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四

關燈
章郡有宜豐縣。

    〕召循還江陵。

    循以無故輸城,非忠臣之節,〔考異曰:南史作「宜豐侯修」。

    今從梁書。

    〕報曰:「請待改命。

    」魏太師泰遣大将軍達奚武将兵三萬取漢中,〔将,即亮翻。

    〕又遣大将軍王雄出子午谷,攻上津。

    〔五代志:西城郡豐利縣,梁置南上洛郡,西魏改郡曰豐利,後周省郡入上津郡。

    唐以上津為縣,屬商州。

    〕循遣記室參軍沛人劉璠求援于武陵王紀,〔璠,孚袁翻。

    〕紀遣潼州刺史楊幹運救之。

    循,恢之子也。

    〔鄱陽王恢,武帝之弟。

    〕 34司空、東道行台劉神茂聞侯景自巴丘敗還,陰謀叛景,吳中士大夫鹹勸之;乃與儀同三司尹思合、劉歸義、王晔、雲麾将軍元頵等據東陽以應江陵,〔頵,居筠翻,又纡綸翻。

    〕遣頵及别将李占下據建德江口。

    〔五代志:東陽郡金華縣,隋廢建德縣入焉。

    唐武德四年,複置建德縣,分為睦州治所。

    今東陽江、新安江合于州城南十裡。

    将,即亮翻。

    〕張彪攻永嘉,克之。

    新安民程靈洗起兵據郡以應神茂。

    于是浙江以東皆附江陵。

    湘東王繹以靈洗為谯州刺史,領新安太守。

    〔程靈洗,字玄滌。

    洗,讀如字。

    湘東以刺史寵靈洗,實領新安太守職。

    〕 35十一月,乙亥,王僧辯等複上表勸進,〔複,扶又翻。

    〕湘東王繹不許。

    戊寅,繹以湘州刺史安南侯方矩為中衛将軍以自副。

    〔考異曰:梁書在八月辛亥。

    今從太清紀。

    〕方矩,方諸之弟也。

    以南平王恪為湘州刺史。

    侯景以趙伯超為東道行台,據錢塘;以田遷為軍司,據富春;以李慶緒為中軍都督,謝答仁為右廂都督,李遵為左廂都督,以讨劉神茂。

     36己卯,加侯景九錫,漢國置丞相以下官。

    己醜,豫章王棟禅位于景,景即皇帝位于南郊。

    還,登太極殿,其黨數萬,皆吹唇呼噪而上。

    〔上,時掌翻。

    〕大赦,改元太始。

    封棟為淮陰王,并其二弟橋、樛同鎖于密室。

    〔樛,居蚪翻。

    〕 王偉請立七廟,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世祖考。

    」并請七世諱,景曰:「前世吾不複記,唯記我父名标;且彼在朔州,那得來噉此!」〔侯景本懷朔鎮人,魏改懷朔鎮為朔州。

    〕衆鹹笑之。

    景黨有知景祖名乙羽周者;自外皆王偉制其名位,追尊父标為元皇帝。

     景之作相也,以西州為府,文武無尊卑皆引接;及居禁中,非故舊不得見,由是諸将多怨望。

    〔将,即亮翻。

    〕景好獨乘小馬,彈射飛鳥,〔好,呼到翻。

    彈射飛鳥,北俗也。

    彈,徒丹翻。

    射,而亦翻。

    〕王偉每禁止之,不許輕出。

    景郁郁不樂,〔樂,音洛。

    〕更成失志,曰:「吾無事為帝,與受擯不殊。

    」〔擯,棄也。

    擯斥者不得預人事,故景以為言。

    〕 37壬辰,湘東王以長沙王韶為郢州刺史。

     38益州刺史劉孝勝等勸武陵王紀稱帝,紀雖未許,而大造乘輿車服。

    〔乘輿車服,天子之車服也。

    乘,繩證翻。

    〕 39十二月,丁未,謝答仁、李慶緒攻建德,擒元頵、李占送建康,景截其手足以徇,經日乃死。

     40齊主每出入,常以中山王自随,王妃太原公主恒為之飲【章:十二行本「飲」上有「嘗」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食,護視之。

    〔太原公主,勃海王歡之女。

    恒,戶登翻。

    為,于僞翻。

    飲,于禁翻;下同。

    食,祥吏翻。

    〕是月,齊主飲公主酒,使人鸩中山王,殺之,并其三子,谥王曰魏孝靜皇帝,葬于邺西漳北。

    其後齊主忽掘其陵,投梓宮于漳水。

    齊主初受禅,魏神主悉寄于七帝寺,〔以寄魏七廟神主,故謂之七帝寺。

    〕至是,亦取焚之。

     彭城公元韶以高氏伲,〔元韶娶魏孝武帝後,高歡之女也。

    〕寵遇異于諸元。

    開府儀同三公美陽公元晖業〔魏濟陰王晖業,齊受禅,降封美陽公。

    〕以位望隆重,又志氣不倫,尤為齊主所忌,從齊主在晉陽。

    晖業于宮門外罵韶曰:「爾不及一老妪,負玺與人。

    〔妪,威遇翻。

    韶奉玺于齊,見上卷上年。

    玺,斯氏翻。

    〕何不擊碎之!我出此言,知即死,爾亦讵得幾時!」齊主聞而殺之,及臨淮公元孝友,皆鑿汾水冰,沈其屍。

    孝友,或之弟也。

    〔或,魏臨淮王。

    沈,持林翻。

    〕齊主嘗剃元韶鬓須,加之粉黛以自随,曰:「吾以彭城為嫔禦。

    」言其懦弱如婦人也。

    〔剃,他計翻。

    嫔,毗賓翻。

    懦,奴亂翻。

    〕 世祖孝元皇帝上〔諱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

    〕 承聖元年〔(壬申、五五二)是年十一月方即位改元。

    〕 1春,正月,湘東王以南平内史王褒為吏部尚書。

    褒,骞之孫也。

    〔王骞,儉之子。

    〕 2庚戌,湘東王繹遣護軍将軍尹悅、安東将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将兵二萬自江夏趣武昌,〔江夏,今鄂州。

    武昌,今壽昌軍。

    将,即亮翻。

    夏,戶雅翻。

    趣,七喻翻。

    考異曰:典略在去年十一月。

    今從太清紀。

    〕受徐文盛節度。

     3丙申,齊主伐庫莫奚,大破之,俘獲四千人,雜畜十餘萬。

    〔畜,許又翻。

    〕 4魏将王雄取上津、魏興,東梁州刺史安康李遷哲軍敗,降之。

    〔五代志:西城郡安康縣,舊曰甯都,齊置安康郡,後魏置東梁州。

    按蕭子顯齊書,安康、甯都二縣,皆齊所置。

    魏收曰:安康縣,漢時漢中郡之安陽縣也。

    将,即亮翻。

    降,戶江翻。

    〕 5突厥土門襲擊柔然,大破之。

    柔然頭兵可汗自殺,〔厥,居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其太子庵羅辰及阿那緕從弟登注俟利、登注子庫提并帥衆奔齊,餘衆複立登注次子鐵伐為主。

    〔從,才用翻。

    帥,讀曰率;下同。

    複,扶又翻。

    〕土門自号伊利可汗,号其妻為可賀敦,子弟謂之特勒,〔考異曰:諸書或作「特勤」。

    今從劉昫舊唐書及宋祁新唐書。

    〕别将兵者皆謂之設。

     6湘東王命王僧辯等東擊侯景,二月,庚子,諸軍發尋陽,舳舻數百裡。

    陳霸先帥甲士三萬,舟艦二千,自南江出湓口,會僧辯于白茅灣,〔贛水,謂之南江,過彭澤縣,西注于彭蠡,北入于江。

    白茅灣在桑落州西。

    南史王僧辯傳:霸先帥衆五萬,出自南江,前軍五千,行至湓口。

    蓋水陸俱下也。

    帥,讀曰率。

    〕築壇歃血,〔歃,色甲翻。

    〕共讀盟文,流涕慷慨。

    癸卯,僧辯使侯瑱襲南陵、鵲頭二戍、克之。

    戊申,僧辯等軍于大雷;丙辰,發鵲頭。

    戊午,侯子鑒還至戰鳥,〔子鑒蓋自合肥還。

    杜佑曰:宣州南陵縣有鵲洲,有戰鳥圻,孤在江中,本名孤圻。

    昔桓溫舉兵東下,住此圻,中宵鳥驚,溫謂官軍圍之,既而定。

    以群鳥驚噪,因名戰鳥。

    唐顧況集有題靈山寺詩,下注:戰鳥蓋戰鳥圻,後為靈山寺。

    〕西軍奄至,子鑒驚懼,奔還淮南。

    〔淮南,今太平州當塗之地。

    〕 7侯景儀同三司謝答仁攻劉神茂于東陽,程靈洗、張彪皆勒兵将救之,神茂欲專其功,不許,營于下淮。

    或謂神茂曰:「賊長于野戰,下淮地平,四面受敵,不如據七裡濑。

    〔七裡濑在桐廬縣;距建德四十餘裡,與嚴陵濑相接。

    〕賊必不能進。

    」不從。

    神茂偏裨多北人,不與神茂同心,别将王晔、郦通并據外營,降于答仁,劉歸義、尹思合等棄城走。

    神茂孤危,辛未,亦降于答仁,〔降,戶江翻。

    〕答仁送之建康。

     8癸酉,王僧辯等至蕪湖,侯景守将張黑棄城走。

    景聞之,甚懼,下诏赦湘東王繹、王僧辯之罪,衆鹹笑之。

    侯子鑒據姑孰南洲以拒西師,景遣其黨史安和等将兵二千助之。

    三月,己巳朔,景下诏欲自至姑孰,又遣人戒子鑒曰:「西人善水戰,勿與争鋒;往年任約之敗,良為此也。

    〔去年景與徐文盛水戰,亦敗走,不特任約也,以故畏之。

    為,于僞翻。

    〕若得步騎一交,必當可破,汝但結營岸上,引船入浦以待之。

    」子鑒乃拾舟登岸,閉營不出。

    僧辯等停軍蕪湖十餘日,景黨大喜,告景曰:「西師畏吾之強,勢将遁矣,不擊,且失之。

    」景乃複命子鑒為水戰之備。

    〔複,扶又翻。

    〕 丁醜,僧辯至姑孰,子鑒帥步騎萬餘人渡洲,于岸挑戰,又以鸼鳙千艘載戰士。

    〔類篇曰:鸼鳙,船長貌。

    玉篇曰:鸼鳙,子船也。

    集韻:鸼,丁了翻。

    鳙,朗鳥翻。

    按王僧辯傳:鸼鳙,其中載士,兩邊悉八十棹,棹手皆越人,去來趣襲,捷過風電。

    蓋今之水哨馬即其類。

    考異曰:典略,作「烏鵲舫千艘」。

    今從梁書。

    〕僧辯麾細船皆令退縮,留大艦夾泊兩岸。

    子鑒之衆謂水軍欲退,争出趨之;〔趨,七喻翻。

    〕大艦斷其歸路,〔斷,音短。

    〕鼓噪大呼,合戰中江,〔呼,火故翻。

    〕子鑒大敗,士卒赴水死者數千人。

    子鑒僅以身免,收散卒走還建康,據東府。

    僧辯留虎臣将軍莊丘慧達鎮姑孰,引軍而前,曆陽戍迎降。

    〔降,戶江翻。

    〕景聞子鑒敗,大懼,涕下覆面,〔覆,敷又翻。

    〕引衾而卧,良久方起,歎曰:「誤殺乃公!」 庚辰,僧辯督諸軍至張公洲,〔張公洲,即蔡州。

    考異曰:典略作「戊寅」。

    今從太清紀。

    〕辛巳,乘潮入淮,進至禅靈寺前。

    〔禅靈寺,齊武帝所建。

    〕景召石頭津主張賓,使引淮中鳢鳫及海艟,〔鳢,音叉。

    鳢,蒲故翻。

    方言。

    船短而深謂之鳢。

    艟,尺庸翻。

    〕以石缒之,塞淮口;〔缒,馳僞翻。

    塞,悉則翻。

    〕緣淮作城,自石頭至于朱雀街,十餘裡中,樓堞相接。

    〔堞,達協翻。

    〕僧辯問計于陳霸先,霸先曰:「前柳仲禮數十萬兵隔水而坐,韋粲在青溪,竟不渡岸,賊登高望之,表裡俱盡,故能覆我師徒。

    〔事見一百六十二卷武帝太清三年。

    〕今圍石頭,須渡北岸。

    諸将若不能當鋒,霸先請先往立栅。

    」壬午,霸先于石頭西落星山築栅,〔考異曰:陳書雲,「橫隴立栅」。

    今從典略。

    〕衆軍次連八城,直出石頭西北。

    景死西州路絕,自帥侯子鑒等亦于石頭東北築五城以遏大路。

    〔帥,讀曰率。

    〕景使王偉守台城。

    乙酉,景殺湘東王世子方諸、前平東将軍杜幼安。

     9劉神茂至建康,丙戌,景命為大剉确,先進其足,寸寸斬之,以至于頭。

    〔劉神茂始導侯景取壽陽,及其渡江,又為爪牙,東南之禍,神茂實為之,其死晚矣!大剉确者,為大剉刀,發機如确,使之踏之。

    确,都内翻。

    〕留景外同神茂而潛通于景,故得免禍。

     10丁亥,王僧辯進軍招提寺北,〔招提寺在石頭城北。

    〕侯景帥衆萬餘人、鐵騎八百餘匹陳于西州之西。

    〔陳,讀曰陣;下志陳、沖陳、陳皆同。

    〕陳霸先曰:「我衆賊寡,應分其兵勢,以強制弱;何故聚其鋒銳,令緻死于我!」乃命諸将分處置兵。

    景沖将軍王僧志陳,僧志小縮,霸先遣将軍安陸徐度将弩手二十橫截其後,〔弩矢之力,可以及遠,橫截其後,箭鋒所到,敵必驚卻。

    〕景兵乃卻。

    霸先與王琳、杜龛等以鐵騎乘之,僧辯以大兵繼進,景兵敗退,據其栅。

    龛,岸之兄子也。

    〔杜岸死于太清三年荊、雍構難之時。

    龛,岸兄岑之子。

    龛,苦含翻。

    〕景儀同三司盧晖略守石頭城,開北門降,〔降,戶江翻。

    〕僧辯入據之。

    景與霸先殊死戰,景帥百餘騎,棄擡執刀,左右沖陳;〔擡,色角翻。

    〕陳不動,衆遂大潰,諸軍逐北至西明門。

    〔西明門,建康外城西中門。

    〕 景至阙下,不敢入台,召王偉責之曰:「爾令我為帝,今日誤我!」偉不能對,繞阙而藏。

    景欲走,偉執鞚谏曰:〔鞚,苦貢翻。

    〕「自古豈有叛天子邪!宮中衛士,猶足一戰,棄此,将欲安之!」景曰:「我昔敗賀拔勝,〔見一百五十六卷武帝中大通六年。

    敗,補邁翻。

    〕破葛榮,〔見一百五十二卷大通二年。

    〕揚名河、朔,渡江平台城,降柳仲禮如反掌;〔見一百六十有二卷太清三年。

    降,戶江翻。

    〕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