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南郊;甲午,享太廟;二月,辛醜,祀明堂。
5乙巳,齊主右皇穆氏為皇後。
穆後母名輕霄,本穆氏之婢也,面有黥字。
〔北史:輕霄本穆子倫婢,轉入宋欽道家。
欽道之婦勡輕霄,黥其而為「宋」字,奸私而生此女,莫知其姓。
〕後既以陸令萱為母,穆提婆為外家,号令萱曰「太姬」。
太姬者,齊皇後母号也,視一品,班在長公主上。
〔長,知兩翻。
〕由是不複問輕霄。
〔複,扶又翻。
〕輕霄自療面,欲求見後,太姬使禁掌之,竟不得見。
齊主頗好文學。
〔好,呼到翻。
〕丙午,祖珽奏置文林館,多引文學之士以充之,謂之待诏;以中書侍郎博陵李德林、黃門侍郎琅邪顔之推同判館事,又命共撰修文殿禦覽。
〔齊大統中,毀東宮,起修文等殿。
撰,士免翻。
〕 6甲寅,周太子赟巡省西土。
〔省,悉景翻。
〕 7乙卯,齊以北平王堅錄尚書事。
〔按上年秋八月,齊以北平王仁堅錄尚書事,此恐逸「仁」字。
〕丁巳,齊主如晉陽。
8壬戌,周遣司會侯莫陳凱等聘于齊。
〔周官司會屬耱宰。
鄭玄曰:會,大計也。
司會主天下之大計,計官之長,若今尚書。
後周司會屬天官,中大夫也。
會,工外翻。
〕 9庚辰,齊主還邺。
10三月,己卯,周太子于岐州獲二白鹿以獻,〔因巡省而獲白鹿。
〕周主诏曰:「在德不在瑞。
」 11帝謀伐齊,公卿各有異同,唯鎮前将軍吳明徹決策請行。
〔梁武帝置八鎮将軍,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後止施在内。
〕帝謂公卿曰:「朕意已決,卿可共舉元帥。
」〔帥,所類翻。
〕衆議以中權将軍淳子量位重,共署推之。
〔梁置四中将軍,與八鎮将軍同拟官品第二。
然四中班四征之上,八鎮班四征之下,故以量位為重。
〕尚書左仆射徐陵獨曰:「吳明徹家在淮左,〔吳明徹,秦郡人。
〕悉彼風俗;将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
」〔将,即亮翻;下同。
〕都官尚書河東裴忌曰:「臣同徐仆射。
」陵應聲曰:「非但明徹良将,裴忌即良副也。
」壬午,分命衆軍,以明徹都督征讨諸軍事,忌監軍事,〔将,即亮翻。
監,工銜翻。
〕統衆十萬伐齊。
明徹出秦郡,都督黃法鳓出曆陽。
〔鳓,巨俱翻。
〕 12夏,四月,己亥,周主享太廟。
13癸卯,前巴州刺史魯廣達與齊師戰于大岘,破之。
〔梁置巴州于巴陵。
此大岘在合肥之南,曆陽之北。
岘,戶典翻。
〕 14戊申,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安德王延宗為太尉,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15齊人于秦郡置秦州,州前江浦通塗水,〔今真州閘即其地。
塗,讀曰滁。
〕齊人以大木為栅于水中。
辛亥,吳明徹遣豫章内史程文季将骁勇拔其栅,克之。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骁,堅堯翻。
〕文季靈洗之子也。
〔梁、陳之間程靈洗以勇鳴。
〕 齊人議禦陳師,開府儀同三司王纮曰:「官軍比屢失利,人情騷動。
〔考之史,比年以來,齊師未嘗失利,蓋争宜陽、汾北,周、齊更勝疊負,周師雖退,齊師亦疲也。
比,毗至翻。
〕若複出頓江、淮,恐北狄、西寇,乘弊而來〔【章:十二行本「來」下有「則世事去矣」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且同;張校同。
】複,扶又翻。
北狄,謂突厥;西寇,謂周。
〕莫若薄賦省傜,息民養士,使朝廷輯睦,遐迩歸心。
天下皆當肅清,豈直陳氏而已。
」不從。
遣軍救曆陽,〔考異曰:陳書帝紀雲:「齊遣兵十萬救曆陽。
」黃法鳓傳雲:「步騎五萬援曆陽。
」蕭摩诃傳雲:「尉胡等帥衆十萬來援。
」按源文宗之語,恐無此數。
今不取。
〕庚申,黃法鳓擊破之。
又遣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救秦州。
〔尉,纡勿翻。
〕 趙彥深私問計于秘書監源文宗曰:「吳賊侏張,遂至于此。
〔侏,舊音張流切,蓋因書「诪張為幻」,爾雅「诪」作「侜」,遂有此音。
按類篇:侏,音張流切,其義華也。
書所謂侜張,其義誕也。
以文理求之,皆于此不近,姑阙之以待知者。
〕弟往為奏、冱刺史,〔齊置秦州于秦郡,冱州于石梁。
〕悉江、淮間情事,今何術以禦之﹖」文宗曰:「朝廷精兵,必不肯多付諸将;〔将,即亮翻。
〕數千已下,适足為吳人之餌。
尉破胡人品,王之所知,〔彥深封宜陽王,故稱之。
〕敗績之事,匪朝伊夕。
國家待遇淮南,失之同于蒿箭。
〔唐高祖遣李密徇山東,廷臣多谏。
帝曰:「如以蒿箭射蒿中耳。
」言不足惜也。
乃知此語庂來久矣。
〕如文宗計者,不過專委王琳,招募淮南三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舊将将兵屯于淮北。
〔【章:十二行本「北」下有「足以固守」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将,即亮翻。
〕且琳之于顼,必不肯北面事之,明矣。
竊謂此計之上者。
若不推赤心于琳更遣餘人掣肘,〔宓子賤為單父宰,言于魯君,請與二吏俱至邑,使二吏書而掣其肘,書不工,辄怒之。
吏不能堪,歸以告魯君。
魯君曰:「是慮我掣其肘耳。
」宓賤是以能為單父。
後之言「掣肘」者本此。
掣,昌列翻。
〕複成速禍,彌不可為。
」〔是役卒如文宗之言。
複,扶又翻。
〕彥深歎曰:「弟此策誠足制勝千裡,但口舌争之十日,已不見從。
時事至此,安可盡言!」因相顧流涕。
文宗名彪,以字行,子恭之子也。
〔源子恭以幹用稱于熙平、永安之間。
〕 文宗子師為左外兵郎中,攝祠部,嘗白高阿那肱:「龍見當雩。
」阿那肱驚曰:「何處龍見﹖其色如何﹖」師曰:「龍星初見,禮當雩祭,非真龍也。
」阿那肱怒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遂不祭。
師出,竊歎曰:「禮既廢矣,齊能久乎!」〔見,賢遍翻。
強,其兩翻。
春秋左氏傳曰:龍見而雩。
杜預注雲:龍見建巳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為百谷祈甘雨。
鄭玄曰:雩,吥嗟求雨之祭。
劄穎達曰:天之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
五代志:後齊以孟夏龍見而雩,祭太微五精帝于夏郊之東,為圖壇于其上,祈谷實,以顯祖文宣帝配。
通鑒言國之将亡,率侮诟之。
諸源世仕魏朝,貴顯習知典禮,遂有雩祭之請,冀以取重,乃以取诟。
通鑒詳書之,又一芪也因源文宗不敢盡言,并及其子竊歎之事。
〕 齊師選長大有膂力者為前隊,又有蒼頭、犀角、大力,其鋒甚銳,又有西域胡,善射,弦無虛發,衆軍尤憚之。
辛酉,戰于呂梁。
〔呂梁在彭城,疑此即石梁。
〕将戰,吳明徹謂巴山太守蕭摩诃曰:「若殪此胡,〔守,式又翻。
殪,一計翻。
〕則彼軍奪氣,君才不減關羽矣。
」摩诃曰:「願示其狀,當為公取之。
」〔為,于僞翻。
〕明徹乃召降人有識胡者,使指示之,自酌酒以飲摩诃。
〔降,戶江翻。
飲,于禁翻。
〕摩诃飲畢,馳馬沖齊軍。
胡挺身出陳十餘步,〔陳,讀曰陣。
〕殼弓未發,摩诃遙擲銑鋧,〔銑,蘇典翻。
鋧,他典翻。
類篇曰:銑鋧,小鑿也。
〕正中其額,應手而仆。
〔中,竹仲翻。
〕齊軍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诃又斬之。
于是齊軍大敗,尉破胡走,〔考異曰:北齊書,破胡敗在五月。
今從齊書。
〕長孫洪略戰死。
破胡之出師也,齊人使侍中王琳與之俱。
琳謂破胡曰:「吳兵甚銳,宜以長策制之,慎勿輕鬬!」破胡不從而敗。
琳單騎僅免,〔騎,奇寄翻。
〕還,至彭城,齊人即使之赴壽陽召募以拒陳師,複以慮潛為揚州道行台尚書。
〔複,扶又翻。
慮潛在壽陽,與王琳不協,事見一百六十八卷世祖天嘉二年。
〕 甲子,南谯太守徐槾克石梁城。
〔槾,谟幹翻。
五代志:石梁在江都郡永福縣,齊置泾州于此。
〕五月,己巳,瓦梁城降。
〔以五代志考之,瓦梁城當在江都郡六合縣界。
〕癸酉,陽平郡降。
〔以地形志考之,梁置淮州,治淮陰城,其屬有陽平郡,治陽平城,其地當在淮陰城西。
〕甲戌,徐槾克廬江城。
〔按地形志,梁置廬江郡,治潛縣。
潛縣今屬無為軍界,徐槾之師蓋漸西向。
〕曆陽窘蹙乞降,黃法鳓緩之,則又拒守。
法鳓鳓,帥卒急攻,〔帥,讀曰率。
〕丙子,克之,盡殺戍卒。
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法鳓禁侵掠,撫勞戍卒,〔勞,力到翻。
〕與之盟而縱之。
16丁醜,周以柱國侯莫陳瓊為大宗伯,荥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難,乃旦翻。
〕江陵總管陸騰為大司空。
瓊,崇之弟也。
〔侯莫陳崇,八柱國之一也。
〕 17己卯,齊北高唐郡降。
〔五代志:同安郡宿松縣,梁置高唐郡。
降,戶江翻。
〕辛巳,诏南豫州刺史黃法鳓〔鳓,巨俱翻。
〕徙鎮曆陽。
〔晉氏南渡,豫部殲覆,刺史祖約自谯城退屯壽春。
鹹和間,庾亮治蕪湖。
鹹康問,毛寶治邾城。
永和初,趙胤鎮牛渚。
二年,謝尚鎮蕪湖,四年,進壽春,九年,鎮曆陽,十一年,進馬頭。
甯康初,桓沖戍姑孰。
宋永初中,分淮東為南豫州,治曆陽,淮西為豫州。
泰始中,淮西陷沒,以揚州之淮南、宣城為南豫州,治宣城,蕭齊治姑孰。
梁武佳兵,治無定所。
侯景之亂,江、淮之地皆歸高齊。
陳治宣城,今複曆陽,命徙鎮焉。
〕乙酉,南齊昌太守黃詠克齊昌外城。
〔五代志:蕲春郡蕲春縣,舊曰蕲陽,梁改蕲水,後齊改曰齊昌,置齊昌郡。
守,式又翻。
〕丙戌,廬陵内史任忠軍于東關,克其東、西二城,〔東關東、西二城,吳諸葛恪所築也。
任,音壬。
〕進克蕲城;〔五代志:廬江郡襄安縣,梁曰蕲。
蕲,居衣翻,又音其。
〕戊子,又克谯郡城。
〔此地形志合州之南谯郡城也,亦在蕲縣界。
〕秦州城降。
〔自四月辛亥拔秦州水栅,至是三十八日,州城始降。
〕癸巳,瓜步、胡墅二城降。
〔二城皆在六合縣界,臨江。
降,戶江翻。
〕帝以秦郡,吳明徹之鄉裡,诏具太牢,令拜祠上耱,〔上,時掌翻。
〕文武羽儀甚盛,鄉人榮之。
18齊自和士開用事以來,政體隳紊。
〔和士開用事,始一百六十九卷世祖天嘉四年。
隳,音揮。
紊,扶問翻。
〕及祖珽執政,頗收舉才望,内外稱美。
珽複欲增損政務,沙汰人物,〔汰,音太。
〕官号服章,并依故事。
又欲黜諸閹豎及群小輩,為緻治之方,〔豎,臣庾翻,童仆未冠者也,又音樹。
治,直之翻。
〕陸令萱、穆提婆議頗同異。
珽乃諷禦史中丞麗伯律,令劾主書王子沖納賂。
〔麗,姓,伯律,名。
姓苑有麗姓。
後齊制:中書省有舍人、主書各十人。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知其事連提婆,欲使贓罪相及,望因此并坐及令萱。
猶恐齊主溺于近習,〔溺,奴狄翻。
〕欲引兵黨為援,乃請以胡後兄君瑜為侍中、中領軍;又征君瑜兄梁州刺史君璧,〔元魏置梁州于大梁城。
〕欲以為禦史中丞。
令萱聞而懷怒,百方排毀,出君瑜為金紫光祿大夫,解中領軍;〔出者,自内省出就朝列。
金紫光祿大夫,本晉之左、右光祿大夫,假金章紫绶,後遂于左、右光祿大夫之下又置金紫光祿大夫,而光祿大夫假銀印青绶者,為銀青光祿大夫。
後齊制:金紫光祿大夫從二品,中領軍第三品。
君瑜既解中領軍,有品秩而無職事。
〕君璧還鎮梁州。
胡後之廢,頗亦由此。
釋王子沖不問。
珽日以益捤,諸宦者更共谮之。
帝以問陸令萱,令萱憫默不對,〔憫默,憂而不敢言之貌。
〕三問,乃下床拜曰:「老婢應死。
〔言其罪應死也。
〕老婢始聞和士開言孝征多才博學,意謂善人,故舉之。
比來觀之,〔比,毗至翻。
〕大是奸臣。
人寔難知,老婢應死。
」帝令韓長鸾檢按。
〔檢,察也,搜也,校也,舉也。
按,考驗也,亦舉也。
〕長鸾素惡珽,〔惡,烏路翻。
〕得其詐出敕受賜等十餘事。
帝以嘗與之重誓,故不殺,解珽侍中、仆射,出為北徐州刺史。
〔五代志:琅邪郡,舊置北徐州。
〕珽求見帝,長鸾不許,遣人推出柏合,〔見,賢遍翻。
推,吐雷翻。
〕珽坐,不肯行,長鸾令牽曳而出。
癸巳,齊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仆射,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仆射。
孝言韶之弟也。
〔段韶曆事高氏,五世着忠孝,戰功為多。
〕初,祖珽執政,引孝言為助,除吏部尚書。
孝言凡所進擢,非賄則舊,求仕者或于廣會膝行跪伏,公自陳請,孝言顔色揚揚,以為己任,随事酬許。
将作丞崔成忽于衆中抗言曰:「尚書,天下尚書,豈獨段家尚書也!」孝言無辭以應,唯厲色遣下而已。
既而
5乙巳,齊主右皇穆氏為皇後。
穆後母名輕霄,本穆氏之婢也,面有黥字。
〔北史:輕霄本穆子倫婢,轉入宋欽道家。
欽道之婦勡輕霄,黥其而為「宋」字,奸私而生此女,莫知其姓。
〕後既以陸令萱為母,穆提婆為外家,号令萱曰「太姬」。
太姬者,齊皇後母号也,視一品,班在長公主上。
〔長,知兩翻。
〕由是不複問輕霄。
〔複,扶又翻。
〕輕霄自療面,欲求見後,太姬使禁掌之,竟不得見。
齊主頗好文學。
〔好,呼到翻。
〕丙午,祖珽奏置文林館,多引文學之士以充之,謂之待诏;以中書侍郎博陵李德林、黃門侍郎琅邪顔之推同判館事,又命共撰修文殿禦覽。
〔齊大統中,毀東宮,起修文等殿。
撰,士免翻。
〕 6甲寅,周太子赟巡省西土。
〔省,悉景翻。
〕 7乙卯,齊以北平王堅錄尚書事。
〔按上年秋八月,齊以北平王仁堅錄尚書事,此恐逸「仁」字。
〕丁巳,齊主如晉陽。
8壬戌,周遣司會侯莫陳凱等聘于齊。
〔周官司會屬耱宰。
鄭玄曰:會,大計也。
司會主天下之大計,計官之長,若今尚書。
後周司會屬天官,中大夫也。
會,工外翻。
〕 9庚辰,齊主還邺。
10三月,己卯,周太子于岐州獲二白鹿以獻,〔因巡省而獲白鹿。
〕周主诏曰:「在德不在瑞。
」 11帝謀伐齊,公卿各有異同,唯鎮前将軍吳明徹決策請行。
〔梁武帝置八鎮将軍,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後止施在内。
〕帝謂公卿曰:「朕意已決,卿可共舉元帥。
」〔帥,所類翻。
〕衆議以中權将軍淳子量位重,共署推之。
〔梁置四中将軍,與八鎮将軍同拟官品第二。
然四中班四征之上,八鎮班四征之下,故以量位為重。
〕尚書左仆射徐陵獨曰:「吳明徹家在淮左,〔吳明徹,秦郡人。
〕悉彼風俗;将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
」〔将,即亮翻;下同。
〕都官尚書河東裴忌曰:「臣同徐仆射。
」陵應聲曰:「非但明徹良将,裴忌即良副也。
」壬午,分命衆軍,以明徹都督征讨諸軍事,忌監軍事,〔将,即亮翻。
監,工銜翻。
〕統衆十萬伐齊。
明徹出秦郡,都督黃法鳓出曆陽。
〔鳓,巨俱翻。
〕 12夏,四月,己亥,周主享太廟。
13癸卯,前巴州刺史魯廣達與齊師戰于大岘,破之。
〔梁置巴州于巴陵。
此大岘在合肥之南,曆陽之北。
岘,戶典翻。
〕 14戊申,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安德王延宗為太尉,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15齊人于秦郡置秦州,州前江浦通塗水,〔今真州閘即其地。
塗,讀曰滁。
〕齊人以大木為栅于水中。
辛亥,吳明徹遣豫章内史程文季将骁勇拔其栅,克之。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骁,堅堯翻。
〕文季靈洗之子也。
〔梁、陳之間程靈洗以勇鳴。
〕 齊人議禦陳師,開府儀同三司王纮曰:「官軍比屢失利,人情騷動。
〔考之史,比年以來,齊師未嘗失利,蓋争宜陽、汾北,周、齊更勝疊負,周師雖退,齊師亦疲也。
比,毗至翻。
〕若複出頓江、淮,恐北狄、西寇,乘弊而來〔【章:十二行本「來」下有「則世事去矣」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且同;張校同。
】複,扶又翻。
北狄,謂突厥;西寇,謂周。
〕莫若薄賦省傜,息民養士,使朝廷輯睦,遐迩歸心。
天下皆當肅清,豈直陳氏而已。
」不從。
遣軍救曆陽,〔考異曰:陳書帝紀雲:「齊遣兵十萬救曆陽。
」黃法鳓傳雲:「步騎五萬援曆陽。
」蕭摩诃傳雲:「尉胡等帥衆十萬來援。
」按源文宗之語,恐無此數。
今不取。
〕庚申,黃法鳓擊破之。
又遣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救秦州。
〔尉,纡勿翻。
〕 趙彥深私問計于秘書監源文宗曰:「吳賊侏張,遂至于此。
〔侏,舊音張流切,蓋因書「诪張為幻」,爾雅「诪」作「侜」,遂有此音。
按類篇:侏,音張流切,其義華也。
書所謂侜張,其義誕也。
以文理求之,皆于此不近,姑阙之以待知者。
〕弟往為奏、冱刺史,〔齊置秦州于秦郡,冱州于石梁。
〕悉江、淮間情事,今何術以禦之﹖」文宗曰:「朝廷精兵,必不肯多付諸将;〔将,即亮翻。
〕數千已下,适足為吳人之餌。
尉破胡人品,王之所知,〔彥深封宜陽王,故稱之。
〕敗績之事,匪朝伊夕。
國家待遇淮南,失之同于蒿箭。
〔唐高祖遣李密徇山東,廷臣多谏。
帝曰:「如以蒿箭射蒿中耳。
」言不足惜也。
乃知此語庂來久矣。
〕如文宗計者,不過專委王琳,招募淮南三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舊将将兵屯于淮北。
〔【章:十二行本「北」下有「足以固守」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将,即亮翻。
〕且琳之于顼,必不肯北面事之,明矣。
竊謂此計之上者。
若不推赤心于琳更遣餘人掣肘,〔宓子賤為單父宰,言于魯君,請與二吏俱至邑,使二吏書而掣其肘,書不工,辄怒之。
吏不能堪,歸以告魯君。
魯君曰:「是慮我掣其肘耳。
」宓賤是以能為單父。
後之言「掣肘」者本此。
掣,昌列翻。
〕複成速禍,彌不可為。
」〔是役卒如文宗之言。
複,扶又翻。
〕彥深歎曰:「弟此策誠足制勝千裡,但口舌争之十日,已不見從。
時事至此,安可盡言!」因相顧流涕。
文宗名彪,以字行,子恭之子也。
〔源子恭以幹用稱于熙平、永安之間。
〕 文宗子師為左外兵郎中,攝祠部,嘗白高阿那肱:「龍見當雩。
」阿那肱驚曰:「何處龍見﹖其色如何﹖」師曰:「龍星初見,禮當雩祭,非真龍也。
」阿那肱怒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遂不祭。
師出,竊歎曰:「禮既廢矣,齊能久乎!」〔見,賢遍翻。
強,其兩翻。
春秋左氏傳曰:龍見而雩。
杜預注雲:龍見建巳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為百谷祈甘雨。
鄭玄曰:雩,吥嗟求雨之祭。
劄穎達曰:天之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
五代志:後齊以孟夏龍見而雩,祭太微五精帝于夏郊之東,為圖壇于其上,祈谷實,以顯祖文宣帝配。
通鑒言國之将亡,率侮诟之。
諸源世仕魏朝,貴顯習知典禮,遂有雩祭之請,冀以取重,乃以取诟。
通鑒詳書之,又一芪也因源文宗不敢盡言,并及其子竊歎之事。
〕 齊師選長大有膂力者為前隊,又有蒼頭、犀角、大力,其鋒甚銳,又有西域胡,善射,弦無虛發,衆軍尤憚之。
辛酉,戰于呂梁。
〔呂梁在彭城,疑此即石梁。
〕将戰,吳明徹謂巴山太守蕭摩诃曰:「若殪此胡,〔守,式又翻。
殪,一計翻。
〕則彼軍奪氣,君才不減關羽矣。
」摩诃曰:「願示其狀,當為公取之。
」〔為,于僞翻。
〕明徹乃召降人有識胡者,使指示之,自酌酒以飲摩诃。
〔降,戶江翻。
飲,于禁翻。
〕摩诃飲畢,馳馬沖齊軍。
胡挺身出陳十餘步,〔陳,讀曰陣。
〕殼弓未發,摩诃遙擲銑鋧,〔銑,蘇典翻。
鋧,他典翻。
類篇曰:銑鋧,小鑿也。
〕正中其額,應手而仆。
〔中,竹仲翻。
〕齊軍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诃又斬之。
于是齊軍大敗,尉破胡走,〔考異曰:北齊書,破胡敗在五月。
今從齊書。
〕長孫洪略戰死。
破胡之出師也,齊人使侍中王琳與之俱。
琳謂破胡曰:「吳兵甚銳,宜以長策制之,慎勿輕鬬!」破胡不從而敗。
琳單騎僅免,〔騎,奇寄翻。
〕還,至彭城,齊人即使之赴壽陽召募以拒陳師,複以慮潛為揚州道行台尚書。
〔複,扶又翻。
慮潛在壽陽,與王琳不協,事見一百六十八卷世祖天嘉二年。
〕 甲子,南谯太守徐槾克石梁城。
〔槾,谟幹翻。
五代志:石梁在江都郡永福縣,齊置泾州于此。
〕五月,己巳,瓦梁城降。
〔以五代志考之,瓦梁城當在江都郡六合縣界。
〕癸酉,陽平郡降。
〔以地形志考之,梁置淮州,治淮陰城,其屬有陽平郡,治陽平城,其地當在淮陰城西。
〕甲戌,徐槾克廬江城。
〔按地形志,梁置廬江郡,治潛縣。
潛縣今屬無為軍界,徐槾之師蓋漸西向。
〕曆陽窘蹙乞降,黃法鳓緩之,則又拒守。
法鳓鳓,帥卒急攻,〔帥,讀曰率。
〕丙子,克之,盡殺戍卒。
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法鳓禁侵掠,撫勞戍卒,〔勞,力到翻。
〕與之盟而縱之。
16丁醜,周以柱國侯莫陳瓊為大宗伯,荥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難,乃旦翻。
〕江陵總管陸騰為大司空。
瓊,崇之弟也。
〔侯莫陳崇,八柱國之一也。
〕 17己卯,齊北高唐郡降。
〔五代志:同安郡宿松縣,梁置高唐郡。
降,戶江翻。
〕辛巳,诏南豫州刺史黃法鳓〔鳓,巨俱翻。
〕徙鎮曆陽。
〔晉氏南渡,豫部殲覆,刺史祖約自谯城退屯壽春。
鹹和間,庾亮治蕪湖。
鹹康問,毛寶治邾城。
永和初,趙胤鎮牛渚。
二年,謝尚鎮蕪湖,四年,進壽春,九年,鎮曆陽,十一年,進馬頭。
甯康初,桓沖戍姑孰。
宋永初中,分淮東為南豫州,治曆陽,淮西為豫州。
泰始中,淮西陷沒,以揚州之淮南、宣城為南豫州,治宣城,蕭齊治姑孰。
梁武佳兵,治無定所。
侯景之亂,江、淮之地皆歸高齊。
陳治宣城,今複曆陽,命徙鎮焉。
〕乙酉,南齊昌太守黃詠克齊昌外城。
〔五代志:蕲春郡蕲春縣,舊曰蕲陽,梁改蕲水,後齊改曰齊昌,置齊昌郡。
守,式又翻。
〕丙戌,廬陵内史任忠軍于東關,克其東、西二城,〔東關東、西二城,吳諸葛恪所築也。
任,音壬。
〕進克蕲城;〔五代志:廬江郡襄安縣,梁曰蕲。
蕲,居衣翻,又音其。
〕戊子,又克谯郡城。
〔此地形志合州之南谯郡城也,亦在蕲縣界。
〕秦州城降。
〔自四月辛亥拔秦州水栅,至是三十八日,州城始降。
〕癸巳,瓜步、胡墅二城降。
〔二城皆在六合縣界,臨江。
降,戶江翻。
〕帝以秦郡,吳明徹之鄉裡,诏具太牢,令拜祠上耱,〔上,時掌翻。
〕文武羽儀甚盛,鄉人榮之。
18齊自和士開用事以來,政體隳紊。
〔和士開用事,始一百六十九卷世祖天嘉四年。
隳,音揮。
紊,扶問翻。
〕及祖珽執政,頗收舉才望,内外稱美。
珽複欲增損政務,沙汰人物,〔汰,音太。
〕官号服章,并依故事。
又欲黜諸閹豎及群小輩,為緻治之方,〔豎,臣庾翻,童仆未冠者也,又音樹。
治,直之翻。
〕陸令萱、穆提婆議頗同異。
珽乃諷禦史中丞麗伯律,令劾主書王子沖納賂。
〔麗,姓,伯律,名。
姓苑有麗姓。
後齊制:中書省有舍人、主書各十人。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知其事連提婆,欲使贓罪相及,望因此并坐及令萱。
猶恐齊主溺于近習,〔溺,奴狄翻。
〕欲引兵黨為援,乃請以胡後兄君瑜為侍中、中領軍;又征君瑜兄梁州刺史君璧,〔元魏置梁州于大梁城。
〕欲以為禦史中丞。
令萱聞而懷怒,百方排毀,出君瑜為金紫光祿大夫,解中領軍;〔出者,自内省出就朝列。
金紫光祿大夫,本晉之左、右光祿大夫,假金章紫绶,後遂于左、右光祿大夫之下又置金紫光祿大夫,而光祿大夫假銀印青绶者,為銀青光祿大夫。
後齊制:金紫光祿大夫從二品,中領軍第三品。
君瑜既解中領軍,有品秩而無職事。
〕君璧還鎮梁州。
胡後之廢,頗亦由此。
釋王子沖不問。
珽日以益捤,諸宦者更共谮之。
帝以問陸令萱,令萱憫默不對,〔憫默,憂而不敢言之貌。
〕三問,乃下床拜曰:「老婢應死。
〔言其罪應死也。
〕老婢始聞和士開言孝征多才博學,意謂善人,故舉之。
比來觀之,〔比,毗至翻。
〕大是奸臣。
人寔難知,老婢應死。
」帝令韓長鸾檢按。
〔檢,察也,搜也,校也,舉也。
按,考驗也,亦舉也。
〕長鸾素惡珽,〔惡,烏路翻。
〕得其詐出敕受賜等十餘事。
帝以嘗與之重誓,故不殺,解珽侍中、仆射,出為北徐州刺史。
〔五代志:琅邪郡,舊置北徐州。
〕珽求見帝,長鸾不許,遣人推出柏合,〔見,賢遍翻。
推,吐雷翻。
〕珽坐,不肯行,長鸾令牽曳而出。
癸巳,齊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仆射,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仆射。
孝言韶之弟也。
〔段韶曆事高氏,五世着忠孝,戰功為多。
〕初,祖珽執政,引孝言為助,除吏部尚書。
孝言凡所進擢,非賄則舊,求仕者或于廣會膝行跪伏,公自陳請,孝言顔色揚揚,以為己任,随事酬許。
将作丞崔成忽于衆中抗言曰:「尚書,天下尚書,豈獨段家尚書也!」孝言無辭以應,唯厲色遣下而已。
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