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上,時掌翻。
坐,徂卧翻;下同。
幹,音幹。
〕命冑就廚取飲,冑不動。
會滕王逌後至,〔逌,音由。
〕堅降陛迎之。
冑耳語曰:〔附耳而語。
〕「事勢大異,何速去!」堅曰:「彼無兵馬,何能為!」冑曰:「兵馬皆彼物,彼若先發,大事去矣。
冑不辭死,恐死無益。
」堅複入坐。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冑聞室後有被由聲,遽請冑以身蔽戶,招不得出;堅及門,冑自後至。
招恨不時發,彈指出血。
壬子,堅誣招與越野王盛謀反,皆殺之,〔野,亦惡諆也。
〕及其諸子。
賞賜元冑,不可勝計。
〔勝,音升。
〕 周室諸王數欲伺隙殺堅,〔數,所角翻。
伺,相吏翻。
〕堅都督臨泾李圓通常保護之,〔按隋書李圓通傳作京兆泾陽人。
泾陽縣固屬京兆。
若以為臨泾,則屬安定。
圓通少給使堅家。
〕由是得免。
16癸醜,周主封其弟衍為葉王,〔太建五年,六月,周皇孫衍生,武帝建德二年也。
太建九年,周封皇子衍為道王,武帝建德之六年也。
今靜帝又封其弟衍為葉王。
李延壽又謂靜帝本名衍,改名闡。
互有背馳,當考。
葉,式涉翻。
〕術為郢王。
17周豫、荊、襄三州蠻反,〔豫州,汝南郡;荊州;南郡;襄州,襄陽郡。
此蠻即所謂山蠻,自荊、襄至于汝、漢皆有之。
〕攻破郡縣。
18周韋孝寬軍至永橋城,諸将請先攻之,孝寬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損我兵威。
今破其大軍,此何能為!」于是引軍壁于武陟。
〔武陟,地名。
按五代志,在河内郡修武縣界,至隋析置武陟縣。
将,即亮翻。
〕尉遲迥遣其子魏安公惇帥衆十萬入武德,軍于沁東。
〔魏安縣公。
五代志:宕渠郡墊江縣,後周為魏安縣。
又,沔陽郡甑山縣,梁置梁安郡,西魏改曰魏安郡。
注又見前。
河内郡安昌縣,舊曰州縣,置武德郡。
尉,于勿翻。
惇,都昆翻。
帥,讀曰率。
沁,七鸩翻。
〕會沁水漲,孝寬與迥隔水相持不進。
〔此與迥兵相持耳。
〕 孝寬長史李詢密啟丞相堅雲:「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遲迥饟金,〔長,知兩翻。
相,息亮翻。
饟,息亮翻,饋也。
〕軍中慅慅,〔慅,采毋翻﹖慅慅,憂愁不安也。
〕人情大異。
」堅深以為憂,與内史上大夫鄭譯謀代此三人者,〔後周之制,上大夫,六命。
〕李德林曰:「公與諸将,皆國家貴臣,未相服從,今正以挾令之威控禦之耳。
〔将,即亮翻。
挾令,謂挾天子以令諸将也。
〕前所遣者,疑其乖異,後所遣者,又安知其能盡腹心邪!〔邪,音耶。
〕又,取金之事,虛實難明,今一旦代之,或懼罪逃逸;若加縻絷,則自鄖公以下,莫不驚疑。
〔縻,靡為翻;絷,陟立翻;皆謂系縛也。
韋孝寬封鄖國公。
〕且臨敵易将,此燕、趙之所以敗也。
〔燕惠王信讒,用騎劫代樂毅而敗于田單。
趙惠文王聽間,用趙括代廉頗以敗于白起。
臨敵易将之禍也。
将,即亮翻。
燕,因肩翻。
将,即亮翻;下同。
〕如愚所見,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素為諸将所服者,速至軍所,使觀其情僞。
縱有異意,必不敢動,動亦能制之矣。
」堅大悟,曰:「公不發此言,幾敗大事。
」〔幾,居依翻。
敗,補邁翻。
〕乃命少内史崔仲方往監諸軍,為之節度。
仲方,猷之子也,〔以杜佑通典考之,「少内史」當作「小内史」。
崔猷見一百六十二卷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方有文武才幹,與堅少相款密,故欲用之。
監,工銜翻。
〕辭以父在山東。
又命劉昉、鄭譯,昉辭以未嘗為将,〔将,即亮翻。
〕譯辭以母老。
堅不悅。
府司錄高颎請行,堅喜,遣之。
颎受命亟發,〔亟,紀力翻。
〕遣人辭母而已。
自是堅措置軍事,皆與李德林謀之,時軍書日以百數,德林口授數人,文意百端,不加治點。
〔治,修改也。
點,塗點也。
不加治點,不加塗改也。
治,直之翻。
〕 晧司馬消難以鄖、随、溫、應、土、順、沔、儇、嶽九州島及魯山等八鎮來降,〔五代志:漢東郡,西魏置并州,後改曰随州。
安陸郡京山縣,舊曰新陽,梁置新州,西魏改曰溫州。
應山縣,梁置應州。
漢東郡土山縣,梁置土州。
順義縣,梁置順州。
沔陽郡,後周置複州,後改沔州。
安陸郡吉陽縣,後周置澴州。
孝昌縣,西魏置嶽州。
魯山在沔陽郡漢陽縣界,臨江,齊、梁以來為重鎮。
「儇」當作「澴」,音戶關翻。
難,乃旦翻。
〕遣其子〔【章:十二行本「子」下有「子」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為質姿求援。
〔質,音緻。
〕八月,改未,诏以消難為大都督、總督九州島八鎮諸軍事、司空,賜爵随公。
」庚申,诏鎮西将軍樊毅進督沔、漢諸軍事。
〔沔,即漢也。
〕南豫州刺史任忠帥衆趣曆陽,超武将軍陳慧紀為前軍都督,趣南兖州。
〔超武将軍,梁置,與宜猛将軍同班。
任,音壬。
帥,讀曰率。
趣,七喻翻。
〕 20周益州總管王謙〔周益州總管府治成都。
〕亦不附丞相堅,起巴、蜀之兵以攻始州。
〔此巴、蜀謂漢己郡、蜀郡大界。
五代志:普安郡,梁置南梁州,後改曰安州西魏改曰始州。
〕梁睿至漢川,不得進,〔堅以梁睿代王謙,謙舉兵,故睿不得進。
漢川,即漢中,隋避諱,改曰漢川。
〕堅即以睿為行軍元帥以讨謙。
〔帥,所類翻。
〕 21戊辰,诏以司馬消難為大都督水陸諸軍事。
庚午,通直散騎常侍淳于陵克臨江郡。
〔五代志:曆陽郡烏江縣,梁置江都郡,後齊改為齊江郡,陳改為臨江郡。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22梁世宗使中書舍人柳莊奉書入周。
江相堅執莊手曰:「孤昔開府,從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
今主幼時艱,猥蒙顧托。
梁主奕葉委誠朝廷,〔奕,累也;奕葉,累世也。
朝,直遙翻。
〕當與共保歲寒。
」〔孔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
何晏注曰:大寒之歲,衆木皆死,然後知松柏不雕傷。
平歲衆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後别之。
喻凡人處治世亦自能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不苟容。
後之言保歲寒者,義取諸此。
〕時諸将競勸梁主舉兵,與尉遲迥連謀,以為進可以盡節〔将,即亮翻。
尉,纡勿翻。
〕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
〔漢、沔之地,在中南、太華諸山之南。
卷,讀曰卷。
〕梁主疑未決。
會莊至,具道堅語,且曰:「昔袁紹、劉表、王淩、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然功業莫就,禍不旋踵者,良由魏、晉挾天子,保京都,仗大順以為名故也。
〔袁紹事始六十三卷漢獻帝建安四年,終六十四卷十年。
劉表事見六十五卷十二年、十三年。
王淩事見七十五卷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終三年。
諸葛誕事見七十七卷高貴鄉公甘露二年、三年。
〕今尉遲迥雖曰舊将,皂耄已甚。
〔将,即亮翻。
耄,莫到翻。
〕可馬消難、王謙,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匡合,用管仲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事。
〕周朝将相,多為身計,競效節于楊氏。
〔朝,直遙翻。
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以臣料之,迥等終當覆滅,随公必移周祚。
〔祚,福也,祿也,位也。
〕未若保境息民以觀其變。
」梁主深然之,衆議遂止。
高颎至軍,為橋于沁水。
尉遲惇于上流縱火袰,〔大曰袰,子曰桴。
縛木為袰,置火積薪,于上流放之,欲順流而蔔以焚橋。
袰,房,越翻。
〕颎豫為土狗以禦之。
〔蓋積土于水中,前銳後廣,前亮後庳,其狀如坐狗,分居上流以礙火袰,使下得下逼橋邊也。
考異曰:隋書作「木袰」、「木狗」。
今從北史。
〕惇布陳二十餘裡,〔陳,讀曰陣;下同。
〕麾兵少卻,〔少,詩沼翻。
〕欲待孝寬軍半渡而擊之;孝寬因其卻,鳴鼓齊進。
軍既渡,颎命焚橋,以絕士卒反顧之心。
惇兵大敗,單騎走。
〔騎,奇寄翻。
〕孝寬乘勝進,追至邺。
庚午,迥與惇及惇弟西都公佑,〔西都縣公。
五代志:西平郡湟水縣,舊曰西都。
〕悉将其卒十三萬陳于城南,迥别統萬人,皆綠巾、錦襖,号「黃龍兵」。
〔将,即亮翻。
襖,烏浩翻,袍襖。
〕迥弟勤帥衆五萬,〔帥,讀曰率。
〕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騎先至。
迥素習軍旅,者猶被甲臨陳。
〔被,皮義翻。
〕其麾下皆關中人,為之力戰,〔關中人不顧父母妻子,為迥力戰,言其得士心。
為,于僞翻。
〕考寬等軍不利而卻。
邺中士民觀戰者數萬人,行軍總管宇文忻曰:「事急矣!吾當以詭道破之。
」乃先射觀者,〔考異曰:隋書雲:「高颎與李詢先犯觀者。
」今從北史。
〕觀者皆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
〔人衆而嚣,故□聲如雷霆。
射,食亦翻;下同。
藉,慈夜翻。
〕忻乃傳呼曰:「賊敗矣!」衆複振,因其擾而乘之。
迥軍大敗,走保邺城。
考寬縱兵圍之,李詢及思安伯代人賀婁子幹先登。
〔思安縣伯。
五代志:河池郡河池縣,後魏置思安縣。
魏書官氏志:神元皇帝時,諸部内入者有賀樓氏。
蓋虜複姓。
〕 崔弘度妹,先适迥子為妻,及邺城破,迥窘迫升樓,〔窘,巨隕翻。
〕弘度直上龍尾追之。
〔築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于地,若龍垂尾然,故曰龍尾。
上,時掌翻。
〕迥彎弓,将射弘度,弘度脫兜鍪,謂迥曰:「頗相識不﹖〔鍪,莫侯翻。
不,讀曰否。
〕今日各圖國事,不得顧私。
以親戚之情,謹遏亂兵,不許侵辱。
事勢如此,早為身計,何,所待也﹖」迥擲弓于地,罵左丞相極口而自殺。
〔楊堅時為左大丞相。
〕弘度顧其弟弘升曰:「婆可取迥頭。
」弘升斬之。
軍士在小城中者,孝寬盡坑之。
〔以其從迥,為之拒戰也。
〕勤、惇、佑東走青州,〔走,音奏,氶音如字。
〕未至,開府儀同大将軍郭衍追獲之。
丞相堅以勤初有誠款,〔以勤初表送迥書也。
相,息亮翻。
〕特不之罪。
李惠先自縛歸罪,〔李惠自申州舉兵應迥,即而知迥事不成,先自歸。
〕堅複其官爵。
迥末年衰耄,〔記,五十始衰;謂精力消耗。
八十、九
坐,徂卧翻;下同。
幹,音幹。
〕命冑就廚取飲,冑不動。
會滕王逌後至,〔逌,音由。
〕堅降陛迎之。
冑耳語曰:〔附耳而語。
〕「事勢大異,何速去!」堅曰:「彼無兵馬,何能為!」冑曰:「兵馬皆彼物,彼若先發,大事去矣。
冑不辭死,恐死無益。
」堅複入坐。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冑聞室後有被由聲,遽請冑以身蔽戶,招不得出;堅及門,冑自後至。
招恨不時發,彈指出血。
壬子,堅誣招與越野王盛謀反,皆殺之,〔野,亦惡諆也。
〕及其諸子。
賞賜元冑,不可勝計。
〔勝,音升。
〕 周室諸王數欲伺隙殺堅,〔數,所角翻。
伺,相吏翻。
〕堅都督臨泾李圓通常保護之,〔按隋書李圓通傳作京兆泾陽人。
泾陽縣固屬京兆。
若以為臨泾,則屬安定。
圓通少給使堅家。
〕由是得免。
16癸醜,周主封其弟衍為葉王,〔太建五年,六月,周皇孫衍生,武帝建德二年也。
太建九年,周封皇子衍為道王,武帝建德之六年也。
今靜帝又封其弟衍為葉王。
李延壽又謂靜帝本名衍,改名闡。
互有背馳,當考。
葉,式涉翻。
〕術為郢王。
17周豫、荊、襄三州蠻反,〔豫州,汝南郡;荊州;南郡;襄州,襄陽郡。
此蠻即所謂山蠻,自荊、襄至于汝、漢皆有之。
〕攻破郡縣。
18周韋孝寬軍至永橋城,諸将請先攻之,孝寬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損我兵威。
今破其大軍,此何能為!」于是引軍壁于武陟。
〔武陟,地名。
按五代志,在河内郡修武縣界,至隋析置武陟縣。
将,即亮翻。
〕尉遲迥遣其子魏安公惇帥衆十萬入武德,軍于沁東。
〔魏安縣公。
五代志:宕渠郡墊江縣,後周為魏安縣。
又,沔陽郡甑山縣,梁置梁安郡,西魏改曰魏安郡。
注又見前。
河内郡安昌縣,舊曰州縣,置武德郡。
尉,于勿翻。
惇,都昆翻。
帥,讀曰率。
沁,七鸩翻。
〕會沁水漲,孝寬與迥隔水相持不進。
〔此與迥兵相持耳。
〕 孝寬長史李詢密啟丞相堅雲:「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遲迥饟金,〔長,知兩翻。
相,息亮翻。
饟,息亮翻,饋也。
〕軍中慅慅,〔慅,采毋翻﹖慅慅,憂愁不安也。
〕人情大異。
」堅深以為憂,與内史上大夫鄭譯謀代此三人者,〔後周之制,上大夫,六命。
〕李德林曰:「公與諸将,皆國家貴臣,未相服從,今正以挾令之威控禦之耳。
〔将,即亮翻。
挾令,謂挾天子以令諸将也。
〕前所遣者,疑其乖異,後所遣者,又安知其能盡腹心邪!〔邪,音耶。
〕又,取金之事,虛實難明,今一旦代之,或懼罪逃逸;若加縻絷,則自鄖公以下,莫不驚疑。
〔縻,靡為翻;絷,陟立翻;皆謂系縛也。
韋孝寬封鄖國公。
〕且臨敵易将,此燕、趙之所以敗也。
〔燕惠王信讒,用騎劫代樂毅而敗于田單。
趙惠文王聽間,用趙括代廉頗以敗于白起。
臨敵易将之禍也。
将,即亮翻。
燕,因肩翻。
将,即亮翻;下同。
〕如愚所見,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素為諸将所服者,速至軍所,使觀其情僞。
縱有異意,必不敢動,動亦能制之矣。
」堅大悟,曰:「公不發此言,幾敗大事。
」〔幾,居依翻。
敗,補邁翻。
〕乃命少内史崔仲方往監諸軍,為之節度。
仲方,猷之子也,〔以杜佑通典考之,「少内史」當作「小内史」。
崔猷見一百六十二卷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方有文武才幹,與堅少相款密,故欲用之。
監,工銜翻。
〕辭以父在山東。
又命劉昉、鄭譯,昉辭以未嘗為将,〔将,即亮翻。
〕譯辭以母老。
堅不悅。
府司錄高颎請行,堅喜,遣之。
颎受命亟發,〔亟,紀力翻。
〕遣人辭母而已。
自是堅措置軍事,皆與李德林謀之,時軍書日以百數,德林口授數人,文意百端,不加治點。
〔治,修改也。
點,塗點也。
不加治點,不加塗改也。
治,直之翻。
〕 晧司馬消難以鄖、随、溫、應、土、順、沔、儇、嶽九州島及魯山等八鎮來降,〔五代志:漢東郡,西魏置并州,後改曰随州。
安陸郡京山縣,舊曰新陽,梁置新州,西魏改曰溫州。
應山縣,梁置應州。
漢東郡土山縣,梁置土州。
順義縣,梁置順州。
沔陽郡,後周置複州,後改沔州。
安陸郡吉陽縣,後周置澴州。
孝昌縣,西魏置嶽州。
魯山在沔陽郡漢陽縣界,臨江,齊、梁以來為重鎮。
「儇」當作「澴」,音戶關翻。
難,乃旦翻。
〕遣其子〔【章:十二行本「子」下有「子」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為質姿求援。
〔質,音緻。
〕八月,改未,诏以消難為大都督、總督九州島八鎮諸軍事、司空,賜爵随公。
」庚申,诏鎮西将軍樊毅進督沔、漢諸軍事。
〔沔,即漢也。
〕南豫州刺史任忠帥衆趣曆陽,超武将軍陳慧紀為前軍都督,趣南兖州。
〔超武将軍,梁置,與宜猛将軍同班。
任,音壬。
帥,讀曰率。
趣,七喻翻。
〕 20周益州總管王謙〔周益州總管府治成都。
〕亦不附丞相堅,起巴、蜀之兵以攻始州。
〔此巴、蜀謂漢己郡、蜀郡大界。
五代志:普安郡,梁置南梁州,後改曰安州西魏改曰始州。
〕梁睿至漢川,不得進,〔堅以梁睿代王謙,謙舉兵,故睿不得進。
漢川,即漢中,隋避諱,改曰漢川。
〕堅即以睿為行軍元帥以讨謙。
〔帥,所類翻。
〕 21戊辰,诏以司馬消難為大都督水陸諸軍事。
庚午,通直散騎常侍淳于陵克臨江郡。
〔五代志:曆陽郡烏江縣,梁置江都郡,後齊改為齊江郡,陳改為臨江郡。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22梁世宗使中書舍人柳莊奉書入周。
江相堅執莊手曰:「孤昔開府,從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
今主幼時艱,猥蒙顧托。
梁主奕葉委誠朝廷,〔奕,累也;奕葉,累世也。
朝,直遙翻。
〕當與共保歲寒。
」〔孔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
何晏注曰:大寒之歲,衆木皆死,然後知松柏不雕傷。
平歲衆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後别之。
喻凡人處治世亦自能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不苟容。
後之言保歲寒者,義取諸此。
〕時諸将競勸梁主舉兵,與尉遲迥連謀,以為進可以盡節〔将,即亮翻。
尉,纡勿翻。
〕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
〔漢、沔之地,在中南、太華諸山之南。
卷,讀曰卷。
〕梁主疑未決。
會莊至,具道堅語,且曰:「昔袁紹、劉表、王淩、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然功業莫就,禍不旋踵者,良由魏、晉挾天子,保京都,仗大順以為名故也。
〔袁紹事始六十三卷漢獻帝建安四年,終六十四卷十年。
劉表事見六十五卷十二年、十三年。
王淩事見七十五卷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終三年。
諸葛誕事見七十七卷高貴鄉公甘露二年、三年。
〕今尉遲迥雖曰舊将,皂耄已甚。
〔将,即亮翻。
耄,莫到翻。
〕可馬消難、王謙,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匡合,用管仲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事。
〕周朝将相,多為身計,競效節于楊氏。
〔朝,直遙翻。
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以臣料之,迥等終當覆滅,随公必移周祚。
〔祚,福也,祿也,位也。
〕未若保境息民以觀其變。
」梁主深然之,衆議遂止。
高颎至軍,為橋于沁水。
尉遲惇于上流縱火袰,〔大曰袰,子曰桴。
縛木為袰,置火積薪,于上流放之,欲順流而蔔以焚橋。
袰,房,越翻。
〕颎豫為土狗以禦之。
〔蓋積土于水中,前銳後廣,前亮後庳,其狀如坐狗,分居上流以礙火袰,使下得下逼橋邊也。
考異曰:隋書作「木袰」、「木狗」。
今從北史。
〕惇布陳二十餘裡,〔陳,讀曰陣;下同。
〕麾兵少卻,〔少,詩沼翻。
〕欲待孝寬軍半渡而擊之;孝寬因其卻,鳴鼓齊進。
軍既渡,颎命焚橋,以絕士卒反顧之心。
惇兵大敗,單騎走。
〔騎,奇寄翻。
〕孝寬乘勝進,追至邺。
庚午,迥與惇及惇弟西都公佑,〔西都縣公。
五代志:西平郡湟水縣,舊曰西都。
〕悉将其卒十三萬陳于城南,迥别統萬人,皆綠巾、錦襖,号「黃龍兵」。
〔将,即亮翻。
襖,烏浩翻,袍襖。
〕迥弟勤帥衆五萬,〔帥,讀曰率。
〕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騎先至。
迥素習軍旅,者猶被甲臨陳。
〔被,皮義翻。
〕其麾下皆關中人,為之力戰,〔關中人不顧父母妻子,為迥力戰,言其得士心。
為,于僞翻。
〕考寬等軍不利而卻。
邺中士民觀戰者數萬人,行軍總管宇文忻曰:「事急矣!吾當以詭道破之。
」乃先射觀者,〔考異曰:隋書雲:「高颎與李詢先犯觀者。
」今從北史。
〕觀者皆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
〔人衆而嚣,故□聲如雷霆。
射,食亦翻;下同。
藉,慈夜翻。
〕忻乃傳呼曰:「賊敗矣!」衆複振,因其擾而乘之。
迥軍大敗,走保邺城。
考寬縱兵圍之,李詢及思安伯代人賀婁子幹先登。
〔思安縣伯。
五代志:河池郡河池縣,後魏置思安縣。
魏書官氏志:神元皇帝時,諸部内入者有賀樓氏。
蓋虜複姓。
〕 崔弘度妹,先适迥子為妻,及邺城破,迥窘迫升樓,〔窘,巨隕翻。
〕弘度直上龍尾追之。
〔築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于地,若龍垂尾然,故曰龍尾。
上,時掌翻。
〕迥彎弓,将射弘度,弘度脫兜鍪,謂迥曰:「頗相識不﹖〔鍪,莫侯翻。
不,讀曰否。
〕今日各圖國事,不得顧私。
以親戚之情,謹遏亂兵,不許侵辱。
事勢如此,早為身計,何,所待也﹖」迥擲弓于地,罵左丞相極口而自殺。
〔楊堅時為左大丞相。
〕弘度顧其弟弘升曰:「婆可取迥頭。
」弘升斬之。
軍士在小城中者,孝寬盡坑之。
〔以其從迥,為之拒戰也。
〕勤、惇、佑東走青州,〔走,音奏,氶音如字。
〕未至,開府儀同大将軍郭衍追獲之。
丞相堅以勤初有誠款,〔以勤初表送迥書也。
相,息亮翻。
〕特不之罪。
李惠先自縛歸罪,〔李惠自申州舉兵應迥,即而知迥事不成,先自歸。
〕堅複其官爵。
迥末年衰耄,〔記,五十始衰;謂精力消耗。
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