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二

關燈
,杖太子及譯等,仍除譯等名,宮臣親幸者鹹被譴。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被,皮義翻;下同。

    〕太子複召譯,戲,狎如初。

    譯因曰:「殿下何時可得據天下﹖」太子悅,益昵之。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昵,尼質翻。

    〕譯,俨之兄孫也。

    〔亂魏朝,使靈太後不得良死者,鄭俨也。

    〕 周主遇太子甚嚴,每朝見,〔朝,直遙翻。

    見,賢遍翻。

    〕進止與群臣無異,雖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耆酒,〔耆,讀曰嗜。

    〕禁酒不得至東宮;有過,辄加捶撻。

    〔捶,止橤翻。

    〕嘗謂之曰:「古來太子被廢者幾人﹖餘兒豈不堪立邪!」〔邪,音耶。

    〕乃敕東宮官屬錄太子言語動作,每月奏聞。

    太子畏帝威嚴,矯情修飾,由是過惡示上聞。

    〔上,時掌翻。

    〕 王軌嘗與子内史賀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負荷。

    」〔賀若,虜複姓。

    北史雲:北人謂忠貞為賀若,魏孝文帝以其先祖有忠貞之節,遂以賀若為氏。

    若,人者翻。

    荷,下可翻,又如字。

    〕弼深以為然,勸軌陳之。

    軌後因侍坐,〔坐,徂卧翻。

    〕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無聞,恐不了陛下家事。

    愚臣短暗,不足可信。

    陛下恒以賀若弼有文武奇才,〔恒,戶登翻。

    〕亦常以此為憂。

    」帝以問弼,對曰:「皇太子養德春宮,〔太子居東宮,東方主春,故亦曰春宮。

    〕未聞有過。

    」既退,軌讓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對揚,本于傅說、召虎。

    對,答也;揚,稱也;後人遂以面對敷奏為對揚。

    〕何得乃爾反複﹖」〔爾,如此也。

    〕弼曰:「此公之過也。

    太子,國之儲副,豈易發言!事有蹉跌,〔易,以豉翻。

    蹉,七何翻。

    跌,徒結翻。

    〕便至滅族。

    本謂公密陳臧否,〔否,音鄙。

    〕何得遂至昌言!」〔昌,顯也。

    昌言,顯言也。

    〕軌默然久之,乃曰:「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

    向者對衆,良實非宜。

    」 後軌因内宴〔内宴,宴于宮中也。

    〕上壽,〔上,時掌翻。

    〕捋帝須曰:〔捋,郎括翻。

    須,與須同。

    〕「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

    」先是,帝問右宮伯宇文孝伯曰:「吾兒比來何如﹖」〔先,悉薦翻。

    比,毗至翻。

    〕對曰:「太子比懼天威,更無過失。

    」罷酒,帝責孝伯曰:「公常語我雲:『太子無過。

    』今軌有此言,公為诳矣。

    」〔語,牛倨翻。

    诳,居況翻。

    〕孝伯再拜曰:「父〔【章:十二行本「父」上有「臣聞」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子之際,人所難言。

    臣佑陛下不能割慈忍愛,遂爾結舌。

    」〔孝伯此言,亦不可謂之不忠切也。

    〕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俟,公其勉之!」 王軌驟言于帝曰:「皇太子非塺稷主。

    普六茹堅貌有反相。

    」〔不從容而言之為驟言。

    相,息亮翻。

    〕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楊堅聞之,甚懼,深自晦匿。

     帝深以軌等言為然,〔為太子得位殺軌等張本。

    〕但漢王贊次長,〔長,知兩翻。

    〕又不才,餘子皆幼,故得不廢。

    〔史言周武帝明于知子而不廢太子之由。

    〕 19丁卯,以司空吳明徹為南兖州刺史。

    〔五代志:江都郡,梁置南兖州,後齊改為東廣州,陳複曰南兖。

    〕 20齊主如晉陽。

    營邯鄲宮。

    〔此二事也。

    既如晉陽,又營宮于邯鄲,以趙故都也。

    其地在隋、唐臨洺縣。

    邯鄲,音寒丹。

    〕 21九月,戊戌,以皇子叔彪為淮南王。

     22周主謂群臣曰:「朕去歲屬有疾疢,〔屬,之欲翻。

    疢,醜刃翻;丁度曰:熱病也。

    〕遂不得克平逋寇。

    前入齊境,備見其情,彼之行師,殆同兒戲。

    況其朝廷昏亂,〔朝,直遙翻。

    〕政由群小,百姓嗷然,朝不謀夕。

    天與不取,恐贻後悔。

    前出河外,直為拊背,未扼其喉。

    〔謂去年河陰之役。

    漢婁敬曰:「今與人鬬,不扼其吭而拊其背,未能全勝。

    〕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高觀起兵晉州,事始見一百五十四卷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鎮攝要重,〔攝,總持也。

    〕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

    然後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巢穴,混同文軌。

    」〔記曰:今天下,書同文,車同軌。

    〕諸将多不願行。

    〔将,即亮翻。

    〕帝曰:「機不可失。

    有沮吾軍者,當以軍法裁之!」〔沮,在呂翻。

    〕 冬,十月,己酉,周主自将伐齊,〔将,即亮翻。

    〕以越王盛、杞公亮、随公楊堅為右三軍,谯王儉、大将軍窦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廣化郡公。

    五代志:河池縣,後魏曰廣化,置廣化郡。

    〕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

    亮,導之子也。

     丙辰,齊主獵于祁連池;癸亥,還晉陽。

    先是,晉州行台左丞張延隽公直勤敏,儲偫有備,〔先,悉薦翻。

    偫,直裡翻。

    〕百姓安業,疆埸無虞。

    諸嬖幸惡而代之,〔埸,音亦。

    嬖,卑義翻,又博計翻。

    惡,烏路翻。

    〕由是公私煩擾。

     周主至晉州,軍于汾曲,〔汾曲,汾水之曲,在平陽南。

    水經:汾水南過平陽縣東,又南過臨汾縣東,又屈從縣南西流,是汾曲也。

    〕遣齊王憲将兵〔【章:十二行本「兵」字作「精騎」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二萬守雀鼠谷,〔水經:汾水南過冠爵津,在介休縣西南,俗謂之雀鼠谷。

    數十裡間,道隘,水左右悉結偏梁閣道,累石就路萦帶岩側,或去水一丈,或高六丈,上戴山箪,下臨絕澗,俗謂之魯般橋。

    蓋通古之津隘,又在今之地險也。

    将,即亮翻。

    〕陳王純步騎二萬守千裡徑,〔千裡徑亦當在平陽北,要路之一也。

    杜佑曰:汾州界北接太原,當千裡徑。

    騎,奇寄翻;下同。

    〕鄭公達奚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統軍川,地阙。

    〕大将軍韓明步騎五千守齊子嶺,〔齊子嶺在邵郡東。

    〕焉氏公尹升步騎五千守鼓锺鎮,〔焉氏,讀曰燕支。

    燕,平聲。

    此焉氏縣公也。

    地形志:涼州悉和郡有燕支縣,因燕支山以名縣,隋并入番和縣。

    水經注:教水出垣縣北教山,其水南曆鼓锺上峽,又南流曆鼓锺川;西南有冶官,世人謂之鼓锺城。

    山海經曰:鼓锺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即是山也。

    垣縣,後魏于此置邵郡。

    〕涼城公辛韶步騎五千守蒲津關,〔此涼城郡公也。

    後魏立涼城郡于漢沃陽縣鹽澤北七裡,池西有舊城,俗謂之涼城,郡取名也。

    按後魏自六鎮反亂,此地皆棄之不能有,後周特取郡名以封爵耳。

    漢、魏以後,五等之封,皆無實土,其來久矣。

    蒲津關在蒲坂,因津濟處以立關。

    漢書:武帝元封六年,立蒲津關。

    〕趙王招步騎一萬自華谷攻齊汾州諸城,〔水經:涑水出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谷。

    俗謂之華谷。

    即齊将斛律光取周汾北以進築者也。

    〕柱國宇文盛步騎一萬守汾水關。

    〔汾水關當在霍邑縣,南臨汾縣北。

    自此以上,凡言守者,皆姿斷齊援兵之路,獨守蒲津關者為後繼。

    括地志:汾州靈石縣有雀鼠谷、汾水關。

    〕 遣内史王誼監諸軍攻平陽城。

    〔監,工銜翻。

    〕齊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貴嬰城拒守。

    〔尉,纡勿翻。

    【章:十二行本「守」下有「相貴,相願之兄也」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甲子,齊集兵晉祠。

    〔地形志:晉陽有晉王祠。

    〕庚午,齊主自晉陽帥諸軍趣晉州。

    〔帥,讀曰率;下同。

    趣,七喻翻。

    〕周主日自汾曲至城下督戰,城中窘急。

    〔窘,巨隕翻。

    〕庚午,行台左丞侯子欽出降于周。

    〔降,戶江翻。

    〕壬申,晉晉州刺史崔景嵩守北城,夜,遣使請降于周,王軌帥衆應之。

    未明,周将北海段文振,杖槊與數十人先登,〔使,疏吏翻。

    帥,讀曰率。

    将,即亮翻。

    槊,色角翻。

    〕與景嵩同至尉相貴所,拔佩刀劫之。

    城上鼓噪,齊兵大潰,遂克晉州,虜相貴及甲士八千人。

     齊主方與馮淑妃獵于天池,〔考異曰:馮淑妃傳雲:「獵于三堆。

    」今從高阿那肱傳。

    餘按宋白績通典,岚州靜樂縣,本三堆也;天池亦在縣界。

    〕晉州告急者,自旦至午,驿馬三至。

    右丞相高阿那肱曰:「大家正為樂,〔樂,音洛。

    〕邊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聞!」至暮,使更至,〔使,疏吏翻。

    〕雲「平陽已陷,」乃奏之。

    齊主将還,淑妃請更殺一圍,齊主從之。

    〔按齊主獵于祁連池,癸亥,還晉陽。

    甲子,即集兵,庚午,自晉陽帥兵趣晉州。

    壬申,晉州陷時,齊主方獵于天池,馮淑妃請更殺一圍。

    如審是,則晉州陷之日,齊主猶在天池。

    天池,今在憲州靜樂縣,至晉陽一百七十餘裡,自晉陽南至晉州又五百有餘裡。

    齊主既以庚午違晉陽而南,無緣複北至天池。

    竊謂獵祁連池與獵天池,共是一事,北人謂天為祁連,故天池亦謂之祁連池。

    通鑒塢集諸書成一家言,自癸亥排日書至庚午發晉陽,是據北齊紀;書高阿那肱不急奏邊報,是據阿那肱傳;書請更殺一圍,是據馮淑妃傳;合三者而書之,不能不相抵牾。

    又,馮淑妃傳以為獵于三堆,三堆在肆州永安郡平寇縣界,亦在晉陽北。

    〕 周齊王憲攻拔洪洞、永安二城,〔二城皆在晉州北。

    洪洞城在楊縣,取城北洪洞嶺名之。

    永安,古彘縣地,隋改曰霍邑。

    〕更圖進取。

    齊人焚橋守險,軍不得進,乃屯永安。

    使永昌公椿屯雞栖原,〔永昌郡公。

    五代志:巴東郡大昌縣,後周置永昌郡。

    雞栖原在永安北。

    〕伐柏為庵以立營。

    〔庵,烏含翻。

    漢皇甫規親入庵廬巡視三軍。

    〕椿,廣之弟也。

     癸酉,齊主分軍萬人向千裡徑,〔壬申,晉州陷,癸,酉齊軍已向千裡徑,則知晉州陷不與獵天池同日,明矣。

    〕又分軍出汾水關,自帥大軍上雞栖原。

    〔上,時掌翻。

    〕宇文盛遣人告急,齊王憲自救之。

    齊師退,盛追擊,破之。

    俄而椿告齊師稍逼,憲複還救之。

    〔複,扶又翻。

    〕與齊對陳,至夜不戰。

    〔陳,讀曰陣。

    〕會周主召憲還,〔還,從宣翻,又如字。

    〕憲引兵夜去。

    齊入見柏庵在,不之覺,明日,始知之。

    齊主使高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