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城。
五代志:鴈門郡崞縣,東魏置廓州,後齊改北顯州。
周兵所擊即此。
〕執刺史陸瓊,複攻拔諸城。
〔複,扶又翻。
〕紹義還保北朔州。
周東平公神舉将兵逼馬邑,〔神舉,即宇文神舉。
〕紹義戰敗,北奔突厥,猶有衆三千人。
紹義令曰:「欲還者從其意。
」于是辭去者太半。
突厥佗缽可汗常謂齊顯祖為英雄天子,以紹義重踝,似之,〔厥,九勿翻。
佗,徒何翻。
可,苦曷翻。
汗,音寒。
重,直龍翻。
踝,戶瓦翻。
腿兩旁曰内外踝。
〕甚見愛重;凡齊人在北者,悉以隸之。
于是齊之行台、州、鎮,唯東雍州行台傅伏、營州刺史高寶甯不下,〔傅伏以永橋之功遷東雍州行台。
五代志:绛郡,後魏置東雍州。
遼西郡置營州,治和龍城。
雍,于用翻。
〕其餘皆入于周。
凡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縣三百八十,戶三百三萬二千五百。
〔梁太宗大寶元年,齊顯祖受魏禅,五主,二十七年而亡。
齊所有司、冀、趙、義、懷、黎、建、東雍、汾、晉、南朔、并、肆、靈、顯、恒、朔、定、瀛、幽、東燕、北燕、南營、安、青、濟、光、膠、徐、仁、睢、兖、北徐、南青、海、東楚、潼、東徐、洛、鄭、陽、宋、梁、南兖、西兖、北荊、襄、東廣、秦、西楚、揚、南颍、北建、羅、合、江、和共六十州,而東廣已下十州,時已為陳,故止言五十州。
考異曰:隋書地理志:州九十七,郡一百六十,縣一百六十五。
今從周書。
〕高寶甯者,齊之疏屬,有勇略,久鎮和龍,甚得夷、夏之心。
〔夏,戶雅翻。
〕周主于河陽、幽、青、南兖、豫、徐、北朔、定置總管府,相、并二州各置宮及六府官。
〔中山,或都會之地,或守禦之要也,故皆置總管府。
總管,猶魏、晉之都督也。
相、并二州,皆有齊舊宮及省,故仍置宮,若别都然。
置六府官,以代省也。
六府官,蓋仿長安六官之府,未必備官也。
〕 周師之克晉陽也,〔克晉陽,見上卷上年。
〕齊使開府儀同三司纥奚永安求救于突厥,比至,齊已亡。
佗缽可汗處永安于吐谷渾使者之下,〔纥奚,虜複姓。
魏收官氏志:北方諸姓有纥奚氏。
比,必寐翻,及也。
處,昌呂翻。
吐,如字,或土鹘翻。
谷,音浴。
使,疏吏翻。
〕永安言于佗缽曰:「今齊國已亡,永安何用餘生!欲閉氣自紹,恐天下謂大齊無死節之臣;乞賜一刀,以顯示遠近。
」佗缽嘉之,贈馬七十匹而歸之。
梁主入朝于邺。
〔梁臣于周,以周平齊,故入朝。
朝,直遙翻;下同。
〕自秦兼天下,無朝觐之禮,玉是漿命有司草具其事:緻積,玫閧,設九傧、九介,受享于廟,三公、三孤、六卿緻食,勞賓,還贽,緻享,皆如古禮。
〔積,子賜翻。
閧,許既翻。
勞,力到翻。
鄭玄曰:每積有牢禮米禾刍薪。
又曰:大禮,饔饩也。
左傳:居則具一日之積。
杜預曰:刍米菜薪。
詩傳曰:牲腥曰饩。
或曰:饋客生食及刍米曰饩。
傧,主副也,導主以行禮者也。
介,賓副也,輔賓以行禮者也。
五代志:梁王之朝周,入畿,大耱宰命有司緻積,其饩五牢,米九十筥,対醢各三十五甕,酒十八壺,米禾各五十軍,薪刍各百車。
既至,大司空設九傧以緻館。
梁王東帛乘馬,設九介以待之。
禮成而出。
明日,王朝,受享于廟。
既緻享,太耱宰又命公一人玄冕乘軍,陳九傧,以東帛乘馬緻食于賓及賓之從,各有差緻食訖,又命公一弁服乘車執贽,設九傧以勞賓。
王設九介,迎于門外。
明日,朝服乘車,還贽于公,公皮弁迎于大門。
授贽受贽,并于堂之中楹。
大明日,王朝服,設九介,乘車以見于公。
事畢,公緻享。
明日,三孤一人又執贽勞于梁王。
明日,王還贽。
又明日,王見三孤如三公。
明日,卿一人又執贽勞王,王見卿又如三孤。
于是三公、三孤、六卿又各饩賓,并屬官之長為使,牢米東帛同三公。
傧,必刃翻。
勞,力到翻。
〕周主與梁主晏,酒酣,〔酣,戶甘翻。
〕周主自彈琵琶。
梁主起舞,曰:「陛下既親撫五弦,臣何敢不同巨獸!」周主大悅,賜赉甚厚。
〔舜彈五弦之琴。
夔曰:「于,多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梁主舜況周主,故悅。
赉,來代翻。
〕 乙卯,周主自邺西還。
三月,壬午,周诏:「山東諸軍,各舉明經幹治者二人;若寄才異術,卓爾不群者,不拘此數。
」〔時周分置諸州總管以撫鎮山東,治軍政,故曰諸軍。
〕 周主之擒尉相貴也;〔擒尉相貴,見上卷上年。
〕招齊東雍州刺史傅伏,伏不從。
齊人以伏為行台右仆射。
周主既克并州,〔克并州,亦見上卷上年。
〕複遣韋孝寬招之,〔韋孝寬鎮動州,與東雍州接境,故使招之。
複,扶又翻。
〕令其子以上大将軍、武鄉公告身〔以古武鄉郡封為公也。
石勒置武鄉郡。
凡授官爵,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五代志:馮翊郡華陰縣,西魏改武鄉郡。
周當以此封傅伏。
〕及金、馬腦三酒锺賜伏為信。
伏不受,謂孝寬曰:「事君有死無貳。
此兒為臣不能竭忠,為子不能盡孝,人所雠疾,願速斬之以令天下!」周主自邺還,至晉州,遣高阿那肱等百餘人臨汾水召伏。
伏出軍,隔水見,〔汾水徑晉、绛二州之間,東雍在绛州界,故隔水。
〕問:「至尊今何在﹖」阿那肱曰:「已被擒矣。
」〔被,皮義翻。
〕伏仰天大哭,帥衆入城,于聽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後降。
〔帥,讀曰率。
聽,與廳同。
毛晃曰:聽事治官處,漢、晉皆作「聽事」,六朝以來,乃始加「捜」。
音他經翻。
号,戶刀翻。
降,戶江翻。
〕周主見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對曰:「臣三世為齊臣,食齊錄,不能自死,羞見天地!」周主執其手曰:「為臣當如此。
」乃以所食羊肋骨賜伏〔肋,盧則翻,脅肋。
〕曰:「骨親肉疏,戶以相付。
」遂引使宿衛,授上儀同大将軍。
敕之曰:「若亟與公高官,〔亟,紀力翻。
〕恐歸附者心動。
努力事朕,勿憂富貴」他日,又問:「前救河陰得何賞﹖」〔救河陰事見上卷七年。
〕對曰:「蒙一轉,授特進、永昌郡公。
」〔勳級曰轉。
轉,張戀翻。
〕周主謂高緯曰:「朕三年教戰,決取河陰。
正為傅伏善守,〔為,于僞翻。
〕城不可動,遂斂軍而退。
公當時賞功,何其薄也!」 夏,四月,乙巳,周主至長安,置高緯于前,列其王公于後,車輿、旗幟、器物,以次陳之。
備大駕,〔秦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漢遵用之,備千乘萬騎。
晉之盛也,駕鹵簿,見于志為尤詳。
開皇中,大駕十二乘,法駕半之。
其後大駕用三十六,法駕月十二。
用氏雖設六官,置司辂之職以掌公交車之政,以隋制參之,大駕鹵薄必不能如漢、晉之盛。
幟,昌志翻。
〕布六軍,奏凱樂,〔周官:王師大獻則令奏恺樂。
注雲:大獻,獻捷于祖;恺樂,獻功之樂。
〕獻俘于太廟。
觀者皆稱萬歲。
戊申,封高緯為溫公,齊之諸王三十餘人,皆受封爵。
周主與齊君臣飲酒,令溫公起舞。
高延宗悲不自持,屢欲仰藥,其傅婢禁止之。
周主以李德林為内史上士,〔後周之制,内史屬春官,中大夫五命,下大夫四命,上士三命。
〕自是诏诰格式及用山東人物,并以委之。
帝從容謂群臣曰:「我常日唯聞李德林名,複見其為齊朝作诏書移檄,〔從,七容翻。
複,扶又翻。
為,于僞翻。
朝,直遙翻。
〕正謂是天上人;豈言今日得其驅使。
」神武公纥豆陵毅對曰:〔神武郡公。
後魏置神武郡于神武川,隋為神武縣,屬馬邑郡。
纥豆陵毅,本姓寶。
唐宰相世系表曰:窦本窦融之後,以窦武之難,亡入鮮卑拓跋部,使居南境,号沒鹿回部,世為部大人。
及勤,後魏穆帝命為纥豆陵氏。
至會孫岩,從孝文帝徙各陽,遂為河南洛陽人,複為窦氏。
宇文複代北舊姓,又複為纥豆陵氏。
〕「臣聞麒麟鳳皇,為王者瑞,可以德感,不可力緻。
麒麟鳳皇,得之無用,豈如德林,為瑞且有用哉!」帝大笑曰:「誠如公言。
」 6己巳,周主享太廟。
7五月,丁醜,周以谯王儉為大耱宰。
庚辰,以杞公亮為大司徒,鄭公達奚辰為大宗伯,梁公侯莫陳芮為大司馬,應公獨孤永業為大司寇,鄭公韋孝寬大司徒,鄭公達奚震為大宗伯,梁公侯莫陳内為大司馬,應公獨孤永業為大司寇,邺公韋孝寬為大司空。
己醜,周主祭方丘。
〔周制:方丘在國陰六裡之郊,以其先炎帝神農氏配。
〕诏以:「路寝會義、崇信、含仁、雲和、思齊諸殿,皆晉公護專政時所為,事窮壯麗,有喻清廟,〔清廟者,仿周祀文王之廟而為之也。
毛傳曰: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宮也。
〕悉可毀撤。
雕斲之物,并賜貧民。
繕造之宜,務從卑樸。
」又〔【章:十二行本「又」上有「戊戌」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诏:「并、邺諸堂殿壯麗者準此。
」〔并、邺諸堂殿,齊氏所營也。
〕 臣光曰:周高祖可謂善處勝矣!〔處,昌呂翻。
〕他人勝則益,奢高祖勝而愈儉。
8六月,丁卯,周主東巡。
秋,七月,丙戌,幸洛州。
〔洛州治洛陽。
〕八月,壬寅,議定權衡度量,頒之于四方。
〔量,音亮。
〕 初,魏虜西涼之人,〔西涼,謂河西。
自江渠氏據河西,稱涼王;宋文帝元嘉十六年,魏太武帝擊而虜之。
〕沒為隸戶,齊氏因之,仍供厮役。
〔厮,息移翻養也,役也,使也,賤也。
蘇林曰:厮,取者薪者也。
韋昭曰:析薪曰:厮。
今或讀從诜入聲。
〕周主滅齊,欲施寬惠,诏曰:「罪不及嗣,古有定科。
〔書大禹谟:臯陶曰:「罰不及嗣。
」孔傳雲:父子罪不相及。
〕雜役之徒,獨異常憲,〔憲,法也。
〕一從罪配,百代不免,罰既無窮,刑何以措!凡諸雜戶,悉放為民。
」自是無複雜戶。
甲子,鄭州獲九尾孤,〔此時鄭州蓋猶在長社。
〕已死,獻其骨。
周主曰:「瑞應之來,必彰有德。
若五品時叙,四海和平,乃能緻此。
〔此稽瑞應圖而言也。
孔氏書傳:五品,謂五常。
〕今無其時,恐非實錄。
」命焚之。
九月,戊寅,周制:「人庶人已上,唯聽衣綢、綿綢、絲布、圓绫、紗、絹、绡、葛、布等九種,〔衣,于既翻。
綢,與紬同,直由翻,大絲缯也。
綿綢,紡綿為之,今淮人能織綿紬,緊厚,耐久服。
絲布,以絲裨布縷織之,今謂之兼絲布。
圓绫,土绫也,亦謂之絹花。
紗,方目紗也。
絹,吉掾翻,缣也,細絲缯。
绡,相邀翻,生絲缯。
葛,葛越,宜夏服。
布,緝麻若為之。
種,章勇翻。
〕餘悉禁之。
朝祭之服,不拘此制。
」〔朝,直遙翻。
〕 冬,十月,戊申,周主如邺。
9上聞周人滅齊,欲争徐、兖,〔此言禹迹徐、兖二州之地。
禹貢曰:海岱及淮惟徐州,濟河惟兖州。
周之九州島,青州得沂、泗、淮三水,兖州得大野,無複徐州矣。
今之徐州,春秋宋也,左傳圍宋彭城是也。
秦屬泗水郡;漢屬沛郡,後分立楚國,後置徐州。
自是之後,徐州專治彭城矣。
〕诏南兖州刺史、司空吳明徹督諸軍伐之,以其世子戎昭、将軍惠覺攝行州事。
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帥衆拒戰,〔帥,讀曰率。
〕戊午,明徹擊破之。
士彥嬰城自守,明徹圍之。
帝銳意以為河南指麾可定。
中書通事舍人蔡景曆谏曰:「師老将驕,不宜過窮遠略。
」〔魏黃初中,中書置通事郎,晉初置舍人、通事,江令舍人通事謂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又掌诏命。
陳氏得國,國之政事并由中書省,有中書舍人五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當尚書諸曹,并為上司,總國内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将,即亮翻。
〕帝怒,以為沮衆,〔沮,在呂翻。
〕出為豫章内史。
未行,有飛章劾景曆在省贓污狼籍,坐免官,削爵土。
〔飛者,不知其所自來也,蓋出上意。
劾,戶概翻,又音戶得翻。
〕 10周改葬德皇帝于冀州,〔宇文肱者,宇文泰之父也,從鮮于修禮攻定州,戰死于唐河。
武成初,追谥德皇
五代志:鴈門郡崞縣,東魏置廓州,後齊改北顯州。
周兵所擊即此。
〕執刺史陸瓊,複攻拔諸城。
〔複,扶又翻。
〕紹義還保北朔州。
周東平公神舉将兵逼馬邑,〔神舉,即宇文神舉。
〕紹義戰敗,北奔突厥,猶有衆三千人。
紹義令曰:「欲還者從其意。
」于是辭去者太半。
突厥佗缽可汗常謂齊顯祖為英雄天子,以紹義重踝,似之,〔厥,九勿翻。
佗,徒何翻。
可,苦曷翻。
汗,音寒。
重,直龍翻。
踝,戶瓦翻。
腿兩旁曰内外踝。
〕甚見愛重;凡齊人在北者,悉以隸之。
于是齊之行台、州、鎮,唯東雍州行台傅伏、營州刺史高寶甯不下,〔傅伏以永橋之功遷東雍州行台。
五代志:绛郡,後魏置東雍州。
遼西郡置營州,治和龍城。
雍,于用翻。
〕其餘皆入于周。
凡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縣三百八十,戶三百三萬二千五百。
〔梁太宗大寶元年,齊顯祖受魏禅,五主,二十七年而亡。
齊所有司、冀、趙、義、懷、黎、建、東雍、汾、晉、南朔、并、肆、靈、顯、恒、朔、定、瀛、幽、東燕、北燕、南營、安、青、濟、光、膠、徐、仁、睢、兖、北徐、南青、海、東楚、潼、東徐、洛、鄭、陽、宋、梁、南兖、西兖、北荊、襄、東廣、秦、西楚、揚、南颍、北建、羅、合、江、和共六十州,而東廣已下十州,時已為陳,故止言五十州。
考異曰:隋書地理志:州九十七,郡一百六十,縣一百六十五。
今從周書。
〕高寶甯者,齊之疏屬,有勇略,久鎮和龍,甚得夷、夏之心。
〔夏,戶雅翻。
〕周主于河陽、幽、青、南兖、豫、徐、北朔、定置總管府,相、并二州各置宮及六府官。
〔中山,或都會之地,或守禦之要也,故皆置總管府。
總管,猶魏、晉之都督也。
相、并二州,皆有齊舊宮及省,故仍置宮,若别都然。
置六府官,以代省也。
六府官,蓋仿長安六官之府,未必備官也。
〕 周師之克晉陽也,〔克晉陽,見上卷上年。
〕齊使開府儀同三司纥奚永安求救于突厥,比至,齊已亡。
佗缽可汗處永安于吐谷渾使者之下,〔纥奚,虜複姓。
魏收官氏志:北方諸姓有纥奚氏。
比,必寐翻,及也。
處,昌呂翻。
吐,如字,或土鹘翻。
谷,音浴。
使,疏吏翻。
〕永安言于佗缽曰:「今齊國已亡,永安何用餘生!欲閉氣自紹,恐天下謂大齊無死節之臣;乞賜一刀,以顯示遠近。
」佗缽嘉之,贈馬七十匹而歸之。
梁主入朝于邺。
〔梁臣于周,以周平齊,故入朝。
朝,直遙翻;下同。
〕自秦兼天下,無朝觐之禮,玉是漿命有司草具其事:緻積,玫閧,設九傧、九介,受享于廟,三公、三孤、六卿緻食,勞賓,還贽,緻享,皆如古禮。
〔積,子賜翻。
閧,許既翻。
勞,力到翻。
鄭玄曰:每積有牢禮米禾刍薪。
又曰:大禮,饔饩也。
左傳:居則具一日之積。
杜預曰:刍米菜薪。
詩傳曰:牲腥曰饩。
或曰:饋客生食及刍米曰饩。
傧,主副也,導主以行禮者也。
介,賓副也,輔賓以行禮者也。
五代志:梁王之朝周,入畿,大耱宰命有司緻積,其饩五牢,米九十筥,対醢各三十五甕,酒十八壺,米禾各五十軍,薪刍各百車。
既至,大司空設九傧以緻館。
梁王東帛乘馬,設九介以待之。
禮成而出。
明日,王朝,受享于廟。
既緻享,太耱宰又命公一人玄冕乘軍,陳九傧,以東帛乘馬緻食于賓及賓之從,各有差緻食訖,又命公一弁服乘車執贽,設九傧以勞賓。
王設九介,迎于門外。
明日,朝服乘車,還贽于公,公皮弁迎于大門。
授贽受贽,并于堂之中楹。
大明日,王朝服,設九介,乘車以見于公。
事畢,公緻享。
明日,三孤一人又執贽勞于梁王。
明日,王還贽。
又明日,王見三孤如三公。
明日,卿一人又執贽勞王,王見卿又如三孤。
于是三公、三孤、六卿又各饩賓,并屬官之長為使,牢米東帛同三公。
傧,必刃翻。
勞,力到翻。
〕周主與梁主晏,酒酣,〔酣,戶甘翻。
〕周主自彈琵琶。
梁主起舞,曰:「陛下既親撫五弦,臣何敢不同巨獸!」周主大悅,賜赉甚厚。
〔舜彈五弦之琴。
夔曰:「于,多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梁主舜況周主,故悅。
赉,來代翻。
〕 乙卯,周主自邺西還。
三月,壬午,周诏:「山東諸軍,各舉明經幹治者二人;若寄才異術,卓爾不群者,不拘此數。
」〔時周分置諸州總管以撫鎮山東,治軍政,故曰諸軍。
〕 周主之擒尉相貴也;〔擒尉相貴,見上卷上年。
〕招齊東雍州刺史傅伏,伏不從。
齊人以伏為行台右仆射。
周主既克并州,〔克并州,亦見上卷上年。
〕複遣韋孝寬招之,〔韋孝寬鎮動州,與東雍州接境,故使招之。
複,扶又翻。
〕令其子以上大将軍、武鄉公告身〔以古武鄉郡封為公也。
石勒置武鄉郡。
凡授官爵,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五代志:馮翊郡華陰縣,西魏改武鄉郡。
周當以此封傅伏。
〕及金、馬腦三酒锺賜伏為信。
伏不受,謂孝寬曰:「事君有死無貳。
此兒為臣不能竭忠,為子不能盡孝,人所雠疾,願速斬之以令天下!」周主自邺還,至晉州,遣高阿那肱等百餘人臨汾水召伏。
伏出軍,隔水見,〔汾水徑晉、绛二州之間,東雍在绛州界,故隔水。
〕問:「至尊今何在﹖」阿那肱曰:「已被擒矣。
」〔被,皮義翻。
〕伏仰天大哭,帥衆入城,于聽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後降。
〔帥,讀曰率。
聽,與廳同。
毛晃曰:聽事治官處,漢、晉皆作「聽事」,六朝以來,乃始加「捜」。
音他經翻。
号,戶刀翻。
降,戶江翻。
〕周主見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對曰:「臣三世為齊臣,食齊錄,不能自死,羞見天地!」周主執其手曰:「為臣當如此。
」乃以所食羊肋骨賜伏〔肋,盧則翻,脅肋。
〕曰:「骨親肉疏,戶以相付。
」遂引使宿衛,授上儀同大将軍。
敕之曰:「若亟與公高官,〔亟,紀力翻。
〕恐歸附者心動。
努力事朕,勿憂富貴」他日,又問:「前救河陰得何賞﹖」〔救河陰事見上卷七年。
〕對曰:「蒙一轉,授特進、永昌郡公。
」〔勳級曰轉。
轉,張戀翻。
〕周主謂高緯曰:「朕三年教戰,決取河陰。
正為傅伏善守,〔為,于僞翻。
〕城不可動,遂斂軍而退。
公當時賞功,何其薄也!」 夏,四月,乙巳,周主至長安,置高緯于前,列其王公于後,車輿、旗幟、器物,以次陳之。
備大駕,〔秦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漢遵用之,備千乘萬騎。
晉之盛也,駕鹵簿,見于志為尤詳。
開皇中,大駕十二乘,法駕半之。
其後大駕用三十六,法駕月十二。
用氏雖設六官,置司辂之職以掌公交車之政,以隋制參之,大駕鹵薄必不能如漢、晉之盛。
幟,昌志翻。
〕布六軍,奏凱樂,〔周官:王師大獻則令奏恺樂。
注雲:大獻,獻捷于祖;恺樂,獻功之樂。
〕獻俘于太廟。
觀者皆稱萬歲。
戊申,封高緯為溫公,齊之諸王三十餘人,皆受封爵。
周主與齊君臣飲酒,令溫公起舞。
高延宗悲不自持,屢欲仰藥,其傅婢禁止之。
周主以李德林為内史上士,〔後周之制,内史屬春官,中大夫五命,下大夫四命,上士三命。
〕自是诏诰格式及用山東人物,并以委之。
帝從容謂群臣曰:「我常日唯聞李德林名,複見其為齊朝作诏書移檄,〔從,七容翻。
複,扶又翻。
為,于僞翻。
朝,直遙翻。
〕正謂是天上人;豈言今日得其驅使。
」神武公纥豆陵毅對曰:〔神武郡公。
後魏置神武郡于神武川,隋為神武縣,屬馬邑郡。
纥豆陵毅,本姓寶。
唐宰相世系表曰:窦本窦融之後,以窦武之難,亡入鮮卑拓跋部,使居南境,号沒鹿回部,世為部大人。
及勤,後魏穆帝命為纥豆陵氏。
至會孫岩,從孝文帝徙各陽,遂為河南洛陽人,複為窦氏。
宇文複代北舊姓,又複為纥豆陵氏。
〕「臣聞麒麟鳳皇,為王者瑞,可以德感,不可力緻。
麒麟鳳皇,得之無用,豈如德林,為瑞且有用哉!」帝大笑曰:「誠如公言。
」 6己巳,周主享太廟。
7五月,丁醜,周以谯王儉為大耱宰。
庚辰,以杞公亮為大司徒,鄭公達奚辰為大宗伯,梁公侯莫陳芮為大司馬,應公獨孤永業為大司寇,鄭公韋孝寬大司徒,鄭公達奚震為大宗伯,梁公侯莫陳内為大司馬,應公獨孤永業為大司寇,邺公韋孝寬為大司空。
己醜,周主祭方丘。
〔周制:方丘在國陰六裡之郊,以其先炎帝神農氏配。
〕诏以:「路寝會義、崇信、含仁、雲和、思齊諸殿,皆晉公護專政時所為,事窮壯麗,有喻清廟,〔清廟者,仿周祀文王之廟而為之也。
毛傳曰: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宮也。
〕悉可毀撤。
雕斲之物,并賜貧民。
繕造之宜,務從卑樸。
」又〔【章:十二行本「又」上有「戊戌」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诏:「并、邺諸堂殿壯麗者準此。
」〔并、邺諸堂殿,齊氏所營也。
〕 臣光曰:周高祖可謂善處勝矣!〔處,昌呂翻。
〕他人勝則益,奢高祖勝而愈儉。
8六月,丁卯,周主東巡。
秋,七月,丙戌,幸洛州。
〔洛州治洛陽。
〕八月,壬寅,議定權衡度量,頒之于四方。
〔量,音亮。
〕 初,魏虜西涼之人,〔西涼,謂河西。
自江渠氏據河西,稱涼王;宋文帝元嘉十六年,魏太武帝擊而虜之。
〕沒為隸戶,齊氏因之,仍供厮役。
〔厮,息移翻養也,役也,使也,賤也。
蘇林曰:厮,取者薪者也。
韋昭曰:析薪曰:厮。
今或讀從诜入聲。
〕周主滅齊,欲施寬惠,诏曰:「罪不及嗣,古有定科。
〔書大禹谟:臯陶曰:「罰不及嗣。
」孔傳雲:父子罪不相及。
〕雜役之徒,獨異常憲,〔憲,法也。
〕一從罪配,百代不免,罰既無窮,刑何以措!凡諸雜戶,悉放為民。
」自是無複雜戶。
甲子,鄭州獲九尾孤,〔此時鄭州蓋猶在長社。
〕已死,獻其骨。
周主曰:「瑞應之來,必彰有德。
若五品時叙,四海和平,乃能緻此。
〔此稽瑞應圖而言也。
孔氏書傳:五品,謂五常。
〕今無其時,恐非實錄。
」命焚之。
九月,戊寅,周制:「人庶人已上,唯聽衣綢、綿綢、絲布、圓绫、紗、絹、绡、葛、布等九種,〔衣,于既翻。
綢,與紬同,直由翻,大絲缯也。
綿綢,紡綿為之,今淮人能織綿紬,緊厚,耐久服。
絲布,以絲裨布縷織之,今謂之兼絲布。
圓绫,土绫也,亦謂之絹花。
紗,方目紗也。
絹,吉掾翻,缣也,細絲缯。
绡,相邀翻,生絲缯。
葛,葛越,宜夏服。
布,緝麻若為之。
種,章勇翻。
〕餘悉禁之。
朝祭之服,不拘此制。
」〔朝,直遙翻。
〕 冬,十月,戊申,周主如邺。
9上聞周人滅齊,欲争徐、兖,〔此言禹迹徐、兖二州之地。
禹貢曰:海岱及淮惟徐州,濟河惟兖州。
周之九州島,青州得沂、泗、淮三水,兖州得大野,無複徐州矣。
今之徐州,春秋宋也,左傳圍宋彭城是也。
秦屬泗水郡;漢屬沛郡,後分立楚國,後置徐州。
自是之後,徐州專治彭城矣。
〕诏南兖州刺史、司空吳明徹督諸軍伐之,以其世子戎昭、将軍惠覺攝行州事。
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帥衆拒戰,〔帥,讀曰率。
〕戊午,明徹擊破之。
士彥嬰城自守,明徹圍之。
帝銳意以為河南指麾可定。
中書通事舍人蔡景曆谏曰:「師老将驕,不宜過窮遠略。
」〔魏黃初中,中書置通事郎,晉初置舍人、通事,江令舍人通事謂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又掌诏命。
陳氏得國,國之政事并由中書省,有中書舍人五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當尚書諸曹,并為上司,總國内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将,即亮翻。
〕帝怒,以為沮衆,〔沮,在呂翻。
〕出為豫章内史。
未行,有飛章劾景曆在省贓污狼籍,坐免官,削爵土。
〔飛者,不知其所自來也,蓋出上意。
劾,戶概翻,又音戶得翻。
〕 10周改葬德皇帝于冀州,〔宇文肱者,宇文泰之父也,從鮮于修禮攻定州,戰死于唐河。
武成初,追谥德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