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四

關燈
十曰耄。

    注:耄,惛忘也。

    耄,莫報翻。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及起兵,以小禦正崔達拏為長史。

    達拏,暹之子也,〔崔暹見用于高澄。

    拏,奴加翻。

    長,知兩翻。

    暹,息廉翻。

    〕文士,無籌略,舉措多失,凡六十八日而敗。

     于仲文軍至蓼堤,去梁郡七裡。

    〔九域志:蓼堤,梁孝王築,至睢陽三百裡。

    按此,則九域志所謂睢陽,非漢舊城之地。

    蓼,慮鳥翻;或音六,非。

    〕檀讓擁衆數萬,仲文以羸師挑戰而僞北,〔羸,倫為翻。

    挑,徒了翻。

    〕讓不設備;仲文還擊,大破之,生獲五千餘人,斬首七百級。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進攻梁郡,〔梁郡治睢陽。

    〕迥守将劉子寬棄城走。

    〔将,即亮翻;下同。

    〕仲文進擊曹州,獲迥所署刺史李仲康。

    檀讓之餘衆屯成武,仲文襲擊,破之,遂拔成武。

    〔五代志:濟陰郡成武縣,時為永昌郡。

    〕迥将席毗羅,衆十萬,屯沛縣,〔五代志:沛縣屬彭城郡。

    将,即亮翻。

    〕将攻徐州。

    〔徐州,彭城郡,沛縣在州西北一百四十裡。

    〕其妻子在金鄉,〔五代志:金鄉縣屬曹州濟陰郡。

    〕仲文遣人詐為毗羅使者〔使,,疏吏翻。

    〕謂金鄉城主徐善淨曰:「檀讓明日什時至金鄉,宣蜀公令,賞賜将士。

    」金鄉人皆喜。

    仲文簡精兵,僞建迥旗幟,倍道而進。

    〔簡,分揀也。

    幟,昌志翻。

    〕善淨望見,以為檀讓,以迎谒。

    仲文執之,遂取金鄉。

    諸将多勸屠其城,仲文曰:「此城及毗羅起兵之所,當寬其妻子,其兵自歸。

    如即屠之,彼望絕矣。

    」衆皆稱善。

    于是毗羅恃衆來薄官軍,〔薄,迫也。

    〕仲文設伏擊次,毗羅衆大潰,争投洙水死,水為之不流。

    〔洙水,詳見辯誤。

    為,于僞翻。

    〕獲檀讓,檻送京師;〔京師,謂長安。

    〕斬毗羅,傳首。

    〔亦傳首于長安。

    〕 韋孝寬分兵讨關東叛者,悉平之。

    堅徙相州于安陽,毀邺城及邑居。

    〔劉昫曰:楊堅令韋孝寬讨尉遲迥,平之,焚燒邺城,徙其居人,南遷四十五裡,以安陽城為相州理所,仍為邺縣。

    隋又改為安陽縣。

    漢、魏郡城在縣西北七裡,炀帝于邺故都大慈寺置邺縣。

    相,息亮翻。

    尉,纡勿翻。

    〕分相州,置毛州、魏州。

    〔五代志:武陽郡,後周置魏州,館陶縣置毛州。

    顔師古曰;漢武帝時,可北決于館陶,分為屯氏河。

    屯,音大門翻。

    而随室分析州縣,誤以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 梁主聞迥敗,謂柳莊曰:「若從衆人之言,社稷已不守矣!」 丞相堅之初得政也,待黃公劉昉、沛公鄭譯甚厚,〔黃,古國名。

    沛,本縣名,以漢高祖初為沛公,故亦為國。

    昉,分罔翻。

    〕賞賜不可勝計,〔勝,音升。

    〕委以心膂,〔【章:十二行本「膂」下有「言無不從」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膂,力舉翻。

    字林:膂,脊骨也。

    人之一身,思慮之所以運者心,腰背之所以強者膂,故以為喻。

    〕朝野傾屬,〔朝,直遙翻。

    屬,之欲翻。

    〕稱為「黃、沛」。

    二人皆恃功驕恣,〔恃其汲引之功也。

    〕溺于财利,不親職務。

    及辭監軍,堅始疏之,恩禮漸薄。

    〔監,工銜翻。

    〕高颎自軍所還,〔言自邺還。

    還,音旋,又如字。

    〕寵遇日隆。

    時王謙、司馬消難未平,〔難,乃旦翻。

    〕堅憂之,忘寝與食。

    而昉逸遊縱酒,相府事多遺落。

    〔遺,失也。

    落,墜也。

    相,息亮翻。

    〕堅及以高颎代昉為司馬;不忍廢譯,陰敕官屬不得白事于譯。

    〔敕,戒也。

    〕譯猶坐聽事,〔聽事,丞相府長史聽事也。

    聽,讀曰廳。

    〕無所關預,要會之處為關,又聯絡也。

    預,參預也,又幹也。

    〕惶懼頓首,求解職;堅猶以恩禮慰勉之。

     23癸酉,智武将軍魯廣達克周之郭默城。

    〕梁置五德将軍,智武其一也。

    郭默城當當在今蕲、黃二州界。

    〕丙子,淳于陵克佑州城。

    〔佑州城地阙。

    〕 24周以漢王贊為太師,申公李穆為太傅,宋王實為大前疑,秦王贽為大右弼,燕公于寔為大左輔。

    〔燕,因肩翻。

    〕寔,仲文之父也。

     25乙卯,周大赦。

    〔【據章校增。

    】〕 26周王誼帥四總管至鄖州,司馬消難擁其衆以魯山、甑山三鎮來降。

    〔五代志:甑山縣,後周置,屬沔陽郡。

    帥,讀曰率。

    鄖,音雲。

    難,乃旦翻。

    甑,子孕翻。

    降,戶江翻。

    〕 初,消難遣上開府儀同大将軍段珣将兵圍順州,〔将,即亮翻,又如字,領也。

    〕順州刺史周法尚王能拒,棄城走,消難虜其母弟而南。

    樊毅救消難,不及,周亳州總管元景山擊之,毅掠居民而去。

    景山與南徐州刺史宇文鹱追之,〔按隋書宇文鹱傳,鹱時為南司州刺史,與元景山共追樊毅,戰于漳口,〔此漳非左傳所謂、漢、沮、漳之漳。

    今安陸西五十裡有漳水沈括筆談曰:清濁相糅者為漳。

    章,又也。

    别有雲夢之漳,與涢合流,色理如螮蝀,數十裡方混。

    〕一日三戰三捷。

    毅退保甑山鎮,城邑為消難所據者,景山皆複取之。

     鄖州巴蠻多叛,〔按王誼傳,于時北至商、洛,南拒江、淮,東西二千餘裡,巴蠻多叛,是則晉、宋以來所謂山蠻也,南朝諸史所謂荊、雍州蠻者也。

    以其先出于巴種,故謂之巴蠻。

    〕共推渠帥蘭雒州為主,以附消難。

    〔渠,大也。

    渠帥者,大帥也。

    帥,所類翻;下氐帥同。

    〕王誼遣諸将分讨之,旬月皆平。

    陳紀、蕭摩诃攻廣陵,〔陳紀,即陳慧紀。

    〕周吳州總管于顗擊破之。

    〔顗,魚豈翻。

    〕沙州氐帥楊永安聚衆應王謙,大将軍樂甯公達奚儒讨之。

    〔按隋書達奚長儒傳:沙氐楊永安扇動利、興、武、文、沙、龍等州以應謙。

    參考五代志,獨不載沙州,蓋沙氐所居之地,就置沙州以授其渠帥也。

    又,長儒襲父慶爵樂安公。

    志雲:北海郡博昌縣,舊曰樂安。

    「甯」當作「安」,「儒」上逸「長」字。

    〕楊素破宇文冑于石濟,斬之。

     27周以神武公窦毅為大司馬,〔窦毅,即前纥豆陵毅。

    〕齊公于智為大司空;九月,以小宗伯竟陵公楊惠為大宗伯。

    〔竟陵縣公。

    五代志:沔陽郡竟陵縣,舊曰霄城,置竟陵郡;後周廢郡,改縣曰竟陵。

    〕 28丁亥,周将王延貴帥衆擾曆陽;任忠擊破之,生擒延貴。

    〔将,即亮翻;下同。

    帥,讀曰率;下同。

    任,音壬。

    〕 29壬辰,周廢皇後司馬氏為庶人。

    〔以司馬後父消難起兵而南叛也。

    〕庚戌,以随世子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耱宰,總統舊齊之地。

    〔自關以東,河、汾以北,皆舊齊之地。

    東京小耱宰,此洛州所置六府官也。

    〕壬子,以左丞相堅為大丞相,罷左、右丞相之官。

     30冬,十月,甲寅,日有食之。

     31周丞相堅殺陳惑王純及其子。

    〔純,周五王之一也,故楊堅加之惡谥。

    〕 32周梁睿将步騎二十萬讨王謙,〔騎,奇寄翻。

    〕謙分命諸将據險拒守,睿奮擊,屢破之,蜀人大駭。

    謙遣其将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帥衆十萬攻利州,〔五代志:義城郡,後魏立益州,世号小益州;梁曰黎州;西魏複曰益州,又改曰利州。

    惎,渠記翻。

    堰江水以灌之。

    〔嘉陵江在利州城西。

    〕城中戰士不過二千,總管昌黎豆盧績,晝夜拒守,〔隋書豆盧績傳:績,昌黎徒河人,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後也。

    中山敗,歸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氏焉。

    〕凡四旬,時出奇兵擊惎等,破之;會梁睿至,惎等遁去。

    睿自劍閣入,進逼成都。

    謙令達奚惎、乙弗虔城守,親帥精兵五萬,北城結陳。

    睿擊之,謙戰敗,将入城,惎、虔以城降。

    〔守,手又翻。

    帥,讀曰率。

    背,蒲妹翻。

    陳,讀曰陣。

    降,戶江翻。

    〕謙将麾下三十騎走新都,〔新都縣,屬蜀郡。

    九域志:新都縣在成都北四十五裡。

    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走,音奏。

    〕新都令王寶執之。

    戊寅,睿斬謙及高阿那肱,劍南平。

    〔蜀地在劍閣之南,故曰劍南。

    〕 33十一月,甲辰,周達奚儒破楊永安,沙州平。

    〔「奚」下「儒」上脫「長」字。

    〕 34丁未,周鄖襄公韋孝寬卒。

    〔谥法:辟地有德曰襄;又,甲冑有勞曰襄。

    卒,子恤翻。

    〕孝寬久在邊境,〔梁武帝中大同元年,韋孝寬鎮玉壁。

    宇文與高氏兵争,倚為蕃扞,有年數矣。

    〕屢抗強敵;所經略布置,入初莫之解,〔解,戶買翻,曉也。

    〕見其成事,方及驚服。

    雖在軍中笃意文史;敦睦宗族,〔敦,厚也。

    〕所得俸祿,〔俸,扶又翻。

    〕不入私室。

    人以此稱之。

     35十二月,庚辰,河東康簡王叔獻卒。

    〔谥法:溫柔好樂日康;一德不懈曰簡。

    〕 36癸亥,周诏諸改姓者,宜悉複舊。

    〔宇文泰以諸将補九十九姓,見一百六十五卷梁元帝承聖三年。

    上書十二月庚辰,此書癸亥,自庚辰至癸亥四十四日,「庚辰」必誤。

    按長曆,周、陳十二月皆壬子朔,恐是「丙辰」。

    〕 37甲子,周以大丞相堅為相國,總百揆,去都督中外、大耱宰之号,〔去,羌呂翻。

    〕進爵為王,以安陸等二十郡為随國,〔按陏書帝紀,時以隋州之崇業、鄖州之安陸.城陽、溫州之宜人、應州之平靖,上明、順州之淮南、土州之永川、昌州之廣昌.安昌、申州之義陽.淮安、息州之新蔡.建安、豫州之汝南.臨颎.,廣甯.初安、蔡州之蔡陽、郢州之漢東二十郡為随國。

    〕贊拜不名,備九錫之禮;〔是時九錫之禮:一,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二,衮冕之服,赤舄副;三,軒懸之樂,六佾之舞;四,朱戶以居;五,納陛以登;六,虎贲三百人;七,鈇钺各一;八,彤弓一,彤矢百,盧弓十,盧矢千;九,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堅受王爵、十郡而已。

    〕 辛未,殺代奰王達、滕聞王逌及其子。

    〔既殺二王,亦皆加以惡谥。

    谥法:不醉而怒曰奰;色取行違曰聞。

    奰,平秘翻。

    〕 壬申,以耱宰元孝規為大司徒。

     38是歲,周境内有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