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四

關燈
、左民尚書呂季略、少府周石珍、舍人嚴亶于市。

    趙伯超、伏知命餓死于獄。

    以謝答仁不失禮于太宗,特宥之。

    王偉于獄中上五百言詩,〔五百言詩,今之五十韻詩也。

    上,時掌翻。

    〕湘東王愛其才,欲宥之;有嫉之者,言于王曰:「前日偉作檄文甚佳。

    」王求而視之,檄雲:「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重,直龍翻。

    〕湘東一目,甯為赤縣所歸!」王大怒,釘其舌于柱,〔釘,丁定翻。

    〕剜腹、脔肉而殺之。

    〔剜,烏丸翻。

    王偉,侯景之所取計者也;自圍台城以至于移梁祚,屠蕭氏以及其臣民,皆偉之謀。

    帝忘其父子兄弟之雠,乃愛其才而欲宥之,發怒于檄文而後誅之,失刑甚矣!〕 20丙戌,齊合州刺史斛斯昭攻曆陽,拔之。

     21丁亥,下令,以「王偉等既死,自餘衣冠舊貴,被逼偷生,〔被,皮義翻。

    〕猛士勳豪,和光苟免者,皆不問。

    」 22扶風民魯悉達,糾合鄉人以保新蔡,〔陳書:魯悉達,扶風人,祖父至悉達皆仕于齊、梁。

    沈約宋志:江州所部有南新蔡郡,不言僑置之地,但雲去京都水行一千三百七十六裡有餘。

    以水程約言之,南新蔡郡當置于今蕲州界。

    五代志:蕲州黃梅縣,舊曰永興,隋開皇初,改曰新蔡,蓋因南新蔡郡以名縣也。

    劉昫曰:黃梅縣,宋分置新蔡郡。

    〕力田蓄谷。

    時江東饑亂,餓死者什八九,遺民攜老幼歸之。

    悉達分給糧廪,全濟甚衆,招集晉熙等五郡,盡有其地。

    使其弟廣達将兵從王僧辯讨侯景,〔将,即亮翻;下同。

    〕景平,以悉達為北江州刺史。

    〔魏收志:梁武帝置北江州,治鹿城關,領義陽、齊昌、新昌、梁安、齊興郡。

    五化代志:黃州木蘭縣,梁置北江州,唐并木蘭入黃岡縣。

    〕 23齊主使其散騎常侍曹文皎等來聘,湘東王使散騎常侍柳晖等報之,且告平侯景;亦遣舍人魏彥告于魏。

     24六主使潘樂、郭元建将兵圍秦郡,行台尚書辛術谏曰:「朝廷與湘東王信使不絕。

    〔使,疏吏翻。

    〕陽平,侯景之土,取之可也;今王僧辯已遣嚴超達守秦郡,于義何得複争之!〔複,扶又翻。

    〕且水潦方降,不如班師。

    」弗從。

    陳霸先命别将徐度引兵助秦郡固守。

    齊衆七萬,攻之甚急。

    王僧辯使衛将軍杜崱救之,霸先亦自歐陽來會;與元建大戰于士林,大破之,〔士林在六合縣界。

    〕斬首萬餘級,生擒千餘人。

    元建收餘衆北遁;猶以通好,不窮追也。

    〔好,呼到翻。

    〕 辛術遷吏部尚書。

    自魏遷邺以後,大選之職,知名者數人,〔吏部選為大選。

    選,須絹翻。

    〕互有得失:齊世宗少年高朗,所弊者疏;袁叔德沈密謹厚,所傷者細;〔少,詩照翻。

    沈,持林翻。

    〕楊愔風流辯給,取士失于浮華。

    唯術性尚貞明,取士必以才器,循名責實,新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閥,音伐。

    說文:閥閱,自序也。

    史記:明其等曰閥,積其功曰閱。

    此所謂門閥者,直言世家子弟門地素高者耳。

    又說:門在左曰閥,在右曰閱。

    〕考之前後,最為折衷。

    〔衷,陟仲翻。

    〕 25魏達奚武遣尚書左丞柳帶韋入南鄭,說宜豐侯循曰:〔說,式芮翻。

    〕「足下所固者險,所恃者援,所保者民。

    今王旅深入,所憑之險不足固也;白馬破走,酋豪不進,〔謂楊幹運也。

    酋,慈秋翻。

    〕所望之援不可恃也;長圍四合,所部之民不可保也。

    且足下本朝喪亂,社稷無主,欲誰為為忠乎﹖〔朝,直遙翻。

    喪,息浪翻。

    誰為之為,于僞翻。

    〕豈若轉禍為福,使慶流子孫邪!」循乃請降。

    〔降,戶江翻。

    〕帶韋,慶之子也。

    〔柳慶見一百六十一卷武帝太清二年。

    〕開府儀同三司賀蘭德願聞城中食盡,請攻之,大都督赫連達曰:「不戰而獲城,策之上者,豈可利其子女,貪其貨财,而不愛民命乎!且觀其士馬猶強,城池尚固,攻之縱克,則彼此俱傷;如困獸猶鬬,〔左傳吳夫僙王之言。

    〕則成敗未可知也。

    」武曰:「公言是也。

    」乃受循降,獲男女二萬口而還,〔還,從宣翻,又如字。

    〕于是劍北皆入于魏。

     27庚寅,立安南侯方矩為王太子。

     28齊遣散騎常侍謝季卿來賀平侯景。

     29衡州刺史王懷明作亂,廣州刺史蕭勃讨平之。

     30齊政煩賦重,江北之民不樂屬齊,其豪傑數請兵于王僧辯,僧辯以與齊通好,皆不許。

    〔樂,音洛。

    數,所角翻。

    好,呼到翻。

    〕秋,七月,廣陵僑人朱盛等〔僑人,本非廣陵人而僑居廣陵者。

    〕潛聚黨數千人,謀襲殺齊刺史溫仲邕,遣使求援于陳霸先,〔使,疏吏翻;下使未同。

    〕雲已克其外城。

    霸先使告僧辯,僧辯曰:「人之情僞,未易可測,〔易,弋豉翻。

    〕若審克外城,亟須應援,如其不爾,無煩進軍。

    」使未報,霸筅已濟江,僧辯乃命武州刺史杜崱等助之。

    會盛等謀洩,霸先因進軍圍廣陵。

     31八月,魏安康人黃衆寶反,攻魏興,執守柳桧,進圍東梁州。

    〔梁置南梁州于西城郡,西魏改曰東梁州;西城,古魏興郡治所。

    魏收志:後魏太延五年,别置魏興郡于上洛郡界,帶陽亭縣,屬洛州;洛州,後改為商州。

    〕令桧誘說城中,〔誘,音酉。

    說,式芮翻。

    〕桧不從而死。

    桧,虬之弟也。

    〔柳虬,柳慶之兄,見二百五十一卷武帝大同三年。

    〕太師泰遣王雄與骠騎大将軍武川宇文虬讨之。

    〔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 32武陵王紀舉兵由外水東下,以永豐侯撝為益州刺史,守成都,使其子宜都王圓肅副之。

     33九月,甲戌,司空南平王恪卒。

    甲申,以王僧辯為揚州刺史。

     34齊主使告王僧辯、陳霸先曰:「請釋廣陵之圍,必歸廣陵、曆陽兩城。

    」霸先引兵還京口,江北之民從霸先濟江者萬餘口。

    湘東王以霸先為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征霸先世子昌〔霸先封長城縣侯,昌為世子。

    〕及兄子顼詣江陵,以昌為散【章:十二行本「散」上有「員外」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騎常侍,顼為領直。

    〔梁宿衛之官有四廂領直,蓋領直衛之士,因以名官。

    為昌、顼陷魏張本。

    〕 35宜豐侯循之降魏也,丞相泰許其南還,久而未遣,從容問劉璠曰:〔從,千容翻。

    〕「我于古誰比﹖」對曰:「璠常以公為湯、武,今日所見,曾桓、文之不如!」泰曰:「我安敢比湯、武,庶幾望伊、周,何至不如桓、文!」對曰:「齊桓存三亡國,〔左傳:宋司馬子魚曰:齊桓存三亡國以屬諸侯。

    杜預注曰:三亡國,魯、衛、邢。

    〕晉文公不失信于伐原。

    」語未竟,奉撫掌曰:「我解爾意,〔解,戶買翻。

    〕欲激我耳。

    」乃謂循曰:「王欲之荊,為之益﹖」〔武陵王紀封循為随郡王,故以王稱之。

    〕循請還江陵,泰厚禮遣之。

    〔考異曰:典略雲:「十月,乙未朔,太祖謂循」雲雲。

    按太清紀,是月循至江陵,今從之。

    〕循以文武千家自随,湘東王疑之,遣使觇察,相望于道;〔使,疏吏翻。

    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始至之夕,命劫竊其财,及旦,循啟輸馬仗,王乃安之,引入,對泣,以循為侍中、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36冬,十月,齊主自晉陽如離石,自黃栌嶺起長城,北至社平戍,四百餘裡,置三十六戍。

     37戊申,湘東王執湘州刺史王琳于殿中,殺其副将殷晏。

     琳本會稽兵家,〔将,即亮翻。

    會,工外翻。

    〕其姊妹皆入王宮,故琳少在左右。

    琳好勇,王以為将帥。

    琳傾身下士,〔少,詩照翻。

    好,呼到翻。

    帥,所類翻。

    下,遐嫁翻;下王下同。

    〕所得賞賜,不以入家。

    麾下萬人,多江、淮群盜,從王僧辯平侯景,與社龛功居第一。

    〔龛,苦含翻。

    〕在建康,恃寵縱暴,僧辯不能禁。

    僧辯以宮殿之燒,〔謂軍人遺火焚太極殿及東、西堂也。

    〕恐得罪,欲以琳塞責,〔塞,悉則翻。

    〕乃密啟王,請誅琳。

    王以琳為湘州,琳自疑及禍,使長史陸納帥部曲赴湘州,〔帥,讀曰率。

    〕身詣江陵陳謝,謂納等曰:「吾若不返,子将安之﹖」〔之,往也。

    〕鹹曰:「請死之。

    」相泣而别。

    至江陵,王下琳吏。

     辛酉,以王子方略為湘州刺史,又以廷尉黃羅漢為長史,使與太舟卿張載至巴陵,先據琳軍。

    〔五代志:太舟卿,梁初為都水台使者,天監七年改焉,位視中書郎,列卿之最末者也,主舟航、堤渠。

    〕載有寵于王,而禦下峻刻,荊州人疾之如雠。

    羅漢等至琳軍,陸納及一卒并哭,不肯受命,執羅漢及載。

    王遣宦者陳旼往谕之,納對旼刳載腹,抽腸以系馬足,使繞而走,腸盡氣絕。

    又脔割,出其心,向之抃舞,〔抃舞,拊手而舞。

    〕焚其餘骨。

    以黃羅漢清謹而免之。

    納與諸将引兵襲湘州,時州中無主,納遂據之。

     38公卿藩鎮數勸進于湘東王,〔數,所角翻。

    〕十一月,丙子,世祖即皇帝位于江陵,改元,大赦。

    〔改太清為承聖。

    〕是日,帝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

    〔史言帝不能正其始。

    〕 39丁醜,以宜豐侯循為湘州刺史。

     40己卯,立王太子方矩為皇太子,更名元良。

    〔更,丁行翻。

    〕皇子方智為晉安王,方略為始安王,方等之子莊為永嘉王。

    〔方等伐湘州,戰敗而死。

    〕追尊母阮修容為文宣皇後。

    〔修容,魏文帝所制,自晉以來,位列九嫔。

    〕 侯景之亂,州郡太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以長江為限,荊州界北盡武甯,西拒硖口,〔北盡武甯,與嶽陽王詧分界。

    西拒峽口,與武陵王紀分界。

    「硖」,當作「峽」。

    〕嶺南複為蕭勃所據,〔複,扶又翻。

    〕诏令所行,千裡而近,民戶着籍,不盈三萬而已。

    〔着,直略翻。

    史言荊州管内蕭條。

    〕 41陸納襲擊衡州刺史丁道貴于渌口,破之。

    〔衡州,治衡陽縣。

    縣東二十裡有酃湖,其水湛然綠色,取以釀酒,甘美,謂之酃渌。

    渌口,即酃湖口也。

    唐志:潭州有渌口戍。

    丁度曰:湘東有渌水。

    張舜民郴行錄:嘉魚縣口舟行七十餘裡,至渌溪口。

    南北對境圖,自嶽州沿東北下,過侯敬港、神林港、象湖港、新打口、石頭口、得渌溪口。

    按郴行錄、對境圖之渌溪口,皆非丁道貴敗處,唯唐志之潭州渌口戍為是。

    渌,音綠。

    〕道貴奔零陵,其衆悉降于納。

    〔降,戶江翻。

    〕上聞之,遣使征司徒王僧辯、右衛将軍杜崱、平北将軍裴之橫與宜豐侯循共讨納循軍巴陵以待之。

    侯景之亂,零陵人李洪雅據其郡,上即以為營州刺史。

    〔營陽郡,亦漢零陵郡之地,故因置營州,隋為永州。

    〕洪雅請讨陸納,上許之。

    丁道貴收餘衆與之俱。

    納遣其将吳藏襲擊,破之,洪雅等退保空雲城,〔姚思廉梁書作「空靈灘」。

    水經注:長沙建甯縣故城,南有空冷峽,湘水所經也,驚浪雷奔,浚同三峽。

    張舜民郴行錄曰:自醴陵江口南行十餘裡,有空靈岸。

    考異曰:典略作「空零城」,今從梁書。

    餘謂「空零」蓋「空靈」之誤也。

    〕藏引兵圍之。

    頃之,納請降,求送妻子,〔送妻子為質以示誠款。

    〕上遣陳旻至納所,納衆皆泣,曰:「王郎被囚,〔被,皮義翻。

    〕故我曹逃罪于湘州,非有他志也。

    」乃出妻子付旻。

    旻至巴陵,循曰:「此詐也,必将我。

    」乃密為之備。

    納果夜以輕兵繼旻後,約至城下鼓噪。

    十二月,壬午晨,去巴陵十裡,〔言納兵夜行至晨,距巴陵相去十裡。

    〕衆謂已至,即鼓噪,軍中皆驚。

    循坐胡床,于壘門望之,納乘水來攻,矢下如雨,循方食甘蔗,略無懼色,〔蔗,之夜翻。

    〕徐部分将士擊之,〔分,扶問翻。

    〕獲其一艦;〔艦,戶黯翻。

    〕納退保長沙。

     42壬午,齊主還邺;戊午,複如晉陽。

    〔複,扶又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