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
關燈
小
中
大
魏置新城郡,治孔城。
其地在隋河南郡伊阙縣界。
〕 九月,辛卯,周遣齊公憲與柱國李穆将兵趣宜陽,〔杜佑曰:宜陽郡,今福昌縣。
〕築崇德等五城。
〔趣,七喻翻。
〕 19歐陽纥在廣州十餘年,〔武帝永定二年,纥與父頠定廣州,至是凡十二年。
纥,下沒翻。
〕威惠着于百越。
自華皎之叛,帝心疑之,〔華,戶化翻。
〕征為左衛将軍。
纥恐懼,其下多勸之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
〔此始興之衡州。
五代志:南海郡始興縣,梁置安遠郡及東衡州。
〕 帝遣中書侍郎徐儉持節谕旨。
纥初見儉,盛仗衛,言辭不恭。
儉曰:「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呂嘉事見二十卷漢武帝鼎五年、六年。
〕将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周迪、陳寶應皆以叛換敗死,事并見文帝紀。
〕轉禍為福,未為晚也。
」纥默然不應,置儉于孤園寺,累旬不得還。
纥嘗出見儉,儉謂之曰:「将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
儉之性命,雖在将軍,将軍成敗,不在于儉,幸不見留。
」纥遣儉還。
儉,陵之子也。
〔徐陵時貴顯于陳朝。
〕 冬,十月,辛未,诏車騎将軍音昭達讨纥。
20壬午,上享太廟。
21十一月,辛亥,周鄫文公長孫儉卒。
〔鄫,茲陵翻。
長,知兩翻。
卒,子恤翻。
〕 22辛醜,齊以斛律光為太傅,馮翊王潤為太保,琅邪王俨為大司馬。
十二月,庚午,以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庚辰,以中書監魏收為左仆射。
24自華皎之亂,與周人絕,至是周遣禦正大夫杜杲來聘,請複修舊好。
〔杜杲屢聘于陳,故使來修舊好。
複,扶又翻。
好,呼到翻。
〕上許之,遣使如周。
〔使,疏吏翻。
〕 二年〔(庚寅、五七○)〕 1春,正月,乙酉朔,齊改元武平。
2齊東安王婁叡卒。
〔東安郡王。
五代志:琅邪郡沂水縣,舊置東安郡也。
〕 3丙午,上享太廟。
4戊申,齊使兼散騎常侍裴谳之來聘。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谳,魚蹇翻,又魚列翻。
〕 5齊太傅斛律光,将步騎三萬救宜陽,屢破周軍,築統關、豐化二城〔【章:十二行本「城」字下有「以通宣陽糧道」六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周軍追之,光縱擊,又破之,獲其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梁景興。
〔周軍雖屢敗,而攻宜陽不辍。
〕二月,己巳,齊以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又以任城王湝為太師,賀拔仁錄肖書事。
〔全,音壬。
湝,音皆,又戶皆翻。
〕 6歐陽纥召陽春太守馮仆至南海,〔五代志:高涼郡陽春縣,梁置陽春郡。
廣州,治南海郡。
守,式又翻。
〕誘與同反。
仆遣使告其母洗夫人。
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世,〔仆及父融為兩世。
誘,音酉。
使,疏吏翻。
洗息典翻。
〕不能惜汝負國。
」遂發兵拒境,帥諸酋長迎章昭達。
〔帥,讀曰率。
酋,茲秋翻。
長,知兩翻。
〕 昭達倍道兼行,至始興纥聞昭達奄至,恇擾不知所為,出頓渥口,〔水經,洭水出桂陽縣盧聚,東南過含洭縣,南出洭浦關,左合溱水,謂之洭口。
洭,去王翻。
〕多聚沙石,盛以竹籠,〔盛,時征翻。
〕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艦。
昭達居上流,裝艦,造拍,〔艦,戶黯翻;下同。
〕令軍人銜刀潛行江中,以斫籠,篾皆解,〔篾,莫結翻。
〕因縱大艦随流突之。
纥衆大敗,生擒纥,送之;癸未,斬于建康市。
纥之反也,士人流寓在嶺南者皆惶駭。
前著作佐郎蕭引獨恬然,曰:「管幼安、袁曜卿,亦但安坐耳。
〔管甯,幼安,依公孫度,度安其賢;魏文帝初,卒還鄉裡。
袁,渙字曜卿,為呂布所拘而不為布所脅;布敗,歸魏武。
〕君子直己以行義,何憂懼乎!」纥平,上征為金部侍郎。
〔唐六典曰:漢置尚書郎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輸,蓋金部郎曹之任也。
曆魏、晉、宋、齊、後魏、北齊,并有金部郎,梁、陳、隋為侍郎,炀帝但曰郎。
〕引,允之弟也。
〔蕭允見一百六十二卷梁武帝太清三年。
史言蕭允兄弟,處大難而不懾。
〕 馮仆以其母功,封信都侯遷石龍太守,〔五代志:石龍縣屬高涼郡,蓋梁、陳置郡也。
今為化州。
〕遣使持節冊命洗氏為石龍太夫人,賜繡幰油絡驷馬安車一乘,〔幰,許偃翻。
安車加繡幰油絡也。
乘,繩證翻。
〕給鼓吹一部,并麾幢旌節,〔吹,尺瑞翻。
幢,傳江翻。
〕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
7三月,丙申,皇太後章氏殂。
8戊戌,齊安定武王賀拔仁卒。
9丁未,大赦。
10夏,四月,甲寅,周以柱國宇文盛為大宗伯。
11周主如醴泉宮。
12辛酉,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仆射。
13戊寅,葬武宣皇後于萬安陵。
〔章太後,谥武宣。
〕 14閏月,戊申,上谒太廟。
15五月,壬午,齊遣使來吊。
〔使,疏吏翻。
〕 16六月,酉,齊以廣甯王孝珩為司空。
〔珩,音行。
〕 17甲辰,齊穆夫人生子恒。
〔恒,戶登翻。
〕齊主時未有男,為之大赦。
〔為,于僞翻;下請為、為之同。
〕陸令萱欲以恒為太子,恐斛律後恨怒,乃白齊主,使斛律後母養之。
18己醜,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仆射。
19秋,七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癸醜」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本同。
】〕齊立肅宗子彥基為城陽王,彥忠為梁郡主。
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賜爵淮陽王。
士開威權日盛,朝士不知廉恥者,或為之假子,與富商大賈同在伯仲之列。
〔朝,直遙翻。
賈,音古。
〕嘗有一人士參士開疾,〔參者,候問其疾。
〕值醫雲:「王傷寒極重,〔【章:十一行本「重」下有「他藥無效」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應服黃龍湯。
」〔陶弘景曰:今近城寺别塞空罂口,内糞倉中,久年得汁,甚黑而苦,名為黃龍湯,治溫病,垂死者皆差。
〕士開有難色。
人士曰:「此物甚易服,〔易,以豉翻。
〕王不須疑,請為王先嘗之。
」一舉而盡。
士開感其意,為之強服,〔強,其兩翻。
〕遂得愈。
20乙卯,周主還長安。
21癸酉,齊似華山王凝為太傅。
〔華山郡王。
五代志:京兆郡鄭縣,後魏置華山郡。
華,戶化翻。
〕 22司空章昭達攻梁,〔章昭達破歐陽纥而還,遂引兵攻梁。
〕梁主與周總管陸騰拒之。
周人于峽口南岸築安蜀城,〔峽口,西陵峽口也。
杜佑曰:安蜀城在夷陵郡界。
〕橫引大索于江上,編葦為橋,以度軍糧。
昭達命軍士為長戟,施于樓船上,仰割其索。
索斷,糧絕,〔索,昔洛翻。
〕因縱兵攻安蜀城,下之。
梁主告急于周襄州總管衛公直,直遣大将軍李遷哲将兵救之。
遷哲以其所部守江陵外城,自帥騎兵出南門,使步出北門,〔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步」下有「兵」字,文意較明。
〕道尾邀擊陳兵,陳兵多死。
夜,陳兵竊于城西以梯登城,登者已數百人,遷哲與陸勝力戰拒之,乃退。
23八月,辛卯,齊主如晉陽。
24九月,乙巳,齊立皇子恒為太子。
25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26齊以廣甯王孝珩為司徒,上洛王思宗為司空。
〔上洛,古郡名。
〕複以梁永嘉王莊為開府儀同三司、梁王,〔複,扶又翻。
〕許以興複,竟不果。
乃齊亡,莊憤邑,卒于邺。
〔史終言之。
卒,子恤翻。
〕 27乙酉,上享太廟。
28己醜,齊複威宗谥曰文宣皇帝,廟号顯祖。
〔齊改文宣谥号,見上卷文帝天嘉六年。
谥,神至翻。
〕 29丁酉,周鄭桓公達奚武卒。
〔谥法:辟土服遠曰桓。
卒,子恤翻。
〕 30十二月,丁亥,齊主還邺。
31周大将軍鄭恪将兵平越巂,置西甯州。
〔西甯州,後改曰巂州。
巂,音髓。
〕 32周、齊争宜陽,久而不決。
勳州刺史韋孝寬謂其下曰:〔周置勳州于玉璧。
〕「宜陽一城之地,不足損益,兩國争之,勞師爾年。
彼豈無智謀之士,若棄崤東,〔宜陽在三崤之東。
〕來圖汾北,我必失地。
今宜速于華谷及長秋築城以杜其意。
〔水經:涷水出河内聞喜縣黍葭谷。
注雲:涷水所出,俗謂之華谷。
又曰:汾水過臨汾縣東,又屈從縣南西流,又西過長修縣南,又西與華水合,水出于北山華谷。
此所謂長秋,蓋即漢長修縣故墟也。
俗語訛以「修」為「長秋」耳。
〕脫其先我,〔先,悉薦翻。
〕圖之實難。
」乃畫地形,具陳其狀。
晉公護謂使者曰:「韋公子孫雖多,數不百滿百,汾北築城,遣誰守之!」事遂不行。
〕 齊斛律光果出晉州道,于汾北築華谷、龍門二城。
〔五代志:绛郡稷山縣有後魏龍門郡。
〕光至汾東,與孝寬相見,光曰:「宜陽一城,久勞争戰。
今已舍彼,〔舍,讀曰舍。
〕欲于汾北取償,幸勿怪也。
」孝寬曰:「宜陽,彼之要沖,汾北,我之所棄。
我棄彼取,其償安在!君輔翼幼主,位望隆重,不撫循百姓而極武窮兵,苟貪尋常之地,塗炭疲弊之民,竊為君不取也!」〔為,于僞翻。
〕 光進圍定陽,築南汾城以逼之。
〔魏收志:後魏延興四年,置定陽縣及定陽郡。
五代志:文城郡吉昌縣,後魏置定陽縣及定陽郡。
文城郡,東魏置南汾州,後周改曰汾,州吉昌縣,後唐避李國昌諱,又改為吉鄉縣。
九域志:屬汾州。
宋白曰:慈州吉鄉縣,本漢北屈縣,後魏孝文帝置定陽郡及定陽縣。
時會有河西定陽胡人渡河居此,因以為名。
〔周人釋宜陽之圍以救汾北。
晉公護問計于齊公憲,憲曰:「兄宜暫出同州以為聲勢,憲請以精兵居前,随機攻取。
」護從之。
〔汾,扶雲翻。
〕 三年〔(辛卯、五七一)〕 1春,正月,乙〔【章:十二行本「乙」作「癸」;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醜,以尚書右仆射徐陵為左仆射。
2丁巳,齊使兼散騎常侍劉環儁來聘。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3辛酉,上祀南郊;辛未,祀北郊。
4齊斛律光築十三城于西境,〔汾北之地,于邺為西。
〕馬上以鞭指畫而成,拓地五百裡,而未嘗伐功。
又與周韋孝寬戰于汾北,破之。
齊公憲督諸将東拒齊師。
〔将,即亮翻。
〕 5二月,辛巳,上祀明堂。
丁酉,耕藉田。
〔藉秦昔翻。
〕 6壬寅,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尉,趙彥深為司空,和士開錄尚書事,徐之才為尚書令,唐邕為左仆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仆射,仍攝選。
〔仍攝吏部選。
選,須絹翻;下典選同。
〕 子琮素谄附士開,至是,自以太後親屬,且典選,頗擅引用人,不複啟禀,由是與士開有隙。
〔為子琮勸琅邪王俨殺士開張本。
複,扶又翻。
〕 7三月,丁醜,大赦。
8周齊公憲自龍門渡河,〔此自夏陽渡汾陰也。
考異曰:北齊書段韶傳雲:「二月,周師來寇。
」周書帝紀雲:「三月,憲渡河。
」今從之。
〕斛律光退保華谷,憲改拔其新築五城。
齊太宰段韶、蘭陵王長恭将兵禦周師,攻柏谷城,拔之而還。
〔此齊遣段韶等出伊、洛以牽制汾北也。
将,即亮翻;下同。
〕 9夏,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10
其地在隋河南郡伊阙縣界。
〕 九月,辛卯,周遣齊公憲與柱國李穆将兵趣宜陽,〔杜佑曰:宜陽郡,今福昌縣。
〕築崇德等五城。
〔趣,七喻翻。
〕 19歐陽纥在廣州十餘年,〔武帝永定二年,纥與父頠定廣州,至是凡十二年。
纥,下沒翻。
〕威惠着于百越。
自華皎之叛,帝心疑之,〔華,戶化翻。
〕征為左衛将軍。
纥恐懼,其下多勸之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
〔此始興之衡州。
五代志:南海郡始興縣,梁置安遠郡及東衡州。
〕 帝遣中書侍郎徐儉持節谕旨。
纥初見儉,盛仗衛,言辭不恭。
儉曰:「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呂嘉事見二十卷漢武帝鼎五年、六年。
〕将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周迪、陳寶應皆以叛換敗死,事并見文帝紀。
〕轉禍為福,未為晚也。
」纥默然不應,置儉于孤園寺,累旬不得還。
纥嘗出見儉,儉謂之曰:「将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
儉之性命,雖在将軍,将軍成敗,不在于儉,幸不見留。
」纥遣儉還。
儉,陵之子也。
〔徐陵時貴顯于陳朝。
〕 冬,十月,辛未,诏車騎将軍音昭達讨纥。
20壬午,上享太廟。
21十一月,辛亥,周鄫文公長孫儉卒。
〔鄫,茲陵翻。
長,知兩翻。
卒,子恤翻。
〕 22辛醜,齊以斛律光為太傅,馮翊王潤為太保,琅邪王俨為大司馬。
十二月,庚午,以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庚辰,以中書監魏收為左仆射。
24自華皎之亂,與周人絕,至是周遣禦正大夫杜杲來聘,請複修舊好。
〔杜杲屢聘于陳,故使來修舊好。
複,扶又翻。
好,呼到翻。
〕上許之,遣使如周。
〔使,疏吏翻。
〕 二年〔(庚寅、五七○)〕 1春,正月,乙酉朔,齊改元武平。
2齊東安王婁叡卒。
〔東安郡王。
五代志:琅邪郡沂水縣,舊置東安郡也。
〕 3丙午,上享太廟。
4戊申,齊使兼散騎常侍裴谳之來聘。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谳,魚蹇翻,又魚列翻。
〕 5齊太傅斛律光,将步騎三萬救宜陽,屢破周軍,築統關、豐化二城〔【章:十二行本「城」字下有「以通宣陽糧道」六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周軍追之,光縱擊,又破之,獲其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梁景興。
〔周軍雖屢敗,而攻宜陽不辍。
〕二月,己巳,齊以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又以任城王湝為太師,賀拔仁錄肖書事。
〔全,音壬。
湝,音皆,又戶皆翻。
〕 6歐陽纥召陽春太守馮仆至南海,〔五代志:高涼郡陽春縣,梁置陽春郡。
廣州,治南海郡。
守,式又翻。
〕誘與同反。
仆遣使告其母洗夫人。
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世,〔仆及父融為兩世。
誘,音酉。
使,疏吏翻。
洗息典翻。
〕不能惜汝負國。
」遂發兵拒境,帥諸酋長迎章昭達。
〔帥,讀曰率。
酋,茲秋翻。
長,知兩翻。
〕 昭達倍道兼行,至始興纥聞昭達奄至,恇擾不知所為,出頓渥口,〔水經,洭水出桂陽縣盧聚,東南過含洭縣,南出洭浦關,左合溱水,謂之洭口。
洭,去王翻。
〕多聚沙石,盛以竹籠,〔盛,時征翻。
〕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艦。
昭達居上流,裝艦,造拍,〔艦,戶黯翻;下同。
〕令軍人銜刀潛行江中,以斫籠,篾皆解,〔篾,莫結翻。
〕因縱大艦随流突之。
纥衆大敗,生擒纥,送之;癸未,斬于建康市。
纥之反也,士人流寓在嶺南者皆惶駭。
前著作佐郎蕭引獨恬然,曰:「管幼安、袁曜卿,亦但安坐耳。
〔管甯,幼安,依公孫度,度安其賢;魏文帝初,卒還鄉裡。
袁,渙字曜卿,為呂布所拘而不為布所脅;布敗,歸魏武。
〕君子直己以行義,何憂懼乎!」纥平,上征為金部侍郎。
〔唐六典曰:漢置尚書郎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輸,蓋金部郎曹之任也。
曆魏、晉、宋、齊、後魏、北齊,并有金部郎,梁、陳、隋為侍郎,炀帝但曰郎。
〕引,允之弟也。
〔蕭允見一百六十二卷梁武帝太清三年。
史言蕭允兄弟,處大難而不懾。
〕 馮仆以其母功,封信都侯遷石龍太守,〔五代志:石龍縣屬高涼郡,蓋梁、陳置郡也。
今為化州。
〕遣使持節冊命洗氏為石龍太夫人,賜繡幰油絡驷馬安車一乘,〔幰,許偃翻。
安車加繡幰油絡也。
乘,繩證翻。
〕給鼓吹一部,并麾幢旌節,〔吹,尺瑞翻。
幢,傳江翻。
〕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
7三月,丙申,皇太後章氏殂。
8戊戌,齊安定武王賀拔仁卒。
9丁未,大赦。
10夏,四月,甲寅,周以柱國宇文盛為大宗伯。
11周主如醴泉宮。
12辛酉,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仆射。
13戊寅,葬武宣皇後于萬安陵。
〔章太後,谥武宣。
〕 14閏月,戊申,上谒太廟。
15五月,壬午,齊遣使來吊。
〔使,疏吏翻。
〕 16六月,酉,齊以廣甯王孝珩為司空。
〔珩,音行。
〕 17甲辰,齊穆夫人生子恒。
〔恒,戶登翻。
〕齊主時未有男,為之大赦。
〔為,于僞翻;下請為、為之同。
〕陸令萱欲以恒為太子,恐斛律後恨怒,乃白齊主,使斛律後母養之。
18己醜,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仆射。
19秋,七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癸醜」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本同。
】〕齊立肅宗子彥基為城陽王,彥忠為梁郡主。
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賜爵淮陽王。
士開威權日盛,朝士不知廉恥者,或為之假子,與富商大賈同在伯仲之列。
〔朝,直遙翻。
賈,音古。
〕嘗有一人士參士開疾,〔參者,候問其疾。
〕值醫雲:「王傷寒極重,〔【章:十一行本「重」下有「他藥無效」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應服黃龍湯。
」〔陶弘景曰:今近城寺别塞空罂口,内糞倉中,久年得汁,甚黑而苦,名為黃龍湯,治溫病,垂死者皆差。
〕士開有難色。
人士曰:「此物甚易服,〔易,以豉翻。
〕王不須疑,請為王先嘗之。
」一舉而盡。
士開感其意,為之強服,〔強,其兩翻。
〕遂得愈。
20乙卯,周主還長安。
21癸酉,齊似華山王凝為太傅。
〔華山郡王。
五代志:京兆郡鄭縣,後魏置華山郡。
華,戶化翻。
〕 22司空章昭達攻梁,〔章昭達破歐陽纥而還,遂引兵攻梁。
〕梁主與周總管陸騰拒之。
周人于峽口南岸築安蜀城,〔峽口,西陵峽口也。
杜佑曰:安蜀城在夷陵郡界。
〕橫引大索于江上,編葦為橋,以度軍糧。
昭達命軍士為長戟,施于樓船上,仰割其索。
索斷,糧絕,〔索,昔洛翻。
〕因縱兵攻安蜀城,下之。
梁主告急于周襄州總管衛公直,直遣大将軍李遷哲将兵救之。
遷哲以其所部守江陵外城,自帥騎兵出南門,使步出北門,〔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步」下有「兵」字,文意較明。
〕道尾邀擊陳兵,陳兵多死。
夜,陳兵竊于城西以梯登城,登者已數百人,遷哲與陸勝力戰拒之,乃退。
23八月,辛卯,齊主如晉陽。
24九月,乙巳,齊立皇子恒為太子。
25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26齊以廣甯王孝珩為司徒,上洛王思宗為司空。
〔上洛,古郡名。
〕複以梁永嘉王莊為開府儀同三司、梁王,〔複,扶又翻。
〕許以興複,竟不果。
乃齊亡,莊憤邑,卒于邺。
〔史終言之。
卒,子恤翻。
〕 27乙酉,上享太廟。
28己醜,齊複威宗谥曰文宣皇帝,廟号顯祖。
〔齊改文宣谥号,見上卷文帝天嘉六年。
谥,神至翻。
〕 29丁酉,周鄭桓公達奚武卒。
〔谥法:辟土服遠曰桓。
卒,子恤翻。
〕 30十二月,丁亥,齊主還邺。
31周大将軍鄭恪将兵平越巂,置西甯州。
〔西甯州,後改曰巂州。
巂,音髓。
〕 32周、齊争宜陽,久而不決。
勳州刺史韋孝寬謂其下曰:〔周置勳州于玉璧。
〕「宜陽一城之地,不足損益,兩國争之,勞師爾年。
彼豈無智謀之士,若棄崤東,〔宜陽在三崤之東。
〕來圖汾北,我必失地。
今宜速于華谷及長秋築城以杜其意。
〔水經:涷水出河内聞喜縣黍葭谷。
注雲:涷水所出,俗謂之華谷。
又曰:汾水過臨汾縣東,又屈從縣南西流,又西過長修縣南,又西與華水合,水出于北山華谷。
此所謂長秋,蓋即漢長修縣故墟也。
俗語訛以「修」為「長秋」耳。
〕脫其先我,〔先,悉薦翻。
〕圖之實難。
」乃畫地形,具陳其狀。
晉公護謂使者曰:「韋公子孫雖多,數不百滿百,汾北築城,遣誰守之!」事遂不行。
〕 齊斛律光果出晉州道,于汾北築華谷、龍門二城。
〔五代志:绛郡稷山縣有後魏龍門郡。
〕光至汾東,與孝寬相見,光曰:「宜陽一城,久勞争戰。
今已舍彼,〔舍,讀曰舍。
〕欲于汾北取償,幸勿怪也。
」孝寬曰:「宜陽,彼之要沖,汾北,我之所棄。
我棄彼取,其償安在!君輔翼幼主,位望隆重,不撫循百姓而極武窮兵,苟貪尋常之地,塗炭疲弊之民,竊為君不取也!」〔為,于僞翻。
〕 光進圍定陽,築南汾城以逼之。
〔魏收志:後魏延興四年,置定陽縣及定陽郡。
五代志:文城郡吉昌縣,後魏置定陽縣及定陽郡。
文城郡,東魏置南汾州,後周改曰汾,州吉昌縣,後唐避李國昌諱,又改為吉鄉縣。
九域志:屬汾州。
宋白曰:慈州吉鄉縣,本漢北屈縣,後魏孝文帝置定陽郡及定陽縣。
時會有河西定陽胡人渡河居此,因以為名。
〔周人釋宜陽之圍以救汾北。
晉公護問計于齊公憲,憲曰:「兄宜暫出同州以為聲勢,憲請以精兵居前,随機攻取。
」護從之。
〔汾,扶雲翻。
〕 三年〔(辛卯、五七一)〕 1春,正月,乙〔【章:十二行本「乙」作「癸」;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醜,以尚書右仆射徐陵為左仆射。
2丁巳,齊使兼散騎常侍劉環儁來聘。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3辛酉,上祀南郊;辛未,祀北郊。
4齊斛律光築十三城于西境,〔汾北之地,于邺為西。
〕馬上以鞭指畫而成,拓地五百裡,而未嘗伐功。
又與周韋孝寬戰于汾北,破之。
齊公憲督諸将東拒齊師。
〔将,即亮翻。
〕 5二月,辛巳,上祀明堂。
丁酉,耕藉田。
〔藉秦昔翻。
〕 6壬寅,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尉,趙彥深為司空,和士開錄尚書事,徐之才為尚書令,唐邕為左仆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仆射,仍攝選。
〔仍攝吏部選。
選,須絹翻;下典選同。
〕 子琮素谄附士開,至是,自以太後親屬,且典選,頗擅引用人,不複啟禀,由是與士開有隙。
〔為子琮勸琅邪王俨殺士開張本。
複,扶又翻。
〕 7三月,丁醜,大赦。
8周齊公憲自龍門渡河,〔此自夏陽渡汾陰也。
考異曰:北齊書段韶傳雲:「二月,周師來寇。
」周書帝紀雲:「三月,憲渡河。
」今從之。
〕斛律光退保華谷,憲改拔其新築五城。
齊太宰段韶、蘭陵王長恭将兵禦周師,攻柏谷城,拔之而還。
〔此齊遣段韶等出伊、洛以牽制汾北也。
将,即亮翻;下同。
〕 9夏,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