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陳紀二〔起上章執徐(庚辰),盡玄黓敦牂(壬午),凡三年。
〕 世祖文皇帝上〔諱蒨,字子華,高祖兄始興王道譚之長子。
〕 天嘉元年〔(庚辰、五六○)〕 1春,正月,癸醜朔,大赦,改元。
2齊大赦,改元幹明。
3辛酉,上祀南郊。
4齊高陽王湜,以滑稽便辟有寵于顯祖,〔湜,常職翻。
史記索隐曰:滑,謂亂也;稽,同也;以言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亂同異也。
楚辭: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韋。
崔浩雲: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轉注吐酒,終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詞不空竭,若滑稽之吉酒。
故揚雄酒賦雲:鸱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複藉沽,是也。
又姚察雲:滑稽,猶俳諧也。
滑,讀如字;稽,音計;以其言語滑利,智計捷出,故雲滑稽也。
尹焞曰:便辟,足恭也。
朱元晦曰:便辟,謂習于威儀而不直。
便,毗連翻。
辟,匹亦翻。
〕常在左右,執杖以撻諸王,太皇太後深銜之。
及顯祖殂,湜有罪,太皇太後杖之百餘;癸亥,卒。
5辛未,上祀北郊。
6齊主自晉陽還至邺。
7二月,乙未,高州刺史紀機自軍所逃還宣城,〔軍所,侯瑱軍前也。
〕據郡應王琳,冱令賀當遷讨平之。
王琳至栅口,〔栅口,在濡須口之東,水導巢湖今謂之栅江口。
宋白曰:廬州東南至栅口三百九十裡,令謂之新婦口。
〕侯瑱督諸軍出屯蕪湖,〔瑱,他甸翻,又音鎮。
〕相持百餘日。
東關泰水稍長,〔長,知兩翻。
〕舟艦得通,琳引合肥漅湖之衆,舳舻相次而下,〔艦,戶黯翻。
漅,音巢,又子小翻。
舳舻,音逐盧。
〕軍勢甚盛。
瑱進軍虎檻洲,琳亦出船列于江西,隔洲而泊。
明日,合戰,琳軍少卻,退保西岸。
〔少,詩沼翻。
〕乃夕,東北風大起,吹其舟艦并壞,沒于沙中,浪大,不得還浦。
及旦,風靜,琳入浦治船,〔治,直之翻。
瑱等亦引軍退入蕪湖。
周人聞琳東下,遣都督荊.襄等五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史甯将兵數萬乘虛襲郢州,孫玚嬰城自守。
〔去年王琳東下,留孫玚守郢州。
将,即亮翻。
玚,雉杏翻,又陁暢。
〕琳聞之,恐其衆潰,乃帥舟師東下,去蕪湖十裡而泊,擊柝聞于陳軍。
〔帥,讀曰率。
柝,他各翻。
聞,音問。
〕齊儀同三司劉伯球将兵萬餘人助琳水戰,行台慕容恃德之子子會将鐵騎二千屯蕪湖西岸,為之聲勢。
〔騎,奇寄翻。
〕 丙申,瑱令軍中晨炊蓐食以待之。
時西南風急,琳自謂得天助,引兵直趣建康。
〔趣,七喻翻。
〕瑱等徐出蕪湖蹑其後,西南風翻為瑱用。
琳擲火炬以燒陳船,皆反燒其船。
〔逆風而用火攻,此王琳所以敗也。
〕瑱發拍以擊琳艦,〔戰船前後置拍竿以柏敵船。
〕又以牛皮肥蒙沖小船以觸其艦,并镕鐵灑之。
琳軍大敗,軍士溺死者什二三,〔溺,奴狄翻。
〕餘皆棄船登岸,為陳軍所殺殆盡。
齊步軍在西岸者,自相蹂踐,并陷于蘆荻泥淖中;〔蹂,人九翻。
踐,慈演翻。
淖,奴教翻,濘泥也。
〕騎皆棄馬脫走,得免者什二三。
擒劉伯球、慕容子會,斬獲萬計,盡收梁、齊軍資器械。
琳乘舴艋冒陳走,〔舴,陟格翻。
艋,音猛。
陳,讀曰陣。
〕至湓城,欲收合離散,衆無附者,乃與妻妾左右十餘人奔齊。
先是,琳使侍中袁泌、〔先,悉薦翻。
泌,毗必翻。
又兵媢翻。
考異曰:北齊書作「長史袁泌」。
今從陳書。
〕禦史中丞劉仲威侍衛永嘉王莊;及敗,左右皆散。
泌以輕舟送莊達于齊境,拜辭而還,遂來降;〔還,從宣翻,又如字。
降,戶江翻;下同。
〕仲威奉莊奔齊。
泌,昂之子也。
〔袁昂著名節于齊、梁之間。
〕樊猛及其兄毅帥部曲來降。
〔自此江南皆為陳有矣。
帥,讀曰率。
〕 8齊葬文宣皇帝于武甯陵,廟号高祖,後改日顯祖。
9戊戌,诏:「衣冠士族、将帥戰兵陷在王琳黨中者,皆赦之,随材铨叙。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 10己亥,齊以常山王演為太師、錄尚書事,〔此邺省尚書也。
〕以長廣王湛為大司馬、井省錄尚書事,〔晉陽,并州,故曰并省。
并,必經翻。
〕以尚書左仆射平秦王歸彥為司空,趙郡王為尚書左仆射。
诏:「諸元良口配沒入官及賜人者并縱遣。
」〔去年齊顯祖夷諸元,沒其家口。
今縱遣良口,奴婢仍不縱也。
〕 11乙巳,以太尉侯瑱都督湘、巴等五州諸軍事,鎮湓城。
12齊顯祖之喪,常山王演居禁中護喪事,婁太後欲立之而不果;太子即位,乃就朝列。
〔朝,直遙翻。
〕以天子諒陰,诏演居東館,〔東館,蓋在邺宮昭陽殿東。
〕欲奏之事,皆先咨決。
楊愔等以演與長廣王湛位地親逼,恐不利于嗣主,心忌之。
居頃之,涳出歸第,〔考異曰:北齊書孝昭紀雲:「除太傅錄尚書,朝政皆決于帝;月餘,乃居藩邸。
」今從楊愔傳。
藩邸,常山第也。
〕自是诏敕多不關預。
或謂演曰:「鸷鳥離巢,必有探卵之患。
〔離,力智翻。
探,吐南翻。
〕今日王何宜屢出﹖」中山太守陽休之詣演,演不見。
休之謂王友王晞曰:「昔周公朝讀百篇書,夕見十一士,猶恐不足。
錄王何所嫌疑,乃爾拒絕賓客!」〔演以常山王錄尚書事,故稱為錄王。
〕 先是,顯祖之世,群臣人不自保。
〔先,悉薦翻。
〕及濟南王立,〔濟,子禮翻。
〕演謂王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優閑。
」因言:「朝廷寬仁,真守文良主。
」晞曰:「先帝時,東宮委一宵人傅之。
今春秋尚富,驟覽萬機,殿下宜朝夕先後,〔先,悉薦翻。
後,戶遘翻。
〕親承音旨,而使他姓出納诏命;大權必有所歸,殿下雖欲守藩,其可得邪!借令得遂沖退,自審家祚得保靈長乎﹖」〔家祚,猶雲國祚也。
演似叔父之親,與國同休等戚,故言家祚。
王晞勸常山傾大宗,其來久矣。
〕演默然久之,曰:「何以處我﹖」〔處,昌呂翻。
〕晞曰:「周公抱成王攝政七年,然後複子明辟,惟殿下慮之!」演曰:「我何敢自比周公!」晞曰:「殿下今日地望,欲不為周公,得邪﹖」涳不應。
顯祖常遣胡人康虎兒保護太子,故晞言及之。
齊主将發晉陽,〔發晉陽者,嗣位而詣邺。
〕時議謂常山王必當留守根本之地;〔高歡建大丞相府于晉陽,文宣席之以移魏鼎,宿将勁兵鹹在焉,故以為根本之地。
〕執政欲使常山王從帝之邺,留長廣王鎮晉陽;既而又疑之,乃敕二于俱從至邺。
外朝聞之,莫不駭愕。
〔朝,直遙翻。
〕又敕以王晞為井州長史。
演既行,晞出郊送之。
演恐有觇察,〔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命晞還城,執晞手曰:「努力自慎!」躍馬而去。
平秦王歸彥總知柰衛,楊愔宣敕留從駕五千兵于西中,〔晉陽在邺西,故謂之西中。
從,才用翻。
〕陰備非常;至邺數日,歸彥乃知之,由是怨愔。
領軍大将軍可朱渾天和,道元之子也,〔可朱渾道元自隴右歸高歡。
考異曰:典略雲道元弟。
今從北齊書。
〕尚帝姑東平公主,〔齊主之姑,則高歡女也。
〕每曰:「若不誅二王,少主無自安之理。
」〔少,詩照翻。
〕燕子獻謀處太皇後于北宮,〔燕,因肩翻。
邺城有北宮。
處,昌呂翻。
〕使歸政皇太後。
又自天保八年已來,爵賞多濫,楊愔欲加澄汰,〔以水為谕也。
澄者,去泥滓;汰者,去沙石。
〕乃先自表解開府及開封王,諸叨竊恩榮者皆從黜免。
由是嬖寵失職之徒,盡歸心二叔。
〔涳、湛皆齊主之叔。
〕平秦王歸彥初與楊、燕同心,即而變,盡以疏忌之迹告二王。
侍中宋欽道,弁之孫也,〔宋弁見任于魏孝文帝。
〕顯祖使在東宮,教太子以吏事。
欽道面奏帝,稱「二叔威權既重,宜速去之。
」〔去,羌呂翻。
〕帝不許,曰:「可與令公共詳其事。
」〔楊愔時為尚書令,故稱之為令公。
〕 愔等議出二王為刺史,以帝慈仁,恐不可所奏,乃通啟皇太後,具述安危。
宮人李昌儀,〔昌儀意亦内職,而北史後妃傳無之,蓋太後女官之名。
〕高仲密之妻也,〔高仲密因妻而外叛,事見一百五十八卷梁武帝大同九年。
〕孖太後以其同姓,甚相昵愛,〔昵,尼質翻。
〕以啟示之;昌儀密啟太皇太後。
〔史言謀及烕人之禍。
〕 愔等又議不可令二王俱出,乃奏以長廣王湛鎮晉陽,以常山王演錄尚書事。
二王既拜職,乙巳,于尚書省大會百僚。
愔等将赴之,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鄭頤止之,〔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曰:「事未可量,不宜輕脫。
」〔量,音良。
〕愔曰:「吾等至誠體國,豈常山拜職有不赴之理!」 長廣王湛,旦,伏家僮數十人于錄尚書後室,〔錄尚書後室,錄尚書者宴息之所。
〕仍與席上勳貴賀拔仁、斛律金等數人相知約曰:「行酒至愔等,我各勸雙杯,彼必玫辭。
我一曰:『執酒』,二曰『執酒』,三曰『何不執』,爾輩即執之!」乃宴,如之。
愔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敝諸侯赤心奉國,何罪之有!」常山王涳欲緩之。
湛曰:「不可。
」于是拳杖亂毆,〔毆,烏口翻。
〕愔及天各、欽道皆頭面血流,各十人持之。
燕子獻多力,頭又少發,〔少,詩沼翻。
〕狼狽排衆走出門,斛律光家而擒之。
子獻歎曰:「丈夫為計遲,遂至于此!」使太子太保薛孤延等執頤于尚藥局。
〔五代志:尚藥局,總知禦藥事,屬門下省,後齊制也。
〕頤曰:「不用智者言至此,豈非命也。
」 二王與平秦王歸彥、賀拔仁、斛律金擁愔等唐突入雲龍門,〔「唐突」,廣韻作「蛯鹋」,不遜也;今時謂幹乘輿者為唐突。
〕見都督叱利騷,招之,不進,使騎殺之。
〔叱利,虜複姓。
〕開府儀同三司成休甯抽刃呵演,演使歸彥谕之,休甯厲聲不從。
歸彥久為領軍,素為軍士所服,皆弛杖,休甯方歎息而罷。
演入,至昭陽殿,湛及歸彥在朱華門外。
〔後齊禁中有朱華合。
門不省領左右局,領左右二人,掌知朱華合内諸事,宣傳已下、白衣齋子已上皆主之。
又有左、右直長四人。
朱華合以外,左、右衛将軍各一人主之,各武衛将軍二人貳之,禦仗屬官、直蕩屬官、直衛屬官、直突屬官、直合屬官皆屬焉,分為左、右廂。
〕帝與
〕 世祖文皇帝上〔諱蒨,字子華,高祖兄始興王道譚之長子。
〕 天嘉元年〔(庚辰、五六○)〕 1春,正月,癸醜朔,大赦,改元。
2齊大赦,改元幹明。
3辛酉,上祀南郊。
4齊高陽王湜,以滑稽便辟有寵于顯祖,〔湜,常職翻。
史記索隐曰:滑,謂亂也;稽,同也;以言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亂同異也。
楚辭: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韋。
崔浩雲: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轉注吐酒,終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詞不空竭,若滑稽之吉酒。
故揚雄酒賦雲:鸱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複藉沽,是也。
又姚察雲:滑稽,猶俳諧也。
滑,讀如字;稽,音計;以其言語滑利,智計捷出,故雲滑稽也。
尹焞曰:便辟,足恭也。
朱元晦曰:便辟,謂習于威儀而不直。
便,毗連翻。
辟,匹亦翻。
〕常在左右,執杖以撻諸王,太皇太後深銜之。
及顯祖殂,湜有罪,太皇太後杖之百餘;癸亥,卒。
5辛未,上祀北郊。
6齊主自晉陽還至邺。
7二月,乙未,高州刺史紀機自軍所逃還宣城,〔軍所,侯瑱軍前也。
〕據郡應王琳,冱令賀當遷讨平之。
王琳至栅口,〔栅口,在濡須口之東,水導巢湖今謂之栅江口。
宋白曰:廬州東南至栅口三百九十裡,令謂之新婦口。
〕侯瑱督諸軍出屯蕪湖,〔瑱,他甸翻,又音鎮。
〕相持百餘日。
東關泰水稍長,〔長,知兩翻。
〕舟艦得通,琳引合肥漅湖之衆,舳舻相次而下,〔艦,戶黯翻。
漅,音巢,又子小翻。
舳舻,音逐盧。
〕軍勢甚盛。
瑱進軍虎檻洲,琳亦出船列于江西,隔洲而泊。
明日,合戰,琳軍少卻,退保西岸。
〔少,詩沼翻。
〕乃夕,東北風大起,吹其舟艦并壞,沒于沙中,浪大,不得還浦。
及旦,風靜,琳入浦治船,〔治,直之翻。
瑱等亦引軍退入蕪湖。
周人聞琳東下,遣都督荊.襄等五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史甯将兵數萬乘虛襲郢州,孫玚嬰城自守。
〔去年王琳東下,留孫玚守郢州。
将,即亮翻。
玚,雉杏翻,又陁暢。
〕琳聞之,恐其衆潰,乃帥舟師東下,去蕪湖十裡而泊,擊柝聞于陳軍。
〔帥,讀曰率。
柝,他各翻。
聞,音問。
〕齊儀同三司劉伯球将兵萬餘人助琳水戰,行台慕容恃德之子子會将鐵騎二千屯蕪湖西岸,為之聲勢。
〔騎,奇寄翻。
〕 丙申,瑱令軍中晨炊蓐食以待之。
時西南風急,琳自謂得天助,引兵直趣建康。
〔趣,七喻翻。
〕瑱等徐出蕪湖蹑其後,西南風翻為瑱用。
琳擲火炬以燒陳船,皆反燒其船。
〔逆風而用火攻,此王琳所以敗也。
〕瑱發拍以擊琳艦,〔戰船前後置拍竿以柏敵船。
〕又以牛皮肥蒙沖小船以觸其艦,并镕鐵灑之。
琳軍大敗,軍士溺死者什二三,〔溺,奴狄翻。
〕餘皆棄船登岸,為陳軍所殺殆盡。
齊步軍在西岸者,自相蹂踐,并陷于蘆荻泥淖中;〔蹂,人九翻。
踐,慈演翻。
淖,奴教翻,濘泥也。
〕騎皆棄馬脫走,得免者什二三。
擒劉伯球、慕容子會,斬獲萬計,盡收梁、齊軍資器械。
琳乘舴艋冒陳走,〔舴,陟格翻。
艋,音猛。
陳,讀曰陣。
〕至湓城,欲收合離散,衆無附者,乃與妻妾左右十餘人奔齊。
先是,琳使侍中袁泌、〔先,悉薦翻。
泌,毗必翻。
又兵媢翻。
考異曰:北齊書作「長史袁泌」。
今從陳書。
〕禦史中丞劉仲威侍衛永嘉王莊;及敗,左右皆散。
泌以輕舟送莊達于齊境,拜辭而還,遂來降;〔還,從宣翻,又如字。
降,戶江翻;下同。
〕仲威奉莊奔齊。
泌,昂之子也。
〔袁昂著名節于齊、梁之間。
〕樊猛及其兄毅帥部曲來降。
〔自此江南皆為陳有矣。
帥,讀曰率。
〕 8齊葬文宣皇帝于武甯陵,廟号高祖,後改日顯祖。
9戊戌,诏:「衣冠士族、将帥戰兵陷在王琳黨中者,皆赦之,随材铨叙。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 10己亥,齊以常山王演為太師、錄尚書事,〔此邺省尚書也。
〕以長廣王湛為大司馬、井省錄尚書事,〔晉陽,并州,故曰并省。
并,必經翻。
〕以尚書左仆射平秦王歸彥為司空,趙郡王為尚書左仆射。
诏:「諸元良口配沒入官及賜人者并縱遣。
」〔去年齊顯祖夷諸元,沒其家口。
今縱遣良口,奴婢仍不縱也。
〕 11乙巳,以太尉侯瑱都督湘、巴等五州諸軍事,鎮湓城。
12齊顯祖之喪,常山王演居禁中護喪事,婁太後欲立之而不果;太子即位,乃就朝列。
〔朝,直遙翻。
〕以天子諒陰,诏演居東館,〔東館,蓋在邺宮昭陽殿東。
〕欲奏之事,皆先咨決。
楊愔等以演與長廣王湛位地親逼,恐不利于嗣主,心忌之。
居頃之,涳出歸第,〔考異曰:北齊書孝昭紀雲:「除太傅錄尚書,朝政皆決于帝;月餘,乃居藩邸。
」今從楊愔傳。
藩邸,常山第也。
〕自是诏敕多不關預。
或謂演曰:「鸷鳥離巢,必有探卵之患。
〔離,力智翻。
探,吐南翻。
〕今日王何宜屢出﹖」中山太守陽休之詣演,演不見。
休之謂王友王晞曰:「昔周公朝讀百篇書,夕見十一士,猶恐不足。
錄王何所嫌疑,乃爾拒絕賓客!」〔演以常山王錄尚書事,故稱為錄王。
〕 先是,顯祖之世,群臣人不自保。
〔先,悉薦翻。
〕及濟南王立,〔濟,子禮翻。
〕演謂王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優閑。
」因言:「朝廷寬仁,真守文良主。
」晞曰:「先帝時,東宮委一宵人傅之。
今春秋尚富,驟覽萬機,殿下宜朝夕先後,〔先,悉薦翻。
後,戶遘翻。
〕親承音旨,而使他姓出納诏命;大權必有所歸,殿下雖欲守藩,其可得邪!借令得遂沖退,自審家祚得保靈長乎﹖」〔家祚,猶雲國祚也。
演似叔父之親,與國同休等戚,故言家祚。
王晞勸常山傾大宗,其來久矣。
〕演默然久之,曰:「何以處我﹖」〔處,昌呂翻。
〕晞曰:「周公抱成王攝政七年,然後複子明辟,惟殿下慮之!」演曰:「我何敢自比周公!」晞曰:「殿下今日地望,欲不為周公,得邪﹖」涳不應。
顯祖常遣胡人康虎兒保護太子,故晞言及之。
齊主将發晉陽,〔發晉陽者,嗣位而詣邺。
〕時議謂常山王必當留守根本之地;〔高歡建大丞相府于晉陽,文宣席之以移魏鼎,宿将勁兵鹹在焉,故以為根本之地。
〕執政欲使常山王從帝之邺,留長廣王鎮晉陽;既而又疑之,乃敕二于俱從至邺。
外朝聞之,莫不駭愕。
〔朝,直遙翻。
〕又敕以王晞為井州長史。
演既行,晞出郊送之。
演恐有觇察,〔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命晞還城,執晞手曰:「努力自慎!」躍馬而去。
平秦王歸彥總知柰衛,楊愔宣敕留從駕五千兵于西中,〔晉陽在邺西,故謂之西中。
從,才用翻。
〕陰備非常;至邺數日,歸彥乃知之,由是怨愔。
領軍大将軍可朱渾天和,道元之子也,〔可朱渾道元自隴右歸高歡。
考異曰:典略雲道元弟。
今從北齊書。
〕尚帝姑東平公主,〔齊主之姑,則高歡女也。
〕每曰:「若不誅二王,少主無自安之理。
」〔少,詩照翻。
〕燕子獻謀處太皇後于北宮,〔燕,因肩翻。
邺城有北宮。
處,昌呂翻。
〕使歸政皇太後。
又自天保八年已來,爵賞多濫,楊愔欲加澄汰,〔以水為谕也。
澄者,去泥滓;汰者,去沙石。
〕乃先自表解開府及開封王,諸叨竊恩榮者皆從黜免。
由是嬖寵失職之徒,盡歸心二叔。
〔涳、湛皆齊主之叔。
〕平秦王歸彥初與楊、燕同心,即而變,盡以疏忌之迹告二王。
侍中宋欽道,弁之孫也,〔宋弁見任于魏孝文帝。
〕顯祖使在東宮,教太子以吏事。
欽道面奏帝,稱「二叔威權既重,宜速去之。
」〔去,羌呂翻。
〕帝不許,曰:「可與令公共詳其事。
」〔楊愔時為尚書令,故稱之為令公。
〕 愔等議出二王為刺史,以帝慈仁,恐不可所奏,乃通啟皇太後,具述安危。
宮人李昌儀,〔昌儀意亦内職,而北史後妃傳無之,蓋太後女官之名。
〕高仲密之妻也,〔高仲密因妻而外叛,事見一百五十八卷梁武帝大同九年。
〕孖太後以其同姓,甚相昵愛,〔昵,尼質翻。
〕以啟示之;昌儀密啟太皇太後。
〔史言謀及烕人之禍。
〕 愔等又議不可令二王俱出,乃奏以長廣王湛鎮晉陽,以常山王演錄尚書事。
二王既拜職,乙巳,于尚書省大會百僚。
愔等将赴之,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鄭頤止之,〔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曰:「事未可量,不宜輕脫。
」〔量,音良。
〕愔曰:「吾等至誠體國,豈常山拜職有不赴之理!」 長廣王湛,旦,伏家僮數十人于錄尚書後室,〔錄尚書後室,錄尚書者宴息之所。
〕仍與席上勳貴賀拔仁、斛律金等數人相知約曰:「行酒至愔等,我各勸雙杯,彼必玫辭。
我一曰:『執酒』,二曰『執酒』,三曰『何不執』,爾輩即執之!」乃宴,如之。
愔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敝諸侯赤心奉國,何罪之有!」常山王涳欲緩之。
湛曰:「不可。
」于是拳杖亂毆,〔毆,烏口翻。
〕愔及天各、欽道皆頭面血流,各十人持之。
燕子獻多力,頭又少發,〔少,詩沼翻。
〕狼狽排衆走出門,斛律光家而擒之。
子獻歎曰:「丈夫為計遲,遂至于此!」使太子太保薛孤延等執頤于尚藥局。
〔五代志:尚藥局,總知禦藥事,屬門下省,後齊制也。
〕頤曰:「不用智者言至此,豈非命也。
」 二王與平秦王歸彥、賀拔仁、斛律金擁愔等唐突入雲龍門,〔「唐突」,廣韻作「蛯鹋」,不遜也;今時謂幹乘輿者為唐突。
〕見都督叱利騷,招之,不進,使騎殺之。
〔叱利,虜複姓。
〕開府儀同三司成休甯抽刃呵演,演使歸彥谕之,休甯厲聲不從。
歸彥久為領軍,素為軍士所服,皆弛杖,休甯方歎息而罷。
演入,至昭陽殿,湛及歸彥在朱華門外。
〔後齊禁中有朱華合。
門不省領左右局,領左右二人,掌知朱華合内諸事,宣傳已下、白衣齋子已上皆主之。
又有左、右直長四人。
朱華合以外,左、右衛将軍各一人主之,各武衛将軍二人貳之,禦仗屬官、直蕩屬官、直衛屬官、直突屬官、直合屬官皆屬焉,分為左、右廂。
〕帝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