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八

關燈
不詳撰人。

    臣達尋經傳,傍求子史,研究衆說,總撰今圖,其樣以木為之,下為方堂,堂有五室,上為圓觀,觀有四門。

    」會遼東之役,不果行。

    〕 9上之滅陳也,以陳叔寶屏風賜突厥大義公主。

    〔厥,九勿翻。

    〕公主以其宗國之覆,〔謂周亡也。

    〕心常不平,書屏風,為詩叙陳亡以自寄;上聞而惡之,〔惡,烏路翻。

    〕禮賜漸薄。

    彭公劉昶先尚周公主,流人楊欽亡入突厥,詐言昶欲與其妻作亂攻隋,遣欽密告大義公主,發兵擾邊。

    都藍可汗信之,乃不修職貢,頗為邊患。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上遣車騎将軍長孫晟使于突厥,〔隋制:車騎将軍階正五品。

    非職事官。

    騎,奇寄翻。

    使,疏吏翻。

    長,知兩翻。

    晟,承正翻。

    〕微觀察之。

    公主見晟,言辭不遜,又遣所私胡人安遂迦與楊欽計議,〔迦,求伽翻。

    〕扇惑都藍。

    晟至京師,具以狀聞。

    上遣晟往索欽;〔索,山客翻。

    〕都藍不與,曰:「檢校客内無此色人。

    」晟乃賂其達官,知欽所在,夜,掩獲之,以示都藍,因發公主私事,國人大以為恥。

    都藍執安遂迦等,并以付晟。

    上大喜,加授開府儀同三司,仍遣人突厥,廢公主。

    内史侍郎裴矩請說都藍使殺公主。

    〔說,輸芮翻。

    〕時處羅侯之子染幹,号突利可汗,〔考異曰:突厥傳雲』沙揼略子」。

    今從長孫晟傳。

    〕居北方,遣使求婚,〔使,疏吏翻。

    〕上使裴矩謂之曰:「當殺大義公主,乃許婚。

    」突利複谮之于都藍,〔複,扶又翻。

    〕都藍因發怒,殺公主,更表請婚,朝議将許之。

    〔朝,直遙翻。

    〕長孫晟曰:「臣觀雍虞闾反複無信,直以與玷厥有隙,〔雍虞闾,都藍;玷厥,達頭也。

    〕所以欲依倚國家,雖與為婚,終當叛去。

    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靈,玷厥、染幹必受其征發。

    強而更反,後恐難圖。

    且染幹者,處羅侯之子,素有誠款,于今兩代,前乞通婚,不如許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撫馴,〔少,詩沼翻。

    〔易,以豉翻。

    馴,松倫翻。

    〕使敵雍虞闾以為邊捍。

    」上曰:「善。

    」複遣晟慰谕染幹,許尚公主。

    〔為隋破都藍,樹立染幹張本。

    複,扶又翻。

    〕 10牛弘使協律郎範陽祖孝孫等參定雅樂,〔隋制,太常有協律郎二人。

    隋志:涿郡涿縣,舊置範陽郡,開皇初,郡廢。

    又上谷郡涞水縣,舊曰遒,開皇元年,以範陽為遒縣,更置範陽于此。

    〕從陳陽山太守毛爽受京房律法,〔「從」字之上,更有「孝孫」二字,文意乃明。

    隋志:南海郡含洭縣,梁置陽山郡。

    〕布管飛灰,順月皆驗。

    又每律生五音十二律,為六十音,因而六之,為三百六十音,分直歲之日以配七音,而旋相為宮之法,由是著名。

    〔名,一作明。

    〕弘等乃奏請複用旋宮法,上猶記何妥之言,〔妥言見上卷九年。

    〕注弘奏下,不聽作旋宮,但用黃锺一宮。

    于是弘等複為奏,附順上意,其前代金石并銷毀之。

    以息異議。

    弘等又作武舞,以象隋之功德郊廟飨用一調,迎氣用五調。

    〔郊廟用一調,止用黃锺一宮。

    迎氣用五調,春用角,夏用征,中央用宮,秋用商,冬用羽。

    調,徒釣翻。

    〕舊工稍盡,其餘聲律,皆不複通。

    〔複,扶又翻。

    〕 十四年〔(甲寅、五九四)〕 1春,三月,樂成。

    夏,四月,乙醜,诏行新樂,且曰:「民間音樂,流僻日久,棄其舊體,競,造繁聲,宜加禁約,務存其本。

    」萬寶常聽太常所奏樂,泫然泣曰:「樂聲淫厲而哀,天下不久将盡!」時四海全盛,聞者皆謂不然;大業之末,其言卒驗。

    〔卒,子恤翻。

    〕寶常貧而無子,久之,竟餓死。

    且死,悉取其書燒之,〔寶常撰樂譜六十四卷,具論八音旋相為宮之法,改弦移柱之變,為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四律,終于千八百聲,為之應手成曲。

    〕曰:「用此何為!」 2先是,台、省、府、寺及諸州皆置公廨錢,〔先,悉薦翻。

    廨,古隘翻。

    〕收息取給。

    工部尚書〔【章:甲十一行本「書」下有「扶風」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蘇孝慈〔唐六典:工部尚書,周之冬官卿也,漢五曹尚書,其三曰民曹,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工作、鹽池、園苑之事。

    自晉、宋、齊、梁、陳營宗廟,則權置起部尚書,事畢省之,後周依周官置大司空卿一人。

    隋開皇二年,始置工部尚書。

    〕以為「官司出舉興生,煩擾百姓,敗損風俗,〔敗,補邁翻。

    〕請皆禁止,給地以營農。

    」上從之。

    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給職田,〔職分田起于後周,頃畝以品為差,下至隋、唐,代有增減。

    〕毋得治生,與民争利。

    」〔治,直之翻。

    〕 3秋,七月,乙未,以邳公蘇威為納言。

     4初,張賓曆既行,〔開皇四年行長賓曆,見一百七十六卷陳長城公至德二年。

    〕廣平劉孝孫、〔隋志:武安郡永平縣,舊曰廣平,置廣平郡,仁壽元年,改永平縣。

    〕冀州秀才劉焯〔信都郡置冀州。

    焯,職略翻。

    〕并言其失。

    賓方有寵于上,劉晖附會之,共短孝孫,斥罷之。

    後賓卒,孝孫為掖縣丞,〔隋志:萊州東萊郡治掖縣。

    〕委官入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以他入太史曹為直太伐。

    上,時掌翻。

    〕累年不調,〔調,徒釣翻。

    〕乃抱其書,使弟子輿榇來詣阙下,〔榇,初觐翻。

    〕伏而恸哭;執法拘而奏之。

    帝異焉,以問國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

    乃遣與賓曆比校短長。

    直太史勃海張冑玄〔隋志:勃海郡,開皇六年置棣州。

    〕與孝孫共短賓曆,異論鋒起,久之不定。

    上令參問日食事,楊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無驗,冑玄所刻,前後妙中,〔刻,刻定也。

    中,竹中翻。

    〕孝孫所刻,驗亦過半。

    」于是上引孝孫、冑玄等親自勞徕。

    〔勞,力到翻。

    〕孝孫請先斬劉晖,乃可定曆,帝不怿,又罷之。

    孝孫尋卒。

    〔卒,子恤翻。

    〕 5關中大旱,民饑,下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

    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不禦酒肉,〔為,于僞翻。

    〕殆将一翆。

    八月,辛未,上帥民就食于洛陽,〔帥,讀曰率。

    〕敕斥候不得辄有驅逼。

    男女參廁于仗衛之間,遇扶老攜幼者,辄引馬避之,慰勉而去;至艱險之處,見負擔者,〔擔,都濫翻。

    〕令左右扶助之。

     6冬,開十月,甲寅,诏以齊、梁、陳宗祀廢絕,命高仁英、蕭琮、陳叔寶以時修祭,所須器物,有司給之。

    陳叔寶從帝登邙山,〔邙山,在洛陽城北。

    〕侍令,賦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上,時掌翻。

    〕并表請封禅。

    帝優詐答之。

    他日,複侍宴,〔複,扶又翻。

    〕又出,帝目之曰:「此敗豈不由酒!以作詩之功,何如思安時事!當賀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啟告急,〔渡京口,事見上卷九年。

    〕叔寶飲酒,遂不之省。

    〔省,悉井翻。

    〕高颎至日,猶見啟在床下,未開封。

    此誠可笑,蓋天亡之也。

    昔苻氏征伐所得國,皆榮貴其主,〔謂苻堅也。

    事見晉紀。

    〕苟欲求名,不知違天;令與之官,乃違天也。

    」 7齊州刺史盧贲〔隋志:齊郡,舊曰齊州,治曆城。

    〕坐民饑閉民粜,〔粜,他吊翻。

    〕除名。

    帝後複欲授以一州,贲對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

    皇太子為言:「此輩并有佐命功,雖性行輕險,〔為,于僞翻。

    行,下孟翻。

    〕誠不可棄。

    」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

    微劉昉、鄭譯、盧贲、柳裘、皇甫績等,則我不至此。

    然此等皆反複子也,當周宣帝時,以無賴得幸。

    及帝大漸,顔之儀等請以趙王輔政,此輩行詐,顧命于我。

    〔事見一百七十四卷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我将為政,又欲亂之,故昉謀大逆,譯為巫蠱。

    〔考異曰:「盧贲傳雲:「昉為大逆于前,譯為巫蠱于後。

    」按譯傳,譯以開皇元年坐巫蠱廢,昉以六年坐謀反誅。

    贲傳誤也。

    〕如贲之例,皆不漢志,任之則不遜,置之則怨望,自為難信,非我棄之。

    衆人見此,謂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

    」贲遂廢,卒于家。

    〔卒,子恤翻。

    〕 8晉王廣帥百官抗表,固請封禅。

    〔帥,讀曰率〕帝令牛弘創定儀注,既成,帝視之,曰:「茲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但當東巡,因緻祭山耳。

    」十二月,乙未,車駕東巡。

     9上好禨祥小數,〔好,呼到翻。

    禨,居希翻。

    〕上儀同三司肅口上書曰:「甲寅、乙卯,天地之合也。

    〔吉上,時掌翻。

    〕今茲甲寅之年,以辛酉朔旦冬至,來年乙卯,以甲子夏至。

    冬至陽始,郊天之日,即至尊本命;夏至陰始,祀地之辰,即皇後本命。

    至尊德并幹之覆育,〔覆,敷又翻。

    〕皇宕仁同地之載養,所以二儀元氣并曾本辰。

    上大悅,賜物五百段。

    吉,懿之孫也。

    〔蕭懿,梁武帝之兄,追封長沙王。

    〕員外散騎侍郎王劭言上有龍顔戴幹之表,〔劭雲:幹鑿度雲,「泰表戴幹。

    」鄭玄注雲,表者,人形體之彰識也。

    幹,盾也。

    泰人之表戴幹。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指示群臣。

    上悅,拜著作郎。

    〔隋志:秘書省領太史、著作二曹,著作曹置郎二人。

    〕劭前後上表〔上,時掌翻。

    〕言上受命符瑞甚衆,又采民間歌謠,引圖書纖緯,捃摭佛經,〔谶,楚谮翻。

    捃,居運翻。

    摭,之石翻。

    〕回易文字,曲加誣飾,撰皇隋靈感志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

    劭集諸州朝集,使盥手焚香【章:甲十一行本「香」下有「閉目」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而讀之,曲折其聲,有如歌詠,經涉旬朔,徧而後罷。

    上益喜,前後賞賜優洽。

    〔洽,音狹。

    朝,宜遙翻。

    使,疏吏翻。

    〕 十五年〔(乙卯、五九五)〕 1春,正月,壬戌,車駕頓齊州。

    庚午,為壇于泰山,柴泰山,柴燎祀天,以歲旱謝謝愆咎,禮如南郊;又親祀青帝壇。

    赦天下。

     2二月,丙辰,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關中、綠邊不在其例。

     3三月,己未,至自東巡。

     4仁壽宮成。

    丁亥,上幸仁壽宮。

    時,天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楊素悉焚除之,上聞之,不悅。

    及至,見制度壯麗,大怒曰:「楊素殚民力,為離宮,為吾結怨天下。

    」〔為吾,于僞翻。

    〕素聞之,惶恐,盧獲譴,以告封德彜,曰:「公勿憂,俟皇後至,必有恩诏。

    」〔考異曰:隋書、北史皆曰:「宮成,上令高颎前視,奏稱頗傷绮麗,大損人丁,帝不悅。

    素懼,即于北門啟獨孤皇後曰,『帝王法有離宮别館,今天下太平,造一宮何足損費!』後以此理谕上,上乃解。

    」今從唐書。

    〕明日,上果召素入對,獨孫後勞之曰:〔勞,力到翻。

    〕「公知吾夫婦老,無以自娛,盛飾此宮,豈非北孝!」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素負貴恃才,多所陵侮;唯賞重德彜,每引之與論宰相職務,終日忘倦,因撫其床曰:「封郎必須據吾此坐。

    」〔楊素賞重對德彜,非但以其算略,蓋必術亦相似。

    〕屢薦于帝,帝擢為内史舍人。

     5夏,四月,己醜朔,赦天下。

     6六月,戊子,诏鑿底柱。

    〔底柱山,在陝縣北大河中。

    水經曰:河水過砥柱門。

    注雲:砥柱,山名也。

    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

    三穿既決,水流疏分,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

    〕 7庚寅,相州刺史豆盧通貢绫文布,〔燕慕容精歸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子孫以為氏。

    相,息亮翻。

    〕命焚之于朝堂。

    〔朝,直遙翻。

    〕 8秋,七月,納言蘇威坐從祠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