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七

關燈
間,化洽州府。

    于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刺史。

    〔五代志:舂陵郡湖陽縣,後魏置淮安郡及南襄州,後改為南平州,西魏改曰升州,後又改曰湖州。

    〕整遷豐州于武當,旬日之間,或府周備,遷者如歸。

    固之去也,其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谕以朝制,弗許,〔朝制,謂周朝之法制。

    朝,直遙翻。

    〕莫不流涕而去。

     47齊人于長城内築重城,自庫洛枝東至鷆〔【章:十二行本「鷆」作「鳴」;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退齋校同「鷆」作「塢」。

    】〕纥戍,〔北史作「庫落拔、塢纥戍」。

    重,直龍翻。

    〕凡四百餘裡。

     48初,齊有術士言「亡高者黑衣」,故謂祖每出,不欲見沙門。

    顯祖在晉陽,問左右:「何物最黑﹖」對曰:「無過于漆。

    」帝以上黨王渙于兄弟第七,使庫直都督破六韓伯升之邺征渙。

    渙至紫陌橋,殺伯升而逃,浮河南渡;至濟州,為人所執,送邺。

    〔黑者,宇文戎衣也。

    齊顯祖乃因此以殺其弟,何異秦以亡秦者胡而伐匈奴,唐太宗以代唐者武氏而殺李君羨。

    濟,子禮翻。

    〕 帝之為太原公也,與永安王浚皆見世宗,〔見,賢遍翻。

    〕帝有時洟出,〔鼻液曰洟。

    〕浚責,帝左右曰:「何不為二兄拭鼻!」〔顯祖于兄弟之次第二。

    為,于僞翻。

    〕帝深銜之。

    及即位,浚為青州刺史,聰明矜恕,吏民悅之。

    浚以帝嗜酒,私謂親近曰:「日二兄因酒敗德,〔敗,補邁翻。

    〕朝臣無敢谏者,〕朝,直遙翻;下同。

    〕大敵未滅,〔大敵,謂周也。

    〕吾甚以為憂。

    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用吾不。

    」〔不,讀曰否。

    〕或密以白帝,帝益銜之。

    浚入朝,從幸東山,帝裸裎為樂。

    〔裸裎,露體也。

    裸,郎果翻。

    裎,馳成翻。

    樂,音洛。

    〕浚進谏曰:「此非人主所宜!」帝不悅。

    浚又于屏處召楊愔,〔屏,必郢翻。

    屏處,隐蔽之處。

    〕譏其不谏。

    帝時不欲大臣與諸王交通,愔懼,奏之。

    帝大怒曰:「小人由來難忍!」〔由來,猶今人言從來。

    〕遂罷,酒還宮。

    浚尋還州,又上書切谏,诏征浚。

    浚懼禍,謝疾不至,帝遣馳驿收浚,老幼泣送者數千人。

    至邺,與上黨王渙皆盛以鐵籠,〔盛,時征翻。

    〕置于北城地牢,飲食溲穢,共在一所。

    〔溲,所鸠翻。

    〕 二年〔(戊寅、五五八)〕 1春,正月,王琳引兵下,至湓城,屯于白水浦,帶甲十萬。

    琳以北江州刺史魯悉達為鎮北将軍,上亦以悉達為征西将軍,各送鼓吹女樂。

    〔吹,尺瑞翻。

    」〕悉達兩受之,遷延顧望,皆不就;上遣安西将軍沈泰襲之,不克。

    琳欲引軍東下,而悉達制其中流,琳遣使說誘,終不從。

    〔使,疏吏翻。

    說,式芮翻;下林說同。

    誘,音酉。

    〕己亥,琳遣記室宗虩求援于濟,〔虩,迄逆翻。

    〕且請維梁永嘉王莊以主梁祀。

    〔莊質齊,見上卷梁敬帝紹泰元年。

    〕衡州刺史周迪欲自據南川,〔自南康至豫章之地,謂之南川,以南江所經言之也。

    〕乃總召所部八郡守宰結盟,齊言入赴;〔迪所部八郡,南康、宜春、安成、廬陵、臨川、巴山、豫章、豫甯也。

    姚思廉陳書作「聲言入赴」。

    守,式又翻。

    〕上恐其為變,厚慰撫之。

     新吳洞主餘孝頃遣沙門道林說琳曰:「周迪、黃法鳓皆依附金陵窺間隙,〔鳓,巨俱翻。

    間,古苋翻。

    〕大軍若下,必為後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後東下,孝頃請席卷所部以從下吏。

    」〔卷,讀曰卷。

    〕琳乃遣輕車将軍樊猛、平南将軍李孝欽、平東将軍劉廣德将兵八千赴之,使孝頃總督三将,屯于臨川故郡,〔臨川故郡,周敷所屯也。

    琳遣兵攻迪,并以脅敷。

    〕征兵糧于迪,以觀其所為。

     2以開府儀同三司侯瑱為司空,〔衡州刺史歐陽頠為都督交.廣等十九州島諸軍事、廣州刺史。

    〔瑱他甸翻。

    又音鎮。

    頠,魚委翻。

    〕 3周以晉以護為太師。

     4辛醜,上祀南郊,大赦;乙巳,祀北郊。

     5辛亥,周王耕藉田。

     6癸醜,周立王後獨孤氏。

    〔後,獨孤信之女。

    〕 7戊午,上祀明堂。

     8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沈泰奔齊。

    〔泰進不能救侯安都之覆敗,退不能制魯悉達之倔強,蓋懼罪而北奔也。

    考異曰:北齊帝紀在八月。

    今從陳帝紀。

    〕 9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以齊主昏虐滋甚,陰為自全之計,曲意撫循所部。

    消難尚高祖女,〔難,乃旦翻。

    齊主尊其父歡廟号高祖。

    〕情好不睦,公主訴之。

    〔好,呼到翻。

    〕上黨王渙之亡也,邺中大擾,疑其赴成臯。

    〔齊北豫州治虎牢,成臯之地也。

    〕消難從弟子瑞為尚書左丞,〔從,才用翻。

    〕與禦史中丞畢義雲有隙,義雲遣禦史張子階詣北豫州朿風聞,先禁消難典簽家客等。

    消難懼,密令所親中兵參軍裴藻托以私假,〔假,居訝翻,休假也。

    〕間行人關,請降于周。

    〔間,古苋翻;下間道同。

    降,戶江翻。

    〕 三月,甲午,周遣柱國達奚武、大将軍楊忠帥騎士五千迎消難,〔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下同。

    〕從間道馳入齊境五百裡,前後三遣使報消難,皆不報。

    〔使,疏吏翻。

    〕去虎牢三十裡,武疑有變,欲還,忠曰:「有進死,無退生!」獨以千騎夜趣城下。

    〔趣,七喻翻。

    〕城四面峭絕,〔峭,七笑翻。

    〕但聞擊柝聲。

    武親來,麾數百騎西去,忠勒餘騎不動,俟門開而入,馳遣召武。

    齊鎮城伏敬遠勒甲士二千人據東城,〔鎮城,即防城大都督之任。

    東城,虎牢城之東偏也。

    北史作「東陴」。

    〕舉烽嚴警。

    武憚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物,以消難及其屬先歸,忠以三千騎為殿。

    〔殿,丁練翻。

    〕至洛南,皆解鞍而卧。

    齊衆來追,至洛北,忠洛北,忠謂将士曰:「但飽食,今在死地,賊必,不敢渡水!」已而果然,乃徐引還。

    武歎曰:「達奚武自謂天下健兒,今日服矣!」周以消難為小司徒。

    〔唐六典曰:周之地官小司徒,中大夫也。

    後周依周官。

    杜佑通典:後周地官小司徒,上大夫,六命。

    考異曰:北齊帝紀:「四月,消難叛。

    」今從周書、典略。

    〕 10丁酉,齊主自晉陽還邺。

    〔考異曰:北齊帝紀:「天保七年八月,帝如晉陽。

    」不言其還。

    八年,四月,帝在城東馬射,敕京師婦女悉赴觀。

    是在邺也。

    此月又言「至自晉陽」。

    六月,乙醜,帝自晉陽北巡,則又複在晉陽。

    必有差互今不敢增損。

    〕 11齊發兵援送梁永嘉王莊于江南,冊拜王琳為梁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琳遣兄子叔寶帥所部十州刺史子弟赴邺。

    琳奉莊即皇帝位,〔考異曰:北齊帝紀:「十一月,乙巳,琳遣使請立莊,仍以江州内屬,令莊居之。

    十二月,癸酉,诏莊為梁主,進居九泒。

    」今從陳書及典略。

    然陳書、典略皆雲立莊于酄州。

    按琳時在湓城。

    蓋始居江州,後遷郢州耳。

    〕改元天啟。

    追谥建安公淵明曰闵皇帝。

    〔淵明廢見上卷梁敬帝紹泰元年。

    卒見太平元年。

    〕蔣以琳為侍中、大将軍、中書監,餘依齊朝之命。

    〔朝,直遙翻。

    〕 12夏,四月,甲子,上享太廟。

     13乙醜,上使人害梁敬帝,立梁武林侯谘之子季卿為江陰王。

     14己巳,周以太師護為亥州牧。

    〔後周雍州牧,九命。

    雍,于用翻。

    〕 15甲戌,周王後獨孫氏殂。

     16辛巳,齊大赦。

     17齊主以旱祈雨于西門豹祠,不應,毀之,并掘其耱。

    〔戰國時,魏以西門豹為邺令,鑿十二渠以利民,故祠、耱皆在邺。

    〕 18五月,癸巳,餘孝頃等屯二萬軍于工塘,連八城以逼周迪。

    〔「等」下有「衆」字,文意乃暢。

    〕迪懼,請和,并送兵糧。

    樊猛等欲受盟而還;〔還,從宣翻,又如字。

    〕孝頃貪其利,不許,樹栅圍之。

    由是猛等與孝頃不協。

     19周以大司空侯莫陳崇為大宗伯。

     20癸醜,齊廣陵南城主張顯和、長史張僧那各帥所部來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 21辛醜,齊以尚書令長廣王湛錄尚書事,骠騎大将軍平秦王歸彥為尚書左仆射。

    〔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甲辰,以前左仆射楊愔為尚書令。

     22辛酉,上幸大莊嚴寺舍身;〔前車覆矣,後車不知戒。

    耳目習于事佛,不知其非也。

    〕壬戌,群臣表請還宮。

     23六月,乙醜,齊主北巡,以太子殷監國,〔監,工銜翻。

    〕因立大都督府與尚書省分理衆務,仍開府置佐。

    齊主特崇其選,以趙郡王叡為侍中、攝大都督府長史。

     24己巳,诏司空侯瑱與領軍将軍徐度帥舟師為前軍以讨王琳。

    〔帥,讀曰率。

    〕 25齊主至祁連池;〔祁連池,即汾陽之天池,北人謂天為祁連。

    〔戊寅,還晉陽。

    〕 26秋,戊,戍上幸石頭,送侯瑱等。

    〔秋七月戊戌也。

    【章:十二行本正有「七月」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 27高州刺史黃法鳓、吳興太守沈恪、甯州刺史周敷〔時蓋即臨川故郡置甯州,以敷為刺史。

    〕合兵救周迪。

    敷自臨川故郡斷江口,〔斷,音短。

    〕分兵攻餘孝頃别城。

    樊猛等不救而沒;劉廣德乘流先下,故獲全。

    孝頃等皆棄舟引兵步走,迪追擊,盡擒之,送孝頃及李孝欽于建康,歸樊猛于王琳。

     28甲辰,上遣吏部尚書謝哲往谕王琳。

    哲,朏之孫也。

    〔謝朏,莊之子,曆仕宋、齊、梁。

    朏,敷尾翻。

    〕 29八月,甲子,周大赦。

     30乙醜,齊主還邺。

     31辛未,未诏臨川王蒨西讨,〔蒨,倉甸翻。

    〕以舟師五萬發建康,上幸冶城寺送之。

     33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徐敬成許王子晉以厚賂,子晉及僞以小船依鵺而釣,〔鵺,音榻。

    〕夜,戴之上岸,入深草中,步投陳軍,還建康自劾;上引見,并宥之,〔上,時掌翻。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見,賢遍翻。

    〕戊寅,複其本官。

    〔文育、安都敗軍而不誅,遽複其官,何也﹖二人當時名将,誅之則無以為用故也。

    〕 34謝哲返命,王琳請還湘州,诏追衆軍還。

    癸未,衆軍至自大雷。

     35九月,甲申,〔【嚴:「申」改「辰」。

    】〕周封少師元羅為韓國公以紹魏後。

    〔江陵之陷,元羅還魏。

    〕 36丁未,周王如同州;冬,十月,辛酉,還長安。

     37餘孝頃之弟孝劢及子公揚猶據舊栅不下;〔新吳舊栅也。

    劢,音遇。

    揚,餘章翻。

    〕庚午,诏開府儀同三司周文育都督衆軍出豫章讨之。

     38齊三台城,更名銅爵曰金鳳,金虎曰聖應,冰井曰崇光。

    〔魏武築三台于邺城西北,皆因城為之基;中曰銅爵台,高十丈,石虎更增二丈;南曰金虎台,北曰冰井台,皆高八丈。

    更,工衡翻。

    〕十一月,甲午,齊主至邺,大赦。

    齊主遊三台,戲以槊刺都督尉子輝,應手而斃。

    〔槊,色角翻。

    刺,七亦翻。

    考異曰:北史作「子耀」。

    今從北齊書、典略。

    〕 常山王演以帝沈湎,憂憤形于顔色。

    帝覺之,曰:「但令汝在,我何為一縱樂!」〔沈,持林翻。

    樂,音洛。

    〕演唯涕泣拜伏,竟無所言。

    帝亦大悲,抵杯于地曰:「汝似嫌我如是,自今敢進酒者斬之!」因取所禦杯盡壞棄。

    〔壞,音怪。

    〕未幾,沈湎益甚,或于諸貴戚家角力批拉,〔幾,居豈翻。

    沈,持林翻。

    批,白結翻,又偏迷翻,手擊也。

    拉,盧合翻。

    〕不限貴賤,唯演至,則内外肅然。

    演又密撰事條,将谏,其友王晞以為不可;〔諸王宮寮有師有友。

    〕演不從,因間極言,〔間,古苋翻。

    〕遂逢大怒。

    演性頗嚴,尚書郎中剖斷有失,〔斷,丁亂翻。

    〕辄加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