀曰花。
考異曰:雜記在五年正月,又雲「三百人」。
今從隋書。
〕監門者皆稽首。
〔監,古銜翻。
稽,音啟。
〕既而奪衛士仗,将為亂;齊王暕遇而斬之。
于是都下大索,〔暕,古限翻。
索,山客翻。
〕連坐者千餘家。
2帝以諸蕃酋長畢集洛陽,〔酋,才由翻。
長,知兩翻。
〕丁醜,于端門街〔洛陽皇城端門外之街。
〕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裡,〔聞,音問。
〕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巨萬。
自是歲以為常。
〔丁醜,正月十五日。
今人元宵行樂,蓋始盛于此。
〕 諸蕃請入豐都市交易,〔東都東市曰豐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遠。
〕帝許之。
先命整飾店肆,檐宇如一,盛設帷帳,珍貨充積,人物華盛,賣菜者亦藉以龍須席。
〔龍須席以龍須草織成,今淮上安慶府居人多能織龍須席。
〕胡客或過酒食店,〔過,工禾翻。
〕悉令邀延就坐,〔坐,徂卧翻。
〕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
」胡客皆驚歎。
其黠者頗覺之,〔绐,徒亥翻。
黠,戶八翻,慧也。
〕見以缯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市人凓不能答。
帝稱裴矩之能,謂矩臣曰:「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未發之頃,矩辄以聞;自非奉國盡心,執能若是!」是時矩與右翊衛大将軍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禦史大夫裴蘊、光祿大夫郭衍以谄谀有寵。
述善于供奉,容止便辟,〔便,毗連翻。
辟,讀曰僻。
〕侍郎者鹹取則焉。
郭衍嘗勸帝五日一視朝,〔朝,直遙翻;下同。
〕曰:「無效高祖,空自勸苦。
」帝益以為忠,曰:「唯有郭衍心與朕同。
」 帝臨朝凝重,〔朝,直遙翻。
〕發言降诏,辭義可觀;而内存聲色,其在兩都及巡遊,常以僧、尼、道士、女官自随,〔女官,即女道士。
〕謂之四道場。
梁公蕭巨,琮之弟子;千牛左右宇文皛,慶之孫也;〔隋制:千牛備身左、右十二人,掌供禦弓箭。
宇文慶見一百七十三卷陳高宗太建十一年。
皛,戶了翻。
〕皆有寵于帝。
帝每日于苑中林亭間盛陳酒馔,〔馔,雛睆翻,又雛戀翻。
〕敕燕王倓與巨、皛及高祖嫔禦為一席,〔倓,徒甘翻。
嫔,毗賓翻。
〕僧、尼、道士、女官為一席,帝與諸寵姬為一席,略相連接,罷朝即從之。
〔朝,直遙翻。
〕宴飲更相勸侑,〔更,工衡翻。
〕酒酣殽亂,靡所不至,以是為常。
楊氏婦女之美者,往往進禦。
皛出入宮掖,不限門禁,至于妃嫔、公主皆有醜聲,帝亦不之罪也。
3帝複遣朱寬招撫流求,〔複,扶又翻。
〕流求不從,帝遣虎贲郎将廬江陳棱、朝請大夫同安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泛海擊之。
〔贲,音奔。
将,即亮翻。
帝改廬江郡,熙州為同安郡,婺州為東陽郡,潮州為義安郡。
〕行月餘,至其國,以鎮周為先鋒。
流求王渴刺兜〔刺,盧達翻。
〕遣兵逆戰;屢破之,遂至其都。
〔流求國王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栅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蕃。
〕渴刺兜自将出戰,〔将,即亮翻。
〕又敗,退入栅;棱等乘勝攻拔之,斬渴刺兜,虜其民萬餘口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二月,乙巳,棱等獻流求俘,頒賜百官,進棱位右光祿大夫,鎮周金紫光祿大夫。
4乙卯,诏以「近世茅土妄假,名實相乖,自今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襲。
」于是舊賜五等爵,非有功者除之。
5庚申,以所征周、齊、梁、陳散樂〔散,溪悉但翻。
〕悉配太常,皆置博士弟子以相傳授,樂工至三萬餘人。
6三月,癸亥,帝幸江都宮。
7初,帝欲大營汾陽宮,令禦史大夫張衡具圖奏之。
〔考異曰:張掖傳雲,「帝幸衡宅之明年,幸汾陽宮。
」又雲「明年,複幸汾陽宮。
」按本紀皆無其事,恐傳誤。
〕衡乘間進谏曰:「比年勞役繁多,〔間,古苋翻。
比,毗至翻。
〕百姓疲弊,伏願留神,稍加抑損。
」帝意甚不平,後木衡謂侍臣曰:「張衡自謂由其計劃,令我有天下也。
」〔令,力丁翻。
〕乃錄齊王暕攜皇甫诩從駕及前幸涿郡祀恒嶽時父老谒見者一冠多不整,〔暕,古限翻。
從,才用翻。
恒,戶登翻。
見,賢遍翻。
〕譴衡以憲司不能正,〔張衡為禦史大夫,故譴之以憲司職分。
〕出為榆林太守。
久之,衡督役築樓煩城,〔大業四年,置樓煩郡,後魏之岚州也,本漢之汾陽縣地,時置汾陽宮,故築城。
守,式又翻。
〕因帝巡幸,得谒帝。
帝惡衡不損瘦,〔惡,烏路翻。
〕以為不念咎,謂衡曰:「公甚肥澤,宜且還郡。
」複遣之榆林。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未幾,敕衡督役江都宮。
禮部尚書楊玄感使至江都,〔幾,居豈翻。
使,疏吏翻。
〕衡謂玄感曰:「薛道衡真為枉死。
」玄感奏之;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衡頻減頓具。
帝于是發怒,鎖詣江都市,将斬之,久乃得釋,除名為民,放還田裡。
以王世充領江都宮監。
世充本西域胡人,姓支氏,父收,幼從母嫁王氏,因冒其姓。
世充性谲詐,有口辯,頗涉書傳,好兵法,習律令。
〔谲,古穴翻。
傳,直戀翻。
好,呼到翻;下同。
〕帝數幸江都,〔數,所角翻。
〕世充能伺候顔色為阿谀,雕飾池台,奏獻珍物,由是有龍。
〔為王世充乘時潛竊張本。
伺,相吏翻。
〕 8夏,六月,甲寅,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
〔隋制,京尹正寸品。
〕 9冬,十二月,己未,文安憲侯牛弘卒。
〔按牛弘傳,弘爵奇章郡公,卒贈文安縣侯,谥曰憲,此書其贈谥也。
隋志:文安縣屬河間郡。
卒,子恤翻。
〕弘寬厚恭儉,學術精博,隋室舊臣,始終信任,悔吝不及者,唯弘一人而已。
弟弼,好酒而臁〔臁,香句翻,醉怒也。
〕嘗因醉射殺弘駕車牛。
〔射,而亦翻。
〕弘來還宅,〔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其妻迎謂之曰:「叔射殺牛。
」弘無所怪問,直答雲:「作脯。
」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殺牛,大是異事!」弘曰:「巳知之矣。
」顔色自若,讀書不辍。
10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八百餘裡,〔今浙西運河自杭州達鎮江府入大江是也。
鎮江,古京口也。
帝改杭州為餘杭郡。
〕廣十餘丈,〔廣,古曠翻。
〕使可通龍舟,并置驿宮、草頓,欲東巡會稽。
〔帝改越州複曰會稽郡。
會,古外翻。
〕 11上以百官從駕皆服褶,〔從,才用翻。
褶,音習。
〕于軍旅間不便,是歲,始诏「從駕涉遠者,文武官皆戎之,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綠,〔自此文武官常服,遂以為品色。
着,則略翻。
绯,音非。
〕胥史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阜,〔阜,才早翻。
〕士卒以黃。
」 12帝之幸啟民帳也,〔見上卷三年。
〕高麗使者在啟民所,〔麗,疏吏翻。
〕啟民不敢隐,與之見帝。
〔見,賢遍翻。
〕黃門侍郎裴矩說帝曰:「高麗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為郡縣;〔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鮮,秦末衛滿據之,傳國至孫右渠,漢武帝滅之,開為四郡。
漢末,公孫度據之,傳國至孫淵,魏滅之,至晉皆為郡縣。
高麗之先,出于夫餘,朱蒙建國,号高句骊,以高為氏。
魏、晉以來,中國兵亂,高麗内優,并有遼東地。
說,輸芮翻。
朝,漢書音義音潮。
〕今乃不臣,别為異域。
先帝欲征之久矣,但楊諒不肖,師出無功。
〔事見一百七十八卷開皇十八年。
〕當陛下之時,安可不取,使冠帶之境,遂為蠻貊之鄉乎!今其使者親見啟民舉國從化,可因其恐懼,脅使入朝。
」〔朝,直遙翻;下同。
〕帝從之。
敕牛弘宣旨曰:「朕以啟民誠心奉國,故親至其帳。
明年當往涿郡,爾還日語高麗王:〔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語,牛倨翻。
麗,力知翻。
〕勿〔【章:十二行本「勿」上有「宜早來朝」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自疑懼,存育之育之禮,當如啟民。
茍或不朝,将帥啟民往巡彼土。
」〔帥,讀曰率。
〕高麗王元懼,藩禮頗阙,帝将讨之;課天下富人買武馬,匹至十萬錢;簡閱器仗,務令精新,或有濫惡,則使者立斬。
〔立,力丁翻。
〕 七年〔(辛未、六一一)〕 1春,正月,壬寅,真定襄侯郭衍卒。
〔真定縣侯也。
隋志,恒山郡治真定縣。
卒,子恤翻。
〕 2二月,己未,上升釣台臨子津,大宴百僚。
乙亥,帝自江都行涿郡,禦龍舟,渡河入永濟渠,仍敕選部、門下、内史、禦史四司之官于船前選補,〔選部之選,宣戀翻;選補之選,如字。
〕其受選者三千餘人,或徒步随船三千餘裡,不得處分,〔處,昌呂翻。
分,扶又翻。
〕凍餒疲頓,因而緻死者一二。
3壬午,下诏讨高麗。
敕幽州總管元弘嗣〔大業初已廢諸州總管府,此書元弘嗣前管。
〕往東萊海口〔帝改萊州為東萊郡。
〕造船三百艘,〔艘,蘇遭翻。
〕官吏督役,晝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
〔蛆,子餘翻。
〕夏,四月,庚午,車駕至涿郡之臨朔宮,〔唐志:幽州薊縣有故隋臨朔宮。
考異曰:略記曰:「丙午,幸涿郡之新宮。
」按長曆,是月丙辰朔,無丙午。
今從帝紀。
〕文武從官九品以上,并令給宅安置。
〔從,才用翻。
〕先是,诏總征天下兵,無問遠近,俱會于涿。
〔涿,即涿郡。
先,悉薦翻。
〕又發江淮以南水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撺手三萬人,〔撺,七亂翻,小擡也。
〕于是四遠奔赴如流。
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隋志:高陽縣,屬河間郡。
乘,繩證翻。
〕供載衣甲幔幕,〔幔,莫半翻。
〕令兵士自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
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令,力丁翻。
黎陽縣屬汲郡,有黎陽倉。
洛口倉初置,見上卷二年。
〕舳舻相次千餘裡,〔舳舻,音逐盧。
〕載兵甲及攻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于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枕,職任翻。
〕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4山東、河南大水,漂沒三十餘郡。
冬,十月,乙卯,底柱崩,偃河逆流數十裡。
〔砥柱,在河南郡陝縣北河中。
底,與砥同。
〕 5初,帝西巡,〔見五年。
〕遣侍禦史韋節〔隋制:禦史台侍禦史八人。
〕召西突厥處羅可汗,〔厥,九勿翻。
處,昌呂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令與車駕會大鬥拔谷,國人不從,處羅謝使者,辭以他故。
帝大怒,無如之何。
會其酋長射匮遣使來求婚,〔令,力丁翻。
使,疏吏翻。
酋,才由翻。
長,知兩翻。
〕裴矩因奏曰:「處羅不朝,恃強大耳。
臣請以計溺之,分裂其國,即易制也。
〔朝,直遙翻;下同。
易,以鼓翻。
〕射匮者,都六之子,達頭之孫,〔杜佑曰:都六者,突厥始建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