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與韓長鸾共構祖珽,逐而代之。
19齊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考異曰:北齊書:「長恭與周戰于邙山。
後主謂曰:『入陳太深,失利悔無所及。
』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
」按邙山之戰在河清三年,後主時年九歲,尚未即位,何得有此問!且稱「家事」亦何足緻忌!今不取。
〕武士歌之,為蘭陵王入陳曲,〔杜佑曰: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貌美,常着假面以對敵。
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
齊人壯之,作此舞,以郊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陳曲。
〕齊主忌之。
及代段韶督諸軍攻定陽,頗務聚儉,〔邙山之捷見一百六十九卷世祖天嘉五年。
攻定陽見上卷太建三年。
陳,讀曰陣。
儉,力贍翻。
〕其所親尉相願〔尉,纡勿翻。
〕問之曰:「王受朝寄,何得如此﹖」〔朝,直遙翻。
〕長恭未應。
相願曰:「豈非以邙山之捷,欲自穢乎﹖」長恭曰:「然。
」相願曰:「朝廷若忌王,即當用此為罪,無乃避禍而更速之乎!」長恭涕泣前膝問計,〔俯身而問,膝前于席,故曰前膝。
〕相願曰:「王前既有功,今複告捷,〔複,扶又翻。
〕威聲太重。
宜屬疾在家,〔屬,之欲翻。
〕勿預時事。
」長恭然其言,未能退。
及江、淮用兵,恐複為将,〔複,扶又翻。
将,息亮翻。
〕歎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
齊主遣使酖殺之。
〔療,力吊翻。
使,疏吏翻。
〕 20六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庚子」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郢州刺史李綜克滠口城。
〔水經注:江水徑魯山南,左得湖口水,又東合滠口水,水上承沔水于安陸縣而東,徑滠陽縣北,東南柱于江。
滠,書涉翻。
〕乙巳,任忠克合州外城。
〔按地形志及五代志,皆雲合州治合肥。
合肥前已降黃法鳓,今任忠又克合州外城,何也﹖當考。
〕庚戌,淮陽、沭陽郡皆棄城走。
〔五代志:梁置淮陽郡于下邳郡之淮陽縣,又置潼陽郡于東海郡之沭陽縣,東魏改曰流陽郡。
沭,食聿翻。
〕 21壬子,周皇孫衍生。
22齊主遊南苑,從官賜死者六十人。
〔史言齊主淫刑以逞。
從,才用翻。
〕以高阿那肱為司徒。
23癸醜,程文季攻齊泾州,拔之。
〔按齊徑州治石梁,是年四月,徐槾已克石梁城。
〕乙卯,宣毅司馬湛陀克新蔡城。
〔梁置鎮兵、翊師、宣惠、宣毅四将軍,代舊四中郎将,蓋皆有長史、司馬。
湛,姓;陀,名。
後漢有大司農湛重。
五代志:廬江郡淠水縣,弋陽郡定城縣、殷城縣,皆有梁所置新蔡郡。
又,固始縣有後齊所置新蔡郡,未知孰是。
湛,徒減翻。
陀,徒何翻。
〕 24丙辰,齊使開府儀同三司王纮聘于周。
25癸亥,黃法鳓克合州。
〔以此觀之,則前請降者,合肥戍卒也。
鳓,巨俱翻。
〕吳明徹進攻仁州,〔地形志:梁置仁州,治赤坎城,蓋在山陽縣界。
〕甲子,克之。
26治明堂。
〔五代志:陳制:明堂殿屋十二間,中央六間,安六座,四方帝各依其方,黃帝居坤維。
治,直之翻。
〕 27秋,七月,戊辰,齊遣尚書左丞陸骞将兵二萬救齊昌,出自巴、蕲,〔出自巴水、蕲水之間也。
将,即亮翻。
蕲,音機,又音祁。
〕遇西陽太守汝南周炅。
〔西陽郡在黃岡縣界。
炅,枯迥翻,又古惠翻。
〕炅留羸弱,設疑兵以當之,身帥精銳,由間道遊其後,大破之。
〔羸,倫為翻。
帥,讀曰率。
間,古苋翻。
〕己巳,征北大将軍吳明徹軍至峽口,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者棄城走。
〔峽口,峽石口也。
夾岸築兩城以扼淮流。
吳明徹以功進律,自從二品升第二品。
〕周炅克巴州。
〔後齊置巴州于黃岡。
〕淮北、绛城及谷陽士民,并殺其戍主,以城降。
〔绛城蓋虹縣城,音同而字異耳。
五代志:彭城郡谷陽縣,後齊置谷陽郡。
〕 齊巴陵王王琳與揚州刺史王貴顯保壽陽外郭,吳明徹以琳初入,衆心未固,丙戌,乘夜攻之,城潰。
齊兵退據相國城及金城。
〔二城皆在壽陽城中。
相國城,劉裕伐長安所築,故名。
金城,壽陽中城也。
自晉以來,率謂中城為金城。
〕 八月,乙未,山陽城降。
〔五代志:江都郡山陽縣,舊置山陽郡。
〕壬寅,盱眙城降。
〔盱眙縣亦屬江都,舊置盱眙郡。
盱眙,音籲怡。
〕壬子,戎昭将軍徐敬辯克海安城。
〔陳制:戎昭将軍,品第八,秩六百石。
海安城,在海陵縣東,今為海安鎮。
〕青州東海城降。
〔東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今朐山縣。
〕戊午,平固侯敬泰等克晉州。
〔平固縣,沈約志:屬南康郡,吳立,曰平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五代志:同安郡,梁置晉州,因晉熙以為名。
〕九月,甲子,陽平城降,〔五代志:江都郡安宜縣,梁置陽平郡。
〕王申,高陽太守沈善慶克馬頭城。
〔五代志:锺離郡塗山縣,古當塗地,後齊置馬頭郡。
〕甲戌,齊安城降。
〔五代志:永安郡黃岡縣,後齊置齊安郡。
〕丙子,左衛将軍樊毅克廣陵楚子城。
〔此廣陵非江都之廣陵。
按魏太和中,蠻帥田益宗納土于魏,魏為立東豫州,治廣陵城。
五代志:汝南郡新息縣,魏置東豫州。
則此廣陵乃新息之廣陵也。
又,梁武帝置楚州于汝南郡之城陽縣,治楚城,即楚子城也。
水經:淮水先過城陽縣而後過新息縣,則知廣陵城與楚子城相近。
〕 28壬午,周太子赟納妃楊氏。
妃,大将軍随公堅之女也。
〔為楊堅由後父而篡周張本。
〕 太子好昵近子人,〔好,呼到翻。
昵,尼質翻。
近,其靳翻。
〕左宮正宇文孝伯言于周主曰:「皇太子四海所屬,〔屬,之欲翻。
〕而德聲未聞,臣忝宮官,實當其責。
且春秋尚少,〔少,詩照翻。
〕志業未成,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猶望日就月将。
〔就,從也;将,行也;從事于學,将以行之也。
鄭玄曰:日就月将,言當習之以積。
〕如或不然,悔無及矣。
」帝儉容曰:「卿世載鲠直,〔鲠,古杏翻。
毛晃曰:鲠,魚骨,又骨不下咽。
世謂謇谔者為骨鲠謂直言難受,如骨之咈咽也。
〕竭誠所事。
觀卿此言,有家風矣。
」孝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
」帝曰:「正人豈複過卿!」〔複,扶又翻。
〕于是以尉遲運為右宮正。
運,迥之弟子也。
〔尉,纡勿翻。
〕 帝嘗問萬年縣丞南陽樂運曰:「卿言太子何如人﹖」對曰:「中人。
」帝顧謂齊公憲曰:「百官佞我,皆稱太子聰明睿智。
唯運所言忠直耳。
」因問運中人之狀。
對曰:「如齊桓公是也: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相,息亮翻。
〕可與為善,可與為惡。
」帝曰:「我知之矣。
」乃妙選宮官以輔之,仍擢運為京兆丞。
〔由赤縣丞擢京郡丞。
〕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29癸未,沈君理卒。
〔卒,子恤翻。
〕 30壬辰晦,前鄱陽内史魯天念克黃城。
〔地形志,谯州下蔡郡有黃城縣。
按東魏置谯州于渦陽,則黃城亦其屬縣也。
蓋下蔡在淮北,而黃城在壽陽西。
水經注:柴水東徑黃城西,故弋陽縣也。
城内二城,西即黃城也。
柴水東北入于淮,謂之淮口。
〕甲〔【章:十二行本「甲」上有「冬十月」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午,郭默城降。
〔晉氏不競,劉、石強盛;郭默轉徙而南,築城以自保,故有其名。
〕 31己亥,以特進領國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仆射。
32齊國子祭酒張雕,以經授齊主為侍讀,帝甚重之。
雕與寵胡何洪珍相結,穆提婆、韓長鸾等惡之。
〔惡,烏路翻。
〕洪珍薦雕為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奏度支事,〔度,徒洛翻。
後齊六尚書,度支其一也,統廣支、倉部、左戶、右戶、金部、庫部六曹。
凡度支事,雕以奏聞。
〕大為帝所委信,常呼「博士」。
雕自以出于微賤,緻位大臣,欲立效以報恩,論議抑揚,無所回避,省宮掖不急之費,禁約左右驕縱之臣,數譏切寵要,獻替帷幄,〔數,所角翻。
〕帝亦深倚仗之。
雕遂以澄清為己任,意氣甚高,貴幸皆側目。
〔【章:十二行本「目」下有「陰謀陷之」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 尚書左丞封孝琰,隆之之弟子,〔封隆之,高氏起兵,佐命之臣。
〕與侍中崔秝舒,皆為相珽所厚。
孝琰嘗謂珽曰:「公是衣冠宰相,異于餘人。
」近習聞之,大以為恨。
會齊主将如晉陽,季舒與張雕議,以為:「壽陽被圍,〔被,皮義翻。
〕大軍出拒之,信使往還,〔使,疏吏翻。
〕須禀節度。
且道路小人,或相驚恐,以為大駕向并州,畏避南寇。
若不啟谏,恐人情駭動。
」遂與從駕文官連名進谏。
〔從,才用翻。
〕時貴臣趙彥深、唐邕、段孝言等,意有異同,季舒與争,未決。
長鸾遽言于帝曰:「諸漢官連名總署,聲雲谏幸并州,其實未必不反,宜加誅戮。
」辛醜,齊主悉召已署名者集含章殿,斬季舒、雕、孝琰及散騎常侍劉逖、黃門侍郎裴澤、郭遵于殿庭,家屬皆徙北邊,婦女配奚官,幼男下蠶室,〔下,戶嫁翻。
〕沒入赀産。
癸卯,遂如晉陽。
33吳明徹攻壽陽,堰肥水以灌城,〔按水經注:肥水過壽陽城而入淮。
然引流入城,交絡城中,吳明徹堰之以灌成,其勢順易。
〕城中多病腫洩,〔洩,私列翻。
〕死者什六七。
齊行台右仆射琅邪皮景和等救壽陽,〔「琅邪」之下,疑脫「王」字。
〕以尉破胡新敗,怯懦不敢前,屯于淮口,〔淮口蓋即颍口。
景和之師自颍上出至淮而屯,因謂之淮口。
〕敕使屢促之。
〔使,疏吏翻;下同。
〕然始渡淮,〔然,如此也。
如此始渡淮也。
〕衆數十萬,去壽陽三十裡,頓軍不進。
諸将皆懼,〔将,即亮翻;下同。
〕曰:「堅城未拔,大援在近,将若之何﹖」明徹曰:「兵貴神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
」乙巳,躬擐甲冑,〔擐,音宦。
〕四面疾攻,一鼓拔之,生擒王琳、王貴顯、盧潛及扶風王可朱渾道裕、尚書左丞李騊餘送建康。
〔可朱渾,虜三字姓。
騊,徒刀翻。
駼,同都翻。
〕景和北遁,盡數其駝馬辎重。
〔重,直用翻。
〕 琳體貌閑雅,喜怒不形于色;強記内敏,軍府佐吏千數,皆能識其姓名;〔識,職吏翻。
〕刑罰不濫,輕财愛士,得将卒心;雖失地流寓在邺,齊人皆重其忠義。
及被擒,故麾下将卒多在明徹軍中,見者皆歔欷,不能仰視,争為之請命〔将,即亮翻。
被,皮義翻。
歔,音虛,欷,音希,又許既翻。
為,于僞翻。
〕及緻資給。
明徹恐其為變,遣使追斬之于壽陽東二十裡,〔使,疏吏翻。
〕哭者聲如雷。
有一叟以酒脯來祭,哭盡哀,收其血而去。
田夫野老,知與不知,聞者莫不流涕。
齊穆提婆、韓長鸾聞壽陽陷握槊不辍,曰:「本是彼物,從其取去。
」〔南、北兵争,壽陽本屬江南,故雲然。
史言齊之君臣以樂慆憂。
〕齊主聞之,頗以為憂,提婆等曰:「假使國家盡失黃河以南,猶可作一龜茲國。
〔龜茲,音丘慈,唐人又讀為屈隹。
〕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樂,音洛。
〕何用愁為!」左右嬖臣因共贊和之,〔嬖,卑義翻,又匹計翻。
和,戶卧翻。
〕帝即大喜,酣飲鼓舞,〔酣,戶甘翻。
〕仍使于黎陽臨河築城戍。
〔懼陳兵之來,真欲畫河自保。
〕 丁未,齊遣兵萬人至颍口,〔颍水入淮之口。
〕樊毅擊走之。
辛亥,遣兵援蒼陵,又破之。
〔地形志:揚州淮南郡壽春縣,故楚有蒼陵城。
水經注:淮水東流,與颍口會,東南徑蒼陵北,又東北流,徑壽春縣故城西。
〕齊主以皮景和全軍而還,賞之,除尚書令。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丙辰,诏以壽陽複為豫州,〔複宋、齊之舊也。
〕以黃城為司州。
以明徹為都督豫.合等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豫州刺史,遣谒者蕭淳風就壽陽冊命,〔騎,奇寄翻。
陳依梁制,谒者仆射,秩千石。
〕于城南設壇,士卒二十萬,陳旗鼓戈甲。
明徹登壇拜受,成禮而退,将卒榮之。
上置酒,舉杯屬徐陵曰:「賞卿知人。
」〔将,即亮翻。
屬,之欲翻。
〕陵避席曰:「定策聖衷,非臣力也。
」以黃法鳓為征西大将軍、合州刺史。
〔鳓,巨俱翻。
〕 戊午,湛陀克齊昌城。
十一月,甲戌,淮陰城降。
〔五代志:江都郡山陽縣有淮陰郡。
降,戶江翻。
〕庚辰,威虜将軍劉桃枝克朐山城。
〔陳制:威虜将軍,品第,八秩六百石。
此劉桃枝自是陳将,非齊之劉桃枝。
五代志:東海郡有朐山縣。
朐,音劬。
〕辛巳,樊毅克濟
19齊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考異曰:北齊書:「長恭與周戰于邙山。
後主謂曰:『入陳太深,失利悔無所及。
』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
」按邙山之戰在河清三年,後主時年九歲,尚未即位,何得有此問!且稱「家事」亦何足緻忌!今不取。
〕武士歌之,為蘭陵王入陳曲,〔杜佑曰: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貌美,常着假面以對敵。
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
齊人壯之,作此舞,以郊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陳曲。
〕齊主忌之。
及代段韶督諸軍攻定陽,頗務聚儉,〔邙山之捷見一百六十九卷世祖天嘉五年。
攻定陽見上卷太建三年。
陳,讀曰陣。
儉,力贍翻。
〕其所親尉相願〔尉,纡勿翻。
〕問之曰:「王受朝寄,何得如此﹖」〔朝,直遙翻。
〕長恭未應。
相願曰:「豈非以邙山之捷,欲自穢乎﹖」長恭曰:「然。
」相願曰:「朝廷若忌王,即當用此為罪,無乃避禍而更速之乎!」長恭涕泣前膝問計,〔俯身而問,膝前于席,故曰前膝。
〕相願曰:「王前既有功,今複告捷,〔複,扶又翻。
〕威聲太重。
宜屬疾在家,〔屬,之欲翻。
〕勿預時事。
」長恭然其言,未能退。
及江、淮用兵,恐複為将,〔複,扶又翻。
将,息亮翻。
〕歎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
齊主遣使酖殺之。
〔療,力吊翻。
使,疏吏翻。
〕 20六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庚子」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郢州刺史李綜克滠口城。
〔水經注:江水徑魯山南,左得湖口水,又東合滠口水,水上承沔水于安陸縣而東,徑滠陽縣北,東南柱于江。
滠,書涉翻。
〕乙巳,任忠克合州外城。
〔按地形志及五代志,皆雲合州治合肥。
合肥前已降黃法鳓,今任忠又克合州外城,何也﹖當考。
〕庚戌,淮陽、沭陽郡皆棄城走。
〔五代志:梁置淮陽郡于下邳郡之淮陽縣,又置潼陽郡于東海郡之沭陽縣,東魏改曰流陽郡。
沭,食聿翻。
〕 21壬子,周皇孫衍生。
22齊主遊南苑,從官賜死者六十人。
〔史言齊主淫刑以逞。
從,才用翻。
〕以高阿那肱為司徒。
23癸醜,程文季攻齊泾州,拔之。
〔按齊徑州治石梁,是年四月,徐槾已克石梁城。
〕乙卯,宣毅司馬湛陀克新蔡城。
〔梁置鎮兵、翊師、宣惠、宣毅四将軍,代舊四中郎将,蓋皆有長史、司馬。
湛,姓;陀,名。
後漢有大司農湛重。
五代志:廬江郡淠水縣,弋陽郡定城縣、殷城縣,皆有梁所置新蔡郡。
又,固始縣有後齊所置新蔡郡,未知孰是。
湛,徒減翻。
陀,徒何翻。
〕 24丙辰,齊使開府儀同三司王纮聘于周。
25癸亥,黃法鳓克合州。
〔以此觀之,則前請降者,合肥戍卒也。
鳓,巨俱翻。
〕吳明徹進攻仁州,〔地形志:梁置仁州,治赤坎城,蓋在山陽縣界。
〕甲子,克之。
26治明堂。
〔五代志:陳制:明堂殿屋十二間,中央六間,安六座,四方帝各依其方,黃帝居坤維。
治,直之翻。
〕 27秋,七月,戊辰,齊遣尚書左丞陸骞将兵二萬救齊昌,出自巴、蕲,〔出自巴水、蕲水之間也。
将,即亮翻。
蕲,音機,又音祁。
〕遇西陽太守汝南周炅。
〔西陽郡在黃岡縣界。
炅,枯迥翻,又古惠翻。
〕炅留羸弱,設疑兵以當之,身帥精銳,由間道遊其後,大破之。
〔羸,倫為翻。
帥,讀曰率。
間,古苋翻。
〕己巳,征北大将軍吳明徹軍至峽口,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者棄城走。
〔峽口,峽石口也。
夾岸築兩城以扼淮流。
吳明徹以功進律,自從二品升第二品。
〕周炅克巴州。
〔後齊置巴州于黃岡。
〕淮北、绛城及谷陽士民,并殺其戍主,以城降。
〔绛城蓋虹縣城,音同而字異耳。
五代志:彭城郡谷陽縣,後齊置谷陽郡。
〕 齊巴陵王王琳與揚州刺史王貴顯保壽陽外郭,吳明徹以琳初入,衆心未固,丙戌,乘夜攻之,城潰。
齊兵退據相國城及金城。
〔二城皆在壽陽城中。
相國城,劉裕伐長安所築,故名。
金城,壽陽中城也。
自晉以來,率謂中城為金城。
〕 八月,乙未,山陽城降。
〔五代志:江都郡山陽縣,舊置山陽郡。
〕壬寅,盱眙城降。
〔盱眙縣亦屬江都,舊置盱眙郡。
盱眙,音籲怡。
〕壬子,戎昭将軍徐敬辯克海安城。
〔陳制:戎昭将軍,品第八,秩六百石。
海安城,在海陵縣東,今為海安鎮。
〕青州東海城降。
〔東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今朐山縣。
〕戊午,平固侯敬泰等克晉州。
〔平固縣,沈約志:屬南康郡,吳立,曰平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五代志:同安郡,梁置晉州,因晉熙以為名。
〕九月,甲子,陽平城降,〔五代志:江都郡安宜縣,梁置陽平郡。
〕王申,高陽太守沈善慶克馬頭城。
〔五代志:锺離郡塗山縣,古當塗地,後齊置馬頭郡。
〕甲戌,齊安城降。
〔五代志:永安郡黃岡縣,後齊置齊安郡。
〕丙子,左衛将軍樊毅克廣陵楚子城。
〔此廣陵非江都之廣陵。
按魏太和中,蠻帥田益宗納土于魏,魏為立東豫州,治廣陵城。
五代志:汝南郡新息縣,魏置東豫州。
則此廣陵乃新息之廣陵也。
又,梁武帝置楚州于汝南郡之城陽縣,治楚城,即楚子城也。
水經:淮水先過城陽縣而後過新息縣,則知廣陵城與楚子城相近。
〕 28壬午,周太子赟納妃楊氏。
妃,大将軍随公堅之女也。
〔為楊堅由後父而篡周張本。
〕 太子好昵近子人,〔好,呼到翻。
昵,尼質翻。
近,其靳翻。
〕左宮正宇文孝伯言于周主曰:「皇太子四海所屬,〔屬,之欲翻。
〕而德聲未聞,臣忝宮官,實當其責。
且春秋尚少,〔少,詩照翻。
〕志業未成,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猶望日就月将。
〔就,從也;将,行也;從事于學,将以行之也。
鄭玄曰:日就月将,言當習之以積。
〕如或不然,悔無及矣。
」帝儉容曰:「卿世載鲠直,〔鲠,古杏翻。
毛晃曰:鲠,魚骨,又骨不下咽。
世謂謇谔者為骨鲠謂直言難受,如骨之咈咽也。
〕竭誠所事。
觀卿此言,有家風矣。
」孝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
」帝曰:「正人豈複過卿!」〔複,扶又翻。
〕于是以尉遲運為右宮正。
運,迥之弟子也。
〔尉,纡勿翻。
〕 帝嘗問萬年縣丞南陽樂運曰:「卿言太子何如人﹖」對曰:「中人。
」帝顧謂齊公憲曰:「百官佞我,皆稱太子聰明睿智。
唯運所言忠直耳。
」因問運中人之狀。
對曰:「如齊桓公是也: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相,息亮翻。
〕可與為善,可與為惡。
」帝曰:「我知之矣。
」乃妙選宮官以輔之,仍擢運為京兆丞。
〔由赤縣丞擢京郡丞。
〕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29癸未,沈君理卒。
〔卒,子恤翻。
〕 30壬辰晦,前鄱陽内史魯天念克黃城。
〔地形志,谯州下蔡郡有黃城縣。
按東魏置谯州于渦陽,則黃城亦其屬縣也。
蓋下蔡在淮北,而黃城在壽陽西。
水經注:柴水東徑黃城西,故弋陽縣也。
城内二城,西即黃城也。
柴水東北入于淮,謂之淮口。
〕甲〔【章:十二行本「甲」上有「冬十月」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午,郭默城降。
〔晉氏不競,劉、石強盛;郭默轉徙而南,築城以自保,故有其名。
〕 31己亥,以特進領國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仆射。
32齊國子祭酒張雕,以經授齊主為侍讀,帝甚重之。
雕與寵胡何洪珍相結,穆提婆、韓長鸾等惡之。
〔惡,烏路翻。
〕洪珍薦雕為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奏度支事,〔度,徒洛翻。
後齊六尚書,度支其一也,統廣支、倉部、左戶、右戶、金部、庫部六曹。
凡度支事,雕以奏聞。
〕大為帝所委信,常呼「博士」。
雕自以出于微賤,緻位大臣,欲立效以報恩,論議抑揚,無所回避,省宮掖不急之費,禁約左右驕縱之臣,數譏切寵要,獻替帷幄,〔數,所角翻。
〕帝亦深倚仗之。
雕遂以澄清為己任,意氣甚高,貴幸皆側目。
〔【章:十二行本「目」下有「陰謀陷之」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 尚書左丞封孝琰,隆之之弟子,〔封隆之,高氏起兵,佐命之臣。
〕與侍中崔秝舒,皆為相珽所厚。
孝琰嘗謂珽曰:「公是衣冠宰相,異于餘人。
」近習聞之,大以為恨。
會齊主将如晉陽,季舒與張雕議,以為:「壽陽被圍,〔被,皮義翻。
〕大軍出拒之,信使往還,〔使,疏吏翻。
〕須禀節度。
且道路小人,或相驚恐,以為大駕向并州,畏避南寇。
若不啟谏,恐人情駭動。
」遂與從駕文官連名進谏。
〔從,才用翻。
〕時貴臣趙彥深、唐邕、段孝言等,意有異同,季舒與争,未決。
長鸾遽言于帝曰:「諸漢官連名總署,聲雲谏幸并州,其實未必不反,宜加誅戮。
」辛醜,齊主悉召已署名者集含章殿,斬季舒、雕、孝琰及散騎常侍劉逖、黃門侍郎裴澤、郭遵于殿庭,家屬皆徙北邊,婦女配奚官,幼男下蠶室,〔下,戶嫁翻。
〕沒入赀産。
癸卯,遂如晉陽。
33吳明徹攻壽陽,堰肥水以灌城,〔按水經注:肥水過壽陽城而入淮。
然引流入城,交絡城中,吳明徹堰之以灌成,其勢順易。
〕城中多病腫洩,〔洩,私列翻。
〕死者什六七。
齊行台右仆射琅邪皮景和等救壽陽,〔「琅邪」之下,疑脫「王」字。
〕以尉破胡新敗,怯懦不敢前,屯于淮口,〔淮口蓋即颍口。
景和之師自颍上出至淮而屯,因謂之淮口。
〕敕使屢促之。
〔使,疏吏翻;下同。
〕然始渡淮,〔然,如此也。
如此始渡淮也。
〕衆數十萬,去壽陽三十裡,頓軍不進。
諸将皆懼,〔将,即亮翻;下同。
〕曰:「堅城未拔,大援在近,将若之何﹖」明徹曰:「兵貴神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
」乙巳,躬擐甲冑,〔擐,音宦。
〕四面疾攻,一鼓拔之,生擒王琳、王貴顯、盧潛及扶風王可朱渾道裕、尚書左丞李騊餘送建康。
〔可朱渾,虜三字姓。
騊,徒刀翻。
駼,同都翻。
〕景和北遁,盡數其駝馬辎重。
〔重,直用翻。
〕 琳體貌閑雅,喜怒不形于色;強記内敏,軍府佐吏千數,皆能識其姓名;〔識,職吏翻。
〕刑罰不濫,輕财愛士,得将卒心;雖失地流寓在邺,齊人皆重其忠義。
及被擒,故麾下将卒多在明徹軍中,見者皆歔欷,不能仰視,争為之請命〔将,即亮翻。
被,皮義翻。
歔,音虛,欷,音希,又許既翻。
為,于僞翻。
〕及緻資給。
明徹恐其為變,遣使追斬之于壽陽東二十裡,〔使,疏吏翻。
〕哭者聲如雷。
有一叟以酒脯來祭,哭盡哀,收其血而去。
田夫野老,知與不知,聞者莫不流涕。
齊穆提婆、韓長鸾聞壽陽陷握槊不辍,曰:「本是彼物,從其取去。
」〔南、北兵争,壽陽本屬江南,故雲然。
史言齊之君臣以樂慆憂。
〕齊主聞之,頗以為憂,提婆等曰:「假使國家盡失黃河以南,猶可作一龜茲國。
〔龜茲,音丘慈,唐人又讀為屈隹。
〕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樂,音洛。
〕何用愁為!」左右嬖臣因共贊和之,〔嬖,卑義翻,又匹計翻。
和,戶卧翻。
〕帝即大喜,酣飲鼓舞,〔酣,戶甘翻。
〕仍使于黎陽臨河築城戍。
〔懼陳兵之來,真欲畫河自保。
〕 丁未,齊遣兵萬人至颍口,〔颍水入淮之口。
〕樊毅擊走之。
辛亥,遣兵援蒼陵,又破之。
〔地形志:揚州淮南郡壽春縣,故楚有蒼陵城。
水經注:淮水東流,與颍口會,東南徑蒼陵北,又東北流,徑壽春縣故城西。
〕齊主以皮景和全軍而還,賞之,除尚書令。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丙辰,诏以壽陽複為豫州,〔複宋、齊之舊也。
〕以黃城為司州。
以明徹為都督豫.合等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豫州刺史,遣谒者蕭淳風就壽陽冊命,〔騎,奇寄翻。
陳依梁制,谒者仆射,秩千石。
〕于城南設壇,士卒二十萬,陳旗鼓戈甲。
明徹登壇拜受,成禮而退,将卒榮之。
上置酒,舉杯屬徐陵曰:「賞卿知人。
」〔将,即亮翻。
屬,之欲翻。
〕陵避席曰:「定策聖衷,非臣力也。
」以黃法鳓為征西大将軍、合州刺史。
〔鳓,巨俱翻。
〕 戊午,湛陀克齊昌城。
十一月,甲戌,淮陰城降。
〔五代志:江都郡山陽縣有淮陰郡。
降,戶江翻。
〕庚辰,威虜将軍劉桃枝克朐山城。
〔陳制:威虜将軍,品第,八秩六百石。
此劉桃枝自是陳将,非齊之劉桃枝。
五代志:東海郡有朐山縣。
朐,音劬。
〕辛巳,樊毅克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