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

關燈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陳紀四〔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重光單阏(辛卯)凡五年。

    〕 臨海王〔諱伯宗,字奉業,小字藥王,文帝嫡長子也。

    〕 光大元年〔(丁亥、五六七)〕 1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2尚書左仆射袁樞卒。

    〔卒,子恤翻。

    〕 3乙亥,大赦,改元。

    〔改元光大。

    〕 4辛卯,帝祀南郊。

     5壬辰,齊上皇還邺。

    〔去年八月如晉陽,今還。

    〕 6己亥,周主耕藉田。

    〔藉,秦昔翻。

    〕 7二月,壬寅朔,齊主加元服,大赦。

     8初,高祖為梁相,〔高祖殺王僧辯,立梁敬帝,遂相之,因以受禅。

    相,息亮翻;下同。

    〕用劉師知為中書舍人。

    師知涉學工文,練習儀體,〔儀體,謂朝儀國體。

    〕曆世祖朝,雖位宦不遷,而委任甚重,〔朝,直遙翻;下同。

    〕與揚州刺史安成王顼、尚書仆射到仲舉同受遺诏輔政。

    師知、仲舉恒居禁中,參決衆事,〔恒,戶登翻。

    〕顼與左右三百人入居尚書省。

    師知見顼地望權勢為朝野所屬,心忌之,〔屬,之欲翻。

    〕與尚書左丞王;暹等謀出顼于外。

    〔暹,思廉翻。

    〕衆猶豫,未敢先發。

    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素以名節自任,〔按蕭子顯齊志,東宮職僚,未有通事舍人。

    五代志,梁東宮有通事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典法守舍人員,陳因之。

    〕又受委東宮,〔言在東宮,為上所親委。

    〕乃馳詣相府,〔是時以尚書省為相府。

    〕矯敕謂顼曰:「今四方無事,王可還東府經理州務。

    」〔州務,謂揚州事務。

    〕 顼将出,中記室毛喜〔五代志:梁制:蕃王國及庶姓有持節,府有中錄事、中記室。

    〕馳入見顼曰:「陳有天下日淺,國禍繼臻,〔謂八年之間,國連有大喪。

    〕中外危懼。

    太後深惟至計,〔惟,思也。

    〕令王入省共康庶績,今日之言,必非太後之意。

    宗壯〔【章:十二本「壯」作「社」;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之重,願王三思,〔三,息暫翻,又如字。

    〕須更聞奏,無使奸人得肆其謀。

    今出外即受制于人,譬如曹爽,願作富家翁,其可得邪!」〔曹爽事見四十五卷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

    〕顼止喜與領軍将軍吳明徹籌之,明徹曰:「嗣君諒闇,〔闇,音陰。

    〕萬機多阙。

    殿下親實周、邵,當輔安社稷,願留中勿疑。

    」 顼乃稱疾,召劉師知,留之與語,使毛喜先入言于太後。

    太後曰:「今伯宗幼弱,政事并委二郎。

    〔文帝居長,顼居次,故稱為二郎。

    〕此非我意。

    」喜又言于帝。

    帝曰:「此自師知等所為,朕不知也。

    」喜出,以報顼。

    顼因囚師知,自入見太後及帝,〔見,賢遍翻。

    〕極陳師知之罪,仍自草敕請畫,〔請畫可也。

    〕可師知府廷尉,其夜,于獄中賜死。

    以到仲舉為金紫光祿大夫。

    王暹、殷不佞并付治。

    〔付治,付有司治罪也。

    或作「付冶」,付東冶使徒作也。

    以下文不害免官言之,「治」字為是。

    暹,息廉翻。

    〕不佞,不害之弟也,少有孝行,〔不佞少居父喪,以至孝稱。

    江陵之陷,不佞母死于亂兵。

    不佞在吳,道路隔絕,久不得奔赴,四年之中,晝夜号泣,居處飲食,常為居喪之禮。

    後其兄不齊迎母喪歸葬,不佞居處之節,如始聞問,若此者又三年。

    身自負土,手植松柏,每歲時伏臘,必三日不食。

    少,詩照翻。

    行,下孟翻。

    〕顼雅重之,故獨得不死,免官而已。

    王暹伏誅。

    自是國政盡歸于顼。

    〔劉師知之事,大類楊愔。

    〕 右衛将軍會稽韓子高,鎮領軍府,在建康,諸将中士馬最盛,〔會,工外翻。

    将,即亮翻。

    〕與仲舉通謀。

    事未發。

    毛喜請簡士馬配子高,并賜鐵炭,使修器甲。

    顼驚曰:「子高謀反,方欲收執,何為更如是邪﹖」〔邪,音耶。

    〕喜曰:「山陵始畢,邊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為杖順。

    若收之,恐不即授首,或能為人患。

    宜推心安誘,〔朝,直遙翻。

    誘,音酉。

    〕使不自疑,伺間圖之,一壯士之力耳。

    」顼深然之。

    〔間,古苋翻。

    考異曰:陳書文沈後傳雲:「安成王既專,沈太後憂悶,計無所出,乃密賂宦者蔣裕,令誘誘建安人張安國,使據郡反,冀因此以圖高宗。

    安國事覺,并為高宗所誅。

    時後左右近侍頗知其事,後恐連,逮黨與并殺之。

    」按後欲圖高宗,而令安國據建安反,理不相涉。

    且後若實有此謀,高宗既立,後豈得自全!今删去。

    〕 仲舉既廢歸私第,心不自安。

    子郁,尚世祖妹信義長公主,〔信義,郡名。

    五代志:吳郡常熟縣,梁置信義郡。

    長,知兩翻。

    〕除南康内史,未之官。

    子高亦自危,求出為衡、廣諸鎮;郁每乘小輿,蒙婦人衣,與子高謀。

    會前上虞令陸昉及子高軍主告其謀反。

    〔昉,分罔翻。

    〕顼在尚書省,因召文武在位議立皇太子。

    平旦,仲舉、子高入省,皆執之,〔到仲舉既廢歸私第,非在位者。

    蓋顼召其會議,因而執之。

    〕并郁送廷尉,下诏,于獄賜死,〔考異曰:陳書子高傳,死在光大元年八月。

    按華皎傳,子高誅後,皎始謀叛。

    帝紀,此年五月,皎已謀反。

    又慈訓太後令,先言劉師知、子高誅,後乃及餘孝頃。

    始興王伯茂傳,師知等誅後,伯茂乃進号中衛。

    然則子高傳誤。

    〕餘黨一無所問。

     9辛亥,南豫州刺史餘孝頃坐謀反誅。

     10癸醜,以東揚州刺史始興;王伯茂為中衛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梁置四中将軍,軍、衛、撫、護,止施于内。

    〕伯茂,帝之母弟也,劉師知、韓子高之謀,伯茂皆預之;司徒顼恐扇動内外,故以為中衛,專使之居禁中,與帝遊處。

    〔處,昌呂翻。

    〕 11三月,甲午,以尚書右仆射沈欽為侍中、左仆射。

    〔史言沈欽官兼兩省。

    〕 12夏,四月,癸醜,齊遣散騎常侍司馬幼之來聘。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13湘州刺史華皎〔華,戶化翻。

    〕聞韓子高死,内不自安,〔皎與劉師知、韓子高皆為文武所親任,二人既死,故皎不自安。

    〕繕甲聚徒,撫循所部,啟求廣州,以蔔朝廷之意。

    司徒顼僞許之,而诏書未出。

    皎遣使潛引周兵,又自歸于梁,以其子玄響為質。

    〔使,疏吏翻。

    質,音緻。

    〕 五月,癸巳,顼以丹楊尹吳明徹為尚書令。

     14甲午,齊以東平王俨為尚書令。

     15司徒顼遣吳明徹帥舟師三萬趣郢州,〔帥,讀曰率;下同。

    趣,七喻反;下同。

    〕丙申,遣征南大将軍淳于量帥舟師五萬繼之,又遣冠武将軍楊文通從安成步道出茶陵,〔梁置冠武将軍,與折沖同班。

    五代志:廬陵郡安複縣,舊置安成郡。

    茶陵縣,漢屬長沙郡,吳分屬湘東郡,隋并入衡山郡湘潭縣。

    九域志:茶陵縣屬衡州,在州東三百五十五裡。

    〕巴山太守黃法慧從宜陽出澧陵,〔宜陽,即豫章郡宜春縣也,晉孝武帝更名宜陽,避太後諱也。

    隋複曰宜春縣,帶袁州。

    後漢立醴陵縣,屬長沙郡。

    九域志:在郡東一百六十裡。

    自宜春至醴陵二百二十裡。

    守,式又翻。

    〕共襲華皎,并與江州刺史章昭達、郢州刺史程靈洗合謀進讨。

    六月,壬寅,以司空徐度為車騎将軍,總督建康諸軍,步道趣湘州。

     16辛亥,周主尊其母叱奴氏為皇太後。

    〔按魏收官氏志:拓跋興于代北,兼并他部,以本部中别族為内姓;其它諸部随方分之,北方有叱奴氏。

    〕 17己未,齊封皇弟仁機為西河王,仁約為樂浪王,〔樂,音洛;下同。

    浪,音琅。

    〕仁儉為颍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直為丹楊王,〔考異曰:北齊書帝紀:名統,今從列,傳。

    統,謂仁直。

    〕仁謙為東海王。

    〔皆郡,王也。

    五代志:安樂郡密雲縣,茌置安樂郡。

     18華皎使者至長安;梁亦上書言戕,且乞師;〔華,戶化翻。

    使,疏吏翻。

    上,時掌翻。

    〕周人議出師應之。

    司會崔猷曰:「前歲東征,死傷過半。

    〔謂攻齊洛陽也,事見上卷文帝天嘉五年。

    會,古外翻。

    〕比雖循撫,瘡痍未複。

    今陳氏保境息民,共敦鄰好,〔比,毗至翻。

    好,呼到翻。

    〕豈可利其土地,納其叛臣,違盟約之信,興無名之師乎!」晉公護不從。

    閏六月,戊寅,遣襄州總管衛公直督柱國陸通、大将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将兵助之。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 19辛巳,齊左丞相鹹陽武王斛律金卒,年八十。

    長子光為大将軍,〔相,息亮翻。

    卒,子恤翻。

    長,知兩翻。

    〕次子羨及孫武都并開府儀同三司,出鎮方嶽,〔斛律羨鎮幽州,武都鎮梁、兖二州。

    〕其餘子孫封侯顯貴者甚衆。

    門中一皇後,二太子妃,〔金子光長女,孝昭納為太子妃;次女,武成納為太子妃,後主受内禅,立為皇後。

    〕三公主,〔按後祖珽言光男尚公主,蓋光子武都、世雄、恒伽皆尚主也。

    〕事齊貴寵,三世無比。

    自肅宗以,禮敬尤重,每朝見,常聽乘步挽車至階,〔朝,直遙翻。

    見,賢遍翻。

    步挽車,不用牛馬,令人步挽之。

    〕或以羊車迎之。

    然金不以為喜,嘗謂光曰:「我雖不讀書,聞古來外戚鮮有能保其族者。

    〔鮮,息淺翻。

    〕女若有寵,為諸貴所嫉;無寵,為天子所憎。

    我家直以勳勞緻富,何必藉女寵也!」〔史言斛律金有識。

    〕 20壬午,齊以東平王俨錄尚書事,以左仆射趙彥深為尚書令,并省尚書左仆射婁定遠為左仆射,〔自并省入為邺省左仆射。

    〕中書監徐之才為右仆射。

    定遠,昭之子也。

    〔昭,婁後之弟。

    〕 21秋,七月,戊申,立皇子至澤為太子。

     22八月,齊以任城王湝為太師,〔任,音壬。

    湝,音皆,又戶皆翻。

    〕馮翊王潤為大司馬,段韶為左丞相,賀拔仁為右丞相,侯莫陳相為太宰,婁叡為太傅,斛律光為太保,韓祖念為大将軍,趙郡王叡為太尉,東平王俨為司徒。

     俨有寵于上皇及胡後,時兼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将軍,領禦史中丞。

    魏朝故事:中丞,出與皇太子分路,〔分路而行,不引車避道。

    朝,直遙翻。

    〕,王公皆遙駐車,去牛,頓轭于地,以待其過;〔去,羌呂翻。

    轭于革翻。

    〕其或遲違,〔不即駐車頓轭,是遲,遲為違法。

    〕則前驅以赤棒棒之。

    〔棒,部項翻。

    〕自遷邺以後,此儀廢絕,上皇欲尊寵俨,命一遵舊制。

    俨初從北宮出,将上中丞,〔将上,時掌翻。

    今人謂領職視事為禮上。

    〕凡京畿步騎、領軍官屬、中丞威儀、司徒鹵簿,莫不畢從。

    〔騎,奇寄翻。

    從,才用翻。

    〕上皇與胡後張幕于華林園東門外而觀之,遣中使驟馬趣仗。

    〔趣俨前導儀仗也。

    使,疏吏翻。

    趣,七喻翻。

    〕不得入,自言奉敕,赤棒卒應聲碎其鞍,馬驚,人墜。

    上皇大笑,以為善,更敕駐車,勞問良久。

    〔勞問俨也。

    勞,力到翻。

    〕觀者傾邺城。

     俨恒在宮中,坐含光殿視事,〔恒,戶登翻;下同。

    〕諸父皆拜之。

    上皇或時如并州,〔晉陽宮在并州。

    〕俨恒居守。

    〔恒,戶登翻。

    守,式又翻。

    〕每送行,或半路,或至晉陽乃還。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器玩服飾,皆與齊主同,所須悉官給。

    嘗于南宮見新冰早李,〔齊主時居邺之南宮,俨從上皇、胡後居北宮。

    〕還,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無!」〔俨常謂齊主為尊兄。

    〕自是齊主或先得新奇,屬官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