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

關燈
至殘暴,非吊民之材。

    且陛下昔登北顧亭以望,謂江右有反氣,骨肉為戎首,〔登北顧亭,謂幸京口時也。

    江、郢、揚、南徐之地為江左,豫、南豫、南兖之地為江右。

    朱異告帝以防鄱陽而不知防臨賀,帝知江右有反氣而不料侯景自壽陽舉兵,天邪,人邪﹖〕今日之事,尤宜詳擇。

    」上默然,曰:「會理何如﹖」對曰:「陛下得之矣。

    」會理懦而無謀,所乘襻輿,〔襻,普患翻。

    襻輿者,輿択施襻,人以肩舉之。

    〕施闆屋,冠以牛皮。

    〔冠,古玩翻。

    〕上聞,不悅。

    貞陽侯淵明時鎮壽陽,屢請行,上許之。

    會理自以皇孫,複為都督,〔言既以皇孫之貴自高,又以都督之尊自處。

    複,扶又翻。

    〕自淵明已下,殆不對接。

    淵門與諸将密告朱異,追會理還,遂以淵明為都督。

     26辛未,高澄入朝于邺,固辭大丞相;〔以通鑒書法言之,「辛未」之下當有「東魏」二字。

    朝,直遙翻。

    〕诏為大将軍如故,餘如前命。

     甲申,虛葬齊獻武王于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為穴,〔魏收志:魏郡臨漳縣有鼓山。

    成安縣,後齊分臨漳置。

    宋白曰:成安縣,本漢斥丘縣地,春秋時幹侯邑也。

    土地斥鹵,故曰斥丘。

    其地在邺,北齊分邺置成安縣。

    按臨漳縣亦分邺縣所置。

    〕納其柩而塞之,〔柩,音舊。

    塞,悉則翻。

    〕殺其群匠。

    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右取金而逃。

    〔史言潛葬之無益。

    〕 27戊子,武州刺史蕭弄璋攻東魏碛泉、呂梁二戍,拔之。

    〔五代志:下邳郡下邳縣,梁曰歸政,置武州。

    魏收志,彭城郡呂縣有呂梁城。

    水經注曰: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呂梁。

    〕 28或告東魏大将軍澄雲:「侯景有北歸之志。

    」會景将蔡道遵北,言「景頗知悔過」。

    景母及妻子皆在邺,澄乃以書谕之,語以阖門無恙,若還,許以豫州刺史終其身,還其寵妻、愛子,所部文武,更不追攝。

    〔語,牛倨翻。

    攝,收也。

    〕景使王偉複書曰:「今已引二邦,〔二邦,謂梁及西魏也。

    〕揚旌北讨,熊豹齊奮;克複中原,幸自取之,何勞恩賜!昔王陵附漢,母在不歸,〔事見九卷漢高帝元年。

    〕太上囚楚,乞羹自若,〔事見十卷高帝四年。

    〕矧伊妻子,而可介意!脫謂誅之有益,欲止不能,殺之無損,徒複坑戮,家累在君,何關仆也!」〔複,扶又翻。

    累,力瑞翻。

    〕 29東魏靜帝,美容儀,旅力過人,〔旅,與膂同,脊骨也。

    〕能挾石師子踰宮牆,射無不中;好文學,從容沈雅。

    〔中,竹仲翻。

    好,呼到翻。

    從,千容翻。

    沈,持林翻。

    〕時人以為有孝文風烈,大将軍澄深忌之。

     始,獻武王自病逐君之醜,〔謂逐孝武帝使入關也。

    〕事靜帝,禮甚恭,事無大小必以聞,可否聽旨。

    〔言不敢專決也。

    〕每侍宴,俯伏上壽;帝設法會,乘辇行香,歡執香爐步從,〔上,時掌翻。

    從,才用翻。

    〕鞠躬屏氣,〔屏,必郢翻。

    〕承望顔色,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

     及澄當國,倨慢頓甚,使中書黃門郎崔季舒察帝動靜,大小皆令季舒知之。

    〔晉書職官志:曹魏黃初初,中書既置監、令,又置通事郎,次黃門郎,及晉,改曰中書侍郎。

    環濟要略:漢置中書,掌密诏,有令、仆、丞、郎。

    漢舊儀雲:置中書領尚書事。

    魏黃初,中書置監、令,又置通事郎,次黃門郎,即中書侍郎之任也。

    按二書皆謂黃門、中書通為一官;而五代志紀北齊之制,黃門侍郎屬門下省,中書侍郎屬中書省,分為二官。

    高澄以崔季舒為中書黃門郎者,蓋澄欲使季舒伺察靜帝,以為黃門郎則侍從左右,以為中書郎則典掌诏命,故兼領二職也。

    〕澄與季舒書曰:「癡人比複何似﹖〔比,毗至翻。

    複,扶又翻。

    〕癡勢小差未﹖〔差,楚懈翻;本作「瘥」。

    疾稍愈謂之差。

    〕宜用心檢校。

    」帝嘗獵于邺東,馳逐如飛,監衛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呼曰:「天子勿走馬,大将軍嗔!」〔監,工銜翻。

    監衛都督,高氏置此官以監宿衛,所以防制其君者也。

    烏那羅,虜三字姓。

    呼,火故翻。

    嗔,昌真翻,怒也。

    〕澄嘗侍飲酒,舉大觞屬帝曰:「臣澄勸陛下酒。

    」〔屬,之欲翻。

    舉酒相屬,如侪輩然,無複君臣之敬。

    〕帝不勝忿,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焉!」澄怒曰:「朕﹖朕﹖狗腳朕!」使崔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明日,澄使季舒入勞帝,〔勝,音升。

    毆,烏口翻。

    勞,力到翻。

    〕帝亦謝焉,賜季舒絹百匹。

     帝不堪憂辱,〔徐知訓陵侮其主,與高澄異世同轍,皆不能保其身。

    詩雲:「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諒哉。

    〕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仲連恥。

    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

    」〔謝靈運作詩事見一百二十二卷宋文帝元嘉十年。

    〕常侍、侍講颍川荀濟知帝意,〔荀濟以散騎常侍侍講。

    〕乃與祠部郎中元瑾、長秋卿劉思逸、華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濟北王徽等謀誅澄。

    大器、鸷之子也。

    〔東魏華山王鸷卒于大同六年。

    華,戶化翻。

    濟,子禮翻。

    〕帝謬為敕問濟曰:「欲以何日開講﹖」乃詐于宮中作土山,開地道向北城。

    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以告澄。

    澄勒兵入宮,見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嫔輩所為。

    」欲殺胡夫人及李嫔。

    帝正色曰:「自古唯聞臣反臣君,不聞君反臣。

    王自欲反,何乃責我!我殺王則社稷安,不殺則滅亡無日,我身且不暇惜,況于妃嫔!必欲弒逆,緩速在王!」澄乃下床叩頭,大啼謝罪。

    〔高澄雖悖逆,不能不屈于靜帝之言,理所在也。

    〕于是酣飲,夜久乃出。

    居三日,幽帝于含章堂。

    〔含章堂,蓋取坤卦「含章可貞」之義,必在邺宮之内殿左右。

    幽者,閉帝于内不使出,而專殺于外也。

    〕壬辰,烹濟等于市。

     初,濟少居江東,〔少,詩照翻。

    〕博學能文。

    與上有布衣之舊,知上有大志,然負氣不服,常謂人曰:「會于盾鼻上磨墨檄之」。

    〔言上若有非常之舉,亦當起兵,于盾鼻上磨墨作檄以聲其罪。

    〕上甚不平。

    及即位,或薦之于上,上曰:「人雖有才,亂俗好反,不可用也。

    」濟上書谏上崇信佛法、為塔寺奢費,上大怒,欲集朝衆斬之;〔朝衆,即謂在朝百官。

    好,呼到翻。

    朝,直遙翻。

    〕朱異密告之,濟逃奔東魏。

    澄為中書監,〔大同十年,東魏以高澄領中書監。

    〕欲用濟為侍讀,獻武王曰:「我愛濟,欲全之,故不用濟。

    濟入宮,必敗。

    」澄固請,乃許之。

    〔史言高歡識鑒非澄所及。

    〕乃敗,侍中楊遵彥謂之曰:〔楊愔,字遵彥。

    〕「自傷年紀摧頹,功名不立,故欲挾天子,誅權臣。

    」澄欲宥其死,親問之曰:「荀公何意反﹖」濟曰:「奉诏誅高澄,何謂反!」有司以濟老病,鹿車載詣東市,并焚之。

    〔章懷太子賢曰:鹿車,小車僅容一鹿也。

    〕 澄疑咨議溫子升〔子升蓋為大将軍府咨議參軍。

    〕知謹等謀,方使之作獻武王碑,既成,餓于晉陽獄,食弊襦而死。

    棄屍路隅,沒其家口,〔沒其家口為官奴婢,填晉陽宮。

    〕太尉長史宋遊道收葬之。

    澄謂遊道曰:「吾近書與京師諸貴〔諸貴,謂司馬子如、孫騰等。

    〕論及朝士,以卿僻于朋黨,将為一病;今乃知卿真是重故舊、尚節義之心,天下人代卿怖者,是不知吾心也。

    」〔史言士之徇義者固不計身之死亡,亦未必死也。

    怖,普布翻。

    〕九月,辛醜,澄還晉陽。

     30上命蕭淵明堰泗水于寒山以灌彭城,俟得彭城,乃進軍與侯景掎角。

    〔左傳曰: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

    角者,當其前;掎者,亢其下。

    掎,居绮翻。

    〕癸卯,淵明軍于寒山,去彭城十八裡,斷流立堰。

    〔斷,音短。

    〕侍中羊侃監作堰,再旬而成。

    〔監,工銜翻。

    〕東魏徐州刺史太原王則嬰城固守,侃勸淵明乘水攻彭城,不從。

    諸将與淵明議軍事,淵明不能對,但雲「臨時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