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于吉等,其實與佛教皆起于東漢之時。
〕 25初,王僧辯與陳霸先共滅侯景,〔見一百六十四卷世祖承聖元年。
〕情好甚笃,僧辯為子頠娶霸先女,〔好,呼到翻。
為,于僞翻。
頠,魚委翻。
〕會僧辯有母喪,未成婚。
僧辯居石頭城,霸先在京口,僧辯推心待之,頠兄顗屢谏,不聽。
〔顗,魚豈翻。
〕及僧辯納貞陽侯淵明,霸先遣使苦争之,〔使,疏吏翻。
〕往返數四,僧辯不從。
霸先竊歎,謂所親曰:「武帝子孫甚多,唯孝元能複雠雪恥,〔謂誅滅侯景也。
〕其子何罪,而忽廢之!吾與王公并處托孤之地,〔處,昌呂翻。
〕而王公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為乎!」〔僧辯立淵明,名不正而言不順,故奸雄得因以為資。
〕乃密具袍數千領及錦彩金銀為賞賜之具。
會有告齊師大舉至壽春将入寇者,僧辯遣記室江旰告霸先,使為之備。
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旰,古汗翻。
〕舉兵襲僧辯。
九月,壬寅,召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棱謀之。
〔将,即亮翻;下同。
〕棱以為難,霸先懼其謀洩,以手巾絞棱,〔今人盥洗,以布拭手,長七八尺,謂之手巾。
〕悶絕于地,因閉于别室。
部分将士,〔分,扶問翻。
〕分賜金帛,以弟子著作郎昙朗鎮京口,知留府事,〔昙朗,霸先母弟休先之子。
昙,徒含翻。
〕使徐度、侯安都帥水軍趨石頭,〔帥,所類翻;下同。
趨,七喻翻。
〕霸先帥馬步自江乘羅落會之,〔江乘羅落,江乘縣之羅落橋。
自江乘至羅落橋,京口趨建康之大路,劉裕伐桓玄由此。
〕是夜,皆發,召杜棱與同行。
知其謀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為江旰征兵禦齊,不之怪也。
甲辰,安都引舟艦将趣石頭,〔艦,戶黯翻。
趣,七喻翻。
〕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進。
〔霸先控馬踟蹰,以觀安都之意,見安都決死前向,乃進。
嗔,昌真翻,恚怒也。
〕安都至石頭城北,棄舟登岸。
石頭城北接岡阜,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帶長刀,軍人捧之,投于女垣内,〔被,皮義翻。
女垣,城上堞也。
〕衆随而入,進及僧辯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門入。
僧辯方視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
僧辯遽走,遇子頠,與俱出合,帥左右數十人苦戰于聽事前,〔聽,讀曰廳。
〕力不敵,走登南門樓,拜請求哀。
霸先欲縱火焚之,僧辯與頠俱下就執。
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與齊師賜讨﹖」且曰:「何意全無備﹖」僧辯曰:「委公北門,何謂無備﹖」〔京口為建康北門。
〕是夜,霸先缢殺僧辯父子。
既而竟無齊兵,亦非霸先之谲也。
〔谲,古穴翻。
〕前青州刺史新安程靈洗帥所領救僧辯,力戰于石頭西門,軍敗;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
〔使,疏吏翻。
降,戶江翻。
〕霸先深義之,以為蘭陵太守,使助防京口。
〔守,式又翻。
〕乙巳,霸先為檄布告中外,列僧辯罪狀,且曰:「資斧所指,唯王僧辯父子兄弟,其餘親黨,一無所問。
」 丙午,貞陽侯淵明遜位,出就邸,〔考異曰:梁書:「九月,丙午,帝即皇帝位。
十月,己巳,大赦,改元。
」按長曆,丙午,九月二十九日;己巳,十月二十二日。
豈有即位二十四日始改元大赦乎!蓋丙午複梁王位,十月乃即帝位耳。
典略:「丁未,廢貞陽侯出就邸。
」今并從陳書。
〕百僚上晉安王表,勸進。
〔上,時掌翻。
〕冬,十月,己酉,晉安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改元紹泰。
〕中外文武賜位一等。
以貞陽侯淵明為司徒,封建安公。
告齊雲:「僧辯陰圖篡逆,故誅之,仍請稱臣于齊,永為藩國。
」齊遣行台司馬恭與梁人盟于曆陽。
26辛亥,齊主如晉陽。
27壬子,加陳霸先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将軍、揚?南徐二州刺史。
癸醜,以宜豐侯循為太保,建安公淵明為太傅,曲江侯勃為太尉,王琳為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帝之初為梁王也,諸藩皆進官,獨不及王琳,抑王僧辯雅知王琳之不可制邪!〕 28戊午,尊帝所生夏貴妃為皇太後,〔夏,戶雅翻。
〕立妃王氏為皇後。
29杜龛恃王僧辯之勢,〔龛,苦含翻。
〕素不禮于陳霸先,在吳興,每以法繩其宗族,霸先深怨之。
及将圖僧辯,密使兄子蒨還長城,〔長城縣,霸先與其宗族世居之。
晉太康三年,分烏程立長城縣,屬吳興郡,今湖州長興縣是也,在湖州西北七十裡。
蒨,七見翻。
〕立栅以備龛。
僧辯死,龛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
〔考異曰:典略作「韋載」。
今從梁、陳書。
今按典略若作「韋載」,則與梁、陳書同,不須考異矣。
〕吳郡太守王僧智,僧辯之弟也,亦據城拒守。
〔考異曰:南史雲,「僧智奔任約。
」今從典略。
〕陳菁至長城,收兵纔數百人,杜龛遣其将杜泰将精兵五千奄至,将士相視失色。
〔将,即亮翻;下同。
〕蒨言笑自若,部分益明,〔分,扶問翻。
〕衆心乃定。
泰晝夜苦攻,數旬,不克而退。
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義興屬縣卒皆霸先舊兵,善用弩,韋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監,工銜翻。
〕使射文育軍,約曰:「十射不兩中者死。
」〔射,而亦翻。
中,竹仲翻。
〕故每發辄斃一人,文育軍稍卻。
載因于城外據水立栅,相持數旬。
杜龛遣其從弟北叟将兵拒戰,〔從,才用翻;下同。
〕北叟敗,歸于義興。
霸先聞文育軍不利,辛未,自表東讨,留高州刺史侯安都、石州刺史杜棱宿衛台省。
〔五代志:永平郡,梁置石州,隋後改曰藤州。
宋白曰:藤州,治镡津縣,漢猛陵縣也。
〕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栅。
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從弟嗣先,僧辯之甥也。
僧辯死,嗣先亡就嗣徽,嗣徽以州入于齊。
〔五代志:江都郡清流縣,梁置新昌郡及谯州。
又,六合縣,置泰郡及秦州。
〕及陳霸先東讨義興,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将精兵五千乘虛襲建康,是日,襲據石頭,遊騎至阙下。
侯安都閉門藏旗幟,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窺賊者斬!」〔幟,昌志翻。
陴,頻彌翻。
〕及夕,嗣徽等收兵還石頭。
安都夜為戰備,将旦,嗣等又至,安都帥甲士三百開東、西掖門出戰,〔台城正南端門,其左、右二門曰東、西掖門。
帥,讀曰率。
〕大破之,嗣徽等奔還石頭,不敢複逼台城。
〔複,扶又翻。
〕 陳霸先遣韋載族弟翙赍書谕載,〔翙,呼會翻。
〕丁醜,載及杜北叟皆降,〔降,戶江翻。
〕霸先厚撫之,以翙監義興郡,〔監,工銜翻。
〕引載置左右,與之謀議。
霸先卷甲還建康,〔卷,讀曰卷。
考異曰:梁書:「十一月,庚寅,霸先還建康。
」按庚寅,十一月十三日,太晚。
且庚寅以前,霸先已有在建康與齊相拒事迹。
今從陳書。
〕使周文育讨杜龛,救長城。
将軍黃他攻王僧智于吳郡,不克,霸筅使甯遠将軍裴忌助之。
忌選所部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按陳霸先自義興還建康,遣裴忌助黃他攻吳郡,自錢塘直趣吳郡,非路也,錢塘必誤。
趣,七喻翻。
〕夜,至城下,鼓噪薄之。
〔薄,伯各翻。
〕僧智以為大軍至,輕舟奔吳興。
忌入據吳郡,因以忌為太守。
十一月,己卯,齊遣兵五千渡江據姑孰,以應徐嗣徽、任約。
陳霸先使合州刺史徐度立栅于冶城。
庚寅,【章:乙十一行本「寅」作「辰」;退齋校同。
】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五代志:锺離郡,梁置北徐州,齊改曰楚州,管下定遠縣,梁置安州。
江都郡山陽縣有淮陰郡,東魏置淮州。
翟,直格翻。
〕将兵萬人于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
〔胡墅,在大江北岸,對石頭城。
墅,神與翻。
〕霸先問計于韋載,載曰:「齊師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
今可急于淮南因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淮南,秦淮之南也。
輸,式喻翻;下運輸同。
〕分兵絕彼之糧運,則【章:十二行本「則」上有「使進無所資」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齊将之首旬日可緻。
」〔将,即亮翻。
〕霸先從之。
癸未,使侯安都夜襲胡墅,〔考異曰:典略作「己巳」。
按長曆,是月戊寅朔,無己巳。
今從陳書。
〕燒齊船千餘艘;〔艘,蘇遭翻。
〕仁威将軍周鐵虎斷齊運輸,〔斷,音短。
〕擒其北徐州刺史張領州;〔五代志:琅邪郡,舊置北徐州。
〕仍遣韋載于大航築侯景故壘,使杜棱守之。
〔航,戶剛翻。
〕齊人于倉門、水南立二栅,〔倉門,石頭倉城門。
水南,秦淮水之南。
〕與梁兵相拒。
壬辰,齊大都督蕭軌将兵屯江北。
30初,齊平秦王歸彥幼孤,高祖令清河昭武王嶽養之,〔歸彥,高歡族弟也。
歸彥父徽,于歡有舊恩,故歡憐其孤而命嶽養之。
歡廟号高祖。
〕嶽情禮甚薄,歸彥心銜之。
及顯祖即位,歸彥為領軍大将軍,大被寵遇;〔被,皮義翻。
〕嶽謂其德己,更倚賴之。
嶽屢将兵立功,有威名,而性豪侈,好酒色,〔好,呼到翻。
〕起第于城南,〔城南,邺城之南。
〕聽事後開巷。
〔聽,讀曰廳。
〕歸彥谮之于帝曰:「清河僭拟宮禁,制為永巷,但無阙耳。
」帝由是惡之。
〔惡,烏路翻。
〕帝納倡薛氏于後宮,〔倡,尺良翻,優也。
〕嶽先嘗因其姊迎之至第。
帝夜遊于薛氏家,其姊為其父乞司徒。
〔為,于僞翻。
〕帝大怒,懸其姊,鋸殺之。
讓嶽以奸,嶽不服,帝益怒,乙亥,使歸彥鸩嶽。
嶽自訴無罪,歸彥曰:「飲之則家全。
」飲之而卒,葬贈如禮。
薛嫔有寵于帝,〔嫔,毗賓翻。
〕久之,帝忽思其與嶽通,無故斬首,藏之于懷,出東山宴飲。
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于柈上,〔探,吐南翻。
柈,蒲官翻。
〕支解其屍,弄其髀為琵琶,一座大驚。
帝方收取,對之流涕曰:「佳人難再得!」〔漢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載屍以出,被發步哭而随之。
〔被,皮義翻。
〕 31甲辰,徐嗣徽等攻冶城栅,陳霸先将精甲自西明門出擊之,嗣徽等大敗,留柳達摩等守城,自往采石迎齊援。
32以郢州刺史宜豐侯循為太保,廣州刺史曲江侯勃為司空,并征入侍。
循受太保而辭不入。
勃方謀舉兵,遂不受命。
33鎮南将軍王琳侵魏,魏大将軍豆盧甯禦之。
〔姓氏志:豆盧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降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賜以為氏。
〕 34十二月,癸醜,侯安都襲秦郡,破徐嗣
〕 25初,王僧辯與陳霸先共滅侯景,〔見一百六十四卷世祖承聖元年。
〕情好甚笃,僧辯為子頠娶霸先女,〔好,呼到翻。
為,于僞翻。
頠,魚委翻。
〕會僧辯有母喪,未成婚。
僧辯居石頭城,霸先在京口,僧辯推心待之,頠兄顗屢谏,不聽。
〔顗,魚豈翻。
〕及僧辯納貞陽侯淵明,霸先遣使苦争之,〔使,疏吏翻。
〕往返數四,僧辯不從。
霸先竊歎,謂所親曰:「武帝子孫甚多,唯孝元能複雠雪恥,〔謂誅滅侯景也。
〕其子何罪,而忽廢之!吾與王公并處托孤之地,〔處,昌呂翻。
〕而王公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為乎!」〔僧辯立淵明,名不正而言不順,故奸雄得因以為資。
〕乃密具袍數千領及錦彩金銀為賞賜之具。
會有告齊師大舉至壽春将入寇者,僧辯遣記室江旰告霸先,使為之備。
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旰,古汗翻。
〕舉兵襲僧辯。
九月,壬寅,召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棱謀之。
〔将,即亮翻;下同。
〕棱以為難,霸先懼其謀洩,以手巾絞棱,〔今人盥洗,以布拭手,長七八尺,謂之手巾。
〕悶絕于地,因閉于别室。
部分将士,〔分,扶問翻。
〕分賜金帛,以弟子著作郎昙朗鎮京口,知留府事,〔昙朗,霸先母弟休先之子。
昙,徒含翻。
〕使徐度、侯安都帥水軍趨石頭,〔帥,所類翻;下同。
趨,七喻翻。
〕霸先帥馬步自江乘羅落會之,〔江乘羅落,江乘縣之羅落橋。
自江乘至羅落橋,京口趨建康之大路,劉裕伐桓玄由此。
〕是夜,皆發,召杜棱與同行。
知其謀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為江旰征兵禦齊,不之怪也。
甲辰,安都引舟艦将趣石頭,〔艦,戶黯翻。
趣,七喻翻。
〕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進。
〔霸先控馬踟蹰,以觀安都之意,見安都決死前向,乃進。
嗔,昌真翻,恚怒也。
〕安都至石頭城北,棄舟登岸。
石頭城北接岡阜,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帶長刀,軍人捧之,投于女垣内,〔被,皮義翻。
女垣,城上堞也。
〕衆随而入,進及僧辯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門入。
僧辯方視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
僧辯遽走,遇子頠,與俱出合,帥左右數十人苦戰于聽事前,〔聽,讀曰廳。
〕力不敵,走登南門樓,拜請求哀。
霸先欲縱火焚之,僧辯與頠俱下就執。
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與齊師賜讨﹖」且曰:「何意全無備﹖」僧辯曰:「委公北門,何謂無備﹖」〔京口為建康北門。
〕是夜,霸先缢殺僧辯父子。
既而竟無齊兵,亦非霸先之谲也。
〔谲,古穴翻。
〕前青州刺史新安程靈洗帥所領救僧辯,力戰于石頭西門,軍敗;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
〔使,疏吏翻。
降,戶江翻。
〕霸先深義之,以為蘭陵太守,使助防京口。
〔守,式又翻。
〕乙巳,霸先為檄布告中外,列僧辯罪狀,且曰:「資斧所指,唯王僧辯父子兄弟,其餘親黨,一無所問。
」 丙午,貞陽侯淵明遜位,出就邸,〔考異曰:梁書:「九月,丙午,帝即皇帝位。
十月,己巳,大赦,改元。
」按長曆,丙午,九月二十九日;己巳,十月二十二日。
豈有即位二十四日始改元大赦乎!蓋丙午複梁王位,十月乃即帝位耳。
典略:「丁未,廢貞陽侯出就邸。
」今并從陳書。
〕百僚上晉安王表,勸進。
〔上,時掌翻。
〕冬,十月,己酉,晉安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改元紹泰。
〕中外文武賜位一等。
以貞陽侯淵明為司徒,封建安公。
告齊雲:「僧辯陰圖篡逆,故誅之,仍請稱臣于齊,永為藩國。
」齊遣行台司馬恭與梁人盟于曆陽。
26辛亥,齊主如晉陽。
27壬子,加陳霸先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将軍、揚?南徐二州刺史。
癸醜,以宜豐侯循為太保,建安公淵明為太傅,曲江侯勃為太尉,王琳為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帝之初為梁王也,諸藩皆進官,獨不及王琳,抑王僧辯雅知王琳之不可制邪!〕 28戊午,尊帝所生夏貴妃為皇太後,〔夏,戶雅翻。
〕立妃王氏為皇後。
29杜龛恃王僧辯之勢,〔龛,苦含翻。
〕素不禮于陳霸先,在吳興,每以法繩其宗族,霸先深怨之。
及将圖僧辯,密使兄子蒨還長城,〔長城縣,霸先與其宗族世居之。
晉太康三年,分烏程立長城縣,屬吳興郡,今湖州長興縣是也,在湖州西北七十裡。
蒨,七見翻。
〕立栅以備龛。
僧辯死,龛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
〔考異曰:典略作「韋載」。
今從梁、陳書。
今按典略若作「韋載」,則與梁、陳書同,不須考異矣。
〕吳郡太守王僧智,僧辯之弟也,亦據城拒守。
〔考異曰:南史雲,「僧智奔任約。
」今從典略。
〕陳菁至長城,收兵纔數百人,杜龛遣其将杜泰将精兵五千奄至,将士相視失色。
〔将,即亮翻;下同。
〕蒨言笑自若,部分益明,〔分,扶問翻。
〕衆心乃定。
泰晝夜苦攻,數旬,不克而退。
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義興屬縣卒皆霸先舊兵,善用弩,韋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監,工銜翻。
〕使射文育軍,約曰:「十射不兩中者死。
」〔射,而亦翻。
中,竹仲翻。
〕故每發辄斃一人,文育軍稍卻。
載因于城外據水立栅,相持數旬。
杜龛遣其從弟北叟将兵拒戰,〔從,才用翻;下同。
〕北叟敗,歸于義興。
霸先聞文育軍不利,辛未,自表東讨,留高州刺史侯安都、石州刺史杜棱宿衛台省。
〔五代志:永平郡,梁置石州,隋後改曰藤州。
宋白曰:藤州,治镡津縣,漢猛陵縣也。
〕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栅。
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從弟嗣先,僧辯之甥也。
僧辯死,嗣先亡就嗣徽,嗣徽以州入于齊。
〔五代志:江都郡清流縣,梁置新昌郡及谯州。
又,六合縣,置泰郡及秦州。
〕及陳霸先東讨義興,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将精兵五千乘虛襲建康,是日,襲據石頭,遊騎至阙下。
侯安都閉門藏旗幟,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窺賊者斬!」〔幟,昌志翻。
陴,頻彌翻。
〕及夕,嗣徽等收兵還石頭。
安都夜為戰備,将旦,嗣等又至,安都帥甲士三百開東、西掖門出戰,〔台城正南端門,其左、右二門曰東、西掖門。
帥,讀曰率。
〕大破之,嗣徽等奔還石頭,不敢複逼台城。
〔複,扶又翻。
〕 陳霸先遣韋載族弟翙赍書谕載,〔翙,呼會翻。
〕丁醜,載及杜北叟皆降,〔降,戶江翻。
〕霸先厚撫之,以翙監義興郡,〔監,工銜翻。
〕引載置左右,與之謀議。
霸先卷甲還建康,〔卷,讀曰卷。
考異曰:梁書:「十一月,庚寅,霸先還建康。
」按庚寅,十一月十三日,太晚。
且庚寅以前,霸先已有在建康與齊相拒事迹。
今從陳書。
〕使周文育讨杜龛,救長城。
将軍黃他攻王僧智于吳郡,不克,霸筅使甯遠将軍裴忌助之。
忌選所部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按陳霸先自義興還建康,遣裴忌助黃他攻吳郡,自錢塘直趣吳郡,非路也,錢塘必誤。
趣,七喻翻。
〕夜,至城下,鼓噪薄之。
〔薄,伯各翻。
〕僧智以為大軍至,輕舟奔吳興。
忌入據吳郡,因以忌為太守。
十一月,己卯,齊遣兵五千渡江據姑孰,以應徐嗣徽、任約。
陳霸先使合州刺史徐度立栅于冶城。
庚寅,【章:乙十一行本「寅」作「辰」;退齋校同。
】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五代志:锺離郡,梁置北徐州,齊改曰楚州,管下定遠縣,梁置安州。
江都郡山陽縣有淮陰郡,東魏置淮州。
翟,直格翻。
〕将兵萬人于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
〔胡墅,在大江北岸,對石頭城。
墅,神與翻。
〕霸先問計于韋載,載曰:「齊師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
今可急于淮南因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淮南,秦淮之南也。
輸,式喻翻;下運輸同。
〕分兵絕彼之糧運,則【章:十二行本「則」上有「使進無所資」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齊将之首旬日可緻。
」〔将,即亮翻。
〕霸先從之。
癸未,使侯安都夜襲胡墅,〔考異曰:典略作「己巳」。
按長曆,是月戊寅朔,無己巳。
今從陳書。
〕燒齊船千餘艘;〔艘,蘇遭翻。
〕仁威将軍周鐵虎斷齊運輸,〔斷,音短。
〕擒其北徐州刺史張領州;〔五代志:琅邪郡,舊置北徐州。
〕仍遣韋載于大航築侯景故壘,使杜棱守之。
〔航,戶剛翻。
〕齊人于倉門、水南立二栅,〔倉門,石頭倉城門。
水南,秦淮水之南。
〕與梁兵相拒。
壬辰,齊大都督蕭軌将兵屯江北。
30初,齊平秦王歸彥幼孤,高祖令清河昭武王嶽養之,〔歸彥,高歡族弟也。
歸彥父徽,于歡有舊恩,故歡憐其孤而命嶽養之。
歡廟号高祖。
〕嶽情禮甚薄,歸彥心銜之。
及顯祖即位,歸彥為領軍大将軍,大被寵遇;〔被,皮義翻。
〕嶽謂其德己,更倚賴之。
嶽屢将兵立功,有威名,而性豪侈,好酒色,〔好,呼到翻。
〕起第于城南,〔城南,邺城之南。
〕聽事後開巷。
〔聽,讀曰廳。
〕歸彥谮之于帝曰:「清河僭拟宮禁,制為永巷,但無阙耳。
」帝由是惡之。
〔惡,烏路翻。
〕帝納倡薛氏于後宮,〔倡,尺良翻,優也。
〕嶽先嘗因其姊迎之至第。
帝夜遊于薛氏家,其姊為其父乞司徒。
〔為,于僞翻。
〕帝大怒,懸其姊,鋸殺之。
讓嶽以奸,嶽不服,帝益怒,乙亥,使歸彥鸩嶽。
嶽自訴無罪,歸彥曰:「飲之則家全。
」飲之而卒,葬贈如禮。
薛嫔有寵于帝,〔嫔,毗賓翻。
〕久之,帝忽思其與嶽通,無故斬首,藏之于懷,出東山宴飲。
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于柈上,〔探,吐南翻。
柈,蒲官翻。
〕支解其屍,弄其髀為琵琶,一座大驚。
帝方收取,對之流涕曰:「佳人難再得!」〔漢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載屍以出,被發步哭而随之。
〔被,皮義翻。
〕 31甲辰,徐嗣徽等攻冶城栅,陳霸先将精甲自西明門出擊之,嗣徽等大敗,留柳達摩等守城,自往采石迎齊援。
32以郢州刺史宜豐侯循為太保,廣州刺史曲江侯勃為司空,并征入侍。
循受太保而辭不入。
勃方謀舉兵,遂不受命。
33鎮南将軍王琳侵魏,魏大将軍豆盧甯禦之。
〔姓氏志:豆盧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降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賜以為氏。
〕 34十二月,癸醜,侯安都襲秦郡,破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