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翻;下同。
〕顯戮以示百姓。
隋主謂長孫晟:「于卿何如﹖」晟對曰:「若突厥背誕,〔杜預曰:背誕謂背命放誕。
陸德明曰:背,音佩;誕,音但。
按今讀從去聲,亦通。
〕須齊之以刑。
今其昆弟自相夷滅,阿波之惡非負國家。
因其困窮,取而為戮,恐非招遠之道。
不如兩存之。
」左仆射高颎曰:「骨肉相殘,教之蠹也,宜存養以示寬大。
」隋主從之。
8甲戌,隋遣兼散騎常侍楊同等來聘。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9五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10秋,七月,己醜,隋衛昭王爽卒。
〔卒,子恤翻。
〕 11八月,隋主征梁主入朝。
梁主帥其群臣二百餘人發江陵;〔朝,直遙翻。
帥,讀曰率。
〕庚申,至長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遣武鄉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
軍至都州,〔隋無都州,蕭琮傳作「鄀州」,當從之。
五代志:竟陵郡樂鄉縣,西魏置鄀州。
又,南郡紫陵縣,其城南面,梁置鄀州。
鄀,市灼翻。
〕梁主叔父太傅安平王岩、弟荊州刺史義興王瓛等〔瓛,戶官翻。
〕恐弘度襲之,乙醜,遣都官尚書沈君公詣荊州刺史宜黃侯慧紀請降。
〔降,戶江翻。
〕九月,庚寅,慧紀引兵至江陵城下。
辛卯,岩等驅文、武、男、女十萬口來奔。
隋主聞之,廢梁國;〔梁敬帝紹泰元年,後梁中宗即帝位,更三主,三十三年而亡。
〕遣尚書左仆射高颎安集遣民;〔射,寅謝翻。
颎,居永翻。
〕梁中宗、世宗各給守冢十戶;拜梁主琮上柱國,賜爵莒公。
12甲午,大赦。
13冬,十月,隋主如同州;癸亥,如蒲州。
14十一月,丙子,以蕭岩為開府儀同三司、東揚州刺史,蕭谳為吳州刺史。
〔五代志:會稽郡,梁置東揚州,吳郡,陳置吳州。
〕 15丁亥,以豫章王叔英兼司徒。
16甲午,隋主如馮翊,親祠故社;〔隋主生于馮翊,猶漢祀豐枌榆社之意,然視祠則禮重于漢矣。
〕戊戌,還長安。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是行也,内史令李德林以疾不從,〔從,才用翻。
〕隋主自同州敕書追之,〔追,召也。
〕與議伐陳之計。
及還,帝馬上舉鞭南指曰:「待平陳之日,以七寶裝嚴公,使自山以東無及公者。
」〔言又将顯貴之使出于等夷。
李德林,山東人。
〕 17初,隋主受禅以來,與陳鄰好甚笃,每獲陳諜,皆給衣馬禮遣之,〔好,呼到翻。
諜,徒協翻,間探之人。
〕而高宗猶不禁掠。
故太建之末,隋師入寇;會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師,〔事見上卷太建十四年。
殂,祚乎翻。
〕遣使赴吊,〔使,疏吏翻。
〕書稱姓名頓首。
帝答之益驕,書未雲:「想彼統内如宜,此宇宙清泰。
」隋主不悅,以示朝臣,〔朝,直遙翻。
〕上柱國楊素以為主辱臣死,再拜請罪。
隋主問取陳之策于高颎,對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東水田早熟。
量彼收獲之際,〔颎,居永翻。
量,音良。
〕微征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廢其農時。
彼既聚兵,我便解甲。
再三若此,彼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
猶豫之頃,我乃濟師;〔此濟師,謂舉兵濟江。
〕登陸而戰,兵氣益倍。
〔謂兵既登岸,後限大江,士無反顧之心,有必死之志,其氣益倍。
〕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儲積皆非地窖。
〔窖,古孝翻。
〕若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複,扶又翻。
〕不出數年,自可财力俱盡。
」隋主用其策,陳人始困。
于是楊素、賀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五代志:弋陽郡,梁置光州。
弘農郡,隋置虢州。
若,人者翻。
劢,音邁。
〕争獻平江南之策。
仲方上書曰:「今唯須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吳、海等州,〔上,時掌翻。
武昌,陳為郡;隋平陳,廢為縣,屬江夏郡。
五代志:蕲春郡,後齊置羅州,後周改曰蕲州。
曆陽郡,後齊置和州。
江都郡清流縣,舊置南谯州,隋改曰滁州。
六合縣,後齊置秦州,後周改曰方州。
江都郡本南兖州,後周改曰吳州。
東海郡,東魏海州。
蕲,居依翻,又音其。
〕更帖精兵,〔帖,添帖。
〕密營度計;益、信、襄、荊、基、郢等州,〔蜀郡,益州。
巴東郡,信州。
陽郡,襄州。
南郡,荊州。
竟陵郡豐鄉縣,西魏置基州。
弋陽郡定城縣,舊置郢州。
〕速造舟楫,多張形勢,為水戰之具。
蜀、漢二江是其上流,〔蜀江出三峽,過南郡;漢江過襄陽、竟陵、沔陽而二江合流。
國于東南者,二江其上流也。
〕水路沖要,必争之所。
賊雖流頭、荊門、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水經注:江水過夷陵而東,至流頭灘,其水峻激奔暴,魚龜所不能遊,行者苦之。
又出西陵峽而東,曆荊門、虎牙之門。
荊門之下為延洲。
又東過南郡而東,右與油水合,謂之油口,油口即公安也。
又東過長沙下巂縣,北與湘水會,彙為洞庭而得巴陵。
又東至彭城矶,矶北對隐矶。
夏道即夏口,以夏水入江而得名。
屈原哀郢:過夏首而西浮。
江水又東過蕲春縣,與蕲水會,謂之蕲口。
又東至尋陽,得湓浦,有湓城,皆沿江要害之地也。
夏,戶雅翻。
〕然終聚漢口、峽口,以水戰大決。
〔漢口,即夏口。
峽口,西陵峽口。
〕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将即須擇便橫渡;如擁衆自衛,上江諸軍鼓行以前。
〔将,即亮翻。
上江諸軍,謂蜀江、漢江順流東下之軍也。
〕彼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
」隋主以仲方為基州刺史。
及受蕭岩等降,〔降,戶江翻。
〕隋主益忿,謂高颎曰:「我為民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戰船。
人請密之,隋主曰:「吾将顯行大誅,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柿,方廢翻,斫木劄也。
〕曰:「若彼懼而能改,吾複何求!」〔複,扶又翻。
〕 楊素在永安,〔蜀先主敗于秭歸,退還白帝,起永安宮居之,故巴東有永安之名。
〕造大艦,名曰「五牙」。
〔艦,戶黯翻。
〕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拍竿,發之以拍敵船。
〕并高五十尺,〔高,古号翻。
〕容戰士八百人;次曰「黃龍」,置兵百人。
自餘平乘、舴艦各有等差。
〔舴,陟格翻。
艋,莫幸翻。
〕 晉州刺史皇甫續〔【章:十二行本「續」作「績」;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将之官,稽首言陳有三可滅。
〔之,往也;之官,往服官事也。
稽,音啟。
〕帝問其狀,曰:「大吞小,一也。
以有道伐無道,二也。
納叛臣蕭岩,于我有詞,三也。
陛下若命将出師,臣願展絲發之效!」隋主勞而遣之。
〔将,即亮翻。
勞,力到翻。
〕 時江南妖異特衆,〔妖,于驕翻。
〕臨平湖草久塞,忽然自開。
〔臨平湖在餘杭郡錢塘縣,此湖常蓁塞;故老相傳,湖開則天下平。
塞,悉則翻。
〕帝惡之,乃自賣于佛寺為奴以厭之。
〔惡,烏路翻。
厭,于葉翻。
〕又于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級浮圖;未畢,火從中起而焚之。
吳興章華,好學,善屬文,朝臣以華素無伐閱,〔好,呼到翻。
屬,之欲翻。
朝,直遙翻。
顔師古曰:伐,積功也;閱,經曆也。
〕競排诋之,除太市令。
華郁郁不得志,上書極谏,略曰:「昔高祖南平百越,〔謂平盧子略、李贲、元景仲、蘭裕、蕭勃之亂。
上,時掌翻。
〕北誅逆虜,〔謂平侯景。
〕世祖東定吳會,〔謂破斬杜龛、張彪。
〕西破王琳,〔見一百六十八卷世祖天嘉元年。
〕高宗克複淮南,辟地千裡,〔見一百七十一卷太建五年。
辟,讀曰辟。
〕三祖之功勤亦至矣。
陛下即位,千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寵,惑于酒色;〔溺,奴狄翻。
嬖,卑義翻,又博計翻。
〕祠七廟而不出,〔記: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拜三妃而臨軒;〔三妃,龔、孔、張也。
〕老臣宿将〔将,即亮翻。
〕棄之草莽,谄佞讒邪升之朝廷。
今疆埸日蹙,〔埸,音亦。
〕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張,〔董仲舒曰:譬之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臣見麋鹿複遊于姑蘇矣!」〔伍子胥谏吳王而不聽,曰:「臣見麋鹿遊于姑蘇矣。
」吳卒以亡。
複,扶又翻。
〕帝大怒,即日斬之。
〔古語有之:「殺谏臣者必亡其國,」豈不信哉!〕 二年〔(戊申、五八八)〕 1春,正月,辛巳,立皇子恮為東陽王,〔恮,莊緣翻。
〕恬為錢塘王。
2遣散騎常侍袁雅等聘于隋;〔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又遣散騎常侍九江周羅黃将兵屯峽口,侵隋峽州。
〔九江郡,江南之尋陽郡,江州治所也。
夷陵,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後周改曰峽州。
将,即亮翻。
〕 三月,甲戌,隋遣兼散騎常侍程尚賢等來聘。
戊寅,隋主下诏曰:「陳叔寶據手掌之地,〔辛臣說田戎曰:「洛陽地如掌耳。
」〕恣溪壑之欲,〔溪壑難盈,故以為喻。
〕劫奪閻闾,資産俱竭,驅逼内外,勞役弗已;窮奢極侈,俾畫作夜;斬直言之客,滅無罪之家;欺天造惡,祭鬼求恩;盛粉黛而執幹戈,曳羅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亂,罕或能比。
君子潛逃,小人得志。
天災地孽,〔孽,魚列翻。
〕物怪人妖。
衣冠鉗口,〔鉗,其廉翻。
〕道路以目。
〔國語:周厲王監謗,道路以目。
言道路相逢,以目相視,不敢有言。
〕重以背德違言,搖蕩疆埸;〔重,直用翻。
背,蒲妹翻。
埸,音亦。
〕畫伏夜遊,鼠竊狗盜。
天之所覆,無非朕臣,〔覆,敷救翻。
〕每關聽覽,有懷傷恻。
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在斯一舉,永清吳越。
」又送玺書暴帝二十惡;〔玺,斯氏翻。
〕仍散寫诏書三十萬紙,遍谕江外。
〔中原以江南為江外。
〕 3太子胤,性聰敏,好文學,〔好,呼到翻。
〕然頗有過失;詹事袁憲切谏,不聽。
時沈後無寵,而近侍左右數于東宮往來,太子亦數使人至後所,帝疑其怨望,甚惡之。
〔數,所角翻。
惡,烏路翻。
〕張、孔二貴
〕顯戮以示百姓。
隋主謂長孫晟:「于卿何如﹖」晟對曰:「若突厥背誕,〔杜預曰:背誕謂背命放誕。
陸德明曰:背,音佩;誕,音但。
按今讀從去聲,亦通。
〕須齊之以刑。
今其昆弟自相夷滅,阿波之惡非負國家。
因其困窮,取而為戮,恐非招遠之道。
不如兩存之。
」左仆射高颎曰:「骨肉相殘,教之蠹也,宜存養以示寬大。
」隋主從之。
8甲戌,隋遣兼散騎常侍楊同等來聘。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9五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10秋,七月,己醜,隋衛昭王爽卒。
〔卒,子恤翻。
〕 11八月,隋主征梁主入朝。
梁主帥其群臣二百餘人發江陵;〔朝,直遙翻。
帥,讀曰率。
〕庚申,至長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遣武鄉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
軍至都州,〔隋無都州,蕭琮傳作「鄀州」,當從之。
五代志:竟陵郡樂鄉縣,西魏置鄀州。
又,南郡紫陵縣,其城南面,梁置鄀州。
鄀,市灼翻。
〕梁主叔父太傅安平王岩、弟荊州刺史義興王瓛等〔瓛,戶官翻。
〕恐弘度襲之,乙醜,遣都官尚書沈君公詣荊州刺史宜黃侯慧紀請降。
〔降,戶江翻。
〕九月,庚寅,慧紀引兵至江陵城下。
辛卯,岩等驅文、武、男、女十萬口來奔。
隋主聞之,廢梁國;〔梁敬帝紹泰元年,後梁中宗即帝位,更三主,三十三年而亡。
〕遣尚書左仆射高颎安集遣民;〔射,寅謝翻。
颎,居永翻。
〕梁中宗、世宗各給守冢十戶;拜梁主琮上柱國,賜爵莒公。
12甲午,大赦。
13冬,十月,隋主如同州;癸亥,如蒲州。
14十一月,丙子,以蕭岩為開府儀同三司、東揚州刺史,蕭谳為吳州刺史。
〔五代志:會稽郡,梁置東揚州,吳郡,陳置吳州。
〕 15丁亥,以豫章王叔英兼司徒。
16甲午,隋主如馮翊,親祠故社;〔隋主生于馮翊,猶漢祀豐枌榆社之意,然視祠則禮重于漢矣。
〕戊戌,還長安。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是行也,内史令李德林以疾不從,〔從,才用翻。
〕隋主自同州敕書追之,〔追,召也。
〕與議伐陳之計。
及還,帝馬上舉鞭南指曰:「待平陳之日,以七寶裝嚴公,使自山以東無及公者。
」〔言又将顯貴之使出于等夷。
李德林,山東人。
〕 17初,隋主受禅以來,與陳鄰好甚笃,每獲陳諜,皆給衣馬禮遣之,〔好,呼到翻。
諜,徒協翻,間探之人。
〕而高宗猶不禁掠。
故太建之末,隋師入寇;會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師,〔事見上卷太建十四年。
殂,祚乎翻。
〕遣使赴吊,〔使,疏吏翻。
〕書稱姓名頓首。
帝答之益驕,書未雲:「想彼統内如宜,此宇宙清泰。
」隋主不悅,以示朝臣,〔朝,直遙翻。
〕上柱國楊素以為主辱臣死,再拜請罪。
隋主問取陳之策于高颎,對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東水田早熟。
量彼收獲之際,〔颎,居永翻。
量,音良。
〕微征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廢其農時。
彼既聚兵,我便解甲。
再三若此,彼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
猶豫之頃,我乃濟師;〔此濟師,謂舉兵濟江。
〕登陸而戰,兵氣益倍。
〔謂兵既登岸,後限大江,士無反顧之心,有必死之志,其氣益倍。
〕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儲積皆非地窖。
〔窖,古孝翻。
〕若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複,扶又翻。
〕不出數年,自可财力俱盡。
」隋主用其策,陳人始困。
于是楊素、賀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五代志:弋陽郡,梁置光州。
弘農郡,隋置虢州。
若,人者翻。
劢,音邁。
〕争獻平江南之策。
仲方上書曰:「今唯須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吳、海等州,〔上,時掌翻。
武昌,陳為郡;隋平陳,廢為縣,屬江夏郡。
五代志:蕲春郡,後齊置羅州,後周改曰蕲州。
曆陽郡,後齊置和州。
江都郡清流縣,舊置南谯州,隋改曰滁州。
六合縣,後齊置秦州,後周改曰方州。
江都郡本南兖州,後周改曰吳州。
東海郡,東魏海州。
蕲,居依翻,又音其。
〕更帖精兵,〔帖,添帖。
〕密營度計;益、信、襄、荊、基、郢等州,〔蜀郡,益州。
巴東郡,信州。
陽郡,襄州。
南郡,荊州。
竟陵郡豐鄉縣,西魏置基州。
弋陽郡定城縣,舊置郢州。
〕速造舟楫,多張形勢,為水戰之具。
蜀、漢二江是其上流,〔蜀江出三峽,過南郡;漢江過襄陽、竟陵、沔陽而二江合流。
國于東南者,二江其上流也。
〕水路沖要,必争之所。
賊雖流頭、荊門、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水經注:江水過夷陵而東,至流頭灘,其水峻激奔暴,魚龜所不能遊,行者苦之。
又出西陵峽而東,曆荊門、虎牙之門。
荊門之下為延洲。
又東過南郡而東,右與油水合,謂之油口,油口即公安也。
又東過長沙下巂縣,北與湘水會,彙為洞庭而得巴陵。
又東至彭城矶,矶北對隐矶。
夏道即夏口,以夏水入江而得名。
屈原哀郢:過夏首而西浮。
江水又東過蕲春縣,與蕲水會,謂之蕲口。
又東至尋陽,得湓浦,有湓城,皆沿江要害之地也。
夏,戶雅翻。
〕然終聚漢口、峽口,以水戰大決。
〔漢口,即夏口。
峽口,西陵峽口。
〕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将即須擇便橫渡;如擁衆自衛,上江諸軍鼓行以前。
〔将,即亮翻。
上江諸軍,謂蜀江、漢江順流東下之軍也。
〕彼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
」隋主以仲方為基州刺史。
及受蕭岩等降,〔降,戶江翻。
〕隋主益忿,謂高颎曰:「我為民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戰船。
人請密之,隋主曰:「吾将顯行大誅,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柿,方廢翻,斫木劄也。
〕曰:「若彼懼而能改,吾複何求!」〔複,扶又翻。
〕 楊素在永安,〔蜀先主敗于秭歸,退還白帝,起永安宮居之,故巴東有永安之名。
〕造大艦,名曰「五牙」。
〔艦,戶黯翻。
〕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拍竿,發之以拍敵船。
〕并高五十尺,〔高,古号翻。
〕容戰士八百人;次曰「黃龍」,置兵百人。
自餘平乘、舴艦各有等差。
〔舴,陟格翻。
艋,莫幸翻。
〕 晉州刺史皇甫續〔【章:十二行本「續」作「績」;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将之官,稽首言陳有三可滅。
〔之,往也;之官,往服官事也。
稽,音啟。
〕帝問其狀,曰:「大吞小,一也。
以有道伐無道,二也。
納叛臣蕭岩,于我有詞,三也。
陛下若命将出師,臣願展絲發之效!」隋主勞而遣之。
〔将,即亮翻。
勞,力到翻。
〕 時江南妖異特衆,〔妖,于驕翻。
〕臨平湖草久塞,忽然自開。
〔臨平湖在餘杭郡錢塘縣,此湖常蓁塞;故老相傳,湖開則天下平。
塞,悉則翻。
〕帝惡之,乃自賣于佛寺為奴以厭之。
〔惡,烏路翻。
厭,于葉翻。
〕又于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級浮圖;未畢,火從中起而焚之。
吳興章華,好學,善屬文,朝臣以華素無伐閱,〔好,呼到翻。
屬,之欲翻。
朝,直遙翻。
顔師古曰:伐,積功也;閱,經曆也。
〕競排诋之,除太市令。
華郁郁不得志,上書極谏,略曰:「昔高祖南平百越,〔謂平盧子略、李贲、元景仲、蘭裕、蕭勃之亂。
上,時掌翻。
〕北誅逆虜,〔謂平侯景。
〕世祖東定吳會,〔謂破斬杜龛、張彪。
〕西破王琳,〔見一百六十八卷世祖天嘉元年。
〕高宗克複淮南,辟地千裡,〔見一百七十一卷太建五年。
辟,讀曰辟。
〕三祖之功勤亦至矣。
陛下即位,千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寵,惑于酒色;〔溺,奴狄翻。
嬖,卑義翻,又博計翻。
〕祠七廟而不出,〔記: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拜三妃而臨軒;〔三妃,龔、孔、張也。
〕老臣宿将〔将,即亮翻。
〕棄之草莽,谄佞讒邪升之朝廷。
今疆埸日蹙,〔埸,音亦。
〕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張,〔董仲舒曰:譬之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臣見麋鹿複遊于姑蘇矣!」〔伍子胥谏吳王而不聽,曰:「臣見麋鹿遊于姑蘇矣。
」吳卒以亡。
複,扶又翻。
〕帝大怒,即日斬之。
〔古語有之:「殺谏臣者必亡其國,」豈不信哉!〕 二年〔(戊申、五八八)〕 1春,正月,辛巳,立皇子恮為東陽王,〔恮,莊緣翻。
〕恬為錢塘王。
2遣散騎常侍袁雅等聘于隋;〔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又遣散騎常侍九江周羅黃将兵屯峽口,侵隋峽州。
〔九江郡,江南之尋陽郡,江州治所也。
夷陵,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後周改曰峽州。
将,即亮翻。
〕 三月,甲戌,隋遣兼散騎常侍程尚賢等來聘。
戊寅,隋主下诏曰:「陳叔寶據手掌之地,〔辛臣說田戎曰:「洛陽地如掌耳。
」〕恣溪壑之欲,〔溪壑難盈,故以為喻。
〕劫奪閻闾,資産俱竭,驅逼内外,勞役弗已;窮奢極侈,俾畫作夜;斬直言之客,滅無罪之家;欺天造惡,祭鬼求恩;盛粉黛而執幹戈,曳羅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亂,罕或能比。
君子潛逃,小人得志。
天災地孽,〔孽,魚列翻。
〕物怪人妖。
衣冠鉗口,〔鉗,其廉翻。
〕道路以目。
〔國語:周厲王監謗,道路以目。
言道路相逢,以目相視,不敢有言。
〕重以背德違言,搖蕩疆埸;〔重,直用翻。
背,蒲妹翻。
埸,音亦。
〕畫伏夜遊,鼠竊狗盜。
天之所覆,無非朕臣,〔覆,敷救翻。
〕每關聽覽,有懷傷恻。
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在斯一舉,永清吳越。
」又送玺書暴帝二十惡;〔玺,斯氏翻。
〕仍散寫诏書三十萬紙,遍谕江外。
〔中原以江南為江外。
〕 3太子胤,性聰敏,好文學,〔好,呼到翻。
〕然頗有過失;詹事袁憲切谏,不聽。
時沈後無寵,而近侍左右數于東宮往來,太子亦數使人至後所,帝疑其怨望,甚惡之。
〔數,所角翻。
惡,烏路翻。
〕張、孔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