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谏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
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梁紀十七〔着雍執徐(戊辰),一年。
〕 高祖武皇帝十七 太清二年〔(戊辰、五四八)〕 1春,正月,己亥,慕容紹宗以鐵騎五千夾擊侯景,〔承上卷上年紹宗與景相持事,故不書東魏。
〕景诳其衆曰:「汝輩家屬,已為高澄所殺。
」〔蓋前乎此時,景以此言诳衆也。
诳,居況翻。
〕紹宗遙呼曰:〔呼,火故翻。
〕「汝輩家屬并完,若歸,官勳如舊。
」〔歸,謂複歸東魏。
官者,各人先所居之官。
勳,勳階也。
〕被發向北鬥為誓。
〔質北鬥為誓,以明其言之不欺。
被,皮義翻。
〕景士卒不樂南渡,〔樂,音洛。
〕其将暴顯等各帥所部降于紹宗。
〔暴顯去年春為侯景所執。
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景衆大潰,争赴渦水,〔渦,音戈。
〕水為之不流。
〔為,于僞翻。
〕景與腹心數騎自硖石濟淮,稍收散卒,得步騎八百人,〔騎,奇寄翻。
〕南過小城,人登陴诟之曰:「跛奴!〔侯景右足偏短,故诟為跛奴。
陴,頻彌翻。
诟,苦候翻。
跛,普我翻。
〕欲何為邪!」景怒,破城,殺诟者而去。
晝诟者而去。
晝夜兼行,追軍不敢逼。
〔考異曰:典略雲:「晝息夜行,追軍漸逼。
」今從梁書。
〕使謂紹宗曰:「景若就擒,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人臣苟有才,必養寇以自資,東魏之世,彭樂、慕容紹宗同一轍耳。
複,扶又翻。
〕 2辛醜,以尚書仆射謝舉為尚書令,守吏部尚書王克為仆射。
3甲辰,豫州刺史羊鴉仁以東魏軍漸逼,稱糧運不繼,棄懸瓠,還義陽;殷州刺史羊思達亦棄項城走;〔去年,使羊鴉仁鎮懸瓠,羊思達鎮項城。
考異曰:典略在六月,今從梁帝紀。
〕東魏人皆據之。
上怒,責讓鴉仁;鴉仁懼,啟申後期,頓軍淮上。
〔不敢歸義陽。
〕 4侯景既敗,不知所适,時鄱陽王範除南豫州刺史,未至。
〔去年,遣蕭淵明攻彭城,以範代鎮壽陽,時猶未至。
〕馬頭戍主劉神茂,素為監州事韋黯所不容,〔監,工銜翻。
〕聞景至,故往候之,〔有意見之為故。
鄭玄曰:古者謂候為進。
孔穎達曰:古時謂迎客為進,漢時謂迎客為候。
今按經、傳,迎客為進,則「進使者而問故」之類是也。
迎客為候,則鄭注周禮候人雲,「候,候迎賓客之來」是也。
〕景問曰:「壽陽去此不遠,城池險固,欲往投之,韋黯其納我乎﹖」神茂曰:「黯雖據城,是監州耳。
王若馳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執之,可以集事。
得城之後,徐以啟聞,朝廷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景執其手曰:「天教也。
」神茂請帥步騎百人先為鄉導。
〔帥,讀曰率。
鄉,讀曰向。
〕壬子,景夜至壽陽城下;韋黯以為賊也,授甲登陴。
〔陴,頻彌翻。
〕景遣其徒告曰:「河南王戰敗來投此鎮,願速開門!」黯曰:「既不奉敕,不敢聞命。
」景謂神茂曰:「事不諧矣。
」神茂曰:「黯懦而寡智,可說下也。
」〔說,式芮翻。
〕乃遣壽陽徐思玉入見黯曰:〔徐思玉本壽陽人,仕于東魏,今随侯景南來。
〕「河南王,朝廷所重,君所知也。
今失利來投,何得不受﹖」黯曰:「吾之受命,唯知守城;河南自敗,何預吾事!」思玉曰:「國家付君以阃外之略,今君不肯開城,若魏兵來至,河南為魏所殺,君豈能獨存!【章:十二行本「存」下有「縱使或存」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張校同,雲「獨守」無注本作「獨存」,是張據校本「存」作「守」。
】何顔以見朝廷﹖」黯然之。
思玉出報,景大悅曰:「活我者,卿也。
」癸醜,黯開門納景,景遣其将分守四門,诘責黯,将斬之;〔将,即亮翻;下同。
诘,去吉翻。
〕既而撫手大笑,置酒極歡。
黯,叡之子也。
〔合肥之役,黯請叡下城避箭,其懦闇可知矣。
然使黯能拒景,梁朝亦将敕黯納之。
〕 朝廷聞景敗,未得審問;或雲:「景與将士盡沒。
」上下鹹以為憂。
侍中、太子詹事何敬容詣東宮,太子曰:「淮北始更有信,侯景定得身免,不如所傳。
」敬容曰:「得景遂死,深為朝廷之福。
」太子失色,問其故,敬容曰:「景翻覆叛臣,終當亂國。
」太子于玄圃自講老、莊,〔自蕭齊以來,東宮有玄圃。
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二曰玄圃,三曰層城,太帝之所居。
東宮次于帝居,故立玄圃。
〕敬容謂學士吳孜曰:〔梁秘書省有撰史學士。
〕「昔西晉祖尚玄虛,使中原淪于胡、羯。
〔事見晉紀。
〕今東宮複爾,江南亦将為戎乎!」〔何敬容雖不能優遊于文義,其識則過于梁朝諸臣矣。
複,扶又翻;下景複、複敕、乃複、故複同。
〕 甲寅,景遣儀同三司于子悅馳以敗聞,并自求貶削;優诏不許。
景複求資給,上以景兵新破,未忍移易。
乙卯,即以景為南豫州牧,本官如故;更以鄱陽王範為合州刺史,鎮合肥。
〔更,工衡翻。
〕光祿大夫蕭介上表谏曰:「竊聞侯景以渦陽敗績,隻馬歸命,〔渦,音戈。
〕陛下不悔前禍,複敕容納。
臣聞兇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惡一也。
昔呂布殺丁原以事董卓,終誅董而為賊;〔事見漢靈、獻二帝紀。
〕劉牢反王恭以歸晉,還背晉以構妖。
〔事見晉安帝紀。
妖,于驕翻。
〕何者﹖狼子野心,終無馴狎之性,養虎之喻,必見饑噬之禍矣。
侯景以兇狡之才,荷高歡卵翼之遇,〔左傳:楚令尹子西曰:「勝如卵,予翼而長之。
」荷,下可翻。
〕位忝台司,任居方伯,然而高歡墳土未幹,〔幹,音幹。
〕即還反噬。
逆力不逮,乃複逃死關西;宇文不容,故複投身于我。
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細流,〔李斯上秦王書曰: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正欲比屬國降胡以讨匈奴,〔漢邊郡置屬國以處降胡,使偵伺匈奴。
降,戶江翻。
〕冀獲一戰之效耳;今既亡師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愛匹夫而棄與國。
【章:十二行本「國」下有「臣竊不取也」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與國,謂東魏。
〕若國家猶待其更鳴之辰,歲暮之效,臣竊惟侯景必非歲暮之臣;〔惟,思也。
〕棄鄉國如脫屣,背君親如遺芥,〔背,蒲妹翻。
〕豈知遠慕聖德,為江、淮之純臣乎!事迹顯然,無可緻惑。
臣朽老疾侵,不應幹預朝政;〔朝,直遙翻。
〕但楚囊将死,有城郢之忠,〔左傳:楚令尹子囊将死,遺言子庚必城郢。
君子謂子囊忠,将死不忘衛社稷。
〕衛魚臨亡,亦有屍谏之節。
〔孔子家語曰:衛大夫蘧伯玉賢,靈公不用;彌子瑕不肖,反任之。
史魚驟谏不從,将卒,命其子曰:「吾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是不能正君也。
生不能正君,死無以成禮,我死,汝置屍牖下,于我畢矣。
」其子從之。
靈公吊焉,怪而問之,其子以告。
公曰:「是寡人之過也。
」命之殡于客位,進蘧伯玉,退彌子瑕。
孔子聞之曰:「古之烈谏者,死則已矣,未有若史魚死而屍谏,忠感其君者也。
」〕臣忝為宗室遺老,敢忘劉向之心!」〔劉向事見三十卷漢成帝陽朔二年。
〕上歎息其忠,然不能用。
介,思話之孫也。
〔宋元嘉間,蕭思話曆當方任。
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介與帝同十三世祖後漢中山相苞。
〕 5己未,東魏大将軍澄朝于邺。
〔朝,直遙翻;下同。
〕 6魏以開府儀同三司趙貴為司空。
7魏皇孫生,大赦。
8二月,東魏殺其南兖州刺史石長宣,讨侯景之黨也;〔石長宣書官者,表其以南兖州附侯景也,不可以春秋書法觀之。
〕其餘為景所脅從者,皆赦之。
9東魏既得懸瓠、項城,悉複舊境。
大将軍澄數遣書移,〔移,謂移檄也。
數,所角翻。
〕複求通好;朝廷未之許。
澄謂貞陽侯淵明曰:「先王與梁主和好,十有餘年。
〔複,扶又翻。
好,呼到翻;下舊好同。
〕聞彼禮佛文雲:『奉為魏主,并及先王,』〔為,于僞翻。
言為魏主君臣祈福也。
〕此乃梁主厚意;不謂一朝失信,緻此紛擾,知非梁主本心當是侯景扇動耳,宜遣使谘論。
〔使,疏吏翻;下同。
〕若梁主不忘舊好,吾亦不敢違先王之意,諸人并即遣還,侯景家屬亦當同遣。
」淵明乃遣省事夏侯僧辯奉啟于上,稱「勃海王弘厚長者,若更通好,當聽淵明還。
」上得啟,流涕,〔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帝于是堕高澄數中矣。
〕與朝臣議之。
右衛将軍朱異、禦史中丞張绾等皆曰:「靜寇息民,和實為便。
」司農卿傅岐獨曰:「高澄何事須和﹖必是設間,〔異,羊至翻。
間,古苋翻。
〕故命貞陽遣使,欲令侯景自疑;景意不安,必圖禍亂。
若許通好,正堕其計中。
」〔侯景之反複,何敬容、蕭介知之;澄之奸詐,傅岐知之;梁朝非果無人也,武帝不能決擇而用之耳。
〕異等固執宜和,上亦厭用兵,乃從異言,賜淵明書曰:「知高大将軍禮汝不薄,省啟,甚以慰懷。
當别遣行人,重敦鄰睦。
」〔省,悉景翻。
重,直龍翻。
〕 僧辯還,過壽陽,侯景竊訪知之,攝問,具服。
〔攝問,收錄其人而問之也。
〕乃寫答淵明之書,陳啟于上曰:「高氏心懷鸩毒,怨盈北土,人願天從,歡身殒越。
〔謂人所祝願,天從而殺之。
〕子澄嗣惡,計滅待時,所以昧此一勝者,〔謂渦陽之勝也。
〕蓋天蕩澄心以盈兇毒耳。
〔左傳:楚武王将死,告其夫人鄧曼曰:「餘心蕩」。
鄧曼曰:「王祿盡乎!盈而蕩,天之道也。
」杜預注曰:蕩,動散也。
〕澄苟行合天心,〔行,下孟翻,又如字。
〕腹心無疾,又何急急奉璧求和﹖豈不以秦兵扼其喉,〔秦兵,謂西魏之兵。
西魏據有關西,故曰秦兵。
〕胡騎迫其背,〔胡騎,謂柔然之兵。
〕故甘辭厚币,取安大國。
臣聞『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晉先轸之言。
〕何惜高澄一豎,以棄億兆之心!竊以北魏安強,莫過天監之始,锺離之役,匹馬不歸。
〔锺離之戰,見一百四十六卷天監六年。
〕當其強也,陛下尚伐而取之;及其弱也,反慮而和之。
舍已成之功,縱垂死之虜,使其假命強梁,以遺後世,〔舍,讀曰舍。
遺,于季翻。
〕非直愚臣扼腕,實亦志士痛心。
昔伍相奔吳,楚邦卒滅;〔左傳:楚殺伍奢,其子奔
〕 高祖武皇帝十七 太清二年〔(戊辰、五四八)〕 1春,正月,己亥,慕容紹宗以鐵騎五千夾擊侯景,〔承上卷上年紹宗與景相持事,故不書東魏。
〕景诳其衆曰:「汝輩家屬,已為高澄所殺。
」〔蓋前乎此時,景以此言诳衆也。
诳,居況翻。
〕紹宗遙呼曰:〔呼,火故翻。
〕「汝輩家屬并完,若歸,官勳如舊。
」〔歸,謂複歸東魏。
官者,各人先所居之官。
勳,勳階也。
〕被發向北鬥為誓。
〔質北鬥為誓,以明其言之不欺。
被,皮義翻。
〕景士卒不樂南渡,〔樂,音洛。
〕其将暴顯等各帥所部降于紹宗。
〔暴顯去年春為侯景所執。
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景衆大潰,争赴渦水,〔渦,音戈。
〕水為之不流。
〔為,于僞翻。
〕景與腹心數騎自硖石濟淮,稍收散卒,得步騎八百人,〔騎,奇寄翻。
〕南過小城,人登陴诟之曰:「跛奴!〔侯景右足偏短,故诟為跛奴。
陴,頻彌翻。
诟,苦候翻。
跛,普我翻。
〕欲何為邪!」景怒,破城,殺诟者而去。
晝诟者而去。
晝夜兼行,追軍不敢逼。
〔考異曰:典略雲:「晝息夜行,追軍漸逼。
」今從梁書。
〕使謂紹宗曰:「景若就擒,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人臣苟有才,必養寇以自資,東魏之世,彭樂、慕容紹宗同一轍耳。
複,扶又翻。
〕 2辛醜,以尚書仆射謝舉為尚書令,守吏部尚書王克為仆射。
3甲辰,豫州刺史羊鴉仁以東魏軍漸逼,稱糧運不繼,棄懸瓠,還義陽;殷州刺史羊思達亦棄項城走;〔去年,使羊鴉仁鎮懸瓠,羊思達鎮項城。
考異曰:典略在六月,今從梁帝紀。
〕東魏人皆據之。
上怒,責讓鴉仁;鴉仁懼,啟申後期,頓軍淮上。
〔不敢歸義陽。
〕 4侯景既敗,不知所适,時鄱陽王範除南豫州刺史,未至。
〔去年,遣蕭淵明攻彭城,以範代鎮壽陽,時猶未至。
〕馬頭戍主劉神茂,素為監州事韋黯所不容,〔監,工銜翻。
〕聞景至,故往候之,〔有意見之為故。
鄭玄曰:古者謂候為進。
孔穎達曰:古時謂迎客為進,漢時謂迎客為候。
今按經、傳,迎客為進,則「進使者而問故」之類是也。
迎客為候,則鄭注周禮候人雲,「候,候迎賓客之來」是也。
〕景問曰:「壽陽去此不遠,城池險固,欲往投之,韋黯其納我乎﹖」神茂曰:「黯雖據城,是監州耳。
王若馳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執之,可以集事。
得城之後,徐以啟聞,朝廷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景執其手曰:「天教也。
」神茂請帥步騎百人先為鄉導。
〔帥,讀曰率。
鄉,讀曰向。
〕壬子,景夜至壽陽城下;韋黯以為賊也,授甲登陴。
〔陴,頻彌翻。
〕景遣其徒告曰:「河南王戰敗來投此鎮,願速開門!」黯曰:「既不奉敕,不敢聞命。
」景謂神茂曰:「事不諧矣。
」神茂曰:「黯懦而寡智,可說下也。
」〔說,式芮翻。
〕乃遣壽陽徐思玉入見黯曰:〔徐思玉本壽陽人,仕于東魏,今随侯景南來。
〕「河南王,朝廷所重,君所知也。
今失利來投,何得不受﹖」黯曰:「吾之受命,唯知守城;河南自敗,何預吾事!」思玉曰:「國家付君以阃外之略,今君不肯開城,若魏兵來至,河南為魏所殺,君豈能獨存!【章:十二行本「存」下有「縱使或存」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張校同,雲「獨守」無注本作「獨存」,是張據校本「存」作「守」。
】何顔以見朝廷﹖」黯然之。
思玉出報,景大悅曰:「活我者,卿也。
」癸醜,黯開門納景,景遣其将分守四門,诘責黯,将斬之;〔将,即亮翻;下同。
诘,去吉翻。
〕既而撫手大笑,置酒極歡。
黯,叡之子也。
〔合肥之役,黯請叡下城避箭,其懦闇可知矣。
然使黯能拒景,梁朝亦将敕黯納之。
〕 朝廷聞景敗,未得審問;或雲:「景與将士盡沒。
」上下鹹以為憂。
侍中、太子詹事何敬容詣東宮,太子曰:「淮北始更有信,侯景定得身免,不如所傳。
」敬容曰:「得景遂死,深為朝廷之福。
」太子失色,問其故,敬容曰:「景翻覆叛臣,終當亂國。
」太子于玄圃自講老、莊,〔自蕭齊以來,東宮有玄圃。
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二曰玄圃,三曰層城,太帝之所居。
東宮次于帝居,故立玄圃。
〕敬容謂學士吳孜曰:〔梁秘書省有撰史學士。
〕「昔西晉祖尚玄虛,使中原淪于胡、羯。
〔事見晉紀。
〕今東宮複爾,江南亦将為戎乎!」〔何敬容雖不能優遊于文義,其識則過于梁朝諸臣矣。
複,扶又翻;下景複、複敕、乃複、故複同。
〕 甲寅,景遣儀同三司于子悅馳以敗聞,并自求貶削;優诏不許。
景複求資給,上以景兵新破,未忍移易。
乙卯,即以景為南豫州牧,本官如故;更以鄱陽王範為合州刺史,鎮合肥。
〔更,工衡翻。
〕光祿大夫蕭介上表谏曰:「竊聞侯景以渦陽敗績,隻馬歸命,〔渦,音戈。
〕陛下不悔前禍,複敕容納。
臣聞兇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惡一也。
昔呂布殺丁原以事董卓,終誅董而為賊;〔事見漢靈、獻二帝紀。
〕劉牢反王恭以歸晉,還背晉以構妖。
〔事見晉安帝紀。
妖,于驕翻。
〕何者﹖狼子野心,終無馴狎之性,養虎之喻,必見饑噬之禍矣。
侯景以兇狡之才,荷高歡卵翼之遇,〔左傳:楚令尹子西曰:「勝如卵,予翼而長之。
」荷,下可翻。
〕位忝台司,任居方伯,然而高歡墳土未幹,〔幹,音幹。
〕即還反噬。
逆力不逮,乃複逃死關西;宇文不容,故複投身于我。
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細流,〔李斯上秦王書曰: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正欲比屬國降胡以讨匈奴,〔漢邊郡置屬國以處降胡,使偵伺匈奴。
降,戶江翻。
〕冀獲一戰之效耳;今既亡師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愛匹夫而棄與國。
【章:十二行本「國」下有「臣竊不取也」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與國,謂東魏。
〕若國家猶待其更鳴之辰,歲暮之效,臣竊惟侯景必非歲暮之臣;〔惟,思也。
〕棄鄉國如脫屣,背君親如遺芥,〔背,蒲妹翻。
〕豈知遠慕聖德,為江、淮之純臣乎!事迹顯然,無可緻惑。
臣朽老疾侵,不應幹預朝政;〔朝,直遙翻。
〕但楚囊将死,有城郢之忠,〔左傳:楚令尹子囊将死,遺言子庚必城郢。
君子謂子囊忠,将死不忘衛社稷。
〕衛魚臨亡,亦有屍谏之節。
〔孔子家語曰:衛大夫蘧伯玉賢,靈公不用;彌子瑕不肖,反任之。
史魚驟谏不從,将卒,命其子曰:「吾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是不能正君也。
生不能正君,死無以成禮,我死,汝置屍牖下,于我畢矣。
」其子從之。
靈公吊焉,怪而問之,其子以告。
公曰:「是寡人之過也。
」命之殡于客位,進蘧伯玉,退彌子瑕。
孔子聞之曰:「古之烈谏者,死則已矣,未有若史魚死而屍谏,忠感其君者也。
」〕臣忝為宗室遺老,敢忘劉向之心!」〔劉向事見三十卷漢成帝陽朔二年。
〕上歎息其忠,然不能用。
介,思話之孫也。
〔宋元嘉間,蕭思話曆當方任。
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介與帝同十三世祖後漢中山相苞。
〕 5己未,東魏大将軍澄朝于邺。
〔朝,直遙翻;下同。
〕 6魏以開府儀同三司趙貴為司空。
7魏皇孫生,大赦。
8二月,東魏殺其南兖州刺史石長宣,讨侯景之黨也;〔石長宣書官者,表其以南兖州附侯景也,不可以春秋書法觀之。
〕其餘為景所脅從者,皆赦之。
9東魏既得懸瓠、項城,悉複舊境。
大将軍澄數遣書移,〔移,謂移檄也。
數,所角翻。
〕複求通好;朝廷未之許。
澄謂貞陽侯淵明曰:「先王與梁主和好,十有餘年。
〔複,扶又翻。
好,呼到翻;下舊好同。
〕聞彼禮佛文雲:『奉為魏主,并及先王,』〔為,于僞翻。
言為魏主君臣祈福也。
〕此乃梁主厚意;不謂一朝失信,緻此紛擾,知非梁主本心當是侯景扇動耳,宜遣使谘論。
〔使,疏吏翻;下同。
〕若梁主不忘舊好,吾亦不敢違先王之意,諸人并即遣還,侯景家屬亦當同遣。
」淵明乃遣省事夏侯僧辯奉啟于上,稱「勃海王弘厚長者,若更通好,當聽淵明還。
」上得啟,流涕,〔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帝于是堕高澄數中矣。
〕與朝臣議之。
右衛将軍朱異、禦史中丞張绾等皆曰:「靜寇息民,和實為便。
」司農卿傅岐獨曰:「高澄何事須和﹖必是設間,〔異,羊至翻。
間,古苋翻。
〕故命貞陽遣使,欲令侯景自疑;景意不安,必圖禍亂。
若許通好,正堕其計中。
」〔侯景之反複,何敬容、蕭介知之;澄之奸詐,傅岐知之;梁朝非果無人也,武帝不能決擇而用之耳。
〕異等固執宜和,上亦厭用兵,乃從異言,賜淵明書曰:「知高大将軍禮汝不薄,省啟,甚以慰懷。
當别遣行人,重敦鄰睦。
」〔省,悉景翻。
重,直龍翻。
〕 僧辯還,過壽陽,侯景竊訪知之,攝問,具服。
〔攝問,收錄其人而問之也。
〕乃寫答淵明之書,陳啟于上曰:「高氏心懷鸩毒,怨盈北土,人願天從,歡身殒越。
〔謂人所祝願,天從而殺之。
〕子澄嗣惡,計滅待時,所以昧此一勝者,〔謂渦陽之勝也。
〕蓋天蕩澄心以盈兇毒耳。
〔左傳:楚武王将死,告其夫人鄧曼曰:「餘心蕩」。
鄧曼曰:「王祿盡乎!盈而蕩,天之道也。
」杜預注曰:蕩,動散也。
〕澄苟行合天心,〔行,下孟翻,又如字。
〕腹心無疾,又何急急奉璧求和﹖豈不以秦兵扼其喉,〔秦兵,謂西魏之兵。
西魏據有關西,故曰秦兵。
〕胡騎迫其背,〔胡騎,謂柔然之兵。
〕故甘辭厚币,取安大國。
臣聞『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晉先轸之言。
〕何惜高澄一豎,以棄億兆之心!竊以北魏安強,莫過天監之始,锺離之役,匹馬不歸。
〔锺離之戰,見一百四十六卷天監六年。
〕當其強也,陛下尚伐而取之;及其弱也,反慮而和之。
舍已成之功,縱垂死之虜,使其假命強梁,以遺後世,〔舍,讀曰舍。
遺,于季翻。
〕非直愚臣扼腕,實亦志士痛心。
昔伍相奔吳,楚邦卒滅;〔左傳:楚殺伍奢,其子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