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天亡我也!」因仰觀石阙,歎息久之。
以皮囊盛其江東所生二子,〔盛,時征翻。
景至建康所生子也。
〕挂之鞍後,與房世貴等百餘騎東走,欲就謝答仁于吳。
侯子鑒、王偉、陳慶奔朱方。
僧辯命裴之橫、杜龛屯杜姥宅,杜崱入據台城。
僧辯不戢軍士,剽掠居民。
男女裸露,〔姥,莫補翻。
崱,士力翻。
戢,則立翻。
剽,匹妙翻。
裸,郎果翻。
〕自石頭至于東城,号泣滿道。
〔号,戶刀翻。
〕是夜,軍士遺火,焚太極殿及東西堂寶器、羽儀、辇辂無遺。
〔史言王僧辯禦軍無法,失伐罪吊民、肅清禁辇之意。
〕 戊子,僧辯命侯瑱等帥精甲五千追景。
王克、元羅等帥台内舊臣迎僧辯于道,僧辯勞克曰:〔勞,力到翻。
〕「甚苦,事夷狄之君。
」克不能對。
又問:「玺绂何在﹖」〔玺,斯氏翻。
绂,音弗。
〕克良久曰:「趙平原持去。
」〔侯景侍中趙思賢兼平原太守。
〕僧辯曰:「王氏百世卿族,一朝而墜。
」僧辯迎太宗梓宮升朝堂,帥百官哭踴如禮。
〔朝,直遙翻。
〕 己醜,僧辯上表勸進,〔上,時掌翻。
考異曰:梁帝紀:「戊子,王以賊平,告明堂、太社。
己醜,僧辯等奉表。
」按表文雲:「衆軍以戊子總集建康,」豈是日告捷,即能達江陵乎!蓋僧辯等以己醜日發表勸進耳。
〕且迎都建業。
湘東王答曰:「淮海長鲸,雖雲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
〔禹貢曰:淮海惟揚州。
長鲸,謂侯景。
古者伐國,取其鲸鲵以為大戮。
嶽陽王詧據襄陽,與湘東為敵,故斥為短狐。
短狐,蜮也,含沙射人,中之者死。
易曰:小人革面。
〕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爾雅: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時和謂之玉燭。
釋雲:此釋太平之時,四氣和暢,以緻喜祥之事也。
雲春為青陽者,言春之氣和則青而溫陽也。
雲夏為朱明者,言夏之氣和則赤而光明也。
雲秋為白藏者,言秋之氣和則白而收藏也。
雲冬為玄英者,言冬之氣和則黑而清英也。
四時和謂之玉燭者,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謂之玉燭。
李巡雲: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燭。
聘義:君子比德于玉焉。
是時人君若德輝動于内,則和氣應于外,統而言之,謂之玉燭。
〕 庚寅,南兖州刺史郭元建,秦郡戍主郭正買,〔侯景以廣陵為南兖州,因南朝之舊也。
〕陽平戍主魯伯和,行南徐州事郭子仲,并據城降。
〔降,戶江翻。
〕 僧辯之發江陵也,啟湘東王曰:「平賊之後,嗣君萬福,未審何以為禮﹖」王曰:「六門之内,自極兵威。
」〔台城六門,大司馬門、萬春門、東華門、西華門、太陽門、承明門。
〕僧辯曰:「讨賊之謀,臣為己任,成濟之事,請别舉人。
」〔成濟弒魏高貴鄉公。
王僧辯欲避弒君之惡名,故雲。
〕王乃密谕宣猛将軍朱買臣,使為之所。
及景敗,太宗已殂,豫章王棟及二弟橋、樛相扶出于密室,〔樛,居蚪翻。
〕逢杜崱于道,為去其鎖。
二弟曰:「今日始免橫死矣!」〔為,于僞翻。
去,羌呂翻。
橫,戶孟翻。
〕棟曰:「倚伏難知,吾猶有懼!」〔賈誼鵩賦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辛卯,遇朱買臣,呼之,就船共飲,未竟,并沈于水。
〔沈,持林翻。
〕 僧辯遣陳霸先将兵向廣陵受郭元建等降,又遣使者往安慰之。
〔将,即亮翻。
降,戶江翻。
使,疏吏翻。
〕諸将多私使别索馬仗,〔索,山客翻。
〕會侯子鑒渡江至廣陵,謂元建等曰:「我曹,梁之深雠,何顔複見其主!〔複,扶又翻。
〕不若投北,可得還鄉。
」遂皆降齊。
霸先至歐陽,齊行台辛術已據廣陵。
王偉與侯子鑒相失,直渎戍主黃公喜獲之,送建康。
〔孫盛晉春秋曰:直渎在方山。
王安石詩:「山蟠直渎輸淮口。
」陸遊曰:直渎,吳孫氏所開。
溫庭筠過吳景帝陵詩:「虛開直渎三千裡,青蓋何曾到洛陽。
」按侯子鑒、王偉已渡江,此非方山之直渎也。
沈約志:盱眙太守管下有直渎,今晉安帝立縣。
〕王僧辯問曰:「卿為賊相,不能死節,而求活草間邪﹖」偉曰:「廢興,命也。
使漢帝早從偉言,明公豈有今日!」〔謂台城之破,僧辯已降,侯景縱還竟陵,使有今日。
偉之此言,亦以愧僧辯也。
〕尚書左丞虞骘嘗為偉所辱,乃唾其面。
偉曰:「君不讀書,不足與語。
〕骘慚而退。
〔骘,之日翻。
唾,吐卧翻。
〕僧辯命羅州刺史徐嗣徽鎮朱方。
壬辰,侯景至晉陵,得田遷餘兵,〔田遷東攻劉神茂,有餘兵在晉陵。
〕因驅掠居民,東趨吳郡。
〔趨,七喻翻。
〕 11夏,四月,齊主使大都督潘樂與郭元建将兵五萬攻陽平,拔之。
12王僧辯啟陳霸先鎮京口。
〔考異曰:陳紀:「高祖應接郭元建還,僧辯啟高祖鎮京口。
」按是時徐嗣徽為南徐州刺史;蓋霸先但領兵戍京口耳,未為刺史也。
〕 13益州刺史、太尉武陵王紀,頗有武略,在蜀十七年,南開甯州、越雟,西通資陵、吐谷渾,内修耕桑鐵之政,外通商賈遠方之利,〔雟,音髓。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賈,音古。
〕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積,有馬八千匹。
聞侯景陷台城,湘東王将讨之,謂僚佐曰:「七官文士,豈能匡濟!」〔湘東于兄弟次第七,故呼為七官。
〕内寝柏殿柱繞節生花,紀以為己瑞。
乙巳,即皇帝位,改元天正,立子圓照為皇太子,圓正為西陽王,圓滿為竟陵王,圓普為谯王,圓肅為宜都王。
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豐侯撝為征西大将軍、益州刺史,封秦郡王。
〔吳立永豐縣,屬始安郡。
撝,籲為翻。
〕司馬王僧略、直兵參軍徐怦固谏,不從。
〔怦,普耕翻。
〕憎略,僧辯之弟;怦,勉之從子也。
〔徐勉,梁初賢相。
從,才用翻。
〕 初,台城之圍,怦勸紀速入援,紀意不欲行,内銜之。
會蜀人費合告怦反,怦有與将帥書雲:「事事往,人口具。
」紀即以為反征,〔費,扶沸翻。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征,讀曰證。
〕謂怦曰:「以卿舊情,當使諸子無恙。
」〔恙,餘亮翻。
〕對曰:「生兒悉如殿下,留之何益!」〔以譏切紀不能救君父。
〕紀乃盡誅之,枭首于市,〔枭,堅堯翻。
〕亦殺王僧略。
永豐侯撝歎曰:「王事不成矣!善人,國之基也,今先殺之,不亡何待!」 紀征宜豐侯咨議參軍劉璠為中書侍郎,〔璠,孚袁翻。
〕使者八反,乃至。
紀令劉孝勝深布腹心,璠苦求還。
中記室韋登私謂璠曰:「殿下忍而蓄憾,足下不留,将緻大禍,孰若共構大夏,【章:十二行本作「廈」;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使身名俱美哉!」〔夏,戶雅翻。
〕璠正色曰:「卿欲緩頰于我邪﹖〔緩頰,說也。
漢高帝謂郦食其曰:緩頰往說魏王豹。
〕我與府侯分義已定,〔府侯,謂宜豐侯循。
分,扶問翻。
〕豈以夷險易其心乎!殿下方布大義于天下,終不逞志于一夫。
」紀知必不為己用,乃厚禮遣之。
以宜豐侯循為益州刺史,封随郡王,以璠為循府長史、蜀郡太守。
14謝答仁讨劉神茂還,至富陽,聞侯景敗走,帥萬人欲北出候之,〔帥,讀曰率。
〕趙伯超據錢塘拒之。
侯景進至嘉興,〔沈約曰:嘉興,本名長水,秦改曰由拳。
吳孫權黃龍四年,由拳縣生嘉禾,改曰禾興;孫暼避父名,改曰嘉興;今秀州是也,北至吳郡一百五十五裡。
〕聞伯超叛之,乃退據吳。
己酉,侯瑱追及景于松江,〔松江,在今吳縣,一名笠澤,在吳縣南四十裡。
〕景猶有船二百艘,衆數千人,〔艘,蘇遭翻。
〕瑱進擊,敗之,〔敗,補邁翻。
〕擒彭隽、田遷、房世貴、蔡壽樂、王伯醜。
〔樂,音洛。
〕瑱生剖隽腹,抽其腸,隽猶不死,手自收之,乃斬之。
景與腹心數十人單舸走,推堕二子于水,〔舸,古我翻。
推,吐雷翻。
〕将入海,瑱遣副将焦僧度追之。
〔将,即亮翻。
〕景納羊侃之女為小妻,以其兄泷為庫宜都督,待之甚厚;泷随景東走,與景所親王元禮、謝葳蕤密圖之。
葳蕤,答仁之弟也。
景下海,欲向蒙山,〔景自滬渎下海。
魏收志:東安郡新泰縣有蒙山。
景欲浮海趣山東,複入北也。
葳,音威。
蕤,如佳翻。
〕己卯,景晝寝;泷語海師:〔海師,習知海道者也。
語,牛倨翻。
〕「此中何處有蒙山,汝但聽我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遂直向京口。
至胡豆洲,景覺,大驚;問岸上人,雲「郭元建猶在廣陵」,景大獈,〔覺,古孝翻。
獈,與喜同。
〕将依之。
泷拔刀,叱海師向京口,〔考異曰:典略雲,「舟人李橫文绐景向南徐州」,今從梁書。
〕因謂景曰:「吾等為王鹈力多矣,〔為,于僞翻。
〕今至于此,終無所成,欲就乞頭以取富貴。
」景未及答,白刃交下。
景欲投水,泷以刀斫之。
景走入船中,以佩刀抉船底,〔抉船底,欲入水。
抉,一決翻。
〕泷以擡刺殺之。
〔擡,色角翻。
刺,七亦翻。
〕尚書右仆射索超世在别船,葳蕤以景命召而執之。
南徐州刺史徐嗣徽斬超世,〔王偉、索超世,景之謀主也。
索,蘇各翻。
〕以鹽内景腹中,送其屍于建康。
僧辯傳首江陵,截其手,使謝葳蕤送于齊;暴景屍于市,士民争取食之,并骨皆盡;溧陽公主亦預食焉。
〔考異曰:典略雲,「複烹溧陽公主」,今從南史。
〕初,景之五子在北齊,世宗剝其長子面而烹之,幼者皆下蠶室。
〔長,知兩翻。
下,遐嫁翻。
〕齊顯祖即位,夢猕猴坐其禦床,乃盡烹之。
趙仲迢、謝答仁皆降于侯瑱,瑱并田遷等送建康。
王僧辯斬房世貴于于,送王偉、呂季略、周石珍、嚴亶、趙伯超、伏知命于江陵。
丁巳,湘東王下令解嚴。
15乙醜,葬簡文帝于莊陵,廟号太宗。
16侯景之敗也,以傳國玺自随,〔玺,斯氏翻。
〕使其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掌之,曰:「若我死宜沈于江,勿令吳兒複得之。
」思賢自京口濟江,遇盜,從者棄之草間,〔沈,持林翻。
複,扶又翻。
從,才用翻。
〕至廣陵,以告郭元建。
元建取之,以與辛術,壬申,術送之至邺。
17甲申,齊以吏部尚書楊愔為右仆射,以太原公主妻之。
〔愔,于今翻。
妻,七亦翻。
〕公主,即魏孝靜帝之後也。
18楊幹運至劍北,〔劍北,劍閣之北也。
〕魏達奚武逆擊之,大破幹運于白馬,陳其俘于馘于南鄭城下,且遣人辱宜豐侯循。
循怒,出兵與戰,都督楊紹伏兵擊之,殺傷殆盡。
劉璠還至白馬西,〔劉璠自成都還。
魏收志:華陽郡沔陽縣有白馬城。
宜豐侯循傳:璠見禽于嶓耱。
嶓耱縣亦屬華陽郡。
五代志:漢中郡西縣舊曰嶓耱。
〕為武所獲,送長安。
太師泰素聞其名,待之如舊交。
時南鄭久不下,武請屠之,泰将許之。
璠請之于朝,〔朝,謂魏朝也。
朝,直遙翻。
〕泰怒,不許;璠泣請不已,泰曰:「事人當如是。
」乃從其請。
19五月,庚午,司空南平王恪等複勸進,〔複,扶又翻。
〕湘東王猶不受,遣侍中豐城侯泰谒山陵,〔沈約志:豫章豐城縣,吳立,曰富城,晉武帝更名。
考異曰:梁書在四月,官為司空。
太清紀在此月,官太宰。
今從梁書。
〕修複廟社。
戊寅,侯景首至江陵,枭之于市三日,〔枭,堅堯翻。
〕煮而漆之,以付武庫。
庚辰,以南平王恪為揚州刺史。
甲申,以王僧辯為司徒、鎮衛将軍,封長甯公。
〔鎮衛将軍,梁定二百四十号,其班穹矣。
僧辯元功,必封長甯郡公。
長甯郡,晉安帝置,屬荊州。
〕陳霸先為征虜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長城縣侯。
〔賞平侯景之功也。
霸先,長城縣人也。
杜佑曰:湖州長城縣,吳王阖闾遣弟夫僙築城,狹而長,晉武帝太康三年置。
〕 乙酉,誅侯景所署尚書仆射王偉
以皮囊盛其江東所生二子,〔盛,時征翻。
景至建康所生子也。
〕挂之鞍後,與房世貴等百餘騎東走,欲就謝答仁于吳。
侯子鑒、王偉、陳慶奔朱方。
僧辯命裴之橫、杜龛屯杜姥宅,杜崱入據台城。
僧辯不戢軍士,剽掠居民。
男女裸露,〔姥,莫補翻。
崱,士力翻。
戢,則立翻。
剽,匹妙翻。
裸,郎果翻。
〕自石頭至于東城,号泣滿道。
〔号,戶刀翻。
〕是夜,軍士遺火,焚太極殿及東西堂寶器、羽儀、辇辂無遺。
〔史言王僧辯禦軍無法,失伐罪吊民、肅清禁辇之意。
〕 戊子,僧辯命侯瑱等帥精甲五千追景。
王克、元羅等帥台内舊臣迎僧辯于道,僧辯勞克曰:〔勞,力到翻。
〕「甚苦,事夷狄之君。
」克不能對。
又問:「玺绂何在﹖」〔玺,斯氏翻。
绂,音弗。
〕克良久曰:「趙平原持去。
」〔侯景侍中趙思賢兼平原太守。
〕僧辯曰:「王氏百世卿族,一朝而墜。
」僧辯迎太宗梓宮升朝堂,帥百官哭踴如禮。
〔朝,直遙翻。
〕 己醜,僧辯上表勸進,〔上,時掌翻。
考異曰:梁帝紀:「戊子,王以賊平,告明堂、太社。
己醜,僧辯等奉表。
」按表文雲:「衆軍以戊子總集建康,」豈是日告捷,即能達江陵乎!蓋僧辯等以己醜日發表勸進耳。
〕且迎都建業。
湘東王答曰:「淮海長鲸,雖雲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
〔禹貢曰:淮海惟揚州。
長鲸,謂侯景。
古者伐國,取其鲸鲵以為大戮。
嶽陽王詧據襄陽,與湘東為敵,故斥為短狐。
短狐,蜮也,含沙射人,中之者死。
易曰:小人革面。
〕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爾雅: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時和謂之玉燭。
釋雲:此釋太平之時,四氣和暢,以緻喜祥之事也。
雲春為青陽者,言春之氣和則青而溫陽也。
雲夏為朱明者,言夏之氣和則赤而光明也。
雲秋為白藏者,言秋之氣和則白而收藏也。
雲冬為玄英者,言冬之氣和則黑而清英也。
四時和謂之玉燭者,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謂之玉燭。
李巡雲: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燭。
聘義:君子比德于玉焉。
是時人君若德輝動于内,則和氣應于外,統而言之,謂之玉燭。
〕 庚寅,南兖州刺史郭元建,秦郡戍主郭正買,〔侯景以廣陵為南兖州,因南朝之舊也。
〕陽平戍主魯伯和,行南徐州事郭子仲,并據城降。
〔降,戶江翻。
〕 僧辯之發江陵也,啟湘東王曰:「平賊之後,嗣君萬福,未審何以為禮﹖」王曰:「六門之内,自極兵威。
」〔台城六門,大司馬門、萬春門、東華門、西華門、太陽門、承明門。
〕僧辯曰:「讨賊之謀,臣為己任,成濟之事,請别舉人。
」〔成濟弒魏高貴鄉公。
王僧辯欲避弒君之惡名,故雲。
〕王乃密谕宣猛将軍朱買臣,使為之所。
及景敗,太宗已殂,豫章王棟及二弟橋、樛相扶出于密室,〔樛,居蚪翻。
〕逢杜崱于道,為去其鎖。
二弟曰:「今日始免橫死矣!」〔為,于僞翻。
去,羌呂翻。
橫,戶孟翻。
〕棟曰:「倚伏難知,吾猶有懼!」〔賈誼鵩賦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辛卯,遇朱買臣,呼之,就船共飲,未竟,并沈于水。
〔沈,持林翻。
〕 僧辯遣陳霸先将兵向廣陵受郭元建等降,又遣使者往安慰之。
〔将,即亮翻。
降,戶江翻。
使,疏吏翻。
〕諸将多私使别索馬仗,〔索,山客翻。
〕會侯子鑒渡江至廣陵,謂元建等曰:「我曹,梁之深雠,何顔複見其主!〔複,扶又翻。
〕不若投北,可得還鄉。
」遂皆降齊。
霸先至歐陽,齊行台辛術已據廣陵。
王偉與侯子鑒相失,直渎戍主黃公喜獲之,送建康。
〔孫盛晉春秋曰:直渎在方山。
王安石詩:「山蟠直渎輸淮口。
」陸遊曰:直渎,吳孫氏所開。
溫庭筠過吳景帝陵詩:「虛開直渎三千裡,青蓋何曾到洛陽。
」按侯子鑒、王偉已渡江,此非方山之直渎也。
沈約志:盱眙太守管下有直渎,今晉安帝立縣。
〕王僧辯問曰:「卿為賊相,不能死節,而求活草間邪﹖」偉曰:「廢興,命也。
使漢帝早從偉言,明公豈有今日!」〔謂台城之破,僧辯已降,侯景縱還竟陵,使有今日。
偉之此言,亦以愧僧辯也。
〕尚書左丞虞骘嘗為偉所辱,乃唾其面。
偉曰:「君不讀書,不足與語。
〕骘慚而退。
〔骘,之日翻。
唾,吐卧翻。
〕僧辯命羅州刺史徐嗣徽鎮朱方。
壬辰,侯景至晉陵,得田遷餘兵,〔田遷東攻劉神茂,有餘兵在晉陵。
〕因驅掠居民,東趨吳郡。
〔趨,七喻翻。
〕 11夏,四月,齊主使大都督潘樂與郭元建将兵五萬攻陽平,拔之。
12王僧辯啟陳霸先鎮京口。
〔考異曰:陳紀:「高祖應接郭元建還,僧辯啟高祖鎮京口。
」按是時徐嗣徽為南徐州刺史;蓋霸先但領兵戍京口耳,未為刺史也。
〕 13益州刺史、太尉武陵王紀,頗有武略,在蜀十七年,南開甯州、越雟,西通資陵、吐谷渾,内修耕桑鐵之政,外通商賈遠方之利,〔雟,音髓。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賈,音古。
〕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積,有馬八千匹。
聞侯景陷台城,湘東王将讨之,謂僚佐曰:「七官文士,豈能匡濟!」〔湘東于兄弟次第七,故呼為七官。
〕内寝柏殿柱繞節生花,紀以為己瑞。
乙巳,即皇帝位,改元天正,立子圓照為皇太子,圓正為西陽王,圓滿為竟陵王,圓普為谯王,圓肅為宜都王。
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豐侯撝為征西大将軍、益州刺史,封秦郡王。
〔吳立永豐縣,屬始安郡。
撝,籲為翻。
〕司馬王僧略、直兵參軍徐怦固谏,不從。
〔怦,普耕翻。
〕憎略,僧辯之弟;怦,勉之從子也。
〔徐勉,梁初賢相。
從,才用翻。
〕 初,台城之圍,怦勸紀速入援,紀意不欲行,内銜之。
會蜀人費合告怦反,怦有與将帥書雲:「事事往,人口具。
」紀即以為反征,〔費,扶沸翻。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征,讀曰證。
〕謂怦曰:「以卿舊情,當使諸子無恙。
」〔恙,餘亮翻。
〕對曰:「生兒悉如殿下,留之何益!」〔以譏切紀不能救君父。
〕紀乃盡誅之,枭首于市,〔枭,堅堯翻。
〕亦殺王僧略。
永豐侯撝歎曰:「王事不成矣!善人,國之基也,今先殺之,不亡何待!」 紀征宜豐侯咨議參軍劉璠為中書侍郎,〔璠,孚袁翻。
〕使者八反,乃至。
紀令劉孝勝深布腹心,璠苦求還。
中記室韋登私謂璠曰:「殿下忍而蓄憾,足下不留,将緻大禍,孰若共構大夏,【章:十二行本作「廈」;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使身名俱美哉!」〔夏,戶雅翻。
〕璠正色曰:「卿欲緩頰于我邪﹖〔緩頰,說也。
漢高帝謂郦食其曰:緩頰往說魏王豹。
〕我與府侯分義已定,〔府侯,謂宜豐侯循。
分,扶問翻。
〕豈以夷險易其心乎!殿下方布大義于天下,終不逞志于一夫。
」紀知必不為己用,乃厚禮遣之。
以宜豐侯循為益州刺史,封随郡王,以璠為循府長史、蜀郡太守。
14謝答仁讨劉神茂還,至富陽,聞侯景敗走,帥萬人欲北出候之,〔帥,讀曰率。
〕趙伯超據錢塘拒之。
侯景進至嘉興,〔沈約曰:嘉興,本名長水,秦改曰由拳。
吳孫權黃龍四年,由拳縣生嘉禾,改曰禾興;孫暼避父名,改曰嘉興;今秀州是也,北至吳郡一百五十五裡。
〕聞伯超叛之,乃退據吳。
己酉,侯瑱追及景于松江,〔松江,在今吳縣,一名笠澤,在吳縣南四十裡。
〕景猶有船二百艘,衆數千人,〔艘,蘇遭翻。
〕瑱進擊,敗之,〔敗,補邁翻。
〕擒彭隽、田遷、房世貴、蔡壽樂、王伯醜。
〔樂,音洛。
〕瑱生剖隽腹,抽其腸,隽猶不死,手自收之,乃斬之。
景與腹心數十人單舸走,推堕二子于水,〔舸,古我翻。
推,吐雷翻。
〕将入海,瑱遣副将焦僧度追之。
〔将,即亮翻。
〕景納羊侃之女為小妻,以其兄泷為庫宜都督,待之甚厚;泷随景東走,與景所親王元禮、謝葳蕤密圖之。
葳蕤,答仁之弟也。
景下海,欲向蒙山,〔景自滬渎下海。
魏收志:東安郡新泰縣有蒙山。
景欲浮海趣山東,複入北也。
葳,音威。
蕤,如佳翻。
〕己卯,景晝寝;泷語海師:〔海師,習知海道者也。
語,牛倨翻。
〕「此中何處有蒙山,汝但聽我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遂直向京口。
至胡豆洲,景覺,大驚;問岸上人,雲「郭元建猶在廣陵」,景大獈,〔覺,古孝翻。
獈,與喜同。
〕将依之。
泷拔刀,叱海師向京口,〔考異曰:典略雲,「舟人李橫文绐景向南徐州」,今從梁書。
〕因謂景曰:「吾等為王鹈力多矣,〔為,于僞翻。
〕今至于此,終無所成,欲就乞頭以取富貴。
」景未及答,白刃交下。
景欲投水,泷以刀斫之。
景走入船中,以佩刀抉船底,〔抉船底,欲入水。
抉,一決翻。
〕泷以擡刺殺之。
〔擡,色角翻。
刺,七亦翻。
〕尚書右仆射索超世在别船,葳蕤以景命召而執之。
南徐州刺史徐嗣徽斬超世,〔王偉、索超世,景之謀主也。
索,蘇各翻。
〕以鹽内景腹中,送其屍于建康。
僧辯傳首江陵,截其手,使謝葳蕤送于齊;暴景屍于市,士民争取食之,并骨皆盡;溧陽公主亦預食焉。
〔考異曰:典略雲,「複烹溧陽公主」,今從南史。
〕初,景之五子在北齊,世宗剝其長子面而烹之,幼者皆下蠶室。
〔長,知兩翻。
下,遐嫁翻。
〕齊顯祖即位,夢猕猴坐其禦床,乃盡烹之。
趙仲迢、謝答仁皆降于侯瑱,瑱并田遷等送建康。
王僧辯斬房世貴于于,送王偉、呂季略、周石珍、嚴亶、趙伯超、伏知命于江陵。
丁巳,湘東王下令解嚴。
15乙醜,葬簡文帝于莊陵,廟号太宗。
16侯景之敗也,以傳國玺自随,〔玺,斯氏翻。
〕使其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掌之,曰:「若我死宜沈于江,勿令吳兒複得之。
」思賢自京口濟江,遇盜,從者棄之草間,〔沈,持林翻。
複,扶又翻。
從,才用翻。
〕至廣陵,以告郭元建。
元建取之,以與辛術,壬申,術送之至邺。
17甲申,齊以吏部尚書楊愔為右仆射,以太原公主妻之。
〔愔,于今翻。
妻,七亦翻。
〕公主,即魏孝靜帝之後也。
18楊幹運至劍北,〔劍北,劍閣之北也。
〕魏達奚武逆擊之,大破幹運于白馬,陳其俘于馘于南鄭城下,且遣人辱宜豐侯循。
循怒,出兵與戰,都督楊紹伏兵擊之,殺傷殆盡。
劉璠還至白馬西,〔劉璠自成都還。
魏收志:華陽郡沔陽縣有白馬城。
宜豐侯循傳:璠見禽于嶓耱。
嶓耱縣亦屬華陽郡。
五代志:漢中郡西縣舊曰嶓耱。
〕為武所獲,送長安。
太師泰素聞其名,待之如舊交。
時南鄭久不下,武請屠之,泰将許之。
璠請之于朝,〔朝,謂魏朝也。
朝,直遙翻。
〕泰怒,不許;璠泣請不已,泰曰:「事人當如是。
」乃從其請。
19五月,庚午,司空南平王恪等複勸進,〔複,扶又翻。
〕湘東王猶不受,遣侍中豐城侯泰谒山陵,〔沈約志:豫章豐城縣,吳立,曰富城,晉武帝更名。
考異曰:梁書在四月,官為司空。
太清紀在此月,官太宰。
今從梁書。
〕修複廟社。
戊寅,侯景首至江陵,枭之于市三日,〔枭,堅堯翻。
〕煮而漆之,以付武庫。
庚辰,以南平王恪為揚州刺史。
甲申,以王僧辯為司徒、鎮衛将軍,封長甯公。
〔鎮衛将軍,梁定二百四十号,其班穹矣。
僧辯元功,必封長甯郡公。
長甯郡,晉安帝置,屬荊州。
〕陳霸先為征虜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長城縣侯。
〔賞平侯景之功也。
霸先,長城縣人也。
杜佑曰:湖州長城縣,吳王阖闾遣弟夫僙築城,狹而長,晉武帝太康三年置。
〕 乙酉,誅侯景所署尚書仆射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