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陳紀一〔起強圉赤奮若(丁醜),盡屠維單阏(己卯),凡三年。
〔武帝既有功于梁,自以為姓出于陳,自吳興郡公進封陳公;及受命,國遂号曰陳。
〕 高祖武皇帝〔【章:乙十一行本有「帝姓陳氏,諱霸先,梁太平二年進封陳王,尋受梁禅」二字。
】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姓陳氏,吳興長城下若裡人。
〕 永定元年〔(丁醜、五五七)是年十月受禅,始改元永定。
自十月以前,猶是梁太平二年。
〕 1春,正月,辛醜,周公即天王位,〔諱覺,字妷羅尼,宇文泰第三字也。
宇文輔政,慕仿周禮,泰卒,覺嗣,遂封周公;既受命,國号曰周。
〕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門;〔露門,即古之路門。
路,大也。
宇文建國,率仿古制,故外朝曰路門。
鄭玄曰:外明曰臯門,朝門曰應門,内有路門。
孔穎達曰:爾雅:門屏之間謂之甯。
郭曰:人主視朝所甯立處。
李巡曰:正明外兩塾間曰甯。
謂天子受朝于路門外之朝,于門外而甯立,以待諸侯之至故雲當甯而立也。
然門外有屏者,即樹塞門是也。
爾雅雲:正門謂之應門。
又雲:屏,謂之樹。
李巡曰:常當門自蔽,名曰樹。
郭雲:小牆當門中。
按李、郭二注以推驗禮文,諸侯内屏在路門之内,天子外屏在路門之外,而近應門。
周制,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内,謂之燕朝,太仆掌之。
故太仆雲,王視燕朝,則正其位。
文王世子雲:公族朝于内朝,親之也。
此則王與宗人圖其嘉事,及王退侯大夫之朝也。
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司士掌之。
故司士雲,正朝儀之位。
此是每日視朝之位,其王與諸侯賓射,亦與治朝同。
其三是臯門之内,庫門之外,謂之外朝,朝士掌之。
此是詢衆庶之朝也。
朝,直遙翻。
〕追尊王考文公為文王,妣為文後;大赦。
封魏恭帝為宋公。
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時,服色尚黑。
〔行夏之時,用寅正也。
服色尚黑,随水行也。
夏,戶雅翻。
〕以李弼為太師,趙貴為太傅,大耱宰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護為大司馬。
〔後周太祖初據關右,官名未改魏号。
及域内粗定,改定章程,命尚書令盧辯遠師周制,置三公、三孤,以為論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庶務。
闵帝受禅,大司馬掌兵,宇文護居之,以專兵要。
2诏以王琳為司空、骠騎大将軍,〔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以尚書右仆射王通為左仆射。
3周王祀圜丘,自謂先世出于神農,以神農配二丘,〔宇文氏自謂其先出于炎帝。
炎帝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去朔野,其後有葛烏兔者,雄武多算略,鮮卑奉以為主。
裔孫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紐,文曰「皇帝玺」,以為天授,其俗謂天子曰宇文,遂以為氏國号。
二丘,圜丘、方丘也。
〕始祖獻侯配南北郊,〔普回小莫那自陰山南徙,始居遼西,谥曰獻侯。
〕文王配明堂,廟号太祖。
癸卯,祀方丘。
甲辰,祭大社。
〔五代志:後周憲章姬周,祭祀之式,多依儀禮。
司量,掌為壇之制。
圜丘三成,崇一丈二尺,深二丈,上徑六丈,十有二階,每等十有二節,在國陽七裡之郊。
圓壝徑三百步,内壝半之,方一成,上崇一丈,徑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
八方,方一階,階十級,級一尺。
方丘在國陰十裡之郊,丘一成八方,下崇一丈,方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
八方一階,級一尺。
其壝八面,徑百二十步,内壝半之。
南郊為方壇于國南五裡,其炭一丈二尺,其廣二丈。
其壝方百二十步,仕壝半之。
神州之壇,崇一丈,方四丈,在北郊方丘之右,其壝如方丘。
其祭圜丘及南郊,并在月上辛。
右宗廟而左社稷。
皇帝親祀社稷,耱宰亞獻,宗伯終獻。
〕除市門稅。
〔魏末盜賊群起,國用不足,稅入市門者一錢,今除之。
〕乙巳,享太廟,仍用鄭玄義,立太祖與二昭、二穆為五廟,其有德者别為祧廟,不毀。
〔記王制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鄭玄注雲:此周制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與親廟四。
決疑要注曰:凡昭穆,父南面,故曰昭,昭,明也;子忠面,故曰穆,穆,順也。
李涪曰:昭,本如字,為漢諱昭,改曰韶。
一曰:晉文帝名昭,故讀曰韶。
辛亥,祀南郊。
壬子,立王後元氏。
後,魏文帝之女晉安公主也。
4齊南安城主馮顯請降于周,〔降,戶江翻。
〕周柱國宇文貴使豐州刺史太原郭彥将兵迎之,〔五代志:永安郡黃岡縣,齊曰南安。
又魏收志:天平初,置南安郡,屬襄州,後陷。
以地考之,當在五代志之颍川郡葉縣界。
又五代志:淅陽郡武當縣,舊置武當郡及始平郡,後改為齊興郡,梁置興州,後周改為豐州,隋為均州。
将,即亮翻。
〕遂據南安。
5吐谷渾為寇于周,攻涼、鄯、河三州。
〔武威郡,涼州。
西平郡,鄯州。
枹罕郡,河州。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鄯,時戰翻。
〕秦州都督遣渭州刺史于翼赴援,〔魏黃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
又有都督中外諸軍,其任尤重。
南、北朝皆因之。
而軍行又有都督諸軍,左、右、前、後、中軍大都督;内而宿衛,有正副都督、散都督、帥都督、旅都督;外而州郡,有防城都督、帳内都督。
都督之名雖同,其位任懸絕矣。
此秦州都督,蓋都督河、渭、涼、鄯諸州也。
後周九命之制,都督八命。
其授柱國大将軍、開府儀同者,并加使持節、大都督,蓋九命也。
〕翼不從。
僚屬鹹以為言,翼曰:「攻取之術,非夷俗所長。
此寇之來,不過抄掠邊牧,掠而無獲,勢将自走。
勞師而往,必無所及。
翼攜之已了,〔了,明也。
抄,楚交翻。
揣,初委翻。
〕幸勿複言。
」〔複,扶又翻。
〕數日,問至,果如翼所策。
6初,梁世祖以始興郡為東衡州,以歐陽頠為刺史。
久之,徙頠為郢州刺史,蕭勃留頠不遣。
〔頠,魚委翻。
〕世祖以王琳代勃為廣州刺史,勃遣其将孫蕩監廣州,盡帥所部屯始興以避之。
〔見一百六十五卷梁元帝承聖三年。
将,即亮翻;下同。
監,工銜翻。
帥,讀曰率。
〕頠别據一城,不往谒,閉門自守。
勃怒,遣兵襲之,盡數其貨财馬仗;尋赦之,使複其所,與之結盟。
江陵陷,頠遂事勃。
二月,庚午,勃起兵于廣州,遣頠及其将傅泰、蕭孜為前軍。
孜,勃之從子也。
〔從,才用翻。
考異曰:陳書、南史周文育傳皆作「子」。
今從梁書帝紀。
〕南江州刺史餘孝頃以兵會之。
〔孝頃據新吳,蓋就置南江州,會為刺史。
考異曰:典略作「南康州刺史。
」今從梁書。
〕诏平西将軍周文育帥諸軍讨之。
〔帥,讀曰率。
〕 7癸酉,周王朝日于東郊;〔朝,直遙翻;下同。
〕戊寅,祭太社。
8周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故皆與太祖等夷,〔宇文泰廟号太祖。
〕及晉公護專政,〔宇文護自中山公進封晉公。
〕皆怏怏不服。
〔怏,于兩翻。
〕貴謀殺護,信止之;開府儀同三司宇文盛告之。
丁亥,貴入朝,護執而殺之,免信官。
〔此所謂主少國疑,大臣未附之時也。
既殺趙貴,護之威權成矣。
〕 9領軍将軍徐度出東關侵齊,戊子,至合肥,燒齊船三千艘。
〔艘,蘇遭翻。
〕 10歐陽頠等出南康。
頠屯豫章之苦竹灘,傅泰據跖口城,〔踱,之石翻。
周文育傳作「塶」。
〕餘孝頃遣其弟孝劢守郡城,自出豫章據石頭。
〔水經注:贛水徑豫章郡北,水之西岸有石盤,謂之石頭津步之處也。
汪藻曰:自豫章絕江而西,有山屹然,并江而出者,石頭渚也;阻江負城,十裡而近,即殷羨投書處。
劢,音邁。
〕巴山太守熊昙朗詐頠共襲高州刺史黃法鳓;又語法鳓,約共破頠,〔昙,徒含翻。
誘,音酉。
語,牛倨翻。
鳓,巨俱翻。
〕且曰:「事捷,與我馬仗。
」遂出軍,與頠俱進。
至法鳓城下,昙朗陽敗走,法鳓乘之頠失援而走,昙朗取其馬仗,歸于巴山。
周文育軍少船,〔少,詩沼翻。
〕餘孝頃有船在上牢,文育遣軍主焦僧度襲之,盡取以歸,仍于豫章立栅。
軍中食盡,諸将欲退,文育不許,使人間行遣周迪書,〔間,古苋翻。
遣,于季翻。
〕約為兄弟。
迪得書甚喜,許,饋以糧。
于是文育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燒豫章栅,僞若遁去者。
孝頃望之,大喜,不複設備。
文育由間道兼行,據芊韶,〔複,扶又翻。
間,古苋翻。
據姚思廉梁書芊韶在巴山界。
芊,音千。
〕芊韶上流則歐陽頠、蕭孜,下流則傅泰、餘孝頃營,文育據其中間,築城飨士,頠等大駭。
頠退入泥溪,文育遣嚴,威将軍周鐵虎等襲頠,癸巳,擒之。
文育盛陳兵甲,與頠乘舟而宴,巡跖口城下,使其将丁法洪攻泰,擒之。
孜、孝頃退走。
11甲午,周以于謹為太傅,太宗伯侯莫陳崇為太保,晉公護為大耱宰,〔于謹、侯莫陳崇既登公位,宇文護若以序遷而為大耱宰,實則周之元輔也。
〕柱國武川賀蘭祥為大司馬,高陽公達奚武為大司寇。
12周人殺魏恭帝。
13三月,庚子,周文育送歐陽頠、傅泰于建康。
丞相霸先與頠有舊,釋而厚待之。
〔霸先發身于嶺南,故與頠有舊。
〕 14周晉公護以趙景公獨孤信名重,不欲顯誅之,己酉,逼令自殺。
15甲辰,以司空王琳為湘、郢二州刺史。
16曲江侯勃在南康,聞歐陽頠等敗,軍中忷懼。
〔忷,許拱翻。
〕甲寅,德州刺史陳法武、〔五代志:日南郡,梁置德州。
〕前衡州刺史譚世遠攻勃,殺之。
17夏,四月,己卯,鑄四柱錢,一當二十。
〔梁末有兩柱錢及鵝眼錢,時人雜用,其價同,但兩柱重,鵝眼輕。
至是鑄四柱錢,一當細錢二十。
〕 18齊遣使請和,〔使,疏吏翻。
〕 19壬午,周王谒成陵;〔周太祖陵曰成陵。
〕乙酉,還宮。
20齊以太師斛律公為右丞相,前大将軍可朱渾道元為太傅,〔可朱渾道元前為車騎大将軍。
後齊罝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師,拟古上公,非勳德崇者不居。
次有大司馬、大将軍,是為二大,并典司武事。
次置太尉、司徒、司空,是為三公。
皆第一品。
其骠騎、車騎三将軍加大者,在開國郡公下。
開國郡公,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仁為太保,尚書令常山王演為司空,錄尚書事長廣王湛為尚書令,右仆射楊愔為左仆射,仍加開府儀同三司。
〔愔,于今翻。
〕并首尚書右仆射崔暹為左仆射,上黨王渙錄尚書事。
〔自高歡居陽,并州有行台尚書令、仆等官。
及齊顯祖受魏禅,遂以并州行台為并省,位任亞于邺省。
〕 21丁亥,周王享太廟。
22壬辰,改四柱錢一當十;丙申,複閉細錢。
〔閉者,閉絕不使行。
細錢,民間私鑄者也。
時私錢細小,交易以車載錢,不複計數。
複,扶又翻;下複亦同。
〕 23故曲江侯勃主帥蘭歎襲殺譚世遠,軍主夏侯明徹殺歎,持勃首降。
〔帥,所類翻。
歎五哀翻。
降,戶江翻;下同。
〕勃故記室李寶藏奉懷安侯任據廣州。
〔任亦蕭氏子,封懷安侯。
何承天志:郁林郡有懷縣。
〕蕭孜、餘孝頃猶據石頭,為兩城,各據其一,多設船艦,夾水而陳。
〔艦,戶黯翻;下同。
陳,讀曰陣。
〕丞相霸先遣平南将軍侯安都助周文育擊之。
戊戌,安都潛師夜燒其船艦,文育帥水軍、安都帥步軍進攻之;〔帥,讀曰率。
〕蕭孜出降,孝頃逃歸新吳,文育等引兵還
〔武帝既有功于梁,自以為姓出于陳,自吳興郡公進封陳公;及受命,國遂号曰陳。
〕 高祖武皇帝〔【章:乙十一行本有「帝姓陳氏,諱霸先,梁太平二年進封陳王,尋受梁禅」二字。
】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姓陳氏,吳興長城下若裡人。
〕 永定元年〔(丁醜、五五七)是年十月受禅,始改元永定。
自十月以前,猶是梁太平二年。
〕 1春,正月,辛醜,周公即天王位,〔諱覺,字妷羅尼,宇文泰第三字也。
宇文輔政,慕仿周禮,泰卒,覺嗣,遂封周公;既受命,國号曰周。
〕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門;〔露門,即古之路門。
路,大也。
宇文建國,率仿古制,故外朝曰路門。
鄭玄曰:外明曰臯門,朝門曰應門,内有路門。
孔穎達曰:爾雅:門屏之間謂之甯。
郭曰:人主視朝所甯立處。
李巡曰:正明外兩塾間曰甯。
謂天子受朝于路門外之朝,于門外而甯立,以待諸侯之至故雲當甯而立也。
然門外有屏者,即樹塞門是也。
爾雅雲:正門謂之應門。
又雲:屏,謂之樹。
李巡曰:常當門自蔽,名曰樹。
郭雲:小牆當門中。
按李、郭二注以推驗禮文,諸侯内屏在路門之内,天子外屏在路門之外,而近應門。
周制,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内,謂之燕朝,太仆掌之。
故太仆雲,王視燕朝,則正其位。
文王世子雲:公族朝于内朝,親之也。
此則王與宗人圖其嘉事,及王退侯大夫之朝也。
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司士掌之。
故司士雲,正朝儀之位。
此是每日視朝之位,其王與諸侯賓射,亦與治朝同。
其三是臯門之内,庫門之外,謂之外朝,朝士掌之。
此是詢衆庶之朝也。
朝,直遙翻。
〕追尊王考文公為文王,妣為文後;大赦。
封魏恭帝為宋公。
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時,服色尚黑。
〔行夏之時,用寅正也。
服色尚黑,随水行也。
夏,戶雅翻。
〕以李弼為太師,趙貴為太傅,大耱宰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護為大司馬。
〔後周太祖初據關右,官名未改魏号。
及域内粗定,改定章程,命尚書令盧辯遠師周制,置三公、三孤,以為論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庶務。
闵帝受禅,大司馬掌兵,宇文護居之,以專兵要。
2诏以王琳為司空、骠騎大将軍,〔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以尚書右仆射王通為左仆射。
3周王祀圜丘,自謂先世出于神農,以神農配二丘,〔宇文氏自謂其先出于炎帝。
炎帝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去朔野,其後有葛烏兔者,雄武多算略,鮮卑奉以為主。
裔孫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紐,文曰「皇帝玺」,以為天授,其俗謂天子曰宇文,遂以為氏國号。
二丘,圜丘、方丘也。
〕始祖獻侯配南北郊,〔普回小莫那自陰山南徙,始居遼西,谥曰獻侯。
〕文王配明堂,廟号太祖。
癸卯,祀方丘。
甲辰,祭大社。
〔五代志:後周憲章姬周,祭祀之式,多依儀禮。
司量,掌為壇之制。
圜丘三成,崇一丈二尺,深二丈,上徑六丈,十有二階,每等十有二節,在國陽七裡之郊。
圓壝徑三百步,内壝半之,方一成,上崇一丈,徑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
八方,方一階,階十級,級一尺。
方丘在國陰十裡之郊,丘一成八方,下崇一丈,方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
八方一階,級一尺。
其壝八面,徑百二十步,内壝半之。
南郊為方壇于國南五裡,其炭一丈二尺,其廣二丈。
其壝方百二十步,仕壝半之。
神州之壇,崇一丈,方四丈,在北郊方丘之右,其壝如方丘。
其祭圜丘及南郊,并在月上辛。
右宗廟而左社稷。
皇帝親祀社稷,耱宰亞獻,宗伯終獻。
〕除市門稅。
〔魏末盜賊群起,國用不足,稅入市門者一錢,今除之。
〕乙巳,享太廟,仍用鄭玄義,立太祖與二昭、二穆為五廟,其有德者别為祧廟,不毀。
〔記王制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鄭玄注雲:此周制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與親廟四。
決疑要注曰:凡昭穆,父南面,故曰昭,昭,明也;子忠面,故曰穆,穆,順也。
李涪曰:昭,本如字,為漢諱昭,改曰韶。
一曰:晉文帝名昭,故讀曰韶。
辛亥,祀南郊。
壬子,立王後元氏。
後,魏文帝之女晉安公主也。
4齊南安城主馮顯請降于周,〔降,戶江翻。
〕周柱國宇文貴使豐州刺史太原郭彥将兵迎之,〔五代志:永安郡黃岡縣,齊曰南安。
又魏收志:天平初,置南安郡,屬襄州,後陷。
以地考之,當在五代志之颍川郡葉縣界。
又五代志:淅陽郡武當縣,舊置武當郡及始平郡,後改為齊興郡,梁置興州,後周改為豐州,隋為均州。
将,即亮翻。
〕遂據南安。
5吐谷渾為寇于周,攻涼、鄯、河三州。
〔武威郡,涼州。
西平郡,鄯州。
枹罕郡,河州。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鄯,時戰翻。
〕秦州都督遣渭州刺史于翼赴援,〔魏黃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
又有都督中外諸軍,其任尤重。
南、北朝皆因之。
而軍行又有都督諸軍,左、右、前、後、中軍大都督;内而宿衛,有正副都督、散都督、帥都督、旅都督;外而州郡,有防城都督、帳内都督。
都督之名雖同,其位任懸絕矣。
此秦州都督,蓋都督河、渭、涼、鄯諸州也。
後周九命之制,都督八命。
其授柱國大将軍、開府儀同者,并加使持節、大都督,蓋九命也。
〕翼不從。
僚屬鹹以為言,翼曰:「攻取之術,非夷俗所長。
此寇之來,不過抄掠邊牧,掠而無獲,勢将自走。
勞師而往,必無所及。
翼攜之已了,〔了,明也。
抄,楚交翻。
揣,初委翻。
〕幸勿複言。
」〔複,扶又翻。
〕數日,問至,果如翼所策。
6初,梁世祖以始興郡為東衡州,以歐陽頠為刺史。
久之,徙頠為郢州刺史,蕭勃留頠不遣。
〔頠,魚委翻。
〕世祖以王琳代勃為廣州刺史,勃遣其将孫蕩監廣州,盡帥所部屯始興以避之。
〔見一百六十五卷梁元帝承聖三年。
将,即亮翻;下同。
監,工銜翻。
帥,讀曰率。
〕頠别據一城,不往谒,閉門自守。
勃怒,遣兵襲之,盡數其貨财馬仗;尋赦之,使複其所,與之結盟。
江陵陷,頠遂事勃。
二月,庚午,勃起兵于廣州,遣頠及其将傅泰、蕭孜為前軍。
孜,勃之從子也。
〔從,才用翻。
考異曰:陳書、南史周文育傳皆作「子」。
今從梁書帝紀。
〕南江州刺史餘孝頃以兵會之。
〔孝頃據新吳,蓋就置南江州,會為刺史。
考異曰:典略作「南康州刺史。
」今從梁書。
〕诏平西将軍周文育帥諸軍讨之。
〔帥,讀曰率。
〕 7癸酉,周王朝日于東郊;〔朝,直遙翻;下同。
〕戊寅,祭太社。
8周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故皆與太祖等夷,〔宇文泰廟号太祖。
〕及晉公護專政,〔宇文護自中山公進封晉公。
〕皆怏怏不服。
〔怏,于兩翻。
〕貴謀殺護,信止之;開府儀同三司宇文盛告之。
丁亥,貴入朝,護執而殺之,免信官。
〔此所謂主少國疑,大臣未附之時也。
既殺趙貴,護之威權成矣。
〕 9領軍将軍徐度出東關侵齊,戊子,至合肥,燒齊船三千艘。
〔艘,蘇遭翻。
〕 10歐陽頠等出南康。
頠屯豫章之苦竹灘,傅泰據跖口城,〔踱,之石翻。
周文育傳作「塶」。
〕餘孝頃遣其弟孝劢守郡城,自出豫章據石頭。
〔水經注:贛水徑豫章郡北,水之西岸有石盤,謂之石頭津步之處也。
汪藻曰:自豫章絕江而西,有山屹然,并江而出者,石頭渚也;阻江負城,十裡而近,即殷羨投書處。
劢,音邁。
〕巴山太守熊昙朗詐頠共襲高州刺史黃法鳓;又語法鳓,約共破頠,〔昙,徒含翻。
誘,音酉。
語,牛倨翻。
鳓,巨俱翻。
〕且曰:「事捷,與我馬仗。
」遂出軍,與頠俱進。
至法鳓城下,昙朗陽敗走,法鳓乘之頠失援而走,昙朗取其馬仗,歸于巴山。
周文育軍少船,〔少,詩沼翻。
〕餘孝頃有船在上牢,文育遣軍主焦僧度襲之,盡取以歸,仍于豫章立栅。
軍中食盡,諸将欲退,文育不許,使人間行遣周迪書,〔間,古苋翻。
遣,于季翻。
〕約為兄弟。
迪得書甚喜,許,饋以糧。
于是文育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燒豫章栅,僞若遁去者。
孝頃望之,大喜,不複設備。
文育由間道兼行,據芊韶,〔複,扶又翻。
間,古苋翻。
據姚思廉梁書芊韶在巴山界。
芊,音千。
〕芊韶上流則歐陽頠、蕭孜,下流則傅泰、餘孝頃營,文育據其中間,築城飨士,頠等大駭。
頠退入泥溪,文育遣嚴,威将軍周鐵虎等襲頠,癸巳,擒之。
文育盛陳兵甲,與頠乘舟而宴,巡跖口城下,使其将丁法洪攻泰,擒之。
孜、孝頃退走。
11甲午,周以于謹為太傅,太宗伯侯莫陳崇為太保,晉公護為大耱宰,〔于謹、侯莫陳崇既登公位,宇文護若以序遷而為大耱宰,實則周之元輔也。
〕柱國武川賀蘭祥為大司馬,高陽公達奚武為大司寇。
12周人殺魏恭帝。
13三月,庚子,周文育送歐陽頠、傅泰于建康。
丞相霸先與頠有舊,釋而厚待之。
〔霸先發身于嶺南,故與頠有舊。
〕 14周晉公護以趙景公獨孤信名重,不欲顯誅之,己酉,逼令自殺。
15甲辰,以司空王琳為湘、郢二州刺史。
16曲江侯勃在南康,聞歐陽頠等敗,軍中忷懼。
〔忷,許拱翻。
〕甲寅,德州刺史陳法武、〔五代志:日南郡,梁置德州。
〕前衡州刺史譚世遠攻勃,殺之。
17夏,四月,己卯,鑄四柱錢,一當二十。
〔梁末有兩柱錢及鵝眼錢,時人雜用,其價同,但兩柱重,鵝眼輕。
至是鑄四柱錢,一當細錢二十。
〕 18齊遣使請和,〔使,疏吏翻。
〕 19壬午,周王谒成陵;〔周太祖陵曰成陵。
〕乙酉,還宮。
20齊以太師斛律公為右丞相,前大将軍可朱渾道元為太傅,〔可朱渾道元前為車騎大将軍。
後齊罝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師,拟古上公,非勳德崇者不居。
次有大司馬、大将軍,是為二大,并典司武事。
次置太尉、司徒、司空,是為三公。
皆第一品。
其骠騎、車騎三将軍加大者,在開國郡公下。
開國郡公,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仁為太保,尚書令常山王演為司空,錄尚書事長廣王湛為尚書令,右仆射楊愔為左仆射,仍加開府儀同三司。
〔愔,于今翻。
〕并首尚書右仆射崔暹為左仆射,上黨王渙錄尚書事。
〔自高歡居陽,并州有行台尚書令、仆等官。
及齊顯祖受魏禅,遂以并州行台為并省,位任亞于邺省。
〕 21丁亥,周王享太廟。
22壬辰,改四柱錢一當十;丙申,複閉細錢。
〔閉者,閉絕不使行。
細錢,民間私鑄者也。
時私錢細小,交易以車載錢,不複計數。
複,扶又翻;下複亦同。
〕 23故曲江侯勃主帥蘭歎襲殺譚世遠,軍主夏侯明徹殺歎,持勃首降。
〔帥,所類翻。
歎五哀翻。
降,戶江翻;下同。
〕勃故記室李寶藏奉懷安侯任據廣州。
〔任亦蕭氏子,封懷安侯。
何承天志:郁林郡有懷縣。
〕蕭孜、餘孝頃猶據石頭,為兩城,各據其一,多設船艦,夾水而陳。
〔艦,戶黯翻;下同。
陳,讀曰陣。
〕丞相霸先遣平南将軍侯安都助周文育擊之。
戊戌,安都潛師夜燒其船艦,文育帥水軍、安都帥步軍進攻之;〔帥,讀曰率。
〕蕭孜出降,孝頃逃歸新吳,文育等引兵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