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六

關燈


    又能委政楊愔,愔總攝機衡,百度修敕,〔敕,理也。

    〕故時人皆言主昏于上,政清于下。

    愔風表鑒裁,為朝野所重,少曆屯阨,〔爾朱屠害楊氏,唯愔得脫,潛竄累載,後歸高歡,又以讒間逃隐海島,歡訪而用之。

    裁,才代翻。

    少,詩照翻。

    屯,陟輪翻。

    〕及得志,有一餐之惠者必重報之,雖先嘗欲殺己者亦不問;典選二十餘年,以獎拔賢才為己任。

    性複強記,一見皆不忘其姓名,選人魯漫漢自言猥賤獨不見識,〔選,須絹翻。

    複,扶又翻。

    猥,鄙也。

    〕愔曰:「卿前在元子思坊,〔元子思坊,邺城?之{名。

    魏侍中元子思居此,後謀西奔,被誅,時人因以名坊。

    〕乘短尾牝驢,見我不下,以方曲障面,我何為不識卿!」漫漢驚服。

     18秋,七月,甲戌,前天門太守樊毅襲武陵,殺武州刺史衡陽王護,王琳使司馬潘忠擊之,執毅以歸。

    護,暢之孫也。

    〔暢,武帝之弟。

    〕 19丙子,以陳霸先為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進爵長城公,餘如故。

     20初,餘孝頃為豫章太守,〔姓譜:餘姓,由餘之後。

    〕侯瑱鎮豫章,孝頃于新吳縣〔漢靈帝中平中,立新吳縣,屬豫章郡,今洪州奉新縣即其地。

    〕别立城栅,與瑱相拒。

    瑱使其從弟奫守豫章〔從,才用翻。

    奫,于倫翻。

    〕悉衆攻孝頃,久不克,築長圍守之。

    癸酉,侯平發兵攻奫,大掠豫章,焚之,奔于建康。

    瑱衆潰,奔湓城,依其将焦僧度。

    僧度勸之奔齊,會霸先使記濟陽蔡景曆南上,〔濟,子禮翻。

    自建康泝流至湓城為南上。

    上,時掌翻。

    〕說瑱令降,瑱乃詣阙歸罪,霸先為之誅侯平。

    〔說,式芮翻。

    降,戶江翻。

    為,于僞翻。

    〕丁亥,以瑱為司空。

     南昌民熊昙朗,世為郡着姓。

    昙朗有勇力,侯景之亂,聚衆據豐城為栅,〔南昌縣帶豫章郡。

    吳立富城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豐城縣,屬豫章郡,今縣在郡城南一百五十五裡。

    昙,徒含翻。

    〕世祖以為巴山太守。

    〔元帝廟号世祖。

    〕江陵陷,昙朗兵力浸強,侵掠鄰縣。

    侯瑱在豫章,昙朗外示服從而陰圖之,及瑱敗走,昙朗獲其馬仗。

     21己亥,齊大赦。

     22魏太師泰遣安州長史鉗耳康買使于王琳,〔鉗耳,夷姓也,出于西羌。

    鉗,其廉翻。

    孫愐曰:鉗耳,西羌人,自雲周王季之後,為虔仁氏,音訛為鉗耳。

    〕琳遣長史席豁報之,且請歸世祖及愍懷太子之柩;泰許之。

    〔江陵之陷,魏既戕元帝,遂殺愍懷太子元良。

    柩,音舊。

    〕 23八月,己酉,鄱陽王循卒于江夏,弟豐城侯泰監郢州事。

    〔夏,戶雅翻。

    監,工銜翻。

    〕王琳使兖州刺史吳藏攻江夏,不克而死。

    〔琳署藏領兖州耳。

    〕 24魏太師泰北渡河。

    〔據魏紀,泰北巡,渡北河。

    〕 25魏以王琳為大将軍、長沙郡公。

     26魏江州刺史陸騰讨陵州叛獠,〔五代志:隆山郡,西魏置陵州,今陵井監是也。

    江州亦置于隆山郡之隆山縣。

    獠,魯皓翻。

    〕獠因山為城,攻之難拔。

    騰乃陳伎樂于城下一面,〔伎,渠绮翻。

    〕獠棄兵,攜妻子臨城觀之,騰潛師三面俱上,斬首萬五千級,遂平之。

    〔唐柴紹破吐谷渾亦用此術。

    上,時掌翻。

    〕騰,俟之玄孫也。

    〔陸俟事魏太武帝,及文成帝之初立,以子麗誅宗愛功封王。

    〕 27庚申,齊主将西巡,百官辭于紫陌,帝使擡騎圍之,〔騎兵執擡者為擡騎。

    擡,色角翻。

    騎,奇寄翻。

    〕曰:「我舉鞭,即殺之。

    」日晏,帝醉不能起。

    黃門郎是連子暢曰:〔是連,亦夷姓也。

    魏書官氏志:内入諸姓有是連氏。

    〕「陛下如此,群臣不勝恐怖。

    」〔勝,音升。

    怖,普布翻。

    〕帝曰:「大怖邪!若然,勿殺。

    」〔若然,猶雲若如此也。

    〕遂如晉陽。

     28九月,壬寅,改元,大赦。

    以陳霸先為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将軍、揚州牧、義興公。

    〔自長城縣公進封義興郡公。

    按陳書帝紀,「義」當作「吳」。

    〕以吏部尚書王通為右仆射。

     29突厥木杆可汗假道于涼州以襲吐谷渾,魏太師泰使涼州刺史史甯帥騎随之,至番禾,〔番禾縣,漢屬張掖郡,魏分置番禾郡。

    如淳曰:番,音盤。

    隋廢番禾郡為番禾縣,屬涼州;唐天寶三年,改為天寶縣。

    厥,九勿翻。

    杆,公旦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吐谷渾覺之,奔南山。

    木杆将分兵追之,甯曰:「樹敦、賀真二城,吐谷渾之巢穴也,拔其本根,餘衆自散。

    」木杆從之。

    木杆從北道趣賀真,甯從南道趣樹敦。

    〔樹敦城,在曼頭山北,吐谷渾之舊都也。

    周穆王時,犬戎樹惇居之,因以名城。

    祭公謀父所謂「犬戎樹惇,能帥舊德」者也。

    趣,七喻翻。

    〕吐谷渾可汗【章:十二行本「汗」下有「誇呂」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在賀真,使其征南王将數千人守樹敦。

    〔将,即亮翻。

    〕木杆破賀真,獲誇呂妻子;甯破樹敦,虜征南王;還,與木杆會于青海,〔吐谷渾中有青海,周回千餘裡,海中有弓钆。

    每冬冰合,以良牝馬置此山,至來春收之,牝馬皆有孕,生駒,号為龍種,必多駿異,日行千裡。

    〕木杆歎甯勇決,贈遺甚厚。

    〔遺,于季翻。

    〕 30甲子,王琳以舟師襲江夏;冬,十月,壬申,豐城侯泰以州降之。

     31齊發山東寡婦二千六百人以配軍,有夫而濫奪者什二三。

     32魏安定文公宇文泰還至牽屯山而病,〔北巡而還也。

    杜佑曰:牽屯在平涼郡高平縣,亦曰汧屯山,今謂之笄頭山。

    〕驿召中山公護。

    護至泾州,見泰,泰謂護曰:「吾諸子皆幼,外寇方強,天下之事,屬之于汝,〔屬,之欲翻;下所屬同。

    〕宜努力以成吾志。

    」乙亥,卒于雲陽。

    〔年五十。

    雲陽縣,漢屬馮翊,魏收志屬北地郡;後周置雲陽郡,有雲陽宮。

    〕護還長安,發喪。

    泰能駕禦英豪,得其力用,性好質素,不尚虛飾,明達政事,崇儒好古,凡所施設,皆依仿三代而為之。

    〔好,呼到翻。

    〕丙子,世子覺嗣位,為太師、柱國、大耱宰,出鎮同州,〔宇文泰輔政多居同州,以其地扼關、河之要,齊人或來侵轶,便于應接也。

    〕時年十五。

     中山公護,名位素卑,雖為泰所屬,而群公各圖執政,莫肯服從。

    護問計于大司寇于謹,謹曰:「謹早蒙先公非常之知,恩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若對衆定策,公必不得讓。

    明日,群公會議,謹曰:「昔帝室傾危,非安定公無複今日。

    〔謂魏孝武帝為高歡所逼,遁逃入關,宇文泰迎而輔之,以立國于關右。

    複,扶又翻。

    〕今公一旦違世,嗣子雖幼,中山公親其兄子,兼受顧托,軍國之事,埋須歸之。

    」辭色抗厲,衆皆悚動。

    〔抗厲,舉聲高亢,且正色嚴厲也。

    〕護曰:「此乃家事,護雖庸昧,何敢有辭。

    」謹素與泰夷,護常拜之,至是,謹起而言曰:「公若統理軍國,謹等皆有所依。

    」遂再拜。

    群公迫于謹,亦再拜,于是衆議始定。

    護綱紀内外,撫循文武,人心遂安。

     33十一月,辛醜,豐城侯泰奔齊,齊以為永州刺史。

    〔南方以零陵郡為永州。

    齊以泰為永州刺史,未知此永州置于何地。

    〕诏征王琳為司空,〔此齊诏也。

    〕琳辭不至,留其将潘純陀監郢州,〔監,工銜翻。

    〕身還長沙。

    魏人歸其妻子。

     34壬子,齊主诏以「魏末豪傑糾合鄉部,因緣請托,各立州郡,離大合小,公私煩費,丁口減于疇日,〔疇日,猶言昔日。

    〕守令倍于昔時。

    且要荒向化,〔要荒,引古要服、荒服為言。

    要者,要結好信而從服之。

    荒者,言其來服荒忽無常也。

    要,一遙翻。

    〕舊多浮僞,百室之邑,遽立州名,三戶之民,空張郡目,〔此謂梁末所置州郡在江、淮之間者也。

    〕循名責實,事歸焉有。

    」〔焉,于虔翻,何也。

    〕于是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

    【章:十二行本「郡」下有「五百八十九縣、三鎮、二十六戍」十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考異曰:北史作「五十六郡」。

    今從齊書。

    〕 35诏分江州四郡置高州。

    〔四郡,蓋臨川、安成、豫甯、巴山,以其地在南江之西,負山面水,據高臨深,因名高州。

    〕軍【章:十二行本「軍」上有「以明威将」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黃法鳓為刺史,鎮巴山。

    〔鳓,巨俱翻。

    宋白曰:梁大同二年分廬陵之興平、臨川之新建二縣,立西甯、巴山二縣,合其縣立為巴山郡。

    其郡古迹在撫州崇仁縣巴山之北。

    〕 36十二月,壬申,以曲江侯勃為太保。

     37甲申,魏葬安定文公。

    丁亥,以岐陽之地封世子覺為周公。

    〔岐陽,即扶風之地。

    昔周興于岐周,因為國号。

    宇文輔魏,仿周以立法制,故魏朝之臣以周封之,将禅代也。

    〕 38初,侯景之亂,臨川民周續起兵郡中,〔臨川,漢豫章郡南城縣之地,後漢分南城北境為臨汝縣,吳孫亮太平二年,分豫章之東部南城、臨汝二縣置臨川郡,隋、唐為撫州。

    〕始興王毅以郡讓之而去。

    續部将皆郡中豪放,多驕橫,〔将,即亮翻;下同。

    橫,戶孟翻。

    〕續裁制之,諸将皆怨,相與殺之。

    續宗人迪,勇冠軍中,〔冠,古玩翻。

    〕衆推為主。

    迪素寒微,恐郡人不服,以郡周敷族望高顯,折節交之,〔折,而設翻。

    〕敷亦事迪甚謹。

    迪據上塘,〔「上塘」,下卷作「工塘」,必有一誤。

    按陳書周迪傳,「工」字為是。

    〕敷據故郡,朝廷以迪為衡州刺史,領臨川内史。

    〔以臨川内史帶衡州刺史耳。

    〕時民遭侯景之亂,皆棄農業,群聚為盜,唯迪所部獨務農桑,各有赢儲,政教嚴明,〔教,謂教令,州郡下令謂之教。

    〕征斂必至,〔斂,力贍翻。

    〕餘郡乏絕者皆仰以取給。

    〔仰,牛向翻。

    〕迪性質樸,不事威儀,居常徒跣,雖外列兵衛,内有女伎,挼繩破篾,傍若無人,〔伎,渠绮翻。

    挼,奴禾翻。

    蔑,莫結翻,竹筠也。

    〕讷于言語而襟懷信實,臨川人皆附之。

     39齊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

    〔考異曰:去歲六月己雲築長城,而地名,長、短不同,不知與此為一事為二事。

    北齊書、北史皆然。

    今兩存之。

    〕東至于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裡,率十裡一戍,其要害置州鎮,凡二十五所。

     40魏宇文護以周公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庚子,以魏恭帝诏禅位于周,〔魏道武帝以晉孝武太元二十一年改元皇始,曆十二世至孝武帝永熙三年西遷,魏遂分為東、西。

    西魏又曆三世,凡十五世,一百六十年而亡。

    〕使大宗伯趙貴持節奉冊,濟北公迪緻皇帝玺绂;恭帝出居大司馬府。

    〔濟,子禮翻。

    玺,斯氏翻。

    绂,音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