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九

關燈
〔邙阪,北邙之阪也。

    帥,讀曰率。

    〕至太和谷,與周軍遇,韶即馳告諸營,追集騎士,結陳以等之。

    〔陳,讀曰陣;下光陳同。

    〕韶為左軍,蘭陵王長恭為中軍,斛律光為右軍。

    周人不意其至,皆忷懼。

    〔忷,許拱翻。

    〕韶遙謂周人曰:「汝宇文護纔得其母,遽來為寇,何也﹖」周人曰:「天遣我來,有何可問!」韶曰:「天道賞善罰惡,當遣汝送死來耳!」 周人以步兵在前,上山逆戰。

    〔上北邙逆齊兵與戰。

    上,時掌翻。

    〕韶且戰且卻以誘之;〔誘,音酉。

    〕待其力弊,然後下馬擊之。

    周師大敗,一時瓦解,投墜溪谷死者甚衆。

     蘭陵王長恭以五百騎突入周軍,遂至金墉城下。

    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

    周師在城下者亦解圍遁去,委棄營幕,自邙山至縠水,〔水經:谷水出弘農渑池縣墦冢林谷陽谷,東北過谷城縣北,吊東過河南縣北,東南入于洛。

    〕三十裡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

    唯齊公憲、達奚武及庸忠公王雄在後,勒兵拒戰。

    〔谥法:危身奉上曰忠。

    〕 王雄馳馬沖斛律光陳,光退走,雄追之。

    光左右皆散,唯餘一奴一矢。

    雄按擡不及光者丈餘,〔擡,色角翻。

    〕謂光曰:「吾惜爾不殺,當生将爾見天子。

    」光射雄中額,雄抱馬走,至營而卒。

    〔射,而亦翻。

    中,竹仲翻。

    卒,子恤翻。

    〕軍中益懼。

     齊公憲拊循督勵,衆心小安。

    至夜,收軍,憲欲待明更戰。

    達奚武曰:「洛陽軍散,人情震駭,若不因迄速還,明日欲歸不得。

    武在軍久,備見形勢;公少年未經事,〔少,詩照翻。

    〕豈可以數營士卒委之虎口乎!」乃還。

    權景宣亦棄豫州走。

     丁卯,齊主至洛陽。

    己巳,以段韶為太宰,斛律光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賞戰勝之功也。

    〕壬申,齊主如虎牢,遂自滑台如黎陽,丙子,至邺。

     楊忠引兵出沃野,應接突厥,軍糧不給,諸軍憂之,計無所出。

    忠乃招誘稽胡酋長鹹在坐,〔此稽胡與離石稽胡同種,散居銀、夏之間。

    誘,音酉。

    酋,慈秋翻。

    長,知兩翻。

    坐,徂卧翻。

    〕詐使河州刺史王傑勒兵鳴鼓而至,曰:「大耱宰已平洛陽,欲與突厥共讨稽胡之不服者。

    」坐者皆懼,忠慰谕而遣之。

    于是諸胡相帥饋輸,軍糧填積。

    屬周師罷歸,忠亦還。

    〔帥,讀曰率。

    屬,之欲翻。

    〕 晉公護本無将略,是行也,又非本心,故無功,〔兵出無名,事故不成,其宇文護之謂乎!将,即亮翻。

    〕 32是歲,齊山東大水,饑死者不可勝計。

    〔勝,音升。

    〕 33宕昌王梁彌定屢寇周邊,周大将軍田弘讨滅之,以其地置宕州。

    〔宕州在長安西南一千六百五十六裡。

    宕,徒浪翻。

    〕 六年〔(乙酉、五六五)〕 1春,正月,癸卯,齊以任城王湝為大司馬。

    〔湝,戶皆翻,又音皆。

    任,音壬。

    〕 2齊主如晉陽。

     3二月,辛醜,周遣陳公純、許公貴、神武公窦毅、南陽公楊薦等〔魏收志:朔州有神武郡,領尖山、樹頹二縣。

    水經注:樹頹水出沃陽縣東山下,西南流,右合話升爰水。

    其水左合中陵川。

    後魏置神武郡于神武川,治尖山縣。

    隋為神武縣,屬馬邑郡。

    薦,在甸翻。

    〕備皇後儀衛行殿,并六宮百二十人,詣突厥可汗牙帳逆女。

    毅,熾之兄子也。

    〔熾時為柱國。

    周主既誅宇文護,以為太傅。

    〕 4丙寅,周似柱國安武公李穆為大司空,綏德公陸通為大司寇。

    〔李穆、陸通,皆縣公也。

    五代志:襄陽郡舊有安武縣,西魏并為南漳縣。

    雕陰郡有綏德縣,西魏置。

    〕 5壬申,周主如岐州。

     6夏,四月,甲寅,以安成王顼為司空。

     顼以帝弟之重,勢傾朝野。

    直兵鮑僧叡,恃顼勢為不法,〔自秦以來,王公府皆有直兵。

    〕禦史中丞徐陵為奏彈之,從南台官屬引奏案而入。

    〔禦史台為南台。

    〕上見陵章服嚴肅,為斂容正坐。

    〔為,于僞翻;下上為同。

    〕陵進讀奏版,時顼在殿上侍立,仰視上,流汗失色。

    陵遣殿中禦史引顼下殿。

    〔殿中侍禦史,居殿中察非法,故使之引顼下殿。

    〕上為之免顼侍中、中書監。

    朝廷肅然。

     7丙〔【嚴:「丙」改「戊」。

    】〕午,齊大将軍東安王婁叡坐事免。

     8齊著作郎祖珽,有文學,多技藝,而疏率無行。

    〔珽,它鼎翻。

    技,渠绮翻。

    行,下孟翻。

    〕嘗為高祖中外府功曹,〔高歡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珽為府功曹。

    〕因宴失金叵羅,〔叵羅,杯鹛之屬。

    〔叵,普火翻。

    〕于珽髻上得之;又坐詐盜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

    〔珽與令史李雙、倉督成祖等作晉州啟請粟三千石,珽代功曹趙彥深宜教給之。

    事覺,鞭配。

    〕顯祖時,珽為秘書丞,盜華林遍略,及有他贓,當絞,除名為民。

    〔華林遍略,梁武帝集諸學士所撰也。

    南人持至邺下賣之,高澄集書吏,一日一夜寫畢,退還其本。

    珽盜遍略數帙,質錢樗蒲,重以得罪。

    至顯祖時,又盜遍略一部,乃拟補令史十餘人,皆有受,由是除名。

    〕顯祖雖僧其數犯法,而愛其才伎,令直中書省。

    〔伎,渠绮翻。

    〕 世祖為長廣王,珽為胡桃油獻之,〔珽善為胡桃油,以塗畫。

    〕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

    孝征夢殿下乘龍上天。

    」〔考征,祖珽字也。

    是時人多以字行。

    上,時掌翻。

    〕王曰:箬然,當使兄大富貴。

    」及即位,擢拜中書侍郎,遷散騎常侍。

    與和士開共為奸谄。

     珽私說士開曰:「君之寵幸,振古無比。

    〔振古,猶雲自古也。

    說,式芮翻;下宜說、微說同。

    〕宮車一日晚駕,〔晚,晏也,義與晏駕同。

    〕欲何以克終﹖」士開因從問計。

    珽曰:「宜說主上雲:『文襄、文宣、孝昭之子,俱不得立,今宜令皇太子早踐大位,以定君臣之分。

    』〔踐,慈演翻。

    分,扶問翻。

    〕若事成,中宮、少主必皆德君,此萬全計也。

    請君微說主上令粗解,〔少,詩照翻。

    粗,坐五翻。

    解,戶買翻,曉也。

    〕珽當自外上表論之。

    」士開許諾。

     會有彗星見。

    〔彗,祥歲翻。

    見,賢遍翻。

    〕太史奏雲:「彗,除舊布新之象,當有易主。

    」珽于是上書言:「陛下雖為天子,未為極貴,宜傳位東宮,且以上應天道。

    」并上魏顯祖禅子故事。

    〔見一百三十二卷宋明帝泰始六年。

    是上、并上,時掌翻;下公上同。

    〕齊主從之。

     丙子,使太宰段韶持節奉皇帝玺绶,傳位于太子緯。

    太子即皇帝位于晉陽宮,〔諱緯,字仁綱,武成帝之長子也。

    玺,斯氏翻。

    绶,音受。

    〕大赦,改元天統。

    又诏以太子妃斛律氏為皇後。

    于是群公上世祖尊号為太皇帝,軍國大事鹹以聞。

    使黃門侍郎馮子琮、尚書左丞胡長督粲輔導少主,出入禁中,專典敷奏。

    子琮,胡後之妹夫也。

     祖珽拜秘書監,加儀同三司,大被親寵,〔被,皮義翻。

    〕見重二宮。

     9丁醜,齊以賀拔仁為太師,侯莫陳相為太保,馮翊王潤為司徒,趙郡王叡為司空,何南〔【嚴:「南」改「間」。

    】〕王孝琬為尚書令。

    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為太尉,斛律光為大将軍,東安王婁叡為太尉,〔尉粲、婁叡并為太尉,此承齊紀之誤。

    按尉粲傳,粲為太傅,當從之。

    婁叡封郡王。

    五代志:琅邪郡沂水縣,舊置東安郡。

    〕尚書仆射趙彥深為左仆射。

    〔按齊紀,彥深自右仆射遷為左仆射。

    〕 10五月,突厥遣使至齊,〔使,疏吏翻。

    〕始與齊通。

     11六月,己巳,齊主使兼散騎常侍王季高來聘。

     12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13上遣都督程靈洗自鄱陽别道擊周迪,破之。

    迪與麾下十餘人竄于山穴中,日月浸久,從者亦稍苦之。

    〔從,才用翻。

    〕後遣人潛出臨川市魚鲑,〔吳人總稱魚菜為鲑,音戶皆翻。

    〕臨川太守駱牙執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之入山。

    其人誘迪出獵,〔守,式又翻。

    誘,音酉。

    〕勇士伏于道傍,出斬之。

    丙戌,傳首至建康。

     14庚寅,周主如奏州;八月丙子,還長安。

     15己卯,立皇子伯固為新安王,伯恭為晉安王,伯仁為廬陵王,伯義為江夏王。

    〔夏,戶雅翻。

    〕 16冬,十月,辛亥,周以函谷關城為通洛防,以金州刺史賀若敦為中州刺史,鎮函容。

    〔五代志:河南郡新安縣,後周置中州。

    杜佑曰:在今洛州新安縣東。

    〕 敦恃才負氣,顧其流輩皆為大将軍,敦獨未得,兼以湘州之役,全軍而返,謂宜受賞,翻得除名,〔事見上卷元年、二年。

    〕對台使出怨言。

    〔使,疏吏翻。

    〕晉公護怒,征,還逼令自殺。

    臨死,謂其子弼曰:「吾志平江南,今而不果,汝必成吾志。

    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因引錐刺弼舌出血以誡之。

    〔刺,七亦翻。

    弼能從父之志而取江南,不能守父之戒而保其身。

    〕 17十一月,癸未,齊太上皇至邺。

     18齊世祖之為長廣王也,數為顯祖所捶,〔數,所角翻。

    捶,止橤翻。

    〕心常銜之。

    顯祖每見祖珽,常呼為賊,故珽亦怨之;且欲求媚于世祖,乃說世祖曰:「文宣狂暴,何得稱『文』﹖既非創業,何得稱『祖』﹖若文宣為祖,陛下萬歲後當何所稱﹖」帝從之。

    己醜,改谥太祖獻武皇帝〔【章:十二行本「帝」下有「為神武皇帝」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廟号高祖,獻明皇後為武明皇後。

    令有司更議文宣谥号。

    〔說,式芮翻。

    更,工衡翻。

    谥,神至翻。

    〕 19十二月,乙卯,封皇子伯禮為武陵王。

     20壬戌,齊上皇如晉陽。

     21庚午,齊改谥文宣皇帝為景烈皇帝,廟号威宗。

    〔谥法:布義行剛曰景;有功安民曰烈;猛以強果曰威;有威可畏曰威;以刑服遠曰威。

    〕 天康元年〔(丙戌、五六六)是年二月改元。

    〕 1春,正月,己卯,日有食之。

     2癸未,周大赦,改元天和。

     3辛卯,齊主祀圜丘;癸巳,祫太廟。

    〔五代志:齊制:圜丘方澤,并三年一祭,謂之禘祀。

    圜丘則以蒼璧束帛。

    正月上辛,祀昊天下帝。

    太廟則春祠,夏禴,秋嘗,冬烝,皆以孟月,并臘凡五祭。

    三年一禘,于年一祫,謂之殷祭。

    〕 4丙申,齊以吏部尚書尉瑾為右仆射。

     5己亥,周主耕藉田。

    〔藉,在亦翻。

    〕 6庚子,齊主如晉陽。

     7周遣小載師杜杲來聘。

    〔周禮:載師,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職而待其政令,屬地官。

    其官有上士二人,中士四人,而無大、小之别。

    五代志:後周置載師,掌任土之法,辯夫家田裡之數,會六畜車乘之稽,審賦役斂弛之節,制畿疆修廣之役,頒施惠之要,審牧産之政。

    〕 8二月,庚戌,齊上皇還邺。

     9丙子,大赦,改元。

    〔改元天康。

    〕 10三月,己卯,以安成王顼為尚書令。

     11丙午,周主祀南郊。

    夏,四月,辛亥,大雩。

     12上不豫,台閣衆事,并令尚書仆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奂共決之。

    奂,琇之之曾孫也。

    〔孔琇之見一百三十九卷齊明帝建武元年。

    琇,音秀。

    〕疾笃,奂、仲舉與司空.尚書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