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三

關燈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陳紀七〔起強圉作噩(丁酉),盡屠維大淵獻(己亥),凡三年。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 太建九年〔(丁酉、五七七)〕 1春,正月,乙亥朔,齊太子恒即皇帝位,〔恒,戶登翻。

    〕生八年矣;改元承光,大赦。

    尊齊主為太上皇帝,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太上皇後。

    以廣甯王孝珩為太宰。

    〔珩,音行。

    〕 司徒莫多婁敬顯、領軍大将軍尉相願〔尉,纡勿翻。

    〕謀伏兵千秋門,〔千秋門,邺宮西門。

    〕斬高阿那肱,立廣甯王孝珩,會阿那肱自他路入朝,不果。

    〔朝,直遙翻。

    〕孝珩求拒周師,謂阿那肱等曰:「朝廷不賜遣擊賊,豈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周主諱邕。

    〕遂至長安反,亦何預國家事!以今日之急,猶如此猜忌邪!」〔邪,音耶。

    〕高、韓恐其為變,出孝珩為滄州刺史。

    〔高、韓,謂高阿那肱、韓長鸾。

    地形志:熙平三年,分瀛、冀二州,置滄州,治饒安縣城。

    〕相願拔佩刀斫柱,歎曰:「大事去矣,知複何言!」〔複,扶又翻。

    〕 齊主使長樂王尉世辯〔長樂郡王。

    五代志:信都郡長樂縣,舊置長樂郡。

    樂,音洛。

    尉,纡勿翻。

    〕帥千餘騎觇周師,出滏口,〔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滏,音釜。

    〕登高阜西望,遙見群烏飛起,謂是西軍旗幟,即馳還;比至紫陌橋,不敢回顧。

    世辯,粲之子也。

    〔西軍旗幟皆黑。

    齊人時恇懼,望見烏飛,以為周師已至,馳歸不敢回顧,懼其及也。

    紫陌橋在邺城外。

    尉粲與高歡同起于北鎮。

    爾雅曰:大陸曰:阜。

    廣雅:山無石曰阜。

    幟,昌志翻。

    比,必寐翻。

    〕于是黃門侍郎頻之推、中書侍郎薛道衡、侍中陳德信等勸上皇往河外募兵,〔齊制:門下省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六人,中書省侍郎四人。

    河外,謂大河之外。

    王者内京師而外諸夏,齊都邺,在河北,故謂河南為河外。

    〕更為經略;若不濟,南投陳國。

    從之。

    道衡,孝通之子也。

    〔薛孝通始從賀拔嶽,後因入朝,遂留仕于邺。

    〕丁醜,太皇太後、太上皇後自邺先趣濟州;〔齊州,治碻磝城。

    趣,七喻翻。

    濟,子禮翻。

    〕癸未,幼主亦自邺東行。

    己醜,周師至紫陌橋。

     2辛卯,上祭北郊。

     3壬辰,周師至邺城下;癸巳,圍之,燒城西門。

    齊人出戰,周師奮擊,大破之。

     齊上皇從百騎東走,〔騎,奇寄翻。

    〕使武衛大将軍慕容三藏守邺宮。

    〔後齊循魏制,武衛将軍副貳左。

    右衛将軍,掌左、右廂,所主朱華閣以外,階從三品。

    加「大」者,進等。

    藏,徂浪翻。

    〕周師入邺,齊王、公以下皆降。

    〔降,戶江翻。

    〕三藏猶拒戰,周主引見,禮之,〔見,賢遍翻。

    〕拜儀同大将軍。

    三藏,紹宗之子也。

    〔慕容紹宗始從爾朱氏,後事高歡父子。

    〕領軍大将軍漁陽鮮于世榮,齊高祖舊将也。

    〔将,即亮翻。

    〕周主先以馬腦酒锺遺之,〔馬腦石,似玉,寶石也,今作碼瑙。

    先,息薦翻。

    遺,唯季翻。

    〕世榮得即碎之。

    周師入邺,世榮在三台前鳴鼓不辍,周人執之;世榮不屈,乃殺之。

    周主執莫多婁敬顯,數之曰:「汝有死罪三:前自晉陽走邺,攜辛棄母,不孝也;〔自晉陽走邺,見上卷上年。

    數,所矩翻,舊所具翻。

    走,音奏。

    〕外為僞朝戮力,内實通啟于朕,不忠也;〔為,于僞翻。

    朝,直遙翻。

    〕送款之後,猶持兩端,不信也。

    用心如此,不死何待!」遂斬之。

     使将軍尉遲勤追齊主。

    〔考異曰:北齊書「勤」作「剛」。

    今從周書。

    尉,纡勿翻。

    〕 甲午,周主入邺。

    齊國子傅士長樂熊安生,博通五經,〔晉武帝鹹甯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後齊置博士五人。

    黃帝,有熊氏;一曰:出于楚鬻熊之後,以名為氏。

    樂,音洛。

    〕聞周主入邺,遽令掃門。

    家人怪而問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見我。

    」俄而周主幸其家,不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賞賜甚厚,給安車驷馬以自随。

    又遣小司馬唐道和〔後周之制,六官七命,自小耱宰至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馬、小司寇、小司空,皆上大夫,七命。

    〕就中書侍郎李德林宅宣旨慰谕,曰:「平齊之,利唯在于爾。

    」引入宮,〔宮,即邺宮,時周主居之。

    〕使内史宇文昂訪問齊朝風俗政教,人物善惡。

    〔朝,直遙翻。

    〕即留内省,三宿乃歸。

    〔内省,即齊之門下省。

    〕 乙未,齊上皇渡河入濟州。

    〔濟,子禮翻。

    〕是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

    〔任,音壬湝,戶皆翻,又音皆。

    〕又為湝诏:尊上皇為無上皇,幼主為未〔【嚴;「宋」改「守」。

    】〕國天王。

    〔齊氏于傾危之際,不應改國号為宋。

    「宋國」,當作「宗國」。

    〕命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齊制,天子六玺,受命玺在六玺之外。

    绂,印組也。

    古者韨如蔽膝,又,裳繡為兩己相背形,謂之黻。

    此紁直以系玺而已。

    玺,斯氏翻。

    绂,音弗。

    〕孝卿即詣邺。

    〔以玺绂歸周。

    〕 周主诏:「去年大赦所未及之處,皆從赦例。

    」〔去年周克晉陽,大赦,山東、河南、河北之地,尚為齊守。

    今既克邺,凡齊之境内,赦所未及之地,今皆從去年赦例。

    〕 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有甲士三萬,聞晉州陷,請出兵擊周,奏寝不報;永業憤慨。

    又聞并州陷,乃遣子須達請降于周,〔降,戶江翻;下同。

    〕周以永業為上柱國,封應公。

    〔此去年事也。

    因齊亡,叙之于此。

    應國公,用古邗、晉、應、韓之應以封之。

    〕 丙申,周以越王盛為相州總管。

    〔後魏置相州于邺。

    東魏都邺,改為司州,以甚京畿之地,仿漢、晉之制而置司州也。

    周既平齊,複為相州,列于諸州。

    相,息亮翻。

    〕 齊上皇留胡太後于濟州,使高阿那肱守濟州關,〔濟州城北有碻磝津故關。

    〔觇候周師,〔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自與穆後、馮淑妃、幼主、韓長鸾、鄧長颙等數十人奔青州。

    〔颙,魚容翻。

    〕使内參田鵬鸾西出,參伺動靜;〔參,候也。

    伺,相吏翻。

    〕周師獲之,問齊主何在,绐雲:「已去,〔绐,徒亥翻,诳言也。

    〕計當出境。

    〔謂出齊境也。

    〕周人疑其不信,捶之。

    每折一支.辭色愈厲,竟折四支而死。

    〔捶,止橤翻。

    折,而設翻。

    〕 上皇至青州,即欲入陳。

    而高阿那肱甯召周師,約生緻齊主,屢啟雲:「周師尚遠,已令燒斷橋路。

    」上皇由是淹留自寬。

    周師至關,阿那肱即降之。

    周師奄至青州,上皇囊金,系于鞍,與後、妃、幼主等十餘騎南走,〔騎,奇寄翻。

    〕己亥,至南鄧村,尉遲勤追及,盡擒之,并胡太後送邺。

    〔先已擒故太後于濟州,今并齊主送邺。

    齊天保元年受禅,歲在庚午,四主,二十八年而亡。

    〕 庚子,周主诏:「故斛律光、崔季舒等,宜追加贈谥,并為改葬,〔斛律光死見一百七十一卷太建四年。

    崔季舒等死見五年。

    谥,神至翻。

    為,于僞翻。

    〕子孫冬随蔭叙錄,〔自漢以來,将相公卿皆得保任子弟若孫為官,所謂門蔭者也。

    〕家口田宅沒官者,并還之。

    」周主指斛律光名曰:「此人在,朕安得至邺!」辛醜,诏:「齊之東山,南園、三台,并可毀撤。

    瓦木諸物,可用者悉以賜民。

    山園之田,各還其主。

    」〔東山、南園、三台,皆高氏遊宴之地。

    撤,直列翻。

    〕 4二月,壬午,上耕藉田。

    〔藉,而亦翻。

    〕 5丙午,周主宴從官将士于齊太極殿,頒賞有差。

    〔從,才用翻。

    将,即亮翻;下同。

    〕 丁未,高緯至邺,〔已為俘囚,不複書齊主。

    緯,于貴翻。

    〕周主降階,以賓禮見之。

     齊廣甯王孝珩至滄州,以五千人會任城王湝于信都,〔冀州治信都。

    湝自河間進兵至信都。

    珩,音行。

    任,音壬。

    湝,古皆翻。

    〕共謀匡複,召募得四萬餘人。

    周主使齊王憲、柱國楊堅擊之。

    令高緯為手書招湝,湝不從。

    憲軍至趙州,〔魏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殷州,治廣阿,後改為趙州。

    〕湝遣二諜觇之,〔諜,徒協翻。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候騎執以白憲。

    憲集齊舊将,遍示之,〔齊舊将從憲軍者,集以示諜,以攜湝軍之心。

    騎,奇寄翻。

    〕謂曰:「吾所争者大,不在汝曹。

    今縱汝還,仍充吾使。

    」〔使,疏吏翻。

    〕乃與湝書曰:「足下諜者為候騎所拘,軍中情實,具諸執事。

    〔謂諜者當能具言之。

    〕戰非上計,無待蔔疑;守乃下策,或未相許。

    已勒諸軍分道并進,相望非遠,憑轼有期。

    〔左傳:城濮之役,楚子玉遣使請戰于晉侯曰:「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轼而望之。

    」故引以為言。

    兵車之轼,高三尺三寸,立而憑之。

    〕『不俟終日』,所望知機也!」〔易大傳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引以谕湝,使速降。

    〕 憲至信都,湝陳于城南以拒之。

    湝所署領軍尉相願詐出略陳,遂以衆降。

    〔邺城之破,相願蓋奔瀛州,湝因署為領軍尉,纡勿翻。

    陳,讀曰陣。

    降,戶江翻。

    〕相願,湝心腹也,衆皆駭懼。

    湝殺相願妻子。

    明日,複戰,〔複,扶又翻。

    〕憲擊破之,俘斬三萬人,執湝及廣甯王孝珩。

    憲謂湝曰:「任城王何苦至此!」湝曰:「下官神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獨存。

    逢宗社颠覆,〔【章:十二行本「覆」下有「。

    今日得死」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無愧墳陵。

    」〔聚土曰墳。

    陵,大阜也。

    墳陵,猶言山陵。

    〕憲壯之,命歸其妻子。

    又親為孝珩洗瘡傅藥,禮遇甚厚。

    〔為,于僞翻。

    〕孝珩歎曰:「自神武皇武以外,吾諸父兄弟,無一人至四十者,命也。

    〔文襄死于盜手,年二十九;顯祖,年三十一;濟南王,年十七;孝昭,年二十七;武成,年三十二;其餘多不得良死。

    〕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

    〔嗣,祥吏翻。

    〕恨不得握兵符,受斧钺,展我心力耳!」〔史言湝、孝珩志節可憐。

    五代志:後齊命将出征,則授鼓旗于朝,皇帝陳法駕,服衮冕,至廟,拜于太祖,徧告訖,降就中階,引上将操钺授柯曰:「從此上至天,将軍制之。

    」又操斧授柯曰:「從此下至泉,将軍制之。

    」将軍既受斧钺,對曰:「國不可從外理,軍不可從中制。

    臣既受命,有鼓旗斧钺之威,願無一言之命于臣。

    」帝曰:「苟利社稷,将軍裁之。

    」将軍就車,載斧钺而出,皇帝推毂度阃,曰:「從此以外,将軍制之。

    」〕 齊王憲善用兵,多謀略,得将士心。

    齊人憚;其威聲,多望風沮潰。

    刍牧不擾,軍無私焉。

    〔将,即亮翻。

    沮,在呂翻。

    〕 周亡以齊降将封輔相為北朔州總管。

    北朔州,齊之重鎮,〔降,戶江翻。

    北朔州控禦突厥,齊以為重鎮。

    〕士卒骁勇。

    〔骁,堅堯翻。

    〕前長史趙穆等謀執輔相迎任城王湝于瀛州,不果,〔前長史,齊官。

    長,知兩翻。

    相,息亮翻。

    〕乃迎定州刺史範陽王紹義。

    紹義至馬邑,自肆州以北二百八十餘城皆應之。

    〔五代志:博陵郡,舊置定州;魏置肆州,治九原;六鎮叛亂,寄治樓煩郡之秀容縣,其北即齊北朔州界。

    〕紹義與靈州刺史袁洪猛引兵南出,欲取并州。

    至新興,而肆州已為周守,〔地形志:魏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二年,置靈州,東西分治,其地屬西魏。

    天平中,東魏複置靈州,奇治汾州隰城縣界。

    五代志:鴈門郡繁畤縣,東魏置武州,寄治城中,後齊改為北靈州。

    新興,漢、魏古郡名,以五代志考之,與肆州皆在樓煩郡秀容縣。

    宋白曰:唐之岚州,古新興郡。

    為,于僞翻。

    〕前隧二儀同以所部降周。

    〔二儀同,前隧之将二人,官皆儀同。

    降,戶江翻。

    〕周兵擊顯州,〔地形志:魏永安中,置顯州,治汾州六〔玉〕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