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七

關燈
欷,音希,又許既翻。

    〕遂就擒。

    諸門衛皆走,弼夜燒北掖門入,聞韓擒虎已得陳叔寶,呼視之,叔寶惶懼,流汗股栗,向弼再拜。

    弼謂之曰:「小國之君當大國之卿,拜乃禮也。

    入朝不失作歸命侯,〔朝,直遙翻。

    孫哠降晉,封歸命侯。

    〕無勞恐懼。

    既而恥功在韓擒虎後,與擒虎相厪,挺刃而出;〔厪,苦候翻,罵也。

    挺,拔也。

    〕欲令蔡征為叔寶作降箋,命乘騾車歸己,〔騾,盧戈翻。

    〕事不果。

    弼置叔寶于德教殿,以兵衛守。

    」 高颎先入建康,颎子德弘為晉王廣記室,〔颎,居永翻。

    隋制,諸王記室參軍在錄事、功曹之下。

    〕廣使德弘馳詣颎所,令留張麗華,颎曰:「普太公蒙面以斬妲己,〔妲己,有蘇氏之美女,商纣嬖之,武王勝殷,殺纣,并誅妲己。

    妲,當割翻。

    己,音紀。

    〕今豈可留麗華!」乃斬之于青溪。

    德弘還報,廣變色曰:「昔人雲,『無德不報』,〔詩大雅抑之辭。

    〕我必有以報高公矣!」由是恨颎。

    〔使高颎留麗華而廣納之,文帝必怒,安得成他日奪嫡之謀,是誠宜德之也,顧恨之邪!史為廣殺颎張本。

    〕 丙戌,晉王廣入建康,以施文慶受委不忠,曲為谄佞以蔽耳目,沈客卿重賦厚斂以悅其上,與太市令陽慧朗、刑法監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皆為民害,斬于石阙下,以謝三吳。

    〔斂,力贍翻。

    暨,戟乙翻。

    「陽慧朗」一作「惠朗」。

    「暨慧」之下逸「景」字。

    〕使高颎與元帥府記室裴矩〔帥,所類翻。

    〕收圖籍,封府庫,資财一無所取,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矩,讓之之弟子也。

    〔裴讓之見一百五十八卷梁武帝大同四年。

    〕 廣以賀若弼先期決戰,違軍令,收以屬吏。

    〔先,悉薦翻。

    屬,之欲翻。

    〕上驿召之,诏廣曰:「平定江表,弼與韓擒虎之力也。

    」賜物萬段;又賜弼與擒虎诏,美其功。

     開府儀同三司王頒,僧辯之子,夜,發陳高祖陵,焚骨取灰,投水而飲之。

    〔報雠也。

    陳高祖殺僧辯事見一百六十六卷梁敬帝紹泰元年。

    〕既而自縛,歸罪于晉王廣;廣以聞,上命赦之。

    诏陳高祖、世祖、高宗陵,總給五戶分守之。

     上遣使以陳亡告許善心,〔使,疏吏翻。

    〕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階之下,藉草東向坐三日;〔去年陳遣善心來聘,留于客館,不遣還,事見上卷。

    西階,賓階也。

    衰服、藉草,喪禮也。

    衰,叱雷翻。

    号,戶刀翻。

    藉,慈夜翻。

    〕敕書唁焉。

    〔唁,魚戰翻。

    吊生曰唁。

    〕明日,有诏就館,拜通直散騎常侍,〔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賜衣一襲。

    〔衣單複具曰襲。

    〕善心哭盡哀,入房改服,〔改衰服,服賜服。

    〕複出,北面立,〔複,扶又翻。

    〕垂泣,再拜受诏,明月乃朝,〔朝,直遙翻。

    〕伏泣于殿下,悲不能興。

    上顧左右曰:「我平陳國,唯獲此人。

    既能懷其舊君,即我之誠臣也。

    」敕以本官直門下省。

    〔通直散騎常侍屬門下省。

    今敕善心以本官直門下省,何也﹖按唐六典,晉始有門下省,散騎常恃雖隸門下,别為一省,潘嶽雲「寓直散騎之省」是也,此隋所以命許善心以通直散騎常侍直門下省欤﹖〕 陳水軍都督周羅黃與郢州刺史荀法尚守江夏,〔江夏,陳郢州治所。

    夏,戶雅翻。

    〕秦王俊督三十總管水陸十餘萬屯漢口,不得進,〔漢水入江之口,即沔口也。

    〕相持踰月。

    陳荊州刺史陳慧紀遣南康内史呂忠肅屯岐亭,〔按楊素傳,忠肅屯岐亭,正據江峽。

    則岐亭在西陵峽口也。

    考異曰:隋書作「呂仲肅」,南史作「呂肅」,今從陳書。

    〕據巫峽,〔按水經,江水出巫峽過秭歸夷陵,徑流頭狼尾灘,而後東徑西陵峽。

    去年冬,楊素破戚昕,其舟師巳過狼尾而東,呂忠肅所據者,蓋西陵峽也。

    當從楊素傳作「江峽」為通。

    〕于北岸鑿岩,綴鐵鎖三條,〔考異曰:南史作「五條」,今從隋書。

    〕橫截上流以隋船,忠肅竭其私财以充軍用。

    楊素、劉仁恩奮兵擊之,四十餘戰,忠肅守險力争,隋兵死者五千餘人,陳人盡取其鼻以求功賞。

    既而隋師屢捷,獲陳之士卒,三縱之。

    忠肅棄栅而遁,素徐去其鎖;〔去,羌呂翻。

    〕忠肅複據荊門之延洲,素遣巴蜑千人,〔蜑亦蠻也。

    居巴中者曰巴蜑。

    此水蜑之習于用舟者也。

    蜑,徒旱翻。

    〕乘五牙四艘,以拍竿碎其十餘艦,〔艘,蘇遭翻。

    艦,戶黯翻。

    〕遂大破之,俘甲士二千餘人,忠肅僅以身免。

    陳信州刺史顧覺屯安蜀城,棄城走。

    〔梁置信州于巴東,西魏取之,其地時屬隋,故陳信州刺史屯于南蜀城。

    〕陳慧紀屯公安,〔公安,陳荊州治所。

    〕悉燒其儲蓄,引兵東下,于是巴陵以東無複城守者。

    陳慧紀帥将士三萬人,樓船千餘艘,沿江而下,〔複,扶又翻。

    帥,讀曰率;下同。

    将,即亮翻;下同。

    〕欲入援建康,為秦王俊所拒,不得前。

    是時,陳晉熙王叔文罷湘州,還,至巴州,慧紀推叔文為盟主。

    〔巴州,治巴陵。

    〕而叔文已帥巴州刺史畢寶等緻書請降于俊,俊遣使迎勞之。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使,疏吏翻;下同。

    勞,力到翻。

    〕會建康平,晉王廣命陳叔寶手書招上江諸将,使樊毅詣周羅黃,陳慧紀子正業詣慧紀谕指。

    時諸城皆解甲,羅黃乃與諸将大臨三日,〔将,即亮翻。

    臨,力浸翻。

    〕放兵散,然後詣俊降,陳慧紀亦降,上江皆平。

    楊素下至漢口,與俊會。

    王世積在蕲口,聞陳已亡,〔【章:甲十一行本「亡」下有「移書」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告谕江南諸郡,于是江州司馬黃偲棄城走,〔蕲,音機,又音其。

    偲,音思。

    〕豫章諸郡太守皆詣世積降。

    〔守,式又翻。

    〕 癸巳,诏遣使者巡撫陳州郡。

    二月,乙未,廢淮南行台省。

    〔晉王廣于時将凱還也。

    〕 2蘇威奏請五百家置鄉正,使治民,簡辭訟。

    〔治,直之翻;下同。

    〕李德林以為:「本廢鄉官判事,為其裡闾親識,部斷不平,〔為其,于僞翻。

    斷,丁亂翻。

    〕今令鄉正專治五百家,恐為害更甚。

    且要荒小縣,有不至五百家者,〔令,力丁翻。

    要,一遙翻。

    〕豈可使兩縣共管一鄉!」帝不聽。

    丙申,制:「五百家為鄉,置鄉正一人;百家為裡,置裡長一人。

    」〔長,知兩翻。

    〕 3陳吳州刺史蕭瓛能得物情,陳亡,吳人推瓛為主,〔瓛,戶官翻。

    〕右衛大将軍武川宇文述帥行軍總管元契、張默言等讨之。

    落叢公燕榮以舟師自東海至,〔【章:甲十一行本「至」下有「亦受述節度」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隋書:宇文述,代郡武川人。

    地理志:馬邑郡善陽縣,大叢置代郡。

    順政郡鳴水縣,西魏置落叢縣及落叢郡。

    順政,西魏之興州也。

    東海郡,海州。

    燕榮舟自海道入湖,可至吳州,陳置吳州于吳郡。

    燕,因肩翻。

    〕陳永新侯陳君範自晉陵奔瓛,〔沈約志:永新縣,吳立,屬安成太守。

    隋廢安成郡為安複縣。

    晉陵與吳接壤。

    〕并軍拒述。

    述軍且至,瓛立栅于晉陵城東,留兵拒述,遣其将王褒守吳州,自義興入太湖,欲掩述後。

    述進破其栅,回兵擊瓛,大破之;〔栅,測革翻。

    将,即亮翻。

    〕又遣兵别道襲吳州,王褒衣道士服棄城走。

    〔衣,于既翻。

    〕瓛以餘衆保包山,〔包山,在太湖中,其地西北距吳縣百二十裡,又名洞庭山,四西皆水,地占三鄉,環四十裡,土宜橘柚。

    〕燕榮擊破之。

    瓛将左右數人匿民家,為人所執。

    述進至奉公埭,〔燕,因肩翻。

    将,音如字,領也,攜也。

    埭,徒蓋翻。

    〕陳東揚州刺史蕭岩以會稽降,與瓛皆送長安,斬之。

    〔以岩等驅江陵士女降陳也,事見上卷陳長城公祯明元年。

    〕 楊素之下荊門也,遣别将龐晖将兵略地,南至湘州,城中将士,莫有固志〔【章:甲十一行本「志」下有「刻日請降」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将,即亮翻;下同。

    〕刺史嶽陽王叔慎,年十八,置酒會文武僚吏。

    酒酣,叔慎歎曰:「君臣之義,盡于此乎!」〔按陳湘州刺史陳叔文既去鎮,施文慶實代之阻隋兵,不及至,湘州必有守之者,但未知叔慎何時所命耳。

    〕長史謝基伏而流涕。

    湘州助防遂興侯正理在坐,〔遂興縣侯也。

    沈約志:廬陵郡有遂興縣,吳立,日新興,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長,知兩翻。

    坐,徂卧翻。

    〕乃起曰:「主辱臣死。

    諸君獨非陳國之臣乎!今天下有難,〔難,乃旦翻。

    〕實緻命之秋也;縱其無成,猶見臣節,青門之外,有死不能!〔召平,秦時東陵侯,秦亡為民,種瓜青門外。

    正理自謂陳亡之後,不能編于民伍以求活。

    〕今日之機,不可猶豫,後應者斬!」衆鹹許諾。

    乃荊牲結盟,仍遣人詐奉降書于龐晖。

    〔降,戶江翻。

    〕晖信之,克期入城,叔慎伏甲侍之,晖至,執之以?,并其衆皆斬之。

    叔慎坐于射堂,招合士衆,數日之中,得五千人。

    衡陽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業皆請舉兵助之。

    〔隋志:長沙郡衡山縣,舊置衡陽郡。

    武陵郡,舊置武州。

    邬姓,其先仕晉為邬大夫,子孫因以為氏。

    邬,烏古翻。

    守,式又翻。

    〕隋所除湘州刺史薛冑将兵适至,與行軍總管劉仁恩共擊之;叔慎遣其将陳正理與樊通拒戰,〔将,即亮翻。

    〕兵敗。

    冑乘勝入城,禽叔慎、仁恩,破邬居業于橫橋,亦擒之,俱送秦王俊,斬于漢口。

     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高涼郡太夫人洗氏為主,〔高涼縣置高涼郡。

    洗,又音線。

    〕号聖母,保境拒守。

    诏遣柱國韋洸等安撫嶺外,陳豫章太守徐璒據南康拒之,〔徐璒自豫章退保南康。

    南康郡治贛縣。

    洸,古黃翻。

    守,式又翻。

    璒,都滕翻。

    〕洸等不得進。

    晉王廣遣陳叔寶遺夫人書,〔遺,于季翻。

    〕谕以國亡,使之歸隋。

    夫人集首領數千人,盡日恸哭,遣其孫馮魂帥衆迎洸。

    〔洗氏嫁馮融見一百六十三卷梁簡文帝大寶元年。

    帥,讀曰率。

    〕洸擊斬徐璒,入,至廣州,說谕嶺南諸州皆定;〔說,式芮翻。

    考異曰:隋帝紀:「十年八月壬申,遣洸等巡撫嶺南,百越皆服。

    」按陳以九年正月亡,至來年八月,并閏計二十一月,豈有洗氏猶不知者!洗氏傳又雲晉王遣陳主遺夫人書,則事在九年三月前也,帝紀所雲,蓋謂百越已服,奏到朝廷之日也。

    〕表馮魂為儀同三司,冊洗氏為宋康郡夫人。

    〔宋文帝元嘉九年,分高涼,立宋康郡。

    隋志:高涼郡杜原縣,舊有永甯、宋康二郡。

    〕洸,敻之子也。

    〔韋敻見一百六十七卷陳高祖永定三年。

    敻,休正翻。

    〕 衡州司馬任瓖勸都督王勇據嶺南,〔隋志:梁置衡州于廣州含渥縣。

    任,音壬。

    瓖,古回翻。

    〕求陳氏子孫,立以為帝;勇不能用,以所部來降,〔降,戶江翻。

    〕瓖棄官去。

    瓖,忠之弟子也。

    〔任瓖志趣如此,宜其能自表見于唐元也;蕭摩诃兒豚犬耳。

    〕 于是陳國皆平,〔陳高祖受梁禅,歲在丁醜,至是而亡,凡五主,三十三年。

    得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

    按隋志:陳境當時有揚、東揚、南徐、吳、閩、豐、湘、巴、武、江、郢、廣、陳衡、衡、高、羅、新、泷、建、成、桂、東甯、靜、南定、越、南合、崖、安、交、愛,凡三十州。

    〕诏建康城吧宮至,并平蕩耕墾,更于石頭置蔣州。

    〔以蔣山名州也。

    〕 晉王廣班師,留王韶鎮石頭城,委以後事,三月,己巳,陳叔寶與其王公百司發建康,詣長安,大小在路,五百裡累累不絕。

    帝命權分長安士民宅以俟之,内外修整,遣使迎勞;陳人至者如歸。

    〔使,疏吏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