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名,在汝州郏城縣。
〕 16乙卯,周诏:「有司無得糾赦前事;唯貛庫倉廪與海内所共,若有侵盜,雖經赦宥免其罪,征備如法。
」〔備,償也。
今人猶言填備。
〕 17周賀蘭祥與吐谷渾戰,破之,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
〔李延壽曰:賀蘭之先與魏俱起,有乞伏,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劉昫唐志:洮州臨潭縣,本吐谷渾之洪和城,後周攻得之,置美相縣;唐為臨潭縣,洮州治焉;後移治洮陽城,仍于舊洪和城置美相縣;天寶中,廢美相□入臨潭。
洮,土刀翻。
〕 18五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19齊太史奏,今年當除舊布新。
齊主問于特進彭城公元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對曰:「為誅諸劉不盡。
」〔為,于僞翻。
〕于是齊主悉殺諸元以厭之。
〔厭,于協翻。
〕癸未,誅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囚韶等十九家。
韶幽于地牢,絕食,啖衣袖而死。
〔啖,徒敢翻,又徒濫翻。
〕 20周文育、周迪、黃法鳓共讨餘公揚,〔公揚,孝頃子也。
揚,音揚。
〕豫章太守熊昙朗引兵會之,衆且萬人。
文育軍于金口,〔自豫章西南入象牙江,至金溪口。
〕公揚詐降,謀執文育,文育覺之,囚送建康。
〔降,戶江翻。
〕文育進屯三陂。
王琳遣其将曹慶帥二千人救餘孝劢,〔将,即亮翻;下同。
帥,讀曰率;下自帥、達帥同。
〕慶分遣主帥常衆愛與文育相拒,〔帥,所類翻。
〕自帥其衆攻周迪及安南将軍吳明徹,迪等敗,文育退據金口。
熊昙朗因其失利,謀殺文育以應衆愛,監軍孫白象聞其謀,勸文育先之,〔監工銜翻。
先,悉薦翻。
〕文育不從。
時周迪棄船走,不知所在,乙酉,文育得迪書,自赍以示昙朗,昙朗殺之于坐而并其衆,〔坐,徂卧翻。
〕因據新淦城。
〔新淦縣,自漢至蕭齊屬豫章郡,五代志屬廬陵郡,唐屬吉州。
淦,音绀,又音甘。
〕昙朗将兵萬人襲周放,敷擊破之,昙朗單騎奔巴山。
〔騎,奇寄翻。
〕 21魯悉達部将梅天養等引齊軍入城。
〔魯悉達據新蔡城。
〕悉達帥麾下數千人齊自歸,拜平南将軍、北江州刺史。
〔五代志:宣城郡南陵縣,陳置北江州。
〕 22六月,戊子,周以诏群臣上封事極谏。
左光祿大夫猗氏樂遜上言四事:〔猗氏縣,漢以來屬河東郡。
古鄀瑕氏之地,後以猗頓居之,以盬鹽緻富,遂改為猗氏。
上,時掌翻。
〕其一,以為「比來守令代期既促,〔比,毗至翻。
守,式又翻。
〕責其成效,專務威猛;今關東之民淪陷塗炭,若不布政優優,〔詩商頌之辭。
毛苌曰:優優,和也。
〕聞諸境外,〔聞,音問。
〕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樂,音洛。
〕其二,以為「頃者魏都洛陽,不時殷盛,貴劫之家,競為侈靡,終使禍亂交興,天下喪敗;〔喪,息浪翻。
〕比來朝貴器服稍華,〔朝,直遙翻。
〕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遂好移,有損政俗。
」〔好,呼到翻。
〕其三,以為「選曹補拟,直與衆共之;今州郡選置,猶集鄉闾,況天下铨衡,不取物望,既非機事,何足可密!〔以此觀之,選曹補密奏于上,蓋自晉山濤啟事始也。
〕其選置之日,宜令衆心明白,然後呈奏。
」其四,以為「高洋據有山東,未易猝制譬猶棋劫相持,争行先後,〔弈棋有劫,彼此争行以相持,以先後着決一枰之勝負。
易,以豉翻。
〕若一行不當,〔當,丁浪翻。
〕或成彼利,誠應舍小營大營大,先保寺域,不宜貪利邊陲,輕為舉動。
」 23周處士韋敻,〔處,昌呂翻。
敻,休正翻。
〕孝寬之兄也,志尚夷簡,魏、周之際,十征不屈。
周太祖甚重之,不奪其志,世宗禮敬尤厚,号曰「逍遙公」。
晉公護延之至第,訪以政事;護盛修第舍,敻仰視堂,歎曰:「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夏書五子之歌之辭。
〕護不悅。
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寇儁,〔寇儁所居官,後周之九命也。
〕贊之孫也。
〔寇贊自秦歸魏,見一百一十八卷晉安帝義熙十四年。
〕少有學行。
家人常賣物,多得絹五匹,儁于後知之,曰:「得财失行,〔少,詩照翻。
行,下孟翻。
〕吾所不取。
」訪主還之。
敦睦宗族,與同豐約,教訓子孫,必先禮義。
〔先,悉薦翻。
〕自大統中,稱老疾,不朝谒;〔朝,直遙翻;下同。
〕世宗虛心欲見之,儁不得已入見。
〔入見,賢遍翻。
〕王引之同席而坐,問以魏朝舊事;載以禦輿,令于王前乘之以出,顧謂左右曰:「如此之事,唯積善者可姿緻之。
」〔史言周王禮賢。
〕 24周文育之讨餘孝劢也,帝令南豫州刺史侯安都繼之。
文育死,安都還,遇王琳将周炅、周協南歸,〔王琳使周炅助曹慶攻周迪自南川歸也。
将,即亮翻。
炅,古迥翻。
〕與戰,擒之。
孝劢弟孝猷帥所部四千家詣安都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安都進軍至左裡,擊曹慶、常衆慶,破之。
衆愛奔廬山,庚寅,廬山民斬之,傳首。
25诏臨川王蒨于南皖口置城,〔蒨,倉甸翻。
〕使東徐州刺史吳興錢道戢守之。
〔戢,則立翻。
〕 26丁酉,上不豫,丙午,殂。
〔年五十七。
〕上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
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調,徒釣翻。
蚌盤者,髹器以蚌為飾,今謂之螺钿。
蚌,步項翻。
〕殽核充事而已;後宮無父翠之飾,不設女樂。
時皇子昌在長安,〔梁元帝承聖元年,征昌為領直,江陵之陷,沒于長安。
〕内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将皆将兵在外,朝無重臣,〔将,即亮翻。
朝,直遙翻;下同。
〕唯中領軍杜棱典宿衛兵在建康。
章皇後召棱及中書侍郎蔡景曆入禁中定議,秘不發喪,急召臨川王蒨于南皖。
景曆親與宦者、宮人密營斂具。
〔斂,力贍翻。
〕時天暑,須治梓宮,〔治,直之翻。
〕恐斤斧之聲聞于外,乃以蠟為秘器,〔蠟,蜜滓也。
漢官有東園秘器。
聞音問。
〕文書诏敕,依舊宣行。
侯安都軍還,适至南皖,與臨川王俱還朝。
甲寅,王至建康,入居中書省,安都與群臣定議,奉王嗣位,王謙讓不敢當。
皇後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
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大功于天下,〔武帝既殺王僧,辯,使蒨平杜龛、張彪等以定東土,故雲有大功。
〕須共立之。
今日之事,後應者斬!」即按劍上殿,白皇後出玺,又手解蒨發,推就喪次,〔上,時掌翻。
玺,斯氏翻。
推,吐雷翻。
為侯安都恃定策之功以殺其身張本。
〕遷殡大行于太極西階。
皇後乃下令,以蒨纂承大統。
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秋,七月,丙辰,尊皇後為皇太後。
辛酉,以侯瑱為太尉,侯安都為司空。
27齊顯祖将如晉陽,乃盡誅諸元,或祖父為王,或身嘗貴顯,皆斬于東市,其嬰兒投于空中,承之以擡。
〔擡,所角翻,與槊同。
〕前後〔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棄屍漳水,剖魚者往往得人爪甲,邺下為之久不食魚。
〔為,于僞翻。
〕使元黃頭與諸囚自金鳳台各乘紙鸱以飛,黃頭獨能至紫陌及堕,仍付禦史中丞畢義雲餓殺之。
〔齊主每令死囚以席為翅,從台上飛下,免其罪戮。
今欲夷諸元,黃頭雖免殊死,猶餓殺之。
〕唯開府儀同三司元蠻、祠部郎中元文遙等數家獲免。
〔曹魏置祠部郎。
五代志:齊尚書曹祠部郎,掌祠祀、醫藥、贈賜等事。
〕蠻,繼之子,常山王演之妃父;〔江陽王繼,元叉之父,後徙封安定王。
〕文遙,遵之五世孫也。
〔常山公遵,佐道武帝定中原。
〕定襄令元景安,〔此後漢新興郡之定襄也,在隋秀容縣界。
〕虔之玄孫也,〔陳留王虔亦佐道武帝,與燕王垂戰敗而死。
〕欲請改姓高氏,其從兄景皓曰:〔從,才周翻。
〕「安有棄其本宗而從人之姓者乎!丈夫甯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誅之;賜景安姓高氏。
28八月,甲申,葬武皇帝于萬安陵,廟号高祖。
29戊戌,齊封皇子紹義為廣陽王;以尚書左仆射河間王孝琬為左仆射,都官尚書崔昂為右仆射。
30周禦正中大夫崔猷建議,以為:「聖人沿革,因時制宜。
今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号。
」乙〔【章:十二行本「乙」作「己」;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亥,周王始稱皇帝,追尊文王曰文皇帝,改元武成。
31癸卯,齊诏:「民間或有父祖冒姓元氏,或假托攜養者,不問世數遠近,悉聽改複本姓。
」 32初,高祖追谥兄道譚為始興昭烈王,以其次子項襲封。
及世祖即位,項在長安未還,〔項與昌俱在長安。
〕上以本宗之乏飨,〔始興王道譚二子,上入纂皇緒,而項留長安,故本宗無主祭者。
世祖即上廟号。
〕戊戌,诏徙封顼為安成王,皇子伯茂為始興王。
〔以奉道譚祀。
〕 33初,周太祖平蜀,〔見一百六十五卷梁元帝承聖二年。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将,即亮翻。
〕聞諸子:「誰可往者﹖」皆不對。
少子安成公憲請行,〔詩,照翻。
〕太祖以其幼,不許。
壬子,周人以憲為益州總管,時年十六,善于撫綏,留心政術,蜀人悅之。
九月,乙卯,以大将軍天水公廣為梁州總管。
廣,導之子也。
〔宇文導,周太祖之兄子。
〕 34辛酉,立皇子伯宗為太子。
35己巳,齊主如晉陽。
36辛未,周主封其弟輔城公邕為魯公,安成公憲為齊公,純為陳公,盛為越公,達為代公,通為冀戈,逌為滕公。
〔逌,音由。
〕 37乙亥,立太子母吳興沈妃為皇後。
38周少保懷甯莊公蔡佑卒。
〔五代志:蜀郡成都縣,舊置懷甯等四郡。
〕 39齊顯祖嗜酒成疾不複能食,〔複,扶又翻。
〕自知不能久,謂李後曰:「人生必有死,何足緻惜!但憐正道尚尚幼,人将侍奪之耳!」〔齊太子殷,字正道。
〕弓謂常山王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尚書令開封王楊愔、領軍大将軍平秦王歸彥、侍中廣漢燕子獻、〔五代志:荥陽郡浚儀縣,舊置開封郡。
扶風郡雍縣,後魏置平秦郡。
蜀郡雒縣,舊曰廣漢。
〕黃門侍郎鄭頤皆受遺诏輔政。
冬,十月,甲午,殂。
〔年三十一。
〕癸卯,發喪,群臣号哭,無下泣者,〔以其殘暴,故哭而不哀。
号,戶刀翻。
〕唯楊愔涕泗嗚咽。
太子殷即位,〔殷,字正道,小字道人,文宣帝嫡子也。
〕大赦。
庚戌,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诏諸土木金鐵雜作一切停罷。
40王琳聞高祖殂,乃以少府卿吳郡孫玚為郢州刺史,總留任,〔玚,雄杏翻,又音暢。
〕奉梁永嘉王莊出屯濡須口,齊揚州道行台慕容俨帥衆臨江,為之聲援。
〔帥,讀曰率。
〕十一月,乙卯,琳寇大雷,〔五代志:同安郡望江縣,陳置大雷郡。
〕诏侯瑱、侯安都及儀同徐度将兵禦之。
〔将,即亮翻。
〕安州刺史吳明徹夜襲湓城,〔五代志:甯越郡梁置安州,隋開皇十八年,改曰欽州。
〕琳遣巴陵太守任忠擊明徹,大破之,明徹僅以身免。
琳因引兵東下。
41齊以右丞相斛律金為左丞相,常山王演為太傅,長廣王湛為太尉,段韶為司徒,平原王淹為司空,高陽王湜為尚書左仆射,河間王孝琬為司州牧,侍中燕子獻為右仆射。
42辛未,齊,顯祖之喪至邺。
〔自晉陽至邺。
〕 43十二月,戊戌,齊徙上黨王紹仁為漁陽王,廣陽王紹義為範陽王,長樂王紹廣為隴西王。
〔樂,音洛。
〕
〕 16乙卯,周诏:「有司無得糾赦前事;唯貛庫倉廪與海内所共,若有侵盜,雖經赦宥免其罪,征備如法。
」〔備,償也。
今人猶言填備。
〕 17周賀蘭祥與吐谷渾戰,破之,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
〔李延壽曰:賀蘭之先與魏俱起,有乞伏,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劉昫唐志:洮州臨潭縣,本吐谷渾之洪和城,後周攻得之,置美相縣;唐為臨潭縣,洮州治焉;後移治洮陽城,仍于舊洪和城置美相縣;天寶中,廢美相□入臨潭。
洮,土刀翻。
〕 18五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19齊太史奏,今年當除舊布新。
齊主問于特進彭城公元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對曰:「為誅諸劉不盡。
」〔為,于僞翻。
〕于是齊主悉殺諸元以厭之。
〔厭,于協翻。
〕癸未,誅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囚韶等十九家。
韶幽于地牢,絕食,啖衣袖而死。
〔啖,徒敢翻,又徒濫翻。
〕 20周文育、周迪、黃法鳓共讨餘公揚,〔公揚,孝頃子也。
揚,音揚。
〕豫章太守熊昙朗引兵會之,衆且萬人。
文育軍于金口,〔自豫章西南入象牙江,至金溪口。
〕公揚詐降,謀執文育,文育覺之,囚送建康。
〔降,戶江翻。
〕文育進屯三陂。
王琳遣其将曹慶帥二千人救餘孝劢,〔将,即亮翻;下同。
帥,讀曰率;下自帥、達帥同。
〕慶分遣主帥常衆愛與文育相拒,〔帥,所類翻。
〕自帥其衆攻周迪及安南将軍吳明徹,迪等敗,文育退據金口。
熊昙朗因其失利,謀殺文育以應衆愛,監軍孫白象聞其謀,勸文育先之,〔監工銜翻。
先,悉薦翻。
〕文育不從。
時周迪棄船走,不知所在,乙酉,文育得迪書,自赍以示昙朗,昙朗殺之于坐而并其衆,〔坐,徂卧翻。
〕因據新淦城。
〔新淦縣,自漢至蕭齊屬豫章郡,五代志屬廬陵郡,唐屬吉州。
淦,音绀,又音甘。
〕昙朗将兵萬人襲周放,敷擊破之,昙朗單騎奔巴山。
〔騎,奇寄翻。
〕 21魯悉達部将梅天養等引齊軍入城。
〔魯悉達據新蔡城。
〕悉達帥麾下數千人齊自歸,拜平南将軍、北江州刺史。
〔五代志:宣城郡南陵縣,陳置北江州。
〕 22六月,戊子,周以诏群臣上封事極谏。
左光祿大夫猗氏樂遜上言四事:〔猗氏縣,漢以來屬河東郡。
古鄀瑕氏之地,後以猗頓居之,以盬鹽緻富,遂改為猗氏。
上,時掌翻。
〕其一,以為「比來守令代期既促,〔比,毗至翻。
守,式又翻。
〕責其成效,專務威猛;今關東之民淪陷塗炭,若不布政優優,〔詩商頌之辭。
毛苌曰:優優,和也。
〕聞諸境外,〔聞,音問。
〕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樂,音洛。
〕其二,以為「頃者魏都洛陽,不時殷盛,貴劫之家,競為侈靡,終使禍亂交興,天下喪敗;〔喪,息浪翻。
〕比來朝貴器服稍華,〔朝,直遙翻。
〕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遂好移,有損政俗。
」〔好,呼到翻。
〕其三,以為「選曹補拟,直與衆共之;今州郡選置,猶集鄉闾,況天下铨衡,不取物望,既非機事,何足可密!〔以此觀之,選曹補密奏于上,蓋自晉山濤啟事始也。
〕其選置之日,宜令衆心明白,然後呈奏。
」其四,以為「高洋據有山東,未易猝制譬猶棋劫相持,争行先後,〔弈棋有劫,彼此争行以相持,以先後着決一枰之勝負。
易,以豉翻。
〕若一行不當,〔當,丁浪翻。
〕或成彼利,誠應舍小營大營大,先保寺域,不宜貪利邊陲,輕為舉動。
」 23周處士韋敻,〔處,昌呂翻。
敻,休正翻。
〕孝寬之兄也,志尚夷簡,魏、周之際,十征不屈。
周太祖甚重之,不奪其志,世宗禮敬尤厚,号曰「逍遙公」。
晉公護延之至第,訪以政事;護盛修第舍,敻仰視堂,歎曰:「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夏書五子之歌之辭。
〕護不悅。
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寇儁,〔寇儁所居官,後周之九命也。
〕贊之孫也。
〔寇贊自秦歸魏,見一百一十八卷晉安帝義熙十四年。
〕少有學行。
家人常賣物,多得絹五匹,儁于後知之,曰:「得财失行,〔少,詩照翻。
行,下孟翻。
〕吾所不取。
」訪主還之。
敦睦宗族,與同豐約,教訓子孫,必先禮義。
〔先,悉薦翻。
〕自大統中,稱老疾,不朝谒;〔朝,直遙翻;下同。
〕世宗虛心欲見之,儁不得已入見。
〔入見,賢遍翻。
〕王引之同席而坐,問以魏朝舊事;載以禦輿,令于王前乘之以出,顧謂左右曰:「如此之事,唯積善者可姿緻之。
」〔史言周王禮賢。
〕 24周文育之讨餘孝劢也,帝令南豫州刺史侯安都繼之。
文育死,安都還,遇王琳将周炅、周協南歸,〔王琳使周炅助曹慶攻周迪自南川歸也。
将,即亮翻。
炅,古迥翻。
〕與戰,擒之。
孝劢弟孝猷帥所部四千家詣安都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安都進軍至左裡,擊曹慶、常衆慶,破之。
衆愛奔廬山,庚寅,廬山民斬之,傳首。
25诏臨川王蒨于南皖口置城,〔蒨,倉甸翻。
〕使東徐州刺史吳興錢道戢守之。
〔戢,則立翻。
〕 26丁酉,上不豫,丙午,殂。
〔年五十七。
〕上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
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調,徒釣翻。
蚌盤者,髹器以蚌為飾,今謂之螺钿。
蚌,步項翻。
〕殽核充事而已;後宮無父翠之飾,不設女樂。
時皇子昌在長安,〔梁元帝承聖元年,征昌為領直,江陵之陷,沒于長安。
〕内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将皆将兵在外,朝無重臣,〔将,即亮翻。
朝,直遙翻;下同。
〕唯中領軍杜棱典宿衛兵在建康。
章皇後召棱及中書侍郎蔡景曆入禁中定議,秘不發喪,急召臨川王蒨于南皖。
景曆親與宦者、宮人密營斂具。
〔斂,力贍翻。
〕時天暑,須治梓宮,〔治,直之翻。
〕恐斤斧之聲聞于外,乃以蠟為秘器,〔蠟,蜜滓也。
漢官有東園秘器。
聞音問。
〕文書诏敕,依舊宣行。
侯安都軍還,适至南皖,與臨川王俱還朝。
甲寅,王至建康,入居中書省,安都與群臣定議,奉王嗣位,王謙讓不敢當。
皇後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
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大功于天下,〔武帝既殺王僧,辯,使蒨平杜龛、張彪等以定東土,故雲有大功。
〕須共立之。
今日之事,後應者斬!」即按劍上殿,白皇後出玺,又手解蒨發,推就喪次,〔上,時掌翻。
玺,斯氏翻。
推,吐雷翻。
為侯安都恃定策之功以殺其身張本。
〕遷殡大行于太極西階。
皇後乃下令,以蒨纂承大統。
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秋,七月,丙辰,尊皇後為皇太後。
辛酉,以侯瑱為太尉,侯安都為司空。
27齊顯祖将如晉陽,乃盡誅諸元,或祖父為王,或身嘗貴顯,皆斬于東市,其嬰兒投于空中,承之以擡。
〔擡,所角翻,與槊同。
〕前後〔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棄屍漳水,剖魚者往往得人爪甲,邺下為之久不食魚。
〔為,于僞翻。
〕使元黃頭與諸囚自金鳳台各乘紙鸱以飛,黃頭獨能至紫陌及堕,仍付禦史中丞畢義雲餓殺之。
〔齊主每令死囚以席為翅,從台上飛下,免其罪戮。
今欲夷諸元,黃頭雖免殊死,猶餓殺之。
〕唯開府儀同三司元蠻、祠部郎中元文遙等數家獲免。
〔曹魏置祠部郎。
五代志:齊尚書曹祠部郎,掌祠祀、醫藥、贈賜等事。
〕蠻,繼之子,常山王演之妃父;〔江陽王繼,元叉之父,後徙封安定王。
〕文遙,遵之五世孫也。
〔常山公遵,佐道武帝定中原。
〕定襄令元景安,〔此後漢新興郡之定襄也,在隋秀容縣界。
〕虔之玄孫也,〔陳留王虔亦佐道武帝,與燕王垂戰敗而死。
〕欲請改姓高氏,其從兄景皓曰:〔從,才周翻。
〕「安有棄其本宗而從人之姓者乎!丈夫甯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誅之;賜景安姓高氏。
28八月,甲申,葬武皇帝于萬安陵,廟号高祖。
29戊戌,齊封皇子紹義為廣陽王;以尚書左仆射河間王孝琬為左仆射,都官尚書崔昂為右仆射。
30周禦正中大夫崔猷建議,以為:「聖人沿革,因時制宜。
今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号。
」乙〔【章:十二行本「乙」作「己」;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亥,周王始稱皇帝,追尊文王曰文皇帝,改元武成。
31癸卯,齊诏:「民間或有父祖冒姓元氏,或假托攜養者,不問世數遠近,悉聽改複本姓。
」 32初,高祖追谥兄道譚為始興昭烈王,以其次子項襲封。
及世祖即位,項在長安未還,〔項與昌俱在長安。
〕上以本宗之乏飨,〔始興王道譚二子,上入纂皇緒,而項留長安,故本宗無主祭者。
世祖即上廟号。
〕戊戌,诏徙封顼為安成王,皇子伯茂為始興王。
〔以奉道譚祀。
〕 33初,周太祖平蜀,〔見一百六十五卷梁元帝承聖二年。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将,即亮翻。
〕聞諸子:「誰可往者﹖」皆不對。
少子安成公憲請行,〔詩,照翻。
〕太祖以其幼,不許。
壬子,周人以憲為益州總管,時年十六,善于撫綏,留心政術,蜀人悅之。
九月,乙卯,以大将軍天水公廣為梁州總管。
廣,導之子也。
〔宇文導,周太祖之兄子。
〕 34辛酉,立皇子伯宗為太子。
35己巳,齊主如晉陽。
36辛未,周主封其弟輔城公邕為魯公,安成公憲為齊公,純為陳公,盛為越公,達為代公,通為冀戈,逌為滕公。
〔逌,音由。
〕 37乙亥,立太子母吳興沈妃為皇後。
38周少保懷甯莊公蔡佑卒。
〔五代志:蜀郡成都縣,舊置懷甯等四郡。
〕 39齊顯祖嗜酒成疾不複能食,〔複,扶又翻。
〕自知不能久,謂李後曰:「人生必有死,何足緻惜!但憐正道尚尚幼,人将侍奪之耳!」〔齊太子殷,字正道。
〕弓謂常山王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尚書令開封王楊愔、領軍大将軍平秦王歸彥、侍中廣漢燕子獻、〔五代志:荥陽郡浚儀縣,舊置開封郡。
扶風郡雍縣,後魏置平秦郡。
蜀郡雒縣,舊曰廣漢。
〕黃門侍郎鄭頤皆受遺诏輔政。
冬,十月,甲午,殂。
〔年三十一。
〕癸卯,發喪,群臣号哭,無下泣者,〔以其殘暴,故哭而不哀。
号,戶刀翻。
〕唯楊愔涕泗嗚咽。
太子殷即位,〔殷,字正道,小字道人,文宣帝嫡子也。
〕大赦。
庚戌,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诏諸土木金鐵雜作一切停罷。
40王琳聞高祖殂,乃以少府卿吳郡孫玚為郢州刺史,總留任,〔玚,雄杏翻,又音暢。
〕奉梁永嘉王莊出屯濡須口,齊揚州道行台慕容俨帥衆臨江,為之聲援。
〔帥,讀曰率。
〕十一月,乙卯,琳寇大雷,〔五代志:同安郡望江縣,陳置大雷郡。
〕诏侯瑱、侯安都及儀同徐度将兵禦之。
〔将,即亮翻。
〕安州刺史吳明徹夜襲湓城,〔五代志:甯越郡梁置安州,隋開皇十八年,改曰欽州。
〕琳遣巴陵太守任忠擊明徹,大破之,明徹僅以身免。
琳因引兵東下。
41齊以右丞相斛律金為左丞相,常山王演為太傅,長廣王湛為太尉,段韶為司徒,平原王淹為司空,高陽王湜為尚書左仆射,河間王孝琬為司州牧,侍中燕子獻為右仆射。
42辛未,齊,顯祖之喪至邺。
〔自晉陽至邺。
〕 43十二月,戊戌,齊徙上黨王紹仁為漁陽王,廣陽王紹義為範陽王,長樂王紹廣為隴西王。
〔樂,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