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陳紀三〔起昭陽協洽(癸未),盡柔兆閹茂(丙戌),凡四年。
〕 世祖文皇帝下 天嘉四年〔(癸未、五六三)〕 1春,正月,齊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書右仆射。
時齊主終日酣飲,朝事專委侍中高元海。
〔酣,戶甘翻。
朝,直遙翻;下同。
〕元海庸俗,帝亦輕之;以收才名素盛,故用之。
而收畏懦避事,尋坐阿縱,除名。
〔考異曰:北齊書帝紀,「正月,乙亥,收為仆射,奾卯,除名。
」相去五日,不容如此之速,恐誤,今去其日。
〕 兖州刺史畢義雲作書與高元海,論叙時事,元海入宮,不覺遣之。
給事中李孝貞得而奏之,帝由是疏元海,以孝貞兼中書舍人,征義雲還朝。
和士開複谮元海,〔複,扶又翻。
〕帝以馬鞭棰元海六十,責曰:「汝昔教我反,〔事見上卷二年。
棰,止翻。
〕以弟反兄,幾許不義!以邺城兵抗并州,幾許無智!」〔幾,居豈翻。
〕出為兖州刺史。
2甲申,周迪衆潰,脫身踰嶺,奔晉安,〔臨川郡南城縣有東興嶺,通晉安。
〕依陳寶應。
官軍克臨川,獲迪妻子。
寶應以兵資迪,留異又遣子忠臣随之。
虞寄與寶應書,以十事谏之曰:「自天厭梁德,英雄互起,人人自以為得之,然夷兇翦亂,四海樂推者,陳氏也;〔樂,音洛。
〕豈非曆數有在,惟天所授乎!一也。
以王琳之強,侯瑱之力,進足以搖蕩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強江外,〔瑱,他甸翻,又音鎮。
屈,其勿翻。
強,其兩翻。
〕雄張偏隅;〔張,知亮翻。
〕然或命一旅之師,或資一士之說,琳則瓦解冰泮,投身異域,瑱則厥角稽颡,〔書泰誓曰:若崩厥角。
言如角之崩也。
孟子曰:若崩厥角稽首。
文雖小異,意則大同。
此止言厥角稽颡,當以颠蹶之蹶為義。
說,式芮翻。
稽,音啟。
〕委命阙庭,斯又天假其威而除其患。
二也。
今将軍以藩戚之重,〔陳編寶應于屬籍,故雲然。
〕東南之衆,盡忠奉上,湏力勤王,豈不勳高窦融,〔窦融以河西歸漢,累世貴盛。
〕寵過吳芮,〔吳芮以長沙奉漢,高祖賢之,制诏禦史:「長沙王忠,其定着令,」至傳國五世。
〕析珪判野,〔楊雄解嘲曰:折人之珪。
師古注雲:析,分也。
判,亦分也。
判野,謂畫野分土,君國子民而傳之後世也。
〕南面稱孤乎!三也。
聖朝棄瑕忘過,寬厚得人,至于餘孝頃、潘純陀、李孝欽、歐陽頠等,〔朝,直遙翻。
高祖永定元年,歐陽頠為周文育所禽。
潘純陀、李孝欽,皆王琳将也。
孝欽及餘孝頃,二年為周迪所禽,純陀蓋琳敗而歸陳也。
頠,魚委翻。
〕悉委以心腹,任以爪牙,胸中豁然,曾無纖芥。
況将軍釁非張繡,罪異畢谌,〔張繡殺曹操之子,其後歸操,操,厚待之。
事見漢獻帝紀。
又,操為兖州,以畢谌為别駕。
張邈以兖州叛,劫谌母弟妻子,操謝遣之。
谌,頓首言無二心,既出,遂亡去。
及破呂布,谌生得,衆為之懼。
操曰:「夫人孝于親者,豈有不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以為魯相。
釁,許觐翻。
谌,氏壬翻。
〕當何慮于危亡,何失于富貴!四也。
方今周、齊鄰睦,境外無虞,并兵一向,匪朝伊夕,非劉、項競逐之機,楚、趙連從之勢;〔從,子容翻。
〕何得亥容高拱,坐論西伯哉!五也。
〔範晔論隗嚣曰:若嚣命會符運,敵非天力,雖坐論西伯,豈為過哉!注雲:言不遇光武為敵,則不謝西伯也。
〕且留将軍狼顧一隅,亟經摧饂,〔亟,去吏翻,頻數也。
〕聲實虧喪,膽氣衰沮。
其将帥首鼠兩端唯利是視,孰能被堅執銳,長驅深入,系馬埋輪,奮不顧命,以先士卒者乎!六也。
〔喪,息浪翻。
沮,在呂翻。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被,皮義翻。
先,悉薦翻。
〕将軍之強,孰如侯景﹖将軍之衆,孰如王琳﹖武皇滅侯景于前,今上摧王琳于後,此乃天時,非複人力。
〔複,扶又翻。
〕且兵革已後,民皆厭亂,其孰能棄墳墓,捐妻子,出萬死不顧之計,從将軍于白刃之間乎!七也。
曆觀前古,子陽、季孟,颠覆相尋;餘善、右渠,危亡繼及。
〔及陽,公孫述字;季孟,隗嚣字。
二人事見漢光武紀。
餘善、右渠事見漢武帝紀。
〕天命可畏,山川難恃。
況将軍欲以數郡之地當天下之兵,以諸侯之資拒天子之命,強弱逆順,可得侔乎!八也。
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季文子引史件之言。
〕不愛其親,豈能及物!留将軍身縻國爵,子尚王姬,〔易曰: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
子尚王姬謂異子貞臣尚主也。
〕猶且棄天屬而不顧,背明君而孤立,危急之日,豐能同憂共患,不背将軍者乎!〔背,蒲妹翻。
〕至于師老力屈,懼誅利賞,必有韓、智晉陽之謀,張、陳井陉之勢。
九也。
〔韓、智事見一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張、陳事始秦二世三年,終漢高帝三年。
陉,音刑。
〕北軍萬裡遠鬬,鋒不可當。
〔兵自建康來,建于晉安為北,故曰北軍。
萬裡遠鬬者,無反顧之心,有必死之志,故其鋒不可當。
〕将軍自戰其地,人多顧後;衆寡不敵,将帥不侔。
師以無名而出,事以無機而動,以此稱兵,〔稱,猶舉也。
〕未知其利。
十也。
為将軍計,莫若絕親留氏,〔寶應娶留異之女為妻。
〕釋〔【章:十二行本「釋」上有「遣子入質」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甲偃兵,一遵诏旨。
方令藩維尚少,〔少,詩沼翻。
〕皇子幼沖,凡豫宗族,皆蒙寵樹。
況以将軍之地,将軍之才,将軍之名,将軍之勢,而克修藩服,北面稱臣,甯與劉澤同年而語其功業哉!〔劉澤,漢高祖疏屬,事見十三卷漢高後七年。
〕寄感恩懷德,不覺狂言,斧钺之誅,其日如荠。
」〔荠,齊濟翻。
〕寶應覽書大怒。
或謂寶應曰:「虞公病勢稍笃,言多錯謬。
」寶應意乃小釋,亦以寄民望,故優容之。
3周梁躁公侯莫陳崇從周主如原州。
〔谥法:好變動民曰躁。
〕帝夜還長安,人竊怪其故,崇謂所親曰:「吾比聞術者言,晉公今年不利,車駕今忽夜還,不過晉公死耳。
」〔比,毗至翻。
宇文護封晉公。
〕或發其事。
乙酉,帝召諸公于大德殿,面責崇,崇惶恐謝罪。
其夜,耱宰護遣使将兵就崇第,逼令自殺,〔護當恐懼修省,引咎避權,不當專殺功臣。
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葬如常儀。
4壬辰,以高州刺史黃法鳓為南徐州刺史,臨川太守周放為南豫州刺史。
〔五代志:高涼郡,梁置高州。
南豫州,時治宜城。
鳓,巨俱翻。
〕 5周主命司憲大夫拓跋迪〔唐六典:禦史大夫,奏官。
曆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後周,并不置大夫,而以中丞為台主。
後周秋官置司憲中大夫二人,掌丞司寇之法,以左右刑罰,蓋比禦史中丞之職也。
〕造大律十五篇。
〔【章:十二行本「篇」下有「二月庚子頒行之」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五代志:周造大律凡二十五篇:一到名,二法例,三祀享,四朝會,五婚姻,六戶禁,七水火,八興繕,九衛宮,十市廛,十一鬬競,十二劫盜,十三賊叛,十四毀亡,十五斷獄。
當從志作「二十五篇」。
〕其制罪:一曰杖刑,自十至五十;二曰鞭刑,自六十至百;三曰徒刑,自一年至五年;四曰流刑,自二千五百裡至四千五裡;五曰死刑,磬、絞、斬、枭、裂;〔古者公族有罪,磬于甸人。
鄭玄曰:懸缢殺之曰磬。
絞吏,全其身首。
斬者,殊死。
枭者,挂其首于木上。
裂者,車裂。
枭,堅堯翻。
〕凡二十五等。
〔五刑之屬各有五,合二十五等。
〕 6庚戌,以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為江州刺史。
7辛酉,周诏:「大耱宰晉國安,親則懿昆,〔昆,兄也。
〕任當元輔,自今诏诰及百司文書,并不得稱公名。
」護抗表固讓。
8三月,乙醜朔,日有食之。
9齊诏司空斛律光督步騎二萬,築勳掌城于轵關;〔五代志:轵關,在河内郡王屋縣。
騎,奇寄翻。
轵,音隻。
〕仍築長城二百裡,置十二戍。
10丙戌,齊以兼尚書右仆射趙彥深為左仆射。
〔「左仆射」,當作「右仆射」,蓋先是兼官,今正除右仆射也。
〕 11夏,四月,乙未,周以柱國達奚武為太保。
12周主将視學,以太傅燕國公于謹為三老。
〔燕,因肩翻。
〕謹上表固辭,不許,仍賜以延年杖。
戊午,帝幸太學。
謹入明,帝迎拜于明屏之間,謹答拜。
有司設三老席于中楹,南向。
太師護升階,設幾,謹升席,南面憑幾而坐。
大司馬豆盧甯升階,下舄。
帝升階,立于斧扆之前,西面。
〔扆,屏風也。
斧扆,畫文為斧形。
扆,于豈翻。
〕有司進馔,帝跪設醬豆,〔醬,食味之主。
古之養老,執醬而饋,今跪而設豆。
〕親為之袒割。
〔為,于僞翻。
袒割,袒而割性也。
〕謹食畢,帝親跪授爵以酳。
〔酳,羊晉翻;以酒漱口也。
〕有司撤訖,帝北面立而訪道。
謹起,立于席後,對曰:「木受繩則正,後從谏則聖。
〔書傅說告高宗之言。
〕明王虛心納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又曰:「去食去兵,信不可去;〔論語孔子答子貢之言。
去,羌呂翻。
〕願陛下守信勿失。
」又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止。
」又曰:「言行者,立身之基,〔行,下孟翻。
〕願陛下三思而言,九慮而行,勿使有過。
天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人莫不知,願陛下慎之。
」帝再拜受言,謹答拜。
禮成而出。
〔三代而下,視學、養老、乞言之禮,唯漢明帝、周武帝行之。
〕 13司空侯安都恃功驕橫,〔橫,戶孟翻。
〕數聚文武之士騎射賦詩,〔數,所角翻;下又數同。
騎,奇寄翻。
〕齋中賓客,動至千人。
部下将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攝,錄也,捕也。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辄奔歸安都。
上性嚴整,内銜之,安都弗之覺。
每有表啟,封訖,有事未,盡,開封自書之雲:「又啟芋事。
」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傾倚。
常陪樂遊園禊飲,〔樂,音洛。
〕謂上曰:「河如作臨川王時﹖」上不應。
安都再三言之。
上曰:「此雖天命,抑亦明公之力。
」宴訖,啟借供帳水飾,欲載妻妾于禦堂宴飲。
上雖許之,意甚不怿。
明日,安都坐于禦座,賓客居群臣位,稱觞上壽。
〔上,時掌翻。
〕會重雲殿災,安都帥将士帶甲入殿,下甚惡之,陰為之備。
〔此皆日前事,史曆叙安都緻敗之由。
重,直龍翻。
惡,烏路翻。
〕 及周迪反,朝議謂當使安都讨之,〔朝,直遙翻;下同。
〕而上更使吳明徹。
〔更,工衡翻。
〕又數遣台使按問安都部下,檢括亡叛。
〔使,疏吏翻。
〕安都遣其别駕周弘實自托于舍蔡景曆,〔蔡景曆為中書舍人,自武帝以來,特蒙親任,蓋陳朝事權皆在書也。
〕并問省中事。
景曆錄其狀,具奏之,因希旨稱安都謀反。
上慮其不受召,故用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還建康,部伍入于石頭
〕 世祖文皇帝下 天嘉四年〔(癸未、五六三)〕 1春,正月,齊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書右仆射。
時齊主終日酣飲,朝事專委侍中高元海。
〔酣,戶甘翻。
朝,直遙翻;下同。
〕元海庸俗,帝亦輕之;以收才名素盛,故用之。
而收畏懦避事,尋坐阿縱,除名。
〔考異曰:北齊書帝紀,「正月,乙亥,收為仆射,奾卯,除名。
」相去五日,不容如此之速,恐誤,今去其日。
〕 兖州刺史畢義雲作書與高元海,論叙時事,元海入宮,不覺遣之。
給事中李孝貞得而奏之,帝由是疏元海,以孝貞兼中書舍人,征義雲還朝。
和士開複谮元海,〔複,扶又翻。
〕帝以馬鞭棰元海六十,責曰:「汝昔教我反,〔事見上卷二年。
棰,止翻。
〕以弟反兄,幾許不義!以邺城兵抗并州,幾許無智!」〔幾,居豈翻。
〕出為兖州刺史。
2甲申,周迪衆潰,脫身踰嶺,奔晉安,〔臨川郡南城縣有東興嶺,通晉安。
〕依陳寶應。
官軍克臨川,獲迪妻子。
寶應以兵資迪,留異又遣子忠臣随之。
虞寄與寶應書,以十事谏之曰:「自天厭梁德,英雄互起,人人自以為得之,然夷兇翦亂,四海樂推者,陳氏也;〔樂,音洛。
〕豈非曆數有在,惟天所授乎!一也。
以王琳之強,侯瑱之力,進足以搖蕩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強江外,〔瑱,他甸翻,又音鎮。
屈,其勿翻。
強,其兩翻。
〕雄張偏隅;〔張,知亮翻。
〕然或命一旅之師,或資一士之說,琳則瓦解冰泮,投身異域,瑱則厥角稽颡,〔書泰誓曰:若崩厥角。
言如角之崩也。
孟子曰:若崩厥角稽首。
文雖小異,意則大同。
此止言厥角稽颡,當以颠蹶之蹶為義。
說,式芮翻。
稽,音啟。
〕委命阙庭,斯又天假其威而除其患。
二也。
今将軍以藩戚之重,〔陳編寶應于屬籍,故雲然。
〕東南之衆,盡忠奉上,湏力勤王,豈不勳高窦融,〔窦融以河西歸漢,累世貴盛。
〕寵過吳芮,〔吳芮以長沙奉漢,高祖賢之,制诏禦史:「長沙王忠,其定着令,」至傳國五世。
〕析珪判野,〔楊雄解嘲曰:折人之珪。
師古注雲:析,分也。
判,亦分也。
判野,謂畫野分土,君國子民而傳之後世也。
〕南面稱孤乎!三也。
聖朝棄瑕忘過,寬厚得人,至于餘孝頃、潘純陀、李孝欽、歐陽頠等,〔朝,直遙翻。
高祖永定元年,歐陽頠為周文育所禽。
潘純陀、李孝欽,皆王琳将也。
孝欽及餘孝頃,二年為周迪所禽,純陀蓋琳敗而歸陳也。
頠,魚委翻。
〕悉委以心腹,任以爪牙,胸中豁然,曾無纖芥。
況将軍釁非張繡,罪異畢谌,〔張繡殺曹操之子,其後歸操,操,厚待之。
事見漢獻帝紀。
又,操為兖州,以畢谌為别駕。
張邈以兖州叛,劫谌母弟妻子,操謝遣之。
谌,頓首言無二心,既出,遂亡去。
及破呂布,谌生得,衆為之懼。
操曰:「夫人孝于親者,豈有不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以為魯相。
釁,許觐翻。
谌,氏壬翻。
〕當何慮于危亡,何失于富貴!四也。
方今周、齊鄰睦,境外無虞,并兵一向,匪朝伊夕,非劉、項競逐之機,楚、趙連從之勢;〔從,子容翻。
〕何得亥容高拱,坐論西伯哉!五也。
〔範晔論隗嚣曰:若嚣命會符運,敵非天力,雖坐論西伯,豈為過哉!注雲:言不遇光武為敵,則不謝西伯也。
〕且留将軍狼顧一隅,亟經摧饂,〔亟,去吏翻,頻數也。
〕聲實虧喪,膽氣衰沮。
其将帥首鼠兩端唯利是視,孰能被堅執銳,長驅深入,系馬埋輪,奮不顧命,以先士卒者乎!六也。
〔喪,息浪翻。
沮,在呂翻。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被,皮義翻。
先,悉薦翻。
〕将軍之強,孰如侯景﹖将軍之衆,孰如王琳﹖武皇滅侯景于前,今上摧王琳于後,此乃天時,非複人力。
〔複,扶又翻。
〕且兵革已後,民皆厭亂,其孰能棄墳墓,捐妻子,出萬死不顧之計,從将軍于白刃之間乎!七也。
曆觀前古,子陽、季孟,颠覆相尋;餘善、右渠,危亡繼及。
〔及陽,公孫述字;季孟,隗嚣字。
二人事見漢光武紀。
餘善、右渠事見漢武帝紀。
〕天命可畏,山川難恃。
況将軍欲以數郡之地當天下之兵,以諸侯之資拒天子之命,強弱逆順,可得侔乎!八也。
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季文子引史件之言。
〕不愛其親,豈能及物!留将軍身縻國爵,子尚王姬,〔易曰: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
子尚王姬謂異子貞臣尚主也。
〕猶且棄天屬而不顧,背明君而孤立,危急之日,豐能同憂共患,不背将軍者乎!〔背,蒲妹翻。
〕至于師老力屈,懼誅利賞,必有韓、智晉陽之謀,張、陳井陉之勢。
九也。
〔韓、智事見一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張、陳事始秦二世三年,終漢高帝三年。
陉,音刑。
〕北軍萬裡遠鬬,鋒不可當。
〔兵自建康來,建于晉安為北,故曰北軍。
萬裡遠鬬者,無反顧之心,有必死之志,故其鋒不可當。
〕将軍自戰其地,人多顧後;衆寡不敵,将帥不侔。
師以無名而出,事以無機而動,以此稱兵,〔稱,猶舉也。
〕未知其利。
十也。
為将軍計,莫若絕親留氏,〔寶應娶留異之女為妻。
〕釋〔【章:十二行本「釋」上有「遣子入質」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甲偃兵,一遵诏旨。
方令藩維尚少,〔少,詩沼翻。
〕皇子幼沖,凡豫宗族,皆蒙寵樹。
況以将軍之地,将軍之才,将軍之名,将軍之勢,而克修藩服,北面稱臣,甯與劉澤同年而語其功業哉!〔劉澤,漢高祖疏屬,事見十三卷漢高後七年。
〕寄感恩懷德,不覺狂言,斧钺之誅,其日如荠。
」〔荠,齊濟翻。
〕寶應覽書大怒。
或謂寶應曰:「虞公病勢稍笃,言多錯謬。
」寶應意乃小釋,亦以寄民望,故優容之。
3周梁躁公侯莫陳崇從周主如原州。
〔谥法:好變動民曰躁。
〕帝夜還長安,人竊怪其故,崇謂所親曰:「吾比聞術者言,晉公今年不利,車駕今忽夜還,不過晉公死耳。
」〔比,毗至翻。
宇文護封晉公。
〕或發其事。
乙酉,帝召諸公于大德殿,面責崇,崇惶恐謝罪。
其夜,耱宰護遣使将兵就崇第,逼令自殺,〔護當恐懼修省,引咎避權,不當專殺功臣。
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葬如常儀。
4壬辰,以高州刺史黃法鳓為南徐州刺史,臨川太守周放為南豫州刺史。
〔五代志:高涼郡,梁置高州。
南豫州,時治宜城。
鳓,巨俱翻。
〕 5周主命司憲大夫拓跋迪〔唐六典:禦史大夫,奏官。
曆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後周,并不置大夫,而以中丞為台主。
後周秋官置司憲中大夫二人,掌丞司寇之法,以左右刑罰,蓋比禦史中丞之職也。
〕造大律十五篇。
〔【章:十二行本「篇」下有「二月庚子頒行之」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五代志:周造大律凡二十五篇:一到名,二法例,三祀享,四朝會,五婚姻,六戶禁,七水火,八興繕,九衛宮,十市廛,十一鬬競,十二劫盜,十三賊叛,十四毀亡,十五斷獄。
當從志作「二十五篇」。
〕其制罪:一曰杖刑,自十至五十;二曰鞭刑,自六十至百;三曰徒刑,自一年至五年;四曰流刑,自二千五百裡至四千五裡;五曰死刑,磬、絞、斬、枭、裂;〔古者公族有罪,磬于甸人。
鄭玄曰:懸缢殺之曰磬。
絞吏,全其身首。
斬者,殊死。
枭者,挂其首于木上。
裂者,車裂。
枭,堅堯翻。
〕凡二十五等。
〔五刑之屬各有五,合二十五等。
〕 6庚戌,以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為江州刺史。
7辛酉,周诏:「大耱宰晉國安,親則懿昆,〔昆,兄也。
〕任當元輔,自今诏诰及百司文書,并不得稱公名。
」護抗表固讓。
8三月,乙醜朔,日有食之。
9齊诏司空斛律光督步騎二萬,築勳掌城于轵關;〔五代志:轵關,在河内郡王屋縣。
騎,奇寄翻。
轵,音隻。
〕仍築長城二百裡,置十二戍。
10丙戌,齊以兼尚書右仆射趙彥深為左仆射。
〔「左仆射」,當作「右仆射」,蓋先是兼官,今正除右仆射也。
〕 11夏,四月,乙未,周以柱國達奚武為太保。
12周主将視學,以太傅燕國公于謹為三老。
〔燕,因肩翻。
〕謹上表固辭,不許,仍賜以延年杖。
戊午,帝幸太學。
謹入明,帝迎拜于明屏之間,謹答拜。
有司設三老席于中楹,南向。
太師護升階,設幾,謹升席,南面憑幾而坐。
大司馬豆盧甯升階,下舄。
帝升階,立于斧扆之前,西面。
〔扆,屏風也。
斧扆,畫文為斧形。
扆,于豈翻。
〕有司進馔,帝跪設醬豆,〔醬,食味之主。
古之養老,執醬而饋,今跪而設豆。
〕親為之袒割。
〔為,于僞翻。
袒割,袒而割性也。
〕謹食畢,帝親跪授爵以酳。
〔酳,羊晉翻;以酒漱口也。
〕有司撤訖,帝北面立而訪道。
謹起,立于席後,對曰:「木受繩則正,後從谏則聖。
〔書傅說告高宗之言。
〕明王虛心納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又曰:「去食去兵,信不可去;〔論語孔子答子貢之言。
去,羌呂翻。
〕願陛下守信勿失。
」又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止。
」又曰:「言行者,立身之基,〔行,下孟翻。
〕願陛下三思而言,九慮而行,勿使有過。
天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人莫不知,願陛下慎之。
」帝再拜受言,謹答拜。
禮成而出。
〔三代而下,視學、養老、乞言之禮,唯漢明帝、周武帝行之。
〕 13司空侯安都恃功驕橫,〔橫,戶孟翻。
〕數聚文武之士騎射賦詩,〔數,所角翻;下又數同。
騎,奇寄翻。
〕齋中賓客,動至千人。
部下将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攝,錄也,捕也。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辄奔歸安都。
上性嚴整,内銜之,安都弗之覺。
每有表啟,封訖,有事未,盡,開封自書之雲:「又啟芋事。
」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傾倚。
常陪樂遊園禊飲,〔樂,音洛。
〕謂上曰:「河如作臨川王時﹖」上不應。
安都再三言之。
上曰:「此雖天命,抑亦明公之力。
」宴訖,啟借供帳水飾,欲載妻妾于禦堂宴飲。
上雖許之,意甚不怿。
明日,安都坐于禦座,賓客居群臣位,稱觞上壽。
〔上,時掌翻。
〕會重雲殿災,安都帥将士帶甲入殿,下甚惡之,陰為之備。
〔此皆日前事,史曆叙安都緻敗之由。
重,直龍翻。
惡,烏路翻。
〕 及周迪反,朝議謂當使安都讨之,〔朝,直遙翻;下同。
〕而上更使吳明徹。
〔更,工衡翻。
〕又數遣台使按問安都部下,檢括亡叛。
〔使,疏吏翻。
〕安都遣其别駕周弘實自托于舍蔡景曆,〔蔡景曆為中書舍人,自武帝以來,特蒙親任,蓋陳朝事權皆在書也。
〕并問省中事。
景曆錄其狀,具奏之,因希旨稱安都謀反。
上慮其不受召,故用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還建康,部伍入于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