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六

關燈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梁紀二十二〔起旃蒙大淵獻(乙亥),盡柔兆困敦(丙子),凡二年。

    〕 紹泰元年〔(乙亥、五五五)是年十月方改元。

    〕 1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劉棻将兵援江陵,〔吳孫暼寶鼎元年,分零陵北部都尉置邵陵郡;隋廢邵陵郡為邵陽縣,屬長沙郡;唐為邵州。

    棻,符分翻。

    将,即亮翻。

    〕至三百裡灘,部曲宋文徹殺之,帥其衆還據邵陵。

    〔帥,讀曰率。

    〕 2梁王詧即皇帝位于江陵,〔詧,字理孫,梁昭明太子之第三子也。

    考異曰:周書詧傳雲:「詧在位八載,保定二年薨。

    」然則詧雖以甲戌年為魏所立,乙亥年乃即位改元也。

    〕改元大定;追尊昭明太子為昭明皇帝,廟号高宗,妃蔡氏為昭德皇後;尊其母龔氏為皇太後,立妻王氏為皇後,子巋為皇太子。

    〔巋,區韋翻,又苦鬼翻,又丘愧翻。

    〕賞刑制度并同王者,唯上疏于魏則稱臣,奉其正朔。

    〔上,時掌翻。

    〕至于宮爵其下,亦依梁氏之舊,其勳級則兼用柱國等名。

    〔勳級,置以賞功。

    柱國,魏所置也,為勳級之首。

    〕以咨議參軍蔡大寶為侍中、尚書令,參掌選事。

    〔選,須絹翻。

    〕外兵參軍太原王操為五兵尚書。

    大寶嚴整有智謀,雅達政事,〔雅,素也。

    〕文辭贍速,後梁主推心任之,以為謀主,比之諸葛孔明;操亦亞之。

    追贈邵陵王綸太宰,谥曰壯武;〔邵陵王綸死于大寶二年。

    〕河東王譽丞相,谥曰武桓。

    〔河東王譽死于大寶元年。

    〕以莫勇為武州刺史,魏永壽為巴州刺史,〔武州、巴州皆置于江陵之南岸,二将尋為侯平所擒,不能有二州也。

    〕 3湘州刺史王琳将兵自小桂北下,〔據姚思廉陳書,小桂,嶺名。

    輿地志:連州桂陽縣,漢屬桂陽郡,所謂小桂也。

    〕至蒸城,〔蓋漢臨蒸縣古城也,在衡州界。

    〕聞江陵已陷,為世祖發哀,三軍缟素,〔為,于僞翻。

    缟,古老翻。

    〕遣别将侯平帥舟師攻後梁。

    〔帥,讀曰率。

    〕琳屯兵長沙,傳檄州郡,為進取之計。

    長沙王韶及上遊諸将皆推琳為盟主。

     4齊主使清河王嶽将兵攻安州,〔五代志:安陸郡,西魏置安州。

    〕以救江陵。

    嶽至義陽,江陵陷,因進軍臨江,郢州刺史陸法和及儀同三司宋莅舉州降之;〔降,戶江翻。

    考異曰:北史「宋莅」作「宋茞」。

    今從北齊紀。

    又北齊紀雲:「壬寅,嶽渡江,克夏首,送法和。

    」按典略,甲午,齊已召嶽還。

    今從典略。

    〕長史江夏太守王不從,殺之。

    〔夏,戶雅翻。

    〕甲午,齊召嶽還,使儀同三司清都慕容俨戍郢州。

    〔北齊書,慕容俨,清都武安人,皝之後也。

    按魏收地形志,東魏都邺,以魏郡置魏尹,武安縣屬焉。

    五代志:齊官有清都尹,蓋改魏尹為清都尹也。

    考異曰:梁紀:「四月,法和降齊,使侯瑱讨之。

    」按齊主與王僧辯書雲:「清河王嶽今次漢口,與陸居士相會。

    」然則法和先已降齊也。

    今從典略。

    〕王僧辯遣江州刺史侯瑱攻郢州,任約、徐世譜、宜豐侯循皆引兵會之。

    〔瑱,他甸翻,又音鎮。

    任,音壬。

    〕 5辛醜,齊立貞陽侯淵明為梁主,使其上黨王渙将兵送之,〔寒山之敗,貞陽沒于齊。

    〕徐陵、湛海珍等皆聽從淵明歸。

    〔武帝太清二年,徐陵使魏;魏禅于齊,而梁又有侯景之亂,是以留北。

    湛海珍降,見一百六十二卷三年。

    〕 6二月,癸醜,晉安王至自尋陽,入居朝堂,〔朝,直遙翻。

    〕即梁王位,時年十三。

    以太尉王僧辯為中書監、錄尚書、骠騎大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加陳霸先征西大将軍,以南豫州刺史侯瑱為江州刺史,湘州刺史蕭循為太尉,廣州刺史蕭勃為司徒,鎮東将軍張彪為郢州刺史。

     7齊主先使殿中尚書邢子才馳傳詣建康,與王僧辯書,以為:「嗣主沖藐,〔傳,張戀翻。

    藐,亡沼翻。

    〕未堪負荷。

    〔荷,下可翻,又如字。

    〕彼貞陽侯,梁武猶子,長沙之胤,〔貞陽雖為缧臣于齊,而貞陽侯則梁爵也,故與僧辯書稱「彼貞陽侯」。

    淵明,長沙王懿之子,武帝兄子,故曰猶子。

    〕以年以望,堪保金陵,故置為梁主,納于彼國。

    卿宜部分舟艦,迎接今主,〔分,扶問翻。

    艦,戶黯翻。

    〕并心一力,善建良圖。

    」乙卯,貞陽侯淵明亦與僧辯書求迎。

    僧辯複書曰:「嗣主體自宸極,受于又祖。

    〔「又」,當作「文」。

    蓋用受終于文祖事。

    【章:乙十一行本正作「文」;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十二行本作「父」。

    】〕明公傥能入朝,同獎王室,〔朝,直遙翻。

    〕伊、呂之任,佥曰仰歸;意在主盟,不敢聞命。

    」甲子,齊以陸法和為都督荊?雍等十州諸軍事、太尉、大都督、西南道大行台,〔梁置合州于合肥,立南谯郡于襄安縣界。

    襄安,漢之巢縣也,梁置蕲縣,隋改曰襄安,唐複曰巢縣。

    〕己卯,淵明又與僧辯書,僧辯不從。

     8魏以右仆射申徽為襄州刺史。

    〔魏既得梁雍州,改曰襄州,因襄陽以名州也。

    〕 9侯平攻後梁巴、武二州,故劉棻主帥趙朗殺宋文徹,以邵陵歸于王琳。

    〔帥,所類翻。

    〕 10三月,貞陽侯淵明至東關,散騎常侍裴之橫禦之。

    齊軍司尉瑾、儀同三司蕭軌南侵皖城,〔晉熙郡懷甯縣,漢之皖城也。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皖,戶闆翻。

    〕晉州刺史蕭惠以州降之。

    〔降,戶江翻。

    〕齊改晉熙為江州,〔齊晉州治平陽,故此晉州改為江州。

    〕以尉瑾為刺史。

    丙戌,齊克東關,斬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

     11丙申,齊主還邺,封世宗二子孝珩為廣甯王,〔珩,音行。

    〕延宗為安德王。

     12孫玚聞江陵陷,棄廣州還,〔玚,雉杏翻,又音暢。

    〕曲江侯勃複據有之。

    〔去年蕭勃避王琳居始興。

    複,扶又翻。

    〕 13魏太師泰遣王克、沈聟等還江南。

    〔去年,江陵陷,王克等入長安。

    〕泰得庾季才,厚遇之,令參掌太史。

    季才散私财,購親舊之為奴婢者,泰問:「何能如是﹖」對曰:「仆聞克國禮賢,古之道也。

    〔武王克商,釋箕子囚,式商容闾,封比幹墓,所謂禮賢也。

    〕今郢都覆沒,其君信有罪矣,〔江陵,楚之故都,古郢城及渚宮皆在其地。

    〕搢紳何咎,皆為皁隸!〔杜預曰:皁隸,賤官。

    皁,才早翻。

    隸,力計翻。

    〕鄙人羁旅,不敢獻言,誠竊哀之,故私購之耳。

    」泰乃悟曰:「吾之過也!微君,遂失天下之望!」因出令,免梁俘為奴婢者數千口。

     14夏,四月,庚申,齊主如晉陽。

     15五月,庚辰,侯平等擒莫勇、魏永壽。

    江陵之陷也,永嘉王莊生七年矣,〔莊,世子方等之子,元帝之孫。

    〕尼法慕匿之,〔尼,女夷翻。

    〕王琳迎莊,送之建康。

     16庚寅,齊主還邺。

     17王僧辯遣使奉啟于貞陽侯淵明,定君臣之禮,又遣别使奉表于齊,〔使,疏吏翻。

    〕以子顯及顯母劉氏、弟子世珍為質于淵明,〔質,音緻。

    考異曰:典略:「三月,辛卯,遣廷尉張種等送質于邺。

    」按淵明五月始入建康,疑太早,恐非。

    〕遣左民尚書周弘正至曆陽奉迎,〔晉武帝太康中,置左民尚書。

    唐六典:曹魏置左民尚書,晉惠帝置右戶尚書。

    唐戶部尚書,即左民、右戶之任也。

    〕因以晉安王為皇太子;淵明許之。

    淵明求度衛士三千,僧辯慮其為變,止受散卒千人。

    〔散,蘇旱翻。

    散卒者,赜散之卒,非敗散之卒也。

    敗散之散,去聲。

    〕庚子,遣龍舟法駕迎之,淵明與齊上黨王渙盟于江北,辛醜,自采石濟江。

    〔考異曰:梁紀:「七月,辛醜,淵明濟江。

    甲辰,入京師。

    」北齊紀:「五月,蕭明入建業。

    」按典略,「五月,庚子,僧辯逆淵明;辛醜,濟江;癸卯,至建康。

    」今從之。

    〕于是梁輿南渡,齊師北返。

    僧辯疑齊,擁懢中流,〔懢,與楫同,棹也;所以撥水行船。

    擁懢,附船而不鼓,則船定而不進。

    〕不敢就西岸。

    齊侍中裴英起衛送淵明,與僧辯會于江甯。

    癸卯,淵明入建康,望朱雀門而哭,逆者以哭對。

    丙午,即皇帝位,改元天成,以晉安王為皇太子,王僧辯為大司馬,陳霸先為侍中。

     18六月,庚戌朔,齊發民一百八十萬築長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恒州九百餘裡,〔幽州夏口,蓋即居庸下口也。

    幽州軍都縣西北有居庸關。

    濕餘水出上谷沮陽縣之東,南流出關,謂之下口。

    「夏」當作「下」。

    恒,戶登翻。

    〕命定州刺史趙郡王叡将兵監之。

    叡,琛之子也。

    〔趙郡王琛,即高永寶,歡之弟也。

    永寶,琛字。

    監,工銜翻。

    琛,醜林翻。

    〕 19齊慕容俨始入郢州而侯瑱等奄至城下,俨随方備禦,瑱等不能克;乘間出擊瑱等軍,大破之。

    〔間,古苋翻。

    〕城中食盡,煮草木根葉及靴皮帶角食之,〔靴,許戈翻。

    〕與士卒分甘共苦,堅守半歲,人無異志。

    貞陽侯淵明立,乃命瑱等解圍,瑱還鎮豫章。

    齊人以城在江外難守,因割以還梁。

    俨歸,望齊主,悲不自勝。

    〔勝,音升。

    〕齊主呼前,執其手,脫帽看發,歎息久之。

     20吳興太守杜龛,〔龛,苦含翻。

    〕王僧辯之伲也。

    僧辯以吳興為震州,〔因震澤以為州名。

    〕用龛為刺史,又以其弟侍中僧愔為豫章太守。

    〔愔,于今翻。

    〕 21壬子,齊主以梁國稱藩,诏凡梁民悉遣南還。

     22丁卯,齊主如晉陽;壬申,自将擊柔然。

    〔将,即亮翻。

    〕秋,七月,己卯,至白道,留辎重,〔重,直用翻。

    〕帥輕騎五千追柔然,壬午,及之于懷朔鎮。

    齊主親犯矢石,頻戰,大破之,至于沃野,獲其酋,〔水經注:雲中郡有白道嶺、白道川。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酋,慈秋翻。

    長,知兩翻。

    〕及生口二萬餘,牛羊數十萬。

    壬申,【章:十二行本「申」作「辰」;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還晉陽。

     23八月,辛巳,王琳自蒸城還長沙。

     24齊主還邺,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章:十二行本「家」下有「學者」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論難于前,〔去,羌呂翻。

    難,乃旦翻。

    〕遂敕道士皆剃發為沙門;有不從者,殺四人,乃奉命。

    于是齊境皆無道士。

    〔今道家有太霄琅書經雲:人行大道,号曰道士。

    士者何,理也,事也。

    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曰道士。

    餘按此說,是道流智吾儒經解大義以演繹道士二字。

    道家雖曰宗老子,而西漢以前未嘗以道士自名,至東漢始有張道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