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

關燈
事,不可一日曠廢,而荒于佛若是,帝忘天下矣。

    三十七日之間,天下不知為無君,天下亦忘君矣。

    〕丁亥,上還宮,〔「丁亥」,當作「丁醜」。

    〕大赦,改元,如大通故事。

     13甲午,東魏遣兼散騎常侍李系來聘。

    系,繪之弟也。

    〔李繪見一百五十八卷大同八年。

    考異曰:魏帝紀作「李緯」。

    今從本傳。

    〕 14五月,丁酉朔,東魏大赦。

     15戊戌,東魏以襄城王旭為太尉。

    〔旭,籲玉翻。

    〕 16甲辰,東魏以開府儀同三司庫狄幹為太師,錄尚書事孫騰為太傅,汾州刺史賀拔仁為太保,司徒高隆之錄尚書事,司空韓軌為司徒,青州刺史尉景為大司馬,領軍将軍可朱渾道元為司空,仆射高洋為尚書令、領中書監,徐州刺史慕容紹宗為尚書左仆射,高陽王斌為右仆射。

    〔斌蓋因玉儀而進用。

    斌,音彬。

    〕戊午,尉景卒。

     17韓軌等圍侯景于颍川。

    景懼,東荊、北兖州、魯陽、長社四城賂魏以求救。

    〔東魏東荊州治北陽城,荊州治魯陽,颍州治長社。

    時無北兖州,唯北荊州治伊陽,與西魏接境,豈史家誤以「荊」為「兖」邪﹖〕尚書左仆射于謹曰:「景少習兵,奸詐難測,〔少,詩照翻。

    〕不如厚其爵位以觀其變,未可遣兵也。

    」荊州刺史王思政以為:「若不因機進取,後悔無及。

    」即以荊州步騎萬餘從魯陽關向陽翟。

    〔先是,王思政蓋自恒農遷刺荊州。

    陽翟縣,漢屬颍川郡,晉屬河南尹。

    魏收志:興和元年,分置陽翟郡,屬颍州。

    〕丞相泰聞之,加景大将軍兼尚書令,遣太尉李弼、儀同三司趙貴将兵一萬赴颍川。

    〔按趙貴開府儀同三司,此逸「開府」二字。

    〕 景恐上責之,遣中兵參軍柳昕奉啟于上,以為:「王旅未接,〔謂羊鴉仁等軍未至也。

    昕,許斤翻。

    〕死亡交急,遂求援關中,自救目前。

    臣既不安于高氏,豈見容于宇文!但螫手解腕,〔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螫,音釋。

    腕,烏貫翻。

    〕事不得已,本圖為國,〔為,于僞翻。

    〕願不賜咎!臣獲其力,不容即棄,今以四州之地為餌敵之資,已令宇文遣人入守。

    自豫州以東,齊海以西,悉臣控壓;見有之地,盡歸聖朝,〔見,賢遍翻。

    朝,直遙翻。

    〕懸瓠、項城、徐州、南兖,事須迎納。

    願陛下速敕境上,各置重兵,與臣影響,〔言若影之随形,響之應聲,彼此相應,不失機會也。

    〕不使差互!」上報之曰:「大夫出境,尚有所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專之可也。

    上引此義,欲以綏懷侯景,不知狼子野心之難馴擾也。

    〕況始創奇謀,将建大業,理須适事而行,随方以應。

    卿誠心有本,何假詞費!」〔上報此诏,已為侯景所窺矣。

    〕 18魏以開府儀同三司獨孤信為大司馬。

     19六月,戊辰,以鄱陽王範為征北将軍,總督漢北征讨諸軍事,擊穰城。

    〔使範擊魏荊州,欲以應接侯景。

    穰,如羊翻。

    〕 20東魏韓軌等圍颍川,聞魏李弼、趙貴等将至,乙【章:十二行本「乙」作「己」;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巳,引兵還邺。

    〔考異曰:周書帝紀:「三月,李弼救侯景。

    」今從典略。

    〕侯景欲因會執弼與貴,奪其軍;貴疑之,不往。

    貴欲誘景入營而執之,弼止之。

    〔李弼之計,以為執侯景不能猝兼河南之地,徒為東魏去疾,故止貴。

    誘,音酉。

    〕羊鴉仁遣長史鄧鴻将兵至汝水,弼引兵還長安。

    〔東魏之師已退,而梁之援兵始來,弼若不還師,則梁、魏之兵必浪戰于汝、颍之間矣。

    引兵而還,則禍集于梁。

    〕王思政入據颍川。

    景陽稱略地,引兵出屯懸瓠。

    〔景引兵出颍川,以城與魏,為王思政守颍川、沒于東魏張本。

    〕 景複乞兵于魏,〔複,扶又翻。

    〕丞相泰使同軌防主韋法保及都督賀蘭願德等将兵助之。

    〔五代志:河南宜陽縣,後周分置熊耳縣、同軌郡。

    周、齊以宜陽為界;以同軌名郡者,言将自此出兵混壹東西,使天下軍同軌也。

    〕大行台左丞藍田悅言于泰曰:「侯景之于高歡,始敦鄉黨之情,終定君臣之契,〔高歡、侯景皆懷朔鎮人,少相友善,中間同事爾朱。

    歡滅爾朱,景遂委質于歡。

    〕任居上将,位重台司;今歡始死,景遽外叛,蓋所圖甚大,終不為人下故也。

    且彼能背德于高氏,〔将,即亮翻。

    背,蒲妹翻。

    〕豈肯盡節于朝廷!今益之以勢,援之以兵,竊恐贻笑将來也。

    」〔史言西魏多智士,宇文泰能用善謀,侯景之奸詐不得逞,而其禍移于梁矣。

    〕泰乃召景入朝。

    〔朝,直遙翻;下同。

    〕 景陰謀叛魏,事計未成,厚撫韋法保等,冀為己用,外示親密無猜間。

    〔間,古苋翻。

    〕每往來諸軍間,侍從至少,魏軍中名将,皆身自造詣。

    〔從,才用翻。

    少,詩沼翻。

    将,即亮翻。

    造,七到翻。

    〕同軌防長史裴寬謂法保曰:「侯景狡詐,必不肯入關.〔言其不肯應召而入朝也。

    〕欲托款于公,恐未可信。

    若伏兵斬之,此亦一時之功也。

    如其不爾,即應深為之防,不得信其诳誘,自贻後悔。

    」〔诳,居況翻。

    誘,音酉。

    〕法保深然之,不敢圖景,但自為備而已;尋辭還所鎮。

    〔辭景而還同軌也。

    〕王思政亦覺其詐,密召賀蘭願德等還,分布諸軍,據景七州、十二鎮。

    景果辭不入朝,遺丞相泰書曰:「吾恥與高澄鴈行,安能比肩大弟!」〔記王制:父之齒随行,兄之齒鴈行。

    鴈行,言如鴈并飛而進也。

    景知泰覺其情,且知梁之可侮弄也,故以書絕泰而決意附梁。

    遺,于季翻。

    行,戶剛翻。

    〕泰乃遣行台郎中趙士憲悉召前後所遣諸軍援景者。

    景遂決意來降。

    魏将任約以所部千餘人降于景。

    〔史言西魏諸将唯任約為侯景所誘。

    降,戶江翻。

    任,音壬。

    〕 21高澄将如晉陽,以弟洋為京畿大都督,留守于邺,使黃門侍郎高德政佐之。

    德政,颢之子也。

    〔高颢見一百四十七卷天監七年。

    考異曰:北史作「德正」,今從北齊書。

    〕丁醜,澄還晉陽,始發喪。

     22秋,七月,魏長樂武烈公若幹惠卒。

    〔若幹惠,魏司空。

    樂,音洛。

    〕 23丁酉,東魏主為丞相歡舉哀,服缌缞,〔記閑傳:缌麻之缞,十五升去其半。

    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缌。

    為,于僞翻。

    缞,倉回翻。

    〕兇禮依漢霍光故事,〔兇禮,猶言喪禮也。

    〕贈相國、齊王,備九錫殊禮。

    戊戌,以高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行台、勃海王;澄啟辭爵位。

    壬寅,诏太原公洋攝理軍國,遣中使敦谕澄。

     24庚申,羊鴉仁入懸瓠城。

    甲子,诏更以懸瓠為豫州,壽春為南豫州,改合肥為合州。

    〔後漢豫州治谯,魏治汝南安成,晉治陳國。

    晉氏南渡,石氏強盛,祖約自谯城退屯壽春,始僑立豫州于壽春。

    是後,庾亮以豫州刺史鎮蕪湖,毛寶治邾城,趙胤治牛渚,謝尚鎮曆陽,又進馬頭,桓沖戍姑孰,蓋不常厥居也。

    宋武帝欲開拓河南,綏定豫土,割揚州大江以西悉屬豫州,豫州基址因此而立。

    永初二年,分淮東為南豫州,治曆陽;淮西為豫州,然猶治壽春也。

    大明以後,豫州治懸瓠。

    常珍奇歸北,懸瓠入魏,豫州複治壽陽。

    齊東昏之時,裴叔業又以壽陽附魏,遂以曆陽為豫州。

    至帝天監中,韋叡克合肥,以為豫州,複以曆陽為南豫州;後複壽陽,又徙豫州複舊治。

    今得懸瓠,複宋之舊為豫州,以壽陽為南豫,以合肥為合州。

    南北兵争,疆場之間,一彼一此,易置州郡,類如是矣。

    〕以鴉仁為司、豫二州刺史,鎮懸瓠;西陽太守羊思達為殷州刺史,鎮項城。

    〔改東魏之北揚州為殷州。

    〕 25八月,乙醜,下诏大舉伐東魏。

    遣南豫州刺史貞陽侯淵明、南兖州刺史南康王會理分督諸将。

    〔将,即亮翻。

    〕淵明,懿之子;會理,續之子也。

    始,上欲以鄱陽王範為元帥;朱異取急在外,〔謂取休假在外舍也。

    帥,所類翻。

    異,羊至翻。

    〕聞之,遽入曰:「鄱陽雄豪蓋世,得人死力,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