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七

關燈


    丞相霸先以歐陽頠聲着南土,複以頠為衡州刺史,〔「衡」上,前有「東」字。

    按五代志:南海郡含洭縣,梁置衡州。

    始興縣梁置東衡州。

    此時蓋命頠鎮含洭也。

    〕使讨嶺南,未至,其子纥已克始興,頠至嶺南,諸郡皆降,遂克廣州,嶺南悉平。

    〔為歐陽頠父子世據嶺南張本。

    〕 24周儀同三司齊軌謂禦正中大夫薛善曰:〔五代志:禦正中大夫,屬大耱宰,五命。

    〕「軍國之政,當歸天子,何得猶在權門!」善以告晉公護,護殺之,以善為中外府司馬。

    〔中外府,都督中外諸軍事府。

    〕 25五月,戊辰,餘孝頃遣使詣丞相府乞降。

    〔使,疏吏翻。

    〕 26王琳既不就征,大治舟艦,将攻陳霸先;〔治,直之翻。

    〕六月,戊寅,霸先以開府儀同三司侯安都為西道都督,周文育為南道都督,将舟師二萬會武二萬會武昌以擊之。

    〔将,即亮翻;下同。

    〕 27秋,七月,辛亥,周王享太廟。

     28河南、北大蝗。

    齊主問魏郡丞崔叔瓒曰:〔五代志:齊制,上郡丞,六品;中,七品;下,八品。

    瓒,藏旱翻。

    〕「何故緻蝗﹖」對曰:「五行志:土功不時,蝗蟲為災。

    〔五行志言礆蝗之災,率歸之勞民動衆,故叔瓒雲然。

    〕今外築長城,内興三台,殆以此乎!」齊主怒,使左怒,使左右毆之,〔毆,烏口翻。

    〕擢其發,以溷沃其頭,〔擢,拔也。

    溷,戶困翻,不潔也。

    〕曳足以出。

    叔瓒,季舒之兄也。

     29八月,丁卯,周人歸梁世祖之柩及諸将家屬千餘人于王琳。

    〔柩,音舊。

    〕 30戊辰,周王祭太社。

     31甲午,進丞相霸先位太傅,加黃钺、殊禮,贊拜不名。

    九月,辛醜,進丞相為相國,總百揆,封陳公,備九錫,陳國置百司。

     32周孝愍帝性剛果,惡晉公護之專權。

    〔惡,烏路翻。

    〕司會李植自太祖時為相府司錄,參掌朝政,〔周禮:司會掌聽财用之會計以诏王及耱宰。

    後周之制,司會中大夫,屬大耱宰,五命。

    柱國大将軍府長史、司馬,司錄,正七命。

    會,古外翻。

    相府司錄,總錄相府之機務。

    朝,直遙翻。

    〕軍馬馬孫恒亦久居權要,〔唐六典:周禮大司馬屬官有軍司馬,下大夫,蓋兵部郎中之任也。

    後周依周置官,軍司馬中大夫,五命。

    恒,戶登翻。

    〕及護執政,植、恒恐不見容,乃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等共谮之于周王。

    〔周禮,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以時頒其衣裳,掌其誅賞,屬天官耱宰。

    後周左宮伯中大夫,五命。

    〕植、恒曰:「護自誅趙貴以來,威權日盛,謀臣宿将,争往附之,〔将,即亮翻。

    〕大小之政,皆決于護。

    以臣觀之,将不守臣節願陛下早圖之!」王以為然。

    鳳、提曰:「以先王之明,猶委植、恒以朝政,〔朝,直遙翻。

    〕今以事府二人,何患不成!且護常自比周公,臣聞周公攝政七年,〔書曰: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陛下安能七年邑邑如此乎!」〔邑邑,不得志之貌。

    〕王愈信之,數引武士于後園講習,為執縛之勢。

    〔此事何必講習邪!宜其謀洩也。

    數,所角翻。

    〕植等又引宮伯張光洛同謀,光洛以告護。

    護乃出植為梁州刺史,恒為潼州刺史,〔五代志:漢川郡置梁州。

    金山郡,西魏置潼州,隋開皇五年改曰綿州。

    〕欲散其謀。

    後王思植等,每欲召之,護泣谏曰:「天下至親,無過兄弟,若兄弟尚相疑,他人,誰可信者!太祖以陛下富于春秋,屬臣後事,〔屬,之欲翻。

    〕臣情兼家國,〔以家則兄弟之親,以國則君臣之義。

    〕實願竭其股肱。

    若陛下親覽萬機,威加四海,臣死之日,猶生之年。

    佰恐除臣之後,奸回得志,非唯不利陛下,亦将傾覆社稷,使臣無面目見太祖于九泉。

    且臣既為天子之兄,位至宰相,尚複何求!〔複,扶又翻。

    〕願陛下勿信讒臣之言,疏棄骨肉。

    」王乃止不召,而心猶疑之。

     鳳等益懼,密謀滋甚,劍日召群公入燕,〔燕,伊甸翻,合飲也。

    〕因執護誅之;張光洛又以告護。

    護乃召柱國賀蘭祥、〔周書祥傳曰:其先與魏俱起,有纥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領軍尉遲綱等謀之,祥等勸護廢立。

    時綱總領禁兵,護遣綱入宮召鳳等議事,柔至,以次執送護第,四罷散宿衛兵。

    王方悟,獨在内殿,令宮人執兵自守。

    護遣賀蘭祥逼王遜位,幽于舊第。

    〔略陽公舊第也。

    〕悉召公卿會議,廢王為畈陽公,迎立岐州刺史甯都公毓。

    〔五代志:西城郡安康縣,舊曰甯都。

    〕公卿皆曰:「此公之家事,敢不唯命是聽!」及斬鳳等于門外,〔宮門之外也。

    〕孫恒亦伏誅。

     時李植父柱國大将軍遠鎮弘農,〔西魏之境,東盡瀍、洛,以弘農為要地,率用重将鎮之。

    〕護召遠柔植還朝,〔召植于梁州。

    朝,直遙翻。

    〕遠疑有變,沈吟久之,〔沈,持林翻。

    〕乃曰:「大丈夫甯為忠鬼,安可作叛臣邪!」遂就征。

    既至長安,護以遠功名素重,猶欲全之,引與相見,謂之曰:「公兒遂有異謀,非止屠戮護身,乃是傾危宗社。

    叛臣賊子,理宜同疾,公可早為之所。

    」及以植付遠。

    遠素愛植,植又口辯,自陳初焦此謀。

    遠謂植信然,诘朝,将植谒護。

    〔诘,去吉翻。

    将,如字,引也。

    〕護謂植已死,左右白植亦在門。

    護大怒曰:「陽平公不信我!」〔李遠封陽平公。

    〕乃召入,仍命遠同坐,令略陽公與植相質于遠前。

    〔質,證也。

    夫君臣無獄,略陽公雖廢,猶舊君也,烏有與舊臣相質之理!宇文護不學無識如此,求良死,得乎!〕植辭窮,謂略陽曰:〔略陽之下當有「公」字。

    【章十二行本正有「公」字;乙十一行本同。

    】〕「本為此謀,欲安社稷,利至尊耳!今日至此,何事雲雲!」遠聞之,自投于床曰:「若爾,誠合萬死!」于是護乃害植,并逼遠令自殺。

    植弟叔詣、叔謙、叔讓亦死,餘子以幼得免。

    初,遠弟開府儀同三司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勸遠除之,遠不能用。

    柔遠臨刑,泣謂穆曰:「吾不用汝言以至此!」穆當從坐,以前言獲免,除名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

    植弟淅州刺史基,〔五代志:淅陽郡,西魏置淅州,漢析縣地也。

    〕尚義歸公主,〔公主,宇文泰之女也。

    〕當從坐,穆請以二子代基命,護兩釋之。

     後月餘,護弒略陽公,〔年十六。

    〕黜王後元氏為尼。

     癸亥,甯都公自岐州至長安,甲子,即天王位,〔諱毓,小名統萬突,安定公泰之長子也。

    泰臨夏州,帝生于統萬,因以名之。

    〕大赦。

     33冬,十月,戊辰,進陳公爵為王。

    辛未,梁敬帝禅位子陳。

    〔梁天監元年受禅,四主,五十六年而亡。

    〕 34癸酉,周魏武公李弼卒。

     35陳王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吊宣猛将軍沈恪勒兵入宮,衛送梁主如别宮,〔陳受禅後,國之政事并由中書省,有中書舍人五人,分掌二十一局,各當何書諸曹,并為上司,總國内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劉師知,陳王所親作者也。

    宜猛将軍,班第九。

    〕恪排闼見王,叩頭謝曰:「恪身經事蕭氏,〔侯景園台城,恪為右軍将軍、東土山主,以拒戰功封東興縣侯。

    〕今日不忍見此。

    分受死耳。

    〔分,扶問翻。

    〕決不奉命!」王嘉其意,不複逼,〔複,扶又翻。

    〕更以蕩主壬僧志代之。

    〔蕩主,主骁銳跳蕩之兵,猶北齊之直蕩都督也。

    蕩,徒朗翻,又吐浪翻。

    〔乙亥,王即皇帝位于南郊,還宮,大赦,改元。

    〔始改元為永定。

    〕奉梁敬帝為江陰王,梁太後為太妃,皇後為妃。

     以給事黃門侍郎蔡景曆為秘書監、兼中書通事舍人。

    〔是時政事皆由中書省,置二十一局,各當尚書諸曹,總國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史言蔡景從景曆委寄之重。

    〕 36丙子,上幸鐘山,祠蔣帝廟。

    庚辰,上出佛牙于杜姥宅,〔齊初,僧統法獻于烏纏國得佛牙,常在定林上寺,梁天監末,為攝山塵雲寺沙門慧興保藏。

    慧興将終,以屬弟慧志。

    承聖末,慧密送于帝。

    至是乃出之。

    〕設無遮大會,帝親出阙前膜拜。

    〔膜拜,胡禮拜也。

    膜,莫湖翻。

    〕 37辛巳,追尊皇考文贊〔【張:「贊」作「瓒」。

    】〕為景皇帝,廟号太祖,皇妣董氏曰安皇後,追立前夫人錢氏為昭皇後,〔帝先娶同郡錢仲方女,早卒,〕世子克為孝懷太子,立夫人章氏為皇後。

    章後,烏程人也。

     38置删定郎,治律令。

    〔删定郎,自晉、宋以來多置之。

    治,直之翻。

    〕 39乙酉,周王祀圜丘;丙戌,祀方丘;甲午,祭太社。

     40戊子,太祖神主祔太廟,七廟始共享一太牢,〔牛、羊、豕具,為一太牢。

    〕始祖薦首,餘皆骨體。

     41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将樊猛棄城走,〔将,即亮翻;下同。

    〕周文育自豫章會之。

    安都聞上受禅,歎曰:「吾令茲必敗,戰無名矣!」〔始者以王琳不應梁召而讨之,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今既受梁禅,則安都之師為無名。

    〕時兩将俱行,不相統攝,部下交争,稍不相平。

    軍至郢州,琳将潘純陀于城中遙射官軍,〔射,而亦翻。

    〕安都怒,進軍圍之;未克,而王琳玉弇口,弇水入江之口,正對北岸大軍山。

    安都乃釋郢州,悉衆詣沌口,〔沌,柱兖翻。

    〕留沈泰一軍守漢曲。

    〔漢曲,漢水之曲。

    〕安都遇風不得進,琳據東岸,安都據西岸,相持數日,乃合戰,安都等大敗。

    〔考異曰:典略雲:「乙亥,安都敗。

    」陳書雲是月敗績。

    按高祖以乙亥受禅,安都聞之而歎,豈同日乎!今從陳書。

    〕安都、文育乃裨将徐敬成、周鎑虎、程靈洗皆為琳所擒,〔将,即亮翻;下同。

    〕沈泰引軍奔歸。

    琳引見諸将與語,周鐵虎辭氣不屈,琳殺鎑虎而囚安都等,總以一長谫系之,置琳所坐鵺下,〔谫,蘇果翻。

    鵺,音榻,大船也。

    〕今所親宦者王子晉掌視之。

    琳乃移湘州軍府就郢城,又遣其将樊猛襲據江州。

     42十一月,丙申,上立兄子蒨為臨川王,顼為始興王;弟子昙朗已死而上未知,遙立為南康王。

    〔顼時在長安,亦遙立也。

    蒨,倉甸翻。

    顼,籲玉翻。

    昙,徒含翻。

    昙朗死,見上卷上年。

    〕 43庚子,周王享太廟;丁未,祀圜丘;十二月,庚午,谒成陵;癸酉,還宮。

     44谯淹帥水軍七千、老弱三萬自蜀江東下,〔谯淹自墊江東下,為周所逼也。

    言蜀江,以别湘江。

    帥,讀曰率;下皆帥同。

    〕欲就王琳,周使開府儀同三司賀若敦、叱羅晖等擊之,〔若,人者翻。

    叱羅,虜複姓。

    〕斬淹,悉俘其衆。

     45是歲,诏給事黃門侍郎蕭幹招谕閩中。

    時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共相連結,閩中豪帥往往立砦以自保。

    〔帥,所類翻。

    砦,柴夬翻。

    依險立木壘王以自保守曰砦。

    〕上患之,使幹谕以禍福豪帥皆帥衆請降,〔降,戶江翻。

    〕即以幹為建安太守。

    〔按五代志:閩州建安縣,舊置建安郡,南安縣舊曰晉安。

    建安之地,唐為建州。

    晉安之地,唐為泉州。

    〕幹,子範之子也。

    〔蕭子範,齊豫章于嶷之子。

    〕 46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降魏,周太祖以固為豐州刺史。

    〔五代志:淅陽郡武當縣,舊置武當郡及始平郡,後改為齊興郡,梁置興州,後周改為豐州,隋改為均州。

    降,戶江翻。

    〕久之,固猶習梁法,不遵北方制度,周人密欲代之,而難而其人,乃以司憲中大夫令狐整權鎮豐州,〔唐六典曰:後周秋官置司憲中大夫二人,當丞司寇之法,以左右刑罰,蓋比禦史中丞之職也。

    〕委以代固之略。

    整廣布維恩,傾身撫接,數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