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
晞以杳言告演,演曰「若内外鹹有此意,趙彥深朝夕左右,何故初無一言﹖」〔史言演非不欲篡,特觇衆心。
〕晞乃以事隙密問彥深,〔事隙,公事之隙,少暇之時也。
〕彥深曰:「我比亦驚此聲論,〔聲論,謂輿論皆歸演,聲滿朝野也。
比,毘至翻。
〕每欲陳聞,則口噤心悸。
〔噤,其禁翻。
悸,其季翻。
〕弟既發端,吾亦當昧死一披肝膽。
」因共勸演。
演遂言于太皇太後。
趙道德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演為丞相,故呼之為相王。
演于齊主居親親之地,猶周公之于成王,而不能以周公自任,故趙道德責之。
〔而欲骨肉相奪,不長後世謂之篡邪!」太皇太後曰:「道德之言是也。
」未幾,〔幾,居豈翻。
〕演又啟雲:「天下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
」太皇太後乃從之。
八月,壬午,太皇太後下令,廢齊主為濟南王,出居别宮。
〔濟,子禮翻。
〕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統,且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為演殺濟南王、太後怒張本。
〕 肅宗即皇帝位于晉陽,〔諱演,字延安,勃海王歡第六子,文宣帝之母弟也。
〕太赦,改元皇建。
太皇太後還稱皇太後;皇太後稱文宣皇後,宮曰昭信。
乙酉,诏紹封功臣,禮賜耆者,延訪直言,褒賞死事,追贈名德。
帝謂王晞曰:「卿何為自同外客,略不可見﹖自令假非局司,但有所懷,随宜作一牒,〔毛晃曰:牒,書闆小簡也。
〕候少隙,即徑進也。
」〔少隙,言少有閑隙也。
少,詩沼翻。
〕因敕與尚書陽休之、鴻胪卿崔劼等三人,〔胪,陵如翻。
劼,丘八翻。
〕每日職務罷,并入東,廊共舉錄曆代禮樂、職官及田市、征稅,或不便于時而相承施用,或自古為利而于今廢進,或道德高儁,久在沈淪,〔沈,持林翻;下沈敏同。
〕或巧言眩俗,妖邪害政者,悉令詳思,以漸條奏。
朝晡給禦食,畢景聽還。
〔景,日景。
日入而後聽還私舍,故雲畢景聽還。
妖,于驕翻。
晡,奔谟翻。
〕 帝識度沈敏,〔沈,持林翻。
〕少居台閣,明習吏事,即位尤自勤勵,大革顯祖之弊,時入服其明而譏其細。
〔人君而親小事為細,所謂「元道叢脞」也。
少,詩照翻。
〕嘗問舍人裴澤,在外議論得失。
澤率爾對曰:「陛下聰明至公,自可遠侔古昔;而有識之士,鹹言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帝笑曰:「誠如卿言。
朕初臨萬機,慮不周悉,故緻爾耳。
〔顔之推曰:如是為爾,而已為耳。
〕此事安可久行,恐後又嫌疏漏。
」澤由是被寵遇。
庫狄顯安侍坐,〔被,皮義翻。
坐,徂卧翻。
〕帝曰:「顯安,我姑之子;〔庫狄顯安父幹,娶勃海王歡之妹樂陵長公主。
〕今序家人之禮,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
」顯安曰:「陛下多妄言。
」帝曰:「何故﹖」對曰:「陛下昔見文宣以馬鞭撻人,常以為非;今自行之,非妄言邪﹖」帝握其手謝之。
又使直言,對曰:「陛下太細,天子乃更似吏。
」帝曰:「朕甚知之。
然無法日久,将整之以至無為耳。
」又問王晞,晞曰:「顯安言是也。
」顯安,幹之子也。
群臣進言,帝皆從容受納。
〔從,千容翻。
〕 性至孝,太後不豫,帝行不能正履,容色貶悴,〔悴,秦醉翻。
〕衣不解帶,殆将四旬。
太後疾小增,即寝伏合外,食飲藥物,皆手親之。
太後嘗心痛不自堪,帝立侍帷前,以爪搯掌代痛,〔掐,苦洽翻。
〕血流出袖。
友愛諸弟,無君臣之隔。
戊子,以長廣王湛為右丞相,平陽王淹為太傅,彭城王浟為大司馬。
〔浟,夷周翻。
〕 27周軍司馬賀若敦,〔唐六典曰:周官大司馬屬官有軍司馬,下大夫,蓋兵部郎中之任也。
後周依周官,其爵列中大夫也,六命。
若,人者翻。
〕帥衆一萬,奄至武陵;〔帥,讀曰率。
〕武州刺史吳明徹不能拒,引軍還巴陵。
28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皆入于周,周使梁人守之。
太尉侯瑱等将兵逼湘州。
賀若敦将步騎救之,乘勝深入,〔按賀若敦傳,屢戰破瑱,乘勝深入。
〕軍于湘川。
九月,乙卯,周将獨孤盛将水軍與敦俱進。
辛酉,遣儀同三司徐度将兵會侯瑱于巴丘。
〔将,即亮翻。
〕會秋水泛溢,盛、敦糧援斷絕,分軍抄掠,以供資費。
〔抄,楚交翻。
〕敦恐瑱知其糧少,乃于營内多為土聚,覆之以米,〔少,詩沼翻。
覆,敷又翻。
此檀道濟量沙之故智也。
〕召旁村人,〔營旁之村人也。
〕陽有訪問,随即遣之。
瑱聞之,良以為實。
敦又增修營壘,造廬舍為久留之計,湘、羅之間遂廢農業。
〕梁置湘州于長沙,置羅州于湘陰縣。
〕瑱等無如之何。
先是土人亟乘輕船,〔先,悉薦翻。
亟,去吏翻,數也。
〕載米粟雞鴨以饷瑱軍。
敦患之,乃僞為土裝船,伏甲士于中。
瑱軍人望見,謂饷船之至,道來争取,敦甲士出而擒之。
〔唐裴行儉詐為糧車以破突厥,亦用此策。
〕又敦軍數有叛人乘馬投瑱者。
敦乃别取一馬,率以趣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
如是者再三,馬畏船不上。
〔數,所角翻。
趣,七喻翻。
上,時掌翻。
〕然後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馬以招瑱軍,詐雲投附。
瑱遣兵迎接,競來牽馬,馬既畏船不上,伏兵發,盡殺之。
此後實有饋饷及亡降者,瑱猶謂之詐,并拒擊之。
冬,十月,癸巳,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據姚思廉陳書,楊葉洲在西江口。
西汞,謂湘江也。
〕盛收兵登岸,築城自保。
丁酉,诏司空侯安都帥衆會瑱南讨。
〔帥,讀曰率。
〕 29十一月,辛亥,齊主立妃元氏為皇後,世子百年為太子。
百年時纔五歲。
齊主征前開府長史盧叔虎為中庶子。
〔太子中庶子,職如侍中,後齊門下坊之長也。
〕叔虎,柔之從叔也。
〔從,才用翻。
〕帝問時務于叔虎。
叔虎請伐周,曰:「我強彼弱,我富彼貧,其勢相懸。
然幹戈不息,未能并吞者,此失于不用強富也。
〔以當時東西二國觀之,齊若富強,而其根本實撥;周若貧弱,而其根本實牢。
若齊孝昭欲用其強富,周固有以待之。
〕輕兵野戰,勝負難必,是胡騎之法,非萬全之術也。
宜立重鎮于平陽,與彼蒲州相對,〔魏神脈元年,置亥州于河東,延和元年,改曰秦州,太和中罷。
魏既分為東、西,東魏天平初,複置秦州于河東;沙苑敗後,河東之地入于西魏,後周因蒲阪舊名而置蒲州。
〕深溝高壘,運糧積甲。
彼閉關不出,則稍蠶食其河東之地,日使窮蹙。
若彼出兵,非十萬以上,不足為我敵。
所損糧食〔「損」,當作「資」。
〕鹹出關中。
我軍士年别一代,〔一年一更戍也。
〕谷食豐饒。
彼來求戰,我則不應;彼若退去,我乘其弊。
自長安以西,民疏城遠,散兵來往,實自艱難,與我相持,農業且廢,不過三年,彼自破矣。
」帝深善之。
31十二月,乙未,诏:「自今孟春訖于夏首,太辟事已款者,〔已款,謂囚已款服也。
今人謂獄辭為獄款。
辟,昆亦翻。
〕宜且申停。
」〔及秋冬乃行荊也。
〕 32己亥,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尉,纡勿翻。
降,戶江翻。
〕遣巴州刺史侯安鼎守之。
庚子,獨孤盛将餘衆自楊葉洲潛遁。
〔賀若敦之勢愈孤矣。
〕 33丙午,齊主還晉陽。
齊主斬人于前,問王晞曰:「是人應死不﹖」〔不,讀曰否。
齊主以文宣殺人,多非其罪;自謂誅當其罪,故以問晞。
〕晞曰:「應死,但恨死不得其地耳。
臣聞『刑入于市,與衆棄之。
』〔記王制之言。
〕殿庭非行戮之所。
」帝改容謝曰:「自今當為王公改之。
」〔為,于僞翻。
〕 帝欲以晞為侍郎,〔按北史王晞傳,「侍郎」當作「侍中」。
〕若辭不受。
或勸晞勿自疏。
晞曰:「我少年以來,閱要人多矣,〔少,詩照翻。
要人,謂位居勢要者。
〕得志少時,鮮不颠覆。
〔少時,言不多時也。
少,始沼翻。
鮮,息翦翻。
〕且吾性實疏緩,不堪時務,人主恩私,何由可保!萬一披猖,求退無地。
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爛熟耳。
」〔好,呼到翻。
〕 34初,齊顯祖之未,谷籴踴貴。
濟南王即位,〔濟,子禮翻。
〕尚書左丞蘇珍芝建議,修石狍等屯,自是淮南軍防足食。
〔杜佑曰:石狍,在楚州安宜縣西八十裡,鄧艾築城于,伯白水塘,北接連洪澤,屯田一萬三千頃。
安宜,唐寶應元年,改為寶應縣。
〕肅宗即位,平州刺史嵇晔建議,開督亢陂,置屯田,歲收稻粟數十萬石,北境周贍。
〔督亢陂,在唐涿州新城縣界,燕荊轲獻圖于秦,即此地。
亢,音剛。
〕又于河内置懷義等屯,以給河南之費。
〔齊分河内、汲郡為義州,置懷義等屯。
〕由是稍止轉輸之勞。
〔此是五代志序齊濟南王至孝昭時軍饷,通鑒取之,附見于此。
〕 二年〔(辛巳、五六一)〕 1春,正月,戊申,周改元保定。
以大耱宰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于天官,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
〔五府,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各官府也。
史言宇文護之權愈重。
斷,丁亂翻。
〕 2庚戌,大赦。
3周主祀圜丘。
4辛亥,齊主祀圜丘;壬子,禘于太廟。
5周主祀方丘;甲寅,祀感生帝于南郊;〔用鄭玄之說,祀感生帝靈威仰于南郊以祈谷。
〕乙卯,祭太社。
6齊主使王琳山合肥,召募伧楚,更圖進取。
〔伧,助庚翻。
〕合州刺史裴景徽,〔考異曰:北齊書作「景晖」。
今從陳書。
〕琳兄之伲也,請以私屬為鄉導。
〔鄉,讀曰向。
齊主使琳與行台左丞盧潛将兵赴之,琳沈吟不決。
景徽恐事洩,挺身奔齊。
〔按梁置合州于合肥,侯景之亂,已入于齊,齊之境土,南盡曆陽。
陳蓋僑置合州于江濱,以景徽為刺史。
沈,持林翻。
〕齊主以琳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鎮壽陽。
7己巳,周主享太廟,班太祖所述六官之法。
〔宇文泰廟号太祖。
泰之相魏也:建六官,述周禮六典以為六官之法。
〕 8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降,戶江翻;下同。
〕湘州平。
侯瑱與賀若敦相持日久,瑱不能制,乃借船送敦等渡江;〔按賀若敦傳,「借船」之上有「求」字。
〕敦慮其詐,不許,報雲:「湘州我地,為爾侵逼;必須我歸,可去我百裡之外。
」瑱留船江岸,引兵去之。
敦乃自拔北歸,軍士病死者什五六。
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郡悉平。
〔五代志:澧陽郡孱陵縣,舊置南平郡。
安鄉,舊置義陽郡。
南郡松滋縣,舊置河東郡。
宋白曰:澧陽
晞以杳言告演,演曰「若内外鹹有此意,趙彥深朝夕左右,何故初無一言﹖」〔史言演非不欲篡,特觇衆心。
〕晞乃以事隙密問彥深,〔事隙,公事之隙,少暇之時也。
〕彥深曰:「我比亦驚此聲論,〔聲論,謂輿論皆歸演,聲滿朝野也。
比,毘至翻。
〕每欲陳聞,則口噤心悸。
〔噤,其禁翻。
悸,其季翻。
〕弟既發端,吾亦當昧死一披肝膽。
」因共勸演。
演遂言于太皇太後。
趙道德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演為丞相,故呼之為相王。
演于齊主居親親之地,猶周公之于成王,而不能以周公自任,故趙道德責之。
〔而欲骨肉相奪,不長後世謂之篡邪!」太皇太後曰:「道德之言是也。
」未幾,〔幾,居豈翻。
〕演又啟雲:「天下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
」太皇太後乃從之。
八月,壬午,太皇太後下令,廢齊主為濟南王,出居别宮。
〔濟,子禮翻。
〕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統,且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為演殺濟南王、太後怒張本。
〕 肅宗即皇帝位于晉陽,〔諱演,字延安,勃海王歡第六子,文宣帝之母弟也。
〕太赦,改元皇建。
太皇太後還稱皇太後;皇太後稱文宣皇後,宮曰昭信。
乙酉,诏紹封功臣,禮賜耆者,延訪直言,褒賞死事,追贈名德。
帝謂王晞曰:「卿何為自同外客,略不可見﹖自令假非局司,但有所懷,随宜作一牒,〔毛晃曰:牒,書闆小簡也。
〕候少隙,即徑進也。
」〔少隙,言少有閑隙也。
少,詩沼翻。
〕因敕與尚書陽休之、鴻胪卿崔劼等三人,〔胪,陵如翻。
劼,丘八翻。
〕每日職務罷,并入東,廊共舉錄曆代禮樂、職官及田市、征稅,或不便于時而相承施用,或自古為利而于今廢進,或道德高儁,久在沈淪,〔沈,持林翻;下沈敏同。
〕或巧言眩俗,妖邪害政者,悉令詳思,以漸條奏。
朝晡給禦食,畢景聽還。
〔景,日景。
日入而後聽還私舍,故雲畢景聽還。
妖,于驕翻。
晡,奔谟翻。
〕 帝識度沈敏,〔沈,持林翻。
〕少居台閣,明習吏事,即位尤自勤勵,大革顯祖之弊,時入服其明而譏其細。
〔人君而親小事為細,所謂「元道叢脞」也。
少,詩照翻。
〕嘗問舍人裴澤,在外議論得失。
澤率爾對曰:「陛下聰明至公,自可遠侔古昔;而有識之士,鹹言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帝笑曰:「誠如卿言。
朕初臨萬機,慮不周悉,故緻爾耳。
〔顔之推曰:如是為爾,而已為耳。
〕此事安可久行,恐後又嫌疏漏。
」澤由是被寵遇。
庫狄顯安侍坐,〔被,皮義翻。
坐,徂卧翻。
〕帝曰:「顯安,我姑之子;〔庫狄顯安父幹,娶勃海王歡之妹樂陵長公主。
〕今序家人之禮,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
」顯安曰:「陛下多妄言。
」帝曰:「何故﹖」對曰:「陛下昔見文宣以馬鞭撻人,常以為非;今自行之,非妄言邪﹖」帝握其手謝之。
又使直言,對曰:「陛下太細,天子乃更似吏。
」帝曰:「朕甚知之。
然無法日久,将整之以至無為耳。
」又問王晞,晞曰:「顯安言是也。
」顯安,幹之子也。
群臣進言,帝皆從容受納。
〔從,千容翻。
〕 性至孝,太後不豫,帝行不能正履,容色貶悴,〔悴,秦醉翻。
〕衣不解帶,殆将四旬。
太後疾小增,即寝伏合外,食飲藥物,皆手親之。
太後嘗心痛不自堪,帝立侍帷前,以爪搯掌代痛,〔掐,苦洽翻。
〕血流出袖。
友愛諸弟,無君臣之隔。
戊子,以長廣王湛為右丞相,平陽王淹為太傅,彭城王浟為大司馬。
〔浟,夷周翻。
〕 27周軍司馬賀若敦,〔唐六典曰:周官大司馬屬官有軍司馬,下大夫,蓋兵部郎中之任也。
後周依周官,其爵列中大夫也,六命。
若,人者翻。
〕帥衆一萬,奄至武陵;〔帥,讀曰率。
〕武州刺史吳明徹不能拒,引軍還巴陵。
28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皆入于周,周使梁人守之。
太尉侯瑱等将兵逼湘州。
賀若敦将步騎救之,乘勝深入,〔按賀若敦傳,屢戰破瑱,乘勝深入。
〕軍于湘川。
九月,乙卯,周将獨孤盛将水軍與敦俱進。
辛酉,遣儀同三司徐度将兵會侯瑱于巴丘。
〔将,即亮翻。
〕會秋水泛溢,盛、敦糧援斷絕,分軍抄掠,以供資費。
〔抄,楚交翻。
〕敦恐瑱知其糧少,乃于營内多為土聚,覆之以米,〔少,詩沼翻。
覆,敷又翻。
此檀道濟量沙之故智也。
〕召旁村人,〔營旁之村人也。
〕陽有訪問,随即遣之。
瑱聞之,良以為實。
敦又增修營壘,造廬舍為久留之計,湘、羅之間遂廢農業。
〕梁置湘州于長沙,置羅州于湘陰縣。
〕瑱等無如之何。
先是土人亟乘輕船,〔先,悉薦翻。
亟,去吏翻,數也。
〕載米粟雞鴨以饷瑱軍。
敦患之,乃僞為土裝船,伏甲士于中。
瑱軍人望見,謂饷船之至,道來争取,敦甲士出而擒之。
〔唐裴行儉詐為糧車以破突厥,亦用此策。
〕又敦軍數有叛人乘馬投瑱者。
敦乃别取一馬,率以趣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
如是者再三,馬畏船不上。
〔數,所角翻。
趣,七喻翻。
上,時掌翻。
〕然後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馬以招瑱軍,詐雲投附。
瑱遣兵迎接,競來牽馬,馬既畏船不上,伏兵發,盡殺之。
此後實有饋饷及亡降者,瑱猶謂之詐,并拒擊之。
冬,十月,癸巳,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據姚思廉陳書,楊葉洲在西江口。
西汞,謂湘江也。
〕盛收兵登岸,築城自保。
丁酉,诏司空侯安都帥衆會瑱南讨。
〔帥,讀曰率。
〕 29十一月,辛亥,齊主立妃元氏為皇後,世子百年為太子。
百年時纔五歲。
齊主征前開府長史盧叔虎為中庶子。
〔太子中庶子,職如侍中,後齊門下坊之長也。
〕叔虎,柔之從叔也。
〔從,才用翻。
〕帝問時務于叔虎。
叔虎請伐周,曰:「我強彼弱,我富彼貧,其勢相懸。
然幹戈不息,未能并吞者,此失于不用強富也。
〔以當時東西二國觀之,齊若富強,而其根本實撥;周若貧弱,而其根本實牢。
若齊孝昭欲用其強富,周固有以待之。
〕輕兵野戰,勝負難必,是胡騎之法,非萬全之術也。
宜立重鎮于平陽,與彼蒲州相對,〔魏神脈元年,置亥州于河東,延和元年,改曰秦州,太和中罷。
魏既分為東、西,東魏天平初,複置秦州于河東;沙苑敗後,河東之地入于西魏,後周因蒲阪舊名而置蒲州。
〕深溝高壘,運糧積甲。
彼閉關不出,則稍蠶食其河東之地,日使窮蹙。
若彼出兵,非十萬以上,不足為我敵。
所損糧食〔「損」,當作「資」。
〕鹹出關中。
我軍士年别一代,〔一年一更戍也。
〕谷食豐饒。
彼來求戰,我則不應;彼若退去,我乘其弊。
自長安以西,民疏城遠,散兵來往,實自艱難,與我相持,農業且廢,不過三年,彼自破矣。
」帝深善之。
31十二月,乙未,诏:「自今孟春訖于夏首,太辟事已款者,〔已款,謂囚已款服也。
今人謂獄辭為獄款。
辟,昆亦翻。
〕宜且申停。
」〔及秋冬乃行荊也。
〕 32己亥,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尉,纡勿翻。
降,戶江翻。
〕遣巴州刺史侯安鼎守之。
庚子,獨孤盛将餘衆自楊葉洲潛遁。
〔賀若敦之勢愈孤矣。
〕 33丙午,齊主還晉陽。
齊主斬人于前,問王晞曰:「是人應死不﹖」〔不,讀曰否。
齊主以文宣殺人,多非其罪;自謂誅當其罪,故以問晞。
〕晞曰:「應死,但恨死不得其地耳。
臣聞『刑入于市,與衆棄之。
』〔記王制之言。
〕殿庭非行戮之所。
」帝改容謝曰:「自今當為王公改之。
」〔為,于僞翻。
〕 帝欲以晞為侍郎,〔按北史王晞傳,「侍郎」當作「侍中」。
〕若辭不受。
或勸晞勿自疏。
晞曰:「我少年以來,閱要人多矣,〔少,詩照翻。
要人,謂位居勢要者。
〕得志少時,鮮不颠覆。
〔少時,言不多時也。
少,始沼翻。
鮮,息翦翻。
〕且吾性實疏緩,不堪時務,人主恩私,何由可保!萬一披猖,求退無地。
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爛熟耳。
」〔好,呼到翻。
〕 34初,齊顯祖之未,谷籴踴貴。
濟南王即位,〔濟,子禮翻。
〕尚書左丞蘇珍芝建議,修石狍等屯,自是淮南軍防足食。
〔杜佑曰:石狍,在楚州安宜縣西八十裡,鄧艾築城于,伯白水塘,北接連洪澤,屯田一萬三千頃。
安宜,唐寶應元年,改為寶應縣。
〕肅宗即位,平州刺史嵇晔建議,開督亢陂,置屯田,歲收稻粟數十萬石,北境周贍。
〔督亢陂,在唐涿州新城縣界,燕荊轲獻圖于秦,即此地。
亢,音剛。
〕又于河内置懷義等屯,以給河南之費。
〔齊分河内、汲郡為義州,置懷義等屯。
〕由是稍止轉輸之勞。
〔此是五代志序齊濟南王至孝昭時軍饷,通鑒取之,附見于此。
〕 二年〔(辛巳、五六一)〕 1春,正月,戊申,周改元保定。
以大耱宰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于天官,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
〔五府,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各官府也。
史言宇文護之權愈重。
斷,丁亂翻。
〕 2庚戌,大赦。
3周主祀圜丘。
4辛亥,齊主祀圜丘;壬子,禘于太廟。
5周主祀方丘;甲寅,祀感生帝于南郊;〔用鄭玄之說,祀感生帝靈威仰于南郊以祈谷。
〕乙卯,祭太社。
6齊主使王琳山合肥,召募伧楚,更圖進取。
〔伧,助庚翻。
〕合州刺史裴景徽,〔考異曰:北齊書作「景晖」。
今從陳書。
〕琳兄之伲也,請以私屬為鄉導。
〔鄉,讀曰向。
齊主使琳與行台左丞盧潛将兵赴之,琳沈吟不決。
景徽恐事洩,挺身奔齊。
〔按梁置合州于合肥,侯景之亂,已入于齊,齊之境土,南盡曆陽。
陳蓋僑置合州于江濱,以景徽為刺史。
沈,持林翻。
〕齊主以琳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鎮壽陽。
7己巳,周主享太廟,班太祖所述六官之法。
〔宇文泰廟号太祖。
泰之相魏也:建六官,述周禮六典以為六官之法。
〕 8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降,戶江翻;下同。
〕湘州平。
侯瑱與賀若敦相持日久,瑱不能制,乃借船送敦等渡江;〔按賀若敦傳,「借船」之上有「求」字。
〕敦慮其詐,不許,報雲:「湘州我地,為爾侵逼;必須我歸,可去我百裡之外。
」瑱留船江岸,引兵去之。
敦乃自拔北歸,軍士病死者什五六。
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郡悉平。
〔五代志:澧陽郡孱陵縣,舊置南平郡。
安鄉,舊置義陽郡。
南郡松滋縣,舊置河東郡。
宋白曰: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