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神明之器,故不可以力為也。
又曰:國之利器,不可以授人。
〕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
」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
諸衛既受敕,并受堅節度。
〔周自左.右宮作至左.右羽林、遊擊,皆諸衛官也。
〕 堅恐諸王在外在變,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為辭,征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五王就國,見上卷上年。
厥,九勿翻。
朝,直遙翻。
〕堅索符玺,〔符,謂兵符。
玺,謂天子六玺。
索,山客翻。
玺,斯氏翻。
〕顔之儀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索,山客翻,〕堅大怒,命引出,将殺之;以其民望,出為西邊郡守。
〔「西邊」,恐當作「西疆」。
五代志:臨洮郡合川縣,後周置,仍立西疆郡。
考異曰:北史鄭譯傳,「之儀與宦者謀引大将軍宇文仲輔政。
仲已至禦坐,譯知之,遽率開府楊惠及劉昉、皇甫績、柳裘俱入。
仲與之儀見譯等,愕然,逡巡欲出,隋文因執之。
于是矯诏複以譯為内史上大夫。
明日,随文為丞相,拜譯柱國府長史。
」按之儀若爾,豈複得全!今從之儀傳。
〕 丁未,發喪。
靜帝入居天台,罷正陽宮。
〔置正陽宮見上卷上年。
〕大赦,停洛陽宮作。
〔治洛陽宮見上卷上年二月。
〕庚戌,尊阿史那太後為太皇太後,李太後為戈帝太後,〔靜帝祖母也。
〕楊後為皇太後,朱後為帝太後,〔靜帝嫡母、坐母也。
〕其陳後、元後、尉遲後并為尼。
〔皆不以德選,以色進者也。
尼,女夷翻。
〕以漢王贊為上柱國、右大丞相,〔贊,靜帝叔父也。
周人上右。
相,息亮翻。
〕尊以虛名,實無所綜理。
以陽堅為假黃钺、左大丞相,秦王贽為上柱國。
百官總己以聽于左丞相。
〔孔子曰:君薨,百官總己以聽于耱宰三年。
朱熹曰:各總攝己職以聽也。
餘謂若此者必有伊、周之臣而後可。
〕 堅初受顧命,〔顧命始于周成王。
孔安國曰:臨終之命曰顧命。
餘謂顧命者,言天子登遐,若回顧而有所言也。
陸德明曰:顧,工戶翻。
〕使邗國公楊惠〔邗,音寒,又古寒翻。
〕謂禦正下大夫李德林曰:「朝廷賜令總文武事,經國任重。
今欲與公共事,必不得辭。
」德林曰:「願以死奉公。
」堅大喜。
始,劉昉、鄭譯議以堅為大耱宰,譯自攝大司馬,昉又求小耱宰。
〔後周置小耱宰,上大夫也,六命。
按爾雅:耱,大也。
鄭玄曰:耱,大之上也。
耱宰之上不宜加小字,故周官止曰小宰。
昉,分罔翻。
耱,知隴翻。
〕堅私問德林曰:「欲何以見處﹖」〔處,昌呂翻。
〕德林曰:「宜作大丞相、假黃钺、都督中外諸中外諸軍事,不爾,無以壓衆心。
」〔如昉、譯之言,大耱宰雖六官之長,然猶與諸公等夷。
德林所言,則宇文泰所以輔魏者也。
不爾,猶言不如此也。
相,息亮翻。
壓,于甲翻。
〕及發喪,即依此行之。
以正陽宮為丞相府。
時衆情未壹,〔言周之朝臣未盡歸心于堅。
〕堅引司武上士盧贲置左右。
〔贲,扶分翻。
〕将之東宮,〔正陽宮,本東宮也。
〕百官皆不知所從。
堅潛令贲部伍仗衛,〔仗衛,執仗而宿衛之兵也,盧贲以司武上十統之。
楊堅潛令贲,此舉為如何﹖〕因召公卿,謂曰:「欲求富貴者宜相随。
」〔觀堅此言,則其夙心可知矣。
〕往往偶語,欲有去就,贲嚴兵而至,衆莫敢動。
出崇陽門,〔崇陽門,周宮城之東門。
〕至東宮,門者拒不納,贲谕之,不不去;瞋目叱之,〔瞋,昌真翻。
〕門者遂卻,堅入。
贲遂典丞相府宿衛。
〔盧贲遂為楊堅私人矣。
〕贲,辯之弟子也。
〕盧辯,與蘇綽共定後周官制者也。
〕以鄭譯為丞相府長史,〔長,知兩翻。
〕劉昉為司馬,李德林為府屬,〔丞相府有掾有屬。
〕二人由是怨德林。
内史下大夫勃海高颎〔按隋書:高颎自雲勃海蓨人。
颎,古迥翻。
〕明敏有器局,習兵事,多計略,堅欲引之入府,〔引之入丞相府為官屬。
〕遣楊惠谕意。
楊惠,堅族子也。
堅初秉周政,欲引時才,故率使之谕意。
堅既受禅,封觀王,改名雄。
〕颎承旨,欣然曰:「願受驅馳。
縱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辭滅族。
」及以為相府司錄。
〔司錄,總錄一府之事。
令,力丁翻。
相,息亮翻。
〕 時漢王贊居禁中,每與靜帝同帳而坐。
劉昉飾美妓進贊,〔妓,渠绮翻,女樂也。
〕贊甚悅之。
昉因說贊曰:「大王,先帝之弟,時望所歸。
孺子幼沖,豈堪大事!〔說,輸芮翻。
孺子,謂靜帝。
〕今先帝初崩,人情尚擾。
王且歸第,待事甯後,入為天子,此萬全計也。
」贊年少,〔少,詩照翻。
〕性識庸下,以為信然,遂從之。
堅革宣帝苛酷之政,更為寬大,删略舊律,作刑書要制,奏而行之;躬履節儉,中外悅之。
〔賈誼曰:寒者利裋裼,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
古之得天下,必先有以得天下之心,雖奸雄挾數用術,不能外此也。
更,工衡翻。
〕 堅夜召太史大夫庾季才,〔太史掌天六曆數。
周制:太史中大夫,屬春官,五命。
〕問曰:「吾以庸虛,〕庸,言身無所能;虛,言胸中無所有;謙辭也。
〕受茲顧命。
天時人事,卿以為何如﹖」季才曰:「天道精微,難可意察。
竊以人事蔔之,符兆已定。
〔符,谶也,證也,驗也。
兆,龜坼文也,又人事之兆朕也。
〕季才縱言不可,公豈複得為箕、颍之事乎!」〔司馬貞曰:堯讓天下于許由,由遂逃于箕山,洗耳于颍水。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堅默然久之,曰:「誠如君言。
」獨孤夫人亦謂堅曰:「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勉之!」〔獨孤夫人,堅妃也。
騎虎而下,必為所噬。
〕 堅以相州總管尉遲迥位望素重,恐有異圖,〔相,息亮翻。
尉,纡勿翻。
〕使迥子魏安公惇奉诏書召之會葬。
〔魏安郡公。
五代志,武威郡昌松縣有後安郡。
注詳見後。
〕壬子,以上柱國韋孝寬為相州總管;又以小司徒叱列長叉相州刺史,〔叱列,虜複姓,出于拓跋氏西部,後為周之戚裡。
〕先令赴邺;孝寬續進。
〔邺,相州總管治所。
〕 陳王純時鎮齊州,〔純就國于濟南。
濟南郡,齊州也。
〕堅使門正上士崔彭征之。
〔門正,掌門關啟閉之節及出入門者。
〕彭以兩騎往止傳舍,〔騎,奇寄翻。
傳,張戀翻。
〕遣人召純。
純至,彭請屏左右,密有所道,〔屏,必郢翻。
道,言也。
〕遂執而鎮之,因大言曰:「陳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動!」其從者愕然而去。
〔朝,直遙翻。
從,才用翻。
〕彭,楷之孫也。
〔崔楷死職見一百五十一卷梁武帝大通元年。
〕 六月,五王皆至長安。
12庚申,周複行佛、道二教,〔周禁二教見一百七十一卷六年。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舊沙門、道士精志者,簡令入道。
〔簡,分别也。
〕 13周尉遲迥知丞相堅将不利于帝室,謀舉兵讨之。
〔尉,纡勿翻。
相,息亮翻。
〕韋孝寬至朝歌,〔五代志:汲郡衛縣,舊曰朝歌。
〕迥遣其人都督賀蘭貴〔周書:賀蘭,其先與魏俱起,有纥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赍書候韋孝寬。
〔赍,相稽翻。
〕孝寬留貴與語以審之,疑其有變,遂稱疾徐行;又使人至相州求醫藥,密以伺之。
〔伺,相吏翻。
〕孝寬兄子藝,為魏郡守,〔守,式又翻。
〕迥遣藝迎孝寬,孝寬問迥所為,藝黨于迥,不以實對。
〔魏郡守與相州總管府同治邺,職事有聯。
且迥忠帝于室,宜其黨于所事。
守,手又翻。
〕孝寬怒,将斬之,藝懼,悉以迥謀語孝寬。
〔語,牛倨翻。
〕孝寬攜藝西走,每至亭驿,〔亭,郵亭也,即置驿之所。
〕盡驅其傳馬而去,〔傳馬,即驿馬。
傳,張戀翻。
〕謂驿司曰:〔驿司,掌驿之吏。
〕「蜀公将至,宜速具酒食。
」〔尉遲迥封蜀公,故稱之。
〕迥尋遣儀同大将軍梁子康将數百騎追孝寬,追者至驿,辄逢盛馔,〔康,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騎,奇寄翻。
馔,雛皖翻,又雛戀翻,食也。
〕又無馬,遂遲留不進。
孝寬與藝由是得免。
〔史言韋孝寬機數過人。
〕 堅又令候正破六韓裒詣迥谕,〔破六韓,虜三字姓。
谕,譬也,告也,曉也。
旨,意向也。
裒,薄侯翻。
〕密與總管府長史晉昶等書,〔姓苑:晉本唐叔虞之後,以國為氏。
長,知兩翻。
昶,醜兩翻。
〕今為之備迥聞之,殺昶及裒,集文武士民,〔文武,謂總管府及州郡文官屬也。
令,力丁翻。
〕登城北樓,令之曰:「楊堅藉後父之勢,挾幼主以作威福,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令,力定翻。
藉,慈夜翻。
暴,步蔔翻,顯示也;又如字,顯露也。
〕吾與國舅甥,〔尉遲迥,宇文泰之甥。
〕任兼将相;先帝處吾于此,〔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處,昌呂翻。
〕本欲寄以安危。
今欲與卿等糾合義勇,〔糾,渠黝翻。
繩三合為糾,言糾合者,義取諸此。
〕以匡國庇民,何如﹖」衆鹹從命。
迥乃自稱大總管,承制置官司。
〔稱大總管者,欲以統攝諸州。
總管署置官司,而隔于權臣,未得以聞于天子,故曰承制。
〕時趙王招入朝,留少子在國,〔趙王招國于襄國,襄國屬相州總管府。
朝,直遙翻。
少,詩照翻。
〕迥奉以号令。
甲子,堅發關中兵,以韋孝寬為行軍元帥,〔帥,所類翻。
〕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武川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隴西公李詢等皆為行軍總管,以讨迥。
〔梁士彥,國公。
郕,古國名。
自元諧以皆郡公。
五代志:北海郡千乘縣,舊置樂安郡。
地形志:夏州有化政郡。
參孝五代志,當在夏州岩綠縣界。
東平郡鄄城縣,舊置濮陽郡。
述傳曰:述,代郡武川人。
志,馬邑郡善陽縣有代郡。
上當郡鄉縣,石勒置武鄉郡。
五代志:周改馮翊華陰縣為武鄉郡。
清河郡武城縣,舊置清河郡,隴西古郡也,後魏領襄武首陽縣。
樂,音洛。
濮,博木翻。
〕弘度,楷之孫;詢,穆之兄子也。
〔李
又曰:國之利器,不可以授人。
〕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
」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
諸衛既受敕,并受堅節度。
〔周自左.右宮作至左.右羽林、遊擊,皆諸衛官也。
〕 堅恐諸王在外在變,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為辭,征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五王就國,見上卷上年。
厥,九勿翻。
朝,直遙翻。
〕堅索符玺,〔符,謂兵符。
玺,謂天子六玺。
索,山客翻。
玺,斯氏翻。
〕顔之儀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索,山客翻,〕堅大怒,命引出,将殺之;以其民望,出為西邊郡守。
〔「西邊」,恐當作「西疆」。
五代志:臨洮郡合川縣,後周置,仍立西疆郡。
考異曰:北史鄭譯傳,「之儀與宦者謀引大将軍宇文仲輔政。
仲已至禦坐,譯知之,遽率開府楊惠及劉昉、皇甫績、柳裘俱入。
仲與之儀見譯等,愕然,逡巡欲出,隋文因執之。
于是矯诏複以譯為内史上大夫。
明日,随文為丞相,拜譯柱國府長史。
」按之儀若爾,豈複得全!今從之儀傳。
〕 丁未,發喪。
靜帝入居天台,罷正陽宮。
〔置正陽宮見上卷上年。
〕大赦,停洛陽宮作。
〔治洛陽宮見上卷上年二月。
〕庚戌,尊阿史那太後為太皇太後,李太後為戈帝太後,〔靜帝祖母也。
〕楊後為皇太後,朱後為帝太後,〔靜帝嫡母、坐母也。
〕其陳後、元後、尉遲後并為尼。
〔皆不以德選,以色進者也。
尼,女夷翻。
〕以漢王贊為上柱國、右大丞相,〔贊,靜帝叔父也。
周人上右。
相,息亮翻。
〕尊以虛名,實無所綜理。
以陽堅為假黃钺、左大丞相,秦王贽為上柱國。
百官總己以聽于左丞相。
〔孔子曰:君薨,百官總己以聽于耱宰三年。
朱熹曰:各總攝己職以聽也。
餘謂若此者必有伊、周之臣而後可。
〕 堅初受顧命,〔顧命始于周成王。
孔安國曰:臨終之命曰顧命。
餘謂顧命者,言天子登遐,若回顧而有所言也。
陸德明曰:顧,工戶翻。
〕使邗國公楊惠〔邗,音寒,又古寒翻。
〕謂禦正下大夫李德林曰:「朝廷賜令總文武事,經國任重。
今欲與公共事,必不得辭。
」德林曰:「願以死奉公。
」堅大喜。
始,劉昉、鄭譯議以堅為大耱宰,譯自攝大司馬,昉又求小耱宰。
〔後周置小耱宰,上大夫也,六命。
按爾雅:耱,大也。
鄭玄曰:耱,大之上也。
耱宰之上不宜加小字,故周官止曰小宰。
昉,分罔翻。
耱,知隴翻。
〕堅私問德林曰:「欲何以見處﹖」〔處,昌呂翻。
〕德林曰:「宜作大丞相、假黃钺、都督中外諸中外諸軍事,不爾,無以壓衆心。
」〔如昉、譯之言,大耱宰雖六官之長,然猶與諸公等夷。
德林所言,則宇文泰所以輔魏者也。
不爾,猶言不如此也。
相,息亮翻。
壓,于甲翻。
〕及發喪,即依此行之。
以正陽宮為丞相府。
時衆情未壹,〔言周之朝臣未盡歸心于堅。
〕堅引司武上士盧贲置左右。
〔贲,扶分翻。
〕将之東宮,〔正陽宮,本東宮也。
〕百官皆不知所從。
堅潛令贲部伍仗衛,〔仗衛,執仗而宿衛之兵也,盧贲以司武上十統之。
楊堅潛令贲,此舉為如何﹖〕因召公卿,謂曰:「欲求富貴者宜相随。
」〔觀堅此言,則其夙心可知矣。
〕往往偶語,欲有去就,贲嚴兵而至,衆莫敢動。
出崇陽門,〔崇陽門,周宮城之東門。
〕至東宮,門者拒不納,贲谕之,不不去;瞋目叱之,〔瞋,昌真翻。
〕門者遂卻,堅入。
贲遂典丞相府宿衛。
〔盧贲遂為楊堅私人矣。
〕贲,辯之弟子也。
〕盧辯,與蘇綽共定後周官制者也。
〕以鄭譯為丞相府長史,〔長,知兩翻。
〕劉昉為司馬,李德林為府屬,〔丞相府有掾有屬。
〕二人由是怨德林。
内史下大夫勃海高颎〔按隋書:高颎自雲勃海蓨人。
颎,古迥翻。
〕明敏有器局,習兵事,多計略,堅欲引之入府,〔引之入丞相府為官屬。
〕遣楊惠谕意。
楊惠,堅族子也。
堅初秉周政,欲引時才,故率使之谕意。
堅既受禅,封觀王,改名雄。
〕颎承旨,欣然曰:「願受驅馳。
縱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辭滅族。
」及以為相府司錄。
〔司錄,總錄一府之事。
令,力丁翻。
相,息亮翻。
〕 時漢王贊居禁中,每與靜帝同帳而坐。
劉昉飾美妓進贊,〔妓,渠绮翻,女樂也。
〕贊甚悅之。
昉因說贊曰:「大王,先帝之弟,時望所歸。
孺子幼沖,豈堪大事!〔說,輸芮翻。
孺子,謂靜帝。
〕今先帝初崩,人情尚擾。
王且歸第,待事甯後,入為天子,此萬全計也。
」贊年少,〔少,詩照翻。
〕性識庸下,以為信然,遂從之。
堅革宣帝苛酷之政,更為寬大,删略舊律,作刑書要制,奏而行之;躬履節儉,中外悅之。
〔賈誼曰:寒者利裋裼,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
古之得天下,必先有以得天下之心,雖奸雄挾數用術,不能外此也。
更,工衡翻。
〕 堅夜召太史大夫庾季才,〔太史掌天六曆數。
周制:太史中大夫,屬春官,五命。
〕問曰:「吾以庸虛,〕庸,言身無所能;虛,言胸中無所有;謙辭也。
〕受茲顧命。
天時人事,卿以為何如﹖」季才曰:「天道精微,難可意察。
竊以人事蔔之,符兆已定。
〔符,谶也,證也,驗也。
兆,龜坼文也,又人事之兆朕也。
〕季才縱言不可,公豈複得為箕、颍之事乎!」〔司馬貞曰:堯讓天下于許由,由遂逃于箕山,洗耳于颍水。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堅默然久之,曰:「誠如君言。
」獨孤夫人亦謂堅曰:「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勉之!」〔獨孤夫人,堅妃也。
騎虎而下,必為所噬。
〕 堅以相州總管尉遲迥位望素重,恐有異圖,〔相,息亮翻。
尉,纡勿翻。
〕使迥子魏安公惇奉诏書召之會葬。
〔魏安郡公。
五代志,武威郡昌松縣有後安郡。
注詳見後。
〕壬子,以上柱國韋孝寬為相州總管;又以小司徒叱列長叉相州刺史,〔叱列,虜複姓,出于拓跋氏西部,後為周之戚裡。
〕先令赴邺;孝寬續進。
〔邺,相州總管治所。
〕 陳王純時鎮齊州,〔純就國于濟南。
濟南郡,齊州也。
〕堅使門正上士崔彭征之。
〔門正,掌門關啟閉之節及出入門者。
〕彭以兩騎往止傳舍,〔騎,奇寄翻。
傳,張戀翻。
〕遣人召純。
純至,彭請屏左右,密有所道,〔屏,必郢翻。
道,言也。
〕遂執而鎮之,因大言曰:「陳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動!」其從者愕然而去。
〔朝,直遙翻。
從,才用翻。
〕彭,楷之孫也。
〔崔楷死職見一百五十一卷梁武帝大通元年。
〕 六月,五王皆至長安。
12庚申,周複行佛、道二教,〔周禁二教見一百七十一卷六年。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舊沙門、道士精志者,簡令入道。
〔簡,分别也。
〕 13周尉遲迥知丞相堅将不利于帝室,謀舉兵讨之。
〔尉,纡勿翻。
相,息亮翻。
〕韋孝寬至朝歌,〔五代志:汲郡衛縣,舊曰朝歌。
〕迥遣其人都督賀蘭貴〔周書:賀蘭,其先與魏俱起,有纥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赍書候韋孝寬。
〔赍,相稽翻。
〕孝寬留貴與語以審之,疑其有變,遂稱疾徐行;又使人至相州求醫藥,密以伺之。
〔伺,相吏翻。
〕孝寬兄子藝,為魏郡守,〔守,式又翻。
〕迥遣藝迎孝寬,孝寬問迥所為,藝黨于迥,不以實對。
〔魏郡守與相州總管府同治邺,職事有聯。
且迥忠帝于室,宜其黨于所事。
守,手又翻。
〕孝寬怒,将斬之,藝懼,悉以迥謀語孝寬。
〔語,牛倨翻。
〕孝寬攜藝西走,每至亭驿,〔亭,郵亭也,即置驿之所。
〕盡驅其傳馬而去,〔傳馬,即驿馬。
傳,張戀翻。
〕謂驿司曰:〔驿司,掌驿之吏。
〕「蜀公将至,宜速具酒食。
」〔尉遲迥封蜀公,故稱之。
〕迥尋遣儀同大将軍梁子康将數百騎追孝寬,追者至驿,辄逢盛馔,〔康,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騎,奇寄翻。
馔,雛皖翻,又雛戀翻,食也。
〕又無馬,遂遲留不進。
孝寬與藝由是得免。
〔史言韋孝寬機數過人。
〕 堅又令候正破六韓裒詣迥谕,〔破六韓,虜三字姓。
谕,譬也,告也,曉也。
旨,意向也。
裒,薄侯翻。
〕密與總管府長史晉昶等書,〔姓苑:晉本唐叔虞之後,以國為氏。
長,知兩翻。
昶,醜兩翻。
〕今為之備迥聞之,殺昶及裒,集文武士民,〔文武,謂總管府及州郡文官屬也。
令,力丁翻。
〕登城北樓,令之曰:「楊堅藉後父之勢,挾幼主以作威福,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令,力定翻。
藉,慈夜翻。
暴,步蔔翻,顯示也;又如字,顯露也。
〕吾與國舅甥,〔尉遲迥,宇文泰之甥。
〕任兼将相;先帝處吾于此,〔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處,昌呂翻。
〕本欲寄以安危。
今欲與卿等糾合義勇,〔糾,渠黝翻。
繩三合為糾,言糾合者,義取諸此。
〕以匡國庇民,何如﹖」衆鹹從命。
迥乃自稱大總管,承制置官司。
〔稱大總管者,欲以統攝諸州。
總管署置官司,而隔于權臣,未得以聞于天子,故曰承制。
〕時趙王招入朝,留少子在國,〔趙王招國于襄國,襄國屬相州總管府。
朝,直遙翻。
少,詩照翻。
〕迥奉以号令。
甲子,堅發關中兵,以韋孝寬為行軍元帥,〔帥,所類翻。
〕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武川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隴西公李詢等皆為行軍總管,以讨迥。
〔梁士彥,國公。
郕,古國名。
自元諧以皆郡公。
五代志:北海郡千乘縣,舊置樂安郡。
地形志:夏州有化政郡。
參孝五代志,當在夏州岩綠縣界。
東平郡鄄城縣,舊置濮陽郡。
述傳曰:述,代郡武川人。
志,馬邑郡善陽縣有代郡。
上當郡鄉縣,石勒置武鄉郡。
五代志:周改馮翊華陰縣為武鄉郡。
清河郡武城縣,舊置清河郡,隴西古郡也,後魏領襄武首陽縣。
樂,音洛。
濮,博木翻。
〕弘度,楷之孫;詢,穆之兄子也。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