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如家人禮。
〔不肯定君臣之分而用兄弟之禮。
使,疏吏翻;下同。
〕陸納既平,湘州諸軍相繼西上,〔上,時掌翻。
〕上複與紀書曰:「吾年為一日之長,屬有平亂之功,膺此樂推,事歸當璧。
〔長,陟丈翻。
屬,之欲翻。
樂,音洛。
左傳:楚共王無耱适,有寵子五人,無适立焉。
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
」乃徧以璧見于群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
」既乃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者齊而長入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千、子簒皆遠之。
平王弱,抱以入,再拜,皆厭紐。
後平王卒有楚國。
〕傥遣使乎,良所遲也。
〔遲,直利翻,待也。
〕如曰不然,于此投筆。
友于兄弟,分形共氣,兄肥弟瘦,無複相見之期,讓棗推梨,永罷歡愉之日。
〔漢孔融兄弟七人,融第六,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棗,辄引小者。
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
」人皆異之。
推,吐雷翻。
〕心乎愛矣,書不盡言。
」〔言兄弟之愛存之于心,非書翰之間所能盡言也。
〕紀頓兵日久,頻戰不利,又聞魏寇深入成都,孤危憂懑,不知所為。
〔懑,音悶,又音滿。
〕乃遣其度支尚書樂奉業詣江陵求和,請依前旨還蜀。
〔度,徒洛翻。
〕奉業知紀必敗,啟上曰:「蜀軍乏糧,士卒多死,危亡可待。
」上遂不許其和。
〔史言上兄皆阻兵而安忍。
〕 紀以黃金一斤為餅,餅百為箧,至有百箧,銀五倍于金,錦罽、缯彩稱是,每戰,懸示将士,不以為賞。
〔罽,音計。
缯,慈陵翻。
稱,尺證翻。
将,即亮翻;下同。
〕甯州刺史陳智祖請散之以募勇士,弗聽,智祖哭而死。
有請事者,紀稱疾不見,由是将卒解體。
秋,七月,辛未,巴東民苻升等斬峽口城主公孫晃,降于王琳。
〔将,即亮翻。
降,戶江翻。
考異曰:典略作「丙戌」。
今從梁書。
〕謝答仁、任約進攻侯叡,破之,拔其三壘。
于是兩岸十四城俱降。
紀不獲退,〔諸城已降,江陵兵斷道,故不獲退。
〕順流東下,遊擊将軍【章:十二行本「軍」下有「南陽」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樊猛追擊之,紀衆大潰,赴水死者八千餘人,猛圍而守之。
上密敕孟曰:「生還,不成功也。
」猛引兵至紀所,紀在舟中繞床而走,以金囊擲猛曰:「以此雇卿,送我一見七官。
」猛曰:「天子何由可見!殺足下,金将安之!」〔之,往也。
〕遂斬紀及其幼子圓滿。
陸法和收太子圓照兄弟三人送江陵。
上紀紀屬籍,賜姓饕餮氏。
〔饕,他刀翻。
餮,他結翻。
貪财為饕,貪食為餮,以帝鴻氏不才子比紀也。
〕下劉孝勝獄,已而釋之。
〔紀之稱帝舉兵,劉孝勝實鼓成之,此而不誅,亦失刑也。
下,遐嫁翻。
〕上使謂江安侯圓正曰:「西軍已敗,汝父不知存亡。
」意欲使其自裁。
〔圓正見囚,見上卷簡文帝大寶二年。
〕圓正聞之哭,稱世子不絕聲。
〔咎圓照之誤紀也。
号,戶刀翻。
〕上頻使觇之,知不能死,移送廷尉獄,見圓照,曰:「兄何乃亂人骨肉,使痛酷如此!」圓照唯雲「計誤」。
上并命絕食于獄,至齧臂啖之,十三日而死,遠近聞而悲之。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齧,魚結翻。
啖,徒敢翻,又徒濫翻。
〕 乙未,王僧辯還江陵。
诏諸軍各還所鎮。
20魏尉遲泂圍成都五旬,永豐侯撝屢出戰,皆敗,乃請降。
諸将欲不許,迥曰:「降之則将士全,遠人悅;攻之則将士傷,遠人懼。
」遂受之。
八月,戊戌,撝與宜都王圓肅帥文武詣軍門降,〔撝,許韋翻。
降,戶江翻。
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迥以禮接之,與盟于益州城北。
吏民皆複其業,唯收奴婢及儲積以賞将士,軍無私焉。
〔史言尉遲迥能凝蜀人之心。
〕魏以撝及圓肅并為開府儀同三司,以迥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
21庚子,下诏将還建康,領軍将軍胡僧佑、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懔、〔懔,力荏翻,又巨禁翻。
〕禦史中丞丷〔丷,訖嶽翻。
〕谏曰:「建業王氣已盡,與虜正隔一江,若有不虞,悔無及也!〔建業與齊止隔一江,固也。
獨不思江陵介在江北,逼近襄陽,嶽陽有複雠之志,宇文有啟疆之思乎!〕且古老相承雲:『荊州洲數滿百,當出天子。
』今枝江生洲,百數己滿,〔盛弘之荊州記曰:自枝江縣西至上明,東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
楚諺雲:洲不百,故不出王者。
〕陛下龍飛,是其應也。
」上令朝臣議之。
〔朝,直遙翻。
〕黃門侍郎周弘正、尚書右仆射王褒曰:「今百姓未見輿駕入建康,謂是列國諸王;願陛下從四海之望。
」時群臣多荊州人,皆曰:「弘正等東人也,〔周顗、王導自南渡以來世居建康,故謂為東人。
〕志願東下,恐非良計。
」弘正折之曰:〔折,之舌翻。
〕「東人勸東,謂非良計,西【章:十二行本「西」上有「君等」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人欲西,豈成長策﹖」上笑。
又議于後堂,會者五百人,上問之曰:「吾欲還建康,諸卿以為如何﹖」衆莫敢先對。
上曰:「勸吾去者左袒。
」左袒者過半。
武昌太守朱買臣言于上曰:「建康舊都,山陵所在;〔梁氏自簡文以上葬建康,武帝以上葬晉陵。
守,式又翻。
〕荊鎮邊疆,非王者之宅。
〔荊州被邊,自晉以來為重鎮。
〕願陛下勿疑,以緻後悔。
臣家在荊州,豈不願陛下居此,但恐是臣富貴,非陛下富貴耳!」上使術士杜景豪蔔之,不吉,對上曰:「未去。
」退而言曰:「此兆為鬼賊所留也。
」上以建康雕殘,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從僧佑等議。
〔史言上懷居違蔔,以成亡國之禍。
卒,子恤翻。
〕 22以湘州刺史王琳為衡州刺史。
23九月,庚午,诏王僧辯還鎮建康,陳霸先複還京口。
〔複,扶又翻。
〕丙子,以護軍将軍陸法和為郢州刺史。
法和為政,不用刑獄,專以沙門法及西域幻術〔幻,胡辯翻。
〕教化,部曲數千人,通謂之弟子。
24契丹寇齊邊。
〔契,欺訖翻。
〕壬午,齊主北冀、定、幽、安,〔冀、定、幽、安,四州名。
〕遂伐契丹。
25齊主使郭元建治水軍二萬餘人于合肥,〔治,直之翻。
〕将襲建康,納湘潭侯退,〔退北奔見一百六十二卷武帝太清二年。
〕又遣将軍邢景遠、步大汗薩帥衆繼之。
〔步大汗,虜三字姓。
汗,音寒。
薩,桑葛翻。
考異曰:梁書作「邢杲遠,步六汗薩。
」今從北齊書、北史。
〕陳霸先在建康聞之,白上;上诏王僧辯鎮姑孰以禦之。
26冬,十月,丁酉,齊主至平州,從西道趣長塹,〔曹操征烏桓,出盧龍塞,塹山堙谷五百餘裡,後人因謂之長塹。
趣,七喻翻。
塹,七豔翻。
〕使司徒潘相樂帥精騎五千自東道趣青山。
辛醜,至白狼城;壬寅,至昌黎城,使安德王韓軌帥精騎四千東斷契丹走路;〔魏收地形志:營州統内建德郡治白狼城。
中興初,分樂陵置安德郡,治般縣。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癸卯,至陽師水,〔唐志:貞觀三年,以契丹、室韋部落置師州及陽師縣于營州之廢陽師鎮,即此。
〕倍道兼行,掩襲契丹。
齊主露髻肉袒,晝夜不息,行千餘裡,踰越山嶺,為士卒先,唯食肉飲水,壯氣彌厲。
甲辰,與契丹遇,奮擊,大破之,虜獲十餘萬口,雜畜數百萬頭。
〔畜,許救翻。
〕潘相樂又于青山破契丹别部。
丁未,齊主還至營州。
27己酉,王僧辯至姑孰,遣婺州刺史侯瑱、〔東陽郡,梁置婺州。
瑱,他甸翻,又音鎮。
〕吳郡太守張彪、吳興太守裴之橫築壘東關,以待齊師。
28丁巳,齊主登碣石山,臨滄海,遂如晉陽。
以肆州刺史斛律金為太師,乃【章:十二行本「乃」作「召」;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還晉陽,拜其子豐樂為武衛大将軍,〔樂,音洛。
命其孫武都尚義甯公主,寵待之厚,群臣莫及。
〔金子羨,字豐樂。
武都,光之子也。
樂,音洛。
〕 29閏月,丁醜,南豫州刺史侯瑱〔南豫州時治姑孰。
瑱,他甸翻,又音鎮。
〕與郭元建戰于東關,齊師大敗,溺死者萬計。
〔溺,奴狄翻。
〕湘潭侯退複歸于邺,〔複,扶又翻。
〕王僧辯還建康。
30吳州刺史開建侯蕃,恃其兵強,貢獻不入,〔五代志:鄱陽郡,梁置吳州。
〕上密令其将徐佛受圖之。
〔将,即亮翻。
〕佛受使其徒詐為訟者,詣蕃,遂執之。
上以佛受為建安太守,以侍中王質為吳州刺史。
質至鄱陽,佛受置之金城,自據羅城,掌門管,〔左傳:秦杞子曰:「鄭人使我掌北門之管。
」杜預注曰:管,鑰也。
〕繕治舟艦甲兵,〔治,直之翻。
艦,戶黯翻。
〕質不敢與争。
故開建侯部曲數千人攻佛受,佛受奔南豫州,侯瑱殺之,質始得行州事。
31十一月,戊戌,以尚書右仆射王褒為左仆射,湘東太守張绾為右仆射。
32己未,突厥複攻柔然,柔然舉國奔齊。
〔複,扶又翻。
〕 33癸亥,齊主自晉陽北擊突厥,迎納柔然,廢其可汗庫提,立阿那緕子庵羅辰為可汗,置之馬邑川,給其廪饩缯帛;〔饩,許氣翻。
缯,慈陵翻。
〕親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請降,〔降,戶江翻;下同。
〕許之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自是貢獻相繼。
34魏尚書元烈謀殺宇文泰,事洩,泰殺之。
〔宇文泰于此獨不書其官,因舊史成文也。
〕 35丙寅,上使侍中王琛使于魏。
〔琛,醜林翻。
使,疏吏翻。
〕太師泰陰有圖江陵之志,梁王詧聞之,益重其貢獻。
〔梁王詧吹倚魏以報河東王譽之雠。
通鑒至此複書梁王詧。
〕 36十二月,齊宿預民東方白額以城降,江西州郡皆起兵應之。
〔江、淮之民苦于齊之虐政,欲相率而歸江南。
〕 三年〔(甲戌,五五四)〕 1春,正月,癸巳,齊主自離石道讨山胡,遣斛律金從顯州道,〔魏收地形志:永安中,置顯州,治汾州六壁城。
蓋在隋西河郡界。
〕常山王演從晉州道夾
〔不肯定君臣之分而用兄弟之禮。
使,疏吏翻;下同。
〕陸納既平,湘州諸軍相繼西上,〔上,時掌翻。
〕上複與紀書曰:「吾年為一日之長,屬有平亂之功,膺此樂推,事歸當璧。
〔長,陟丈翻。
屬,之欲翻。
樂,音洛。
左傳:楚共王無耱适,有寵子五人,無适立焉。
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
」乃徧以璧見于群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
」既乃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者齊而長入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千、子簒皆遠之。
平王弱,抱以入,再拜,皆厭紐。
後平王卒有楚國。
〕傥遣使乎,良所遲也。
〔遲,直利翻,待也。
〕如曰不然,于此投筆。
友于兄弟,分形共氣,兄肥弟瘦,無複相見之期,讓棗推梨,永罷歡愉之日。
〔漢孔融兄弟七人,融第六,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棗,辄引小者。
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
」人皆異之。
推,吐雷翻。
〕心乎愛矣,書不盡言。
」〔言兄弟之愛存之于心,非書翰之間所能盡言也。
〕紀頓兵日久,頻戰不利,又聞魏寇深入成都,孤危憂懑,不知所為。
〔懑,音悶,又音滿。
〕乃遣其度支尚書樂奉業詣江陵求和,請依前旨還蜀。
〔度,徒洛翻。
〕奉業知紀必敗,啟上曰:「蜀軍乏糧,士卒多死,危亡可待。
」上遂不許其和。
〔史言上兄皆阻兵而安忍。
〕 紀以黃金一斤為餅,餅百為箧,至有百箧,銀五倍于金,錦罽、缯彩稱是,每戰,懸示将士,不以為賞。
〔罽,音計。
缯,慈陵翻。
稱,尺證翻。
将,即亮翻;下同。
〕甯州刺史陳智祖請散之以募勇士,弗聽,智祖哭而死。
有請事者,紀稱疾不見,由是将卒解體。
秋,七月,辛未,巴東民苻升等斬峽口城主公孫晃,降于王琳。
〔将,即亮翻。
降,戶江翻。
考異曰:典略作「丙戌」。
今從梁書。
〕謝答仁、任約進攻侯叡,破之,拔其三壘。
于是兩岸十四城俱降。
紀不獲退,〔諸城已降,江陵兵斷道,故不獲退。
〕順流東下,遊擊将軍【章:十二行本「軍」下有「南陽」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樊猛追擊之,紀衆大潰,赴水死者八千餘人,猛圍而守之。
上密敕孟曰:「生還,不成功也。
」猛引兵至紀所,紀在舟中繞床而走,以金囊擲猛曰:「以此雇卿,送我一見七官。
」猛曰:「天子何由可見!殺足下,金将安之!」〔之,往也。
〕遂斬紀及其幼子圓滿。
陸法和收太子圓照兄弟三人送江陵。
上紀紀屬籍,賜姓饕餮氏。
〔饕,他刀翻。
餮,他結翻。
貪财為饕,貪食為餮,以帝鴻氏不才子比紀也。
〕下劉孝勝獄,已而釋之。
〔紀之稱帝舉兵,劉孝勝實鼓成之,此而不誅,亦失刑也。
下,遐嫁翻。
〕上使謂江安侯圓正曰:「西軍已敗,汝父不知存亡。
」意欲使其自裁。
〔圓正見囚,見上卷簡文帝大寶二年。
〕圓正聞之哭,稱世子不絕聲。
〔咎圓照之誤紀也。
号,戶刀翻。
〕上頻使觇之,知不能死,移送廷尉獄,見圓照,曰:「兄何乃亂人骨肉,使痛酷如此!」圓照唯雲「計誤」。
上并命絕食于獄,至齧臂啖之,十三日而死,遠近聞而悲之。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齧,魚結翻。
啖,徒敢翻,又徒濫翻。
〕 乙未,王僧辯還江陵。
诏諸軍各還所鎮。
20魏尉遲泂圍成都五旬,永豐侯撝屢出戰,皆敗,乃請降。
諸将欲不許,迥曰:「降之則将士全,遠人悅;攻之則将士傷,遠人懼。
」遂受之。
八月,戊戌,撝與宜都王圓肅帥文武詣軍門降,〔撝,許韋翻。
降,戶江翻。
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迥以禮接之,與盟于益州城北。
吏民皆複其業,唯收奴婢及儲積以賞将士,軍無私焉。
〔史言尉遲迥能凝蜀人之心。
〕魏以撝及圓肅并為開府儀同三司,以迥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
21庚子,下诏将還建康,領軍将軍胡僧佑、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懔、〔懔,力荏翻,又巨禁翻。
〕禦史中丞丷〔丷,訖嶽翻。
〕谏曰:「建業王氣已盡,與虜正隔一江,若有不虞,悔無及也!〔建業與齊止隔一江,固也。
獨不思江陵介在江北,逼近襄陽,嶽陽有複雠之志,宇文有啟疆之思乎!〕且古老相承雲:『荊州洲數滿百,當出天子。
』今枝江生洲,百數己滿,〔盛弘之荊州記曰:自枝江縣西至上明,東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
楚諺雲:洲不百,故不出王者。
〕陛下龍飛,是其應也。
」上令朝臣議之。
〔朝,直遙翻。
〕黃門侍郎周弘正、尚書右仆射王褒曰:「今百姓未見輿駕入建康,謂是列國諸王;願陛下從四海之望。
」時群臣多荊州人,皆曰:「弘正等東人也,〔周顗、王導自南渡以來世居建康,故謂為東人。
〕志願東下,恐非良計。
」弘正折之曰:〔折,之舌翻。
〕「東人勸東,謂非良計,西【章:十二行本「西」上有「君等」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人欲西,豈成長策﹖」上笑。
又議于後堂,會者五百人,上問之曰:「吾欲還建康,諸卿以為如何﹖」衆莫敢先對。
上曰:「勸吾去者左袒。
」左袒者過半。
武昌太守朱買臣言于上曰:「建康舊都,山陵所在;〔梁氏自簡文以上葬建康,武帝以上葬晉陵。
守,式又翻。
〕荊鎮邊疆,非王者之宅。
〔荊州被邊,自晉以來為重鎮。
〕願陛下勿疑,以緻後悔。
臣家在荊州,豈不願陛下居此,但恐是臣富貴,非陛下富貴耳!」上使術士杜景豪蔔之,不吉,對上曰:「未去。
」退而言曰:「此兆為鬼賊所留也。
」上以建康雕殘,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從僧佑等議。
〔史言上懷居違蔔,以成亡國之禍。
卒,子恤翻。
〕 22以湘州刺史王琳為衡州刺史。
23九月,庚午,诏王僧辯還鎮建康,陳霸先複還京口。
〔複,扶又翻。
〕丙子,以護軍将軍陸法和為郢州刺史。
法和為政,不用刑獄,專以沙門法及西域幻術〔幻,胡辯翻。
〕教化,部曲數千人,通謂之弟子。
24契丹寇齊邊。
〔契,欺訖翻。
〕壬午,齊主北冀、定、幽、安,〔冀、定、幽、安,四州名。
〕遂伐契丹。
25齊主使郭元建治水軍二萬餘人于合肥,〔治,直之翻。
〕将襲建康,納湘潭侯退,〔退北奔見一百六十二卷武帝太清二年。
〕又遣将軍邢景遠、步大汗薩帥衆繼之。
〔步大汗,虜三字姓。
汗,音寒。
薩,桑葛翻。
考異曰:梁書作「邢杲遠,步六汗薩。
」今從北齊書、北史。
〕陳霸先在建康聞之,白上;上诏王僧辯鎮姑孰以禦之。
26冬,十月,丁酉,齊主至平州,從西道趣長塹,〔曹操征烏桓,出盧龍塞,塹山堙谷五百餘裡,後人因謂之長塹。
趣,七喻翻。
塹,七豔翻。
〕使司徒潘相樂帥精騎五千自東道趣青山。
辛醜,至白狼城;壬寅,至昌黎城,使安德王韓軌帥精騎四千東斷契丹走路;〔魏收地形志:營州統内建德郡治白狼城。
中興初,分樂陵置安德郡,治般縣。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癸卯,至陽師水,〔唐志:貞觀三年,以契丹、室韋部落置師州及陽師縣于營州之廢陽師鎮,即此。
〕倍道兼行,掩襲契丹。
齊主露髻肉袒,晝夜不息,行千餘裡,踰越山嶺,為士卒先,唯食肉飲水,壯氣彌厲。
甲辰,與契丹遇,奮擊,大破之,虜獲十餘萬口,雜畜數百萬頭。
〔畜,許救翻。
〕潘相樂又于青山破契丹别部。
丁未,齊主還至營州。
27己酉,王僧辯至姑孰,遣婺州刺史侯瑱、〔東陽郡,梁置婺州。
瑱,他甸翻,又音鎮。
〕吳郡太守張彪、吳興太守裴之橫築壘東關,以待齊師。
28丁巳,齊主登碣石山,臨滄海,遂如晉陽。
以肆州刺史斛律金為太師,乃【章:十二行本「乃」作「召」;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還晉陽,拜其子豐樂為武衛大将軍,〔樂,音洛。
命其孫武都尚義甯公主,寵待之厚,群臣莫及。
〔金子羨,字豐樂。
武都,光之子也。
樂,音洛。
〕 29閏月,丁醜,南豫州刺史侯瑱〔南豫州時治姑孰。
瑱,他甸翻,又音鎮。
〕與郭元建戰于東關,齊師大敗,溺死者萬計。
〔溺,奴狄翻。
〕湘潭侯退複歸于邺,〔複,扶又翻。
〕王僧辯還建康。
30吳州刺史開建侯蕃,恃其兵強,貢獻不入,〔五代志:鄱陽郡,梁置吳州。
〕上密令其将徐佛受圖之。
〔将,即亮翻。
〕佛受使其徒詐為訟者,詣蕃,遂執之。
上以佛受為建安太守,以侍中王質為吳州刺史。
質至鄱陽,佛受置之金城,自據羅城,掌門管,〔左傳:秦杞子曰:「鄭人使我掌北門之管。
」杜預注曰:管,鑰也。
〕繕治舟艦甲兵,〔治,直之翻。
艦,戶黯翻。
〕質不敢與争。
故開建侯部曲數千人攻佛受,佛受奔南豫州,侯瑱殺之,質始得行州事。
31十一月,戊戌,以尚書右仆射王褒為左仆射,湘東太守張绾為右仆射。
32己未,突厥複攻柔然,柔然舉國奔齊。
〔複,扶又翻。
〕 33癸亥,齊主自晉陽北擊突厥,迎納柔然,廢其可汗庫提,立阿那緕子庵羅辰為可汗,置之馬邑川,給其廪饩缯帛;〔饩,許氣翻。
缯,慈陵翻。
〕親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請降,〔降,戶江翻;下同。
〕許之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自是貢獻相繼。
34魏尚書元烈謀殺宇文泰,事洩,泰殺之。
〔宇文泰于此獨不書其官,因舊史成文也。
〕 35丙寅,上使侍中王琛使于魏。
〔琛,醜林翻。
使,疏吏翻。
〕太師泰陰有圖江陵之志,梁王詧聞之,益重其貢獻。
〔梁王詧吹倚魏以報河東王譽之雠。
通鑒至此複書梁王詧。
〕 36十二月,齊宿預民東方白額以城降,江西州郡皆起兵應之。
〔江、淮之民苦于齊之虐政,欲相率而歸江南。
〕 三年〔(甲戌,五五四)〕 1春,正月,癸巳,齊主自離石道讨山胡,遣斛律金從顯州道,〔魏收地形志:永安中,置顯州,治汾州六壁城。
蓋在隋西河郡界。
〕常山王演從晉州道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