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時,無所垂名,欲立事功于世。
首勸脫脫開河懇田,所費不訾;又勸造至正交鈔,物貨騰滞;又勸求禹故道,使黃河北行,起集丁夫二十六萬,河夫多怨。
浏陽有彭和尚,能為偈頌,勸人念彌勒佛号,遇夜燃香,愚民信之,遂作亂。
蕲州有徐真一,本湖南人,姿狀龐厚,以販布為業。
一日浴于鹽塘水中,身有光怪,妖彭之衆推立為帝,以據漢沔。
栾城有韓山童,詐稱徽宗九世孫,起徐州,其倡言亦雲彌勒佛下生,以紅巾為号。
未幾讨誅之,其黨毛會、田豐、杜遵道等複奉其子為主寇,掠汝穎、淮泗之間,遂陷汴梁,稱帝,改姓韓,國号宋,改元龍鳳。
一雲至正十五年乙未,劉福通等自砀山夾河迎韓林兒為小明王,都亳州,改元龍鳳。
豈林兒即山童子耶?審爾至正二十六年,乃龍鳳十一年也,明年我太祖稱吳元年,又明年改洪武元年。
劉福通先為張士誠将呂珍所殺,檄中所謂掠我邊氓者,蓋指此;誘我叛将,當是指諸暨謝再興也。
按:張士誠,本泰州白駒場人,兄弟三人,士德、士貴以行稱九四、九五、九六。
先是,中原上馬賊剽掠淮、汴間,朝齊暮趙,元不能制。
士誠為鹽場綱司,牙儈以官鹽夾帶私鹽,并緣為奸,然資性輕财好施,甚得其下之心。
當時鹽丁苦于官役,遂推為主,據高郵,以叛元命。
脫脫讨之,師号百萬,聲勢甚盛,衆謂平在晷刻。
及抵城下,毛葫蘆已有登其城者矣,疾其功者曰:“不得總兵官命令,如何辄自先登?”召還。
及再攻之不下,會脫脫貶,師遂潰叛。
乙未,士誠泛海,以數千人陷平江。
一雲,自福山港濟,由常熟以入,海運遂絕。
後元力不能制,以诏招之,累官至司徒,自号成王,改元天祐,據有平江、嘉興、杭州、紹興五路之地,凡十年。
初脫脫之總師南伐也,丞相亞麻讒之謂:“天下怨脫脫,貶之,可不煩兵而定。
”遂诏散其兵而竄之,适駐高郵師,遂大潰,而為盜有。
先是,脫脫有弟野先不花,為中台禦史大夫,董師三十萬南伐,兵敗汝甯,脫脫匿其罪,反以捷聞,西台彈劾,脫脫奏:“台憲不許建言,違者坐罪。
”天下事遂不可為矣。
亞麻矯诏鸩殺之後,亞麻事覺,亦杖死。
陳友諒者,本沔陽人,為縣帖書,及從為盜,弟兄四五人好兵而狡。
庚子歲,遂殺其君徐貞一,稱帝于采石五聖廟,僭号曰漢,改元大義。
我太祖親征之,大戰鄱陽,前後八十餘日,友諒兵敗,中流矢死。
其下複立其子理于武昌,改元德壽。
進兵攻圍,一年,理出降。
歐陽文忠謂:“餘嘗患文士不能有所發明,以警未寤。
”而好為新奇以自異,欲以怪而取名,如元結之徒是也。
至于樊宗師,遂不勝其弊矣。
宗師,今世所傳绛守居,園池記之外,别無文字。
往年,綿州金檢讨臯鶴卿,惠予一碑,與園池之作頗類,文章至此,誠弊矣。
元次山有集,予嘗借抄于王文恪公守先生家。
同年,湛元明刻之嶺南,簡質古樸,如中興頌,則典嚴法度矣。
歐公尚猶歎之,使公在,今日又當如何為歎耶? 漏水之制,以銅作四櫃:一、夜天池,二、日人池,三、年壺,四、方分壺。
自上而下,一層低一層,以次注水,入海浮箭,刻分而上。
每刻計水二斤八兩,二箭當一氣,每氣率差二分半,四十八箭,周二十四氣。
其漏箭以百刻分十二時,每時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初初、正初各十分,故每時共五百分,十二時總計六千分,歲統二百一十六萬分,悉刻之于箭。
以今尺度箭之,刻分尺之一分準刻之十分,初初、正初如尺之一分,初一、正一如尺之六分,此其大略也。
議者謂:冬寒水澀,不能如法流行,近有以鐵丸圜轉代流水者,亦一法也。
又元朝立簡儀,為圓空一間,平置地盤二十四位于其下,屋背中間作圓竅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戶而知天運,此與日晷之用正同,才可施之晴晝爾。
此外,别有燈漏、沙漏,色目人又有玲珑儀,皆巧制也。
宋章楶知渭州,請城葫蘆河川以逼夏,朝廷許之。
遂合熙河、秦風、環慶、挪延四路之師,陽繕他砦數十以示怯,而陰具版築守戰之備,築二砦于石門峽江口好水川之陰,凡二旬有二日,城成,名曰平夏城靈平砦。
章惇因請絕夏人歲賜,而命沿邊相繼築城于要害,進拓境土凡五十餘裡。
由是,夏人遂衰。
按:範文正公亦城大順,禦戎之法,此為策上。
予意今河套之地,仿而為之,宜無不可。
如遼東二十五衛之役,當為永利,若先城花馬池,以次或可修舉也? 石城滿四
首勸脫脫開河懇田,所費不訾;又勸造至正交鈔,物貨騰滞;又勸求禹故道,使黃河北行,起集丁夫二十六萬,河夫多怨。
浏陽有彭和尚,能為偈頌,勸人念彌勒佛号,遇夜燃香,愚民信之,遂作亂。
蕲州有徐真一,本湖南人,姿狀龐厚,以販布為業。
一日浴于鹽塘水中,身有光怪,妖彭之衆推立為帝,以據漢沔。
栾城有韓山童,詐稱徽宗九世孫,起徐州,其倡言亦雲彌勒佛下生,以紅巾為号。
未幾讨誅之,其黨毛會、田豐、杜遵道等複奉其子為主寇,掠汝穎、淮泗之間,遂陷汴梁,稱帝,改姓韓,國号宋,改元龍鳳。
一雲至正十五年乙未,劉福通等自砀山夾河迎韓林兒為小明王,都亳州,改元龍鳳。
豈林兒即山童子耶?審爾至正二十六年,乃龍鳳十一年也,明年我太祖稱吳元年,又明年改洪武元年。
劉福通先為張士誠将呂珍所殺,檄中所謂掠我邊氓者,蓋指此;誘我叛将,當是指諸暨謝再興也。
按:張士誠,本泰州白駒場人,兄弟三人,士德、士貴以行稱九四、九五、九六。
先是,中原上馬賊剽掠淮、汴間,朝齊暮趙,元不能制。
士誠為鹽場綱司,牙儈以官鹽夾帶私鹽,并緣為奸,然資性輕财好施,甚得其下之心。
當時鹽丁苦于官役,遂推為主,據高郵,以叛元命。
脫脫讨之,師号百萬,聲勢甚盛,衆謂平在晷刻。
及抵城下,毛葫蘆已有登其城者矣,疾其功者曰:“不得總兵官命令,如何辄自先登?”召還。
及再攻之不下,會脫脫貶,師遂潰叛。
乙未,士誠泛海,以數千人陷平江。
一雲,自福山港濟,由常熟以入,海運遂絕。
後元力不能制,以诏招之,累官至司徒,自号成王,改元天祐,據有平江、嘉興、杭州、紹興五路之地,凡十年。
初脫脫之總師南伐也,丞相亞麻讒之謂:“天下怨脫脫,貶之,可不煩兵而定。
”遂诏散其兵而竄之,适駐高郵師,遂大潰,而為盜有。
先是,脫脫有弟野先不花,為中台禦史大夫,董師三十萬南伐,兵敗汝甯,脫脫匿其罪,反以捷聞,西台彈劾,脫脫奏:“台憲不許建言,違者坐罪。
”天下事遂不可為矣。
亞麻矯诏鸩殺之後,亞麻事覺,亦杖死。
陳友諒者,本沔陽人,為縣帖書,及從為盜,弟兄四五人好兵而狡。
庚子歲,遂殺其君徐貞一,稱帝于采石五聖廟,僭号曰漢,改元大義。
我太祖親征之,大戰鄱陽,前後八十餘日,友諒兵敗,中流矢死。
其下複立其子理于武昌,改元德壽。
進兵攻圍,一年,理出降。
歐陽文忠謂:“餘嘗患文士不能有所發明,以警未寤。
”而好為新奇以自異,欲以怪而取名,如元結之徒是也。
至于樊宗師,遂不勝其弊矣。
宗師,今世所傳绛守居,園池記之外,别無文字。
往年,綿州金檢讨臯鶴卿,惠予一碑,與園池之作頗類,文章至此,誠弊矣。
元次山有集,予嘗借抄于王文恪公守先生家。
同年,湛元明刻之嶺南,簡質古樸,如中興頌,則典嚴法度矣。
歐公尚猶歎之,使公在,今日又當如何為歎耶? 漏水之制,以銅作四櫃:一、夜天池,二、日人池,三、年壺,四、方分壺。
自上而下,一層低一層,以次注水,入海浮箭,刻分而上。
每刻計水二斤八兩,二箭當一氣,每氣率差二分半,四十八箭,周二十四氣。
其漏箭以百刻分十二時,每時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初初、正初各十分,故每時共五百分,十二時總計六千分,歲統二百一十六萬分,悉刻之于箭。
以今尺度箭之,刻分尺之一分準刻之十分,初初、正初如尺之一分,初一、正一如尺之六分,此其大略也。
議者謂:冬寒水澀,不能如法流行,近有以鐵丸圜轉代流水者,亦一法也。
又元朝立簡儀,為圓空一間,平置地盤二十四位于其下,屋背中間作圓竅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戶而知天運,此與日晷之用正同,才可施之晴晝爾。
此外,别有燈漏、沙漏,色目人又有玲珑儀,皆巧制也。
宋章楶知渭州,請城葫蘆河川以逼夏,朝廷許之。
遂合熙河、秦風、環慶、挪延四路之師,陽繕他砦數十以示怯,而陰具版築守戰之備,築二砦于石門峽江口好水川之陰,凡二旬有二日,城成,名曰平夏城靈平砦。
章惇因請絕夏人歲賜,而命沿邊相繼築城于要害,進拓境土凡五十餘裡。
由是,夏人遂衰。
按:範文正公亦城大順,禦戎之法,此為策上。
予意今河套之地,仿而為之,宜無不可。
如遼東二十五衛之役,當為永利,若先城花馬池,以次或可修舉也? 石城滿四