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七

關燈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隋紀一〔起屠維作噩(己酉),盡重光大淵獻(辛亥),凡三年。

    〕 〔隋,即春秋随國,為楚所滅,以為縣。

    秦、漢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後分置随郡;梁曰随州,後入西魏。

    楊忠從周太祖,以功封随國公;子堅襲爵,受周禅,遂以随為國号。

    又以周、齊不遑甯處,去「蠇」作「隋」,以蠇訓走故也。

    蠇,音綽。

    〕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諱,堅姓楊氏。

    隋書雲:弘農郡華陰人也,漢太尉震八代孫铉,生子元壽,後魏時為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

    元壽玄孫忠,從周太祖起義關西,寔生帝。

    自陳宣帝太建十三年至開皇九年,隋有西北八年矣。

    以通鑒紀年于此九年為隋紀年之始,故書上之上。

    〕 開皇九年〔(己酉、五八九)帝以陳高宗太建十三年受周禅,至是年平陳,混壹天下。

    通鑒紀事,乃以開皇系年。

    〕 1春,正月,乙醜朔,陳主朝會群臣,大霧四塞,〔朝,直遙翻。

    〕入人鼻,皆辛酸,陳主昏睡,至晡時乃寤。

    〔日加申為晡,晡,奔谟翻。

    〕 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

    〔若,人者翻。

    〕先是弼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

    〔先,悉薦翻。

    艘,蘇漕翻。

    爾雅:水注浍曰渎。

    〕陳人觇之,以為内國無船。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内國,即中國,隋避諱,改曰内。

    〕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廣陵,于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幟,昌志翻。

    被,皮義翻。

    〕陳人以為隋兵大至,急發兵為備,既知防人交代,其衆複散;後以為常,不複設備。

    〔複,扶又翻。

    〕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

    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

    韓擒虎将五百人自橫江宵濟采石,〔橫江浦,在和州界。

    采石矶,在今太平州北三十裡對岸津渡處。

    将,即亮翻;下将兵同。

    〕守者皆醉,遂克之。

    〔德佑甲戌十有二月沙武口之事亦猶此。

    〕晉王廣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隋志:江都郡六合縣,舊日尉氏,置秦郡,後齊置秦州。

    後周改州曰方州,改郡曰六合。

    開皇初,郡廢;四年,改尉氏曰六合。

    張舜民曰:桃葉山,即今瓜步鎮之地。

    帥,讀曰率。

    〕 丙寅,采石戍主徐子建馳啟告變;丁卯,召公卿入議軍旅。

    戊辰,陳主下诏曰:「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虿有毒,宜時掃定。

    〔虿,醜邁翻。

    〕朕當親禦六師,廓清八表,内外并可戒嚴。

    」以骠騎将軍蕭摩诃、護軍将軍樊毅、中領軍魚魯廣達并為都督,〔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司空司馬消難、湘州刺史施文慶并為大監軍,〔去年冬,陳主擢施文慶督湘州,未及之鎮而隋兵渡江。

    難,乃旦翻。

    監,工銜翻。

    〕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帥舟師出白下,〔陳南豫州治宣城,時徙鎮姑孰,白下城合白石壘,唐武德移江甯縣于此,名白下縣。

    帥,讀曰率。

    〕散騎常侍臯文奏将兵鎮南豫州。

    重立賞格,僧、尼、道士、盡令執役。

    〔尼,女夷翻。

    〕 庚午,賀若弼攻拔京口,執南徐州刺史黃恪。

    〔南徐州治京口。

    〕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于民間酤酒者,弼立斬之。

    所俘獲六千餘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勞,力到翻。

    〕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谕。

    〔令,力丁翻。

    〕于是所至風靡。

     樊猛在建康,其子巡攝行南豫州事。

    辛未,韓擒虎進攻姑孰,半日,拔之,執巡及其家口。

    〔今太平州當塗縣南二裡有姑孰溪,西人大江,蓋因舊鎮而得名。

    〕臯文奏敗還。

    江南父老素聞擒虎威信,來谒軍門者畫夜不絕。

     魯廣達之子世真在新蔡,與其弟世雄及所部降于擒虎,〔侯景之亂,魯悉達糾合鄉人以保新蔡,魯氏遂世襲以事陳。

    新蔡注見一百六十四卷梁世祖承聖元年。

    降,戶江翻。

    〕遣使緻書招廣達。

    〔使,疏吏翻。

    〕廣達時屯建康,自劾,詣廷尉請罪;〔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陳主慰勞之,加賜黃金,遣還營。

    〔勞,力到翻。

    〕樊猛與左衛将軍将軍任忠代之,〔任,音壬。

    〕令蕭摩诃徐谕猛,猛不悅,陳主重傷其意而止。

    〔重,如字,難也。

    〕 于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并進,〔京口于建康為北,姑孰于建康為南。

    〕緣江諸戍,望風盡走;弼分兵斷曲阿之沖而入。

    〔曲阿,本雲陽,秦時,人言其地有天子氣,始皇鑿北坑以敗其勢,截直道使阿曲,改曰曲阿。

    其地在武進、丹徒二縣之間。

    弼分兵斷其沖,恐三吳之兵入救建康,掎其後也。

    斷,音短。

    〕陳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摩诃屯樂遊苑,〔朝,直遙翻。

    樂,音洛。

    〕樊毅屯耆阇寺,〔阇,視遮翻。

    〕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将軍孔範屯寶田寺,〔忠武将軍,梁置,班十九;陳拟官品第四,秩中二千石,位次四平将軍。

    〕己卯,任忠自吳興入赴,〔去年使任忠出守吳興。

    〕仍屯朱雀門。

    〔晉孝武帝建朱雀門,上有兩銅雀,前直大航,謂之朱雀航。

    〕 辛未,賀若弼進據鐘山,〔鐘山在今上元縣東北十八裡。

    輿地志:古曰金陵山,縣名因此。

    又名蔣山,漢末秣陵尉蔣子文讨賊死此山下,孫氏都秣陵,以其祖諱锺,因改名蔣山。

    〕頓白土岡之東。

    晉王廣遣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二萬屯于新林。

    〔新林浦,去今建康城二十裡,西直白鹭洲。

    〕蕲州總管王世積以舟師出九江,〔蕲,音機,又音其。

    王世積,闡熙新鼍人。

    按班志,廬江郡陽縣,禹貢九江皆在南,東合為大江。

    應劭曰:江自廬江尋陽分為九。

    漢之尋縣在今蕲州界。

    王世積以舟師自蕲水出九江。

    鼍,古國字。

    〕破陳将紀瑱于蕲口,〔蕲水入江之口。

    将,即亮翻;下同。

    瑱,他殿翻,又音鎮。

    〕陳人大駭,降者相繼。

    〔降,戶江翻。

    〕晉王廣上狀,〔上,時掌翻。

    〕帝大悅,宴賜群臣。

     時建康甲士尚十餘萬人,陳主素怯懦,不達軍士,〔懦,乃卧翻,又奴亂翻。

    士,讀曰事。

    【章:乙十一行本正作「事」;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唯日夜泣,台内處分,一以委施文慶。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文慶既知諸将疾己,恐其有功,乃奏曰:「此輩怏怏,〔怏,于兩翻。

    〕素不伏官,迫此事機,那可專信!」由是諸将凡有有啟請,率皆不行。

     賀若弼之攻京口也,蕭摩诃請将兵逆戰,陳主不許。

    及弼至鐘山,摩诃又曰:「弼懸軍深入,壘塹未堅,〔塹,七豔翻。

    〕出兵掩襲,可以必克。

    」又不許。

    陳主召摩诃、任忠于内殿議軍,忠曰:「兵法:客貴速戰,主貴持重。

    今國家足兵足食,宜固守台城,緣淮立栅,北軍雖來,勿與交戰;分兵斷江路,〔斷,丁管翻;下同。

    〕無令彼信得通。

    給臣精兵一萬,金翅三百艘,下江徑掩六合;彼大軍必謂其渡江将士已被俘獲,自然挫氣。

    〔被,皮義翻。

    〕準南土人與臣舊相知悉,今聞臣往,必皆景從。

    〔師古曰:景從,言如景之從形也。

    〕臣複揚聲欲往徐州,斷彼歸路,則諸軍不擊自去。

    〔徐州,彭汴之路也。

    複,扶又翻。

    斷,丁管翻。

    〕侍春水既漲,上江周羅黃待衆軍必沿流赴援。

    〔周羅黃時督水軍,在郢漢。

    〕此良策也。

    」陳主不能從。

    明日,欻然曰:〔欻,許勿翻。

    〕「兵久不決,令人腹煩,可呼蕭郎一出擊之。

    」任忠叩頭苦請勿戰。

    孔範又奏:「請作一決,當為官勒石燕然。

    」〔孔範以窦憲破匈奴事自詭,奸谄之誤國亡家如此。

    為,于為翻;下同。

    燕,于賢翻。

    〕陳主從之,謂摩诃曰:「公可為我一決!」摩诃曰:「從來行陳,〔行,戶剛翻。

    陳,讀曰陣。

    〕為國為身;今日之事,兼為妻子。

    」陳主多出金帛賦諸軍以充賞。

    〔賦,給與也,分畀也。

    〕甲申,使魯廣達陳于白土岡,〔陳,讀曰陣;下同。

    〕居諸軍之南,任忠次之,樊毅、孔範又次之,蕭摩诃軍最在北。

    諸軍南北亘二十裡,首尾進退不相知。

     賀若弼将輕騎登山,望見衆軍,因馳下,與所部七總管楊牙、員明等〔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下同。

    員,音運,姓也。

    〕甲士凡八千,勒陳以待之。

    陳主通于蕭摩诃之妻,故摩诃初無戰意;唯魯廣達以其徒力戰,與弼相當。

    隋師退走者數四,弼麾下死者二百七十三人,弼縱煙以自隐,窘而複振。

    〔窘,渠隕翻。

    複,扶又翻;下同。

    〕陳兵得人頭,皆走獻陳主求賞,弼知其驕惰,更引兵趣孔範;〔趣,七喻翻,又讀曰趨。

    〕範兵暫交即走,陳諸軍顧之,騎卒亂潰,不可複止,死者五千人。

    員明擒蕭摩诃,送于弼,弼牽斬之,摩诃顔色自若,弼乃釋而禮之。

     任忠馳入台,見陳主言敗狀,曰:「官好住,〔好,宜也;住,止也;今南人猶是言。

    〕臣無所用力矣!」陳主之金兩縢,〔縢,徒登翻。

    以繩約物曰縢。

    〕使募人出戰,忠曰:「陛下唯當具舟楫,就上流衆軍,〔謂往就周羅黃等。

    〕臣以死奉衛。

    」陳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分,扶問翻。

    〕令宮人裝束以待之,怪其久不至。

    時韓擒虎自新林進軍,忠已帥數騎迎降于石子岡。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下同。

    〕領軍蔡征守朱雀航,聞擒虎将至,衆懼而潰。

    忠引擒虎軍直入朱雀門,陳人欲戰,忠揮之曰:「老夫尚降,諸軍何事!」〔「軍」,或作「君」。

    〕衆皆散走。

    于是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唯尚書仆射袁憲在殿中,尚書令江總等數人居省中。

    陳主謂袁憲曰:「我從來接遇卿不勝餘人,今日但以追愧。

    〔此猶劉禅之于郄正也。

    〕非唯朕無德,亦是江東衣冠道盡。

    」 陳主遑遽,将避匿,憲正色曰:「北兵之入,必無所犯。

    大事如此,陛下去欲安之!臣願陛下正衣冠,禦正殿,依梁武帝見侯景故事。

    」〔事見一百六十二卷梁武帝太清三年。

    〕陳主不從,下榻馳去,曰:「鋒刀之下,未可交當,吾自有計!」從宮人十餘出後堂景陽殿,将自投于井,憲苦谏不從;後合舍人夏侯公韻以身蔽井,〔夏,戶雅翻。

    〕陳主與争,久之,乃得人。

    既而軍人窺井,呼之,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嫔同束而上。

    〔祝穆曰:景陽井在法寶寺。

    或雲,白蓮閣下有小池,面方丈餘。

    或雲,在保甯寺覽輝亭側。

    舊傳雲:欄有石脈,以帛拭之,作臙脂痕,一名臙脂井,又名辱井。

    梁制:有殿中舍人、守舍人。

    陳制:殿中舍人為三品蘊位,守舍人為三品勳位,在九品之外,後合舍人,蓋殿中舍人之守後閣者。

    〕沈後居處如常。

    〔處,昌呂翻。

    〕太子深年十五,閉合而坐,舍人孔伯魚侍側,〔此太子舍人也。

    梁制:太子中舍人四人,掌其坊之禁令;舍人十六人,掌文記。

    中舍人八班,舍人三班。

    陳制;中舍人六百石,舍人亦如之。

    〕軍士叩合而入,深安坐,勞之曰:〔勞,力到翻。

    〕「戎旅在塗,不至勞也!」軍士鹹緻敬焉。

    時陳人宗室王侯在建康者百餘人,陳主恐其為變,皆召入,令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總督之,又陰為之備,及台城失守,相帥出降。

    〔朝,直遙翻;下同。

    守,式又翻。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 賀若弼乘勝至樂遊苑,〔樂,音洛。

    〕魯廣達猶督餘兵苦戰不息,所殺獲數百人,會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謂衆曰:「我身不能救國,負罪深矣!」士卒皆流涕歔欷,〔歔,音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