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二

關燈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梁紀十八〔屠維大荒落(己巳),一年。

    〕 高祖武皇帝十八 太清三年〔(己巳,五四九)〕 1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禮自新亭徙營大桁。

    會大霧,韋粲軍迷失道,比及青塘,〔比,必利翻。

    〕夜已過半,立栅未合,侯景望見之,亟帥銳卒攻粲。

    〔過,工禾翻。

    帥,讀曰率。

    〕粲使軍主鄭逸逆擊之,命劉叔胤以舟師截其後,〔截其渡淮之路。

    〕叔胤畏懦不敢進,逸遂敗。

    掠乘勝入粲營,左右牽粲避賊,粲不動,叱子弟力戰,遂與子尼及三弟助、警、構、從弟昂皆戰死,〔從,才用翻。

    〕親戚死者數百人。

    〔史言韋粲忠勇。

    〕仲禮方食,投箸被甲,與其麾下百騎馳往救之,〔箸,竹助翻。

    被,皮義翻。

    騎,奇寄翻。

    〕與景戰于青塘,大破之,斬首數百級,沈淮水死者千餘人。

    〔沈,持林翻。

    〕仲禮擡将及景,〔擡,色角翻。

    〕而賊将支伯仁自後斫仲禮中肩,馬陷于淖,〔「支伯仁」,當作「支化仁」,将,即亮翻;下同。

    中,竹仲翻。

    淖,奴教翻,泥也。

    〕賊聚擡刺之,騎将郭山石救之,得免。

    仲禮被重瘡,會稽人惠珔允瘡斷血,〔刺,七亦翻。

    被,皮義翻。

    珔,徂悶翻。

    吮,徂兖翻。

    〕故得不死。

    自是景不敢複濟南岸,〔複,扶又翻;下不複、綸複同。

    〕仲禮亦氣索,〔索,蘇各翻。

    〕不複言戰矣。

     邵陵王綸複收散卒,〔邵陵王綸敗走見上卷上年。

    〕與東揚州刺史臨城公大連、新淦公大成等自東道并至;〔淦,古暗翻。

    〕庚申,列營于桁南,亦推柳仲禮為大都督。

    大連,大臨之弟也。

     朝野以侯景之禍共尤朱異,〔朝,直遙翻。

    〕異慚憤發疾,庚申,卒。

    〔考異曰:梁帝紀作「乙醜」。

    今從太清紀、典略。

    〕故事:尚書官不以為贈,上痛惜異,特贈尚書右仆射。

     2戊辰,封山侯正表以北徐州降東魏,東魏徐州刺史高歸彥遣兵赴之。

    歸彥,歡之族弟也。

     3己巳,太子遷居永福省。

    〔永福省在禁中,自宋以來,太子居之,取其福國于有永也。

    〕高州刺史李遷仕、〔五代志:高涼郡,梁置高州。

    〕天門太守樊文皎将援兵萬餘人至城下。

    台城與援軍信命久絕,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鸱,〔紙鸱,即紙鸢也,今俗謂之紙鹞。

    鸱,醜之翻。

    〕系以長繩,寫敕于内,放以從風,冀達衆軍,題雲:「得鸱送援軍,賞銀百兩。

    」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

    〔厭,于協翻。

    射,而亦翻。

    〕援軍募人能入城送啟者,鄱陽世子嗣左右李朗請先受鞭,詐為得罪,叛投賊,因得入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舉城鼓噪。

    上以朗為直合将軍,賜金遣之。

    朗緣鐘山之後,宵行晝伏,積日乃達。

     癸未,鄱陽世子嗣、永安侯确、莊鐵、羊鴉仁、柳敬禮、李遷仕、樊文皎将兵渡淮,攻東府前栅,焚之;侯景退。

    衆軍營于青溪之東,遷仕、文皎帥銳卒五千獨進〔帥,讀曰率。

    〕深入,所向摧靡。

    至菰首橋東,〔橋在青溪上。

    菰,音孤。

    菰首,今人謂之茭白。

    〕将宋子仙伏兵擊之,〔将,即亮翻;下同。

    〕文皎戰死,遷仕遁還。

    敬禮,仲禮之弟也。

     仲禮神情傲狠,陵蔑諸将,邵陵王綸每日執鞭至門,亦移時弗見,〔凡部将見主帥,執鞭以為禮。

    狠,戶墾翻。

    〕由是與綸及臨城公大連深相仇怨。

    大連又與永安侯确有隙,〔永安,本漢彘縣,順帝陽嘉元年,更名永安,魏、晉屬平陽郡。

    江左僑立南河東郡,并僑立永安縣,屬荊州。

    注又見前。

    〕諸軍互相猜阻,莫有戰心。

    援軍初至,建康士民扶老攜幼以候之,纔過淮,即縱兵剽掠。

    〔剽,匹妙翻。

    〕由是士民失望,賊中有謀應官軍者,聞之,亦止。

    〔史言台城覆陷之由。

    〕 4王顯貴以壽陽降東魏。

    〔侯景命王顯貴守壽陽,見上卷上年。

    〕 5臨賀王記室吳郡顧野王起兵讨侯景,二月,己醜,引兵來至。

    初,台城之閉也,公卿以食為念,男女貴賤并出負米,得四十萬斛,收諸府藏錢帛五十萬億,并聚德陽堂,〔藏,徂浪翻。

    〕而不備薪刍、魚鹽。

    至是,壞尚書省為薪。

    撤薦,剉以飼馬,薦盡,又食以飯。

    〔薦以笹稭為之,所以藉寝。

    壞,音怪。

    飼、食,并祥吏翻。

    〕軍士無袮,〔袮,戶皆翻,脯也,又肉食肴。

    〕或煮铠、熏鼠、捕雀而食之。

    〔铠,可亥翻。

    〕禦甘露廚有幹苔,味酸鹹,分給戰士。

    〔釋氏謂營膳之所曰甘露廚。

    幹,音幹。

    苔生于海,其形如發,春二、三月間,海人采取之成片,納土窖中,出而曬之令幹,南人多食之。

    〕軍人屠馬于殿省間,雜以人肉,食者必病。

    侯景衆亦饑,抄掠無所獲;〔抄,楚交翻。

    〕東城有米,可支一年,〔東城,即東府城。

    〕援軍斷其路。

    〔斷,音短。

    〕又聞荊州兵将至,景甚患之。

    王偉曰:「今台城不可猝拔,援兵日盛,吾軍乏食,若僞求和以緩其勢,東城之米,足支一年,因求和之際,運米入石頭,援軍必不得動,然後休士息馬,繕修器械,伺其懈怠擊之,一舉可取也。

    」〔伺,相吏翻。

    〕景從之,遣其将任約、于子悅至城下,拜表求和,乞複先鎮。

    〔将,即亮翻。

    任,音壬。

    先鎮,謂壽陽時已降齊矣。

    〕太子以城中窮困,白上,請許之。

    上怒曰:「和不如死!」太子固請曰:「侯景圍逼已久,援軍相仗不戰,〔仗,除兩翻。

    〕宜且許其和,更為後圖。

    」上遲回久之,乃曰:「汝自圖之,勿令取笑千載。

    」遂報許之。

    〔太子綱疑範桃棒之來降而信侯景之請和,何其昧也!載,子亥翻。

    〕景乞割江右四州之地,〔江右四州:南豫、西豫、合州、光州。

    〕并求宣城王大器出送,然後濟江。

    中領軍傅岐固争曰:「豈有賊舉兵圍宮阙而更與之和乎!此特欲卻援軍耳。

    戎狄獸心,必不可信。

    且宣城嫡嗣之重,國命所系,豈可為質!」〔梁之智士唯傅岐一人而已。

    質,音緻;下同。

    〕上乃以大器之弟石城公大款為侍中,出質于景。

    又敕諸軍不得複進,〔複,扶又翻。

    〕下诏曰:「善兵不戰,止戈為武。

    可以景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諸軍事,豫州牧、河南王如故。

    」己亥,設壇于西華門外,遣仆射王克、上甲侯韶、吏部郎蕭瑳〔韶,帝室也,封上甲侯。

    宋白曰:江州德安縣,本蒲塘場,晉建興初,始以為郡,領尋陽、上甲、柴桑、九江等縣;義熙中,以尋陽入柴桑,上甲入彭澤。

    瑳,七何翻,又七可翻。

    〕與幹子悅、任約、王偉登壇共盟。

    太子詹事柳津出西華門,景出栅門,遙相對,更殺牲歃血為盟。

    〔更,工衡翻。

    歃,色甲翻。

    〕既盟,而景長圍不解,專修铠仗,〔铠,可亥翻。

    〕托雲「無船,不得即發」,又雲「恐南軍見蹑」,〔援軍時皆屯秦淮南岸,故謂之南軍。

    〕遣石城公還台,求宣城王出送;邀求稍廣,了無去志。

    太子知其詐言,猶羁縻不絕。

    韶,懿之孫也。

     庚子,前南兖州刺史南康王會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退、西昌侯世子或衆合三萬,至于馬卬洲,〔馬卬洲,蓋即今王家沙、老鹳觜一帶。

    考異曰:梁帝紀作「丁未」。

    今從太清紀、典略。

    典略雲:「至于琅邪。

    」今從太清紀、梁帝紀。

    按晉置琅邪郡于江乘蒲洲上,即前所謂今王家沙地。

    〕景慮其自白下而上,〔上,時掌翻。

    〕啟雲:「請【章:十二行本「請」下有「敕」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北軍聚還南岸,〔以地望言之,馬卬洲在台城之北,故雲北軍。

    南岸,即謂秦淮南岸。

    〕不爾,妨臣濟江。

    」太子即勒會理自白下城移軍江潭苑。

    〔考異曰:梁帝紀作「蘭亭苑」。

    今從太清紀、典略。

    〕退,恢之子也。

     辛醜,以邵陵王綸為司空,鄱陽王範為征北将軍,柳仲禮為侍中、尚書右仆射。

    景以于子悅、任約、傅士悊皆為儀同三司,〔悊,與哲同。

    〕夏侯譒為豫州刺史,〔譒,補過翻。

    〕董紹先為東徐州刺史,徐思玉為北徐州刺史,王偉為散騎常侍。

    〔散,悉覽翻。

    騎,奇寄翻。

    〕上以偉為侍中。

     乙卯,景又啟曰:「适有西岸信至,〔大江西岸,即曆陽。

    〕高澄已得壽陽、锺離,臣今無所投足,求借廣陵并谯州,俟得壽陽,即奉還朝廷。

    」又雲:「援軍既在南岸,須于京口渡江。

    」太子并答許之。

     癸卯,大赦。

     庚戌,景又啟曰:「永安侯确、直合趙威方頻隔栅見诟雲:『天子自與汝盟,我終當破汝。

    』乞召侯及威方入,即當引路。

    」〔言引兵就路還北。

    诟,古候翻,又許候翻。

    〕上遣吏部尚書張绾召确,辛亥,以确為廣州刺史,威方為盱眙太守。

    〔盱眙,音籲怡。

    守,手又翻。

    〕确累啟固辭,不入,上不許。

    确先遣威方入城,因欲南奔。

    〔确蓋欲南奔荊、江二鎮。

    〕邵陵王綸泣謂确曰:「圍城既久,聖上憂危,臣子之情,切于湯火,故欲且盟而遣之,更申後計。

    成命已決,何得拒違!」時台使周石珍、東宮主書左法生在綸所,〔使,疏吏翻;下同。

    〕确謂之曰:「侯景雖雲欲去而不解長圍,意可見也。

    今召仆入城,何益于事!」石珍曰:「敕皆如此,郎那得辭!」确意尚堅,綸大怒,謂趙伯超曰:「谯州為我斬之!〔為,于僞翻。

    〕持其首去!」伯超揮刃眄确〔眄,眠見翻,目斜視也。

    〕曰:「伯超識君侯,刀不識也。

    」确乃流涕入城。

    〔景凡所請,上父子無不從,求以卻其攻,乃所以速其攻也。

    〕 上常蔬食,及圍城日久,上廚蔬菇皆絕,乃食雞子。

    綸因使者蹔通,上雞子數百枚,〔上雞,時掌翻。

    〕上手自料簡,〔料,音聊。

    〕歔欷哽咽。

    〔歔,音虛。

    欷,許既翻,又音希。

    哽,古杏翻。

    〕 湘東王繹軍于郢州之武城,〔水經注:武口水上通安陸之延頭,南至武城入大江,吳舊屯所在,荊州界盡此。

    蓋今之沙武口即其地。

    〕湘州刺史河東王譽軍于青草湖,〔水經注:湘水自汨羅口西北徑壘石山,西北對青草湖。

    祝穆曰: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洞庭,南潇湘,東納汨羅之水,自昔與洞庭并稱。

    按一湖之内,南名青草,北名洞庭,中有沙洲間之,所謂重湖也。

    〕信州刺史桂陽王慥軍于西峽口,〔五代志:巴東郡,梁置信州,唐之夔州也。

    水經注:江水自巴東魚複縣東徑廣溪峽,斯乃三峽首也。

    峽中有瞿塘、黃龛二灘。

    慥,七到翻。

    〕托雲俟四方援兵,淹留不進。

    中記室參軍蕭贲,骨鲠士也,以繹不早下,心非之,嘗與繹雙六,食子未下,贲曰:「殿下都無下意。

    」〔雙六,亦博之一名。

    續事始雲:陳思王制雙六局,置骰子二;唐末有葉子之戲,遂加至六。

    戰國策曰:博之所以貴枭者,便則食,不便則止。

    可以食子而未下者,拟議其便否也。

    贲因其未下,借雙六以諷其不下救君父。

    〕繹深銜之。

    及得上敕,繹欲旋師,贲曰:「景以人臣舉兵向阙,今若放兵,未及渡江,童子能斬之矣,必不為也。

    大王以十萬之衆,未見賊而退,柰何!」繹不悅,未幾,因事殺之。

    〔幾,居豈翻。

    〕慥,懿之孫也。

     6東魏河内民四千餘家,以魏北徐州刺史司馬裔,其鄉裡也,相帥歸之。

    〔帥,讀曰率;下同。

    〕丞相泰欲封裔,裔固辭曰:「士大夫遠歸皇化,裔豈能帥之!賣義士以求榮,非所願也。

    」〔據周書,裔,司馬楚之之後。

    司馬氏本河内溫人,魏孝武西遷,裔始歸鄉裡,于溫城起義,附西魏。

    與東魏交戰,頻有克獲,授河内郡守,尋加持節、平東将軍、北徐州刺史。

    帥,讀曰率。

    〕 7侯景運東府米入石頭,既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