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四

關燈
穆時為并州刺史。

    〕 初,宣帝使計部中大夫楊尚希撫慰山東,〔後周置計部,蓋主計會之簿書,若周官之司書。

    杜佑曰:計部屬天官。

    〕至相州,聞宣帝殂,〔殂,祚乎翻。

    〕與尉遲迥發喪。

    〔尉,纡勿翻。

    〕尚布出,謂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視不安,将有他計。

    吾不去,懼及于難。

    」〔難,乃旦翻。

    〕遂夜從快捷方式而遁。

    〔快捷方式者,不由正路捷出取徑直而行。

    〕遲明,〔遲,直利翻,待也。

    〕迥覺,追之不及,遂歸長安。

    堅遣尚希督宗兵三千人鎮潼關。

    〔楊尚希,弘農人。

    弘農華陰諸楊,自東漢至後魏為名族。

    魏分東、西,弘農又為兵沖,故楊氏有宗兵。

    〕 雍州牧畢剌王賢,〔雍,于用翻。

    剌,盧達翻。

    谥法:愎狠遂過曰剌;又,不思忘愛曰剌;暴慢無親曰剌。

    楊堅君賢以惡谥耳。

    〕與五王謀殺堅,事洩,〔洩,與洩同。

    堅殺賢,并其二子,掩五王之謀不問。

    〔堅豈真不問哉﹖山東有變,内複相圖,姑以安反側耳。

    〕以秦王贽為大耱宰,杞公椿為大司徒。

    庚子,以柱國梁睿為益為總管。

    睿,禦之子也。

    〔梁禦見一百五十六卷梁武帝中大通六年。

    〕 14周遣汝南公神慶、司衛上士長孫晟〔汝南,古郡名。

    晟,丞正翻。

    〕送千金公主于突厥。

    〔厥,九勿翻。

    〕晟,幼之曾孫也。

    〔按隋長孫晟傳及唐宰相世系表,晟,長孫稚之五世孫。

    稚,字幼卿生子裕,子裕生紹遠,紹遠生覽,覽生敞,敞生熾,熾生晟,非曾孫也。

    若書稚字,「幼」下亦阙「卿」字。

    〕 又遣建威侯賀若誼〔建威縣侯。

    五代志:建威縣屬武都郡。

    若,人者翻。

    〕賂佗缽可汗,〔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且說之以求高紹義。

    〔說,輸芮翻。

    〕佗缽僞與紹義獵于南境,使誼執之。

    誼,敦之弟也。

    〔賀若敦,弼之父也。

    〕秋,七月,甲申,紹義至長安,徙之蜀;久之,病死于蜀。

     15周青州總管尉遲勤,迥之弟子也。

    〔尉,纡勿翻。

    〕初得迥書,表送之,尋亦從迥。

    迥所統相、衛、黎、洛、貝趙、冀、瀛、滄,〔五代志:汲郡,東魏置義州,後周為衛州。

    黎陽縣,後魏黎陽郡,後置黎州。

    武安郡,後周置洛州。

    清河郡,後周置貝州。

    趙郡大陸縣,舊曰廣阿,置殷州,後改趙州。

    信都郡,舊置冀州。

    河間郡河間縣,舊置瀛州。

    勃海郡饒安縣,舊置滄州。

    考異曰:周書迥傳又有毛州。

    按迥滅後,隋高祖始置毛州。

    迥傳誤也。

    〕勤所統青、齊、膠、光、莒等州〔五代志:北海郡置青州。

    齊郡,舊曰齊州。

    高密郡,舊置膠州。

    東萊郡,舊置光州。

    琅邪郡沂水縣,舊置南青州,後周改為呂州。

    〕皆從之,衆數十萬。

    荥州刺史邵公冑,〔五代志:荥陽郡泛水縣,古虎牢也,後魏置東中府,東魏置北豫州,後周置荥州。

    邵公冑,周宗室也,封邵郡公。

    〕申州刺史李惠〔五代志:義陽郡,江州,東魏改東楚州,陳改安州,後周改泗州。

    豈史家以舊州名書之邪﹖費也,虜複姓,蓋即費也頭種。

    費,扶佛翻。

    〕潼州刺史曹孝遠,〔按五代志,後周亦無潼州,但去下邳郡夏丘縣,梁置潼州,後齊改曰睢州,尋廢。

    夏丘、宿豫,相去不遠,宿豫舊東楚治所,音此時尚有此二州而志逸之也。

    〕各據本州島,徐州總管司錄席毗羅據兖州,〔五代志:魯郡瑕丘縣,舊置兖州。

    姓苑:席姓,其先姓藉,避項羽諱,改姓席氏。

    〕前東平郡守畢義緒據蘭陵,〔五代土:懷縣屬河内郡,隋大業初,廢入安昌縣。

    安昌本州島縣。

    纥豆陵,虜三字姓。

    魏收官氏志:次南諸姓有纥豆陵氏。

    将,即亮翻。

    〕迥使其所署大将軍石遜攻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以州降之。

    〔五代志:長平郡,舊曰建州。

    降,戶江翻。

    〕又遣西道行台韓長業攻拔潞州,〔五代志:上黨郡,後周置潞州。

    〕執刺史趙威,署城人郭子勝為刺史。

    纥豆陵惠襲陷巨鹿,〔巨鹿,古郡也,隋為縣,屬襄國郡。

    〕遂圍恒州。

    〔五代志:恒山郡,後周置恒州。

    恒,戶登翻。

    〕上大将軍宇文威攻汴州,〔五代志:荥陽郡浚儀縣,東魏置梁州,後周改曰汴州。

    汴,皮變翻。

    〕莒州刺史烏丸尼等帥青、齊之衆圍沂州,〔五代志:琅邪郡,舊置北徐州,後周改曰沂州。

    帥,讀曰率。

    〕大将軍檀讓攻拔曹、亳二州,〔五代志:濟陰郡,後魏置西兖州,後周改曰曹州谯郡,後魏置南兖州,後周改亳州。

    亳,旁各翻。

    〕屯兵梁郡。

    〔梁郡治睢陽。

    〕庸毗羅衆号八萬,軍于蕃城,攻陷昌慮、下邑。

    〔五代志:彭城郡滕縣,舊曰蕃,置蕃郡,隋改曰滕。

    昌慮,漢古縣,後魏屬蘭陵郡。

    下邑亦漢古縣,五代志屬梁郡。

    漢書:蕃,音皮;慮,音廬。

    〕李惠自申州攻永州,拔之。

    〔五代志:汝南郡城陽縣,梁置楚州,東魏置西楚州,後齊曰永州城陽,前漢侯國,其地在義陽東北。

    〕 迥遣使招大左輔、并州刺史李穆,穆鎖其使,封上其書。

    〔使,疏吏翻。

    上,時掌翻。

    〕穆子士榮,以穆所居天下精兵處,〔并州用武之地,士健馬多,故曰天下精兵處。

    〕陰勸穆從迥,穆深拒之。

    堅使内史大夫柳裘詣穆,為陳利害,〔為,于僞翻。

    〕又使穆子左侍上士渾往布腹心。

    〔布腹心者,陳其至誠,非貌言也。

    〕穆使渾奉尉鬥于堅,曰:「願執威柄以尉安天下。

    」〔尉鬥,今之熨鬥。

    毛晃曰:火鬥,熨器,篆文作「黢」,從,從火,從又。

    「又」,偏旁手字,持「火」,所以申缯也。

    今文作「尉」,俗加「火」作「熨」。

    尉,纡胃翻,又纡勿翻。

    〕又以十三镮金帶遺堅。

    十三镮金帶,天子之服也。

    〔五代志:革帶,按禮,博二寸。

    禮圖曰:珰綴于革帶。

    阮谌以為有章印則于革帶佩之。

    東觀記曰:楊賜拜太常,诏賜自所著革帶。

    故知形制尊卑不别。

    今博三寸半,加金镂黪、螳蜋鈎以相鈎帶,自大裘至于小朝服皆用之。

    天子以十三镮金帶為異,後周制也。

    镮,戶關翻。

    遺,于季翻。

    〕堅大悅,遣渾詣韋孝寬述穆意。

    〔使述穆意,以堅孝寬附己之心。

    〕穆兄子崇,為懷州刺史,〔五代志:河内郡,舊置懷州。

    〕初欲應迥;後知穆附堅,慨然太息曰:「合家富貴者數十人,值國有難,竟不能扶傾繼絕,複何面目處天地間乎!」〔難,乃旦翻。

    複,扶又翻。

    處,昌呂翻。

    〕不得已亦附于堅。

    迥子誼,為朔州刺史,〔按五代志:後齊朔州治桑幹,隋并入馬邑郡善陽縣,置總管府。

    〕穆執送長安;又遣兵讨郭子勝,擒之。

     迥招徐州總管源雄,東郡守于仲文,皆不從。

    雄,賀之曾孫;仲文,謹之孫也。

    〔東郡治曰馬。

    源賀本出秃發氏,歸魏,改姓源。

    于謹事宇文有大功。

    守,手又翻。

    〕迥遣宇文冑自石濟,宇文威自白馬濟河,〔石濟在白馬西。

    〕二道攻仲文,仲文棄郡走還長安,迥殺其妻子。

    迥遣檀讓痻地河南,丞相堅以仲文為河南道行軍總管,使詣洛陽發兵讨讓,命楊素讨宇文冑。

     鄖州總管司馬消難亦舉兵應迥,〔按五代志:漢東郡唐城縣,本梁之下溠城,後魏之鲴西縣也。

    後魏立肆州,尋改唐州,後周省均、款、涢、歸四州入。

    如此,則鄖州已并省今有鄖州總管,而志逸置總管府之地,此考史之所以難也。

    春秋鄖子之國,杜預謂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

    章懷太子賢曰:雲杜故城在複州沔陽縣西北。

    周蓋因古以難也。

    春秋鄖子之國,杜預謂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

    章懷太子賢曰:雲杜故城在複州沔陽縣西北。

    周蓋因古國名置鄖州于沔陽也。

    鄖,音雲。

    難,乃旦翻。

    〕己酉,周以柱國王誼為行軍元帥,以讨消難。

    〔帥,所類翻。

    〕 丁未,周以丞相堅都督中外諸軍事。

     鄖州總管司馬消難亦舉兵應迥,〔按五代志:漢東郡唐城縣,本梁之下溠城,後魏之鲴西縣也。

    後魏立肆州,尋改唐州,後周省均、款、涢、歸四州入。

    如此,則鄖州已并省今有鄖州總管,而志逸置總管府之地,此考史之所以難也。

    春秋鄖子之國,杜預謂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

    章懷太子賢曰:雲杜故城在複州沔陽縣西北。

    周蓋因古以難也。

    春秋鄖子之國,杜預謂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

    章懷太子賢曰:雲杜故城在複州沔陽縣西北。

    周蓋因古國名置鄖州于沔陽也。

    鄖,音雲。

    難,乃旦翻。

    〕己酉,周以柱國王誼為行軍元帥,以讨消難。

    〔帥,所類翻。

    〕 廣州刺史于顗,仲文之兄也,與總管趙文表不協;詐得心疾,誘文表,手殺之,〔誘,音酉。

    〕因唱言文表與尉遲迥通謀。

    堅以迥未平,因勞勉之,即拜吳州總管。

    〔按隋書于顗傳,顗時為東廣州刺史。

    五代志:江都郡,梁置南兖州,後齊改為東廣州,陳複日南兖,後周改曰吳州東廣州蓋因廣陵以名州。

    觀此,則此時東廣州刺史與吳州總管并治廣陵也。

    「廣」上逸「東」字。

    顗,魚豈翻。

    勞,力到翻。

    〕 趙僭王招謀殺堅,〔湯堅亦以趙王招謀殺己而加惡谥。

    〕邀堅過其第,〔過,古禾翻。

    〕堅赍酒殽就之。

    〔赍,則兮翻。

    〕招引入寝室,招子員、貫及妃弟魯封等皆在左右,佩刀而立,又藏刃于帷席之間,伏壯士于室後。

    堅左右皆不得從,唯從祖弟開府〔【章:十二行本「府」下有「儀同」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大将軍弘、大将軍元冑坐于戶側。

    冑,順之孫也。

    〔元順以伉直得名于孝昌之間。

    從,才用翻。

    〕弘、冑皆有勇力,能堅腹心。

    酒酣,招以佩刀刺瓜連啖堅,欲因而刺之。

    〔酣,戶甘翻。

    刺,七賜翻,又七迹翻。

    啖,徒敢翻,又徒濫翻。

    〕元冑進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招诃之曰:「我與丞相言,汝何為者!」叱之使卻。

    冑瞋目憤氣,扣刀入衛。

    〔诃,虎何翻。

    瞋,昌真翻。

    〕招賜之酒,曰:「吾豈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猜,疑也。

    ,警,戒也。

    猜警,言疑而加戒慎也。

    邪,音耶。

    〕招僞吐,将入後合,冑恐其為變,扶令上坐,如此再三。

    招僞稱喉幹,〔吐,土故翻。

    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